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石溪景區位於泰山西麓,轄桃花峪、桃花源兩個景區:不知道您去過沒,還記得下面的美景嗎?
1、龍灣
龍灣是桃花源景區著名景點,雁群、沐龜、龍角、三谷之水匯聚桃花源,繼而歡騰而下,在此天成一灣。《泰山道里記》載:“……龍灣,丘巒突出如島嶼。下有碧花池,石皆碧紋,天然池甃……”此處翠峰列隊,山崖若屏,灣水清澈,山水倒映。時間百鳥鳴囀,時見赤鱗游弋。二〇〇八年,實施水系環境提升工程,形成了灣水豐沛,珠玉飛濺的潭瀑景觀。
2、桃花峪
位於泰山西麓,古時候桃林滿谷,丹英飾澗,紛飛如雨,幽奧清綺,林深峰奇,怪崖聳峙,逶迤10.5公里,故又名紅雨川或紅甫川。幽靜的桃花峪中聽不到喧囂的人語,只聞潺潺的溪聲與婉轉的鳥鳴,但見水豐草美,花繁樹茂。峪中滿山草藥,遍地是寶。沿途花果滿谷,竹林蔥翠,元代詩人泰山道士張志純賦詩:“流水來天洞,人間一脈通。桃園知不遠,流出落花紅。”
最令桃花峪揚名增色的是聞名遐爾的泰山赤鱗魚,它們出沒於石隙水藻之間,身影靈巧輕盈,搖曳多姿。桃花峪因溪清潭深,僻遠幽絕,水質尚未汙染,含氧最高、礦物質少、硬度低,成為泰山赤鱗魚的繁衍盛地,金、銀、鐵、草等四個不同品種的赤鱗魚均在此生息。
谷內植被蔥茂,林木以油松為主,間有華山松、黑松、赤松、枰柳、遼東榿等。秋天,黃花菜、南蛇藤、五角楓、菠蘿樹宛如豔麗的錦緞,將山巒懸崖裝扮得五彩繽紛。
3、元君廟
在桃花峪口有元君廟,是泰山女神的西行宮。廟內古柏參天,花草茂盛。它是泰山上唯一一座廟門朝西的寺廟。院中這兩棵柏樹和松樹相對而生,鬱鬱蔥蔥,盤旋而起,如龍似鳳,人們稱它們為“龍柏鳳松”。這兩棵古樹上拴著很多紅布條,樹枝上押著許多小石子,這是泰山上的“押子”風俗。古人認為,只要在泰山廟宇周圍的樹杈上押上一塊石頭,就能很快懷孕生子,得償所願。近年來泰山求子的人抱了泥娃娃以後,都在樹上拴一個紅布條。名為“栓子”;也有的在樹杈上放一塊石頭,沿用古來的名稱,叫做“押子”。 這些樹上的紅布條和樹杈間的石頭,充分地說明了這種習俗的古老與傳承不斷。
大殿裡面供奉著的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右邊配殿祀天官、地官和水官,左邊配殿奉祀關帝、文曲星和壽星。碧霞元君全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是泰山主奉的女神,俗稱“泰山老奶奶”。元君廟在泰山上下有很多座,山頂的碧霞祠為主廟。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碧霞元君行宮之一。人們對碧霞元君尊崇倍至的原因有兩條:首先,與元君的職司分不開。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王錫爵《東嶽碧霞宮碑》記載:“元君能為眾生造福如其願,貧者願富,疾者願安,耕者願歲,賈者願息,祈生者願年,未子者願嗣,子為親願,弟為兄願,親戚交厚,靡不相交願,而神亦靡誠弗應。”由此可知,碧霞元君在民眾的心理層面上簡直是有求必應,無所不能了。其次,碧霞元君作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樂善好施的女神,更是讓勞苦大眾倍覺親切,從而愈加信賴她,一躍成為民眾心目中的慈母、聖母。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五日是碧霞元君的生日,前來泰山朝拜碧霞元君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香火十分旺盛。
4、海眼
老虎溝西側為河上林,因舊時多桃樹而名。澗至青天嶺谷口西南折,下有斷崖疊瀑,飛流注入石窟,西納白草谷之水,淵深莫測,名大海眼。
5、釣魚臺
“釣魚臺”,又名“羨魚臺”,取自《漢書.董仲舒傳》中的“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之意。釣魚臺下有個水潭,生長著泰山獨有的赤鱗魚,根據《岱史》記載,泰山魚“有斑文,四五寸許,四五月生嶽北溪澗中,過此則無矣。”斑文就是赤鱗魚,又名石鱗魚,與中國雲南洱海的油魚、弓魚、青海湖的湟魚、富春江的鰣魚,並列為中國五大稀有名貴魚種,曾為清代貢品。赤鱗魚是一種小型野生魚種,屬鯉科,鱗細密緊湊,背呈微藍色,腹白,體側鱗片微黃,中間一條金色的線,尾呈紅色,像是塗上了胭脂。赤鱗魚在Sunny下是彩色的,這人間的珍奇、水中的精靈總是溯水上行,遇到小瀑布便奮力躍過,一次失敗了就再一次,直到躋身上游,讓人驚歎它那小小的美麗的身軀竟有如此執著的追求和不達目的勢不罷休的韌性。羨魚臺不是要大家真的去結網捕魚,而是要追羨赤鱗魚的韌性和力爭上游的精神。
釣魚臺旁邊有塊大石,像一顆倒扣的大元寶,古稱“石舟”,現在叫“元寶石”。南面的山峰叫作金雞嶺,奇石累疊如同雄雞在昂首啼喔,東南的泉水為“一線泉”,澗中泉水似銀線垂掛。
6、彩石溪
進入桃花峪,行約2公里,溪中流水之下忽如彩石鋪就,溪底一條條石紋五彩紛呈,Sunny照耀下,分外生動,這就是著名的“彩石溪”。彎彎曲曲的溪水像是被彩石染上了色,也像是一條五彩的飄帶,在此流淌得格外精神。動人的彩石常引得遊人駐足,如果你細心,就可看見水中的赤鱗魚。Sunny照耀下,溪底如同彩石鋪成,斑斑斕斕分外生動。
根據地質學家考察分析,彩石溪的岩石為條帶狀斜長角閃巖殘餘包體,其中的大小條帶千姿百態,淺白色條帶和黑綠色斜長角閃巖構成了彩色斑斕的河床基岩,十分壯觀和秀麗。彎彎曲曲的溪水像是被彩石染上了色,就像是一條五彩的飄帶,而彩色的石紋透過水的折射,變幻出了各種形色:有的如同縹緲的仙女;有的像是沉思的老者,彷彿在冥想,為什麼大自然這麼鍾愛泰山,將雄偉與靈秀都融入其中;有的像似輕盈的魚兒,有的如同棲息在枝頭的喜鵲……
7、碧峰寺
振翅峰下的寺廟叫做碧峰寺,又因供奉鐵佛,俗稱“鐵佛寺”。遺址上有《重建佛殿記》碑,明朝隆慶五年(1571)陝西按察司副使蕭太亨撰書,詳細地記述了明朝隆慶年間重修佛殿的經過,當時的大雄寶殿“巍然欲飛,爛然綺錯”。寺中原供奉一尊鐵佛,兩旁刻有古聯(引福州鐵佛):“古佛由來皆鐵漢,凡夫但說是金身”。這裡的鐵佛十分靈驗,周圍的香客為了祭拜鐵佛,跋山涉水,行程百里,步行來此,以示虔誠。寺旁的彩石崖石紋如畫,美侖美奐,歎為觀止;溪中奇石天成,肖形狀物,栩栩如生。溪旁的彩石谷,彩石林立於潺湲溪水側,水石相間如畫。
8、紅雨川
紅雨川內幽深靜謐,別有洞天。玄門、牛角洞、陽元石、混沌石林立其間,綵帶坪如同一幅飄落在青山綠水之中的錦繡綢緞。每逢孟春時節,此處漫山遍野的桃花次第開放,紅成一片,落英繽紛,桃花滿川,勝似唐詩“桃花亂落如紅雨”的意境,故稱 “紅雨川”。
旁邊是黃石崖,西北方向有香泉,俗稱薄灣,池水甘甜清冽。東北是湘子洞,洞幽景深,相傳八仙之一的韓湘子在此修真。西北是猛虎溝,怪石嶙峋。據說孔子在這裡遇到婦人在墳前哭泣,詢問婦人哭泣的原因,婦人說:我的公爹和丈夫過去都被老虎傷害了,如今兒子也這樣送了命。孔子勸道:為什麼不到山外去住?婦人哭訴:這裡沒有殘酷的剝削和稅賦! 孔子慨然長嘆:苛政猛於虎!
9、桃花源
桃花峪、桃花源景區位於泰山西北麓,屬泰山秀區,融自然山水、地質奇觀、宗教文化、野生赤鱗魚等景觀為一體,是泰山生態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2007年,泰山景區圍繞挖掘和展示桃花峪、桃花源景區的獨特價值,斥資2500餘萬元實施了桃花峪水系生態保護及文化挖掘工程。建設了彩石溪地質遺蹟園區,重現了色彩斑瀾的彩石和“五世同堂”等地質奇觀;建設了野生赤磷魚觀賞區、野生植物科普園,提供了一處觀魚、戲水、科普、休閒、養生的理想場所;實施了水庫塘壩截水工程,做到了常年有水、山水相融;實施了綠化美化工程,新栽植13個桃樹品種2萬餘株,恢復了“桃花滿谷”的歷史風貌;挖掘恢復了碧峰寺,重塑了神像,增添了桃花峪的文化氛圍。
桃花源的溪中之水源是由三條清澈的溪水匯流成的,一是上桃峪來水,另一是龍角山來水,再就是雁群峪來水。這3條溪水在桃花源合而為一,緣溪而下,所以桃花峪溪水不僅平時水量大,就是逢旱年亦不斷流。這在泰山是十分難得的,是名副其實的“桃花源”。
桃花源溪中之石,或大或小,塊塊玲瓏剔透,形態各異,任人揣摩想象。萬木生於山麓,百花開在溝壑,一切都出於原始,出於自然。桃花源獨具天趣的自然美,為雄奧的泰山增添了濃濃的秀色。
春日的桃花源,孕育著勃勃生機。嘀嗒、嘀嗒的春雨,率先叩響生命之鐘。盎然的鐘聲裡,桃花嫣然笑春風,人面桃花相映紅。比桃花更美麗的愛情,在這裡現蕾,在這裡怒放,在這裡接出甜蜜的碩果。
夏日的桃花源,滿目密不透風的蓊鬱茂盛,是生命的至大至剛。豔陽激情似火,生命凸現熱烈,個性張揚狂野。青峰聳翠,流雲湧潮,蒼松傲挺,飛瀑直瀉......演繹出桃花源的萬千氣象。
秋日桃花源的秋色,是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七彩絢麗,斑斕多姿,層次分明,深沉厚重。立體的質感,體現出秋天豐碩的底蘊,飽滿生命敦厚的質量。
冬日的桃花源,靜穆莊嚴。生命在嚴寒中積聚熱能,在沉穩中蓄勢待發。寒夜裡,一場瑞雪悄然飄落,銀樹瓊枝,冰清玉潔,紅裝素裹,分外妖嬈。雪花的精靈翩然起舞,不盡春訊息,傳遍天涯。
隨著旅遊內涵的充實完善,桃花峪、桃花源作為一處自成一體、獨具特色的觀光遊覽帶,近年來備受周邊遊客青睞。如夢如幻、巧奪天工的桃花源期待您的到來!
10、赤鱗溪
從彩石溪停車點前行便是赤鱗溪停車點。沿溪步行,只見溪中水清見底,野生赤鱗魚戲遊溪中,故稱此處為“赤鱗溪”。
赤鱗魚是泰山獨有的珍惜魚種,生存於海拔300-800米的泰山溪水中。赤鱗魚三年發育成熟,形體較小呈梭形,成魚全長不足20釐米,重量最多不超過50克,鱗細密緊湊,背呈微藍色,腹白,體側鱗片微黃,中間一條金色的線,尾呈紅色,具有變色自我保護能力,有晝伏夜游的生活習性,曾為清代貢品。
11、鸚鵡崖
在彩石溪上游的鸚鵡崖瀑布,因瀑布西側的山崖上有石突出,形似鸚鵡嘴,故名。瀑布之下有深潭,水色如碧,與周圍青山相得益彰。
位於桃花源西的鈴鐺山,又名五峰疊翠山。桃花源景區以秀見長,山色清麗婉約,蒼翠欲滴。五峰疊翠山的五座山峰一字排列,重重疊疊像一串鈴鐺,峰上奇石眾多,如老鷹石、靴子石等等。
12、一線天
泰山地質景觀,在桃花源停車場西,兩峰對峙,中間一線,人可從中穿過。它是斷裂構造切割、風化剝蝕、流水搬運和重力崩塌等綜合作用的產物。置身其中,只見兩壁峭如刀削,俯看腳下巨石累累,仰望上空僅見天如一線。由一線天沿小路進山,山勢險峻,幽谷之中,一條瀑布從天跌落,山蒼水勁,其名猴愁峪,極言其險峻。
13、蟠桃園
蟠桃園是桃花峪中桃樹最為集中的地方,四月、五月時分,滿目桃花,滿山青翠,讓人感覺“人間四月芳菲盡,山中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春來遍是桃花水,不料仙源此處尋”的境界。而到了九月,桃樹上則碩果累累,壓彎了枝頭,大家可以在這裡品嚐到甘甜的山桃。
14、天馬池
桃花峪遊覽公路一側,水中有一巨石圖案形如天馬,此處得名天馬池。
15、元寶石
16、黃石崖
遊覽公路北側的黃石崖又名“黃池崖”,可以參觀“龍角山斷裂的露頭”,斷裂走向北西320°,傾向南西,傾角80°。斷切傲徠山岩體二長花崗岩和泰山岩群斜長角閃巖的侵入接觸面,上盤上升下盤下降,表現為逆衝斷層的形式。擠壓特徵顯著,斷面呈緩波狀,沿斷面分佈兩個右旋排列的透鏡體,以及片理化的斜長角閃巖的塊體。斷裂兩側的二長花崗岩構造節理面發育,並形成黃石巖的峭壁地貌。
彩石溪景區遊覽線路:桃花峪遊人中心→第一站是釣魚臺站點→第二站是碧峰寺站點→第三站是彩石溪站點→第四站是赤鱗溪站點→第五站是紅雨川站點→終點是桃花源
遊覽方式:沿遊覽公路乘車上山。桃花源設有單線迴圈吊箱式空中索道可直達岱頂。
旅遊行程:從泰城沿環山旅遊觀光路西行5公里即可到達。
門票:125元/人 桃花峪彩石溪半山遊:50元/人
旅遊專線車票價:(上)30元(下)30元
桃花源—岱頂索道:100元/單程
旅遊專線車上山約50分鐘左右
交通:1、自駕車遊客最好沿104國道前往景區,進山口在國道以東約2公里處。國道旁邊明顯的景區交通標誌。
2、泰山火車站站前廣場有16路專線旅遊公交車往返,但下午5時便停止執行,請遊客注意。
彩石溪景區位於泰山西麓,轄桃花峪、桃花源兩個景區:不知道您去過沒,還記得下面的美景嗎?
1、龍灣
龍灣是桃花源景區著名景點,雁群、沐龜、龍角、三谷之水匯聚桃花源,繼而歡騰而下,在此天成一灣。《泰山道里記》載:“……龍灣,丘巒突出如島嶼。下有碧花池,石皆碧紋,天然池甃……”此處翠峰列隊,山崖若屏,灣水清澈,山水倒映。時間百鳥鳴囀,時見赤鱗游弋。二〇〇八年,實施水系環境提升工程,形成了灣水豐沛,珠玉飛濺的潭瀑景觀。
2、桃花峪
位於泰山西麓,古時候桃林滿谷,丹英飾澗,紛飛如雨,幽奧清綺,林深峰奇,怪崖聳峙,逶迤10.5公里,故又名紅雨川或紅甫川。幽靜的桃花峪中聽不到喧囂的人語,只聞潺潺的溪聲與婉轉的鳥鳴,但見水豐草美,花繁樹茂。峪中滿山草藥,遍地是寶。沿途花果滿谷,竹林蔥翠,元代詩人泰山道士張志純賦詩:“流水來天洞,人間一脈通。桃園知不遠,流出落花紅。”
最令桃花峪揚名增色的是聞名遐爾的泰山赤鱗魚,它們出沒於石隙水藻之間,身影靈巧輕盈,搖曳多姿。桃花峪因溪清潭深,僻遠幽絕,水質尚未汙染,含氧最高、礦物質少、硬度低,成為泰山赤鱗魚的繁衍盛地,金、銀、鐵、草等四個不同品種的赤鱗魚均在此生息。
谷內植被蔥茂,林木以油松為主,間有華山松、黑松、赤松、枰柳、遼東榿等。秋天,黃花菜、南蛇藤、五角楓、菠蘿樹宛如豔麗的錦緞,將山巒懸崖裝扮得五彩繽紛。
3、元君廟
在桃花峪口有元君廟,是泰山女神的西行宮。廟內古柏參天,花草茂盛。它是泰山上唯一一座廟門朝西的寺廟。院中這兩棵柏樹和松樹相對而生,鬱鬱蔥蔥,盤旋而起,如龍似鳳,人們稱它們為“龍柏鳳松”。這兩棵古樹上拴著很多紅布條,樹枝上押著許多小石子,這是泰山上的“押子”風俗。古人認為,只要在泰山廟宇周圍的樹杈上押上一塊石頭,就能很快懷孕生子,得償所願。近年來泰山求子的人抱了泥娃娃以後,都在樹上拴一個紅布條。名為“栓子”;也有的在樹杈上放一塊石頭,沿用古來的名稱,叫做“押子”。 這些樹上的紅布條和樹杈間的石頭,充分地說明了這種習俗的古老與傳承不斷。
大殿裡面供奉著的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右邊配殿祀天官、地官和水官,左邊配殿奉祀關帝、文曲星和壽星。碧霞元君全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是泰山主奉的女神,俗稱“泰山老奶奶”。元君廟在泰山上下有很多座,山頂的碧霞祠為主廟。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碧霞元君行宮之一。人們對碧霞元君尊崇倍至的原因有兩條:首先,與元君的職司分不開。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王錫爵《東嶽碧霞宮碑》記載:“元君能為眾生造福如其願,貧者願富,疾者願安,耕者願歲,賈者願息,祈生者願年,未子者願嗣,子為親願,弟為兄願,親戚交厚,靡不相交願,而神亦靡誠弗應。”由此可知,碧霞元君在民眾的心理層面上簡直是有求必應,無所不能了。其次,碧霞元君作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樂善好施的女神,更是讓勞苦大眾倍覺親切,從而愈加信賴她,一躍成為民眾心目中的慈母、聖母。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五日是碧霞元君的生日,前來泰山朝拜碧霞元君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香火十分旺盛。
4、海眼
老虎溝西側為河上林,因舊時多桃樹而名。澗至青天嶺谷口西南折,下有斷崖疊瀑,飛流注入石窟,西納白草谷之水,淵深莫測,名大海眼。
5、釣魚臺
“釣魚臺”,又名“羨魚臺”,取自《漢書.董仲舒傳》中的“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之意。釣魚臺下有個水潭,生長著泰山獨有的赤鱗魚,根據《岱史》記載,泰山魚“有斑文,四五寸許,四五月生嶽北溪澗中,過此則無矣。”斑文就是赤鱗魚,又名石鱗魚,與中國雲南洱海的油魚、弓魚、青海湖的湟魚、富春江的鰣魚,並列為中國五大稀有名貴魚種,曾為清代貢品。赤鱗魚是一種小型野生魚種,屬鯉科,鱗細密緊湊,背呈微藍色,腹白,體側鱗片微黃,中間一條金色的線,尾呈紅色,像是塗上了胭脂。赤鱗魚在Sunny下是彩色的,這人間的珍奇、水中的精靈總是溯水上行,遇到小瀑布便奮力躍過,一次失敗了就再一次,直到躋身上游,讓人驚歎它那小小的美麗的身軀竟有如此執著的追求和不達目的勢不罷休的韌性。羨魚臺不是要大家真的去結網捕魚,而是要追羨赤鱗魚的韌性和力爭上游的精神。
釣魚臺旁邊有塊大石,像一顆倒扣的大元寶,古稱“石舟”,現在叫“元寶石”。南面的山峰叫作金雞嶺,奇石累疊如同雄雞在昂首啼喔,東南的泉水為“一線泉”,澗中泉水似銀線垂掛。
6、彩石溪
進入桃花峪,行約2公里,溪中流水之下忽如彩石鋪就,溪底一條條石紋五彩紛呈,Sunny照耀下,分外生動,這就是著名的“彩石溪”。彎彎曲曲的溪水像是被彩石染上了色,也像是一條五彩的飄帶,在此流淌得格外精神。動人的彩石常引得遊人駐足,如果你細心,就可看見水中的赤鱗魚。Sunny照耀下,溪底如同彩石鋪成,斑斑斕斕分外生動。
根據地質學家考察分析,彩石溪的岩石為條帶狀斜長角閃巖殘餘包體,其中的大小條帶千姿百態,淺白色條帶和黑綠色斜長角閃巖構成了彩色斑斕的河床基岩,十分壯觀和秀麗。彎彎曲曲的溪水像是被彩石染上了色,就像是一條五彩的飄帶,而彩色的石紋透過水的折射,變幻出了各種形色:有的如同縹緲的仙女;有的像是沉思的老者,彷彿在冥想,為什麼大自然這麼鍾愛泰山,將雄偉與靈秀都融入其中;有的像似輕盈的魚兒,有的如同棲息在枝頭的喜鵲……
7、碧峰寺
振翅峰下的寺廟叫做碧峰寺,又因供奉鐵佛,俗稱“鐵佛寺”。遺址上有《重建佛殿記》碑,明朝隆慶五年(1571)陝西按察司副使蕭太亨撰書,詳細地記述了明朝隆慶年間重修佛殿的經過,當時的大雄寶殿“巍然欲飛,爛然綺錯”。寺中原供奉一尊鐵佛,兩旁刻有古聯(引福州鐵佛):“古佛由來皆鐵漢,凡夫但說是金身”。這裡的鐵佛十分靈驗,周圍的香客為了祭拜鐵佛,跋山涉水,行程百里,步行來此,以示虔誠。寺旁的彩石崖石紋如畫,美侖美奐,歎為觀止;溪中奇石天成,肖形狀物,栩栩如生。溪旁的彩石谷,彩石林立於潺湲溪水側,水石相間如畫。
8、紅雨川
紅雨川內幽深靜謐,別有洞天。玄門、牛角洞、陽元石、混沌石林立其間,綵帶坪如同一幅飄落在青山綠水之中的錦繡綢緞。每逢孟春時節,此處漫山遍野的桃花次第開放,紅成一片,落英繽紛,桃花滿川,勝似唐詩“桃花亂落如紅雨”的意境,故稱 “紅雨川”。
旁邊是黃石崖,西北方向有香泉,俗稱薄灣,池水甘甜清冽。東北是湘子洞,洞幽景深,相傳八仙之一的韓湘子在此修真。西北是猛虎溝,怪石嶙峋。據說孔子在這裡遇到婦人在墳前哭泣,詢問婦人哭泣的原因,婦人說:我的公爹和丈夫過去都被老虎傷害了,如今兒子也這樣送了命。孔子勸道:為什麼不到山外去住?婦人哭訴:這裡沒有殘酷的剝削和稅賦! 孔子慨然長嘆:苛政猛於虎!
9、桃花源
桃花峪、桃花源景區位於泰山西北麓,屬泰山秀區,融自然山水、地質奇觀、宗教文化、野生赤鱗魚等景觀為一體,是泰山生態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2007年,泰山景區圍繞挖掘和展示桃花峪、桃花源景區的獨特價值,斥資2500餘萬元實施了桃花峪水系生態保護及文化挖掘工程。建設了彩石溪地質遺蹟園區,重現了色彩斑瀾的彩石和“五世同堂”等地質奇觀;建設了野生赤磷魚觀賞區、野生植物科普園,提供了一處觀魚、戲水、科普、休閒、養生的理想場所;實施了水庫塘壩截水工程,做到了常年有水、山水相融;實施了綠化美化工程,新栽植13個桃樹品種2萬餘株,恢復了“桃花滿谷”的歷史風貌;挖掘恢復了碧峰寺,重塑了神像,增添了桃花峪的文化氛圍。
桃花源的溪中之水源是由三條清澈的溪水匯流成的,一是上桃峪來水,另一是龍角山來水,再就是雁群峪來水。這3條溪水在桃花源合而為一,緣溪而下,所以桃花峪溪水不僅平時水量大,就是逢旱年亦不斷流。這在泰山是十分難得的,是名副其實的“桃花源”。
桃花源溪中之石,或大或小,塊塊玲瓏剔透,形態各異,任人揣摩想象。萬木生於山麓,百花開在溝壑,一切都出於原始,出於自然。桃花源獨具天趣的自然美,為雄奧的泰山增添了濃濃的秀色。
春日的桃花源,孕育著勃勃生機。嘀嗒、嘀嗒的春雨,率先叩響生命之鐘。盎然的鐘聲裡,桃花嫣然笑春風,人面桃花相映紅。比桃花更美麗的愛情,在這裡現蕾,在這裡怒放,在這裡接出甜蜜的碩果。
夏日的桃花源,滿目密不透風的蓊鬱茂盛,是生命的至大至剛。豔陽激情似火,生命凸現熱烈,個性張揚狂野。青峰聳翠,流雲湧潮,蒼松傲挺,飛瀑直瀉......演繹出桃花源的萬千氣象。
秋日桃花源的秋色,是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七彩絢麗,斑斕多姿,層次分明,深沉厚重。立體的質感,體現出秋天豐碩的底蘊,飽滿生命敦厚的質量。
冬日的桃花源,靜穆莊嚴。生命在嚴寒中積聚熱能,在沉穩中蓄勢待發。寒夜裡,一場瑞雪悄然飄落,銀樹瓊枝,冰清玉潔,紅裝素裹,分外妖嬈。雪花的精靈翩然起舞,不盡春訊息,傳遍天涯。
隨著旅遊內涵的充實完善,桃花峪、桃花源作為一處自成一體、獨具特色的觀光遊覽帶,近年來備受周邊遊客青睞。如夢如幻、巧奪天工的桃花源期待您的到來!
10、赤鱗溪
從彩石溪停車點前行便是赤鱗溪停車點。沿溪步行,只見溪中水清見底,野生赤鱗魚戲遊溪中,故稱此處為“赤鱗溪”。
赤鱗魚是泰山獨有的珍惜魚種,生存於海拔300-800米的泰山溪水中。赤鱗魚三年發育成熟,形體較小呈梭形,成魚全長不足20釐米,重量最多不超過50克,鱗細密緊湊,背呈微藍色,腹白,體側鱗片微黃,中間一條金色的線,尾呈紅色,具有變色自我保護能力,有晝伏夜游的生活習性,曾為清代貢品。
11、鸚鵡崖
在彩石溪上游的鸚鵡崖瀑布,因瀑布西側的山崖上有石突出,形似鸚鵡嘴,故名。瀑布之下有深潭,水色如碧,與周圍青山相得益彰。
位於桃花源西的鈴鐺山,又名五峰疊翠山。桃花源景區以秀見長,山色清麗婉約,蒼翠欲滴。五峰疊翠山的五座山峰一字排列,重重疊疊像一串鈴鐺,峰上奇石眾多,如老鷹石、靴子石等等。
12、一線天
泰山地質景觀,在桃花源停車場西,兩峰對峙,中間一線,人可從中穿過。它是斷裂構造切割、風化剝蝕、流水搬運和重力崩塌等綜合作用的產物。置身其中,只見兩壁峭如刀削,俯看腳下巨石累累,仰望上空僅見天如一線。由一線天沿小路進山,山勢險峻,幽谷之中,一條瀑布從天跌落,山蒼水勁,其名猴愁峪,極言其險峻。
13、蟠桃園
蟠桃園是桃花峪中桃樹最為集中的地方,四月、五月時分,滿目桃花,滿山青翠,讓人感覺“人間四月芳菲盡,山中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春來遍是桃花水,不料仙源此處尋”的境界。而到了九月,桃樹上則碩果累累,壓彎了枝頭,大家可以在這裡品嚐到甘甜的山桃。
14、天馬池
桃花峪遊覽公路一側,水中有一巨石圖案形如天馬,此處得名天馬池。
15、元寶石
釣魚臺旁邊有塊大石,像一顆倒扣的大元寶,古稱“石舟”,現在叫“元寶石”。南面的山峰叫作金雞嶺,奇石累疊如同雄雞在昂首啼喔,東南的泉水為“一線泉”,澗中泉水似銀線垂掛。
16、黃石崖
遊覽公路北側的黃石崖又名“黃池崖”,可以參觀“龍角山斷裂的露頭”,斷裂走向北西320°,傾向南西,傾角80°。斷切傲徠山岩體二長花崗岩和泰山岩群斜長角閃巖的侵入接觸面,上盤上升下盤下降,表現為逆衝斷層的形式。擠壓特徵顯著,斷面呈緩波狀,沿斷面分佈兩個右旋排列的透鏡體,以及片理化的斜長角閃巖的塊體。斷裂兩側的二長花崗岩構造節理面發育,並形成黃石巖的峭壁地貌。
彩石溪景區遊覽線路:桃花峪遊人中心→第一站是釣魚臺站點→第二站是碧峰寺站點→第三站是彩石溪站點→第四站是赤鱗溪站點→第五站是紅雨川站點→終點是桃花源
遊覽方式:沿遊覽公路乘車上山。桃花源設有單線迴圈吊箱式空中索道可直達岱頂。
旅遊行程:從泰城沿環山旅遊觀光路西行5公里即可到達。
門票:125元/人 桃花峪彩石溪半山遊:50元/人
旅遊專線車票價:(上)30元(下)30元
桃花源—岱頂索道:100元/單程
旅遊專線車上山約50分鐘左右
交通:1、自駕車遊客最好沿104國道前往景區,進山口在國道以東約2公里處。國道旁邊明顯的景區交通標誌。
2、泰山火車站站前廣場有16路專線旅遊公交車往返,但下午5時便停止執行,請遊客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