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蠔尾
-
2 # HMSVICTORY
李鴻章既不是漢奸也不是賣國賊。他只是個對清政府愚忠的忠臣。李鴻章一生,可能說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愛國者。從他辦洋務、建兵工廠、機器廠、造船廠、紡織廠、建北洋水師、建郵政局、修鐵路……可看出他是為中華民族之崛起做出過貢獻的,所只不過是幫人背了黑鍋,當了替罪羊罷了。他對日作戰還是積極的,但他的財力和軍事實力能力有限,(以一隅低一國),實難長期維持,加之為保持日後自身富貴故意儲存實力(當然這是一種天真的想法),北洋水師的海軍軍費被西太后挪用修頤和園去了,北洋海軍在1892年以後沒添一船一炮,空得了一個“”亞洲第一”的名號,李鴻章深知內情,故儘量讓北洋海軍儘量避戰保船,以儲存北洋海軍實力,試想如果北當時洋海軍當時真的主動與日本海軍決一死戰,或許能得到百姓的稱頌與理解,但對於整個戰局來說,結果可能也好不到哪裡去,日本人最恨的就是李鴻章,所以點名要他赴日簽約,就是想給他留下“賣國賊”的罵名,70多歲的老頭子出使日本籤《馬關條約》,剛到日本就被日本人刺殺受傷,但他任忍辱負重,寧可背這罵名,也要保大清江山不倒。簽約上船離開日本並立下誓言:永不踏上日本半步,後來的事實證明他做到了,如此氣魄,恐怕如今的華人都很難作到。李鴻章是生不逢時的愛國者 ,他盡了他一切的努力,在使中國的戰爭賠嘗最小化,但無奈國力不濟啊!沒有戰爭就沒有政治,所以,該給的最後還是都給了。 李鴻章只是希望中國一直處於封建社會,他不希望受西方侵略者的侵略,想建立一個和西方交往很好的封建社會,而不是被他人欺負,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尷尬,現實還是現實,帝黨主戰,後黨主和,漢、滿 黨爭,史戰後賠款 ,使白銀大量外流, 導致國內銀價上漲 ,這樣八旗子弟 的俸祿不變 ,變相提高滿人的利益 。我想甲午戰爭若已中國國力 打持久戰能能拖垮日本 ,但如此 帝黨和漢族將領遍便可以掌握大權, 所以以慈禧為首的滿清貴族寧可求和也不願將抗戰進行到底,由此可見,李鴻章只是執行者,是個大清的犧牲品而已,他對清朝戰敗和簽訂不平等條約應負一定的責任, 但不是主要責任
-
3 # 老無所用了
比哪些造反起義者對社會貢獻大,減少了生命的傷亡維護了社會穩定,破壞式的革命並不能推動進步,因為文化沒有進步輪流坐皇帝而已!
-
4 # tomtwj
一個國家的興亡不是一個大臣能左右的,就算是諸葛再世,劉伯溫重生,一樣要有最高決策層的支援和幫助。更何況一個老學究和一座風雨飄搖的將頃大廈,誰都坐不了他那個位置。以前一直鄙視,可他捱了日本人一槍少賠2億兩白銀,還要人家怎樣呢?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魚肉有發言權嗎?
-
5 # 峰味美食李廚
李鴻章的一生滿是悲壯和淒涼的,他以外交能手自負,卻無法改變大清國被動外交,遭遇割地賠款的局面。最終,他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評價李鴻章要從客觀,公正的角度去評價他不能光看到他的過失而忽略他的功績。他和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並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說他是大清帝國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后說他是“再造玄黃之人”;他被西方譽為“東方伸斯麥”,與德國的俾斯麥,美國的格蘭特並稱十九世紀三偉人。李鴻章是洋務運動四大領袖人物裡面辦實事最多的人。他認識到西洋文化的先進性,那時清王朝和列強特別是日本的關係已經緊張,各國對滿清虎視眈眈,他曾說:“中國但有開花大炮、輪船兩樣,西人即可斂手。”他主辦的洋務中有500多箇中國第一,200多個亞洲第一。他是中國近現代電力、電訊、郵政、金融、外貿、鐵路、航運、冶金、造船、教育、翻譯、出版、海軍、兵器等多項事業的開山鼻祖。他培養出來的高階人才數不勝數。李鴻章一生中最令人詬病的便是他簽訂的《馬關條約》,曾經清大臣第一人的李中堂從此成了渙散中華民族精神的賣國賊、苟且偷生的小人。
其實說是他簽訂的,實在是冤枉他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是慈禧太后叫他去籤的,換句話來說,是慈禧太后要簽訂《馬關條約》,李鴻章只是替慈禧太后背了黑鍋。這並不是李鴻章個人的過失,而是整個大清朝已走向沒落。慈禧太后大權獨攬,她說要籤,誰都為之奈何。那時候就是孫中山去了,也得籤。李鴻章一生有勇有謀,敢作敢當,是晚清的頂樑柱,只可惜帝國黃昏,孤臣一哭,大樹飄零,有心殺賊,無力迴天。
-
6 # 求之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諡文忠。
李鴻章一生共簽下30多個條約,大多為不平等條約。近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史料出現,對這位清末重臣也逐漸評價多元化。
他與曾國藩等人主導洋務運動是其進步的表現。他也有外交上維護中國的事蹟,如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以義和團叛亂挾持清廷為外交藉口,不割地而平息事件。
英國及美國對李鴻章最為著名的評價:不僅是中國在當代所孕育的最偉大的人物,而且綜合各方面的才能來說,他是全世界在上一世紀中最為獨特的人物。以文人來說,他是卓越的;以軍人來說,他在重要的戰役中為國家做出了有價值的服務;以從政三十年的政治家來說,他為這個地球上最古老的人口最繁盛的國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認的優良設施;以一個外交家來說,他的成就使其成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清史稿·李鴻章傳》評價說:“中興名臣,與兵事相終始,其勳業往往為武功所掩。鴻章既平大難,獨主國事數十年,內政外交,常以一身當其衝,國家倚為重輕,名滿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為己任,忍辱負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氣自喜,好以利祿驅眾,志節之士多不樂為用,緩急莫恃,卒致敗誤。疑謗之起,抑豈無因哉?”
-
7 # 泥諸何
李鴻章去世之後,梁啟超對其評價。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
梁啟超的地位自然不用多說。我覺得這是非常正確的。李鴻章會打仗,辦理外交,進行洋務運動,
會打仗,自然不會多說。太平天國成立淮軍,鎮壓了捻軍。成立了北洋海軍。
會辦洋務。李鴻章辦了大量的企業。而且這些企業都賺了錢。比如開灤煤礦輪船招商局。反觀張之洞。漢陽鐵廠都快破產了。後來才有一點成功。
李鴻章會搞外交。這個我還沒有具體的論據。
回覆列表
沒有人不知道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而這些條約的簽署者,就是遭萬人唾罵的清政府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與這些條約在一起,李鴻章成了千古罪人,朝廷斥責他辦事不力,免去了他的顯赫職務,華人斥之為賣國賊,民間則傳說他拿了日本人的銀子,甚至有人公開宣告要不惜一切殺掉他以雪“心頭奇恥大辱”。
而在這同時,關於李鴻章的很多與洋人有矣的逸事在不脛而走,比如:李鴻章可能是第一個到國外去看足球比賽的華人,並且對這些人把一隻球踢來踢去,跑得滿頭大汗感到匪夷所思,李鴻章在國外的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當客輪駛往美國的途中,來揭秘吧據悉李鴻章在船上對每一位他見到的美華人都問這樣的三個問題:你是做什麼的?你能掙多少錢?你住得離紐約近嗎?
李鴻章不顧禮儀用手撕烤雞吃,主隨客便的英華人從此翻開了吃雞時可以不用刀叉、直接動手的新篇章,李鴻章讓廚子用下腳料做的雜碎成了宴老外的一道名菜……這些傳說,有的像是在恥笑李鴻章的不諳西洋風情,有的則像是讚揚李鴻章與洋人打交道時的雍容和機智。其實,來揭秘吧認為很多事情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對李鴻章這個人也同樣如此。
首先,我們應該看到,由李鴻章出面簽署那些條約,並不等於就應該由李鴻章來承擔全部責任。清朝的全體軍機大臣曾經給皇帝上過一份奏摺,裡面說:“中國之敗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鴻章之過”,曾令李鴻章老淚縱橫。這句話裡面也的確包含著合理成分。
儘管李鴻章在清朝的外交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些時候,“每當聚議時,一切辯駁均由李鴻章陳詞,所奏朝廷折電,概出李鴻章之手。”但他畢竟只是大清朝的馬前卒而已。中日甲午戰爭後,面對日本人割讓遼東、臺灣、澎湖,賠款軍費3億兩白銀的“要價”,朝廷在給李鴻章的電報中均是模稜兩可的“著鴻章酌量辦理”。
李鴻章考慮,如果採取強硬的態度和立場,就會導致中日戰爭繼續擴大,而以清朝當時的軍事力量,戰爭的結果只能是整個東北的淪喪,如果答應日本人的條件,清政府的主權和財產也會遭到巨大的損失。李鴻章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選擇了後者。
如果說,簽署《馬關條約》,是朝廷把難題推給了李鴻章,那麼,在與八國聯軍簽署“議和大綱”的時候,朝廷給了李鴻章明確指令的:“敬念宗廟社稷,關係至重,不得不委曲求全。”1901年1月15日,李鴻章和慶親王代表大清國在“議和大綱”上簽字。沉重的罪孽立刻又加到李鴻章的頭上賣國者秦檜,誤國者李鴻章!”
1901年9月7日,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11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而在此之前,朝廷也是發過“應準照辦”的回電的。作為一個弱勢群體的代表去和猶如“虎狼群”的列強周旋,這實在不是一份好差使。生逢大清國最黑暗、最動盪的年代,李鴻章的每一次“出場”無不是在國家存亡危急之時,大清國要他承擔的無不是“人情所最難堪”之事。
李鴻章有時真不想再捲入這種尷尬的境地,1896年,俄國沙皇加冕,各國派員祝賀,朝廷派出去的又是李鴻章。李鴻章以在馬關被刺為由一再推辭,而朝廷一再堅決不準,只到李鴻章表示“非敢愛身,惟虞辱命”,“一息尚存,萬程當赴”。
八國聯軍入侵的時候,朝廷的電報一封接一封地到達南方,要求李鴻章北上與正在攻打這個國家的洋人議和。朝廷為此將李鴻章由兩廣總督重新調任為清政府封疆大臣中的最高職位: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而慈禧的最後一紙任命是著李鴻章為全權大臣。”
每當滿清政府把這個巨大的帝國帶到毀滅的邊緣,他們惟一必須啟用的人就是李鴻章,對國家來說,這真不知是幸還是不幸,但對李鴻章本人來說,卻幾乎就是不幸。
其次,作為大清外交重臣,李鴻章較早也較多接觸外國的人、事、物,他給朝廷的奏章中曾經很客觀地描述過蒸汽機的運作原理,說明他對外國的科學技術有極大的興趣,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一些具有發展眼光的看法和做法,創出了中國的不少第一:
中國第一個近代軍工企業李鴻章利用富紳的銀兩引進洋人的機器裝置,在上海創辦了上海洋槍三局。他造武器,毫無疑問,不論是政治目的還是經濟目的,都是為著鞏固清政府。比如,在政治上,他是從鎮壓太平軍的過程中獲得的靈感;在經濟上,他算的是“肥水不外流”這筆賬。但這的確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軍工企業。
中國第一條電報電纜線在李鴻章的支援下,從大沽口到天津城鋪設了中國第一條電報電纜線。而當時朝野上下的很多人還沉浸在風水之說中,生怕電纜線在地下橫衝直撞,會斷了“地脈”。
中國第一個電報公司隨著電報電纜線的鋪設,由清政府投資,成立了李鴻章稱之為“官督商辦”的、以贏利為目的的電報公司。
中國第一家民營輪船公司清中葉以後,由於京杭運河淤塞,朝廷南北貨物的調運部分改為海路,李鴻章抓住時機,督辦創立了“招商局輪船公司”。它承攬了朝廷“官物”運輸一半的運量,而其隨後展開的客運業竟擠垮了英美合辦的旗昌公司。
由於李鴻章的主持和參與,洋務派創辦了中國近代第一條鐵路、第一座鋼鐵廠、第一座機器製造廠、第一所近代化軍校、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
再次,自1840年英華人用艦炮開啟中國的國門以後,華人沿海岸修築的所有整齊對稱的炮臺和花費巨銀買來的位居世界第六的艦隊,沒有一次阻擋住“蠻夷”的入侵,身為戰敗一方的代表,李鴻章沒有或者說的確無法做出為國爭光的事,但他畢竟是清政府重要的外交官員——清朝沒有“外交”的概念,所有的外事統統歸於“洋務”,洋務運動的首領李鴻章不可避免地成為了清政府當然的“外交家”,並且在國際上確立了自己的影響。
每一次在國家面臨危機的時候,出來收拾殘局的總是李鴻章。1901年11月1日,李鴻章在屈辱和病痛中辭世。而李鴻章一死,大清上下就失去了惟一能夠與洋人周旋的人。所以李鴻章的死,令“太后及帝哭失聲”,大清國猶如“梁傾棟折,驟失倚侍”。
梁啟超在《李鴻章傳》中稱李鴻章為數千年中國歷史上一人物,19世紀世界歷史上一人物,表示“敬李鴻章之才”,“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之遇”。李鴻章的外交生涯也讓西方人知道了中國有個“相貌堂堂”且“矜持、自信和傲慢”的李中堂,甚至洋人只知有李鴻章而不知有朝廷。
日本人對李鴻章的評價是:知西來大勢,識外國文明,想效法自強,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美華人的評價是:以文人來說,他是卓越的;以軍人來說,他在重要的戰役中為國家作了有價值的貢獻,以從政來說,他為這個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國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認的優良設施,以一個外交家來說,他的成就使他成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