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睿睿寶貝萌萌噠
-
2 # 好餓小蛇
對於這個世界,孩子們是如此好奇,每個小腦瓜裡都裝著“十萬個為什麼”:關於性別、生老病死還有大人們的私生活,等等。對孩子們的棘手問題,家長們都想給予最恰當的答案。
法國精神分析師克羅德·哈爾默(ClaudeHalmos)解釋了父母面對孩子“怪”問題時的尷尬,並給出了一些應對方法。
孩子們都是提問高手。他們善於揪住大人們不願意面對的事實:“爸爸,你以前愛你的媽媽嗎?”還愛刨根問底:“為什麼白天以後總是晚上?”一個天真的問題後面,往往隱藏著稀奇古怪的後續提問,很多問題令父母難以回答。
多數父母為此羞愧:我竟然對付不了小孩子的問題!其實,你遇到的問題,別的父母一樣會遇到—想要成為孩子的解題高手,相當不容易。
為什麼女孩子沒有小雞雞?
在所有讓父母們退避三舍的問題中,首當其衝的顯然是有關“性”的。父母們之所以無所適從,是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字眼去描述它——自己平時都難以啟齒呢!向孩子傳播性知識,還得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就要求家長用詞準確,又必須婉轉。
過於直白的解釋可能會對孩子不利。讓孩子直接面對一個被突然揭開的秘密,就剝奪了孩子自己主觀認識事物的必要空間,也因為詞彙中帶有某些情色成分,可能會把大人自己的性幻想灌輸給孩子,偷走了孩子自己幻想它的可能。
因此,大人的用詞應該“適當”,既要讓孩子瞭解,又不能過於詳細清晰,以便孩子能繼續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認知。人的成長,需要按照自己的節奏,經歷認識事物的過程。
大人會本能地感覺到,回答孩子的問題時不應灌輸,而應尊重孩子的主觀認知權利。大人也不願讓自己小時候的尷尬重演。那怎麼說?解釋到什麼程度?
做父母的很難找到最合適的說法,於是在兩個極端之間搖擺不定:一方面是科學的講解,跟孩子探討具體器官的差異和功能,這種方式讓大人感覺這個話題遠離神秘;另一方面,則是隱諱,甚至有些情色的細節描述,或者自然大方地以自己為例—不過這種方式也還是灌輸。
回答有關性的問題的確是困難的:孩子的小眼神早就注意到大人的慌亂不安—大人們自說自話地分析著,孩子卻陷入沉默—這恰恰是家長們自己小時候的經歷。這可能導致孩子長大後,很難開口談性。
對父母們來說,孩子的問題往往喚起他們自己沒有意識到的傷疤或不愉快的經歷。因此,在面對兒子“為什麼女孩子沒有小雞雞?”問題的時候,有些母親張口結舌,好像真的不知道答案。隨後,她們意識到,孩子提的問題讓時光倒流,自己突然被剝掉成年人的華麗外衣,成為從前那個在大人那裡得不到答案、獨自被謎團困擾的小女孩。
媽媽,我是不是也會死呀?
有關死亡的問題,和“性”一樣,很難回答。告訴孩子“死亡是存在的”,就差不多是要對他/她說“所有的人都會死,你會死,你所愛的人也會死”。對任何人來說,談論死都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在當下,對孩子迴避死亡話題已經不容易了,很可能某一天,孩子在鄉村的路上看到被壓死的金龜子;也很可能,孩子從電視和他人的議論中看到和聽到死亡,會突然對死亡有了概念—孩子會問:“這隻金龜子怎麼不動了?”
大人之所以很難回答關於死亡的問題,並不僅僅因為怕讓孩子受到驚嚇,更多的是基於個人的原因。死亡,潛意識裡有著太沉重的涵義。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死亡都是個比喻或是某種象徵—意味著失去和遺棄,但是也折射出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自己的位置(地位、身份)。每個人承受死亡的方式根據各自對死亡的理解的不同而不同。這種對死亡的理解往往是代代相傳。
對有些人來說,死亡是無法忍受的,它意味著絕對的虛無,因為它是“什麼都不存在了”的同義詞。另一些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看到並接納了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也許是在大自然中,看到了果實的出生帶來花朵的死亡;在人類生活當中,他們也看到了類似的繼承和延續。
他們是如何認識這些的呢?透過兄弟姐妹的談話,尤其是從小時候開始,從爺爺奶奶到爸爸媽媽,從爸爸媽媽到他們自己,看到一代一代的傳承,每個人都在接受和變換自己的位置,以便別人能接替自己的角色。讓孩子明白死亡是一個“正常”次序的一部分,能讓他們給予死亡更“人文”的瞭解,而不是“沒有”的同義詞。
你為什麼不再愛媽媽了?
另一類難倒大多數父母的,是孩子對有關大人私生活的提問。在這點上,真正的難度在於:回答到什麼程度?怎樣適可而止?要不要乾脆不回答?
有關家庭事件的問題也會讓大人煩惱,比如離婚。當孩子問:“為什麼你們不願意在一起生活了?”家長要不要詳細地跟孩子解釋離婚的來龍去脈、誰是誰非呢?有時候,孩子和媽媽親完臉,會冒出一句“媽媽,你不跟爸爸親親嗎?”對這類問題,家長們既害怕直白的回答令孩子失望,又擔心讓孩子介入與其無關的事情。其實,有一個簡單的原則——孩子應該被告知與他有關的事情,但是僅此而已。
可以告訴孩子,父母離婚是因為相處得不夠好,無法再成為“夫妻”,但沒有必要告訴孩子細節,尤其是有關私人間的恩怨和在臥室內發生的事情。同樣,在“性”方面,孩子也有權利知道“性是存在的”,性器官是如何組成的,以及父母也是有性器官的。但是,性生活的細節,孩子沒必要看到和知道,這些與孩子無關。
但就是有不少父母很難把握這個度——它實際上基於輩分間的差異和禁止亂倫。也許,這些父母還是孩子的時候,他們的父母沒有告訴他們,長輩的私生活是禁區。另一種可能是,他們的父母沒有尊重孩子的私人空間。輪到他們自己成為父母后,也不知跟孩子的界限要定在哪兒。
為什麼我得比你們早睡?
當孩子質疑大人的權威性時,很多父母也會感到難以應付。為什麼總是爸爸媽媽在命令這命令那的?你們能看電視看到很晚,為什麼我不能?等等。大人在受到質疑和挑戰時,甚至會動搖:說真的,我有什麼權力來要求孩子?把這些強加給孩子?很多父母可都從長輩那裡經歷過權力的濫用。其實,這種問題處理起來,其標準在理論上來說還算是相當簡單的。
你需要認識到,其他的父母在相同情況下也會和你一樣,所以這不屬於濫用權力,你是在盡做父母的責任。可以跟孩子解釋清楚這是普遍規矩,孩子其實能懂,他們之所以質疑,僅僅是為了看看父母的態度是否強硬。
並不存在理想的答案
孩子的問題讓父母經受嚴峻的考驗,他們自己童年經歷的影響無處不在—不得不獨自應付的問題,總認為有最理想的答案,害怕讓孩子走自己走過的路,害怕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無知……這還不包括那些錯誤的擔憂:“孩子太小,跟他/她說這些太早了!”
跨越自己的尷尬,勇於回答孩子的問題是重要的。一方面,你回答孩子的問題,能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一個完完全全的談話物件,你尊重他/她,這對他/她將來樹立自己的人格、建立自信很關鍵。另一方面,即使在當時,孩子並不能完全理解你的答案,你也已經給了孩子“知情權”,即去探索的權利和繼續提問的權利—孩子因此才變得智慧。當孩子提問時,父母總能回答,那麼當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也會主動與父母溝通。
撒謊,最糟糕的回答
父母們總是擔心,本應該給孩子的答案,可能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因此經常對孩子撒謊。比如,爺爺奶奶的去世被解釋為“旅遊去了”。父母們應該知道,雖然真相會令孩子痛苦,但如果孩子能在幫助和陪伴下經歷悲痛,對他/她並不是壞事。
孩子有權利知道親人的死亡、分擔家庭的哀痛、參加葬禮等,他們總是在這些事件之後變得更懂事和堅強,因為他們在家庭中有了真正的地位和身份。一個被謊言矇蔽的孩子將處在危險之中,潛意識裡他/她能感覺到大家在對他/她隱瞞真相,說明自己沒有權利知道—他們對大人將不再信任。
-
3 # 一隻操控彩虹de貓
也許你總是花不少時間來陪孩子,和他一起玩耍、指導他做作業、和他一起聊天,你自以為很瞭解他,但當孩子突然提出一些問題時,你還是束手無策。其實你並不是不知道答案,只是覺得尷尬或者突然,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的確,很多家長回答孩子的問題時,沒有考慮孩子們將如何從自己的回答中接受資訊,他們想當然地以為孩子們能夠明白自己委婉而又複雜的答案,並奇怪為什麼孩子不按照自己的話去做。
事實上,如果不按照孩子的理解力來溝通,家長與孩子之間會產生許多誤解。當然這一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而且並沒有什麼必須遵守的規則。只要你能多考慮孩子的理解力,輕鬆、簡單、誠實地回答孩子的問題,孩子們反而很容易聽明白你的話。
孩子們都是提問高手。他們善於揪住大人們不願意面對的事實:“爸爸,你以前愛你的媽媽嗎?”還愛刨根問底:“為什麼白天以後總是晚上?”一個天真的問題後面,往往隱藏著稀奇古怪的後續提問,很多問題令父母難以回答。
多數父母為此羞愧:我竟然對付不了小孩子的問題!其實,你遇到的問題,別的父母一樣會遇到—想要成為孩子的解題高手,相當不容易。法國精神分析師克羅德·哈爾默(ClaudeHalmos)解釋了父母面對孩子“怪”問題時的尷尬,並給出了一些應對方法。
家長們可能遇到的一些難題
為什麼我不能看那部電影?
你的回答:對年紀尚幼的孩子來解釋所謂的電影審查和觀看年齡限制,只會使他更加迷惑。不妨簡單說,作為他的父母和監護人,你認為看這部電影鏡頭會讓他受到驚嚇。並告訴他,你自己看這些電影的時候,對有些鏡頭都會感覺不舒服,所以不希望他看這部電影,以免被電影嚇到。
對於更大一些的孩子,你則可以實話實說,告訴他們不同年紀允許看的影片的等級不同。告訴他們這是電影審查機關制定的規定,作為公民應該遵守這些規定。如果發現他會按照自己的年紀選擇相應等級的影片時,要及時地獎勵他,以鼓勵和肯定他的行為。
有時候撒謊是不是對的?
你的回答:如果你的孩子小於5歲,你應該斬釘截鐵地回答:撒謊是絕對不對的。告訴他可以撒一些無傷大雅的謊只會讓小小年紀的他感到迷惑。
對於大些的孩子,這則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來告訴他世界並不是非白即黑那麼簡單。有時候,撒一些小謊是為了不傷害別人的感情。比如,儘管不喜歡吃姑姑做的飯菜,但仍然要稱讚她的廚藝,因為你們在她家度過了很好的時光,並且下週還會很樂意去。還要明確地告訴孩子,為了逃避處罰或隱瞞錯誤而撒謊是不允許的。另外,告訴他在以下事情上不能對你撒謊:他在哪兒?他在跟誰在一起,他在幹什麼?
媽媽,為什麼你能說粗話我卻不能?
你的回答:對比較小的孩子,你可以這樣說:沒人可以說髒話,包括媽媽。然後教會孩子用一些委婉的話來替代粗話,如用“你可以安靜一會兒嗎”代替“你給我閉嘴”。用“我能不能單獨待一會兒”代替“滾出去”。
對大一些的孩子,由於他能夠理解有些事大人們可以做,但他不能。不過,你同樣也需要讓他明白,詛咒別人是一種不被人接受的行為。你們兩人可以一起努力來杜絕這種不好的行為發生。
我的朋友考試作弊了,我應該去告密嗎?
你的回答:立即告訴孩子,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欺騙都是錯誤的。肯定他有這樣的意識。然後告訴他對於這種事情有幾種處理辦法。如,他可以去了解他們學校是否有一些安全的舉報制度和系統。或者,你讓他直接告訴他的朋友,希望他的朋友可以自己認錯或改正。他的朋友也許會很生氣甚至有攻擊性,但是這兩個孩子也許可以慢慢地解決這一問題。最後,你的孩子一定會為他沒有姑息這件事而感到自豪。
安全套是什麼呀?
你的回答:好了,孩子終於問到這類讓家長們頭疼不已的“性問題”。覺得很尷尬和為難嗎?其實也沒什麼,坐下來誠實地回答孩子這個問題。
你可以巧妙地跳過一些難懂的細節,從鳥和蜜蜂開始慢慢過渡到人。告訴孩子,安全套是用來幫助大人們只在他們想要的孩子的時候有孩子。注意觀察孩子的表情,從他們的神情得到一些暗示,從而判斷自己什麼時候該停下來了。
對於大些的孩子,可以用圖表的方式回答。畫出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統,告訴他們安全套可以防止計劃外的懷孕,同樣還可以阻止HIV和性傳染病菌的侵入。不要覺得害羞,這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安全知識。
-
4 # 幻馨June
隨著孩子的長大,對一切事物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好奇心。其實我家寶寶就問過我些尷尬的問題。比如我從哪裡來的?我就用故事法:以前我們家只有爸爸和媽媽兩個人,但是爸爸和媽媽覺得沒有一個小孩子太寂寞,就決定要一個小孩子。於是爸爸就把一粒種子種到了媽媽的肚了裡,種子在媽媽的肚子里長呀長漸漸的種子長大了,媽媽的肚子裝不下了,於是媽媽就將種了從一個特殊的人體通道里生了出來,這粒種子就是我們的孩子。因此孩子應該謝謝爸爸和媽媽賜予了自己生命。還可以利用繪本,現在有很多關於我們不好意思回答的繪本。其實回答孩子一些尷尬的提問,我們做父母沒必要臉紅心跳、羞羞答答,在確認孩子想知道哪個環節之後,坦誠相告更能揭開籠罩在這上面的那層神秘面紗。不過,你沒必要回答非常詳細,只要簡單明瞭的答案就能滿足他們小小的好奇心了!
-
5 # 小丫頭脾氣拽
我被9歲外甥女問過,有沒有見過會說話會動的娃娃,叫夜蘿莉,一開始沒明白,問了2次後,我才發現自己被小朋友套路了。。。
-
6 # 小獸媽媽
孩子會問,你為什麼會來大姨媽?我什麼時候來大姨媽?人為什麼會死?為什麼要換牙?為什麼門會自動開?小孩子真的是一個移動的10萬個為什麼!
首先遇到你不會回答的問題,要如實告訴孩子,你不知道這個答案,千萬不要敷衍他,應付他,隨便找一個什麼答案就告訴他。
你可以告訴他,我也不知道答案,但是我們可以一起去,探索這個答案,一起去尋找這個答案。
我想孩子還是會理解你的,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我每次都會告訴他我不知道,然後他會很平靜說,那你就用手機查一查答案是什麼再告訴我吧。
回覆列表
昨天有一個5歲的小寶寶問我我從哪裡來的呀?我說你是從媽媽肚子裡來的,她又問我,我為什麼會從媽媽肚子裡出來呢?我說你是爸爸媽媽愛情的結晶,她又問爸爸媽媽是怎麼有的我呢?我無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