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愚痴九九
-
2 # 會購車
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明代一些學人筆記,如陸容的《菽園雜記》、李東陽的《懷麓堂集》、楊慎的《升庵集》、李詡的《戒庵老人漫筆》、徐應秋的《玉芝堂談芸》等,對諸位龍子的情況均有記載,但不統一。 後多用來比喻同胞兄弟的良莠不齊。
龍生九子古時民間有"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的傳說。但九子是什麼,說法也不同。我們主要以年份偏老並已經被後人整理成書的《中國吉祥圖說》 來了解具體是哪九子。
以下插圖為網路搜尋來的
龍生九子之一·囚牛《中國吉祥圖說》中描述為:老大叫囚牛:喜音樂,蹲立於琴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為鱗蟲之長瑞獸龍之長子。平生愛好音樂,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一些彈撥絃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雕像。傳說囚牛是眾多龍子中性情最溫順的,它不嗜殺不逞狠,專好音律。龍頭蛇身的它耳音奇好,能辨萬物聲音,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絃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遺像。
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這位富有音樂天賦的龍子,不僅出現在漢族的胡琴上,在彝族的龍頭月琴、白族的三絃琴,以及藏族、蒙古族的一些琴上,也都有刻著囚牛揚頭張口的形象。
龍生九子之二·睚眥
《中國吉祥圖說》中描述為:老二叫睚眥,嗜殺喜鬥,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為鱗蟲之長瑞獸龍之九子第二子,古代史書記載其嗜殺喜鬥,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性格剛烈、好勇擅鬥、嗜血嗜殺,而且總是嘴銜寶劍,怒目而視,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強大威力。睚眥的本意是怒目而視,所謂“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報則不免腥殺,睚眥變成了克殺一切邪惡的化身。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中可見於中國經典中的生物,外形是豹身龍首,常被雕飾在刀柄劍鞘上以增加自身的強大威力的作用。龍生九子之三·嘲風
《中國吉祥圖說》中描述為:老三叫嘲風,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為鱗蟲之長瑞獸龍之九子第三子。是一種瑞獸。形似獸,平生好險又好望,殿常用來象徵祥瑞,臺角上的走獸是它的形象。
在中國民俗中,龍三子嘲風象徵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辟邪安宅的作用。在宮殿安置嘲風,也會使整個宮殿的造型既規格嚴整又富於變化,達到莊重與生動的和諧,宏偉與精巧的統一,它使高聳的殿堂平添一層神秘氣氛,能起到祛邪、避災的作用。
龍生九子之四·蒲牢
《中國吉祥圖說》中描述為:老四叫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樑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為鱗蟲之長瑞獸龍之九子第四子,平生好音好吼,洪鐘上的龍形獸鈕是它的遺像。原來蒲牢居住在海邊,雖為龍子,卻一向害怕龐然大物的鯨。當鯨一發起攻擊,它就嚇得大聲吼叫。人們報據其“性好鳴”的特點,“凡鍾欲令聲大音”,即把蒲牢鑄為鐘紐,而把敲鐘的木杵作成鯨的形狀。敲鐘時,讓鯨一下又一下撞擊蒲牢,使之“響入雲霄”且“專聲獨遠”。
龍生九子之五·狻猊
《中國吉祥圖說》中描述為:老五叫狻猊,形如獅,喜煙好坐,倚立於香爐足上,隨之吞煙吐霧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為鱗蟲之長瑞獸龍之九子第五子。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古書記載是與獅子同類能食虎豹的猛獸,亦是威武百獸率從之意。常出現在中國宮殿建築,佛教佛像,瓷器香爐上。龍生九子之六·霸下
《中國吉祥圖說》中描述為:老六叫霸下,又名贔屓,似龜有齒,喜歡負重,碑下龜是也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為鱗蟲之長瑞獸龍之九子第六子,又名為贔屓,樣子似龜,喜歡負重,碑下龜是也。霸下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它總是奮力地向前昂著頭,四隻腳頑強地撐著,努力地向前走,並且總是不停步。霸下的形象其原形可能為斑鱉,霸下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霸下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霸下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霸下又稱石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著頭,四隻腳拼命地撐著,掙扎著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中國一些顯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馱著,在碑林和一些古蹟勝地中都可以看到。
龍生九子之七·狴犴
《中國吉祥圖說》中描述為:老七叫狴犴,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其像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為鱗蟲之長瑞獸龍之第七子。形似虎,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影象。
狴犴既是牢獄的象徵,又是黎民百姓的守護神。在牢獄門頭上、公堂兩側、法官審訊犯人或出巡時分立兩邊的肅靜迴避牌上,是狴犴所在的地方。傳說狴犴像獬豸一樣,愛好訴訟,主持正義,明辨是非,又生得相貌堂堂,能夠增加威嚴的氛圍,高高在上鎮懾犯人,所以人們把它雕刻、繪飾在了這一正義較量非正義的地方。此外,上虞市上浦鎮馮浦村還有“狴犴龍舞”的文化習俗,頗具地方特色,深受當地群眾歡迎。
龍生九子之八·負屓
《中國吉祥圖說》中描述為:老八叫負屓,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為鱗蟲之長瑞獸龍之第八子。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似龍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兩邊的文龍是其遺像。
中國碑碣的歷史久遠,內容豐富,它們有的造型古樸,碑體細滑、明亮,光可鑑人;有的刻制精緻,字字有姿,筆筆生動;也有的是名家詩文石刻,膾炙人口,千古稱絕。而負屓十分愛好這種閃耀著藝術光彩的碑文,它甘願化做圖案文龍去襯托這些傳世的文學珍品,把碑座裝飾得更為典雅秀美。它們互相盤繞著,看去似在慢慢蠕動,和底座的霸下(及贔屓)相配在一起,更覺壯觀。
龍生九子之九·螭吻
《中國吉祥圖說》中描述為:老九叫螭吻,又名鴟尾或鴟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為鱗蟲之長瑞獸龍之第九子,其寓意在佛家為護法,有驅兇辟邪的作用。因其性情好望喜吞,人們常把它用作建築物的裝飾,尤以作屋脊鎮火的獸頭為多,做張口吞脊狀,並以一劍以固定之。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在古代中國宮殿建築中,五脊六獸只有官家才能擁有。泥土燒製而成的小獸,被請到皇宮、廟宇和達官貴族的屋頂上,俯視人間,真有點“平步青雲”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意味。
-
3 # 清風拂唱
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關於龍生九子有不同的說法,一說分別為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贔屓、狴犴、負屓、螭吻。龍生九子另一說為贔屓、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蚣蝮、睚眥、狻猊、椒圖。下面介紹的是第二種說法。
贔屓:也稱龜趺。形狀像烏龜,好負重。長年累月地馱載著石碑。人們在廟院祠堂裡,處處可以見到這位任勞任怨的大力士。據說觸控它能給人帶來福氣。
螭吻:也叫鴟吻、鴟尾、好望,等。形狀像四腳蛇剪去了尾巴,這位龍子好在險要處東張西望,也喜歡吞火。相傳漢武帝建柏梁殿時,有人上疏說大海中有一種魚,虯尾似鴟鳥,也就是鷂鷹,能噴浪降雨,可以用來厭闢火災,於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頂之上。
蒲牢:形狀像龍但比龍小,好鳴叫。據說蒲牢生活在海邊,平時最怕的是鯨魚。每每遇到鯨魚襲擊時,蒲牢就大叫不止。於是,人們就將其形象置於鐘上,並將撞鐘的長木雕成鯨魚狀,以其撞鐘,求其聲大而亮。
狴犴:又叫憲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獄訟之事,人們便將其刻鑄在監獄門上。虎是威猛之獸,可見狴犴的用處在於增強監獄的威嚴,讓罪犯們望而生畏。
饕餮:形似狼,好飲食。鐘鼎彝器上多雕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由於饕餮是傳說中特別貪食的惡獸,人們便將貪於飲食甚至貪婪財物的人稱為饕餮之徒。饕餮還作為一種圖案化的獸面紋飾出現在商周青銅器上,稱作饕餮紋。
霸下(蚣蝮):又名贔屓,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功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睚眥:相貌似豺,好腥殺。常被雕飾在刀柄劍鞘上。睚眥的本意是怒目而視,所謂“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報則不免腥殺,這樣,這位模樣像豺一樣的龍子出現在刀柄刀鞘上就很自然了。
狻猊:又稱金猊、靈猊。狻猊本是獅子的別名,所以形狀像獅,好煙火,又好坐。廟中佛座及香爐上能見其風采。獅子這種連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軒昂的動物,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由於佛祖釋迦牟尼有“無畏的獅子”之喻,人們便順理成章地將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爐上讓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椒圖:形似螺蚌,好閉口,因而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刻畫在門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總是將殼口緊合。人們將其用於門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緊閉之意,以求安全吧。
有的說法還把螭首、朝天吼(犼)、貔貅也列入龍子之一。螭為是古代漢族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屬於傳說中的蛟龍類。龍為炎黃子孫最崇拜的神獸,把它裝飾在碑頭上成為螭首,碑的身價就變得更為高貴。
犼又名望天吼,古代漢族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有守望習慣,故置於望柱之上。華表柱頂之蹬龍(即朝天吼)對天咆哮,被視為上傳天意,下達民情。
貔貅,又名天祿、辟邪、百解,共四個名字,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
回覆列表
相傳龍有九子,名稱形態各不相同,這些怪獸都在不同程度上糅合了龍之某一種特徵,不過龍之九子究竟誰排老大、誰排老二,民間並沒明確之解釋。據說明孝宗朱佑樘曾心血來潮,問禮部尚書李東陽:“朕聞龍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東陽竟不能回答,退朝後七拼八湊,拉出張清單,按李東陽之清單,龍之九子是:叭蝮、嘲風、睚眥、贔屓、椒圖、螭吻、蒲牢、狻猊、囚牛。不過在民間傳說中龍子卻遠遠不止這幾個,狴犴、貔貅、饕餮、負履等也都是龍之兒子,其實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往往以九來表示極多,而且有至高無上之地位。九是虛數,又是個貴數,故用來描述龍子。那麼這些龍子中哪些在古建築中司職,具體工作又是什麼?叭蝮,又名蚣蝮,樣子似魚非魚,善水性,體態優美,飾於石橋欄杆頂端;嘲風,樣子像狗,平生好險,殿角走獸是其形象。這些走獸排列著單行隊,挺立在垂脊之前端,走獸領頭是一位騎禽之“仙人”,後面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和行什。安放它們有嚴格之等級制度,只有北京故宮之太和殿才能十樣俱全,次要之殿堂則要相應減少。
嘲風,不僅象徵著吉祥、美觀和威嚴,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之含義。
椒圖,其形如螺蚌,好閉口,因而其像常被雕在大門鋪首上。
螭吻,又稱鴟尾,形似剪尾的四腳蛇,據說它喜歡在險要處東張西望,喜歡吞火,它們一般被佈置在殿脊、殿角之端頭。
蒲牢,形似龍而身形較小,喜歡鳴叫,寺廟、祠堂內鐘上之獸鈕就是它,傳說它害怕鯨魚,故撞鐘長木端頭都是鯨魚之形狀。
贔屓,又稱霸下,形狀似龜,喜好負重,馱載石碑之大龜就是其形象。
狻猊,形似虎,威力十足,而好訴訟,所以獄門上刻之虎頭就是其形象。
負質,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或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