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香茗史館
-
2 # 史論縱橫
溫僖貴妃,鈕鈷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出身顯赫,乃是權臣遏必隆的幼女,孝昭仁皇后的親妹妹。
康熙二十年被封為貴妃,兩年後生下十阿哥胤䄉,二十四生下一位公主早夭。康熙三十三年因病去世,葬於清東陵景陵妃子園。
受一些影視劇的影響,很多人認為溫僖貴妃早期因為家族勢力和姐姐的裙帶關係受寵於康熙,由於遏必隆對於康熙、鰲拜兩不得罪,互不相幫的騎牆態度,導致康熙對整個鈕鈷祿氏心懷芥蒂。孝昭仁皇后去世後,溫僖貴妃徹底失去了依靠。
溫僖貴妃被康熙厭惡有兩方面因素,一是她出身名門,桀驁不訓,囂張跋扈,不為皇太后所喜,經常當著康熙告狀,導致康熙也不待見她;二是其子胤䄉為“八爺黨”的核心成員,溫僖貴妃也參與其中,干涉朝政。八爺黨與太子黨奪嫡失利,使得溫僖貴妃受到牽連,遭到康熙的厭惡。
雖然史料上關於溫僖貴妃的記載寥寥,還是足以推翻上述論調。
溫僖貴妃的冊封檄文中寫到:諮爾鈕祜祿氏,篤生勳閥、克奉芳型。秉德恭和、賦姿淑慧。佩詩書之訓、聲華茂著掖庭。敷綸綍之榮、寵錫用光典冊。
溫僖貴妃的諡文中寫到:爾貴妃鈕祜祿氏,閥閱名宗,柔嘉惠質,宅哀恪慎,勤夙夜而無違,秉性謙沖謹言,動而有則,早持躬於禮法,四德偕臧,夙稟訓於詩書,六宮鹹譽,慨芳規之遽謝,宜褒美之有加,特以冊寶諡曰溫僖貴妃。
從溫僖貴妃的冊封檄文和諡文中可以看出,在康熙眼中她是一個溫柔謙和、蕙質蘭心的女子,一生恪守本分,謹言慎行,絕非傳聞中的秉性桀驁,干涉朝政之人。如此多的溢美之詞來形容她,足以證明康熙並未厭棄過她!
另外,康熙三十七年才對諸位成年皇子進行加封,老八為僅為多羅貝勒,老十未獲封。直到康熙四十八年,老十才封為敦郡王,同年太子胤礽被廢,八爺黨積極奪權,遭到康熙的反感。
而溫僖貴妃早在康熙三十三年就香消玉殞了,很明顯溫僖貴妃不可能受到八爺黨的牽連,更不可能參與其中了。
-
3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有人說,溫僖貴妃之所以招到康熙厭棄,是因為她的父親遏必隆倒臺和她的兒子胤䄉加入了奪嫡之爭。其實,溫僖貴妃的得寵與失寵全和這兩件事無關。
(出身高貴的溫僖貴妃)
首先說遏必隆倒臺的事。遏必隆作為康熙的四大輔臣之一,當時權臣鰲拜獨斷專行,遏必隆雖知其惡,卻三緘其口,並主動向他示好,還讓大女兒鈕祜祿氏拜他為義父。在政治上多受鰲拜鉗制的康熙對他的表現很不滿意,這也鑄成了大女兒鈕祜祿氏入宮後沒能一開始就封為皇后的主要原因。後來,康熙清除了鰲拜及他的黨羽,遏必隆也受到牽連被削去太師銜及公爵,鈕祜祿氏在這個時候被康熙扶為皇后。
這件事說明,遏必隆的失勢倒臺並不影響康熙對後宮嬪妃的寵愛,也就意味著溫僖貴妃絕不是受遏必隆的牽連失寵。
另外,康熙廢黜太子胤礽的事情發生在康熙四十七年,溫僖貴妃死在康熙三十三年,所以胤䄉雖然參與了奪嫡之爭,但那個時候溫僖貴妃已經去世多年,顯然她失寵也不可能因為這件事。
那麼溫僖貴妃究竟是為什麼失寵呢?
(位高權重的遏必隆)
在康熙早年,溫僖貴妃透過八旗選秀入宮,當時鈕祜祿氏家族權勢顯赫,父親遏必隆在朝中位高權重,清朝又是個極注重後宮嬪妃出身的朝代,她高貴的出身讓她入宮後,處處都體現著優越感。
上面我們提到了遏必隆的大女兒鈕祜祿氏是個文學素養很高的姑娘,良好的出身,一定的文學修養,嫻良的品行,和康熙又有著共同的愛好,兩人感情深厚,因此在皇后赫舍里氏去世後,她便被冊封為母儀天下的皇后(即孝昭仁皇后,下文均以孝昭仁皇后稱呼)。
外有父親遏必隆,內有做皇后的親姐姐,溫僖貴妃入宮處處都得人照顧,只需要安安靜靜做一枚小女子就成,根本不需要想方設法取悅康熙。
康熙十三年,失勢的遏必隆病逝。
康熙十七年,孝昭仁皇后病逝。
溫僖貴妃接連失去父親和姐姐,等於失去了保她平安的保護傘。
不過,就在溫僖貴妃無依無靠的時候,康熙卻將她晉封為貴妃,這可是後宮諸多嬪妃奮鬥終生也得不到的位分。
康熙為何突然做出這樣的舉動呢?
(痛失皇后的康熙帝)
原來,孝昭仁皇后去世後,康熙悲痛不能自抑,身體因此也受到了影響,他天天花很長的時間在孝昭仁皇后的梓宮前悲悼,甚至在平定三藩之亂的時期,他也沒有停止去悼念孝昭仁皇后。
萬分悲痛的康熙想到了和孝昭仁皇后五官神似的溫僖貴妃,於是守孝三年後,在康熙二十年,將溫僖貴妃晉升為貴妃。
溫僖貴妃無緣無故受到康熙的恩寵,自然感激不盡。
康熙每次看到溫僖貴妃便會想到他和孝昭仁皇后的點點滴滴,因此常命溫僖貴妃陪伴左右。
康熙二十二年,溫僖貴妃生下了皇十子胤䄉;康熙二十四年,又生皇十一女,不過未能成活。
按說,溫僖貴妃混得有兒有女,又得康熙寵愛,名分也尊貴,雖然不算人生大贏家,但也算不錯了。
(來一張孝昭仁皇后的畫像)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溫僖貴妃卻悲哀地發現,自己不過是孝昭仁皇后的替身,這一發現也將她推向了悲慘的結局。
心有芥蒂的溫僖貴妃幾經努力,並不能改變這一事實,因此她的性格變得乖張跋扈,這引起了康熙的生母孝康章太后的不滿,久而久之,孝順的康熙對她漸漸冷落,幾至不聞不問。
心意難平的溫僖貴妃在憂憤中一病不起,捱了兩年便去世了。
溫僖貴妃死後,康熙念及舊情,為了補償她,於是給她上諡號“溫僖”,康熙的這個舉動讓她成為了清朝唯一有諡號的貴妃。
不過,就算有尊貴的位分和諡號,也彌補不了給她的傷害了吧。
回覆列表
《清史稿》等史料中對於溫僖貴妃的記載並不多,只大概記錄了她的生平。
溫僖貴妃是諡號,姓名不知道,鈕鈷祿氏,滿洲鑲黃旗,是康熙繼位之初四大輔臣之一遏必隆的小女兒,她的姐姐就是康熙的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
溫僖貴妃什麼時候入的宮我沒查到相關記載,有關她的所有記載就是“康熙二十年十二月被冊為貴妃。二十二年生皇十子胤礻我(這個字查不出來)。二十四年生皇十一女,早殤。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卒,諡曰:溫僖貴妃。三十四年九月初八葬入清東陵景陵妃園寢”。(見《清史稿·卷214·列傳一·后妃》)
我們不妨大膽分析一下。我先去查了下她姐姐孝昭仁皇后的生平,發現康熙將孝昭仁皇后納入後宮有一定政治因素,就是為了拿下鰲拜而穩住遏必隆,可即使如此,遏必隆在整個事件中仍然屬於騎牆角色,後來遏必隆也因此被削去太師銜和公爵,孝昭仁皇后在後宮之爭中應當是沒有優勢的。康熙十三年,皇后赫舍里氏難產而死,孝昭於康熙十六年封后。
而且從康熙對孝昭仁皇后的生前待遇和身後態度看,康熙應當是極為寵愛這位皇后的。(孝昭仁皇后死於康熙十七年,此時正值三藩之亂關鍵時期,康熙能每天都跑去祭拜,且一呆就是半天,足見孝昭仁皇后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而從溫僖貴妃的生平看,她於康熙二十年封為貴妃,二十二年生下皇十子,那麼應當是在孝昭仁皇后去世之後進的宮(否則憑她姐的身份也該早生育了),也就是康熙十七年至康熙二十年這期間。
以此推斷,溫僖能進宮,乃至達到貴妃的級別,應該不僅僅是因為其出身高貴,恐怕也是因為其姐姐的緣故。
至於說她被康熙厭惡,應該是不存在的,大機率是影視作品的杜撰。影視作品中大多認為由於皇十子屬於老八一派,在爭儲過程中表現太過積極,而且溫僖自己也參與政事,犯了大忌,這才導致康熙對其厭惡。
簡單分析一下就知道了,溫僖死於康熙三十三年,而這一年她兒子才11歲,老八胤禩也才13歲,而且此時因為索額圖的關係,皇太子的位置極為穩固,應當不存在爭嫡之說。九龍奪嫡正式拉開序幕應該是在康熙四十七年索額圖倒臺之後,而此時溫僖已經死去十四年了。
綜上所述,溫僖貴妃應該是受寵的,有政治因素,也有其姐姐的原因,至於被厭惡應該是不存在的,頂多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淪為平淡罷了,從史料對她寥寥數語的記載也能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