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曹丕在建安二十五年稱帝,建立魏國。在其之前有很多人都冠以“皇帝”名號,但都沒有好下場。是因為真的“人心思漢”,沒有群眾根基、老百姓們不容許非劉氏之人僭越? “人心思漢”又在整個三國曆史中對各個方面都產生了什麼重要影響?發揮了什麼作用呢?
10
回覆列表
  • 1 # 中行偃1

    本來不需要事事較真兒。但是,後漢三國時期與本題的“人心思漢”就有著幾十年的衝突!身在後漢思什麼漢?真正意義上的三國是孫權稱帝之後的事,而那時已經是公元229年了。趙雲都死了,還有誰思漢!(漢靈帝劉宏)

    《晉書·宣帝紀》:既而從討孫權,破之。軍還,權遣使乞降,上表稱臣,陳說天命。魏武帝曰:“此兒欲踞吾著爐炭上邪!”答曰:“漢運垂終,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權之稱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謙讓者,畏天知命也。”天意、人意:漢朝的國運將要終結。孫權、司馬懿是這麼認為的。可見,孫權和司馬懿的人心並不思漢。(漢少帝劉辯)

    還有陳群與尚書桓階上奏:“漢自安帝已來,政去公室,國統數絕,至於今者,唯有名號,尺土一民,皆非漢有,期運久已盡,歷數久已終,非適今日也。是以桓、靈之間,諸明圖緯者,皆言‘漢行氣盡,黃家當興’。殿下應期,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漢,群生注望,遐邇怨嘆,是故孫權在遠稱臣,此天人之應,異氣齊聲。臣愚以為虞、夏不以謙辭,殷、周不吝誅放,畏天知命,無所與讓也。”那麼陳群、桓階也是在拍馬屁?說話不“實”,還有一個人,估計他總能有點兒代表性了吧。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漢朝統治崩潰、衰敗,這是劉備的原話喲!劉備應該是思漢的吧?他自己都說他是漢景帝的後人,連劉備都說漢朝完蛋了。還有魯肅、周瑜……我就不在此重複了。

    什麼人心思漢呢?木有!這句話源自新朝王莽篡政的時候,距離三國時期早了二百多年!因此,“人心思漢”在公元元年的時候是有普遍的意義的,但是到了三國時期,就是一句廢話了。

  • 2 # 史海泛舟擺渡人

    “人心思漢”是三國時期劉備政權拉攏人心的重要口號,筆者認為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的局勢下,真正“思漢”的人只是少數。大部分平民百姓需要的是安定的生活,而不是某些人打著“人心思漢”的旗號,發動戰爭犧牲無辜。

    我們先來看一下東漢王朝是一個怎樣的王朝,就會明白“人心思漢”為什麼沒有打動三國時期的老百姓,劉備政權為什麼是三國時期最弱小,最先滅亡的一個政權了。東漢王朝的前四位皇帝都比較給力,這一時期東漢人口快速增長,一直增長到了5600多萬人。

    從東漢王朝的第五位皇帝開始,東漢的外戚集團和宦官集團相繼掌權,百姓流離失所,餓死和病死的人不計其數。東漢中後期皇帝的平均繼位年齡不超過10歲,能夠活到成年的皇帝屈指可數。到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的時候,東漢的人口已經銳減到了一千萬人左右。

    漢靈帝統治時期,東漢末年百姓們不堪壓迫,紛紛起來反抗東漢王朝的統治,爆發了規模宏大的黃巾軍起義。根據《後漢書》和《三國志》的記載,參與黃巾起義的百姓數不勝數,僅被曹操擊敗的青州黃巾軍,人數就接近百萬。

    黃巾起義的目的是想要推翻東漢王朝,從黃巾起義的規模可以看出,“人心思漢”也只是一句不靠譜的口號罷了。說完了東漢的老百姓,我們再來看一下東漢計程車大夫是如何對待漢獻帝的。東漢末年出現了很多權臣,漢獻帝就像是皮球一樣,在董卓、李傕、郭祀、曹操腳下踢來踢去。

    董卓控制漢獻帝的時候,漢獻帝被壓得根本抬不起頭來,史書記載董卓經常進入宮中姦淫公主和妃子,年幼的漢獻帝毫無尊嚴。李傕和郭祀控制漢獻帝的時候,漢獻帝每天過著擔驚受怕的日子,生怕被李傕和郭祀殺死。

    後來李傕和郭祀實力衰弱,兩個人乾脆都不管漢獻帝了,漢獻帝在洛陽靠著挖野菜充飢,險些就被餓死。《後漢書》稱諸侯們個個擁兵自重,沒有人迎接漢獻帝,也沒有人給漢獻帝進貢。這時候曹操看到了漢獻帝的作用,將漢獻帝當做傀儡軟禁起來,漢獻帝才勉強多活了幾十年。

    從這些情況不難看出,東漢計程車大夫各懷鬼胎,真正忠於漢朝的人非常少。說到這裡我們再來說一下劉備,劉備之所以打著“人心思漢”的旗號,也是為了個人的利益,並不是真正想要光復漢朝。漢獻帝被迫退位後,劉備為了儘快稱帝,竟然給活著的漢獻帝發喪。至於那些稱帝失敗的人,主要都是他們的實力和能力不足,所以才會被其他諸侯剿滅。曹丕篡位稱帝后,除了劉備給漢獻帝發喪之外,沒有一個人打著“人心思漢”的旗號來討伐曹丕。

  • 3 # 老龔166916589

    演義

    人心思漢這句話:是在劉備集團一邦人在宣楊的反曹與論,(人心指的該是百姓)西東兩漢已經統治了四百多年天下,氣數已盡,東漢末年自十常侍開始,挾幼帝出逃,朝廷有何太后詣旨,以何進,丁原主政扶劉辮稱帝,後董卓干政收呂布為養子(呂布原是丁原養子)殺了丁原,何進,董卓廢劉辮,扶劉協為帝專權主政,橫行霸道,欺主欺同僚,曹操謀殺董卓末隨,逃出京城。朝廷司徒王允施美人計,離間董卓,呂布父子,父子起異心嫉妒,呂布殺董卓,接著王允主政,呂布為大將軍。朝廷總算暫時太平,沒多少時間,原董卓部下,有李催,郭汜二將,打著為董卓報仇旗號圍攻京城,朝廷軍備薄弱,京城被攻破,呂布逃走,王允被殺,朝廷有李郭專政。

    。從上所述,劉氏天下氣數已盡,朝廷已沒堅強攝政的骨幹力量,凡來撐權者都想挾天子而令諸侯。在那亇時除政治中心朝中外,在野有十八路諸侯,只有團結一致勤王,朝中奷黨誰能匹敵。可塔的在野各路軍事集團,不是在為朝廷保一方平安,朝中有事積極勤皇。便演變成了各路大小軍閥,都在為自已的後路著想,心中哪還有皇帝的的國家。只要有機會都想挾天子而令諸侯。

    。直到曹操謀殺董卓未成而逃走,後來東山再起,滅了李郭主宰朝廷,南征北討,東蕩西征,逐一拼呑消滅了大大小小軍閥,只孫,劉兩家,如果赤壁一戰成功,就是以曹操為首統一全國。

    。總的來說:劉漢註定已沒有天下。曹操也不是能擔當的一國之君,這也非偶然,統一國家的儲君就在曹營之中。三國你爭我奪,一切都為司馬氏作嫁衣。

  • 4 # 江湖小曉生

    導語:

    人心思漢,也就是說當時漢王朝雖然名存實亡,但是人們還是懷念漢王朝的統治。當真是如此嗎?當然不是。

    對普通老百姓來說,任何一個封建王朝,其實都沒有什麼區別。可以說老劉家的漢朝,也可以是老李家的唐朝。老百姓只需要一個安定的生存環境那就足夠了。

    可是對一些既得利益者來說,情況就不一樣了。比如說老劉家的貴族們,當然不能讓老李家的人坐了江山,否則他們老劉家豈不是要下臺了?

    01人心思漢這裡的人心,指的是劉姓貴族們的想法。

    人們心裡都懷念著大漢王朝,這當然是不可能的。當時人口銳減,不少人死於戰亂,老百姓只要有口吃的就滿足了,根本不可能去考慮是漢王朝還是曹魏王朝的問題。

    是歲,長安亂,天子東遷,敗於曹陽,渡河幸安邑。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軍臨武平,袁術所置陳相袁嗣降。太祖將迎天子,諸將或疑,荀彧、程昱勸之,乃遣曹洪將兵西迎,衛將軍董承與袁術將萇奴拒險,洪不得進。---《三國志》

    可是東漢末年,董卓、李傕、郭汜包括曹操等人,全都將大漢天子玩弄於股掌之中,大漢王朝岌岌可危。

    在這種情況之下,什麼人是最擔憂的呢?當然劉氏貴族們是最擔心的。因為漢王朝說到底是劉家的天下,老劉家的貴族們就算再差,好歹也是皇室宗親。

    可是一旦曹家人篡位成功的話,那麼老劉家的這幫貴族,可就失去了皇室宗親的名頭,不管是做官還是賺錢,其實都成了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過去他們可以仗著自己皇親國戚的身份,隨便找份差事都比老百姓強幾百倍。而且他們可以獲得封地,可以靠收租掙錢。這些特權是誰給他們的呢?當然是大漢王朝給他們的。如果大漢王朝滅亡了,那他們就失去了這些特權,他們能答應嗎?當然不可能。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劉家這幫貴族自然要打出一面旗幟來,以此告訴天下諸侯,大家的心都向著漢朝,千萬不要隨意篡位。

    除了這幫劉家貴族,還有不少世代接受漢朝封賞的貴族們,比如說在漢朝封侯的這些世襲家族。這幫人也擔心沒了漢朝以後,他們世襲的資格和封地都被取消,那他們的日子也會變得十分難過。

    由此可見漢朝被取代,絕對有很大一部分人的利益是受到損傷的。所以這幫人當然會打出人心思漢的旗幟,阻止手握重兵的諸侯們叛漢自立。

    02人心思漢,成了劉備高舉的一杆正義大旗。

    後三國時期,劉備透過自己的努力,終於小有成就,先後拿下了荊州、益州、漢中以及上三郡等地區。雖然不能跟曹操的大中原相提並論,但是至少擁有了自己的地盤。

    先主未出時,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先主未發。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與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同謀。會見使,未發。事覺,承等皆伏誅。---《三國志》

    劉備在創業的過程中,也在不斷運用人心思漢的這個說法。因為他是老劉家的宗室,所以他一再強調,自己是為了恢復大漢江山社稷而奮鬥的。

    他的這一初衷,跟其他諸侯就完全不同了。袁紹兄弟完全是為了割據一方爭奪天下,曹操前期目的是好的,後期也逐漸有了自立為王的想法,孫權就更別說了,他就想保住自己的江東之地,不願聽從任何人的調遣。

    也就是說當時除了劉備以外,沒有哪個有權勢的諸侯,是真心為了恢復漢朝而努力的。這是一個機會,因為劉備如果運用好了這個機會,鐵定可以吸引不少人才。這些人才都是在漢室江山存在的時候成長成才,他們有些人更是世代在漢朝做官,所以他們對漢朝的感情那是比較深厚的。這個時候劉備如果打起恢復漢室的旗幟,那麼那些忠心於大漢的人才們,自然會蜂擁而至,不會選擇任何其他諸侯,只會選擇劉備。

    曹操用高官厚祿收買人才,孫權用穩定團結吸引人才,劉備只能靠人心思漢來吸納人才了。所以說劉備的確是沾了姓氏的光,這才更加方便他建功立業。

    即使後來劉備登基稱帝,依舊還是沿用了漢王朝的國號,可見人心思漢幾乎已經在劉備集團起到了關鍵作用。

    03任何口號,都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不存在所謂的平心而論。

    我們看水滸,宋江上了梁山以後,在梁山豎起了一杆大旗,上面寫著替天行道。那麼他這麼做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難道他真的只是為了替天行道嗎?

    太傅許靖、安漢將軍糜竺、軍師將軍諸葛亮、太常賴恭、光祿勳黃柱、少府王謀等上言“曹丕篡弒,湮滅漢室,竊據神器,劫迫忠良,酷烈無道。人鬼忿毒,鹹思劉氏。今上無天子,海內惶惶,靡所式仰。群下前後上書者八百餘人,鹹稱述符瑞,圖、讖明徵。間黃龍見武陽赤水,九日乃去。《孝經援神契》曰德至淵泉則黃龍見,龍者,君之象也。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大王當龍升,登帝位也。”---《三國志》

    當然不是這樣,宋江的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靠著這杆大旗吸引無數英雄好漢上梁山。因為替天行道這四個字的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至少在江湖上是沒人敢隨便提的。

    同樣的道理,人心思漢這個藉口,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標準。因為當時的確有一幫人是人心思漢的,他們懷念漢王朝對他們的恩情,所以他們希望恢復漢王朝。恰逢劉備抓住了這一點,所以這幫人基本都被劉備給收割了。即使有些無法來到劉備陣營的人,他們也不會給曹操和孫全什麼好臉色。比如說曹操身邊的孔融,那就是漢朝的一個貴族,他到了許昌以後,一直跟曹操作對。只要曹操出去打仗,他就在朝廷裡說曹操壞話,並給斷言,這次曹操肯定會失敗。

    還有一位曹操身邊重要的謀士荀彧,他的政治態度其實不是那麼明顯,不過有人說他也是心向漢朝的,在關鍵時刻曾經阻止曹操加九錫稱魏公。

    所以說不管是什麼樣的口號,都有叫出來的理由。沒有所謂發自肺腑的感慨,正常人誰會把心裡話寫在大旗上呢?

    總結:如果說老百姓也是人心思漢,他們懷念的,或許就是安穩的日子。

    東漢時期雖然政治腐敗,可是好歹還處於穩定的狀態。老百姓們不需要飽受戰亂之苦,而且也不需要過上顛沛流離的生活。

    即使當時的地主們一再剝削他們,好歹他們有自己的家庭,有家人的陪伴。只好過著的是穩定太平的日子,這或許是普通老百姓懷念漢朝的重要原因。

    因為三國時代的到來,也標誌著老百姓們失去了家園失去了親人,失去了穩定的生活。戰亂永遠是百姓們最害怕的事情,所有人都渴望和平,因為只有在和平的年代裡,普通人的奮鬥才能換來幸福的果實。

    參考資料:《三國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有沒有本可以功成名就卻因為愚忠而身敗名裂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