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0
回覆列表
  • 1 # 火樹銀花214657812

    在心理學中,不存在心理預測的,這種預測是打著心理學的旗號,娛樂大眾而已,與星座學、面相、手相等,都屬於偽心理學的範疇。真正的心理測試是要透過具有良好信效度的量表,大樣本資料建立常模,科學規範的實測。

  • 2 # 靜夜思學

    以下僅為個人觀點:

    任何預測都不能做到百分百準確無誤,所謂預測,是在大資料的基礎上,對各個可能出現結果的機率推算。如果你掌握了足夠多的資訊,對某個人又極其瞭解,那麼你去預測他的行動,可能十拿九穩,但保不齊還是會有變數。說起預測,不能不提《易經》這本書,《易經》裡有個詞,叫做“變卦”,說的是當你卜卦時,出現了一個或幾個變爻,如下圖,一爻發生變化,則整個卦的意思完全不同。

    但另一方面,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們常說:“我就知道某個人會怎麼怎麼樣”或者“這件事如果他來辦就好了”,這是我們在充分了解了某個人性格脾氣的基礎上做出的推斷,十有八九也不會有差,心理學也大抵如是,它分類很廣,從兒童心理學到老年心理學,從行為心理學到犯罪心理學,太多太雜了,這反而說明人的心理是很難用公式計算的。所以,個人認為,心理學中的預測乃是一種機率推算。

  • 3 # 照見

    本答案主要參考書目《決策與判斷》《心理學與生活》《不確定世界的理性選擇:判斷與決策心理學》

    我不太確定你說的『心理學中的預測』指的是什麼。

    因為不同心理學領域內,不同的實驗、不同的理論,它預測的準確率是不同的。

    這個答案會分為兩部分:

    一、介紹為什麼對科學而言,預測、控制是重要的。

    二、心理學裡的預測、控制具體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沒有達到物理化學等理科的準確度。

    為什麼對科學而言,預測、控制是重要的。

    心理學一直想要成為像物理化學等理工科一樣的學科,但一直以都來在面對一個的天大難題:

    作為科學來說,最重要的步驟就是:觀察現象、解釋現象、預測現象、控制現象。心理學在這方面做得卻不如物理化學等學科。

    舉例而言:

    還記得高中所說的慣性定律嗎?物體會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靜止就在靜止、運動就運動,除非它遇到力的作用。

    那這個是可以做實驗控制、展示出來的。比如說,你拿個金屬球,放在太空環境裡,把它丟出去。你會看到沒有重力和空氣阻力的作用下,它速度不衰減,一直向前移動。

    再比如,你說:『地球上是有大氣壓力的』。然後你可以拿兩個半球,合併在一起,然後抽空裡面的空氣。接著你發現,球緊緊連在一起很難掰開。

    共同通俗的說,一個事物,它能不能取得人們的信任,最大的證據就是:它能不能實現預測和控制。而這不僅僅是科學的特徵。

    哪怕你去算命、搞迷信活動,也肯定是這樣——

    預測:一個人能夠準確預測你未來一年具體賺了五十萬,另一個人只能預測你未來一年『賺不賺錢』。一年後,你真的賺了五十萬。那你會更相信哪個算命的?你肯定相信前一個。因為前一個更精確的預測現象。

    科學之所以比封建迷信更可信,是因為它不僅可以解釋,還可以預測和控制。

    科學可以讓你造出飛機大炮電視手機、可以有準確率遠遠高於求神問佛的天氣預報(雖然天氣預報也不是很準,但是長期來說,它肯定比你問你家土地公準)

    心理學裡面的預測和控制,具體是怎麼樣的呢?

    ①先說跟大家健康關係比較大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問題。

    我們怎麼預測一個人,他未來會不會得心理障礙或者精神病呢?以精神分裂症為例子。

    科學家們找來大數量的人,在很長時間內跟蹤調查。(1920-1987年,歐洲)

    結果發現,

    最高的:如果是同卵雙胞胎,如果其中一個人有精神分裂,另一個人有48%的機率也有精神分裂。

    最低的:如果已知的血親、所有親戚,都沒有人有精神分裂,那麼一個人有精神分裂的機率是1%。

    我們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到: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透過調查,可以告訴我們患精神病的機率。但是機率並不等於絕對。所以心理學上的預測,往往都是不絕對的。

    預測有三種水平:

    最高水平是絕對準確的預測,一個現象到底會不會有,鐵口直斷。(例子,慣性定律)

    中間水平是有具體機率的預測,可以告訴你有多大可能性有(例子,精神分裂患病率)

    最低水平是沒有機率的預測,它只告訴你『可能』有或沒有,但不告訴你可能性是百分之多少。

    ②對人具體行為的預測

    很多人對心理學的期望是:學了我就能知道別人在想什麼,然後我就能預測別人會做什麼。

    但其實,只要我們問問自己:『我們自己每個想法都會真的去做嗎?』

    答案是否定的。

    心理學研究很難預測一個人怎麼想,就算真預測對了,人的行為也不會完全根據想法而決定啊。

    但是老實說,在一些很基礎的反應上,我們是可以準確預測的。

    大家還記的中學生物教的『條件反射』嗎?

    其實人的一些簡單反應,是可以預測的。對狗來說是:搖鈴-給食物-流口水,然後以後搖鈴狗就會流口水。

    對人來說是:你現在想象吃酸的東西,你現在就流口水了。——在這點上,我就準確預測了大家反應。

    說到這裡,有些人就會問了:『那你預測我流口水有什麼用啊,我想要預測的是更復雜的行為。比如人會不會自殺,比如我去表白的話對方會不會答應我、比如我和某人結婚他會不會對我!』

    會提這個問題的人,很聰明。但是很遺憾,這就是心理學尷尬的地方——對於複雜的行為,我們確實很難預測。哪怕預測了,也只能給出一個機率數字。可以告訴你百分之幾可能性,但是無法絕對準確預測。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比起流口水,表白答應不答應、結婚後生活怎麼樣、會不會自殺,這些複雜行為受到的很多不同因素的影響。

    因為我們很難窮盡不同的因素,所以也就很難準確預測。

    再說一個最近比較熱門的話題來說明——

    最近諾貝爾經濟學家頒給了一位心理學家: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行為金融學奠基者、芝加哥大學教授。

    所以,我就蹭蹭熱點,說心理學和經濟學的交叉領域的研究吧。

    1981年,Dinniel和Amos在《科學》雜誌發了論文,論文裡介紹了一個實驗,實驗室這樣的情景A:你打算去看演出,票價10美元,你到了後發現自己丟了10美元,你是不是還會買票看演出?結果是,88%的人選擇會,12%的人選擇不會。(一共183人)情景B:你打算去看演出,票價10美元,你到的時候發現門票丟了。如果你要看就要再花10美元,你會不會買票?結果是,46%的人選擇會,54%的人選擇不會。(一共200人)你看,其實都是多花10美元。但是人選擇會不同。隨後很多研究都用更嚴謹的方式證明了:人的有一種「心理賬戶」,我們會有意或無意地規劃,某件事應該花多少錢(比如看演出應該花10美元,花20就覺得不值得了),而忽略了客觀來說其實沒有差別。現在我問你:你猜猜看,如果是我(沒錯,就是寫這篇答案的人)你覺得我在情景A裡面會選什麼?你很可能會猜:『既然88%的人選了買票,那麼作者你應該也會買票吧。』如果你再想想,你就會補充:『當然,說到底其實是不知道的。畢竟我看不出你是不是12%那群人。』

    更多內容請見: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73061052429893902/

    (心理學真的能看懂人心嗎?)

    這個問題下,我有更多有關的說明。

    總結:心理學還是能預測人的行為的,但是基本上都是機率性預測。不是最高水平的準確預測。

    難處就在於:現實生活太複雜,我們很難在實驗室裡面複製出來;實驗室裡面的環境,和現實生活不同,所以實驗室的結果也不能完全照搬的生活中。

    作者簡介:佘炤灼,首都師範大學-應用心理碩士(心理諮詢方向)。熟悉正念冥想,帶領過正念團體總計250小時以上。有兩年心理諮詢經驗,接待過167人次以上的個體心理諮詢。目前是全職的自由撰稿人、心理諮詢師。擅長情緒調節、婚戀關係、原生家庭等問題的回答。

  • 4 # Miss張小豆

    心理學的很多結論都是有緣由的,並不憑空而來的,所以心理學的很多預測都是有跡可循的,也是有科學依據的,但是近年來的很多研究確實存在一些準確新的問題,因為心理學的大部分實驗結果和結論雖然都是基於科學嚴謹的實驗研究方法,但是大部分的研究方法都有賴於參與實驗的人,就是被試的的人群特徵,對於物理學和化學而言,一個現象發生了,那麼這個現象就是存在的,而對於心理學而言,由於人群的全體相對於實驗所能測量的物件而言,近乎於無限,而心理學希望的是透過研究個體的特徵來預測全體的特點,因此,在心理學中出現過的事情,並不一定就是真實的,它受制於樣本的影響,簡單的舉個例子,例如說,我們調查了一個1000人的群體,發現這裡面所有人都認為自己不喜歡同性,他們都是異性戀,但我們不能因此推知認為全體的人群中也都是異性戀,因為一個群體本身是受限的,可能受到例如本國文化,風俗,社會程式性等等眾多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不能由於人們的一個實驗的結果而認定某項結論。那麼回到題目,心理學的預測是真實的麼,顯然是的,因為它使用了科學的方法,但是這個結論是否是有效的,或者說是多麼的有效,這就很難客觀的評估了,因為對於大部分的心理學研究者而言,心理學的樣本選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的結果。因此,心理學的預測是真實的,只是我們不應該盲目的相信一些研究的結果,而應該從更開闊的視角來看這個問題。

  • 5 # Lu鹿鹿鹿Lu

    首先宣告心理學不是星座!也不是各種網上瘋傳的心理測試圖片測試等等不科學的測試。星座跟心理學沒有一毛錢關係!!!我不知道星座是不是使用了統計學,但心理學確實會用到統計學,但是你不能說我們用一樣的廁所紙我們就是一類人!用統計學的學科多了去了,難道它們都跟星座有同樣的基礎嗎??如果非要選一門偽科學來測試性格,我寧願選顱相學…至少我不需要像原始人一樣靠幾光年/幾十光年以外的恆星來臆想自己的命運。

    然後我們來說心理學中科學的“預測”(Prediction)。所有科學發展的目的都是為了預測,物理可以用來預測行星的軌跡或是物體的落點,化學可以用來預測物質反應的結果,醫學可以用來預測癌症發展的不同階段等等。心理學也不例外,它預測著特定情況下人的行為、大腦損傷後病人可能的殘疾等等。

    所有的科學提出假說之後,都會做實驗。但實驗結果永遠不能“證明”這些假說是正確的。它們只能證明這些假說不是錯誤的。(這個真要解釋比較複雜,涉及到統計學,Confidence Interval等等。想要完全理解可以去學習一下統計學…但我再次宣告,統計學只是一種工具,你不能說我們使用同一種工具所以我們就是一類人。使用統計學的科學多了去了,你怎麼不說星座跟生物學有一樣的基礎??星座跟心理學沒有一毛錢關係!!)

    所以說心理學中的具有證據支援的“假說”是科學的。但我們無法證明它們是“正確的”,我們只能證明它們不是錯誤的(accept the null hypothesis)。不過通常來說哈,用有證據支援的理論來做出的預測一般都是正確的…要是不能預測那研究心理學有什麼用…

  • 6 # 小善大愛Y

    言歸正傳,心理學是可以預測將要發生的事情的。但這種預測與算命是截然不同的。心理學中的預測是表述一個特定行為將要發生的可能性和一種特定關係將被發現的可能性。對造成特定行為方式潛在原因的精確解釋,常常能讓研究者對未來的行為作出精準的預測。理論性有點強,舉例說明更好些。

    例如:和你一個寢室的室友是個害羞、內向的人,我們就可以很有信心的預測,他在被要求和一個陌生人交談時會感到不舒服。當不同的解釋被用來說明某種行為或關係式時,通常依據它們能做出多麼精準而全面的預測來形成判斷。如果你的室友很樂於和其他人接觸,我們就不得不重新考慮預測的結果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能做到深度工作?感覺自己很多時候做一些表面的工作,根本提高不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