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茜笑家的育兒經
-
2 # 百合媽媽讀心理
不應該。
父母要有承擔工作和生活壓力的能力,孩子應該享受父母給他創造的美好的生存環境。
壓力不能帶給孩子,但是為生活努力打拼的努力與激情應該帶給孩子。應該讓孩子看到父母面對生活的Sunny積極的心態,不畏困難的勇氣與決心。
為人父母,不可能沒有壓力地存活於世,所以你面對壓力的方式也深深影響著孩子對壓力的看法與態度。
總有一天,孩子會長大,會像你一樣需要面對生活的壓力,這個時候,孩子的原生家庭父母是怎樣面對並化解壓力的情形就會在孩子頭腦中重現。
如果他的父母是焦慮不安,互相抱怨,卻不思進取的,那麼,孩子也會是消極避世的,很可能被壓力壓垮,走不出精彩的人生路。
而樂觀面對生活,勇於化解壓力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也可見一斑,也會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
所以,為了下一代,壓力可以有,面對壓力的勇氣更應該有。
-
3 # 職場雙寶媽媽
父母應該把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本身告訴孩子,而不是把工作和和生活帶給我們的壓力傳遞給孩子,更不能把孩子當作是我們排解壓力的物件,即把孩子當成垃圾桶一樣把我們的心理垃圾全倒在孩子身上。
一、生活本來就是不容易的。不管是低收入還是高收入的家庭,金錢的得來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都是我們透過體力或腦力勞動換來的。如果我們不告訴孩子金錢的來之不易,那麼孩子是不會體會到我們的艱辛,孩子長大了後甚至有的是做了父母之後也不會疼愛我們、關心我們,而是成為啃老一族,他們生的也不養丟給父母養。電視劇《歡樂頌》裡的曲筱筱受到一條教育值得我們學習——父母雖然有錢,但是也是父母辛辛苦苦賺來的,其中犧牲了很多,比如健康。
二、我們不能把工作帶給我們的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我在工作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委屈,我從不會把我的這種委屈帶回到家裡來,相反地我會加倍地把笑臉傳送給我的孩子。因為所有的一切唯有親情最重要,別人對我不好,我要加倍地對我的孩子好才是報復別人最好的方式。
我的兩種觀點不知有沒有人贊同的,反正我就是這麼做的。
-
4 # 心理諮詢師趙迪
父母不應該把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帶給孩子。一個好爸爸好媽媽能給孩子最好的就是愉快的家庭氛圍和穩定的情緒。這樣孩子會覺得很安全,他做什麼事情都不會提心吊膽,不會害怕爸爸媽媽因為自己不高興而遷怒於自己,不會小心翼翼的過日子。
當然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會有壓力,那麼如何處理和舒解自己的壓力也是父母非常重要的一項修煉。默默的埋在也不好,把它發洩給孩子更不好,那麼父母可以找一些其他的途徑,比如說,去找自己的朋友,去聊一聊,或者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來減壓。
-
5 # 教書匠媽媽
我覺得父母不應把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帶給孩子,但可以讓孩子體諒父母的辛勞。
父母把壓力帶給孩子於事無補,反而會讓孩子產生不安全感。大人都無法解決的問題,對孩子來說就像災難,因為孩子身體的弱小心理的不成熟會把困難放大,從而覺得父母沒有能力,導致沒有安全感。
父母工作很勞累是否也要強壯歡笑對孩子的各種要求勉強應付呢?我覺得這也不太好。比如工作累了一天,孩子睡前還要求一本本的讀書,這時可以跟孩子說明你很累可以陪他對哪幾本,讀完就要早點休息。如果你尊重自己,孩子就能學會尊重別人,而不是讓他以為父母一切都是為他服務的,讓孩子一直處於家庭的最高地位。
-
6 # 圓圈生活筆記
父母當然不應該把自己的工作壓力帶給孩子。對成人來說,在一定工作壓力下的生活是正常的,但對孩子來說這樣的壓力則更多的是垃圾。一般而言,父母在工作上面臨到的壓力,在回到家裡後,表現出來的絕大多數都會是不良情緒。或煩燥、或粗暴等,這通常都會讓孩子感覺到壓抑、焦慮以及恐懼,也有些孩子會覺得是自己的問題而讓父母不開心,於是自責和自卑之下導致更多的心理問題。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都不要把工作當中的煩惱和壓力帶回家。
當然,道理說說很容易,但實際做起來還是蠻難的。因為所謂的壓力,基本上都是透過思想層面傳遞到身體各個方面,有時候自己並不容易察覺,只是在面對孩子不那麼乖、頻頻出點小狀況的時候,更容易失去耐心,更容易爆發脾氣河東獅吼。因此,不防試試:
1、在走進家門前那一刻,將工作中的事情放下,至少明天出門上班再想;
2、如果實在做不到,那麼就加個班,在單位裡仔細想想怎麼辦,能想到今天可以放下後再回家;
3、如果確實壓力山大,則和家裡人提前打個招呼,也和孩子坦言自己有點小麻煩,需要點時間調整,孩子常常都能理解,也不就不太會因為你的情緒表現而受到過多的影響。
-
7 # 真心符號
家是愛的港灣,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家充滿歡聲笑語,希望自己和家人幸福快樂。但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尤其是有了孩子後,責任加重,工作和生活壓力自然增大。那麼,應不應該把壓力帶給孩子呢?我覺得是不是可以辯證地對待這個問題。
一方面,因為愛,因為希望孩子永遠被幸福快樂圍繞著,所以不要把壓力等負面情緒帶給他。回到家,就應卸掉外界包袱,陪孩子玩、輔導他學習,無論在外面忙得如何焦頭爛額,回到家,就做孩子最最依賴的爸爸媽媽。其實,對我來說,只要回到家看到孩子天真無邪的笑臉,工作上的不愉快,立馬煙消雲散。難怪,好多職場媽媽會把孩子照片作為電腦桌面和屏保,孩子本身就是一劑良方,能讓大人削減壓力。
另一方面,壓力也有衍生品,比如人們常說的,壓力會催生動力,所以,適當地將壓力適度地展示給孩子,也許會一定程度上給孩子起到積極進取的示範作用。比如,有時候,單位靜不下心來寫的方案,我會晚上在家寫。這時候,孩子總會好奇地過來看看,並對我說:“媽媽加油!”聽到這樣的話,我想,她一定明白,大人們工作掙錢養家是不易的。這對她樹立良好的學習及以後的工作態度都有積極作用。
-
8 # 河馬媽媽育兒奇想
謝謝你提的這個問題。如今生活節奏加快,在大城市更是如此,身邊的每個人多少都會有工作和生活上的煩惱。父母應該如何面對孩子呢?告訴孩子擔心孩子承受不了,不告訴孩子又擔心孩子對社會一無所知,這個度確實很難把握。怎麼做可以更好呢?談談個人的幾點看法:
6歲前,孩子無法揹負生活重擔。從孩子的成長髮育特點來看,6歲之前的孩子正在初遇這個世界,他們在不斷地探索和展開自己的特質。在孩子正在探索這個世界的時候,是揹負不起工作和生活的重擔的。
舉一個極端一點的例子,前一段時間我在火車南站的花市買花,看見一個少數民族模樣的婦女蹲在橋下賣雜貨,衣著看上去有些破舊,在她身旁有個3歲左右的小姑娘正玩著路旁的石頭;突然,這個婦女迅速地開始收拾物件,嘴裡跟小姑娘說著什麼,小姑娘聽了驚慌地抬起頭,也不故車流向。我四處一看,發現不遠處有一個城管的車開了過來。
所以我說,過早地讓孩子揹負生活壓力會讓他們停止對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慢慢地,他們的眼神也就不再清澈明亮了。
6歲以後,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好過父母說教。6-12歲的孩子基本都上小學了,據我瞭解,目前小學也會組織一些社會活動,比如到書店售書、社群做義工等等,孩子是能從中體驗到一些工作和生活的壓力的,如果有好的引導,孩子便能建立起社會情懷、感受到自我的價值感,對他以後的社會交往能力打下好的基礎;但這個時期的孩子還需要家長或老師的陪同和幫助。
12歲以後的孩子可以獨立參與一些社會實踐,所以即使父母沒有直接把生活和壓力帶給孩子,我們也不用擔心孩子會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
父母要完整表達,不要只說壓力。當然,作為父母,我們是可以告訴孩子你工作和生活中煩心的事,讓他知道你的感受,這也是增加孩子生活經驗的一種方式;但只告訴孩子這些是不夠的,一定要讓孩子看到你是如何去面對的,從中是否讓孩子學到積極樂觀的態度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這樣,才是一種完整的表達,帶給孩子將不再是壓力,而是面對壓力如何去釋放的能力。
在孩子的養育上,父母會遇到無數的選擇並因此而糾結,到底是A好還是B好呢?但是,無論怎樣,只要我們基於孩子是一個社會人的角度,看怎樣做有利於培養出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成為一個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的孩子,那麼這種做法就是就是正確的,而這樣的做法往往既不是A,也是不是B。
-
9 # 父母世界
隨著現代社會節奏的不斷加強,越來越多的父母在工作和生活上承受著太多的壓力,在教育孩子上父母會不由自主的把生活或工作上的壓力帶給孩子,在這裡建議大家最好不要把生活或者工作上的壓力帶給孩子,因為這會導致孩子一系列的問題。
第一, 孩子需要在愛與被愛中長大,壓力過大會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進而引起孩子暴躁,愛發脾氣的毛病,他們會覺得壓力過大,也沒有很好的方式進行排解,只有透過哭鬧或者發脾氣來進行緩解。對於很多父母來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快樂的環境中長大,那樣的孩子Sunny、樂觀,心中充滿愛與希望,所以父母要學會用合理的方式來排解壓力,比如和孩子一塊玩耍,看到孩子高興地笑臉壓力便煙消霧散。
第二, 孩子是個完全無關的個體,他們不應該是你情緒的發洩口。孩子在兩歲以後就越來越有自己的個體意識,他們的意識形態是完全獨立的,他們會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強加壓力給他們會讓他們的想法產生改變,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進而導致孩子自卑等心理,所以在遇到壓力時可以告訴孩子,讓孩子瞭解,但是不能帶給孩子莫名的壓力,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
因此在工作或者生活中遇到壓力家長們要自己找到合適的辦法進行排解,帶給孩子最美好的家庭氛圍和溫馨的成長環境。
-
10 # 胖兔媽的育兒魔法書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明顯是否定的,但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胖兔媽也深刻地感受到:不把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帶給孩子,實在是太難了。
胖兔媽曾經經歷過以下的情景:
1.加班回來後已經很晚了,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他還拖拖拉拉的,我的火氣“騰”的一下就上來了。
2.孩子在課堂上玩紙團,老師打電話來投訴,語氣非常嚴厲,當我下班回到家的時候,看見他還在玩紙團,心裡差點憋成內傷。
以上的情景,爸爸媽媽們是不是很熟悉呢?是的,作為現代人,我們承受的工作和生活上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往往自己還來不及排解,又遇到孩子“不乖”,導致情緒問題一觸即發。這樣的情況多了,對孩子的影響是負面的:
1.這是一種錯誤的示範,孩子從我們身上學會的是不正確的發洩情緒的方式,以後他不開心的時候,也會衝別人發脾氣;
2.我們在壓力很大的情況下發脾氣,往往會口不擇言,很容易對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傷害,如果向孩子動手,更有可能造成難以預計的後果;
3.我們對孩子發脾氣後通常都非常內疚,往往又透過各種方式補償孩子,孩子接收到的資訊是父母的情緒非常不穩定,長期來說是不利於孩子的性格發展的。
綜上,父母最好不要把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帶給孩子,在處理孩子行為問題前如果感覺非常生氣,可以透過深呼吸、離開現場等方式先讓自己冷靜下來。
感謝閱讀!
回覆列表
作為一個有十多年養育經驗的二胎媽媽,每每看到這類問題我便深深的自責。之所有這種感覺是因為長期以來我也忽略了這種壓力傳遞給孩子後,給她們帶來的不良影響,尤其是對我們家大Bora講更是深受其害。
瞭解我的人都知道,我經歷過兩種極端時期:工作狂和愛兒狂。
今天先說下我曾經作為一名工作狂的生活經歷吧。那時我從事海外銷售類工作,這種工作壓力比較大每天像上緊了發條似的總處於緊繃狀態,下班回到家不想說話也不想做任何事兒只想倒下來休息。看到家裡其他成員總感覺不是回事,情緒在弦隨時待發。特別是我先生有段時間長期出差,當我拖著疲憊的身軀輔導大寶作業時,孩子看到我陰沉沉面無表請的樣子開始怯怯地無法專注寫作業時,我更是火大。
剛開始,我不覺得有什麼不妥,但幾個月後我發現孩子不自信、孤癖、丟三落四,學習也一落千丈。於是開始抱怨孩子不懂事、不體諒大人的艱辛,只會一味的給我們添堵。
幸運的是,一次和好友傾訴時經她一提醒,我才發現平時把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全盤傾倒給孩子,孩子感受不到愛和家庭的溫暖。我和孩子相處的過程心門是關閉著的,相信孩子也是如此的感覺,在她看來她唯一的至親都不再愛她不尊重她也不接受她,那學校裡的同學和老師更是如此吧。所以她才會有如上的種種表現,孩子這麼做或許是發洩情緒,或許是呼喚我多關注她多給她一些愛的溫暖。
於是,我開始聽課學習並不時自醒,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我回家的第一件事不是問大寶學習而是微笑著給她一個擁抱和她聊學校裡好玩的事情。起初孩子不適應不予理睬,我變著法兒和她一起玩互換遊戲讓她開口找我講話我故意不作迴應,然後再讓她談談感受,小傢伙會意的羞羞地笑了。就這樣漸漸地我們的關係緩解了,孩子每幾天就有新變化,我也有了更多的期待。雖然生活和工作壓力依然在那裡,但是有了前車之鑑,我會刻意化解自己的不良情緒。
所以,作為過來人,我建議父母不管多累多忙,回家前請清空情緒積累,別把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帶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