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焦慮的學生,可能主要有以下8種類型:
1. 自由散漫型
這類學生認為“讀書無用”,在學校裡完全是混日子,因此他們在學習上無進取心,紀律性不強,上課精神不振,課後卻很活躍,社會交往較多,喜歡趕同學中興起的各種時髦。他們偶爾也有心血來潮搞學習的時候,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學習成績不穩定,時好時壞。此屬焦慮度偏低。 2.羞澀自卑型
這類學生或因學習基礎較差,或因學習能力較弱,學習成績往往不理想。他們有較重的自卑感,卻總是想獲得成績好的同學的那種“風光”、“地位”,於是埋頭學習,暗地裡與人攀比,同時又十分計較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和自己在同學中說話的分量。他們平時不太言語,羞於與人交往,不願與人談論學習,以保“面子”,逐漸脫離群體,變得孤獨。此屬焦慮度偏高。 3.自視過高型
這類學生能力較強,學習刻苦、自覺,但對自己能力的估計往往超過自己的實際水平,給自己定的目標過高,總認為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周圍同學,一心想出類拔萃,終日辛勞,卻有“付出”多於“收穫”的失落感,又不甘於現狀。他們非常關心自己的學習成績的名次,嫉妒成績比自己好的同學,一點小小的挫折就能造成他們情緒上的波動,甚至懷疑自己的意志力,責備自己不夠堅強,未能完成計劃。此屬焦慮度偏高。
4.逆反對抗型
這類學生獨立意識很強,學習上有自己固定的模式,認為師長的嚴格管教完全是多餘的,不願別人干預他們的任何事,自己的學習情況絕不與家長交談。特別是當學習出現滑坡時,他們對家長的詢問,尤為反感。這類學生,輕者獨來獨往,悶悶不樂,對家人不予理睬;重者,煩躁激動,大發脾氣,甚至負氣出走。這類學生多為學習較差或一般。此屬焦慮度偏高。
5.尋求表現型
這類學生學習成績較差,經過多次努力後,自知在學習上難以有所作為,因而有較重的自卑感,但他們不甘心被人瞧不起或被別人忽視,故有強烈的引起別人重視的慾望。因此,這類學生在課堂上或考試中常用出人意料的異常舉動:或不經思考搶答問題,或大聲取笑別人的答題,或考試時早早交卷;在與同學交往中,或主動為他人做些有益的事,或強迫別人服從自己,以維持自己的“自尊”和讓別人承認自己的“價值”。此屬焦慮度偏高。 6.考試恐慌型
這類學生對考試有一種恐懼感,總是擔心考試成績不理想。他們平時學習情況比較正常,但每逢考試就緊張不安,出現審題不清、解答不如平時的情況,有的人連聽到他人翻動試卷的聲音都害怕,以為時間不夠用了,手忙腳亂,匆忙答題,也顧不上正確與否了。嚴重的還會出現思維混亂,記憶力短時消失,頭腦中一片空白,連最簡單的題目也不會解答。總的說來,此屬焦慮度偏高。
7.嬌慣鬆弛型
這類學生從小養尊處優,憑藉家庭的力量升學,一帆風順。未來前途家中也早做好安排,儘管他們中一些人的父母對他們要求也較嚴格,但只限於學業,生活上則採取放縱的態度,忽視對他們人格、素質的培養與訓練。這類學生平時學習敷衍了事,上課注意力難以集中,課後不摸書本,臨考時匆忙應付。此屬焦慮度偏低。
8.自疚自責型
這類學生學習勤奮努力,要求自己頗為嚴格,把滿足師長的願望當成自己的學習奮鬥目標,對師長在生活上、學習上給予自己的無微不至的關懷“感恩戴德”,在“望子成龍”的陰影下學習、生活。他們在學習上唯恐出絲毫差錯,稍有不順,便自責不已,甚至有負罪感。他們不論學習能力強弱,都會因一時的失誤導致對自己能力的懷疑而憂心忡忡。此屬焦慮度偏高。 以上種種學習焦慮度異常的情況,無論是焦慮度偏高還是偏低,都可能導致學生學習上不同程度的觀察力減弱、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降低、思維遲鈍等不良後果,對學生的學習有明顯的消極作用。
那麼有哪些緩解焦慮的策略呢?
1.培養良好個性心理品質,提高自身應對能力。
考生在平時要注重發展自己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注重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從而預防和減輕過度的考試焦慮、提高自身的應對能力。實踐證明,正確的學習動機、積極的學習興趣、開朗的性格、頑強的意志、良好的情緒狀態等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也是克服“考試焦慮”症的根本保證。
2.增強考試的自信心。
許多考生產生焦慮的原因不是知識經驗不足,而是自信心不足,對自己的估價低於自己的實際水平。所以,要消除考試焦慮,考生就必須學會對自己樹立起信心,相信以自己的知識水平能夠自如地應付將要到來的考試,並能在考試中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當然,這種自信心應當建立在一定的知識基礎之上,沒有知識準備的盲目自信,不僅不會有利於焦慮的消除,反而會使考生在失敗後陷入更大的失望與焦慮之中。
3.學習必要的應試技能。
考試主要考查考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考試成績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考生的知識水平,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卻為許多人所忽視,那就是應試技能的影響。知識準備不充分,只懂應試技能的應用,無疑不會提高考試成績,但若在較為充分地做了複習準備之後,學會用應試技巧,則會使考生消除對考試的焦慮,順利完成考試。
4.創造一個輕鬆的環境。
環境作為一種客觀存在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然而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育人活動,應該也可能有意識地創造一個有利於中學生健康成長的環境。健康的教育環境應是有利於中學生充分發展潛能,形成健全人格的環境。
總之,要使學生在學習和考試中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克服學習焦慮,需要學生本人和教師、家長的共同努力,才能有的放矢地調整好學生的心理狀態,幫助學生順利度過難關。
學習焦慮的學生,可能主要有以下8種類型:
1. 自由散漫型
這類學生認為“讀書無用”,在學校裡完全是混日子,因此他們在學習上無進取心,紀律性不強,上課精神不振,課後卻很活躍,社會交往較多,喜歡趕同學中興起的各種時髦。他們偶爾也有心血來潮搞學習的時候,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學習成績不穩定,時好時壞。此屬焦慮度偏低。 2.羞澀自卑型
這類學生或因學習基礎較差,或因學習能力較弱,學習成績往往不理想。他們有較重的自卑感,卻總是想獲得成績好的同學的那種“風光”、“地位”,於是埋頭學習,暗地裡與人攀比,同時又十分計較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和自己在同學中說話的分量。他們平時不太言語,羞於與人交往,不願與人談論學習,以保“面子”,逐漸脫離群體,變得孤獨。此屬焦慮度偏高。 3.自視過高型
這類學生能力較強,學習刻苦、自覺,但對自己能力的估計往往超過自己的實際水平,給自己定的目標過高,總認為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周圍同學,一心想出類拔萃,終日辛勞,卻有“付出”多於“收穫”的失落感,又不甘於現狀。他們非常關心自己的學習成績的名次,嫉妒成績比自己好的同學,一點小小的挫折就能造成他們情緒上的波動,甚至懷疑自己的意志力,責備自己不夠堅強,未能完成計劃。此屬焦慮度偏高。
4.逆反對抗型
這類學生獨立意識很強,學習上有自己固定的模式,認為師長的嚴格管教完全是多餘的,不願別人干預他們的任何事,自己的學習情況絕不與家長交談。特別是當學習出現滑坡時,他們對家長的詢問,尤為反感。這類學生,輕者獨來獨往,悶悶不樂,對家人不予理睬;重者,煩躁激動,大發脾氣,甚至負氣出走。這類學生多為學習較差或一般。此屬焦慮度偏高。
5.尋求表現型
這類學生學習成績較差,經過多次努力後,自知在學習上難以有所作為,因而有較重的自卑感,但他們不甘心被人瞧不起或被別人忽視,故有強烈的引起別人重視的慾望。因此,這類學生在課堂上或考試中常用出人意料的異常舉動:或不經思考搶答問題,或大聲取笑別人的答題,或考試時早早交卷;在與同學交往中,或主動為他人做些有益的事,或強迫別人服從自己,以維持自己的“自尊”和讓別人承認自己的“價值”。此屬焦慮度偏高。 6.考試恐慌型
這類學生對考試有一種恐懼感,總是擔心考試成績不理想。他們平時學習情況比較正常,但每逢考試就緊張不安,出現審題不清、解答不如平時的情況,有的人連聽到他人翻動試卷的聲音都害怕,以為時間不夠用了,手忙腳亂,匆忙答題,也顧不上正確與否了。嚴重的還會出現思維混亂,記憶力短時消失,頭腦中一片空白,連最簡單的題目也不會解答。總的說來,此屬焦慮度偏高。
7.嬌慣鬆弛型
這類學生從小養尊處優,憑藉家庭的力量升學,一帆風順。未來前途家中也早做好安排,儘管他們中一些人的父母對他們要求也較嚴格,但只限於學業,生活上則採取放縱的態度,忽視對他們人格、素質的培養與訓練。這類學生平時學習敷衍了事,上課注意力難以集中,課後不摸書本,臨考時匆忙應付。此屬焦慮度偏低。
8.自疚自責型
這類學生學習勤奮努力,要求自己頗為嚴格,把滿足師長的願望當成自己的學習奮鬥目標,對師長在生活上、學習上給予自己的無微不至的關懷“感恩戴德”,在“望子成龍”的陰影下學習、生活。他們在學習上唯恐出絲毫差錯,稍有不順,便自責不已,甚至有負罪感。他們不論學習能力強弱,都會因一時的失誤導致對自己能力的懷疑而憂心忡忡。此屬焦慮度偏高。 以上種種學習焦慮度異常的情況,無論是焦慮度偏高還是偏低,都可能導致學生學習上不同程度的觀察力減弱、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降低、思維遲鈍等不良後果,對學生的學習有明顯的消極作用。
那麼有哪些緩解焦慮的策略呢?
1.培養良好個性心理品質,提高自身應對能力。
考生在平時要注重發展自己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注重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從而預防和減輕過度的考試焦慮、提高自身的應對能力。實踐證明,正確的學習動機、積極的學習興趣、開朗的性格、頑強的意志、良好的情緒狀態等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也是克服“考試焦慮”症的根本保證。
2.增強考試的自信心。
許多考生產生焦慮的原因不是知識經驗不足,而是自信心不足,對自己的估價低於自己的實際水平。所以,要消除考試焦慮,考生就必須學會對自己樹立起信心,相信以自己的知識水平能夠自如地應付將要到來的考試,並能在考試中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當然,這種自信心應當建立在一定的知識基礎之上,沒有知識準備的盲目自信,不僅不會有利於焦慮的消除,反而會使考生在失敗後陷入更大的失望與焦慮之中。
3.學習必要的應試技能。
考試主要考查考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考試成績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考生的知識水平,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卻為許多人所忽視,那就是應試技能的影響。知識準備不充分,只懂應試技能的應用,無疑不會提高考試成績,但若在較為充分地做了複習準備之後,學會用應試技巧,則會使考生消除對考試的焦慮,順利完成考試。
4.創造一個輕鬆的環境。
環境作為一種客觀存在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然而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育人活動,應該也可能有意識地創造一個有利於中學生健康成長的環境。健康的教育環境應是有利於中學生充分發展潛能,形成健全人格的環境。
總之,要使學生在學習和考試中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克服學習焦慮,需要學生本人和教師、家長的共同努力,才能有的放矢地調整好學生的心理狀態,幫助學生順利度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