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運營付曉偉
-
2 # 8小時外讀書
網際網路=計算機+通訊技術
計算機1945年誕生,分別從美國,俄羅斯,日本獨立誕生。最初計算機十分笨重,計算能力也很差。那時候使用計算機的主要是研究單位和大學,計算機也主要是大型機,不是今天充斥我們日常生活的微型計算機。
計算機商用是從60年代開始的,開始逐步小型化微型化。
1969年世界發生了兩件大事,人類首次登上月球,網際網路誕生。網際網路指的是實現計算機之間的通訊。最初做這個專案的機構是那個國防研究計劃局,專案名稱叫阿帕網。
其實,今天的網際網路並沒有單一的發明人,比如3w網的發明人,瀏覽器的發明人,搜尋引擎的發明人,包交換理論的發明人,這個list可以拉很長。
-
3 # 老楊看三農
建立網際網路,最值得強調的是美國國防部和倫納德·克蘭羅克博士一、1969年,美國國防部高階研究計劃管理局開始研究建立ARPAnet的網路,這是網際網路最早的起源
網際網路起源說法較多,這是一個共性的認識。在美國,20世紀60年代是一個很特殊的時代。60年代初,古巴核導彈危機、美、蘇冷戰升溫,核毀滅的威脅升級。買過當時已經是世界第一大國,只有錢蘇聯能與他對話。美國對古巴封鎖,接著越南戰爭爆發,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發生政治危機。
當時相關人員認為,能否保持科學技術上的領先地位,將決定戰爭的勝負。而科學技術的進步依賴於電腦領域的發展。電腦中心互聯以共享資料的思想得到了迅速發展。
美國認為,如果僅有一個集中的軍事指揮中心,萬一這個中心被原蘇聯的核武器摧毀,全國的軍事指揮將處於癱瘓狀態,其後果將不堪設想,因此有必要設計這樣一個分散的指揮系統——它由一個個分散的指揮點組成,當部分指揮點被摧毀後其它點仍能正常工作,而這些分散的點又能透過某種形式的通訊網取得聯絡。所以說,Internet從誕生起,也算得上是美蘇冷戰的產物。
美國國防高階研究計劃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簡稱DARPA,是美國國防部屬下的一個行政機構,成立於1958年,當時的名稱是"高等研究計劃局"(ARPA),1972年3月改名為DARPA,但在1993年2月改回原名ARPA,至1996年3月再次改名為DARPA。其總部位於佛吉尼亞州阿靈頓縣。
二、網際網路研究形成理論的第一研究者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倫納德·克蘭羅克上世紀60年代初,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積極鼓勵和大力資助很多大學、政府研究機構甚至私營的研究機構,他們把自己的區域網併入NSFnet中,進行了今天不研發和探索。
196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倫納德·克蘭羅克博士發表了分組交換技術的論文,成為網際網路的標準通訊方式。1961年以後,主要基於主機架構的低速序列連線,提供應用程式執行、遠端列印和資料服務功能的計算機網路,在20世紀60年代逐漸興起。
1969年,美國國防部為了開發能夠抵抗核打擊的計算機網路,資助建立了一個基於分組交換的網路,名為ARPANET,就是今天網際網路(Internet)的最早雛形。
倫納德·克蘭羅克出生在1934年,他在計算機網路領域做出很重要的貢獻,特別是在計算機網路的理論領域。他最有名和出色的工作是在他早期工作的佇列理論中,它的應用在很多領域,在這些領域中作為一個關鍵的數學背景到分組交換,基本的技術在Internet後。
三、美國國防部通訊局是網際網路倡導、研發和使用的急先鋒1983年,ARPA和美國國防部通訊局研製成功了用於異構網路的TCP/IP協議,美國加利福尼亞伯克萊分校把該協議作為其BSD UNIX的一部分,使得該協議得以在社會上流行起來,從而誕生了真正的Internet。
伴隨著這張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使用者最多的網路的成長壯大,TCP協議也就成為既定事實上的世界標準,IP網路逐漸成為當代乃至未來計算機網路的主流。
1989年,由CERN開發成功WWW,為Internet實現廣域超媒體資訊擷取/檢索奠定了基礎,此後網際網路開始向社會大眾普及。1993年,伊利諾斯大學美國國家超級計算機應用中心的學生馬克·安德里森等人開發出了真正的瀏覽器M osaic,該軟體後來被作為Netscape Navigator推向市場。此後網際網路開始得以爆炸性普及。
Internet目前已經聯絡著超過160個國家和地區、4萬多個子網、500多萬臺電腦主機,直接的使用者超過4000萬,成為世界上資訊資源最豐富的電腦公共網路。Internet被認為是未來全球資訊高速公路的雛形。今天的網際網路發展更加迅猛,中國的網際網路+是後進國家利用了人類科技成果,趕上了網際網路的快車。
回覆列表
網際網路(英語:Internet),又稱網際網路,或音譯因特網(Internet)、英特網,網際網路始於1969年美國的阿帕網。是網路與網路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路,這些網路以一組通用的協議相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路。通常internet泛指網際網路,而Internet則特指因特網。這種將計算機網路互相聯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稱作“網路互聯”,在這基礎上發展出覆蓋全世界的全球性網際網路絡稱網際網路,即是互相連線一起的網路結構。網際網路並不等同全球資訊網,全球資訊網只是一建基於超文字相互連結而成的全球性系統,且是網際網路所能提供的服務其中之一。實際上Internet表示的意思是網際網路,又稱網際網路,根據音譯也被叫做因特網、英特網,是網路與網路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路,這些網路以一組通用的協議相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且巨大的全球化網路,在這個網路中有交換機、路由器等網路裝置、各種不同的連線鏈路、種類繁多的伺服器和數不盡的計算機、終端。使用網際網路可以將資訊瞬間傳送到千里之外的人手中,它是資訊社會的基礎。
因特網始於1969年的美國。是美軍在ARPA(阿帕網,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首先用於軍事連線,後將美國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斯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猶他州大學的四臺主要的計算機連線起來。這個協定由劍橋大學的BBN和MA執行,在1969年12月開始聯機。
另一個推動 Internet發展的廣域網是NSF網,它最初是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建設的,目的是連線全美的5個超級計算機中心,供100多所美國大學共享它們的資源。NSF網也採用TCP/IP協議,且與Internet 相連。
ARPA網和NSF網最初都是為科研服務的,其主要目的為使用者提供共享大型主機的寶貴資源。隨著接入主機數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把Internet作為通訊和交流的工具。一些公司還陸續在Internet上開展了商業活動。隨著Internet的商業化,其在通訊、資訊檢索、客戶服務等方面的巨大潛力被挖掘出來,使Internet有了質的飛躍,並最終走向全球。
1968年
1968年,參議員Ted·Kennedy(特德.肯尼迪)聽說BBN贏得了ARPA協定作為內部訊息處理器(IMP),特德.肯尼迪向BBN傳送賀電祝賀他們在贏得“內部訊息處理器”協議中表現出的精神。
1978年
1978年,UUCP(UNIX和UNIX複製協議)在貝爾實驗室被提出來,1979年,在UUCP的基礎上新聞組網路系統發展起來。新聞組(集中某一主題的討論組)緊跟著發展起來,它為在全世界範圍內交換資訊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法。然而,新聞組並不認為是網際網路的一部分,因為它並不共享TCP/IP協議,它連線著遍佈世界的UNIX系統,並且很多網際網路站點都充分地利用新聞組。新聞組是網路世界發展中的非常重大的一部分。
網際網路時代
第一個檢索網際網路的成就是在1989年發明出來,是由PeterDeutsch和他的全體成員在Montreal的McGillUniversity創造的,他們為FTP站點建立了一個檔案,後來命名為Archie。這個軟體能週期性地到達所有開放的檔案下載站點,列出他們的檔案並且建立一個可以檢索的軟體索引。檢索Archie命令是UNIX命令,所以只有利用UNIX知識才能充分利用他的效能。
McFill大學,擁有第一個Archie的大學,發現每天從美國到加拿大的通訊中有一半的通訊量訪問Archie。學校關心的是管理程式能否支援這麼大的通訊流量,因此只好關閉外部的訪問。幸運的是當時有很多很多的Archie可以利用。
title
BrewsterKahle,當時是在ThinkingMachines(智慧計算機)發明了WAIS(廣域網資訊服務),能夠檢索一個數據庫下所有檔案和允許檔案檢索。根據複雜程度和效能情況不同有很多版本,但最簡單的可以讓網上的任何人可以利用。在它的高峰期,智慧計算機公司維護著在全世界範圍內能被WAIS檢索的超過600個數據庫的線索。包括所有的在新聞組裡的常見問題檔案和所有的正在開發中的用於網路標準的論文文件等等。和Archie一樣,它的介面並不是很直觀,所以要想很好的利用它也得花費很大的工夫。
1989年
1989年,在普及網際網路應用的歷史上又一個重大的事件發生了。TimBerners和其他在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的人----這些人在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非常出名,提出了一個分類網際網路資訊的協議。這個協議,1991年後稱為WWW(World Wide Web),基於超文字協議――在一個文字中嵌入另一段文字的-連線的系統,當你閱讀這些頁面的時候,你可以隨時用他們選擇一段文字連結。雖然它出現在gopher之前,但發展十分緩慢。
由於最開始網際網路是由政府部門投資建設的,所以它最初只是限於研究部門、學校和政府部門使用。除了以直接服務於研究部門和學校的商業應用之外,其它的商業行為是不允許的。90年代初,當獨立的商業網路開始發展起來,這種局面才被打破。這使得從一個商業站點發送資訊到另一個商業站點而不經過政府資助的網路中樞成為可能。
1991年
1991年,第一個連線網際網路的友好介面在Minnesota大學被開發出來。當時學校只是想開發一個簡單的菜單系統可以透過區域網訪問學校校園網上的檔案和資訊。緊跟著大型主機的信徒和支援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擁護者們的爭論開始了。開始時大型主機系統的追隨者佔據了上風,但自從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倡導者宣稱他們可以很快建立起一個原型系統之後,他們不得不承認失敗。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倡導者們很快作了一個先進的示範系統,這個示範系統叫做Gopher。這個Gopher被證明是非常好用的,之後的幾年裡全世界範圍內出現10000多個Gopher。它不需要UNIX和計算機體系結構的知識。在一個Gopher裡,你只需要敲入一個數字選擇你想要的選單選項即可。今天你可以用theUofMinnesotagopher選擇全世界範圍內的所有Gopher系統。
共8張
因特網
當University of Nevada(內華達州立大學)的Reno創造了VERONICA(透過Gopher使用的一種自動檢索服務),Gopher的可用性大大加強了。它被稱為VeryEasyRodent-OrientedNetwideIndextoComputerizedArchives的首字母簡稱。遍佈世界的gopher象網一樣蒐集網路連線和索引。它如此的受歡迎,以致很難連線上他們,但儘管如此,為了減輕負荷大量的VERONICA被開發出來。類似的單使用者的索引軟體也被開發出來,稱做JUGHEAD(JonaysUniversalGopherHierachyExcavationAndDisplay).
網際網路應用示例
Archie的發明人PeterDeutsch,一直堅持Archie是Archier的簡稱。當VERONICA和JUGHEAD出現的時候,表示出非常的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