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愛吃糖果的小公主

    我應該算是一個被散養長大的孩子。從小學習做事都不需要父母去督促,反而我還幫助父母做事,照顧弟弟。我個人覺得,散養讓我有了很強的獨立能力,適應社會的能力很強。但是現在的孩子,家庭生活條件都好了,孩子控制不住自己,容易轉移注意力,容易放棄。此時,需要來自父母的“他律”,幫助孩子慢慢習得做成一件事所需要的品質,逐步在10歲以後由他律變為自律。淺嘗輒止,輕言放棄,不僅是虛度時間和浪擲精力,更重要的是錯過了從他律到自律轉換的關鍵期,孩子容易形成任性而為、“想一出是一出”的習慣。

    關於散養的問題,後來看到了一位教育專家是這樣建議父母的。

    1.對孩子要有與其年齡相匹配的言行上的要求,例如要有禮貌、要講衛生、要準時等。孩子將來的行為自律,有賴於一開始父母的“他律”。

    2.可以不要求結果,但不能忽略過程。例如,不要求孩子必須考100分,但要求孩子主動、認真地學習知識。

    3.對於孩子的錯誤一定要管。犯錯誤並不意味著孩子就是壞孩子,我們常常是在試錯中明白了道理,學會了本事。所以,看到孩子的錯誤一定要管,不要喪失了孩子成長的機會。至於什麼是錯誤,每一個家長有自己的定義和標準。

    4.如果有人反映了孩子的問題,無論是孩子的老師、同學還是其他什麼人,一定要管。要調查清楚真相,再相應處理,而不要“護犢子”,或者否定別人的看法和意見。

    5.選擇散養的父母一般都有一套理論,或者“外國如何”,或者“我小時候如何”。一定要實時檢視自己的理論是否過期,是否與你家的具體情境相符,是否符合孩子的特點,等等,避免教條。

  • 2 # 妙七妖妖

    我們這一代80、90後從小被家長簡單粗暴式的管教方式培養長大的。我們有了心愛寶寶的時候突然出現一種似是而非的西方教育方式快樂教育、釋放天性,即我們題目所提到的散養方式。我們做爸爸媽媽的由於從小被管教大了,特別渴望自由、快樂,就很容易也樂於接受這種教育理念,知道個大概也不管對錯就願意用在對自己的孩子教育。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教育呢?我也在心裡也糾結過,這散養就是不管,孩子愛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只要別觸碰電源、出門看車就好了,什麼有沒有禮貌,還是浪費了東西,不關係他人……都不用管,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沒有仔細考慮過,散養或者說快樂教育的真正意義,是不是所謂了什麼都不管,只要孩子開心,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樣做是不是不妥?和我們小時候的教育簡直背道而馳,難道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都錯了?沒有一點可取之處?我糾結了很久,後來才發現沒有區別,該講的禮貌,該立的規矩,該有的善良,做錯事該得到的批評一樣都不少,一定是要有的,只是本人理解錯誤。我認為所謂散養,應該是我們給孩子的關注不要那麼多,給的愛都溢位了,在一定的規則下,我們多一些關注,多一些放手,多一些遠觀,退後一步,少一些插手和幫助。讓孩子多一些獨立做事後的體會,多一些親身體會後的自我學習和成長罷了。

  • 3 # 落葉無聲new

    散養孩子雖然看起來好像父母很開明,但如果把握不住關鍵點,好孩子很容易成了熊孩子。

    咱們先說說什麼是散養,這是個很主觀的說法,沒什麼標準,因為家長教育孩子的嚴格程度是很難量化的,所以很多人會把“散養”這個概念,等同於什麼“快樂教育”、“素質教育”,這誤導了一大批一知半解的家長。比如,有些家長特別放得開,什麼課外班都不給孩子報,覺得這樣能讓他快樂一些,長大後讓他自己選擇喜歡的東西。

    但其實呢,散養的孩子會造成不可逆的兩個惡果。第一個是孩子很可能不自律。

    有位心理醫生就講過一個真實的案例,有兩個來自富裕家庭的孩子,一個16歲,一個18歲,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厭學。醫生深入研究發現,這兩個孩子厭學竟然和小時候父母的散養有關。比如,這兩個孩子有一個共同的經歷,就是小時候都學過很多才藝,但都半途而廢了,什麼圍棋、鋼琴、素描都學過,孩子想學這些都是自己提出來的,然後父母就給請了輔導老師,可後來孩子突然不想學了,父母也聽之任之。正是父母的這種不管教,縱容了孩子隨心所欲的性格,導致了他們長大後厭學。實際上,孩子小時候基本控制不住自己,經常走神、容易放棄,這時候需要來自父母的“他律”,幫孩子慢慢學會自律。如果沒有樹立好這個價值觀,孩子小時候放棄才藝學習,長大後自然會放棄高考。

    散養的第二個惡果是容易散漫,無視紀律和社會規範。比如,心理醫生遇到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個13歲的孩子和數學老師發生了衝突,孩子家長覺得孩子做的對,因為數學老師留的作業是重複性的,她兒子早會了,她覺得搞題海戰術抑制創造力,所以堅決支援孩子不寫作業。可數學老師的說法是,孩子不僅不交作業,也不參與課堂學習,有時候上課說話聲調比老師還高,經常振振有詞的說老師該反思自己的教學理念了,這打擾到其他同學上課了,所以老師才出言制止。

    在這個案例裡,家長沒有做任何引導,雖然看似很開明,但實際是在縱容孩子的散漫。如果孩子走上社會,一直保有這樣的行為習慣,誰願意當他的同事?誰願意和他們做朋友、談戀愛?有人說,小時候散漫不要緊,他們長大後在社會上受的挫折多了,吃的苦頭多了,自然會收斂一些,但是,這種收斂是被動的,是因為失敗和教訓而不得不為的,這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實際上是走了彎路。

    那麼,正確養孩子的方式究竟是什麼呢?這篇文章也給我們幾點建議。

    首先是幫助孩子度過“他律”到“自律”轉換的關鍵期,特別是在10歲以前。比如,當他們一時興起,提出要學個什麼興趣課,父母要跟孩子立個“約定”,把學習的目的、過程和時間,遇到困難時怎麼處理等等都說清楚。從有興趣、好奇心,到真的潛下心來學習、鑽研,這就是訓練孩子自律的過程,父母的“他律”會幫助孩子慢慢學會做成一件事所需要的品質,孩子會慢慢從他律變成自律。

    其次,要對孩子有與其年齡相匹配的言行要求。例如有禮貌、講衛生、要準時等等,在要求的時候不要求結果,但不能忽略過程,比如說,即使不要求孩子必須考100分,但必須要求孩子主動認真的學習知識。

    最後,如果別人向你反映孩子有什麼問題,要調查清楚事情的真相再做處理。對於孩子的錯誤一定要管,犯錯誤並不意味著孩子就是壞孩子,而且孩子常常在試錯中明白了道理,不要喪失了孩子成長的機會,至於什麼是錯誤,每一個家長有自己的定義和標準。

    總而言之呢,散養有風險,家長需謹慎。在孩子沒有自律能力的年齡,給他過大的自由裁量權,這不是文明開化,而是不負責任。

  • 4 # C咖啡豆子

    其實對於這個話題,我有不同的看法,我不贊成說“散養”不好,也不贊成說“散養”一定就好。你可能會更疑惑,那到底該怎麼教育呢!不要著急,讓我慢慢為大家來說明。

    其實對於“散養”,我們真的不能說它是好或者不好,不光是這種教育方式,任何一種教育方式都有它的利與弊,我非常喜歡中國的八卦,如果你認真分析,你會發現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有利弊兩面,就看你站在哪個角度去看、去思考!

    所以,任何的教育我們都需要把握一個度,這個教育上的度就像是皮筋,太鬆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太緊就很容易斷掉,要適中才會更舒服,更長久!那這個度我們該如何把握呢?我們這時就需要在培養孩子的時候有一些較為長遠的眼光,也就是教育觀念。

    你先認真思考一下,你希望你的孩子將來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呢?那你希望的那類人身上的優點和氣質,家長和孩子身上都具備了多少?欠缺什麼?有了目標,我們才能有教育的方向,接下來就是家長與孩子一同成長和改變了。

    在這裡我先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家庭教育中,家長教育孩子時歸納的五種教育型別,家長們也可以審視一下自己,是屬於哪種型別的呢?同時透過這些教育型別,我為家長們講解它們的優缺點,慢慢的為大家進行剖析,這樣可以幫助家長們更容易更全面的理解“散養”。

    1、老虎型

    這類家長就是強制型的,不管孩子有什麼想法,家長說什麼就是什麼,什麼都要聽家長的,現在有很多家長都是用這種方式教育孩子的!

    優缺點:

    優勢是:家長很在意孩子的規矩這方面的培養,講究做事利落果斷。

    缺點是:對孩子過於強硬,不顧及孩子內心的感受,造成孩子不清楚為什麼要按照家長的要求去做這件事,孩子所做的事情也不容易被家長所理解。因孩子常常不被理解,造成孩子與家長的溝通斷裂,孩子也會因此容易產生怨恨,以後孩子有什麼事也都不會與家長溝通了,非常不利於親子關係!

    2、鴕鳥型

    這類家長在遇到孩子大哭大鬧,或當孩子出現了一些狀況時,會覺得孩子小,沒有必要與孩子一般見識,常常不會對孩子的不良情緒或狀況有多大反應,家長通常都採用不予理會的方式去對待,就是我們所說的“冷處理”。

    優缺點:

    優勢是:孩子有時候一旦被冷處理,一會便把不愉快給忘記了,也就不再哭鬧任性,適當的冷處理會解決那些孩子為引起家長注意而故意產生的不良狀況,或一些反覆的無理取鬧。

    缺點是:如果冷處理使用的不恰當不合理,會引起孩子認為家長不在乎自己的情緒,還會讓孩子認為家長不夠愛自己。甚至造成孩子忽視自己內在的情緒,久而久之,孩子長大後很容易成為總是在乎別人而忽視自己情緒的人。

    3、綿羊型

    這類家長就是一切以孩子為主,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看不得孩子的半點委屈或不開心。很多家長就是這樣啊,只要孩子張口要了,不管家裡要的這東西是否已經堆積如山,依然會給孩子買。是不是很容易讓我們想到“溺愛”呢!

    優缺點:

    優勢是:只要孩子有想法就可以得到家長的滿足,孩子可以感受到家長對他滿滿的用心和深厚的愛。

    缺點是:這樣的方式對孩子太過於寵愛,可以跟“溺愛”畫上等號!會讓孩子變的缺乏自制力,形成等不及的性格,只要想要的東西就要很快得到,並且孩子會認為家長應該來滿足自己的要求,不懂得透過努力獲得東西的道理,這也是現在許多家長付出了很多,卻得不到孩子感恩的一個重要原因。

    4、袋鼠型

    這類家長往往在孩子出現狀況或情緒時,總會表現出理解孩子的內心,並接納孩子的情緒,但接下來對孩子的善後引導工作束手無策,不會處理和撫平孩子已產生的情緒,對孩子已經出現的狀況缺少教育方法。

    優點是:家長很容易理解孩子的內心,並且懂得與孩子換位思考,就像袋鼠一樣,孩子和家長看到的都是同一個方向,這樣家長便很容易觀察到孩子的情緒變化。

    缺點是:雖然觀察到了孩子的情緒變化,也理解和接納了孩子的情緒,但接下來卻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孩子已經出現的不良情緒,以及不懂得如何開導孩子的思想。

    要知道當孩子有了情緒或出現了一些狀況時,雖然孩子得到了理解,孩子後續的撫慰及引導工作,對孩子的控制情緒能力以及成長教育都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沒有做好,不利於我們培養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以及造成孩子當前出現的問題得不到解決,那麼在孩子身上日後同樣的問題還會再次出現。

    其實以上四種類型,都不是非常好,各有各的優缺點,相對較好的也就是袋鼠型了,可因為對孩子的後續教育工作做的不好,所以袋鼠型也就變的不那麼的完美了,但是以上四種類型的家長在我們身邊真的非常常見,我相信你現在已經想到你哪位鄰居或哪個朋友就是某個型別的家長了吧!

    除了以上四種類型以外,還有一種型別的家長,而這個型別無論是從孩子的教育引導上,在孩子的內心或情緒的關注上,在規矩的設立上,還是在給予孩子的自由上,都做的非常好、非常的到位,對孩子來說做到了“接納情緒、設立規則”,這種型別就是:牧羊犬型的家長。

    這型別的家長就像牧羊犬一樣,非常關心羊群(孩子)的成長道路,時刻做好羊群(孩子)的指引工作,防止羊群(孩子)在成長道路上跑偏產生危險或不利於成長的事情發生,保護羊群(孩子)在指定的區域內自由成長、自由發揮,並在區域內不去幹涉羊群(孩子),讓孩子的能力得到充分鍛鍊。

    其實這不就是我們所說的“散養”嗎?家長們對“散養”的度沒有把握好,就是因為不懂得為孩子制定這個圈,這個圈就是教育中的“規則”,我們既要讓孩子快樂自由的成長,不干涉孩子的思想,不限制孩子能力的發展,也要為孩子設立成長中的規則,規則也是對孩子在這個社會中生存的一種保護。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想著隨意放縱孩子,不制定任何的規則,這對家長來說到是輕鬆了不少,不用去監管孩子的規則了,省去了監管的時間,但這會對孩子的成長教育非常不利,等你發現孩子出了問題,就算你加上數十倍甚至百倍於省去的監管時間用來糾正孩子的問題,也會是非常困難的!

    為什麼非要去設立一定的規則?很容易理解,這個社會無論你走到哪裡,都有它的規則,這個社會不是你家的,家長也更做不了主,在無規則環境下隨便“散養”的孩子,會變的隨意妄為,沒有遵守規則的習慣,也失去了適應規則的能力,孩子大了你就會發現孩子不停的會遇到各種問題,孩子也因此失去了別人的喜愛與支援,失去更多的能力與機會,失去人際關係,失去好的學業成績,失去......太多太多,你覺得用一時的省事與錯誤的“散養”換來這樣的未來值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常出差旅行,有哪些實用的雙時區腕錶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