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方天化棘

    胤褆的事,得先從他的母親說起。胤褆的母親惠妃納嘛氏,滿洲正黃旗人,雖然很早就進了宮,但當時並沒有獲得主位的名分,當時只是個貴人(清朝後宮制度分為八個級別,分別為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和答應,前面五個是主位)。

    雖然在康熙九年(1670年)的時候,納嘛氏生下了皇子承慶(當時她和康熙都只有十七歲),但是很不幸的是,承慶在兩歲的時候便夭折了。直到康熙十一年(1672年)二月,納嘛氏又生下了胤褆,按出生順序的話,本是康熙的第五子,但由於前面四個皇子都很早就夭折了,所以排下來胤褆反做了老大,比太子胤礽都大兩歲。

    據在宮中服務的傳教士白晉說,康熙特別寵愛大阿哥胤褆,說他是個美男子,才華橫溢,確實很可愛,並具有其他種種美德。由於胤褆在皇子中年齡居長,他年輕的時候還是幫康熙做了不少事的。但是,胤褆雖然是康熙的長子,但從各種材料上來看,胤褆這個老大做得比較鬱悶。原因很簡單,胤褆雖然是家中的大阿哥,但這大阿哥和老二胤礽的太子地位比,相差何止是十萬八千里。但是,這又能怪誰呢,要怪只能怪胤褆的母親當時地位不高。當時胤礽的母親是皇后,納嘛氏一直到康熙十六年才被封為惠嬪,康熙二十年被封為惠妃,這時胤礽做太子都已經好幾年了。

    這種先天的優勢,讓胤褆無話可說,不服不行。但是,胤禔只是表面上承認現實,其內心裡對太子地位十分覬覦,其心中的怨恨也隱藏了三十幾年,一旦有機會的話,必然要暴露出來。後來胤褆被康熙治罪的時候,他的母親惠妃納嘛氏說他不孝,頗為可疑,不知道是納嘛氏為了自保而看康熙臉色行事,還是胤褆在平時真的流露出對自己母親地位低下的怨恨----其實納嘛氏的地位還不算太低,在康熙的妃子中應該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那種,如果胤褆流露出不滿的話,估計是因為自己母親沒能給自己帶來太子地位所引發的。正如現在有的小孩看到別人家比自己家有錢,也會怪自己的父母無能。年紀小當然可以原諒,但如果長大了還這樣認為的話,那就有問題了。

    當時的滿人還沒有完全漢化,他們不像漢人有強烈的嫡長子觀念,所以胤褆並不甘心。在胤褆的背後,是他的舅舅大學士明珠。明珠也想幫這個外甥執掌大位,他身邊聚集了侍衛內大臣鄂侖岱、一等侍衛隆科多等人,在朝廷中形成“皇長子黨”,他們打著維護皇權的名義,和索額圖的“太子黨”向對抗。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兩派的鬥爭日益激化,康熙考慮再三,決定維護太子的地位而將明珠罷黜,結果使得“皇長子黨”的勢力大受打擊。

    胤褆小時候表現也不錯,在這些兄弟裡面也算是聰明幹練的,康熙對這個長子也很重視,經常把他帶在身邊出巡或者圍獵。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年僅十八歲的胤禔奉命協助伯父撫遠大將軍福全征討噶爾丹,這本是他建功立業的好機會,可惜他當時年輕氣盛,沒有好好把握。

    事情是這樣的,清軍和噶爾丹的軍隊後來激戰於烏蘭布通,雙方軍隊都損失慘重,但噶爾丹的損失更大,如果清軍一鼓作氣的話,本可以一舉全殲噶爾丹殘軍,但由於清軍將領間意見不和,結果中了噶爾丹的假意求和的緩兵之計,致使噶爾丹得以逃脫,留下後患。

    康熙對這次沒能全殲噶爾丹軍隊非常生氣,這時,他又接到胤褆的“私自陳奏”,更是讓他火上澆油。這次噶爾丹得以逃竄本來就是因為清軍將領不和,胤褆在其中不但沒有起到好的作用,反壯著自己是阿哥,違反規定越級上奏,並在暗地裡說自己伯父的壞話,對長輩沒有絲毫的敬意。康熙一怒之下,便將胤褆提前召回京師。

    康熙對自己的哥哥福全十分尊重,等福全回到京師後,康熙便先警告胤褆說:“裕親王乃是你的伯父,倘若你的陳述和你伯父不同的話,必將置你於法!”康熙此舉,既是為了自己哥哥的顏面,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兒子說伯父的壞話;從另一方面來說,其實也是為了保護胤褆,要是胤褆不懂事亂講話甚至把責任推到福全身上的話,康熙懲罰的必然是胤褆而不會是福全。事實上,胤褆在軍中過失也不少,福全這次本想參他,但見康熙這麼一說,便將這次指揮失誤的責任全攬到自己身上,也保全了胤褆。

    其實,從“私自陳奏”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胤褆這個人做人既不厚道,也不尊敬長輩,就連腦子似乎也不太開竅。他應該很清楚,自己的父親生平最恨的,就是那種不仁不孝的人!

    康熙後來還是一直給他機會,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胤褆被派到華山致祭;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胤褆又和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和八阿哥胤禩隨同康熙親征噶爾丹,二十五歲的胤褆和內大臣索額圖率領御營前鋒,參贊軍機。在昭莫多大捷後,胤褆負責犒賞三軍。次年,胤褆又和諸兄弟再次隨同康熙親征,最終消滅了噶爾丹勢力。在征戰結束後,康熙命大阿哥胤褆暫留拖陵斷後,並負責犒賞三軍、散發軍糧等善後事宜,直到一個月後才返回京師。應該說,在這些征戰中,胤褆經受了鐵和火的考驗,康熙對他的表現還是比較認同的。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二十七的胤褆被封為多羅直郡王,當時和他一起被封為郡王的,還有三阿哥胤祉(次年因為犯錯被削為貝勒)。在當時的這些阿哥里,除了太子胤礽外,胤褆是地位最尊貴的,但他並不滿足,他始終在為自己是皇長子而沒能立為太子而耿耿於懷。但是,當時太子胤礽有康熙撐腰,他也只能把怨氣藏在心裡,耐著性子密切注視著康熙對胤礽的態度變化,等待時機的出現。

    當時忌恨太子的並不只是胤褆一人,事實上,其他阿哥和太子多多少少都會有些矛盾。特別在康熙四十二年索額圖被處死後,太子日漸失寵於父皇,其他阿哥們見有機可乘,經常抓住機會在康熙的面前說太子的壞話,阿哥們之間甚至互通聲氣,有意無意地聯合起來倒太子的臺。

    終於,盼望已久的機會來了。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八阿哥的事情發生後,太子胤礽被廢,胤褆因護駕有功,康熙還讓他好生看管已廢的太子胤礽,胤褆心頭竊喜,以為胤礽被廢后,按照“立長”的原則和順序,應該輪到自己的做太子了。

    但是,胤褆太急躁了,機會來得快,去得也快。正當胤褆沾沾自喜、蠢蠢欲動的時候,康熙一下就把他看穿了,他警告胤褆說:“我廢太子,並讓你保護我的安全,但並沒有要立你做皇太子的意思,你的秉性一貫躁急愚頑,豈可立為皇太子!”胤褆被這麼冷水一澆,一下就傻了眼,變得不知所措了。

    回京師後,康熙命胤褆同四阿哥胤禛和九阿哥胤禟一起看管廢太子胤礽。胤褆奉命將廢太子的告天文書拿給胤礽看,胤礽說,我的太子地位是父皇給了,他要廢就廢,何必告天,又何必給我看呢?胤褆回去後便將胤礽的話添油加醋的彙報了,康熙聽後很氣憤,說做皇帝乃受之於天命,怎麼能不告天,胤礽既然愚頑不靈,以後他的話就不必上奏了。

    胤褆隨後又把這話傳達給胤礽,胤礽說:“父皇說我其他不是,樣樣都有。但是弒逆的事,我實無此心,這須代我奏明。”胤褆聽後,大聲斥道:“父皇有命,你的話以後不必轉奏了!”這時,九阿哥胤禟站起來說:“二阿哥這話關係重大,似乎應該代奏才是。”胤褆橫了老九一樣,心想你算哪根蔥啊,父皇都說了以後胤礽的話不必轉奏,你瞎起什麼哄?

    不料這時四阿哥胤禛也說,九阿哥說得對,即使到時父皇責怪下來,這事我們也應該代他奏明。胤褆心頭火起,就是不答應。但四阿哥胤禛也不是好惹的,他說,你不奏,我們去奏。說完,胤禛扭頭便走。胤褆心想,這兩兄弟要是代奏了,反顯得自己不是,只好答應去給胤礽轉奏。

    胤褆後來也不知那根神經搭錯了,居然上奏說“相面人張明德曾給八阿哥胤禩看過相,說他日後必定大貴”,還揣測康熙想處死胤礽但又不忍心動手,還自作聰明的向康熙提出由自己來代為下手(“今欲誅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康熙聽後,大驚失色,極為的憤怒和驚駭,他真沒想到,自己的這個大兒子心腸竟然如此歹毒!對待自己的兄弟沒有絲毫的骨肉情誼,比胤礽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康熙當場就被氣得臉色發白,喝令將胤褆說的那個張明德立刻緝拿交刑部嚴審,隨後又召集皇子們,痛斥胤褆“兇頑愚昧,不知義理”,“不諳君臣大義,不念父子之情”,實在是“天理國法皆所不容的亂臣賊子!”

    不知何故,胤褆又向康熙推薦了八阿哥胤禩,真不知是抬舉他還是故意害他。由於胤禩的生母卑賤,所以胤禩小時候被康熙交由胤褆的生母惠妃撫養,這兩兄弟年齡雖然相差十歲,但因為是同母撫養,平常接觸的機會比較多,應該比其他兄弟的關係要緊密些。但也有人認為,由於康熙給胤褆下了“不能做皇太子”的定論,胤褆在自己無望的情況下,便想攀附八阿哥謀取進身之道。筆者倒認為,由於當時八阿哥的實力和呼聲都很高,胤褆當時也未必就完全沒有機會,他在潛意識裡恐怕也認為胤禩是個強勁的政治對手,因此不能排除當時胤褆推薦胤禩是故意激怒康熙,以達到借刀殺人的目的。

    果不其然,康熙接著又當著諸皇子的面,大罵八阿哥胤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其黨羽早相邀結,謀害胤礽”,隨後下令將胤禩鎖拿。不久,這事情還禍及其他皇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和十三阿哥胤祥都相繼被圈禁。

    看來,康熙對這些兒子有些害怕了,自己也有點慌神兒了,舉足無措了。他感到了從來沒有過的孤獨,從來沒有過的恐懼,和透心的冰涼。

    沒多久,三阿哥胤祉向康熙揭發了胤褆迷信喇嘛教的“魘勝”巫術,並在廢太子之前派喇嘛巴漢格隆在胤礽的住處放“鎮物”,企圖咒死太子胤礽的事情。康熙聽後,徹底崩潰了。看來,他太小看自己這些兒子的能耐了。為了弄清事實真相,康熙派人前去調查,還真就發現了十幾件“鎮物”。人證物證皆在,這下康熙對大阿哥胤禔徹底絕望,於當年十一月下令削奪胤褆的郡王爵,並將他永久幽禁。

    對於胤褆的惡性,康熙是非常瞭解的,可胤褆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兒子,“朕固不忍殺之”。但是,胤褆比胤礽的罪行更大,“斷不可輕縱”。康熙擔心胤褆被圈禁後,“斷不肯安靜自守,必有報復之事”,所以康熙命人將胤褆“嚴加看守,略有舉動,即令奏聞”,“伊之身命猶可多延數載”。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四月,康熙巡視塞外,因為害怕胤褆及其餘黨會興風作浪,臨行前特意下了一道渝旨,其中不無擔心的說:“胤禔鎮魘皇太子及諸皇子,不念父母兄弟,事無顧忌,任意妄為,萬一事出,朕在塞外,須兩三日後始聞,必致遲誤”。後來經過大臣們商議,決定派遣八旗護軍參領八人、護軍校八人、護軍八十人在胤禔府中嚴加監守。康熙對此還不放心,又加派了貝勒延壽、貝子蘇努、公鄂飛、都統辛泰、護軍統領圖爾海、陳泰,還有八旗章京十七人,二十四小時輪班監視,並且一再嚴旨:“務必嚴加看守,不得稍違,如果誰翫忽職守,將遭到滅九族之災,決不寬宥。”一直到監禁胤褆的事情全部安排妥當,康熙這才放心的出了北京城。

    由此,從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十一月病死,三十七歲的大阿哥胤褆在高牆內渡過了二十六年的幽禁生涯,最後悄然死去,終年六十三歲。

    大阿哥胤褆的快速出局,恐怕是他自己都沒有想到的。但等他想到的時候,已經晚了。他的後半生就這樣一直在禁所裡渡過,他的所有希望就此被打了個粉碎,當年鋒芒畢露的大阿哥,從此後便成了高牆裡的政治幽靈,盛世年華中的行屍走肉,永遠的和外界隔絕並退出了他所期待的那個政治舞臺。

    不過話說回來,這也不能完全怪胤褆自己。胤褆身為長子,只因為自己的母親是個普通的妃子,結果比自己小的胤礽反立為皇太子(只因他的母親是皇后),心中不平,也是當然之事。胤褆幾十年來都是夾起尾巴做人,絲毫不敢得罪這個皇太子弟弟。這次見胤礽失勢,胤褆以為自己的機會來了,不料操之過急,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連老本都全部虧進去了。

  • 2 # 叫我丶嘉官人

    愛新覺羅·胤禔。

    1672年-1735年,清朝宗室、康熙帝庶長子,雍正帝長兄。母為惠妃納喇氏,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夭殤,故為皇長子。曾從徵厄魯特蒙古噶爾丹。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為直郡王。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因魘咒太子胤礽,謀奪儲位,被削爵囚禁。生於康熙十一年二月十四日,卒於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享年六十三歲。史說其長相極為俊美。

    首先,不知先生的康熙疼愛大阿哥的說法從何而來。

    在康熙大帝的這麼多兒子中,真正能算得上康熙疼愛的,也就太子胤礽了,那是真正的疼愛,出征的時候信件不斷,言語中諄諄教導如何為君,連關外的景象也提及,告訴他,可見康熙大帝對他的喜愛,至於太子胤礽為什麼這麼得寵,一是,嫡長子,康熙深受漢家文化影響,立得第一個清朝嫡長子太子,二,生母地位高貴,與康熙感情深厚,赫舍裡為康熙就生了這麼一個兒子,愛屋及烏也會喜歡他的,三,太子胤礽生性聰慧,很招人喜歡。

    而這些原因,反過來,也是大阿哥所不能比的,大阿哥雖說是庶長子,與嫡長子一字之差,但是地位是天壤之別的,並且如果說康熙疼愛她,也只有第一個兒子的喜悅這種可能了,但是,他不是,他前邊四個哥哥,早夭,康熙早就沒有初為人父的喜悅了。

    第二,生母后期不是很得寵,地位雖說不低,但是與皇后相比差距太大,不過比老八好多了,康熙甚至對老八說出,賤奴所出這種話,可見康熙還是很在意這些東西的。

    第三,胤禔生性粗魯,好聽點叫耿直,難聽點,叫愚蠢了,太子第一次被廢,他表現出來的狀態讓人大失所望,他忍了這麼多年,終於看到希望了,當時就差以太子身份自居了,甚至說出可以替康熙行萬難之事這種話,讓康熙都懷疑自己怎麼會生出這麼一個兒子,也接著詛咒太子的事情,徹底結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而一直被人提及的戰功,這也是不了磨滅的,隨康熙御駕親征,立下不少戰功,但是,只有皇帝出征太子監國這麼一說,沒有那個儲君會披甲上陣衝鋒陷陣的,這一點也說明,康熙不會立他為太子了。

    綜上,康熙可能對大阿哥有過欣慰,但是談不上喜愛,甚至後期的厭惡,更談不上傳大位於大阿哥了。

  • 3 # 萬水千山214803034

    看電視連續劇《康熙大帝》和《雍正王朝》,雖然是藝術加工,但也給我們對清朝的歷史提起了興趣。皇位的傳承有明爭暗鬥,也有皇朝皇室家族的各種政治考量以及皇位繼承人的政治智慧,不是普通人家的倫理觀念所理解的。

  • 4 # 伊耆角木

    嫡庶有別,只要嫡子胤礽沒倒,胤禔永遠沒機會。更何況,胤禔受康熙寵愛僅僅因為年長做的多比弟弟們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非才能出眾。更重要的是,他在奪嫡鬥爭中的表現相當糟糕,完全就是少根筋,沒有半點成功的機會。

    胤禔,是康熙皇長子(其實為康熙第五子,但康熙前四子都早夭未序齒)。生母為惠妃納喇氏。納喇氏在康熙後宮中地位不算低,是最初受封的一批嬪妃之首。但是問題在於,其出身並不十分高貴,至死也就是個妃。而康熙有三任皇后,還有幾位皇貴妃、貴妃。所謂子憑母貴,沒有太尊貴的母親,讓胤禔在奪嫡大戰中首先就不佔優勢。

    反觀太子胤礽雖然年紀小於胤禔,卻是原配皇后赫舍里氏的兒子,並且赫舍里氏為生育胤礽難產而死,康熙懷著對赫舍里氏的思念,加上清朝入關後深受漢族嫡長子繼承思想影響,在胤礽週歲時就立為太子,國之儲君,君臣名分已定,胤禔空為長子,沒有用處。

    胤禔在早期確實很受康熙器重,曾在康熙三十五年隨駕親征準噶爾,康熙三十七年封直郡王。當然這並不代表胤禔的待遇超過其他皇子,因為皇三子胤祉也在親征準噶爾時掌鑲紅旗大營,並且在康熙三十七年封誠郡王(雖然後來因為喪期剃頭被奪爵)。其他幾個皇子地位沒有這麼高,純粹是因為年紀小,沒有太高的功勞罷了。

    康熙四十七年廢太子,原本是胤禔最好的機會,問題在於,太想上位的胤禔一把好牌打得稀爛。胤礽被廢,康熙另兩任皇后都無子,所以康熙沒有嫡子可立。按照中國傳統習慣,有嫡立嫡,無嫡立長。胤禔不是沒有機會。但是,他竟然做出了直接斷送自己前途的愚蠢舉動。

    康熙廢太子後,由於當時康熙與眾皇子在塞外圍獵,康熙便命胤禔看管胤礽,可以想見,胤禔乘機發洩了一下一直位居弟弟之下的怨氣,對其多有虐待。更可怕的是,胤禔向康熙建言殺胤礽,並表示自己願意替康熙動手,免得父親為難。此言一出,康熙震怒,沒想到胤禔竟然毫無兄弟之情,將其痛斥。胤禔因為自己的沉不住氣,徹底被康熙從可能的繼承人選中排除。

    隨後,胤禔的昏招還在繼續。眼看自己上位無望,他就向康熙推薦了八阿哥胤禩。因為胤禩從小是自己母親惠妃撫養長大,與自己關係好。胤禔希望胤禩上位後自己至少能榮華富貴不絕。誰料,腦子短路的胤禔給出的推薦理由竟然是道士張明德給胤禩相面認定其有大貴之相。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同樣覬覦太子之位的皇三子胤祉乘機向康熙報告,胤禔曾讓張明德用魘術詛咒太子。康熙對胤禔深惡痛絕,恨其為儲位不擇手段,也恨他與胤禩結黨營私,此舉反而導致胤禩也被削爵。震怒的康熙更是將胤礽的罪行歸罪於胤禔的謀害詛咒,將其奪爵圈禁,直到死也沒釋放。胤禔成功用幾句話斷送了自己和八弟的前途。

    所以說,關鍵時刻必須沉得住氣,慾望太盛迷了心智,最後活該自作自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小龍把懸空5塊一寸厚實木板擊碎需要多大的爆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