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華絡健康

    在生活中我們的周圍有很多高位截癱的患者,高位截癱的患者,一般都是四肢癱瘓,很多高位截癱的患者,他們的心裡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說對待高位截癱的患者,一定要給他們心理上的護理,那麼,除了給他們心理上的護理以外,還要在平時的生活中給他們進行適當的恢復運動,那麼高位截癱患者有哪些運動呢!

    對於在家進行恢復功能鍛鍊的截癱患者,首先一定要樹立戰勝病魔的勇氣和自信,其次,要在保證安全的同時,勞逸結合地進行最大限度的功能鍛鍊。

    肌肉關節運動法

    每日3—4次做癱瘓平面以下的肌肉被運活動,包括揉、搓等按摩手法,促進血液迴圈,保持肌肉豐滿,同時進行癱瘓平面以下的各關節被動運動,保持關節靈活,以防關節僵化而影響進一步的功能鍛鍊。

    抵膝抱臀站立法

    此法適用於脊髓損傷三個月後的截癱患者,具體順序如下:

    (1)讓患者雙手扶床邊,雙腳著地,坐於床邊;

    (2)配合者坐於患者對面,以自己的膝蓋部位抵住患者的膝蓋部位,雙手抱緊患者臀部,並讓患者雙手抱住自己的肩膀。

    (3)配合者雙手用力抱緊患者臀部並往自己的方向牽拉,同時患者雙手用力即可站起。

    以上動作完成後,每次可讓患者站立15—30分鐘,依次遞增,如有頭暈、噁心等不適,可坐下休息片刻重新進行,以便患者逐步適應,如站立後患者雙腳腫脹青紫,可在晚上睡覺時將患者雙腳墊高,腫脹即可消退。扶物行走法站立一段時間後,可讓患者鍛鍊扶物行走。膝關節固定器固定患者膝蓋部位,然後扶雙槓配合者進行邁步、抬腿等功能重建性鍛鍊。以上三種功能鍛鍊方式應用時互相結合,對截癱患者的最終恢復大有裨益。

  • 2 # 曲周康復

    脊髓損傷的分期有不同的版本,但總體原則是根據發病時間和脊柱的穩定情況,有利於康復治療的實施而為。通常將脊髓損傷大致分為:急性期,大約病後8周內;恢復早期,約病後8周至3個月;恢復中期約3~6個月;恢復後期,約6個月以上。急性期和恢復早期都是早期康復的時期。恢復中期和恢復後期又可稱後期康復。針對各期的主要問題,分別採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可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復獨立生活能力。由於患者的損傷節段、程度不同,其治療訓練方法亦有別。康復治療方法包括物理治療、作業治療、傳統療法、心理治療、支具矯形器的裝配等。又因疾病的各個時期有著各自的主要問題,故康復治療應根據各期的特點進行,下面介紹一下脊髓損傷早期的康復治療。

    主要問題:

    脊柱骨折尚不穩定,由於骨折手術後需要時間修復,骨折尚不穩定仍需制動,或者仍需臥床。也許同時合併其他器官的損害,需要進行相關的處理。此期的治療均在床上進行,或在骨科病房內進行。此外,臥床還會造成心、肺等主要器官的功能減弱。

    呼吸困難和咳嗽無力,四肢癱患者由於呼吸肌肉癱瘓,患者出現限制性通氣障礙,同時咳嗽無力,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有效排除,甚至出現嚴重的呼吸道感染或呼吸功能衰竭。

    脊髓休克,患者出現損傷平面以下的癱瘓、肌張力低下、反射消失和小便瀦留、大便失禁等。

    治療目標

    急性期的目標主要是防止併發症,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和壓瘡的發生,其次是維持關節活動度和肌肉軟組織的正常長度,並對殘存肌力或受損平面上的肢體進行肌力和耐力訓練,併為過渡到恢復期的治療作準備。

    治療方法

    正確臥位

    患者在床上正確臥位,不僅對於保持骨折部位的正常排列,而且對於預防壓瘡、關節攣縮及抑制高度痙攣的發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仰臥位:患者仰臥位時髖關節伸展並輕度外展。膝伸展,但不能過伸。踝關節背屈,腳趾伸展。在兩腿之間可放一枕頭,以保持髖關節輕度外展。肩應內收,中立位或前伸,勿後縮。肘關節伸展,腕背屈約45°。手指輕度屈曲,拇指對掌。患者雙上肢放在身體兩側的枕頭上,肩下墊的枕頭要足夠高,以確保兩肩不後縮,亦可將兩枕頭墊在前臂或手下,使手的位置高於肩部,可以預防重力性腫脹。

    側臥位:髖、膝關節屈曲,兩腿之間墊上雙枕,使上面的腿輕輕壓在下面的枕頭上。踝背屈,腳趾伸展。下面的肩呈屈曲位,上肢放於墊在頭下和胸、背部的兩個枕頭之間,以減少肩部受壓。肘伸展,前臂旋後。上面的上肢也是旋後位,胸壁和上肢之間墊一枕頭。

    體位變換

    正確的體位變換是防止壓瘡和肢體攣縮的有效方法。體位變換要求定時進行,一般2小時變換體位一次,採用間歇充氣床墊者可以延長體位變換時間,但不能替代體位變換。在進行體位變換時注意維持脊柱的穩定性,可以由2~3人進行軸向翻身,不要將患者在床上拖動以免損傷面板。

    胸廓治療

    脊髓損傷尤其是頸髓損傷,其受損平面以下所支配的呼吸肌麻痺,影響其呼吸肌的力量和協同作用,明顯地降低胸廓活動能力,肺不能有效擴張,肺活量下降,形成機械性通氣障礙,同時協同咳嗽的呼氣肌無力,痰液不能咳出,容易發生墜積性肺炎,嚴重者可以引起阻塞性通氣障礙或出現呼吸衰竭。因此,急性頸脊髓損傷者不管是否出現呼吸問題都需要進行預防性胸廓治療。有資料顯示,C4以下的脊髓損傷患者,其肺活量降至正常值的58%,而上胸段脊髓損傷者則為正常值的73%。應在損傷的最初3周內進行胸廓治療且持續到離床期。胸廓治療目的在於增加肺容量,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減少呼吸道感染的發生,以維護正常的呼吸功能。胸廓治療包括呼吸鍛鍊,輔助咳嗽和體位引流。

    呼吸鍛鍊

    吸氣:為保證通氣良好,所有患者都要進行深呼吸鍛鍊。T1以上損傷時,膈肌是唯一有神經支配的呼吸肌,為鼓勵患者充分利用膈肌吸氣,治療師可用手掌輕壓其緊靠胸骨下面的部位,以幫助患者全神貫注於膈肌吸氣動作。

    呼氣:在患者進行有效呼氣期間,治療師應用兩手在患者胸壁上施加壓力,並且要將兩手儘量分開,每次呼吸之後,治療師應變換手的位置,以儘可能多地覆蓋患者胸壁。

    輔助咳嗽:腹肌部分或完全麻痺者,不能作咳嗽動作,治療師要用雙手在其膈肌下面施加壓力,以代替其腹肌的功能,協助完成咳嗽動作。單人輔助法:治療師兩手張開,放在患者的胸前下部和上腹部。在患者咳嗽時,治療師藉助軀體力量均勻有力地向內向上擠壓胸廓,所需要的壓力酌情而定,以不使骨折處疼痛,但又要把痰排出為度。兩人輔助法:如果患者肺部感染,痰液黏稠,或患者胸部較寬,一名治療師不足以達到患者咳嗽所需的壓力,需兩名治療師同時操作。兩名治療師分別站在患者兩側,將前臂錯開橫壓在患者胸壁上,或張開雙手放在患者靠近自己一側的胸壁上部和下部,手指向胸骨待患者咳嗽時同時擠壓胸壁。最初的兩週內,每天要進行3~4次治療,以後每天一次。也可讓患者每天練習咳嗽或者是在家人的幫助下練習咳嗽,這對於頸髓損傷患者是十分重要的,即使有時患者的肺內分泌物並不多,但患者仍無力自行咳出,每天從肺內排出的分泌物就集中在氣管上部,也許2~3天內無反應,但一週後患者就會出現呼吸困難,用力吸氣時會把分泌物吸入支氣管,患者可能會突然高熱,檢查會發現已患肺炎或肺不張。每天進行3~4次治療就可以預防上述情況的發生。

    體位引流:在沒有禁忌證的情況下,任何患者都可以作體位引流,以促進肺內分泌物排出,若有感染,要針對感染的部位確定引流姿勢,注意保持軀幹的過伸位。在正確的引流姿勢下,以空心掌手法振動、叩擊患者胸背部,振動叩擊應在患者最大限度呼氣時間內連續進行,也可以採用特殊的振動裝置進行振動治療,以幫助把黏在支氣管壁上的痰液排出。在沒有禁忌證的情況下,每次體位引流可持續進行20分鐘。如痰多,有必要每小時一次,24小時不間斷。高位頸髓損傷患者每次翻身前後都必須作體位引流。隨著病情好轉,引流次數隨之減少。

    被動運動

    癱瘓肢體的被動運動可以促進血液迴圈,保持關節和組織的最大活動範圍,防止關節畸形和肌肉縮短、攣縮。在患者受傷入院的第一天就要開始進行這種訓練。在患者處於脊髓休克期內,每天要進行兩次被動運動,以後每天一次,一直持續到患者能夠進行主動運動,並且能夠靠自己的力量保證充分的關節活動度為止。進行被動運動時每個肢體從近端到遠端關節的活動應在10分鐘以上,每個關節都要進行數次的全範圍的活動。在伸膝時屈髖的被動運動有利於維持膕繩肌的功能長度,對於墊上移動是十分必要的。對於脊柱穩定不良者,如頸部不穩定者,肩關節外展不要超過90°,而腰椎不穩定者則髖關節屈曲不應該超過90°。對頸6~7損傷者,應注意保護伸腕肌腱的作用,即要保持腕伸展時手指屈曲,腕屈曲時手指伸展,而維護屈肌腱的緊張達到伸腕時的抓握功能。

    血管調節性訓練

    頸髓或上段胸髓損傷患者經常出現直立性低血壓,這主要是由於內臟血管運動調節功能喪失所致。在正常情況下,當身體由水平位變為直立位時,血液因重力作用而流向下肢,機體能夠透過交感神經反射調節血管張力,使內臟血管能相應地收縮,增加外周阻力,對因直立而引起的血壓變化作出反應。脊髓損傷後喪失的血管運動調節功能難以恢復,但可以透過訓練建立其他血管反射。

    體位變換

    方法包括循序漸進的坐位訓練,如逐步抬高床頭,從半臥位到坐位的轉變。坐位訓練時應同時進行支撐動作練習,可支撐在床上或木塊上,幫助建立血管反射,同時可增加肌力、減輕臀部的壓力,條件允許的患者也可以開始進行坐位和輪椅方面的訓練。

    站斜板床訓練

    此期患者脊柱穩定性在恢復之中,特別是已經手術內固定,病程在4周以上,將要進行站立體位訓練者可以進行站斜板床訓練。訓練時患者平移到電動斜板床上,從傾斜30°角開始,每日2次,每次30分鐘到2小時不等。同時應逐漸增大傾斜角度,一般每3日增加15°,直至90°而無不適感為止。經過訓練,部分患者可較快地建立血管反射。有些患者在訓練過程中可出現頭暈、視物模糊、面色蒼白、出汗等症狀,要立即減小角度或平臥位以防止暈厥的發生。對於基礎血壓低,經過較長時間訓練仍然難以適應站立位時,也可以使用提高血管張力的藥物,如鹽酸米多君2.5mg,每日2次等。血管調節性訓練對於椎體骨折嚴重,脊柱穩定差的患者可以在6~8周開始進行,頸椎損傷或者其他脊柱損傷不嚴重的患者可以在外固定的保護下早日進行。

    主動運動

    在脊髓損傷患者中如果想恢復殘存的肌力,唯一的辦法就是主動運動,傷後第一天就要對有神經支配的肌肉進行輕柔的助力運動,逐漸過渡到主動運動,並儘早進行獨立的功能性上肢運動。如肱三頭肌無功能時的伸肘動作透過肩外旋、前伸,放鬆肱二頭肌,靠重力使肘關節伸展。手指不能活動時的抓握動作首先借助重力使腕關節屈曲,此時五個手指呈伸展位,把雙手或單手示指和拇指放在要抓的物體上,靠橈側腕伸肌的收縮使腕關節伸展,這樣屈指肌腱受到被動牽張,就可以抓起一個較輕的物體。胸段損傷者要對上肢進行抗阻運動,以增強肌力和耐力。對於四肢癱患者,主動運動的重點應放在三角肌、肱二頭肌和斜方肌下部,如果肱三頭肌、橈側腕伸肌、胸大肌有隨意運動,也應納入訓練重點。而對於四肢癱患者所有上肢肌肉都應訓練,重點在背闊肌、肱三頭肌,以加強轉移和行走的控制。主動運動有如下幾種:

    助力運動

    對於肌力小於3級的肌群可以採用助力運動,即在治療師幫助下患者配合完成肢體的運動,也可以在懸吊裝置的幫助下進行肢體減重運動,以提高其肌力。

    2.抗阻運動

    對於肌力在3級以上者需要進行抗阻運動,可以使用沙袋、滑輪提供阻力,或者採取漸進性抗阻練習。

    3.等速肌力訓練

    對肌力大於3級者可以利用等速訓練儀對靶肌群進行訓練,能較快地提高肌力。但是抗阻運動和等速肌力訓練在此期可能還有很多限制,最好在恢復早期或者後期的康復訓練中進行。

    膀胱功能訓練

    在急性期需要藥物治療,因為輸液對入量難以控制,原則上應用持續留置導尿。停止輸液治療後開始進行間歇性導尿和膀胱功能訓練。

    參考文獻:實用康復醫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把披薩做的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