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命運的鋼琴

    《惠崇春江晚景》是北宋文學家蘇軾題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創作的組詩。第一首詩題“鴨戲圖”,再現了原畫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詩人合理的想象,與原畫相得益彰。第二首詩題“飛雁圖”,對大雁北飛融入人的感情,側面表現了江南春美。

  • 2 # 簡單點開心點

    其一: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其二: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其一描述的是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葦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迴游到江河裡來了。這是首詩題“鴨戲圖”,再現了原畫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詩人合理的想象,與原畫相得益彰。

    其二描述的是大雁北飛,就像要回到北方家鄉的人那樣,但是由於依戀,差一點掉了隊。還沒有飛到北方時,就已經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風雪了,還是再在江南渡過半月的春光時節吧。這是首詩題“飛雁圖”,對大雁北飛融入人的感情,側面表現了江南春美。

  • 3 # 海海文化閒談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為蘇軾所作,具體內容為:

    其一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其二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第一首詩的含義為: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是蘆葦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迴游到江河裡來了。

    第二首詩的含義為:大雁北飛,就像要回到北方家鄉的人那樣,但是由於依戀,差一點掉了隊。還沒有飛到北方時,就已經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風雪了,還是再在江南渡過半月的春光時節吧。

    第一首詩中鴨下水而知春江暖,可與“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見微知著、舉一反三的道理。凡事都要親歷其境,才會有真實的感受。

    這句詩不僅反映了詩人對自然的入微觀察,還凝聚了詩人對生活的哲理思索。

    第二首詩中雖未描寫河豚的動向,但詩人卻從蔞蒿叢生、蘆葦吐芽推測而知“河豚欲上”,從而畫出海豚在春江水發時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虛境補充了實境。

    蘇軾就是透過這樣的筆墨,把無聲的、靜止的畫面,轉化為有聲的、活動的詩境。在蘇軾眼裡,這幅畫已經不再是畫框之內平面的、靜止的紙上圖景,而是以內在的深邃體會和精微的細膩觀察給人以生態感。

    前者如畫,後者逼真,兩者混同,不知何者為畫境,何者為真景。詩人的藝術聯想拓寬了繪畫所表現的視覺之外的天地,使詩情、畫意得到了完美的結合。

  • 4 # 林風夕月

    回答樓主這個問題之前,我先引用《孟子·萬章句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這段話的大致意思就是說品讀一首詩,或者閱讀一篇文章,必須去了解這個作者本身,知人論事。

    在朗誦一首詩歌或者閱讀一篇文章,瞭解作者的生平或者瞭解作者創作這首詩歌的時代背景,可以更好的幫我們去了解這首歌蘊含的核心內容。

    樓主《惠崇春江晚景二首》這首詞出自北宋文壇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蘇軾可以說我們再熟悉不過了,他一生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的領軍人物。

    仕途之路宋仁宗景祐三年(1037年)出生於四川眉山, 蘇軾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在文學方面造詣很高,“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就是用來讚揚蘇軾三父子的文學造詣。嘉祐元年(1056年),蘇軾第一次離開家鄉去京城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在嘉祐二年(1057年)考中進士。

    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震動朝野的王安石變法開始。蘇軾的許多老師、朋友因反對新法紛紛被迫離京。蘇軾本來也是贊成變法的,但是蘇軾的變法和以王安石為主流的變法派格格不入,蘇軾於是請求出京任職,被授為杭州通判。

    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調為湖州知州(今浙江吳興市)。他在地方任職時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頗有政績。

    蘇軾畫像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四十三歲的蘇軾被調為湖州知州。一到潮州,他就給神宗寫了一封《湖州謝表》,這本是例行公事,但蘇軾表中“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這些話被新黨利用,他們從蘇軾的大量詩作中挑出隱含諷刺政府、對皇帝不忠的句子。霎時間,朝廷內一片打到蘇軾的聲音。蘇軾上任潮州不滿三個月,就被御史臺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師,受牽連者達數十人。這就是北宋著名的“烏臺詩案”,為何成為“烏臺詩案”,因為案件先由監察御史告發,後在御史臺獄受審。《漢書·薛宣朱博傳》記載,御史臺中有柏樹,野烏鴉數千棲居其上,故稱御史臺為“烏臺”,亦稱“柏臺”。

    “烏臺詩案”成為蘇軾人生的轉折點。新黨政客要置蘇軾於死地。與蘇軾政見相同的許多朝廷元老紛紛上書,甚至一些變法派的有識之士也勸諫神宗不要殺蘇軾。這場“烏臺詩案”終因王安石“一言而決”,蘇軾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而且受當地官員嚴密監視。

    黃州團練副使一職並無實權,蘇軾經過這件事情變得心灰意冷。蘇軾到任後,心情鬱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寫下了《念奴嬌·赤壁懷古》等經典名作。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詞一開始,以一瀉千里、日夜東流的長江著筆,給人以突兀崢嶸、震驚耳目的感覺。“大江東去”概括出洶湧澎湃的萬里長江向東流。“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暗示隨著時光的流逝,千古以來的“風流人物”和他們的英雄業績已成歷史陳跡;這如同長江的浪花一樣,帶著他那美好的形象和青春的生命直奔大海,再不回頭。

    “故壘”二字寫出了古代戰場的遺址如在目前。“西邊”點明方位,有親臨其境的真實感。“人道是”三字,借人們的傳說加以證實,深化“懷古”的感情色彩,使人倍感親切。“三國周郎赤壁”,時代、人物、地點三個不同性質的名詞,組成一幅歷史風雲的畫卷,將“赤壁之戰”的圖景呈現於讀者的面前。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第一句將陡峭崢嶸的石壁直插雲天的險峻,形象貼切地描繪了出來。第二句寫濤,不但寫出了波濤粗野兇暴的性格,而且還描述了急流澎湃的氣勢,同時彷彿可以聽到狂濤拍岸的吼聲,看到它不可阻擋的威力。第三句寫“拍岸”後的“驚濤”所出現的浪花飛濺的奇麗景象。這三句寫景,真是字字珠璣,歷歷在目。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這兩句是承上啟下。“江山如畫”,是對上面所描寫的雄偉江山的總括評價。“一時多少豪傑”,雖讚頌周郎,但包括謳歌歷代的無數英雄在內。詩人在這裡,把“如畫”的江山和眾多的“豪傑”聯綴交織成詞,創造出一種高尚雋美的意境,使人肅然起敬,併為之嚮往、傾倒。   

    下片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這三句描寫周瑜風華正茂的形象。“小喬初嫁了”,這句寫入詞中非等閒筆墨。“小喬”,是當時有名的美人。周郎與她結婚是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到赤壁之戰的時候,他倆成為夫婦已經10年了。這裡寫“初嫁”,不是詩人的一時疏忽,而是著意渲染詞的浪漫氣氛。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周瑜手執羽扇,頭戴綸巾,表明他雖為武將,卻有文士的風度,這樣就突出了周瑜蔑視強敵的英雄氣概。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心神彷彿游到三國時代周瑜立功的地方,應笑我自己多愁善感,早已生出白髮來了。這三句是詩人抒發的感慨。上面懷古,這裡抒情,這個情是由懷古而派生出來的。“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消極感傷的情調。

    所以這時候詞人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苦悶,是有志為國而不能施展懷抱的情緒的真實流露。

    再度啟用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宋神宗駕崩。元豐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司馬光等保守派大臣重新被啟用,相反以王安石為首的變法派被徹底打到,這首詞就是寫在蘇軾遂奉詔進京 的時候,應該來說這比當初寫《念奴嬌·赤壁懷古》來說,蘇軾的心情是輕鬆、愉快的。

    賞析

    這兩首詩是蘇軾題在惠崇所畫的《春江曉景》上的。惠崇為何人?惠崇是一個能詩能畫和尚,《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畫名,共兩幅,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

      其一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竹外桃花三兩枝”,隔著疏落的翠竹望去,幾枝桃花搖曳身姿。桃竹相襯,紅綠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愛。這雖然只是簡單一句,卻透出很多資訊:首先,它顯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細密,就無法見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節,點出了一個“早”字。春寒剛過,還不是桃花怒放之時,但春天的無限生機和潛力,已經透露出來。

      “春江水暖鴨先知”,視覺由遠及近,即從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盪漾,好動的鴨子在江水中嬉戲遊玩。“鴨先知”側面說明春江水還略帶寒意,因而別的動物都還沒有敏感到春天的來臨,這就與首句中的桃花“三兩枝”相呼應,表明早春時節。這句詩化用了孟郊“何物最先知?虛虛草爭出”、杜牧《初春舟次》“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徑香寒蜂未知”。

    “鴨知水暖”這種訴之於感覺和想象的事物,畫面是難以傳達的,詩人卻透過設身處地的體會,在詩中表達出來。緣情體物又移情於物,江中自由嬉戲的鴨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溫度的回升,用觸覺印象“暖”補充畫中春水瀲灩的視覺印象。鴨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為它們長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結冰,它總要跳下去鳧水嬉戲。

    因此知道春江水溫變化的自然就是這些與水有著密切關係的鴨子。這就說明凡事都要親歷其境,才會有真實的感受。這句詩不僅反映了詩人對自然的入微觀察,還凝聚了詩人對生活的哲理思索。

      “蔞蒿滿地蘆芽短”,這兩句詩仍然緊扣“早春”來進行描寫,那滿地蔞蒿、短短的蘆芽,黃綠相間、豔麗迷人,呈現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時才往上游的特徵,進一步突出一個“春”字,本是沒有的畫面,也是畫筆難到的,可是詩人卻成功地“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給整個畫面注入了春天的氣息和生命的活力。蘇軾的學生張耒在《明道雜誌》中也記載長江一帶土人食河豚,“但用蔞蒿、荻筍即蘆芽、菘菜三物”烹煮,認為這三樣與河豚最適宜搭配。由此可見,蘇軾的聯想是有根有據的,也是自然而然的。

      “正是河豚欲上時”畫面雖未描寫河豚的動向,但詩人卻從蔞蒿叢生、蘆葦吐芽推測而知“河豚欲上”,從而畫出海豚在春江水發時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虛境補充了實境。蘇軾就是透過這樣的筆墨,把無聲的、靜止的畫面,轉化為有聲的、活動的詩境。在蘇軾眼裡,這幅畫已經不再是畫框之內平面的、靜止的紙上圖景,而是以內在的深邃體會和精微的細膩觀察給人以生態感。

      這一首詩成功地寫出了早春時節的春江景色,蘇軾以其細緻、敏銳的感受,捕捉住季節轉換時的景物特徵,抒發對早春的喜悅和禮讚之情。全詩春意濃郁、生機蓬勃,給人以清新,舒暢之感。

    2. 其二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這一句大體寫惠崇所繪的“飛雁圖”,大雁北飛,有幾隻雁不捨這春天美景,差點脫離了隊伍。並且運用擬人的手法,將依依不捨的幾隻歸雁比作了“北歸人”,使畫中內容更加生動形象。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也是擬人化,給北去大雁賦予了人的情感。大雁戀戀不捨是因為南方比北方溫暖,所以詩人就寫下了大雁認為北方很冷,而且遠遠地就知道了沙漠風多雪多;這還不止,最後一句詩人進一步寫大雁希望在江南多呆幾日。這種擬人手法的運用,使惠崇的繪畫由“定格”轉變成了“錄影”,使大雁北飛的情景充滿著人的情感,是頗有新意的

    總結

    第一首詩題“鴨戲圖”,再現了原畫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詩人合理的想象,與原畫相得益彰。第二首詩題“飛雁圖”,對大雁北飛融入人的感情,側面表現了江南春美。《漁陽詩話》:“坡詩‘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非但風韻之妙,蓋河豚食蒿蘆則肥,亦如梅聖俞之‘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無一字泛設也。相對坎坷一生的蘇軾來說,這樣的詞作並不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川大和華科的計算機專業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