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邏輯文史游

    如果從純功利的角度講,司馬懿的才能是要遠遠大於諸葛亮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可以從當年二人在渭水前線打的一仗看出來。我們都知道,在戰場上沒有什麼公理法則,不管用什麼辦法,只要最終打敗了敵人,就是勝利者,而勝利者是不受責備的。

    當年諸葛亮伐曹操受到司馬懿的阻擊後,一籌莫展,無計可施,說得難聽一點已經是黔驢技窮了。而反觀司馬懿,卻處之泰然,遊刃有餘。諸葛亮被司馬懿拖一個半死,實在沒有辦法,竟然想到要給司馬懿送去一套女人的衣服來刺激他,這也太小兒科了,古今中外哪有這麼用兵的?而從戰爭的結局來看,二人的高下就更加明顯了。諸葛亮打不過司馬懿,氣得不行,於是秋風五丈原,連翻盤的本錢都丟掉了。而司馬懿呢,回到魏朝後一門心思地開創了大晉王朝,成了“晉史”的主角。上面說的是軍事才能,而政治才能諸葛亮就更差了。且不說司馬懿老謀深算,活活把一個曹魏王朝拿了下來,就是司馬懿欲擒故縱活捉曹爽那一下子,也是諸葛亮一輩子都學不會的。而反觀諸葛亮,他雖然也把持著蜀漢政權,但卻玩得力不從心,險些將自己累死。最後,蜀漢還是因為人才缺乏而最先滅亡了。

    倆軍交手過嗎?誰贏了?這個問題其實上面已經回答了,當然是司馬懿打敗了諸葛亮,諸葛亮還把一條姓命搭了進去。後世的人們神化諸葛亮,三國演義寫得二人交戰經常是諸葛亮打得司馬懿落花流水,但那都是後人的杜撰,當不得真。

    他們的才能被劉備和曹操限制過嗎?這個問題不好說,因為人才只存在重用不重用,而沒有限制不限制的說法。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一般,所以劉備並沒有讓他打什麼仗,只讓他搞後勤。而諸葛亮的後勤工作做得還是不錯的。也可以這樣說,劉備雖然沒有完全發揮出諸葛亮的才能,但也是給了諸葛亮充分的政治舞臺的,沒有限制他。說到曹操是不是限制過司馬懿,那可能還是有的。曹操善於觀察人,他認為司馬懿久後必反,所以對司馬懿有較大的戒心,沒有放手使用。只是司馬懿工於心計,他明知曹操對自己不信任,於是工作更加賣力,終於曹操打消了疑慮,沒有太為難司馬懿。等到曹操死後,曹丕上臺,司馬懿的機會便來了。所以,曹操雖然限制過司馬懿,但這個限制被司馬懿巧妙地化解了。從這個層面來看,司馬懿仍然比諸葛亮要高。

  • 2 # 求圖55

    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是三國時期的傑出謀略家,個人才能上也不分伯仲,而在後期三國博弈中,對三國全域性審時度勢的掌控方面還是司馬懿更勝一籌。畢竟自古就有“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 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域”的說法嘛!其實也不能因此就說司馬懿比高明多少,諸葛亮北伐,他明知是坑他都得去跳,不然他跳坑都沒機會。諸葛亮當年面臨的形式就和現在很多企業面臨的形式是一樣的“轉型是找死、不轉型是等死”,事實上也就是同樣的結果!

  • 3 # 驕然

    司馬懿在三國演義中確實打不過諸葛亮,至於高在生命地方,小說中也沒有詳細的記載,我個人覺得,高就高在諸葛亮為了託孤知情,不顧國內連年征戰,百姓負擔太重,國力不支,堅持討伐魏國,而司馬懿則是以逸待勞,讓諸葛亮在長途奔襲中消耗國力,最終在諸葛亮死後,將蜀國消滅,可以說,司馬懿不主動出擊,佔了很大的便宜,而諸葛亮不顧一切的出兵祁山,只能說是真誠可嘉,但實屬不妥,實際上,他葬送了蜀國。

  • 4 # 腦洞大開的歷史

    究竟是司馬懿打過了諸葛亮還是諸葛亮打贏了司馬懿,兩種說法都有。筆者看來,兩者說法都對,又都不對。說司馬懿打過了諸葛亮,是因為司馬懿笑到了最後,諸葛亮死了;說諸葛亮打贏了司馬懿,是因為在野戰條件下,司馬懿不是對手,不然也不至於在兵力更多還以逸待勞的情況下不敢出戰而採取龜縮戰術。

    在絕對公平的情況下,司馬懿不是諸葛亮的對手,可他能笑到最後,也確實有比諸葛亮高的地方,其中最“高”的地方在於,他能看到諸葛亮的缺點,但諸葛亮卻沒看出司馬懿的缺點。

    司馬懿至少看到諸葛亮有3“三大軟肋”:

    一是“糧”少。蜀國主要就四川一省產量,還要透過“蜀道”北運,非常難,時間稍微久一點就吃光了,所以諸葛亮一直求速戰速決。司馬懿接替曹真當上魏國西部軍區司令之初,按捺不住曾與蜀軍發生過接觸戰,結果被斬首幾千,於是鐵了心搞龜縮戰術。這種戰法很不好看也很不好聽,但很管用。

    二是“事多”。諸葛亮是出了名的“事必躬親”,連一個士兵被責罰20軍棍這樣的小事都要管,一來導致其他將領無事可管,主觀能動性大大降低;二來造成諸葛亮自己太累,不能長壽。司馬懿很細心,從諸葛亮身邊的人得知這個情報後,更堅定了“拖”字決。

    三是司馬懿知諸葛亮而諸葛亮對司馬懿卻不夠了解。司馬懿只與諸葛亮打過最後2次,前面3次都是司馬懿前任曹真與諸葛亮死磕。司馬懿上任後,很快熟悉了諸葛亮這個對手,但諸葛亮對司馬懿的瞭解程度卻有限。比如最後一次,諸葛亮在五丈原搞屯田,拉出要和司馬懿打持久戰的架勢。開始司馬懿比較緊張,但掐指一算就笑了。司馬懿年輕時在省裡當過9年公務員,負責做報表之類,與資料打交道很多,這次幫了他大忙。他看到五丈原地方很小,再怎麼屯田,種出來的糧食也不夠10萬蜀軍吃多久。果然,事情的發展完全在司馬懿意料之中,看到蜀軍糧草撐不了多久而司馬懿不肯出來打,諸葛亮急得都吐血了。

    諸葛亮曾感嘆“彼(指司馬懿)深知我也!”而司馬懿卻未說過類似的話。至於空城計,似乎諸葛亮很瞭解司馬懿多疑,可惜那不是真的歷史,裴松之為《三國志》做注時已闢謠。

  • 5 # 恬然滋味

    一是能活。這一絕技打敗的人太多了。諸葛亮是一個。可以說魏國就因為這個歸了司馬家。第二,能忍。堂堂魏國大將軍著女裝而不怒。生生耗死諸葛亮。

  • 6 # 飛天琴羅

    首先這個問題問得有點偏頗。

    除了在《三國演義》裡面司馬懿打不過諸葛亮外

    歷史上司馬懿是沒輸過給諸葛亮,而不是打不過。

    公元223年:劉備一命嗚呼,吳蜀兩國再次結盟。

    公元224年:曹丕大舉伐吳。吳蜀兩國已經再次結盟。可是諸葛亮卻看著盟友獨自承擔強大的魏軍,蜀國連起碼的佯動都沒有!

    公元225年:曹丕再次大舉伐吳,吳國獨自抗擊強大的魏軍,蜀國在幹什麼?在南征。

    公元226年:魏國換了皇帝。孫權伐魏。“吳王聞魏有大喪,秋,八月,自將攻江夏郡,太守文聘堅守。”“吳左將軍諸葛瑾等寇襄陽,司馬懿擊破之,斬其部將張霸。曹真又破其別將於尋陽。 ”這一年抗魏的主力還是東吳。 階段總評:吳蜀兩國聯盟破裂的4年不算,就從吳蜀兩國再次結盟的

    公元223年算起。這幾年基本上是魏吳兩國在大打出手,蜀國在看熱鬧。吳蜀兩國已經再次結盟。可是諸葛亮卻看著盟友獨自承擔強大的魏軍,蜀國連起碼的佯動都沒有!

    公元223年,雖然三國之間雖然無戰事,但魏三條戰線中的中、東兩條是針對東吳,所以還是吳國的壓力更大。而從224年—226年,魏吳兩國是大打出手。所以從公元223年—226年,這4年基本是吳國獨自對付魏國。

    公元227年:這一年三個國家之間沒有發生戰爭。只要看看魏國三個方向主官的配置就知道誰是重點了。東邊是大司馬曹休,中間是司馬懿,這兩個方向是對吳的。對蜀的西邊是誰?“怯而無謀”的夏侯茂。

    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以大敗結束。而東邊的陸遜卻大敗曹休,打了一勝仗,怎麼不讓諸葛亮羞死!諸葛亮見魏軍主力東下,又想撈點便宜,結果在陳倉受阻,攻了堅城20多天,損失可想而知道,雖然殺了個王雙,總的來說這次北伐還是敗仗,這一年抗魏算吳蜀雙方各半(雖然吳的戰果遠大於蜀)。

    公元229年:“春,漢諸葛亮遣其將陳戒攻武都、陰平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建威,淮退,亮遂拔二郡以歸;”這一年抗魏的主力是蜀。

    公元230年:曹真伐蜀,孫權伐魏,到合肥城,不克而還。這一年抗魏算吳蜀雙方各半。

    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北伐,“孫權也沒有閒著,冬,十月,吳主使中郎將孫布詐降,以誘揚州刺史王凌,吳主伏兵於阜陵以俟之。 ”這一年蜀國是抗魏主力。 公元232年:吳陸遜引兵向廬江,被滿寵擊退。這一年吳國在獨自抗魏。

    公元233年:西邊沒事,東邊有,孫權北伐被滿寵擊敗,又是吳國在獨自抗魏。

    公元234年:吳蜀四路大軍聯合伐魏,孫權、陸遜、孫韶、諸葛亮,吳三路,蜀一路。顯然吳軍佔多數。魏國是怎麼對付的呢?對付諸葛亮的是司馬懿,對付孫權的是曹睿親征,同時東邊還有滿寵等名將,顯然魏國是把對付吳軍放在首要位置。這一年,抗魏是吳國的貢獻大於蜀,雖然這一年諸葛亮發動了蜀國建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北伐,但是不如孫權的規模大。 階段總評:從公元227—234年,共8年的時間,就抗魏而言,以吳為主4年,以蜀為主2年,吳蜀雙方各半2年。

    諸葛亮和司馬懿唯一一次的正面交鋒就是在五丈原。

    也是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也是蜀國軍事規模最大的北伐。

    諸葛亮率領的是十萬大軍,而司馬懿帶領的頂天只有8萬大軍,沒錯就是8萬。為什麼呢?

    因為同期孫權,陸遜,孫韶兵分三路北伐,魏帝曹睿親自帶兵東伐,東邊戰場分別是曹休,滿寵,曹睿兵分三路對東吳,只是留下司馬懿對蜀國。

    換句話而言,司馬懿在這次交鋒是弱於諸葛亮的。

    青龍二年(234年)二月,諸葛亮率軍十萬出斜谷攻魏。

    四月,諸葛亮至郿縣,進駐渭水之南。司馬懿率軍渡渭水,背水築壘阻擊。

    八月,司馬懿以“堅壁拒守,以逸待勞”的指示,與諸葛亮相持百餘日。諸葛亮數次挑戰,司馬懿均堅壁不出,以待其變。諸葛亮便派人給司馬懿送來“巾幗婦人之飾”,欲激司馬懿出戰,司馬懿仍不出戰。為平息部屬不滿情緒,故意裝怒,上表請戰。魏明帝不許,並派骨鯁之臣辛毗杖節來做司馬懿的軍師,以節制他的行動。諸葛亮一來挑戰,司馬懿就要帶兵出擊,辛毗杖節立於軍門,司馬懿便不出兵。

    首先分析下局勢,魏國大軍的兵力重點在針對東吳的3路大軍,而司馬懿要做的就是不要讓諸葛亮打出祁山,所以思路很清晰。

    司馬懿要做的,不是打進蜀國,滅掉蜀國,因為這是不可能,而是擋住諸葛亮這一次的攻勢。

    《孫子兵法·謀攻篇》: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就謀略上而言,諸葛亮已經輸給了司馬懿,何來司馬懿打不過諸葛亮一說?

    五丈原這一戰,諸葛亮久攻不下,沒辦法給魏國造成魏延,減輕東邊戰場的壓力,導致了東吳北伐失敗。

    也導致整個聯合抗魏的最大一次宣告結束。

    什麼“死諸葛,嚇走生仲達”完全只存在小說裡面、

    當然很多傻叉會說“諸葛亮真的那麼爛,怎麼流芳百世?”

    如果要解釋:統治者需要,因為諸葛亮是死忠,所以統治者需要這樣的品質,就會大事渲染。

    其實歷史這個東西,如果要探究真的是個大工程。

    在清朝之前,武財神是岳飛而不是關羽你敢信?

    滿族人入關,而岳飛是抗金大將,滿族金人雜交的後裔,所以滿人入關後就把武聖,換成了關羽,經過清朝400年的奴性教育,我們也先入為主。

    所以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個人能力完全不是現在百度給出的那些,更加不是《三國演義》的戲劇化。但是最起碼一點,就是他北伐沒有成功過,打了一輩子還是出不了祁山。

    有很多人會說,沒了諸葛亮就沒蜀國什麼的?然後什麼劉禪昏庸什麼的

    諸葛亮死後,蜀國堅持了29年,如果劉禪真的那麼不堪,蜀國還能堅持29年?

    姜維北伐在取得的戰果是遠勝諸葛亮的。

    當然我不否認諸葛亮是個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但也僅此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騎馬與砍殺2你的開局攻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