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亨永德

    以色列國的猶太人是一個多災多難的的民族,幾起幾落,幾乎走向被滅絕的境地,但是猶太人有一種堅定的信仰和堅定不移的遺傳基因。尤其是二戰後流落到世界各地,但他們的聰明才智在異國它鄉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和財富。在英美大力支援下走向了復國大業。

    常言道多難興幫啊!猶太人的財富和成功和聰明才智,在中東那片環境並不好的土地上迅速站了起來,流落在世界名地的猶太人回國定居,成了中東,世界一個不可小看一個獨立的以色列國家!

    是信仰的堅定的力量,這是這個民族特有的基因智慧的力量!是其它民族難以比肩的!有很多我們值得思考和反思的地方。一個民的魂和根,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緊緊聯絡著它的興衰與存亡。這是一本耐讀的書啊!

  • 2 # 大正看世界

    1、猶太人宗教和文化。

    猶太人有一個雷打不動的宗教信仰,那就是猶太教,而且很好傳承下來,包括文化、語言(希伯來語)都很好繼承下來,一個民族只要是還有自己的信仰和文化,基本上就不會消失。

    特別是一個被滅國後流浪世界幾千年的民族,民族文化和信仰使得民族凝聚力非常強大。

    2、歐洲排猶主義盛行。

    猶太人自從以色列王國被滅後,在世界各地流浪,但大部分猶太人旅居在歐洲。猶太人在歐洲各國討生活,沒有自己的土地,只能從事其他職業,大部分猶太人選擇了經商。

    商人唯利是圖是天性,加上商業活動非常容易聚攏財富,特別是從事高利貸的猶太人被歐洲人十分厭惡,這個情緒在莎士比亞作品《威尼斯商人》裡有體現,歐洲普遍盛行排猶主義,歐洲統治者也眼紅猶太人的財富,開始搶掠猶太人。

    所以說,希特勒排猶與搶掠猶太人在歐洲早就有傳統,近代排猶最厲害是沙俄。

    猶太人在歐洲處處被限制、隔裡,猶太人自己只好聚攏、獨居、抱團,與歐洲其他民族隔離開來,所以一直也沒有真正融入歐洲其他民族,也側面保證了猶太人的民族獨立性,民族凝聚力也在孤獨苦難中建立起來。

    3、猶太人是母系傳承。

    猶太人的民族傳承標準和其他民族不太一樣,其他民族大多數都是父系傳承,而猶太人則是母系傳承。意思是隻要一個人的母親是猶太人,他就是猶太人,這樣極大擴大族群規模,以至於後來在非洲的衣索比亞出現黑色猶太人。

    族群擴大了,清晰的民族認同感,加上單一民族信仰,凝聚力必定爆棚。

    4、二戰中被納粹德國屠殺。

    大多數人都知道,猶太人在二戰中被納粹德國屠殺數百萬人,深深印在猶太民族的慘痛記憶中,正是因為受過如此苦難,猶太人才要更團結,一起面對困哪,要成立屬於自己的國度,保護自己的民族。

    民族凝聚力在慘痛了記憶中變得更強,畢竟有深到骨髓的痛。

    ————————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猶太人民族凝聚力的解釋,不足之處請補充。

  • 3 # 諶人

    宗教信仰的力量!

    這種信仰的力量,在充滿深沉憂傷、更充滿希望和力量的以色列國歌----《 希望 》中得到了詮釋;

    “只要心靈深處尚存猶太人的渴望,眺望東方的眼睛注視著錫安山岡,我們還沒有失去兩千年的希望。做一個自由的民族,屹立在錫安山和耶路撒冷之上“。

    (錫安;耶和華神居住的地方,泛指聖殿山)。

    猶太人命運多舛,以色列國飽含滄桑。

    公元前1028年,猶太人建立了君主國;公元前1000年,它的繼承者大衛修聖殿建都於耶路撒冷;之後分裂成以色列王國和猶太王國。

    公元前723年,以色列王國被亞述人侵佔;公元前586年,猶太王國被巴比倫人征服並搗毀了耶路撒冷的聖殿,猶太人開始流落西亞;後來被征服巴比倫的波斯人收入囊中。公元前168年猶太人起義再次復建猶太王國,公元前70年被羅馬人覆滅,並焚燬了第二聖殿,還將猶太人逐出巴勒斯坦。猶太人開始流落歐洲、流落世界。

    猶太人雖然散落世界各地,但他們用猶太教維繫的信仰、維繫的自我意識並沒有減弱,而是在顛沛流離的坎坷歲月中不斷增強。猶太人重視宗教傳統教育,所到之處都建築教堂,培植信仰的力量,今天,緬懷和希望重建聖殿的耶路撒冷“哭牆”,是猶太人民族精神培養教育最神聖的地方。

    希特勒滅猶暴行,讓寄人籬下的猶太人滋生了返回故土獨立復國生存的強烈願望。英華人搞不定阿拉伯人的反對,將問題移交給聯合國大會(1947年)表決,在約旦河以西地區建立猶太國和巴勒斯坦兩個國家,猶太人接受,阿拉伯人反對。從此,中東武力衝突禍起蕭牆,以色列同仇敵愾,全民皆兵,愈戰愈強,以色列復國已成為固定事實,焦點轉移到耶路撒冷歸屬地位上。

    以色列已建成微型超級大國,與之伴隨的是猶太人的自信心和凝聚力爆棚倍增。他們堅守了自己的希望,並用能力將希望變成了現實,令人信服,敬畏!

  • 4 # 古姿觀察

    猶太人被稱為“上帝的選民”,這是一個貢獻了《聖經》、馬克思、愛因斯坦的民族,也是一個創造了鉅額商業財富的民族、也是一個飽經磨難、顛沛流離的民族。在漫長的歲月裡雖然時代在變化、裝束在改變、但是猶太人本身並沒有被歷史的長河所湮沒,依然保留至今,這得益於猶太人不同於其他民族的強大凝聚力那麼這種凝聚力來源於哪裡呢?

    其實,答案我已經在前文說出,猶太人的凝聚力來源於兩個方面:猶太教和磨難。猶太教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宗教信仰,其更是一整套行為規範。以著名的《摩西十誡》為例,其是猶太人一切立法的基礎,而且還是一種道德觀念,深深的影響著猶太人生活的方面面。這種行為習慣促成了猶太人與其他人的不同,因為猶太教本身並不是一種普世的宗教,其不主張也不歡迎外族人信仰,其一切約束都是隻面向本族人的,皈依者不是簡單的答應,而是需要經過考驗,而且猶太人熱衷於讓那些遺失傳統的猶太族人恢復自己的猶太意識,而且猶太教的宗教活動很頻繁,每天都要進行三次禮拜,還有定期舉行的大型禱告儀式,這些活動在他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這樣以保證絕對的精神凝聚力。

    猶太人由於其獨特的信仰,加之其又善於經商積攢財富(很多都用於宗教儀式),而且還老實沒權勢,這就招致其他宗教和民族的排斥,甚至迫害、屠殺。在歷史上,猶太人經歷了兩次亡國,被迫遠離故土,遷移到世界各地,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了無數的苦難,並且在20世紀遭受到了最為殘酷的大屠殺。這些苦難沒有摧毀猶太人的意志,他們渴望回到故土,“錫安主義”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萌發的,最終促成了今天以色列的建立。在面對強敵之時,以色列人就會想起馬薩達精神,這是一種為自由而戰的精神,是一種失敗即滅亡的危機感,是一種強大凝聚力,這種精神支持者以色列人打贏了5次中東戰爭,也造就了今天的安寧。

  • 5 # 一介常人

    猶太人在公元元年之前被滅國並被驅離巴勒斯坦地區(歷史上叫伽南之地)後,歷經近兩千年的時間,初心不改,憑藉國際時局動盪的有利時機和自身堅韌不拔的努力,終於成功復國,在戰亂之地建立了以色列國併成為當地的霸主級國家。這在世界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重大成功。

    從猶太人復國的過程看,有幾個重要因素是決定猶太人能夠成功復國的關鍵。

    第一,猶太人始終不渝的堅持是猶太人成功復國的精神支柱。

    猶太人的堅持源於猶太人的信仰,俗話說“信仰的力量是強大的”,猶太人在長達兩千年的顛沛流離過程中,始終堅守自己的信仰——猶太教。而猶太教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古老宗教之一,是一個相對比較封閉保守的宗教(這也是猶太教發展不如基督教等的重要原因),因為保守,所以其信仰者比較穩定且忠誠,因為沒有外來者的不同文化衝擊。猶太教的教義中有明確的“賜迦南之地”為他們永久的基業(《創世紀》記載),因此,雖然歷經了長達兩千年的流離,但大部分猶太人都能忠誠的堅守信念。這是猶太人堅持下去的精神源泉。

    第二,猶太人在世界各地的成功是猶太人成功復國的基礎。

    猶太人被驅離巴勒斯坦之後,在世界各地流浪,由於沒有土地(當時世界各國都把土地作為根本,不允許猶太人擁有土地),因此大都從事商業活動(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即為猶太人的代表),後來逐漸擴充套件到其他領域,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天賦的優秀種族基因,猶太人在世界各地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擁有了巨大的財富,成為能夠影響當地國家政治的重要力量(有說法是希特勒當年瘋狂屠殺猶太人也跟猶太人的財富有關)。因此,在時機到來時,猶太人能夠充分利用自身的財富和影響力,引導世界大國向有利於自身的方向制定政策。

    第三,天載難逢的有利時機。

    當時間發展到二十世紀前後的的時候,世界陷入大國紛爭不斷的局面,兩次世界大戰的先後爆發使得當時的幾個大國急需資金擴張自己的力量,因此猶太人的財富這時候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回報,幾個大國先後答應幫助猶太人復國(英國、美國)。

    二戰結束後,因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破壞,各大國均意識到戰爭的危害,為此成立了能夠平衡大國利益、限制小國戰爭的機構——聯合國。

    為了兌現自己的承諾並防止在中東出現一個強大的阿拉伯國家,美國、英國和蘇聯等大國決定把當時處於英華人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因為民族意識的覺醒,當時的中東地區已經出現了脫離英國的動向)劃分一部分給猶太人復國。

    因此,猶太人的復國是充分利用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有利條件,三者缺一不可。

  • 6 # 李三萬的三萬裡

    猶太復國主義之父赫茨爾提出“我們是一個民族— 一種民族, 猶太人既不是一個社會問題, 也不是一個宗教問題… …它是一個民族問題。” 平斯克在他的《自我解放》一書中寫道“猶太人絕不是一個宗教社團, 他們是一個民族。他們還希望作為一個統一的民族生活在自己的家園裡。” 筆者以為, 對猶太人是否是一個民族這一問題的解答應將民族的基本內涵與猶太人獨特的歷史經歷聯絡起來考察。如英國著名社會學家安東尼史密斯所言“民族是民族領域中一個最成問題和爭議最大的術語。” 事實上, 對民族的定義也是形形色色, 五花八門, 眾多學者根據自己的理解從不同的角度給民族下過各種不同的定義。

    概括而言,當前國際學術界對民族的定義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強調構成民族的“客觀” 因素如語言、宗教和習慣、領土和制度等二是強調民族自覺為我的“主觀” 因素, 如行為、感受和情感。強調客觀因素最典型的範例就是前述斯大林對民族的定義, 而強調主觀因素的民族定義的範例則莫過於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他認為“民族是一種想象的政治共同體— 並且被想象成天生擁有邊界和至高無上。” 毫無疑問, 上述兩種型別的定義都析出了民族內涵的一些重要特徵, 但是二者又都有各自的缺陷。

    總的來講, “客觀” 的定義似乎已成為學術界對民族進行認知和判定的約定俗成的標準, 如長期以來中國學者在研究民族問題時都把斯大林的民族定義奉為圭桌。但是這一“客觀” 定義的民族標準總是將某些被廣泛接受的民族所固有的特徵排除出去, 有時候還是故意如此。馬克斯。韋伯指出, 民族的純粹“客觀” 標準— 語言、宗教、領土等— 總是不能包含某些民族。相反, “主觀” 的定義又顯得過於寬泛。因為如果將情感、意志、想象和感受作為民族和民族屬性的基本內涵, 便很難將民族與其他社會集團如家族、部落、城邦國家和帝國等區分開來, 因為這些集團也具有程度不同的主觀依戀。 現代國家內部的各族裔文化集團之間, 正是在特定的領土空間形成了難以割捨的密切聯絡, 形成為現代民族。這種以特定領土為基礎, 依據理性化和民主化思想建立起來的具有統一的司法、行政體系的現代國家, 與古代的族裔文化共同體不再屬於同一歷史範疇。

    誠如沃勒斯坦所言, “外於或先於這個作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政治上層建築的多國系統而存在的政治實體, 不必也不曾是`國族" ”。然而, 現代意義的民族國家並不是由單質性的人口集團組成的, 而是源自於現代世界體系的政治建構。歷史上形成的所有人口集團, 包括族群、部族、甚至氏族都被組合到民族國家的框架之中, 圍繞著這種組合形成了相應的集體心理和政治文化, 以及現代世界的政治、經濟秩序。“民族國家在對具有不同歷史文化傳統的地區和人民進行內部綏靖的基礎上, 建立起統一的中央權力機構, 透過統一的法律制度, 將其地域上所有的人都納入其司法、行政管轄之下, 使之結成了與以往的族裔文化集團不同的利害關係、命運與共的政治共同體, 成為世界體系中一個相對獨立的政治單元。”

    現代以色列國的歷史肇始於猶太復國主義,各派猶太復國主義儘管意識形態、組織和活動方式有所不同, 但它們都追求實現一個共同的民族復興的目標, 即拯救世界各地的猶太人, 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一個猶太民族的家園,以色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一般在哪個年齡段會出現老花眼?可以預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