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博古齋-郭連合
-
2 # 噠麼院長
唐僧師徒四人,代表著人生的四個階段:
1.童年階段的唐僧:相信世間一切皆美好,單純的可愛
3.中年階段的豬八戒:看透了些什麼,變得貪婪懶惰好色
4.老年階段的沙悟淨:不爭了,爭不動了,任勞任怨,等著歲月耗盡,再世為人
咦,為啥有一匹馬呢?
-
3 # 只緣無事可思量
《唐僧取經》講述的是人性(由迷轉覺)過程中的經歷,在(求取真經)的路上由於(迷)而遭到(無情懲罰)。唐僧雖然(求得真經)即(不知真義)仍然無休止地(執著文字),把自己的一生貢獻給了(妄想執著)若不是在年邁時一場大病被迫(放下塵勞)便失(悟道機緣)了。(唐僧悟道)應該感謝(大病折磨)才有機緣(放下塵勞),(妄想執著)盡時便見(清淨夲來)瞬間(光明徹照~覺悟人生)。
-
4 # 使用者57633881188
從西遊記的角度說是為了讓人們別墜入三惡道,上升三善道,受人天之樂。從佛法角度說是為了讓人們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在此基礎上明瞭明心見性的道理,好解脫生死苦難!最終走向成佛之路。
-
5 # 舒長寧
《西遊記》文中提到陳玄奘是一個佛法高深的人,只因格局太小,懂得點佛法就自得溢滿,以為這就是高深的佛法。幸的觀音相告他學到的只是小乘佛法又知道了什麼是大成佛法。大乘佛法又在西方,需自己走上十萬八千里路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去求取。而作為一個學習成績很高,又以普度眾生為主的好學生,使命很強,使命感爆滿的好學生,當然會萌生一種解救眾生於苦難的使命感,欣然而往。
-
6 # 逸156775599
神話西遊裡唐僧取經的事情就不說了,真的事情歷史記載的也不全面,留下了讓後人億i測的許多故事,本人也就作些自己的一點拙見吧當時天下大勢初定,道教不興,佛法未明,天下人心也無所適從。唐李欲開創盛世,急需休生養息,安定民心,而華夏經四百年動亂,文明慘遭野蠻摧殘,急須一種主流文化來安撫天下,儒家已隨著漢朝滅亡而設落,道教也因雜亂虛妄本就不被統治階級看好,為了讓人不起非份之想,免卻無妄之災就只有宣揚佛法了。可當時雖經梁陳對佛法的推廣也沒能讓天下長治久安,佛法沒有高深透徹的經義而未能紮根於人心。唐僧在面對世人的疑惑也感到無法釋懷,作為一個佛法的宣揚與佈施者他自感責任重大,決心拯救蒼生安撫萬民的使命感強烈無比,他知道西邊有一個佛法高深,民眾安寧的極樂世界,那是他心靈嚮往的天堂。為了自己的信仰,為了天下蒼生,他只有不辭辛勞,義無反顧地去了,他帶回來的不應只是他自己一路的故事,而應有為李唐盛世的開創添磚加瓦吧!
-
7 # Lauzi
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就像你的描述一樣。取經的目的就是向別人學習,學習的目的一則為己、二則為人。佛教的原教旨是一種為己的理念思維,類似於古希臘的超自然思維,如柏拉圖的原型現實或者佛陀擺脫“苦難”後達到的涅磐或稱彼岸。因此印度文化其實是東西宗教、哲學的雜交產物。當然,佛教傳入中國受到了道家提別是儒家思想的改造,加進了倫理關係。 為己或稱個人救贖乃個人隱私無可非議,只要不打擾別人即可。為人或稱救贖眾生就有問題了,如何救法、別人願意你去救贖嗎?世上好多壞事多是好心所為、強加於人所致。沒有什麼普世的價值觀,你的價值觀最好省給你自己享用、你的上帝你去崇拜,這一點道德倫理西方人從來就沒人教過他們,因為他們沒有老子和孔子。去細讀下道德經、論語就明白了。
-
8 # 楓145879080
謝謝邀請:西遊記是唐僧取經的艱難歷程,九九八十一難的全過程,爬山涉水,難難險走,到西方取經!取經的目的是普渡眾生,慈悲為懷為目的!其實是鍛鍊人的堅強意志,幹什麼事不能半途而廢,再大的困難去克服,去完成,只有吃盡千辛萬苦,九死一生才能達到目的。唐三藏師徒到西方取經也是一樣,沒有孫悟空三兄弟的陪同,唐僧很難取到真經!沒有師徒四人團結一致早被妖魔鬼怪吞噬,還取什麼經囉!大師兄孫悟空,逢山開山,遇妖降魔!遇難呈祥,才達到目的地,九九八十一難,經於修成正果!
-
9 # 初心如舊
這就是一個人的人生追求。翻閱人類文明史不難看到,凡是能夠成就一番事業的人都是有追求的, 如果庸庸碌碌,無所事事那麼作啥事都不會有結果。這裡說是唐僧,是中國古代的事情。其實這個道理適用很廣,無論古今中外,也不論軍事,政治, 經濟,哲學,自然科學無不如此。
-
10 # 打虎拍蚊
唐僧取經的主要目的首先是卻說李世民起兵反隋建唐南征北戰中殺人如麻及"玄武門之變″殺兄弒弟逼爹退位之事時常心有餘悸惡夢多端。有云唐王遊地府,見十殿閻君,走陰回陽曾許下宏願做七七四十九天水陸大道場以超度無數冤魂亡靈。因相傳唐僧是"金蟬子"轉世的得道高僧,通曉佛法,善做佛事,結下善緣。故經觀音點化去西天拜見佛祖如來真容以使修成正果。其次是大唐王處於政治及諸多考量讓唐僧以外交使臣的身份出使西域諸國不僅可以宣傳佛法和中華文化,而且還具有古絲綢之路的縮影,與眾多國家通商交往,睦鄰友好,這樣才使大唐永無內憂外患,促成歷上有名的"貞觀之治!謝君邀請,請斧正。
講述的到底是人性的光怪陸離,還是佛性的明心見性?大家當然耳熟能詳了,而《西遊記》的主題,連三歲小孩都知道,那就是西天取經!大家都認為,唐僧去西天取經,一是為了普度眾生,二是為了修成正果,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在這裡跟大家探討一下真相,那就是唐曾取經的真正目的。首先普度眾生這個目的就搞錯了,他去取經不是為了普度眾生,而只是為了一個男人。這個男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唐太宗李世民。答案就是唐太宗當年打天下時,殺了太多人,取經是為了超度亡魂,讓自己可以死後安心,據說原著裡,唐太宗在當皇帝的第13個年頭,雖然陽壽未盡,但是卻死過一次,去過一次陰曹地府。在地府裡他遇到了之前被自己殺死的人變成了孤魂野鬼,嚇得唐太宗渾身發抖,好在地府判官給了他一條明路,讓他回去把這些亡魂超度了就沒事了,而找來超度的就是唐僧,這時候觀音就來了說真經才可以真正超度這些亡魂。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分析,一是現實中的三藏印度之行,一是小說版的西遊取經。
現實版中,西去印度完全是三藏個人行為,據說連出國去西方的護照都沒拿到,最後只能偷渡出境,繞了個大圈才到達目的地,確實是千辛萬苦,歷盡艱險,這在三藏的遊記中有講,不必多說,其目的就是去朝拜,去了解佛教發源地的真實情況,去尋找佛經中佛祖的足跡。其成果是他在印度各諸侯國展轉十幾年,最後弄了大量真經回國,豐富了漢傳佛教經典,並在交流中成長精進,使其翻譯經書更接近原籍宗旨。他是成功之後受到了官方的認可和嘉獎,而不是官派。
小說中的描寫,首先確定它不是紀實,只是根據這個事件作為引導而闡述作者自己的觀點。通觀全書可以發現,書中歷經八十一難而取得真經的過程,既非宣揚具體佛法,也非宣揚取經的史實,而是向人們展示了一個修行者從開始立志修道直到修道有成的過程中,所能遇到的種種外來干擾及心魔,還有克服困難而逐層精進的方法及體驗。個人認為西遊記小說是個體修佛體道的指導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