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一部抗戰電影,拍的是國軍時期,一群士兵們正在吃飯,一個長官過來給他發了個勳章,士兵受寵若驚!誰知道是什麼電影?
52
回覆列表
  • 1 # 中行偃

    答:有!我建議你看看《一江春水向東流》,就是反映國軍抗日的電影。其中有“前方吃緊 後方緊吃”的字樣,非常形象!也揭示了中國抗戰期間人們的彷徨迷茫的心態~

  • 2 # 手機使用者6052074547

    鳳凰衛視出過一部國軍正面抗戰的紀錄片《國殤》,客觀的講述了抗日戰爭的來龍去脈。採訪的都是當時還倖存的抗日老兵本人,而不是家屬轉述,非常真實的再現了當年抗戰的殘酷。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先烈的前仆後繼無不讓人動容。

  • 3 # 因為才知道所以

    你說的這個應該是《大決戰之淮海戰役》。沒錯,不是抗戰片,是解放戰爭的。你說的這場戲是發生在徐東阻擊戰中,邱清泉兵團擊破瞭解放軍的防禦陣地,他手下的一個通訊兵丁小二在關鍵時刻勇敢地接通了戰地電話線,讓他了解了前線的戰況,所以戰後他在部隊吃飯的時候當眾將自己的青天白日勳章送給了這個士兵。

    悲催的是,這個士兵後來起義了。丁小二

  • 4 # HannibalLecter

    如果說國軍抗戰時期的影視作品,膾炙人口的有《我的團長我的團》、《紅色》等,但是如果只說電影,以下這些堪稱出色——

    《血戰臺兒莊》(Battle of Taierzhuang)

    這是1985年由楊光遠、翟俊傑導演,廣西電影製片廠出品,邵宏來,初國良,江化霖,翟俊傑,趙恆多等主演的,反映國軍正面抗戰的電影作品。以臺兒莊大捷的史實為基礎,真實呈現歷史原貌,劇本、場景、表演,細節都十分出色。

    《喋血孤城》(Death and Glory in Changde)

    這是2010年,沈東導演,呂良偉、安以軒、袁文康、楊紫等主演的劇情、歷史、戰爭影片。以常德保衛戰的史實為基礎,劇情簡潔清楚,道具場景真實,比較專業地再現了戰場原貌。算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優秀中國產戰爭電影。

    《三毛從軍記》(SanMao Joins The Army)

    這是1992年由張建亞根據張樂平名著《三毛》改編,由賈林、魏宗萬、孫飛虎等出演的戰爭、劇情、喜劇片。影片辛辣地諷刺了日本侵略者的貪婪殘暴,以及消極抗戰,派系內鬥,官僚貪腐的民國政府。劇情緊湊,高潮迭起,演員表演出色,令人捧腹開懷,忍俊不禁。

    《南京 南京》(City of Life and Death)

    這是2009年由陸川導演,劉燁、高圓圓、範偉等主演的劇情、歷史、戰爭片。雖然關於本片尚存很多爭議,但是與一般的戰爭片有很大的不同,導演嘗試從侵略者方和被害者方兩個角度來審視戰爭,透過批判和自我批判來揭露戰爭對人性的摧殘,看完以後雖然感覺沉重,卻引人深思。

    《1942》

    這是2012年由馮小剛導演,李雪健、張國立、徐帆、陳道明等主演的劇情、歷史、戰爭、災難片。有軍人的戰爭就有民眾的犧牲,影片從難民的角度來反映抗戰的歷史,非常深刻,震撼人心。

    《賽德克巴萊》(Seediq Bale)

    這是2011年由《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執導,林慶臺、馬志翔、溫嵐、田中千繪、馬如龍、羅美玲、遊大慶等出演的歷史、劇情、戰爭片,講述了1930年臺灣南投的“霧社事件”,歌頌了臺灣原住民賽德克族與日本侵略者抗爭,爭取自由獨立,最終滅族的可歌可泣的歷史。分上《太陽旗》、下《彩虹橋》兩部,最終導演版276分鐘,剪輯版153分鐘。影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近兩萬人。獲第12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堪稱史詩級作品。

  • 5 # 斯文老妖

    中國的抗戰類影視劇,實在是魚龍混雜,泥沙俱下,什麼片子都有。但是這種型別卻成為中國長盛不衰的話題,深受男性同胞的熱愛。書劍君的老闆就是一位資深的抗戰劇影迷,每天回家的保留節目就是拿起遙控器對比各個電視臺的抗戰劇,一部《亮劍》翻來倒去的恨不得看十幾遍都有了,但是依然樂此不疲。

    《亮劍》的經典地位暫且不論,今兒咱聊一聊另一部被嚴重低估的抗戰劇《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部由火遍大江南北的《士兵突擊》的原班人馬打造,本就是奔著神劇去的,但是卻遭遇收視率慘敗和口碑的兩極分化,但其實仔細的扒一扒可以發現,這部戲絕對是大陸拍的最好的抗戰類電視劇之一,甚至在某些層面上沒有之一。

    先來說遺憾和不足:這部片子出來之後,很多軍迷都是眼前一亮,因為在道具處理和戰爭場面的處理上,做得足夠考究。在這部戲裡,李恩菲爾德步槍是有尾音的;捷克式輕機槍不像其他劇裡面能夠突突突不帶換彈夾的;輕機槍也知道換槍管了;各種口徑的山炮野炮榴彈炮在音效上也有區別。

    在戰爭場面上也力求做到真實感,起碼看不到群眾演員像是玩笑一般的搏鬥場景了。當然吐槽也多,很多觀眾吐槽這部戲臺詞晦澀難懂,一部戲下來根本不知道要講什麼。再有就是打三十大板的,電視劇收尾倉促,結局不明所以,整部片子情節不夠連貫,在整體的故事性上不足,和原著想要表達的中心點有差距,進而去攻擊康洪雷導演,指摘康洪雷導演的功力不足,拿捏不夠到位。

    先說個緣由,給康導做個辯護,其實康導的功力夠不夠看康導之前指導的幾部片子就一清二楚。

    在軍旅劇這個大的範疇內,康導留下的《激情燃燒的歲月》和《士兵突擊》就是最好的證明,那麼為啥《我的團長我的團》受到兩極評價呢?康導曾經在片子播出之後說過這麼一番話,其實如果有機會的話應該重新剪輯,再減掉個十集左右,結局剪進去完全不一樣。

    康導說這話證明他自己也是不夠滿意的,其實這就得說道華誼了,這片子是華誼投資和發行,當時片子拍攝完成之後,華誼告訴康洪雷你挺累的,可以先撤了,於是康導開開心心帶著家人出國旅遊了。

    但是其實華誼是考慮到,這部片子超出預算太多,急於收回成本也盈利,所以在支走了導演之後就開始剪輯,並且找了外包團隊。實話說導演不盯著剪輯,能出來什麼效果可是個玩火的事兒,再加上剪輯團隊是臨時找來的,劇本有沒有認真看都不好說。

    但是一個月時間就把幾十集電視劇剪了出來,之後華誼便立刻敲定播出的事兒,等到康洪雷回國,就已經板上釘釘再沒有迴旋餘地。而康洪雷本人也因為這件事兒和蘭曉龍有了誤會,之後這對天雷雙劍再無合璧。

    雖然有這些遺憾但是這部片子仍然是一部響噹噹的好片子,先看這部片子的真實故事。《團長》一片中,最慘烈的大戰無疑是最後的南天門之戰,這固然是有些藝術加工,但是取材卻是有處可尋。

    據說當年蘭曉龍之所以寫這部小說就是去遠征軍的陣亡將士公墓參觀,看到一片片先烈們的墳塋無人護佑,雜草叢生,甚至有很多已經衰朽殘破才寫了這部小說。他自己說,和片中妖孽團長說的是同一句話:我想要事情是他原本該有的樣子。

    而這場南天門大戰的背後就是當年遠征軍作戰最艱苦的戰役之一:松山血戰。松山大戰一共歷時120天,據守松山的2500餘人除了一人逃走之外全部被殲滅,遠征軍更是付出了驚人的傷亡代價,士兵陣亡超過6000人,受傷一萬多人。但是之後松山險關被克,戰局立刻為之一新,緬北和滇西的棋盤都活了起來。

    這是遠征軍反攻中最難打的一仗,也是打的最慘的一仗,期間第八軍的李彌最後攻克松山主峰陣地即是和電視劇裡的妖孽團長一樣,挖地道贏的。最終松山主峰炸出了兩個四十來米寬、三十來米深的大坑,中央主地堡炸飛了。這才打下了松山,而在之前的一百天裡,遠征軍用了各種方法力求攻克,也就是電視劇中身遭詬病的那段妖孽團戰和虞嘯卿在地圖上的紙上談兵,在真實的歷史裡,虞嘯卿的部下們用的方法在松山戰役中都被用了一遍,並且遭受了慘重的傷亡。

    團長這劇和其他抗戰類影視劇最大的不同是,他把目光放在了一群炮灰身上,並且炮灰們和精英們始終在互相排斥和鬥爭,直到最後那場驚天動地的慘烈大戰中,他們才真正攜起手來共同對敵,但是實際上它們是完全不一樣的人。

    炮灰們是歷次戰爭的倖存者,抗戰正面戰場上的一次次大潰敗把這群蜷縮在傷病收容站的兵渣子圈在了一起,有抱怨毒舌的孟煩了,失意卻依然驕橫的迷龍,懦弱的林譯,好心的郝獸醫,含混不清的蛇屁股,身負仇恨的喪門星,他們來自於五湖四海,來自於各場戰役,來自於各個部隊,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炮灰,兵渣子。但是同時他們也是老兵,一群喪失了方向的老兵。

    於是這群老兵們被精英們的奮起煽動下,起來去了緬甸前線。也是在前線遇到了妖孽一般的龍團長,最終僅僅是依靠著“回家活下去”,這最基本的追求從緬甸一路血戰回到了禪達,之後又再次在郝獸醫死後更加明白,在這場抗戰裡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即使是一個慈眉善目的獸醫,於是這才最後去打了一場斷子絕孫的絕戶仗。電視劇到這兒戛然而止,沒有交代各個人物最終的結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小說來看,會令人掩卷沉思。

    而精英們到了最後始終永遠都是精英,他們是將門虎子自負高傲的虞嘯卿,他們是滿懷理想得張立憲、一腔熱血的何書光、是狡猾多智的唐基,精英們的煽動和熱血就足以讓炮灰和新兵蛋子們上去把血流乾。虞嘯卿經產掛在嘴邊上的一句話是:仗打到這個份上,家國淪喪,軍人都該死。顯然從他說的臺詞語境來看,該死的人不是他,是那些丟盔卸甲阻擋他才能的人。

    虞嘯卿承擔了炮灰和精英之間的對決,尤其在審訊妖孽團長和沙盤推演這兩個大的段落裡,他無法理解一個能夠打刁仗的人其實是因為不想死所以無師自通,他嫉恨炮灰團的一切人,他們都像個浮萍一樣活著,他們不是軍人。但是到了最後他才明白,軍人首先得是個人,所以在他幹了一件實在不是人乾的事兒之後,虞嘯卿在江岸邊心裡崩潰了。這是個瘋狂的完美主義者和要求過於嚴格的軍人,同時他也是一個可憐人。

    在這部劇裡,最令人欣賞和能夠強於其他抗戰劇的一點是,這部片子超越了戰爭,他是在寫人性。蘭曉龍是有兩把刷子的,軍旅生涯也給了他更多去揣摩軍人心裡的可能性,而蘭曉龍本人也善於寫人性,寫得極好。如果說在《士兵突擊》裡,他著墨最多的是固執而淡出的許三多,那時他的人性是單純和理想主義。

    那麼在《我的團長我的團》裡就是最真實的人性,和幻滅主義。幾乎所有的人都是人渣,從表面上看上去他們並無可取之處,但是在長達數年的混戰裡,在所有的身邊戰友一波波倒下去,在一次次天文數字的傷亡之後依然是一敗再敗。我相信大部分人是灰心喪氣和得過且過的,或者說開始怯懦,開始憤怒,開始失望,但是他們依然還有保家衛國的心和信念。

    最後結尾兩個人的兩句話,一句是片中虞嘯卿對張立憲的耳語:哭什麼,我死了,你要麼衝上去把血流乾,要麼回家討個老婆,看舉國淪喪。

    另一段是團長的臺詞有幾句可算得上是題眼:

    祖國的大好河山,我去過不少地方  北平的爆肚、涮肉、皇城根  南京的乾絲燒麥  還有銷金的秦淮風月  上海的潤餅、蚵仔煎  看得我直瞪眼的花花世界  天津麻花狗不理  廣州的艇仔粥和腸粉  旅順口的鹹魚餅子和炮臺  東北地三鮮 酸菜白肉燉粉條  火宮殿的鴨血湯、臭豆腐  還有被打成粉了的長沙城  沒了,都沒了  我沒涵養 ,沒涵養  不用親眼看到半個中國都沒了   才開始心痛和發急,    沒涵養,不用等到華人都死光了才開始發急心痛   好大的河山,有些地方我也沒去過   但是去沒去過鐵驪 扶余   呼倫池 貝爾池 海拉爾和長白山   大興安 小興安   營口 安東 老哈河呢   承德 郭家屯   萬全 灤河 白河 桑乾河   北平 天津 濟苑 鎮頭包   歷城 道口 陽曲 開封 郾城   我是個瞎著急的人,我瞎著急   仨倆字就是一方水土一方人   一場大敗和天文數字的人命   南陽 襄陽 賒旗店 長臺關 正陽關 穎水 汝水 巢湖 洪澤湖 鎮江 南京 懷寧   上海 淮陰 蘇州 杭州 黃浦江 太湖 南通   屯溪 六安 九江 武昌 漢口 修水 宜昌   怒江以西 寶山 騰越 銅鈸 還有我們身處的禪達   不拉屎 會憋死我們   不吃飯 活七八天   不喝水 活五六天   不睡覺 活四五天   瑣事養我們也要我們的命   家國淪喪,我們到已經活了六七年   我想讓事情是它本來該有的樣子

  • 6 # 水流山川歸入海

    抗戰題材的電影,不僅要會講故事,還應該貼近史實。大眾需要娛樂,但是唯有戰爭,不可泛娛樂化。戰爭片應該是一種年輕人認識歷史的橋樑,而不應該一味的市場或者僅僅是政宣。如果沒有幾部真正引人對戰爭產生思考和追問的好劇,才是最令人不安的問題。

  • 7 # 大將軍威武K

    盤點一下:

    江橋抗戰

    七七事變

    八百壯士

    1937年海空大戰(侯勇演的,具體沒看過,在一個影碟店看見的)

    血戰臺兒莊

    喋血孤城

    雙棲間諜

    鐵血崑崙關

    忻口戰役

    重慶大轟炸

    大捷

    女子別動隊

    犬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額訴訟標的額的標準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