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都肉多多
-
2 # 星海155286006
星海柏林Sunny幼兒園:五個措施培養孩子藝術潛能
3歲前寶寶已具有了一定的藝術能力,如隨著節奏感強的音樂晃動手臂、一扭一扭;或者對顏色特別敏感,可以隨性塗抹出自己認為好看的圖案,隨著年齡增大,寶寶對顏色的認知與表現能力會越來越突出。
藝術是寶寶認識和把握這個世界的方式之一,是對世界認識和表達的一種方式。3歲前寶寶的藝術能力,指寶寶能夠在藝術活動中具有初步的感知與體驗、創造與表現、反思與評價的能力,但最重要的是能夠體驗藝術的快樂。
藝術對寶寶的重要作用
1.促進寶寶感官的發展
寶寶隨著音樂有節奏地晃動身體,發展了寶寶的節奏感、身體整體協調性;繪畫能力對於寶寶視覺以及空間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語言表達能力、聽覺能力也在寶寶藝術能力的發展中得到了發展。藝術能力與感知覺能力的發展相鋪相成、相互促進。
2.藝術能力的發展與寶寶個性發展相互作用
3.愉悅寶寶的身心
藝術活動最重要的是要帶給人們審美快樂,讓寶寶享受到快樂才有存在的價值。寶寶塗畫了一張作品,當他興致勃勃地拿給爸爸媽媽看時,它帶給寶寶的快樂是無法形容的。
培育寶寶藝術能力的5個措施
措施1:為寶寶準備充足的藝術材料
為寶寶準備各種各樣的顏料,讓他自由地探索各種顏色帶來的快樂,或許不久之後您就會發現,寶寶創作出了一幅“印象派”畫作;為寶寶準備各種各樣的小樂器,讓他自由地彈奏、敲擊或吹奏,或許不久之後,您會發現寶寶創作出了一首令人“情緒激昂”的“軍隊進行曲”。
措施2:與寶寶一起創作詩歌
3歲前寶寶語言的發展非常迅速。您從來沒跟寶寶講過的話,他突然有一天自己會說了。如果您經常與寶寶一起唱兒歌、讀詩歌,潛移默化中,寶寶的語言能力就會得到很快的提高,寶寶的創作能力也會相應地有很大提高。
措施3:與寶寶一起做音樂遊戲
在寶寶最喜歡的活動方式——遊戲中,讓他體驗音樂的樂趣。音樂與遊戲的結合可以讓寶寶在遊戲中自由地進行創作和表演,更直觀地感受到音樂的抑揚頓挫。
措施4:用身體動作來感受藝術
3歲前寶寶的思維特點是動作性思維佔主要地位,因此,在培育寶寶的藝術能力時,要注意讓寶寶用具體的身體活動來體驗和感受藝術。比如,寶寶喜歡“小燕子”的歌,您可以讓寶寶揮動胳膊學燕子飛,感受小燕子是怎麼飛的。
措施5:重視藝術感知與體驗
藝術感知與體驗是藝術創作與表現的前提,併為創作與表現提供素材。因此,您不能只注重寶寶創作了什麼,而應該注重寶寶創作以及創作之間的這個體驗的過程。
藝術的巨大潛能在於它的不確定性和無限表達空間,培育的方式千變萬化,每個寶寶的具體情況也不一樣,關鍵是您有沒有從觀念上重視寶寶的藝術能力的發揮。如果您重視,寶寶的創造力一定會讓您大為吃驚的!
-
3 # 美芽聊藝術
方法1: 看繪本
主要我用的詞是看。我確實跟娃一起看繪本,而不是我讀給她聽,其實這樣反而更累一些呢。我們看繪本的時候,我會跟娃講畫面,而不是講故事。比如說這一頁畫面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上面有什麼物體,他們在幹什麼等。然後讓娃找我們當時能看到的顏色或形狀。娃有時能找出來有時找不出來。這都沒關係,她會記在心裡,某天在街上走著,她會突然跟我說,媽媽,紅色!
一本繪本我們會看很多遍,每遍看的都不一樣,直到娃娃沒有了探索的意願。小孩子的藝術天分主要表現在對顏色、形狀等細節比較敏感。會觀察並發現物體的細節不同。
給大家講個例子。我家娃經常會在馬路上給我指,看,那是大姨的車。看,那是姥爺的車,一樣一樣的。對於2歲的娃娃,能認出特定的車型其實就是觀察力比較突出的表現,這是很重要的藝術天分。
再舉個例子。小孩子都喜歡玩滑梯。滑梯的常見姿勢是坐著滑下來的。但我家娃第一次滑是趴著滑下來的。我很意外,這是我第一次見有人這樣滑滑梯。後來她又嘗試坐著滑,躺這滑,逆著爬滑梯等各種滑法。我只是在旁邊小心地看著,告訴她要小心,抓牢。。。孩子喜歡動腦筋,喜歡嘗試不同的玩法是有創新能力的表現。
方法2: 畫畫
我家有畫具畫材,我有時也畫畫。每次我畫畫的時候,娃總是搶我的筆和紙,搶去以後就自己瞎畫。我一般都隨她玩。從最初的亂玩,到後來引導她畫長點的線,把紙畫滿了等。這個時候畫畫其實就是在玩,鍛鍊手眼協調能力,同時也加深對線條,形狀及顏色的感知。
娃畫在藥盒背面的畫,左邊說是魚,右邊說是球。
這個在生活中的體現就是她會自己選擇衣服穿。她每天都自己決定要穿什麼,因為她有自己的喜好和堅持。這個其實我挺頭疼的,但也沒制止她。她會說,媽媽,我穿綠色的裙子,媽媽,我穿那個長的裙子。媽媽我穿麵包衣服。那件衣服上有面包圖案。她還會評價我的衣服,媽媽,這個衣服好看是紅色的,爸爸的不好看。這是娃娃對美有模糊的認知了。
方法三: 跳舞
大多數小孩子都喜歡跳舞吧。聽見音樂就會跟著亂跳。我家娃也是這樣。她不僅自己跳,也拉著我一起跳,無論何時何地,我一般也都會陪她跳,無論何時何地,有時在大街上也會不好意思。但是大人的態度決定小孩子的認真,你如果不願意跟她一起跳,她會覺得跳舞是不好的事情。我們還經常在家裡給她開歌舞表演專場會,一家人都是她的觀眾。小孩子跳舞可以培養節奏感和韻律感。這也是很重要的藝術感覺。
最後舉個例子。遊樂場那種繩子編的索道,很多大點的小孩子都不敢玩或不會玩。爬這種索道需要膽量,細心和比較好的協調能力。我家娃觀察了幾次,嘗試了幾次,很快就能自己獨立玩了,那是她才20個月。這個算是意外收穫。
總結一下,培養孩子藝術天分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最基礎的,也是家庭最好操作的,無論父母有沒有藝術基礎都可以進行。
-
4 # 小漁的童年
藝術來源於生活,這句話可謂說的透徹,在孩子百天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為孩子抓周,看看孩子今生會與什麼職業有親密接觸,記得我有個哥哥就是從小抓了一隻畫筆,最後真的就考上了中央美院,其實這不是什麼神奇的事件,是符合心理學上羅森塔爾效應,美國一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到學校裡挑選他認為優秀的孩子並給予肯定的評價,在多年後被肯定過得孩子和沒有被肯定的孩子中,被肯定的孩子有一大部分確實成績理想,這就是潛移默化的力量 在培養孩子藝術天分的這個話題上,培訓班總是離不開的話題,百分之八十的家長認為培訓班是救命稻草,報的價位越高的,越是自己為孩子付出的多,對得起孩子的童年,而在孩子成年後也好有理由說:該報的我都給你報了,是你自己不學。那麼多數孩子今生是與藝術無緣了,因為從一開始你就錯了
想要從幼兒時期就培養孩子的興趣,就要浸泡式教育,所謂浸泡式,就是自然而然,身出其中,而非強加概念,讓孩子感統系統在形成的過程中,接受美好的感染,或音樂,或塗鴉,或對弈,他感受到你的享受,自然模仿
想讓孩子登上藝術的殿堂,首先讓自己的心也藝術起來,最終藝術的目的,是讓生活在塵世的人發覺每日晨曦的光芒。
-
5 # 彥君dancer
這個問題不光年輕新手媽媽有疑惑,哪個年代的媽媽對孩子的教育都有疑惑。
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的興趣點,她對什麼感興趣,為什麼感興趣,事出都有因,比如她喜歡洋娃娃,為什麼喜歡,原來是她覺得洋娃娃大大的眼睛長長的脖子好看的衣服首飾才覺得好看,那我們就知道孩子喜歡的原因了,就可以用這個同樣吸引孩子比如去學跳舞,比如去唱歌。
再講講具體方法
1.勾起孩子的慾望。孩子喜歡藝術最好,這樣培養起來就簡單容易上手很多,不過沒興趣也沒關係。孩子從小對一切陌生的東西都感興趣,他們的腦袋瓜裡滿滿的都是天馬行空充滿奇妙的世界。所以放心只要瞭解孩子找到方法勾起他想學習想探索的慾望就是好的嘗試和開始。
2.嘗試。儘量能帶孩子嘗試與藝術相關的遊戲活動。比如和孩子一起嘗試創意畫畫,或者一起表演個歌舞,不用多專業,目的是讓遊戲變得好玩,互動性高,加深孩子對藝術的興趣和挑戰欲。
3.引導。家長平時可以買些畫筆或個家裡放些鋼琴曲吸引孩子,這樣不僅培養了一個濃厚的藝術氛圍,還能讓孩子耳濡目染的熟悉並逐漸產生自主學習欲。
4.機會。任何人都需要得到認可感和成就感,對於成年人來說獲得更高的榮譽就是最大的成就感。孩子也同樣需要更大的認同,所以要讓孩子從小就有成就感的最大動力是經常帶她去參加大大小小的演出比賽,感受同臺比賽的緊張同時獲得成績和舞臺的認可。
最後孩子的藝術教育需要興趣和好的老師去引導。希望日益對藝術教育重視的家長們能有雙發現孩子優點的眼睛,並保護好孩子的藝術天賦,不要輕易磨滅掉孩子心中的那份熱愛,不然最後變成一門枯燥無味的業餘課就很遺憾了。
——END——
-
6 # 蜜桃姐姐
1.儲備藝術用品
指定一個孩子能夠得著的抽屜放一些繪畫用品,比如鉛筆、兒童安全油漆、蠟筆、粘土、刷子、海綿、紙張、帆布、紙板等等。其實也不需要專門在文具店花錢買一大堆,可以用家裡一些不穿的白T恤、較乾淨的快遞盒等方便創作的材料給孩子們,不是一舉兩得嗎?
2.鼓勵嘗試,但不要強迫
也許家中寶貝只想用鉛筆畫簡筆畫,對塗色沒興趣。那家長可真是得暗自大笑了,其實單用一支筆畫畫,更需要集中力。家長工作是讓孩子有很多選擇,不要強迫孩子做不想做的創作,可以給孩子建議,讓他接觸不同的道具,就擺在那兒,讓道具吸引孩子,效果更好。
3.允許孩子的創作衝動
孩子們通常有很多想表達自己藝術的想法。而有才華的孩子往往對命令不感冒,寧願聽從自己的靈感,也不願在被分配的專案上“工作”。在學校孩子可能沒有那種靈活性,需要處處受限,那在家裡就適當縱容一下他們產生的“怪念頭”。家長的工作呢就是幫助孩子執行他的願景。如果他想製作自己的漫畫書,就提供描圖紙、彩筆和鉛筆給他,適時地詢問孩子是否需要幫助,其他時候看著他創作就好。
家長要成為一個“高階的”藝術評論家,評論孩子的創作過程,而不是僅僅讚揚或批評最終作品。與其說:“這幅畫應該被掛在美術館裡!”這種誇張的“客套話”,不如說更細緻的話語,比如“寶貝,我看得出你喜歡給你的畫新增很多細節”或者“你喜歡明亮的色彩,對嗎?”這可以幫助孩子自由地嘗試不同的事情,減少壓力。
5.和孩子談談他的藝術
在這個時代,每一幅畫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孩子的創作也是如此。家長不要像問成人一樣,問:“這幅畫有什麼意義?”而是可以問孩子:“你的照片裡發生了什麼?”開放式問題更可能讓孩子進行敘述。
6.不要修改孩子的作品
7.彌補學校空白
也許在孩子的學校美術課上很是平庸,或是學校對美術課不重視,家長可以填補這方面的空白。在課後或週末讓孩子進行不同的手工創作,比如製作珠寶、木偶啦,設計卡通畫,繪畫,或者用木頭,粘土創作。
8.把藝術專案融入日常生活
把粉筆帶到操場上,這樣孩子就可以在鞦韆的座椅上塗鴉了(最好是經過同意啦)。在海灘或樹林中尋找物品,把它們帶回家,這樣孩子就可以把它們製成拼貼畫或雕刻品。在外出的時候畫沙畫或用石頭和棍子壘城堡。將藝術融入烹飪也不錯,裝飾餅乾或者蛋糕都很有意思。將藝術融入生活,讓孩子潛移默化中更具備藝術創意。
-
7 # 雲思一藝
報培訓班,請藝術老師,經常帶孩子看畫展或者聽音樂會,多引導孩子發現生活中的美等等都是能提高孩子的藝術修養和藝術領悟能力。
回覆列表
心理學家解讀關鍵詞:模仿
模仿是孩子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甚至有些理論認為,小嬰兒僅在出生十幾天後就會模仿成人的張口、撅嘴等行為。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與成人比較起來,兒童有更強的模仿傾向,這與兒童缺乏生活經驗,缺少獨立性有關。”而且,對於孩子來說,越是他喜歡的、熟悉的、見得最多的人,他就越喜歡模仿他們。所以,孩子往往會不自覺地模仿父母或者小朋友。孩子的這個特點,可能需要我們先想一想,我們自己是個有生活情趣的人嗎?那些放給孩子聽的音樂,我們自己會欣賞嗎?孩子塗鴉的時候,我們會有去參與的熱情和衝動嗎?其實,父母自身的行為最能感染和激發孩子的興趣和參與。
0 ~ 3 歲的孩子,對父母的情緒還特別敏感。他可能還聽不懂父母的語言,但是他讀得懂父母的情緒,也會受父母情緒的影響。比如母親餵奶的時候情緒不對,小嬰兒都會感覺到。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傳遞是非常強的。父母對什麼東西喜歡和投入,孩子就很容易接受和投入,這比你和他怎麼說都強。
一句話點睛:父母真心喜歡, 孩子才會喜歡!
雖然大眾傳媒極為關注兒童早期接觸美術和音樂對大腦發展和神經發育的潛在積極影響(例如音樂加強空間能力),然而沒有研究對這種效果進行短期的或縱向的檢驗。曾經接觸過幼兒的人都知道,他們對注意並探尋視覺藝術媒介和韻律、樂音以及音樂節拍具有很強的主動性。在剛出生的幾年裡,這些能力是與語言表達和動作協調能力同時發展的。關於這些突觸聯絡是如何形成的,目前還不太清楚。
故事二
我從懷孕開始就每天晚上給肚子裡的寶寶念一兩篇故事或詩歌。他出生後我也保持著每天給他講故事的習慣。但是,有一陣兒,我每天一回家,兒子就會把一本已經翻得舊舊的圖畫書放到我面前,讓我給他講,一直講到他滿意為止。有時是3 遍,有時是5 遍。我也曾經給他買過幾本新書,試圖替換舊書講給他聽,都被他拒絕了。真無奈。難道他對閱讀別的書再沒興趣了?(尾尾)
心理學家解讀關鍵詞:重複
很多孩子喜歡看《天線寶寶》,其中的奧秘之一就是“重複”。4 個天線寶寶總在重複地說一個詞、一句話,很多場景也是重複的。這部片子能讓寶寶看懂,還能慢慢地理解。所以孩子很愛看。
很多孩子都喜歡反覆地聽一個故事,或者反覆地要求媽媽唱一首歌。如果媽媽這樣做了,效果就是孩子強化了他的記憶。而且,孩子喜歡這個過程,是因為他在期待媽媽講出來的下一個故事情節或一句歌詞,和自己知道的正好一致,這讓孩子頗有成就感,好玩程度不亞於藏貓貓。
在孩子的學習過程裡,除了模仿,還有一種就是透過自己的嘗試和錯誤來驗證的過程。在嘗試和錯誤中,孩子就需要不斷地重複。當重複之後的結果被驗證是正確的話,孩子會很快樂;如果被驗證是錯誤的話,孩子就會在下一次的重複中校正自己。
在興趣啟蒙中,如果瞭解了孩子的這種心理特點,就不會覺得難以理解或試圖去改變他。
一句話點睛:“多重複”、“小步子”,你的耐心和陪伴就是他的成長空間。
故事三
女兒還不到2 歲,爺爺就教她看起了地圖。開始我有些不以為然,孩子那麼小,話還沒說利落呢,哪兒就能明白那些版塊和顏色的含義啊?只能算遊戲吧?可是沒過多久,爺爺就向我展示了成果:“中國在哪兒呢?”女兒的小胖手毫不猶豫地指向了亞洲版圖上那隻“大公雞”。爺爺又問:“澳洲在哪兒?”女兒迅速去找大洋洲。這真讓我吃驚。現在女兒每個洲都熟悉了一個國家,能迅速找到,比很多大孩子還強呢。以後女兒要是成了地理學家,爺爺的功勞可不小哦!
心理學家解讀關鍵詞:主動
孩子是一個積極、主動地接受資訊的主體,即使是小嬰兒也有很大的吸收新事物的能力。孩子從一生下來就對外界的很多事情充滿了好奇,2歲左右的孩子又正是處於什麼都想嘗試的年齡,如果孩子的生活環境相對豐富,孩子就會對很多東西都感興趣。這時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反饋是積極的,而且是有幫助的話,對孩子的興趣發展或各種學習都是有益的。所以,我們不要人為地去限制孩子的興趣範圍。
另外,對於小年齡段的孩子來說,父母往往會出於安全或衛生的考慮,給孩子設定過多的規矩或規定,這也不能動,那也不能動,而且還覺得他太小,會替他做很多事。其實,只要我們多花費一些精力,就可以給孩子擴大很多活動範圍。他們能在這個合理的邊界裡隨心探索,也能被激發出更多的興趣。
一句話點睛:在沒有壓力的遊戲中,孩子比你想象的更聰明。
大腦突觸決定了哪些人能在藝術上不斷髮展
對視覺藝術和聽覺音樂體驗過程中成人大腦活動的研究表明, 成人的體驗與腦區充分利用的程度有關(E l b e r t e ta i1995)。看起來,美術和音樂教育的經歷似乎能加強某些腦結構中的突觸發生,突觸的修剪過程似乎能解釋為什麼有些人在藝術方面的技能得以不斷髮展,而其他人卻很少使用這類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