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兵亞柯
-
2 # 淅爸育兒記
基本每一個小孩都會如此,這種自言自語的行為,不能單純看成是孩子自娛自樂,當然也別看成什麼靈異事件。
自言自語--孩子的內部語言遊戲大概在我家孩子三歲左右的時候,都會有自言自語的情況,例如玩芭比的時候、趟床上的時候,有的時候還會像訓斥人似的...膽小的要被嚇到,但其實這是寶寶學習語言的一個過程,這被孩子視為語言遊戲。
人的語言有內部語言和外部語言之分,3歲前的寶寶以學習外部語言為主,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內部語言才逐漸形成。
寶寶的自言自語正是從外部語言向內部語言的一種過渡。外部語言是說出來的話,是人與人之間進行資訊交換的音義結合的資訊符號系統。內部語言是大腦思維的資訊符號系統。內部語言活動是以外部語言為基礎,並以生成外部語言為結果的資訊處理過程。
3歲以後,他們的外部語言表達能力已經有了較好的發展。這時的寶寶和周圍人的語言交流溝通已經不成問題了。從此,寶寶就向更高層次的語言能力發展了——形成內部語言。如果寶寶形成了內部語言,寶寶只是用腦想,不一定會出聲,這個階段寶寶的抽象思維能力、思維速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對寶Bora講,外部語言就是說出來的話,內部語言就是思考的過程,寶寶的自言自語就是從外部語言向內部語言進行轉化的一個過渡階段。
這個階段寶寶還必須把自己心裡想的內容用外部語言的方式講出來,在自言自語中理順思路。可以說,寶寶的自言自語,是寶寶的思維工具,是思維的有聲表現。
自言自語是寶寶創造性的體現,輕易別干擾在武俠小說裡,周伯通發明了左右互搏來練習武功,孩子的自言自語有異曲同工之妙,是非常具有創造性的行為(不信你自己試試自言自語,兩句都說不下去)
在自言自語的過程中,首先寶寶要自己代入某個角色,並按照該角色的行為說話。例如看到光頭強會把自己想像成熊大熊二,看到TOM貓會把自己想象成JERRY鼠,父母們輕易別干擾。
但是我們也需要聽一聽孩子在嘀咕些什麼,因為她嘀咕的內容、模仿的物件是她印象比較深刻的,也就是她關注的。
從他嘀咕的內容裡,我們可以一定程度上獲取她的興趣愛好偏向以及資訊接收是否健康。
尊重寶寶的自言自語,家長可以這樣幫助孩子通常寶寶隨著年齡和能力增長,會從大聲的自言自語變成小聲嘀咕,最後轉變為思維過程中無聲的內部語言,這個過程一般會持續到7歲。
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1. 尊重寶寶的自言自語
自言自語是學齡前兒童的一種普遍現象,但它與孩子的性格特點、智慧水平、性別等因素關係依然十分密切:
平常比較孤獨的孩子,一般自言自語比較少;
經常自言自語的寶寶,表達能力較強,交際能力也比較強;
自言自語比較多的寶寶,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強,社會性發展比較快;
當然我告訴你這些是讓你接受你的真實孩子,接受他最真實的模樣,而不是去強迫他多謝自言自語。
2. 不要打斷,傾聽孩子
不要輕易打斷孩子的自言自語,即以討厭的態度對待寶寶的自言自語。如前文所述,這是一個發展過程,當孩子得到不好的體驗,被認為是打擾了他人(尤其是媽媽),處於自戀心理他們會認為這是自己的責任,就會強迫自己不出聲。
這就讓孩子往少言寡語的狀態前進,導致寶寶內部語言的程序拉長或者無法達到更高的水平,必然會影響寶寶的語言、思維、社會化程序的發展。
當然,如果寶寶的自言自語內容比較負面,我們就要及時介入給孩子進行解釋。例如寶寶說“奶奶不喜歡我了。”,她可能想起被奶奶訓斥的某個場景,此時我們就要幫助孩子解開心中的疑團。
3. 不要特別鼓勵寶寶自言自語
自言自語是一個過渡過程,隨著寶寶的成長早晚要丟掉,為了防止固化成一種行為方式,媽媽也不需要特別鼓勵寶寶自言自語。在這個過程中,媽媽過多的鼓勵可能會阻礙寶寶自然進入內部語言的程序。
可以說這是一種潛意識的行為,即不被控制的本能行為,順其自然就好。但是現在的家長是比較焦慮的,一旦聽到說某個方法可以促進孩子某些方面的進步,就會瘋狂的要求孩子多練習,這在自言自語這一份上是完全不可行的--被主動介入的行為,與本能無關。
回覆列表
小朋友一個人玩耍時,他跟我們大人也是一樣有想像力的,他會辦演各個角色的,這個是自然規律是好事來的。這樣才能夠讓寶寶更聰明的成長,經歷過程跟性格和環境有關,內向者出聲的時間會少點,外向者時間會長一點,像我大兒子內向性格的五歲左右就少了,小兒子外向開朗活潑的現在7歲了每天玩遊戲時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