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蜀中長戈
-
2 # 麟角1
司馬懿沒有一統天下,一統天下的是他的孫子晉武帝司馬炎。司馬懿和他的二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只是晉王朝的奠基人。西蜀是公元263年,司馬昭執掌朝政時,由曹魏大將鄧艾奇襲攻滅;東吳是司馬炎稱帝14後,命杜預、王濬伐吳,於公元280年被滅;司馬炎一統天下。
司馬炎一統天下,這得從公元239年說起,當年魏明帝曹叡病危,臨終前將8歲的幼主曹芳託孤給曹爽與司馬懿輔佐。曹爽排擠打壓司馬懿,專斷朝政,為所欲為;老狐狸司馬懿於是裝病臥床不起。有一天趁曹爽陪曹芳離開京城洛陽去謁陵的時機,發動政變,奪取了曹魏軍政大權。司馬懿死後,大兒子司馬師接手專斷朝政,廢掉已經成年的曹芳,重新立了個13歲的曹髦(曹丕的兒子曹霖之子)為帝。但沒多久,司馬師就病死了,在臨死前將自己的一切權力都交給了弟弟司馬昭,“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曹髦這人是個有主見有血性的男人,他不願做傀儡皇帝,心中很憋屈,於是召來幾個親近的大臣商量,想幹掉司馬昭;幾個大臣表示不敢,同時都勸他千萬不要這樣做,說皇上你搞不過他。但是曹髦卻不聽勸告,鐵了心要去除掉司馬昭 ,於是他便召集僕從、侍衛數百人,親自率領去殺司馬昭;司馬昭得知,立即派兵阻擋,在混戰之中,曹髦被殺。曹髦死後,司馬昭遂立14歲的曹奐(曹操的兒子曹宇之子)為帝。司馬昭專覽國政,曹奐完全是個擺設,就這樣相安無事地度過了5年。公元265年9月,司馬昭去世,長子司馬炎繼承了他的權力,仍然掌控著曹魏一切軍政大權。不久,他欲仿效曹丕代漢,於是叫人去勸說曹奐禪位;曹奐不呆,心中明白,為保命便順水推舟地對司馬炎說:“是上天要我把皇帝之位讓給你,請順應天命,不要推辭。”司馬炎先是假惺惺地推讓幾次,然後接受了曹奐的禪讓,如願以償地登上了帝位。曹魏滅亡,西晉建立。司馬炎,晉王朝的開國皇帝,史稱晉武帝。
-
3 # 汪柏炻
轟轟烈烈的三國亂世,最終被司馬家族統一,而司馬懿一生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和隱忍,都足以說明他該崛起,歷史最終的選擇也有其必然性。
一、足夠的專業能力是自己立足的法寶
司馬懿因為一直被猜疑,幾度失去兵權,但是曹睿幾次提拔司馬懿,並委以重任,原因就是除了他,沒人能夠剋制諸葛亮的北伐。無論是擒孟達,還是收拾公孫淵,都是極富謀略,整個曹魏沒他不行。
古今在職場,最終要的就是打造自己安身立命的法寶,這就是我們的解決工作難題的能力,全面深刻的瞭解自己所在行業的一切知識,有了這個,永遠都有被重視啟用的機會。司馬懿憑藉著自己過人的謀略和諸葛亮相持多年的能力,讓他在三國職場,極為奪目。
二、極佳的人性熟悉和處事能力
每次司馬懿打仗都要順便的提拔自己的親信,不多不少,能夠激勵士氣,又能夠不引起上級的猜疑。尤其是司馬懿從曹真手裡拿到大將軍印的時候,本來皇帝都已經讓他掛帥了,而他自己卻主動去曹真那裡自己拿,表現出自己對曹真的尊重,而不是強行的要權,顧忌曹真的面子,讓自己的職場之路更加順暢。
還有就是每次出征,司馬懿都帶著自己的兒子,鍛鍊了他們,增加了閱歷。看似危險,實則是經過了實戰的訓練。縱觀三國職場,其他人的孩子都在深宮處,養於婦人之手。
在職場,要懂得融通人際關係,不斷的編制人脈,訓練手下,那麼你在關鍵時候就不會有人支援你,就不會有人呼之能來,來之能戰。
三、低調韜晦,關鍵時候一擊必殺
司馬懿不是一個張揚的人,用不斷地裝病,來韜晦自己,讓別人都不知道自己的野心,喜怒不形於色。所以都已經70多歲,時機不到的時候,依然保持冷靜,這個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現在職場的人耐不住寂寞,本領太少,慾望太多。
但往往任何盲動都會帶來更加深層的打擊。司馬懿在各種試探和猜疑下,終於出現了人生中唯一的一次機會,發動高平陵政變,自己得了實權。這種隱忍和爆發力,都是我們在職場不可多得的素質。
司馬懿的成功不是偶然,同樣司馬懿的成功能夠複製,在任何的職場上,只要做到能力,人緣和低調的結合,必然能夠獲得一個成功的人生。
四、處事不亂、穩紮穩打、遊刃有餘、能退能進、擅長攻守
公元215年,曹操攻伐張魯,平定了漢中。年輕的司馬懿向曹操進言,趁劉備剛剛入蜀人心未穩之機,立即出兵攻打劉備。曹操沒有同意。過了幾天,蜀國來降的人說,蜀國因為曹軍攻破了漢中,人心恐慌,一天騷亂幾十次,後來見曹軍並未進攻,人心又安定下來。良機稍縱即逝,曹操懊悔不已。曹操一生用兵如神,但在這件事情的認識上,司馬懿則略勝一籌。
司馬懿深諳兵法要領,對敵打擊往往動如脫兔,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公元227年,魏將孟達因為魏文帝去世,唯恐自己失寵,於是私下與諸葛亮聯絡,打算棄魏降蜀。司馬懿得知這一情況,立即去信撫慰孟達,同時不顧千里行程,以日行75公里的速度進軍,僅用8天就抵達上庸,而孟達這時尚在夢中。16天后,司馬懿破城,將孟達處死。等蜀國救兵來到,一切已成定局。
司馬懿不但擅長進攻,而且精於防守。公元231年,諸葛亮兵出祁山伐魏。司馬懿知道蜀軍遠來缺糧,求戰心切,加之諸葛亮足智多謀,難以對付,於是據險扼守。諸葛亮求戰不能,果然引兵退回。魏將張郃請求截擊蜀軍後路,司馬懿不允,只是尾隨觀察。到達祁山後,諸將紛紛請戰,司馬懿登山修寨,依然不允。眾將當面指責他畏蜀如虎,他不加理會。5月,眾將向司馬懿施壓,伺機進攻蜀軍,結果戰敗,只得退保營寨。6月,諸葛亮退軍,張郃追擊,結果中伏身亡。
司馬懿從此更加堅信防守策略的正確性,面對諸葛亮咄咄逼人的進攻,從來不與爭鋒,甚至在諸葛亮贈送婦人首飾羞辱他時,他也欣然接受,忍辱負重,仍舊按兵不動。無奈的諸葛亮終於在壯志未酬的憂傷中死去。失去諸葛亮的蜀國,再也無法對魏國構成嚴重威脅。司馬懿的防守政策取得了重大勝利。
五、性格上幾乎沒有任何亮點,然而與之對應的,便是沒有任何破綻缺陷。
司馬懿的那些對手,在性格上各自都有著強大的優勢,同時卻也各自有著致命的弱點。曹操敗於貪,過分的自我膨脹使他太盲目輕敵,結果導致了赤壁的慘敗;周瑜敗於嗔,過分的嫉妒使他盛年夭亡,飲恨千古;諸葛亮敗於痴,對信念的過分追求使他耗盡了自己的生命之火,最終燈盡油枯。
狂放的曹操敗於狂放,激情的周瑜敗於激情,執著的諸葛亮敗於執著,他們各自鮮明的性格成就了他們,也毀滅了他們。唯有司馬懿,性格上幾乎沒有任何亮點,然而與之對應的,便是沒有任何破綻缺陷。這是司馬懿的乏味之處,也是高明之處,更是可怕之處。
司馬懿,不同於劉備的矛盾忍耐,他的忍耐完完全全是出於清醒冷靜的主動選擇,那樣安之若素,那樣自然而然。我懷疑這人性格中是否天生就帶著那麼一股冷漠涼薄,或許正如呂布純粹是為戰鬥而生一樣,他也純粹是為玩弄權術而生?這是個什麼樣的人?這是一個冷酷的人,一架冷冰冰的機器,只有對形勢和利益的縝密算計,沒有任何常人的情感。
六、以靜制動、以慢打快、借力打力、後發制人
司馬懿非常善於判斷形勢,洞悉厲害關係,驅動有利因素為己所用,同時預防不利因素。司馬懿懂得分析形勢,合理運用強攻、防守、退卻、示弱、裝病、密謀等戰術,取得了政績,鞏固和提升了自己的位置。這一系列的正確決策,充分顯示了司馬懿不僅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戰略家,也是優秀的戰術家。
在司馬懿48歲的時候,終於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個頂點,他破除孟達的反叛,在戰前、戰中、戰後、戰略上、戰術上,都表現的完美無缺,這說明50歲左右的男人是人生中心智最成熟的階段。緊接著,他開始直接面對人生中第一個強勁的對手--諸葛亮。
諸葛亮比司馬懿幸運的多,他的領導對他向來信任,並且也不夠強勢,因此諸葛亮很早便開始發揮他的才能去建功立業。但也正是諸葛亮的名聲,最終成就了司馬懿。
其後由於曹休、曹真等宿將相繼去世,他得以專擅曹魏對蜀漢之戰事。由於荊州已失,諸葛亮北伐,只有出秦川,即以漢中為基地,經陳倉小道或斜谷道攻擊關中平原,別無他途。不僅如此,糧食供應不足始終是蜀軍的軟肋,司馬懿一針見血地分析出諸葛亮“每以糧少為限,歸必積穀,以吾料之,非三捻不能動矣”。
為了防止自己陷入類似困境,司馬懿於太和四年建立了上郢軍屯基地,先保證了關中魏軍的後勤供給,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面對諸葛亮這個對手,司馬懿採取了持重保守的作戰方針,一直熬到抱病遠征的諸葛亮歿於五丈原軍中,蜀漢自此再無力向曹魏發動戰略進攻了。
七、至剛易折,弓滿易斷,至柔無損
司馬懿活得長,活了72歲。
活得長的優勢使司馬懿在境外(蜀、吳兩國)的對手越來越少(諸葛亮、諸葛瑾等各自離世),也使得在朝內的競爭對手逐步被“淘汰出局”(魏國中後期的曹真病死、其子曹爽卻逐步顯示出不如司馬懿的政治軍事才能),連主子也一個個離世而去(曹操、曹丕、曹睿),建立功業的環境和條件越來越好,最終在第四個主子曹芳時期成為了全面掌管魏國朝政的權臣。
八、陰柔和隱忍,成為最後的贏家
三國它以最浪漫的桃園三結義為開始,卻以最現實的三分歸晉為結束。於是相應地,關於三國的這組文字,也就應該以劉備為開頭,以司馬懿結束。
公元262年,魏將鄧艾偷渡陰平、奇襲成都得手。
公元263年,蜀後主劉禪降魏,蜀漢率先滅亡,共歷備、禪二帝,前後42年。
公元265年,司馬懿之孫司馬炎逼魏主曹奐禪讓,廢其為陳留王,曹魏滅亡,歷丕、叡、芳、髦、奐五帝,前後45年;司馬炎登基,改國號晉,改元泰始,是為晉武帝。追諡司馬懿為宣帝,其叔父司馬師為景帝,其父司馬昭為文帝。
公元279年,晉大舉伐吳,步騎二十餘萬分五路直指建業、夏口、 江陵等地。晉將王浚率水軍自巴蜀順江而下,直逼建業。
公元280年,晉將王濬破建業,吳主孫皓降晉,孫吳滅亡,共歷權、亮、休、皓四帝,前後58年。華夏曆經將近一個世紀的分裂混戰,至此重歸統一,史稱三分歸晉。
九、幹小事需要朋友,幹大事需要敵人
司馬懿權謀之術不下於曹操,用兵之道不輸於諸葛亮。
與一位被後世認為智商和情商絕對排名中國歷史前十的人物交手7年,從沒有被真正的擊敗過,這從側面說明了兩者是處於同一水準上的人物。
然而後人卻只記得“死諸葛嚇走活司馬”這句話。這可能就集中體現了華人的同情弱者心理。司馬懿悲哀的出現在正確的地點,正確的時間上,但不正確的立場上了。
諸葛亮被塑造成了一位白手起家不畏強權的優秀民營企業家,而司馬懿只是一位繼承了龐大國有資產的平庸國企領導人。其實客觀的講,企業家的優秀與否不在於資本的獲取方式,而在於你控制的盤子有多大。
十、幹千秋大業,必以培養替身為第一
司馬懿對下一代的教育非常到位,手把手的教育自己的兩個兒子,身知這麼大的事業不是他一個人的力量能夠完成的。教出了司馬師、司馬昭這心思能路人皆知的兩個“德才兼備”的兒子,位極人臣、權傾朝野,給子孫們打下了統一的基礎。
與諸葛亮的較量中始終與對手相持,活活拖垮對手,既保證了自己在軍隊中的長期威望,又讓曹魏離不開自己,從中得到最大好處。其隱忍的能力天下無雙,七十歲的司馬懿在生命的最後一年奪下曹魏政權,將事業傳承給自己的兩個兒子,自己含笑而去。一生過得完整、精彩。
回覆列表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王朝的建立大致上離不開兩種情況,一種是“攻”,一種是“守”。而司馬懿的江山就屬於是靠一個字“守”所得到的!他跟王莽、楊堅、趙匡胤等得到的江山的方式屬於一種型別。而像劉邦、成吉思汗、朱元璋等都是全靠一個“攻”字所建立。所以創立一個屬於自己的事業,採用各種方式,完全看你所處的環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