-
1 # coco家的五小姐
-
2 # 好315誠信專案導航網
人情淡薄是大城市的標誌,沒有人會關心你昨天晚上吃了什麼,也沒有人會停下來問妝都哭花的你發生了什麼事,城市越大,我們活得越孤立。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生活中沒有新的人進來,日子漸漸變老變舊。
為什麼我們越長大越難以交到新朋友?上班那麼累,哪有時間交朋友?大學的時候,課不多,朋友遍地都是,只需要蹲下來撈一把。那時候的我們,大把大把的時間泡在學生會、興趣社團,找到適合自己的圈子,在那裡,都是興趣相似、志同道合的年輕人,漫無目的地聊天扯淡,喜歡的歌手、看過的電影、對食物的痴迷一一道來,然後拍一拍大腿說:哦,我也是!三兩句聊嗨就覺得相見恨晚。
大四實習的時候,曾有工作幾年的前輩告訴我說:“好好珍惜學生時代的朋友,等你畢業工作以後,就很難交到真正的朋友了。”
那個時候覺得奇怪,交朋友難道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麼?畢業後才發現,你每天會和很多人擦肩而過,卻沒有時間停下來與他們發生交集。
尤其是當你結婚生子以後,為了接孩子上學放學不得不推掉同學聚會,老友幾年沒見卻因為承諾了孩子帶他去海洋公園而不得不改期,屬於自己的時間約等於零,人生被密密麻麻的事項排滿,哪裡有時間去交往新朋友?
我很難再對別人坦誠相待以前總是被父母說“單純,做人沒有一點防備心”,遇到個聊得來的,恨不得把家住哪裡都跟對方講。
畢業以後,由於身邊接觸的人成分更復雜了,我們往往擁有幾個不喜相交的圈子,在不同的圈子表現出不同的特質,為了不使對方感到困惑,也為了使自己看起來一致,我們往往不會隨便把其他圈子裡的人帶到自己的另一個圈子。
拿工作的圈子來講,我們很少會把同事發展成為生活中的朋友,由於工作上具有利害關係,你很少會和同事說一些“私密”的話題。
工作以後,我們往往會減少自我暴露,透露自己的情感生活、分享比較私密的話題往往被認為是危險的,當在交往中採取了防備的姿態,對別人的自我暴露不予迴應,或者較少的自我暴露,便會讓對方有“不公平”的感受,從而使關係退回到互相防備的地步。
當每次在問自己值不值得時候,就殺死了一個新朋友成年人的友誼比起學生時代的友誼往往更為複雜,往往不那麼“純粹”,不可避免地夾雜著資源置換的成分。朋友和人脈有時候混為一談,朋友只有在“有用”或者“將來有用”時,我們才願意花費時間精力去維護。
經濟學上有一個詞叫做機會成本,一個人在選擇做一件事的時候,是有機會成本的,你選擇去見一個朋友所花費的半天,你本可以用來看電影、或者看書的,而這些,就是機會成本。
我們的頭腦不知不覺中變成了資訊處理器,不停計算著得到與付出,如果一件事有顯而易見的好處,就去做,如果它未知,還必須付出既定的代價,那就不做。
可是,到現在玩得要好的朋友,似乎都沒有什麼用。每當在問自己值不值得的時候,就殺死了一個新朋友。
你不知道他們在哪座城市,生活中喜歡混搭還是名媛風,吃到蒜時會不會吐掉......
友誼和談戀愛一樣,需要雙方都承認了,這段關係才算正式成立。
見面使我們得以接近最真實的對方,唯有在一個個細節被確認的前提下,友誼才能轉正。
更可怕的是,我已經失去對別人的興趣了他是什麼樣的職業,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又與我何干?
我一點也不想知道你的喜好和夢想,你的童年和成長,比起沒有時間和機會認識新朋友,更可怕的是,我們早已關掉了讓別人進入生命中的門。
每到一個新環境,便豎起厚厚的牆,阻擋陌生人的好奇和接近,不是低頭玩手機,就是冷若冰霜三言兩語結束話題。
在舒適區裡,我們的不確定、匱乏和脆弱都降到最低,我們認為自己擁有足夠額愛、食物、才能、時間,能夠獲得足夠的欣賞,我們能感受到自己的控制力。
然而每天身處的環境、接觸的人事都是自己熟悉的,讓人感覺到安全,但是如果每天接觸到的都是熟悉的人事,便斷絕了認識新朋友的可能性。
如何才能交到新朋友?學一點自我暴露的小技巧:如果想得到一個新朋友,一定的自我暴露必不可少。
自我暴露包括兩個維度:廣度和深度。廣度是指你們聊天範圍、話題的廣泛性,深度是你們聊天內容的深刻性。兩個人的關係變得親密的過程一定是伴隨著自我暴露廣度的擴充套件和深度的下掘。
當和對方聊天時,不僅僅停留在表情包的決鬥上,更可以試著就不同的話題:大熱的電視劇、剛上映的電影、新看的小說、成長經歷、情感問題、工作問題進行交流、傾訴。
從對方對不同事物發表的看法、簡介中,我們可以瞭解到更多關於對方的資訊、價值觀及偏好。
當然,也可以就一個話題向下挖掘更多的東西,可以就最近的電視劇談到裡面主人公的愛情觀,再問問對方的看法,自然而然會互相分享彼此的感情經歷和關於愛情的價值觀。
在你們彼此見到對方的一刻,或許會覺得對方和自己想的不一樣,但是你們彼此的形象、聲音和細節已經得到了確認。
在揭掉不真實的隔膜的一刻,友情才有可能生長。
經常“刷臉”“多看效應”指的是我們對經常見到的事物會更加喜歡。
如果逛超市的時候你看見兩件產品,在價格一致分量一致的情況下,如果你對它們都不瞭解,但是你曾在地鐵上、影片上看到過它的廣告,那你多半會選擇經常看到的那件產品。
保持對他人的好奇心好奇心雖然部分由人格特質決定,但你可以刻意要求自己對陌生人提出一兩個問題。
我們會經常看到那些善於結交新朋友的人特別擅長和陌生人搭訕,起頭的可能是對方的口音、今天的天氣,總之,你也不知道為什麼,他們就聊上了,而且話題被扯得好長好長。
其實這些善交的人,他們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擁有的技能,只是源於對陌生人的好奇心,導致他們想要了解對方的生活並和對方建立聯絡。
剛開始這麼要求自己時,或許會覺得有點刻意和尷尬,甚至導致冷場,但是這種方式會倒逼自己對他們產生好奇心,久而久之,當成為一種習慣後,就會發現自己也擁有和陌生人搭訕的“語感”。
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是,我們的交友能力正在退化。你有計算過一年會增加的好朋友個數麼?在老朋友漸漸失聯的日子裡,我算了算朋友增長率,竟然是負數,交新朋友的速度遠遠比不上好朋友脫落的速度,按照這種速率算下來,不出幾年,我的朋友們就會全部“滅絕”,只剩下自己,孤立地活在這個世上......
有沒有想過,也許真的是時候召喚新朋友了。
-
3 # 小氣鬼小氣鬼
1+1=2 剛接觸數學後,很理直氣壯地回答答案是2,再當學習了計算機課程後1+1=1 你的認知多了也擴充套件了。再當別人問1+1=?你的想法多了,究竟你從哪方面問?不輕易回答。而除此之外,你各方面認知也多了,壓力也大了,不如意之事也隨之增加,加上各人性格不同,成長環境不同,際遇經歷不同。自己解決不到些問題,壓力越來越大,又不太懂減壓,脾氣自然大。而有些問題,別人也不是你本人,不能懂你想法或認同你,你覺得找不到很懂自己內心想法的人,就覺得人相處難。其實心態好點,積極點,有時不要把事情簡單複雜化,你的負面現象會減少很多。重點是自我心態調整,凡事好方面想就可以了
-
4 # goodes
現在的人就是太物質,或者說你外貌不是很好,說話啥的不會說話,沒有人際關係,等等因素都會引起對你的沒有好感,不願意跟你在一起玩
-
5 # 樂觀381441
越長大,越明白交朋友是要靠利益維持關係的。可人都偏偏本性自私,都希望自己少付出,多得到,於是朋友關係的維持就比較困難了。
-
6 # 熱點過後
小學的時候,班主任曾經跟我們說,越晚教到的朋友更容易走得長遠。對一群小豆丁來說,這樣的話是不是太過深奧,可能她也沒有考慮吧……
至於樓主所說的,越難長大越難交到朋友的情況,的確存在,並且常見。
小學的時候,每換一次同桌就有一個好朋友,初中一起走過放學的路就是好朋友,高中一起搶過飯刷過題就是好朋友,而大學,可能不會有一個真正意義的好朋友。
我的理解是,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自己獨立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逐漸成型的過程。越往後走,你的三觀就愈發完善,也和許多人有了明顯的分別。
好朋友越來越少,首先,是我們對好朋友的界定標準變高了。我們的長大,意味著各種千奇百怪的狀況會找上門來,我們對朋友的要求,也從最初的聊天扯淡不斷增多。
其次,在我們長大的同時,朋友也在長大啊。不同的生活環境,或許各自的思想已經千差萬別,每個人都是一座孤獨的島嶼。
-
7 # 迷途中的玖伍貳柒
同門為朋,同志為友。所謂朋友就是同門同志之人。同門的門比如校門,單位的門,甚至獄門,同志的志即臭味相投,比如踢足球的跟踢足球的哥們,打籃球的跟打籃球的哥們,喜歡打機的和打機的哥們,或者工作上相關的合作伙伴,大家共同的志就是大家把專案做好。友情如同其他情感在青少年階段都是新鮮刺激的需要不斷去體驗的。上了大叔的歲數遇事多了自然明白所謂感情不過是塊遮羞布,什麼親情愛情友情,在利益面前都是脆弱的....其實朋友不難交只是懶得交,社會工作的朋友還是要多交,但對於大家都看透了的感情不要期待太高!不過再牛b的企業高管都有一群豬朋狗友,可以講各種段子可以相互取笑,非常鐵那種,說到底,大家都需要一個解壓的方式,相互利用一下,面對熟人說解壓就解壓不用那麼多繁瑣的有風險的互動熱身環節。所謂鐵哥們的實際作用其實就是這麼多。
-
8 # zhrdhj
==================問一下,大家是否也有這個同感:交朋友很難。。。。。。手機裡的聯絡人很多,卻沒有幾個能說話的。。。。。在一起的同事有過成百上千,最後離開公司後,保持聯絡的基本沒有,還是和不認識一樣。。。。。。同事結婚或有孩子的,開始還通知大家,後來都沒人通知了,反正通知了也基本沒人有反應。。。。。。即使努力交朋友,最後,交到朋友的機率低於幾百分之一。===================
回覆列表
世界很大心卻很小 感情 精力 時間太少難容下很多人再去進行篩選出真心朋友。如果你是一個開朗的人可能哪裡都有新朋友。跟長大沒關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