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不知道古人的髒話是怎麼說的,有研究過的嗎?
9
回覆列表
  • 1 # 藥藥切克鬧

    那要看“髒話”的定義了,如果只探討“罵人”這層意思的話,《詩經》裡面就有:

    鄘風·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罵得痛快不?

    小雅·巧言(節選)

    蛇蛇碩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無拳無勇,職為亂階。

    既微且尰,爾勇伊何。為猶將多,爾居徒幾何。

    通俗點講,這個就是罵人顛倒黑白,壞到腳上流膿嘴上冒泡~

    先秦時期的還想到一個~《莊子·胠篋》:“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與此異曲同工,後來到漢末時有首童謠叫《顛倒歌》是這麼講的:直如弦,死道邊。曲為鉤,反封侯。(恩,就是《無間道II》裡面的“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鋪路無屍骸”的古代版~)

    PS:“匹夫”最早記載見於《左傳》,但基本上它還是個中性詞,就算“無謀”,至少還承認了“有勇”。

    “豎子”取罵人義的早期記載應見於西漢:

    《史記·項羽本記》:“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你丫智商捉急啊,以後叫劉邦得了天下,我們就要被他一鍋端嘍!)

    《戰國策·燕策》:“荊軻怒,叱(燕)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不宰了他再回來我就是孫子!)

    《戰國策·趙策》:“(齊)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滾蛋,你個小婦養的!)

    《漢武故事》:上(景帝)嘗與慄姬語,屬諸姬子曰:“吾百歲後,善視之。”慄姬怒,弗肯應,又罵上“老狗”。(-_-|||對皇帝還敢這麼囂張的女人智商果然捉急,最後果然被搞死了吧~)

    三國時期……《三國演義》裡面那些罵人話不能算這個時期的好不!那是後人演繹的啊口胡!!

  • 2 # 彥姊情感觀

    說到古人說話,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之乎者也之類的,可是你想過古人說髒話什麼樣嗎?難道罵人不帶髒字?一起看看古人罵人說髒話的幾種型別:

    1.職業類

    最普遍用到的是“賊”,這個字具有很強的貶義。比如,《三國演義》中就用賊來罵曹操,還有是“奴”,常說“狗奴才”,再有就是“匹夫”和“翁”,也是罵人的常見話語,用對這類職業的鄙視來罵人。比如,古人常用“田舍翁”罵人家是“鄉巴佬”。

    2.生物類

    用動物罵人,這種方法流傳至今,仍舊普遍使用,最常用的有:“禽獸”、狗、豬、黃鼠狼、驢、烏龜、王八等等。還衍生出如“衣冠禽獸”“黃鼠狼給雞拜年”等說法。比如,《水滸傳》裡武松罵王婆:“老豬狗!”

    3.誇張類

    古人撕逼的時候還喜歡誇大其詞。

    總之,古代罵人法包括人身攻擊、借代動物罵法、攻擊對方軟肋、生活、家屬關係等等。

  • 3 # 北門猿

    這個問題的答案當然是:會的。古人也是人,現代人會做的事,古代人一樣會做。但問題在於,我們見不到一個活生生的古人,他們在生活中說了什麼話,只能從書面記載上得到二手資料。而文言文作為一種書面語,是傾向於簡潔文雅的。所以儲存下來的粗話就不算多了。

    不過這個不算多,是相對於古代浩如淵海的文字資料而言。如果論及絕對數量,還是能找出很多的。

    一、

    戰國時期,周烈王崩,各國諸侯前去弔唁,齊威烈王很晚才到。周王室非常憤怒,派人責備說:“天子逝世,是天崩地裂的大事。新任周天子都要離席,以示悲哀。齊王后到,就應當斬首!”

    戰國時周朝王室已經沒落,名存實亡。早就沒有足夠的權威來鎮住諸侯了。齊威王聽到這一番責備,頓時大怒,罵道:“呸!你娘不過就是個丫頭罷了!”(“叱嗟!而母婢也!”)

    現代的北京話罵人“丫挺的”,即“丫頭養的”說快了的合音,意指對方為使喚丫頭的私生子。這倒是暗合了古人的智慧。

    二、

    楚漢相爭時期,酈食其去勸說當時的齊王投靠劉邦。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下,齊王內心動搖,撤去了防備軍隊。韓信聽說,就發兵突襲齊國。齊軍沒有防備,理所當然,地,被打得一敗塗地。

    齊王很是憤怒,認為酈食其欺騙自己,把他召來說:“你能讓漢軍退兵,我就饒了你。不然的話,我把你扔到鍋裡煮了!”(“烹之”,古代一種處死人的酷刑)

    酈食其一不辯解,二不求饒,用蔑視的眼光看了齊王一眼:“老子和你沒什麼好說的。”(“而公不為若更言!”)於是被烹死了。

    被同事坑了,這個死法可謂憋屈。但看酈食其臨死的氣魄,這個死法又可謂壯烈了。

    三、

    一本《史記》裡頭,沒少記錄劉邦罵人的話。

    上面那位酈食其,初見劉邦的時候,就被劉邦罵為“豎儒”。陸賈和劉邦談論詩書,劉邦罵他:““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

    乃,是“你”;公,是“父親”。所以“乃公”的意思就是“你爹”。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

    “你老子我騎在馬上打天下,要這些玩意幹什麼?”

    陸賈回答:“您在馬上打天下,難道還要騎在馬上治天下嗎?”

    劉邦想了想:“你說得對。”

    四、

    皇上罵人不稀奇,皇上捱罵才是奇事。

    《漢武故事》記載:漢景帝有寵妃名叫慄姬。當時的皇后無子,於是立慄姬的兒子為太子。後來皇后因故被廢,“母以子貴”,按說應該輪到慄姬當皇后了。

    但當時長公主劉嫖並不喜歡慄姬,常對漢景帝說慄姬的壞話。有次漢景帝對慄姬說起了這件事,慄姬大概是仗著平日受寵,非常生氣。並且把這股氣撒到了皇帝身上,罵漢景帝為“老狗”。(上嘗與慄姬語,慄姬怒弗肯應。又罵上老狗。)

    這心情可以理解。現代的姑娘們如果聽到男朋友的家人說自己壞話,也很有可能拿自己男友出氣。不過慄姬大概忘了,她面對的是皇上。

    《史記》記載:“景帝嘗體不安,心不樂,屬諸子為王者於慄姬,曰:‘百歲後,善視之。’慄姬怒,不肯應,言不遜。”這麼看來,慄姬對皇上開罵還不止一次。

    漢景帝雖然不說,但心裡已經記恨著。慄姬到底沒能當上皇后,後來劉徹被立為太子,慄姬遭到疏遠,最終鬱郁而亡。

    五、

    漢景帝捱罵,是妃子仗著寵愛忘了形。但有些皇帝捱罵,是因為真不敢還嘴。

    南北朝的時候,鮮卑拓跋氏在中原建立了一個政權,國號魏。後人為了區分,稱其為北魏。北魏後來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於是後人又各自給加上一個字首,分別稱之為東魏和西魏。

    可憐的是,東西魏都是傀儡政權,掌權的不是皇帝,而是手下的大臣。

    東魏的大權由高洋掌握。高洋死後,由他的兒子高澄繼承。當時的皇帝是孝靜帝,一次宴飲上,高澄舉杯勸皇帝喝酒。孝靜帝很不高興說:“自古沒有不亡的國家,朕活著也沒什麼意思。”(高澄這種行為是同輩間的做法,不是臣子對君主的禮儀,所以孝靜帝這麼說。因為高澄這個舉動意味著,他連表面的禮節都不願遵守了。)

    高澄可能喝得有點多,大怒罵道:“朕!朕!狗腳朕!”命令手下崔季舒毆擊皇帝三拳,然後拂袖而去。

    但“狗腳朕”還不是這位仁兄說過最驚世駭俗的話。高澄擅權之時,朝中有幾位大臣密謀推翻他,被發覺。高澄帶兵入宮,見到孝靜帝的面,說了一句——

    “皇上你要造反嗎?”

    六、

    五胡十六國時,前秦的司空王墮性情剛毅。當時右僕射董榮受寵幸,王墮視之如仇,從來不和他說一句話。有人勸他:“董榮如此受寵,你應該稍微放低點身段。”

    王墮哼了一聲:“董龍這傢伙算什麼雞狗,值得國士和他說話?”(龍是董榮小名。)

    董榮聽到之後很生氣,於是向苻生進讒言,殺掉了王墮。斬首當天,董榮親臨現場,落井下石:“你現在還罵我不?”王墮仍然大罵不誤。

    後來這事被李白寫進了詩裡:“孔聖猶聞傷鳳鱗,董龍更是何雞狗?”(《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七、

    隋文帝病重,太子楊廣趁機調戲他的寵妃宣華夫人。隋文帝知道之後怒罵:“這個畜生!皇后當年勸我立他,實在是做錯了啊!”(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誠誤我!)

    不過他老人家此時也沒有多少發怒的力氣了,不久,隋文帝病逝,楊廣登基。

    八、

    要論罵人,還是少數民族同胞們性子比較直。

    唐朝有個大將高仙芝,是高麗人。他當初的上司叫做夫蒙靈察,這名一聽就不是漢族姓名,他是個羌族人。有次高仙芝因為辦事不合上司心意,夫蒙靈察破口大罵:

    “啖狗腸高麗奴!啖狗屎高麗奴!”

    九、

    宋太祖寢殿的房梁壞了,需要維修。、有關部門上奏,暫時沒有合適尺寸的木頭,請求從一根特大木材上截一段下來使用。

    太祖批覆:“截你爹的頭!截你媽的頭!再找。”(截你爺頭,截你娘頭,別尋進來。)

    當時的輿論認為,這體現了宋太祖愛惜物力的作風。

    十、

    從唐宋以後,白話語錄漸漸增多,對於口語的記載也越來越豐富了。在這種情況下,罵人的話也是越發常見,不必找別的,單說常見的四大名著裡,就能找出不少。比如《水滸》裡罵人“賊廝鳥”,《西遊》裡豬八戒罵罵“遭瘟”,《紅樓》裡罵人話更多,恕不引用。

    《三言兩拍》中《玉堂春落難逢夫》裡,有一段罵,看著跟貫口似的,極是熱鬧:

    玉姐罵道:“你這亡八是喂不飽的狗,鴇子是填不滿的坑。不肯思量做生理,只是排局騙別人。奉承盡是天羅網,說話皆是陷人坑。只圖你家長興旺,那管他人貧不貧。八百好錢買了我,與你掙了多少銀。我父叫做周彥亨,大同城裡有名人。買良為賤該甚罪?興販人口問充軍。哄誘良家子弟猶自可,圖財殺命罪非輕!你一家萬分無天理,我且說你兩三分。”

    十一、

    下面這段白話文出自《正統臨戎錄》,應當是記述人把蒙古話直譯過來的,形成了一種很奇異的文風。(題外話,這也是元朝時很常見的文風。就以此作為本問題的結束吧,大家共同欣賞。

    這段話看著很有意思,我不翻譯,直接照錄原文,大家應該都能看懂。

    當時,也先聚會大小頭目,說道:“我每問天上求討大元皇帝一統天下來,今得了大明皇帝到我每手裡,你每頭目怎麼計較?”

    數中有一達子(即蒙古人)名喚乃公,言說:“大明皇帝是我每大元皇帝讎人,今上天可憐見,那顏上恩賜與了到手裡。”口發惡言傷害。

    當有伯顏帖木兒忿怒言說:“那顏要這等反狗似的人在眼前開口說話!”

    當時,把乃公面上搥了兩拳,說道:“那顏只要萬年的好名頭。大明皇帝是雲端裡皇帝,上天不知因那些怪怒他,推下來。數萬的人馬,著刀的,著箭的,躧死的,壓死的。皇帝身上,怎麼箭也不曾傷他?刀也不曾殺他?怎麼人也不躧著他?他的洪福還高,還在裡。拏住他時,怎麼就問那顏的名字?怎麼問我每的大小頭目的名頭?他不曾做歹,我每也曾受他的好賞賜,好九龍蟒龍。

    “天地怪怒上,今日到我每的手裡。上天不曾著他死,我每怎麼害他性命!那顏圖萬年的好名頭落在書冊上,差人去報他家裡知道,著差好人來取,那顏這裡差好人送去,覆在寶位上坐著,卻不是萬年的好名。”

    眾頭目聽說了,齊說道:“那顏,特知院說的是。”

    也先說:“伯顏帖木兒,你就把皇帝領了去,養活他。”

    有伯顏帖木兒回說:“是,我養活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種乾果比較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