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蹦子哥電影
-
2 # 每日型搭
一部手機就像是一個小型的無線電接收機和發射機。
所謂對人體健康有影響主要集中在無線電波的發出。
這些電波含有電磁射頻頻譜,就像微波爐和機場的雷達那樣,但是微波爐對人腦並沒有影響,而雷達訊號接觸人體的強度也是很小的。
一部手機發射的能量不超過一瓦特的6/10,只不過是它直對使用者的頭部。微波能使物體加熱,這就是為什麼微波爐能夠做飯的原因。
但由手機所產生的熱量卻是微不足道的。美國密爾沃基市威斯康星醫學院的放射腫瘤學教授約翰·莫爾德說:“如果手機有什麼生物影響的話,它也不是由熱造成的,而是由輻射所產生的電磁波的原因。
正像X光和太Sunny的紫外線輻射可能造成患癌症危險那樣,因為它能破壞人體的脫氧核糖核酸,也就是所謂DNA。”研究人員認為,如果手機真的有這種影響,那一定能被發現,可現在並沒有如此。
莫爾德教授說:“目前對這方面研究進行廣泛宣傳的僅僅侷限於有關手機的使用方面,更多經常引用的並不是這一研究的主要發現。”
事實上,大量調查顯示,手機和腦癌兩者之間並不存在任何必然聯絡。
近來美國麻省流行病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手機制造商們的資助下,對兩組人員的殘廢原因進行了對比。一組由經常使用手機的司機們組成,另一組是同樣數量的使用頂蓬帶天線的車載電話的司機,這就是說,後者並沒有受到微波的輻射。
經過調查核實最後得出的結果表明,在兩組人員當中並沒有發現在癌症殘廢方面有什麼不同。另一個研究來自於美國健康基金會。那裡的研究人員對450多名因患腦癌住院病人與同樣數量的因患其他疾病住院病人進行比較,結果發現在使用手機和患腦癌之間並沒有相互關係,儘管有一少部分的腦癌患者是手機使用者。
儘管如此,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目前仍在對使用手機對人體危害以及致癌的觀點進行進一步的調研。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今年8月還組織一些有關部門這方面的專家學者進行研討,並要求手機生產廠家建立相關的基金,以便在實驗室裡對此事做更加深入的探究。
同時,為了減輕手機使用者們的擔憂,一些大的手機制造商們已做出決定,從今年秋天開始,在手機包裝盒上都要註明該手機輻射強度的具體資料(SAR),以標明人體從手機本身能吸收多少能量。
這種資料大小主要取決於手機天線的放置和設計。莫爾德教授說:“那些仍存有擔憂的手機使用者們可以採取一些預防措施,例如使用手機耳機來進行授話。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還建議,為安全起見,那些目前仍使用老式模擬式手機的使用者們最好更換為數字式手機。
-
3 # 康愛線上
手機輻射屬於非電離輻射,現有研究尚未發現它與癌症的關聯,這和電離輻射(如過多暴露於 X 射線對身體有害)完全不同。
按照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的規定,一般公眾的射頻暴露限制值為 0.08 瓦特 / 千克,峰值為 2 瓦特 / 千克。由於手機是一種低功率射頻發射器,最大發射射頻功率為 0.2 ~ 0.6 瓦特,遠遠低於安全數值。而且隨著手機制造與通訊技術的提高,這一數值還會降低。
但是長期盯住智慧手機的螢幕,可能引發視力下降,嚴重的可能引起眼底黃斑變性。而如欲進一步降低手機輻射的風險,在使用手機時還需注意手機訊號剛接通時,手機輻射最大,充電時輻射也大。同時不要長時間用一隻耳朵接聽電話,充電時不要使用手機,接電話最好用耳機。
而在生活中,還有一些常見輻射需要我們注意。
很多裝修用的瓷磚、花崗岩、大理石等可能含有天然放射性物質,其中放射性氡氣的放射性半衰期長達幾十年,所以裝修前要對材料嚴加甄別,裝修後也要做常規檢測,保持室內通風。
切忌同時使用好幾個家電,家電扎堆工作時,輻射更大,建議不要同時使用。可在電腦邊放瓶清水,水是吸收電磁波的良好介質。不用的電器,一定要關上電源,因為通電的電器照樣能產生電磁輻射。長時間看電腦、電視後,應及時洗臉洗手。
-
4 # 天賜同學
關於手機輻射的問題,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也查閱了很多資料。手機輻射確實存在,但手機作為每個人手中的玩物,國家相關部門嚴格把控了允許的輻射範圍,不達標是不允許上市的。那麼手機的輻射到底有多大?我不想列舉大家看不懂的資料,只想做個比喻。手機輻射相當於太陽輻射,甚至小於太陽輻射。也就是說,你認為手機輻射有害健康?那普通的太Sunny照是同樣級別的。
我們平時所說的玩手機體質下降,並非輻射造成,而是因玩手機缺少了鍛鍊和活動,再者螢幕刺激影響視力,長期低頭引發頸椎病……
所以我認為,手機輻射並非直接原因,而是人們長時間玩手機缺少運動引起的次發健康問題。
-
5 # 三千花殺
輻射不輻射我是不知道的,但是防輻射的裝備是不能少的,最簡單的比如說眼鏡。
俗話說的好啊,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所以眼睛是一定要保護好的!!!
-
6 # 果殼影片
文:桑小苜
手機對我們每個人來說簡直就是第二生命,但是在玩的正high的時候,老媽就開始嘮叨了,不要總玩手機,有輻射的,會得癌症!這時候我們也是一臉懵逼??手機輻射真的會得癌症嗎?以及到底怎樣告訴老媽玩手機可能不會得癌症,但是沒有手機你的孩子會立刻死去……
其實認為手機輻射會造成癌症的人可不在少數,其實這裡存在一個誤區,就是大家事實上不太瞭解輻射是怎麼工作的。
輻射可以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對人體有很大的傷害,這類輻射頻率高並且能量強例如α粒子、β粒子、質子等等,長期暴露在這類輻射下是有可能得癌症或者白血病等等疾病。非電離輻射包括低能量的電磁輻射。有紫外線、光線、紅外線、微波及無線電波等。手機輻射也屬於這類輻射,它們的能量不高,只會令物質內的粒子震動,一般情況下非電離輻射是安全的。非電離輻射產生一些熱效應,但是通常不足以對組織產生任何型別的長期損害。
所以,就算我們一直把手機放在離大腦很近的地方,但從理論上來說手機確實不會造成癌症。但是這也只是理論上,事實上手機的影響需要在實踐中繼續觀察。
因為雖然手機輻射屬於非電離輻射,不會像電離輻射一樣損傷我們的DNA,但是依然存在問題,手機輻射在長期接觸下是否會以其他的方式與身體發生反應呢?
科羅拉多州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喬納森·薩梅特(Jonathan Samet)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工作小組的手機輻射專家表示,在2011年開始,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手機輻射“可能致癌”,但這個定義是非常不確定的,到了今年,薩梅特表示,手機輻射是否致癌這個問題還是存在爭議,暫時手機輻射依然存在一些風險。
薩梅特表示,在社會中,手機輻射存在於很多地方,但是我們不應該花太多時間去擔心,因為不止手機輻射,還有Wi-Fi訊號,以及所有其他型別的無線電頻率輻射都在周圍,所以,我們還是繼續等著證據出來吧。
所以現在還沒有證據證明手機輻射有危害,看來可以正大光明的玩手機了,所以難道不是手機本身的危害更大嗎??
-
7 # 健康樂融融
手機輻射會不會致癌?Wi-Fi會不會致癌?這個問題困擾著相當一部分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廣大離了手機會死星人恐怕要哭暈在廁所——橫豎都是一場劫難呢。
那麼,真相到底是什麼?我們這個親密到上廁所都要陪伴左右的朋友到底有沒有暗藏殺機?
其實判斷輻射是否能導致癌症,只要看這種輻射能否引起基因突變就可以,因為癌症起源於基因突變。那什麼樣的輻射能引起基因突變呢?
輻射分為兩大類: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能量較高,可以直接造成DNA 破壞和基因突變,因此可能致癌;而非電離輻射能量較低,不足以直接引起基因突變,因此普遍認為不致癌。下面我們來詳細介紹。
非電離輻射是指能量比較低,並不能使物質原子或分子產生電離的輻射,例如紫外線、紅外線、鐳射、微波都屬於非電離輻射。
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為非電離輻射主要包括:手機、電腦、無線路由器、無繩電話、微波爐、浴霸、冰箱、電磁爐、電熱毯、電吹風、印表機、影印機、高鐵、電網基站、通訊基站、高壓電塔等。
大家注意到了吧?手機輻射屬於非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能量較低,不足以造成對DNA 的直接破壞,因此理論上它們能直接致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宣佈將手機輻射的致癌風險歸為2B等級,是指“對人類致癌性證據有限,對動物致癌性證據不充分”。也就是說能夠有證據支援手機會致癌還很遙遠,公眾不必為此擔心。多項科學研究結果表明,使用手機與腦瘤等癌症的發病率無關,但手機輻射可能存在著某些我們不清楚的生物學效應。
因此,“手機輻射致癌”之說沒有科學依據,但生活當中還是要給予一定的注意,做到儘量少用手機長時間通話,手機號碼已經撥出而尚未接通時輻射量最大,可以達到待機時的3倍左右,此時應讓手機遠離頭部。
下面再多說幾句。真正可能致癌的是電離輻射。電離輻射是指一切能引起物質電離的輻射總稱,包括α射線、β射線、γ射線、X射線、中子射線、質子、重離子等。
生活中真正可能致癌的電離輻射包括核汙染、 醫用儀器、自然放射源等。而最常見的我們可能接受到的電離輻射來自於醫療行為當中,比如說放射檢查和放射治療。
當然,放射檢查的劑量均在人體可接受的範圍內,而且儘管放射檢查確有輻射,但如果因為懼怕輻射而拒絕接受任何放射檢查就是因噎廢食了。醫生在要求患者做放射檢查的時候,一定會先權衡評估風險和收益,認為風險大於收益,且沒有其他替代檢查手段,這時才會採用放射檢查。因此,大家也不必過於糾結。
以上問題由美中嘉和醫療團隊整理回答。
-
8 # 市場監督員
大家都知道輻射能致癌,但輻射有成百上千種,從太Sunny中的紫外線的輻射到生活中的手機、WiFi的輻射、電磁爐微波爐的輻射乃至核爆炸的輻射,輻射種類千千萬萬,至於網上流傳“手機致癌、微波爐致癌、WiFi致癌”的說法其實是沒有依據的。
癌症一般是由細胞突變而成,那什麼樣的輻射容易致癌呢?我想手機的輻射能力還達不到使基因突變的程度。其實輻射分為兩類:一種是電離輻射,一種是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能量高,可以造成細胞中DNA的損傷,所以可以引起癌變,但是非電離輻射能量較小,不足以引起基因突變,因此普遍認為不致癌。
再來說說我們的手機到底是屬於電離輻射還是非電離輻射?手機是屬於非電離輻射的,對於身體的輻射強度小,所以大家不用恐慌,大家擔心的主要原因是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把手機訊號列為“可能致癌物”一列,使大家產生恐慌,其實“可能致癌物”並不一定是致癌物,要成為可能致癌物門檻很低,像我們日常生活中喝的咖啡也是“可能致癌物”哦,但是大家並沒有因此對咖啡產生什麼恐慌。
說完手機,我們來說說生活中哪些輻射是真正可能致癌的電離輻射呢?1、核汙染
最真實的例子就是日本的核爆炸引起的大批癌症患者
2、醫用儀器
像我們做檢查的CT、X射線等都是電離輻射,孕婦孩童要避免使用,健康人也要限制次數。
3、裝修材料
很多裝修石材都具有放射性,在住之前最好能夠監測一下是否在安全範圍內。
-
9 # 大家醫聯醫生集團
現代生活越來越豐富,很多高科技都步入到了我們的視野中。各種的電子產品,手機、電腦等已經成為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必須品。
每天都會看到人們拿各種各樣的手機,下班坐車大家都是低著頭玩手機。這種必須之品,其實是存在很多的危險的———輻射!
任何的電子產品,在生產的過程中為了讓其長期保持電量待電,都會採用鋰電子作為首先。然而,這種電池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有輻射的。
長期處於這樣的電子輻射下,容易誘發癌細胞的啟用,引起各種癌症的發生。
如何進行有效的預防措施
1.不枕著手機睡覺,不把手機放頭邊或者枕頭下面。
2.接打電話的時候,儘量手機離遠一點,最好用耳機。
3.儘量把手機揣在揹包裡
4.每次睡覺的時候,儘量遠離手機。
-
10 # 張文彭講肺病
提到輻射,大家的反應是可能是會致癌
但輻射種類有成百上千種,從太Sunny中的紫外線輻射到生活中的手機、WiFi的輻射、電磁爐、微波爐的輻射乃至最嚴重的核爆炸的輻射,輻射種類有很多,嚴重程度也不同,不能一棍子打死,認為所有的輻射都致癌,至於網上流傳“手機致癌、微波爐致癌、WiFi致癌”的說法其實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癌症一般是由細胞突變而成,那輻射會致使基因發生突變嗎?我想這要分情況,其實輻射分為兩類:一種是電離輻射,一種是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能量高,可以造成細胞中DNA的損傷,所以會引起癌變,像核輻射、X射線、γ射線等;相反,非電離輻射能量較小,不足以引起基因突變,因此普遍認為非電離輻射不致癌。
再來說說我們的手機到底是屬於電離輻射還是非電離輻射?手機是屬於非電離輻射的,對於身體的輻射強度小,所以大家不用恐慌,引起大家恐慌的主要原因是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把手機訊號列為“可能致癌物”一列,其實“可能致癌物”並不一定是致癌物,要成為可能致癌物門檻很低,像我們日常生活中喝的咖啡也是“可能致癌物”哦,但是大家並沒有因此對咖啡產生什麼恐慌。而在目前的研究中沒有證據表明使用手機輻射短期內對健康有負面影響。
說完手機,我們來說說生活中哪些輻射是真正可能致癌的電離輻射呢?
1、核汙染
最真實的例子就是日本的核爆炸引起的大批癌症患者。
2、醫用儀器
像我們做檢查的CT、X射線等都是電離輻射,孕婦孩童要避免使用,健康人也要限制次數,每年做一次即可。
3、裝修材料
很多裝修石材都具有放射性,在住之前最好能夠監測一下是否在安全範圍內。
對於手機雖然暫時對我們是安全的,但是目前還沒有證據證實長期使用手機會不會對我們的身體存在傷害,健康起見,還是建議大家平時要少玩手機。
-
11 # 張之瀛大夫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還是要回憶一下過往。確實,手機伴隨著我度過了十幾年了,我和手機之間還是有很多故事需要說的。記得那是大學某一年的暑假,張大夫暑期打工掙了兩千多塊錢。所以,回到學校之後,就想做一些革命性的工作。當時大學生是沒有手機的,張大夫想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所以,我就去買了我人生中第一個手機。藍色的諾基亞手機,型號好像是3310,後面有一個手電筒,非常亮。後來,我才發現,我買手機最大的用處是後面的手電筒,因為別人沒有手機,也沒有人給我打電話。再後來,手機迅速在大學生中普及,我就是那個陪著大家買手機的人,因為大家都以為我懂手機。
再回到問題中來,手機輻射到底致癌還是不致癌呢?其實相關的研究並不少,但是好像並沒有非常肯定的研究證實可以致癌,而且不同的研究之間的結果好像也存在很大的不一致。雖然手機是否能致癌的沒有得到確切的證實,但是張大夫自己感覺如果通話時間過長,如大於一個小時,感覺頭確實還是不舒服的。下面,張大夫說一說這裡麵包含的一些知識,希望對您有幫助。目前,我們衡量手機輻射的標準是SAR,它是指在單位時間內、單位質量所吸收的電磁波能量。我們大家使用的絕大部分的手機的SAR值在0.5到1.0之間。我們需要知道的是,輻射量最大的時間是在機撥號的時候,當手機接通後輻射量就迅速下降了,有研究顯示,手機撥號時的輻射量是待機時的3倍左右。從發射功率的角度來看,各種手機大體在一個水準之上,最大功率為2W左右。另外,需要向大家說明的是:手機距離我們人體的的遠近是決定SAR值大小的決定性因素。
其實除了致癌以外,我們的手機現在都是觸屏的,經常會滑來滑去,這裡面給細菌和病毒的傳播提供了機會,也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手衛生。
因此,張大夫認為,手機致癌雖然沒有得到確切的證實,但是我們可以做到以下幾點:1.手機撥通前離身體遠一些;2. 通話時間不要過長;3. 經常清理或者消毒手機的螢幕;4.如果有條件,可以考慮使用耳機。
-
12 # 美中嘉和抗腫瘤小衛士
手機確實會發出一種輻射,但是手機輸出的輻射型別還沒有被證明會致癌。
在這一點上,目前沒有足夠的資料來完全排除手機輻射會致癌的可能性。但確實有資料表明,使用手機不會增加患兩種最常見腦瘤的風險。
目前的證據強烈表明手機是安全的,如果您還是擔憂,建議接聽電話或語音時戴上耳機。
回覆列表
在日常生活中,手機和我們幾乎是形影不離的。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了“低頭族”,不論走路、坐車還是吃飯都在玩手機。手機輻射對人體健康究竟有沒有影響呢?有關這個問題的爭論一直都沒有平息。
目前科學界的普遍共識是,手機輻射不影響人體健康。2014年一項CERENAT 病例對照研究表明,重度手機有可能增加致癌風險。同期南韓一項小型研究不支援手機與腦瘤之間的關係。
周良輔院士指出,除了近年來,醫療診斷水平與患者就診率提高之外,頻繁用手機增加患病風險。據介紹,手機10年以上經常使用及喜歡把手機放在枕頭邊上、長時間隨身攜帶等,都會增加罹患惡性腦腫瘤的風險。(手機或增腦癌風險)
80位參與研究的男性平均使用手機時間為12.9年。大多數男性精液量、精子形態和精子運動能力正常,但是僅有57%男性精子濃度正常。(男性同胞注意了!經常使用手機可能會降低精子質量)
一篇新的綜述關注了由無線裝置所釋放出的微波輻射(MWR)所帶來的潛在危害,尤其是對兒童和未出生的嬰兒所帶來的危害。雖然,現有的資料還存在爭議,但是的確有研究提示在MWR和腫瘤之間所存在一定的聯絡。環境健康基金會的Lioyd Morgan和其同事撰寫了該綜述,文章發表在Journal of Microscopy and Ultrastructure 7月15日的線上期刊上(JMAU:嬰幼兒患腦膠質瘤或與手機輻射有關)
手機輻射對健康的影響一直充滿著爭議,論辯雙方似乎也都有著確鑿的證據。一方認為,手機輻射會損害人體健康,尤其以大腦和眼睛為甚;而另一方則聲稱,根據流行病學研究,目前沒有任何可靠的證據能夠證明手機或基站輻射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
總體來說,彙總大部分研究,目前的結論是:手機與癌症,尤其是腦癌(膠質瘤居多)關係還沒有定論。部分研究支援重度手機使用者(持續使用時間過長),可能存在一些潛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