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萊蒙夫人
-
2 # 開心144988819
跟地緣和軍隊型別相關,沙俄位於東歐腹地,註定它要發展強大陸軍,經過幾代沙皇對周邊的領土擴張,才有了黑海和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但這些出海口位於內海,受到周邊國家的阻擋,形不成遠洋海軍,因此沒有海外殖民地。
-
3 # 貧孝康
主要是因為早先無出海口,海外殖民地多的主要是大西洋沿岸國家。德國、義大利海外殖民地也不多,原因也差不多。兩次世界大戰發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德意海外殖民地少。要獲得多的海外殖民地就要打敗英法。
-
4 # 隨雨飄渺
這是沙皇俄國的國家性質決定的,沙皇俄國是一個工業革命起身很晚的國家,國內是封建與資本主義並存的君主獨裁專政國家,又是一個內陸性的國家,由於資本主義並不徹底的國家,資本主義在經濟中並不佔主體,以大地主及貴族為國家主體,工業優生髮展與軍事工業為主,俄國國內資源豐富,足夠解決工業原材料的供應問題,而民用工業為輔,僅供內需市場都無法滿足,因此對海外殖民地的原材料與民用消費品銷售不是很感興趣,這與西歐資本主義工業化程度高,但原材料短缺,和製造商品日益飽和高,急需海外殖民地,沒有龐大的殖民市場拓展,英法荷等國無法維持工業化的製造業拓展有關,沙俄只能對周邊弱勢國家侵略擴張感興趣。西進擴張遇上了法國及奧匈帝國的鉗制,南進又遇上了英法聯合干涉,好不容易才奪取了克里米亞,但黑海上損失慘重海軍。使俄一直處於守勢地位。
-
5 # 薩沙
說俄國沒有海外殖民地是不正確的。
俄國其實有很多的海外殖民地。
俄國和南歐的海洋國家不同,它是一個龐大的陸地國家,出海口很少,冬季還會被冰封。
所以俄國從來不是一個海洋大國,對於海洋貿易也不太感興趣。
相反,俄國主要是沿著大陸四面擴張,並且一口口的將佔領的土地吃掉,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國家。
以俄國的殖民地來說,其實烏拉爾以東的所有地區,包括西伯利亞、遠東龐大的地區全部都是他的殖民地。
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夏威夷考愛島,羅斯要塞,愛奧尼亞七島共和國也全是俄國深入美洲和太平洋的殖民地。
1812年,俄華人在加利福尼亞建立了一個城堡——羅斯要塞。到1819年,俄華人已在美洲西海岸建立了19塊殖民地。
同時,俄華人還藉機吞掉了外蒙古,佔領中東很多地區,控制中國的東北和新疆部分地區,在中國建立租界。
俄華人一度深入北韓,被日軍擊敗後才退出。
有意思的是,南歐國家建立的海外殖民地,目前已經全部丟掉了。
但俄國除了丟了美洲和太平洋的殖民地以外,仍然保持著西伯利亞、遠東等地的廣大領土,總面積高達1100平方公里,比中國面積還大。
這些地方完全被俄羅斯吞掉,變為直轄地區。
可以說,俄國恰恰是最成功的殖民者。
-
6 # 亞馬孫蝴蝶
歐洲列強拓展海外殖民地的背景,首先得益於工業革命的推動,包括葡西,荷英,法比,也包括沙俄。但這其中還有一個不可迴避的前提(事實),那就是拓殖空間,葡西兩國三面臨海,北接同為列強的法蘭西;荷比被法德環伺,英國為島國,六邊形的法國同樣是三面臨海,另三面面向西意德,這些因素迫使上述列強紛紛橫跨大洋,向海外擴充套件空間。只有沙俄,環繞其四周的要麼是一些二等強國,要麼就是些傳統小公國,或者就是沒落蒙元帝國遺留下來的封國,還有好多是遠未開發的或原始或封建的部落,天賜的好地方就在家門口,伸手可及,又何須勞師遠征。近水樓臺,得之更加踏實、牢固,事實也證明了沙俄當時拓殖的戰略與遠見。
-
7 # 策牧銀河
這是由於在15-17世紀的大航海時代開始的時候 俄羅斯才剛剛從-金帳汗國統治下的領主地位開始邁向一個大勢力的歷史時期 (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帝國)17世紀初期 這時俄羅斯最偉大的彼得大帝的出現 才建立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帝國 但這時候歐洲各國已經將 大西洋 以及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土地所佔領
-
8 # yuone1238
俄國曾經開拓過北美阿拉斯加殖民地,跟從清朝後期從中國奪取的領土相當,約150多萬平方公里。從奪取中國外東北,鞏固了西伯利亞的戰略地位,獲得了亞洲太平洋良港與基地。從土耳其手中奪取黑海沿岸和克里米亞半島,取得了黑海戰略基地和進入地中海的入口。從瑞典手中奪取芬蘭,後又奪取芬蘭大片要地,獲得了進入波羅的海通道。二戰後,佔領德國東普魯士,改名加里寧格勒,成為楔入歐盟北約中心的戰略基地。如果不是英國,日本跟他爭霸,伊朗,中國東北,早也被納入囊中,加上實際控制的西伯利亞,這些可以算是殖民開拓,但區別在於俄國本身就接近舊世界兩個中心,西歐和中國,野心很大,要鯨吞世界中心,所以不必要去海外,加上他海軍實力實在不是英法對手,也只能在陸上擴張,在歐洲和中東的擴張被英法聯合遏制後,無法向海外殖民,只能透過陸上擴張,向東方和印度洋滲透,蠶食,危害甚大,基本侵害了所有鄰國,也造成了今日在世界上的牆倒眾人推,被人落井下石的尷尬境地。
-
9 # 冷無語
沙俄有“歐洲憲兵”之稱,在19世紀末的帝國主義殖民浪潮中,沙俄作為列強之一,也不落人後,奪取了包括清朝的外東北、中亞和阿拉斯加這一大片土地。例如: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夏威夷考愛島,羅斯要塞,愛奧尼亞七島共和國,1723-1732裡海全境 ,1871-1881新疆伊犁地區,天津俄租界,漢口俄租界,大清帝國長城以北,波斯帝國北部全是沙俄的勢力範圍。1812年,俄華人在加利福尼亞建立了一個城堡——羅斯要塞。到1819年,俄華人已在美洲西海岸建立了19塊殖民地。
-
10 # 大秦鐵鷹劍士
我認為有三個原因,現在一個一個說明如下:
其一、沙俄有一塊海外殖民地,只不過是便宜買給美國了,也就是現在很出名的阿拉斯加。
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後,俄國害怕阿拉斯加殖民地被英國奪走,提議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1867年4月雙方以720萬美元成交。土地合約的生效日期就在1867年10月18日,故阿州將這一天定為“阿拉斯加紀念日”。
其二、沙俄更再意是與自已接壤的陸地,這樣好管,也好控制,海外殖民要有強大的海軍和雄厚的經濟實力,而爭奪陸地則要經濟實惠得多。相對其它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沙俄是最窮的一個國家,也是最後發展起來的一個國家。沙俄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採用了擴張陸地的政策,從小小一個莫斯科公國變了一個全球最大的沙俄帝國。
其三、沙俄的內部革命。當別的國家都在海外擴張時,貧窮的沙俄暴發了震驚世界的十月革命,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革命雖然取得成功,但是國內的復辟勢力依然強大,於是內戰不可避免開始了。新生的蘇維埃政權與英國、法國、美國、波蘭、日本等支援的臨時政府展開了長達十多年的內戰。這段時間讓沙俄無心對外擴張。
回覆列表
首先要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歐洲列強要瓜分世界?
答案是國內資源太少、周圍強手如林,只能外線發展。
歐洲從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之後才開始尋求海外探險的。這種海外探險活動有宗教因素在裡面,例如傳播天主教,但是更主要的是尋找財富。尋找財富當然是就近不就遠,但是近處的財富可見不可得。西班牙、葡萄牙、法國、神聖羅馬帝國、瑞典、波蘭等等大小強國早就打成一鍋粥了。英法百年戰爭、三十年戰爭打得各方筋疲力盡。幾次王位繼承戰爭硬是讓強大的路易十四王朝財政接近崩潰。而往東方去則有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以及絲綢之路上的數不清的遊牧部落,都不是好惹。怎麼辦,只有繞開這些“野蠻人”,直接到非洲去,到印度去。這個時候,歐洲的天文學發展,讓部分知識精英明白,地球是圓的,也就是說向西走最終能走到東方。於是,哥倫布等人走上了通往印度的海路,而另一批人,如達伽馬,則繞過非洲走向印度,這也是為了繞開奧斯曼土耳其的控制區。
應該說,近代史上,歐洲人瓜分世界根本原因周圍強手如林,只能向海外尋找財富。
那俄羅斯的情況是什麼樣的呢?首先,俄羅斯最開始是內陸國家,沒有出海口,沒辦法直接到海外擴張。俄羅斯直到打敗瑞典之後,才獲得了波羅的海的出海口。而俄羅斯獲得地中海出海口的目標,直到今天也沒有實現。其次,俄羅斯周圍弱雞很多,所以首要任務是征服這些弱雞,然後徐圖遠方。
事實上,俄羅斯向東、向南的擴張一直很順利,因為這些地區要麼人煙稀少,要麼科技軍事落後,很容易征服。而向西的擴張則遭遇普魯士、奧地利等歐洲強國,於是三國才瓜分了波蘭。事實上,俄羅斯的擴張只有遭遇強大對手才會停止。向西遭遇普魯士、奧地利;向南遭遇奧斯曼土耳其,幾番拉鋸戰也只是小塊兒蠶食,難以鯨吞;向東南進入中亞大草原,遭遇清王朝和南亞的英華人,不得不停止;向東一直擴張到勘察加半島,後來進一步擴張到阿拉斯加等地。俄華人向東擴張之所以停下來,一是因為遭遇英國殖民地的經濟競爭、軍事威脅,二是因為俄羅斯在北美的殖民地經營不善,越來越賠錢。最後,這塊兒唯一的“海外殖民地”只能出售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