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漠北散人
-
2 # 校長運營邦
從心理學上講,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映。在作文教學中,加強思維訓練至關重要。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深入思考,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讓學生充分張楊個性,增加文章的思想含量,從整體上提高作文的教學質量。
―、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廣徵博採,獲取思維的感性材料所謂思維,從心理學上講,它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映。思維的過程是人們在頭腦中運用存貯在記憶中的知識和經驗,對外界輸入的資訊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和概括的過程。思維是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只有在獲取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推論,做出假設,進行聯想。脫離了豐富多彩的生活,思維就會枯竭,就會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因此,開啟思路的根本方法是深入生活、觀察 生活、用正確的世界觀理解生活。
二、在作文的常規教學中全面訓練學生的思維1.審題時訓練思維的正確性
審題就是研究題目所提供的條件、要求,確定文章的內容、體裁和寫法的思維活動過程。寫好命題作文,審題是關鍵。只有正確的審題才能給寫作帶來正確的思維導向,作文才不會偏題、跑題。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我首先抓審題訓練,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審題的一般規律。
(1)審題時抓住能給予提示的重點詞語
審題時要判別文章的體裁、選裁範圍、內容重點。如文題中帶有“記”“傳”“見聞” “回憶”“時候”“故事”及“某某人”等詞語的可確定為記敘文;帶有“說明”“介紹”“自 述”“製作”等詞語的可解定為說明文;帶有“評”“小議”“論”“辨”“駁”“批”“讀後”“啟示”等詞語的可確定為議論文。有些詞語還提示了一定的選材範圍,如《xx二三 事》提示了數量範圍;《我的童年夥伴》提示了物件範圍;《當我接到入學通知書的時候》提示了時間範圍;《校園的早晨》提示了空間範圍。有些詞語提示了寫作重點,如《一件有意義的小 事》。
(2)正確理解題目的字面意義和寓意
漢語字詞有其多義性,有些詞語有本義,還有引申意義和比喻意義。審題時還應正確理解題目的字面意義和寓意。如《路,就在腳下》中的“路”引申為人生的道路;《托起明天的太陽》中的“太陽”比喻未來事業的接班人。
2.立意選材時訓練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獨特性
立意是提煉和確立文章主題的思維過程。選材是為了表現立意而對材料進行選擇、取捨的過程。好的立意貴在深、新。有了好的立意,還要能圍繞立意選擇典型、準確、新穎、生動的材料加以表現。這就要求作者的思維要有一定的廣闊性、深刻性、獨特性。在教學中,我主要透過聯想思維訓練、想象思維訓練和發散思維訓練來提高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獨特性。
聯想是根據事物的內在聯絡,由一個事物想到另一個事物的思維活動。聯想能力是寫作中十分重要的思維能力。《雄關賦》《白楊禮讚》等都是透過聯想寫成的名篇。聯想方式有:接近聯想,如由紅花想到綠葉;對比聯想,如由正義想到邪惡;關係聯想,如由耕耘想到豐收;類似聯想,如由鮮紅的國旗想到烈士的鮮血,由種樹想到育人。在詩歌、散文的寫作中,我著重訓練學生的聯想思維。透過豐富的聯想,學生可以寫出內容充實、主題深刻的文章。
想象是改造記憶中的表象而創造新形象的思維過程。想象也是寫作中十分重要的思維能力。在詩歌、童話、寓言和科學文藝的寫作中,我著重進行了想象思維訓練。想象力不僅給思維插上了翅膀、使感情得到了昇華,而且創造出新奇的形象和優美、動人的意境5
發散思維是沿著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組織眼前的資訊和記憶系統中儲存的資訊,產生出大量獨特的新思想的思維過程。發散性思維訓練對主題的提煉和材料的選擇是大有好處的。有的文題可以多種角度立意,進行思維訓練時要求學生迅速列出各種立意並選擇恰當的材料。同時強調思維時不能墨守成規,而要進行求異思維。如寫《爬山虎》這個作文時--般同學會從綠化環境、努力向上的角度立意,但從它“腳”踏實地這一角度立意就更深、更新,選材更典型。
3.篇章結構安排中訓練思維的邏輯性
組織結構實際上是理清思路的思維過程。安排結構和邏輯思維密切相關,既要做到突出主題,又要層次清楚、意思連貫、過渡自然、照應嚴密。我常採取擬寫結構提綱的形式訓練學生思維的條理性、邏輯性。
4.語言表達時訓練思維的準確性。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清晰,語言才能明確。語言表達的基本要求是準確、簡練、生動。要準確,就要認真辨析詞義、區別感情色彩,選擇恰當的詞語;要簡練,就要用最少的文字表達儘量多的內容;要生動,就要選用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和恰當的修辭手法,繪聲繪色地描繪。
總之,豌豆語文認為: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只有教會學生科學思維,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豌豆語文 |致力於華人思維與寫作能力提升
文章作者 |陳淑萍
圖文編輯 | 豌筱柒(wdzw007)
運營人員|豌豆語文教研院-豌筱柒
謝 謝 你 看 到 了這 裡 -
-
3 # 慧讀慧寫
調節學生的情緒
經過簡短的上節課回顧,被表揚的學生情緒有些亢奮,沒被表揚的或許有些低落,這時需要老師調節好學生的情緒,使之平靜下來,開始進入新課的學習。
就本堂課主題口頭講述兩篇完全不同的例文
就本堂課的主題選擇兩篇角度內容不同的例文,編成故事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老師的講述不能照本宣科的念,要以講故事的形式或者遊戲的方式生動的講給學生;
比如,老師說:同學們,首先,我們來做一個遊戲,大家閉上眼睛聽老師說... 要仔細聽哦,找找老師說的話裡哪裡相同,哪裡有不同...
透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理解兩篇例文的相同和不同之處,由此引出本堂新課的主題。
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題材
根據上一環節孩子們找到的不同點,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去尋找類似的素材;
比如,老師說:我晚上回家時,街邊突然竄出來一隻老鼠,嚇得我大叫了一聲,包都掉在地上了。同學們,你們生活中有被嚇到的事嗎?
把孩子們找出來的素材,用簡短的字詞板書在黑板上,便於孩子觀看。
4引導學生髮現素材中的細節
以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素材來分析細節
比如,老師以自己的例子來分析:自己被老鼠嚇了一大跳,為什麼會被嚇一跳呢?是街邊路燈不夠亮,還是老鼠太大;街上人很多嗎,還是隻有老師一個人... 如果是老師獨自一人,心理狀態是怎麼樣的?是害怕、還是擔心...
透過提問的步步深入,引導學生從環境、人物動作、心理等方面分析自己提供的素材有哪些精彩的細節,豐滿整個故事。
5構思作文的謀篇佈局
素材、細節都準備好了,老師就要引導學生怎麼去架構一篇作文。如何開頭,正文寫什麼,怎麼結尾等。
6創造一個安靜的寫作環境
作文的本質是內心澎湃的情感躍然紙上的過程,需要一個安靜的寫作環境,讓學生不受外界打擾,情感盡情的流露出來,作文一氣呵成。
7.7
批改要及時
學生的作文批改要快,及時發現孩子寫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給予針對性的引導。
-
4 # 互fen猴子
小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正處在初級階段,作文素材的積累是提高小學語文寫作水平的關鍵。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而作文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小學生對作文素材積累的素質。當今小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不盡人意,關鍵是沒有對寫作素材進行積累,導致當今小學生語文寫作水平得不到提高,影響了小學生的語文成績。本文主要從寫作素材的積累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和如何積累寫作素材進行論述。
當今小學生在語文寫作時經常無從下筆,腦子裡沒有東西,究其原因是小學生寫作時沒有素材,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沒有對素材進行積累,導致寫出來的文章比較空洞,影響到了小學生的語文成績。切實加強小學生的素材積累意識是今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讓小學生深切體會到素材積累的意義,積極引導小學生從生活和學習中發現素材,積累素材,並且把素材應用於今後的語文寫作中。
1 寫作素材的積累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意義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一部分,作文成績在語文總體成績中也佔有很大比重,而提高作文水平的關鍵是對寫作素材的積累,只有發掘學習和生活中的寫作素材,合理的應用於小學語文寫作中,才能切實提高小學語文成績。
1.1 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積極引導小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幫助小學生髮掘生活和學習中的素材,在今後的語文寫作切實應用到積累的素材,從而加強語文寫作水平。語文寫作水平的提高和寫作素材的積累是分不開的,在語文寫作中如果缺乏寫作素材,寫出來的文章缺乏真實性和感染性,很難打動讀者。
1.2 提高學生自身的文化素養
寫作素材的積累使小學生的視野變得開闊,知識層面變得寬廣,透過對學習,生活和社會各方面素材的積累,體會到了人生百態,領略到了世俗風情,自身的文化素養得到提高,逐漸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涵養的小學生。
2 素材積累的途徑
寫作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長期不斷地積累素材,講究厚積薄發。寫作中如果沒有寫作素材,就會造成學生寫作時無從下筆,拼拼湊湊出來的文章註定是華而不實,內容空洞的低分作文。寫作時沒有寫作素材,在多的寫作技巧也是徒勞。為了加強小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透過多種途徑中的廣泛資源來積累素材尤為重要。
2.1 語文教材中積累素材
語文教材是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接觸最為頻繁的書籍,積極去發現語文教材中的寫作素材,並且應用到語文寫作中,切實提高寫作水平和語文成績。這種方法不僅方便,而且是每一位學生都可以使用的方法,特別是住校學生,平常大多數時間都是食堂,宿舍和教室三點一線的生活,接觸外界事物較少,對於寫作素材的積累空間有很大的侷限性,造成住校學生常常對寫作產生厭倦,影響語文寫作水平的提高,而讓住校學生應用語文教材進行寫作素材積累,無疑是一種簡單有效的途徑。現在的小學生並沒有養成積累教材中素材的習慣,導致每當寫作文時無話可說,無從下筆。為此,語文老師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應積極引導學生髮掘教材中的寫作素材,幫助學生養成積累素材的習慣,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
2.2 在課外閱讀中積累素材
語文的學習過程中,閱讀和寫作是分不開的,兩者相互聯絡,相互促進。寫作的基礎是閱讀,語文老師必須增強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斷開闊學生視野,擴大學生的閱讀面。當今小學生寫作時無從下筆和無話可說狀況的發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閱讀量不夠,寫作素材積累不夠全方面,導致小學生對語文寫作慢慢地產生厭倦。當今語文教學的全面改革,要求小學生在不同階段的語文學習中,完成相應的閱讀任務,用閱讀的方法慢慢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所以,要想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是最為重要的途徑之一。
三年級語文老師付老師,為了增加學生的閱讀量,用班費買來了課外讀物擺放在教室中,讓學生輪流借看,並且在班會的時候讓學生講出自己在閱讀時的收穫和積累的寫作素材,廣泛地與同學相互交流,整體的提高班級學生的素材積累量。付老師還定期為學生增添新的課外讀物,並且涉及各個方面,使同學們的素材積累做到全方面和多種類,切實地開闊了學生視野,加強了學生的寫作素材的積累。
2.3 在大自然中積累素材
大自然是一個美好的樂園,是萬物生長的家。大自然中的花鳥蟲魚,青山綠水都是我們積累寫作素材的源泉,大自然是無邊無際的,是五彩繽紛的,是風景迷人的,大自然中的許多風景,事物和建築都是值得我們去欣賞的。老師要引導學生去觀察大自然,發掘大自然中的寫作素材,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發現力。只有這樣,小學生在寫作關於大自然的作文時,就會下筆如有神。
三年級的語文老師胡老師,為了讓同學們接近大自然,體會大自然,增加語文寫作素材的積累,開展了一次春遊活動,使學生近距離的接觸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活動結束後,王剛同學說他看見一片片落葉隨著小溪的流動在水中漂流,好像一輛輛汽車在一座大橋上行駛。這種切身體會的感受,是基於王剛的語言積蓄和素材積累而發出的。這種在大自然中積累寫作素材的途徑,無疑是一種貼近生活,貼近自然的有效途徑。
3 總結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多途徑的積累寫作素材是重中之重,只有不斷引導學生髮現素材,積累素材,才能切實加強小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積累素材的多種途徑,還需要老師和同學們繼續發現和探討,進一步的為語文的教學事業做貢獻。
-
5 # 立恆語文
在作文教學中訓練學生的思維,可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思維方法的訓練,一是思維品質的訓練。
思維方法的訓練可以這樣去做:
1.結合審題立意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這裡所說的抽象思維主要指思維的概括性和深刻性。中小學的作文教學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這就是教師出題,學生寫,這一點,在考試作文的寫作中表現得尤為突出。面對作文教學的這麼一個特點,從學生的角度看,寫作時總是存在著一個審題立意的環節。這個環節做得好,作文就有可能進入優秀作文的行列;這個環節出了問題,作文就有可能被判死刑。所以,中小學的作文教學有一個繞不開話題:審題立意。從思維方法的角度看,學生在審題立意時,運用什麼樣的思維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審題立意呢?答案是抽象思維。學生必須運用這種思維方法,從給定的題目中發現問題的實質、發現現象的本質、發現事情的起因,只有這樣,審題立意方能做到準確、深刻、有創意。
2.結合佈局謀篇訓練學生的橫向思維和縱向思維。文章的結構從大的方面看,無非兩種:一種是橫向的,一種是縱向的;橫向的一般是扇形展開,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屬發散思維;縱向的一般是層層挖掘,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屬遞進思維。教師在引導學生結構文章的過程中,如能將這兩種思維方法的訓練有機地融進去,則不僅學生的作文能力能得到提高,而且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地發展,可謂一舉兩得。
3.結合遣詞造句訓練學生的審美思維。審美思維說穿了就是看人看事看物都能從美的角度去審視。在作文教學中,訓練這種思維的途徑比較多,但從實際效果上看,結合遣詞造句來訓練學生的這種思維,效果最好。
思維品質的訓練可以這樣去做:
1.結合審題立意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這一點在談抽象思維訓練的時候已談到,這裡不在囉嗦。
2.結合句間、段間關係的安排訓練學生思維的邏輯性。中小學的思維有一個顯著的薄弱點,就是在作文時,對句間、段間關係把握不準、把握不清,以致出現前言不搭後語、前段不管後段的現象。要改變這種現象,唯一的辦法就是強化學生思維的邏輯性,使其說話、作文有條理、有層次、有主次。
3.結合遣詞造句訓練學生思維的準確性。用詞準確與否,與學生思維的準確性密不可分。因此,要讓學生作文時遣詞造句準確傳神,就必須把功夫下在訓練學生思維的準確性。這方面的問題解決了,學生作文時,自會錘鍊出精準傳神的字詞句來。
當然,在作文教學中訓練學生的思維不止筆者談的這些內容,筆者這裡所談,一是擇要,一是舉例,如果你真想在這個方面一心一意的鑽研一番,不妨順著筆者這裡理的路子走下去,則無限風光自能盡收你的眼底。
-
6 # 向陽十里
“思維發展與提升”也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實踐過程中獲得的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思維品質的提升。
故而以往只注重作文模式和作文素材的做法已不適合當前高考作文的需要。思維訓練是作文的生命。
高考作文評分標準要求“中心突出,立論深刻”,細則中也要求“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內涵”,其實就是說寫好議論文的第一步,就是要學會做好概念分析。
在這裡分享一個同事實踐出來的比較好的方法----概念分析法一、定義法:找出被分析物件的特點(性狀、身份、功用)和上位所屬概念,從而使中心明確。
用些特殊的句式或關聯詞可以幫助思考,如“這是……,正是……的體現;所謂……,其實就是……;何謂……?就是……;……名言(人)說……,我卻以為這是……”
例如:何謂時尚?看看低碳族們為了保護地球而節約的綠色生活方式;看看拼車族們為了節約費用、時間和資源選取的出行方式;看看那些衣著別緻而優雅的人,他們沒有選取潮流所趨的誇張造型…… 時尚應當是一種美的體現,是一種力量的指引。(《美的時尚是一種力量》)
第二、辨析法:為更好地讓中心概念準確,還可以找出中心概念的近義或反義的物件,形成對比分析,這樣能使此概念特徵更加突出,避免偷換概念。
可用句式:“不是……,而是……;不僅僅是……,更(還)是……;看似……,實則(質)是……”
例:同情不是居高臨下的恩賜。不是裝模作樣的慈悲,而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和諧的連線,同情者與被同情者之間同等的情感流動……同情不是一種榮譽,一種交換,而是一種功利全然無關的情感享受,不可為求名而施與,因為只有達到主客相投、物我兩忘,才能達到善行的頂峰。
第三、定範圍:就內容、類別、功能、目的等進行分類,界定概念的範圍,使寫作內容明晰。
可用句式:“所謂……,指的是……,也可以指……;可以……,也可也以……”
例如:所謂“力量”,是指改造社會、改造自然的能力。既可以指個人的能力,也可以指某個國家、民族改造社會、改造自然的能力。(選自《知識就是力量》)
回覆列表
聊啊,分析問題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一般都是這個思路。
多個角度評析
多看看新聞的社論
新聞1+1,這個節目挺好的。新聞週刊什麼的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