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斌格謙

    第一種方法:藏冰

    早在先秦時代,古人便利用天然冰來製冷,給食物保鮮、做冷飲。

    據《周禮》記載,當時周王室為保證夏天有冰塊使用,專門成立了相應的機構管理“冰政”,負責人稱“凌人”。

    此部門的編制不小,共有80名“職工”。一般從每年冬天的12月起,工人開始採取天然冰塊進行儲存。

    古人藏冰圖↑↑↑

    把冬天的冰藏到夏天,再拿出來用,在沒有冰箱的當時,古人是怎麼做到的呢?

    答案:冰窖

    古代的藏冰條件當然沒有現代人好,方法也比較簡單。

    每年大寒季節,古人就開始鑿冰儲藏,因為這時的冰塊最堅硬,不易融化。管理藏冰事務的官吏監督奴隸、農民到水質好的地方鑿採,藏到預先準備好的冰窖裡。

    冰窖都建在陰涼的地方,深入地下。用新鮮稻草跟蘆蓆鋪墊,把冰放到上面之後就覆蓋稻糠、樹葉等隔溫材料,然後密封窖口,待來年享用。

    由於這樣儲存,每年大概會有三分之二的藏冰會融化,所以古人常常將藏冰量提高到所需使用冰量的三倍。

    河南新鄭、河北易縣、陝西咸陽等地,都曾發現戰國時期的冰井。

    《水經注》記錄,建安十五年,曹操在河南鄴城大興土木,修建了銅雀、金虎和冰井三臺的事情。

    要說藏冰的規模,那得數清代,《大清會典》說當時紫禁城內有5口窖,藏冰25000塊;景山西門有6口窖,藏冰54000塊;德勝門外3口窖,藏冰26700塊。有學者根據這些記載推算,5000塊藏冰窖的容積,相當於現在一幢五層四單元的住宅樓的體積。

    可是,在炎熱的南方地區,常年氣溫都在零度以上,就是不結冰,那是怎麼有冰的呢?

    第二種方法:製冰

    大約在唐朝末期,工匠們在生產火藥時開採了大量硝石。偶爾他們發現硝石溶於水時會吸收大量的熱,能使周圍的水將溫直至結冰。

    於是一些能工巧匠便開始利用硝石開始製冰。

    工匠們將水放入罐內,取一個更大的容器,在容器內放水,然後將罐子放在容器內,並不斷地在容器中加入硝石,結果罐內的水結成了冰。

    硝石是一種白色味苦的晶體,顏色如霜。硝石的化學名稱叫硝酸鈣,它溶解於水時會吸收大量熱量,使周圍溫度降低以致結成冰。

    民以食為天,製冷市場的繁榮,必然帶來夏季飲食的新突破

    冰飲

    當夏天製造冰塊成為可能後,市場中也出現了“冰鮮”,人們打撈的海產品,透過冰的冷凍運輸的更遠、儲存的更久,古人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再後來,人民開始在製冰時向罐子裡放入糖、各種水果等,逐步將冷食產品日益豐富起來。

    到了宋代,市場上冷食的花樣就多起來了,南宋時期,夏天街市上就有出售“雪泡豆兒水”、“雪泡梅花酒”等飲料。

    元代的商人甚至在冰中加上果漿和牛奶,這和現代的冰淇淋已是十分相似了。

    在大夏天,冰容易化掉,那怎麼辦?

    冰鎮

    不用擔心,智慧的古人還擁有一樣神奇的法寶:冰鑑!

    冰鑑,是古代盛冰的容器,具體方法是將冰塊放在一個木製或青銅製作的箱子裡。功能明確,既能儲存食品,又可散發冷氣,使室內涼爽。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除了。

    冰鑑最先是陶製的,春秋中期以後流行青銅鑑。

    冰鑑可以看做是一種原始冰櫃,使用時,將盛滿飲料或食物的器皿放進去,四周圍滿冰塊,合上蓋子,不多時“冷飲”就可製成。

    "挫糟凍飲,酎清涼些。"《楚辭·招魂》中的這兩句話就是說,夏天飲酒,撈淨糟沫後進行冰鎮,喝起來清涼味甘,煞是舒服。

    《楚辭·大招》中也說"清馨凍飲",清澄醇釅之酒冰鎮之後宜於夏季飲用。楚國地處南方,盛夏時飲冰鎮酒,自然是莫大的享受。

    1978年湖北隨州擂鼓墩戰國早期1號墓出土的“曾侯乙銅冰鑑”,就是其代表物。

    這好比今天的暖水壺,有個外殼,還有個內膽。不同的是暖水壺的外殼和內膽之間距離很小,冰鑑的外殼和方壺之間則是個很大的空間,具有冰鎮、溫酒的雙重功能。不得不感嘆古人的智慧啊!

  • 2 # 為夢想勇敢去闖

    據我所知,古代人是不會做冰塊的。但是夏天皇宮裡確實是有冰塊的。為什麼呢?所以說我們的老祖宗都是非常聰明的,夏天沒有,冬天有啊!於是我們的老祖宗們就找到了很多儲存冬天的冰到夏天用的方法。當然這是要付出很多代價的,民間搞不動這個,一般都是皇宮裡出資儲存,給宮裡人用。聽說故宮就是這樣的。清朝皇帝最滋了。

  • 3 # 市井覓食記

    其實中國早在宋代,夏天就已經出現了“冰激凌”這種消夏食品,你能相信嗎?

    製冰

    最早冰製冷飲起源於中國。唐朝末期,人們在生產火藥時開採出大量硝石,發現硝石溶於水時會吸收大量的熱,可使水降溫到結冰,從此人們可以在夏天製冰了。

    後來有人從這裡發現商機,他們把糖加到冰裡吸引顧客。到了宋代,商人們還在裡面加上水果或果汁。元代的商人甚至在冰中加上果漿和牛奶,這和現代的冰淇淋已是十分相似了。

    藏冰

    窖冰舊時傳統歲時風俗。亦稱“藏冰”。中國北方夏日暑熱,冬日結冰,故有於冬季藏納冰塊於冰窖以供來夏使用的風習。

    此俗起源甚早。古代有專門管理此事的官吏,並建有窖冰的“冰井”。宋高承《事物紀原》雲:“《周禮》有冰人,掌斬冰,淇凌。《魏志》雲:建安十九年,魏王曹操造此臺以藏冰,為凌室,故號冰井。清代冰窖分三種:官冰窖,府第冰窖,商民冰窖。

    例如北京就有專門製冰的場所,京西玉泉山水每到入冬前即放水衝泉道,只後待水凍結,切冰存之。選冬季閒勞力拉進北京城中,存於三處,較出名者叫做冰窖口衚衕。方法即簡單的挖窖儲存,夏季取出。

    各地官員俸祿中即有冰耗,中央官員還有地方官孝敬的冰敬,以獲得夏窖藏之冰。冰塊使用也是按等級的,好冰留與上層,可直食用;劣等者往往只做冰鎮之用,百姓可享。各地均有窖冰之所,乃至大村中也有冰窖。由此看來,冰在中國古代的夏天,並不是什麼稀罕之物。

  • 4 # 嘴大吃四海

    話說古代人還是很聰明的,不像電視劇中演的那麼傻。唐朝以前,不論是皇宮中還是民間,人們主要是在冬天製冰夏天享用。當然前提家裡要有地窖。

    在冬天的時候人們將井水或取山上乾淨的泉水凍起來,又或者是直接取河中的冰塊,儲存在地窖中,地窖在地下很深的地方,同時做好保溫,這樣就能使冰塊保持好幾個月不化。在夏季的時候就樂意從地窖中取冰塊食用。

    據資料記載,在唐朝末期,人們就已經掌握了夏天製冰的秘訣,也就是用硝石。學過化學的都知道,硝石越水吸熱,溫度降低就把水給凍起來了。

    而且,古人還將水果汁、糖霜或者其他甜品加入冰中,這已經和現代的刨冰很像啦!

  • 5 # z山海

    中國古代周朝時,就開始在冬季採冰,儲藏在冰窖裡,以供夏天使用,在炎夏享受冰及冰鎮食品、冷飲的樂趣。冰窖

    當然,這僅限於北方冬季結冰的地區,南方冬季不結冰的地區,還是無法在炎熱的夏季享受冰及冰鎮食品、冷飲的。

    大約在唐朝,如同漢代人們在煉丹術中,無意中發現生產豆腐技術一樣,人們在生產火藥時,發現硝石可以使水溫降低、乃至結冰,於是發明了人工製冰技術。

    人工製冰,大容器水中置放盛水的小容器,向大容器水中投放硝石即可使小容器中的水結冰。

    如小量的,可以在缸水中放置盛水的瓦罐,投放硝石於缸水中,使瓦罐中的水結冰。

    大量的,在水池中置放盛水的缸,投放硝石於池水中,可以獲得較大量的冰,從而在炎炎夏日享受冰及冰鎮食品,冷飲乃至冰激凌。

    於是乎,夏季享受冰及冰鎮食品,冷飲以及冰激凌,不再是北方人的專利,南方人同樣的有口福了!

    僅供參考。

  • 6 # 科學重口味

    這是個漲姿勢的問題。

    古代貴族夏天家裡用的冰塊從哪裡來的呢?

    主要有如下幾種方式:

    首先是最原始的方法。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

    人們會趁冬天最寒冷的時候,從河裡取冰,然後將這些冰塊運回到冰窖之中進行儲存。

    但是隨著夏季溫度的升高,下層土壤的溫度也會提升,冰窖裡的冰也會開始融化。

    為了滿足夏季用冰的需求,人們通常會儲存比實際需求量多3、4倍的量。

    運冰塊的清朝人。故宮內的冰窖(資料圖)

    後來,人們在開採礦山時發現了一種神奇的物質:硝石。它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鈣。

    它的神奇之處在於,當它溶於水的時候會吸收大量的熱量,從而可以讓水凝固成冰。而且硝酸鈣無毒,溶於水後又很容易再次提取。

    硝石的發現對古代人而言簡直就像發現了寶貝。從此,古代人的製冰技術產生了飛躍式的進步。

    為了更好在夏天享用冰塊,古人還發明瞭“冰箱”,並稱之為冰鑑。就是將冰塊放在裡邊,然後用以冰鎮水果、海鮮等。

    後來,元代的商人還在冰中加上果漿和牛奶,做出了古人版本的冰淇淋。

    為了吃塊冰,祖宗們不容易!

  • 7 # 竹心一

    古人制冰的方法不知道,但老北京是利用儲存天然冰的方法用來夏季降溫的,一般冰源取自城內的湖泊,如什剎海。在冰層最厚的季節,工人們將冰切成大塊,運到德勝門外的冰窖存起來。現在德外還有冰窖口這個地名。珠市口東也有個冰窖衚衕,據說也是過去存冰的地方。

    記憶中50年代有走衚衕串街的賣冰車,一般百姓家沒有冰箱,少數有錢人家裡有冰箱,其實只是一個隔熱層的櫃子,不能製冷。冰箱分上下兩層,因冷氣往下走,買回的天然冰放在上層,下層放些冷藏食物,最下有個接水裝置。等冰化完再買。窮人沒錢也不需要置冰箱。

  • 8 # 宅家不忘追夢者

    唐代以前是天然儲冰,冬天三九寒冷時在河裡用冰鑹鑿成一塊塊的儲存到地窖密封好的地下,冬存到了夏天取而用之!所以智慧不凡的古人發明了雙層的冰鑑,含涼殿。唐代後發現了硝石,可以自行製作冰製品,呵呵但不會是製冰塊!

  • 9 # 鼎尚者

    古代是沒有製冷(製冷)技術裝置的,一般都是在冬季把冰塊鑿下來,放在專門的地窖或山洞中“封藏”起來,到夏季時候再分取使用。

  • 10 # 白髮人觀點

    瞭解雨夾冰雹的原理,就知夏秋季冰是如何製成的。

    聽老人講:一戶人家老人上了年紀,臥病在床,當時正是夏季,覺得口乾渴,就有氣無力的去對兒女說想吃冰塊。兒女特別的孝順,大夏天上哪去弄冰塊,那個年代哪來的冰箱,真比上天還難。

    兒女急得團團轉,象熱鍋上的螞蟻不停的流淚。正在這時一個老者見此情景深受感動,告訴他們兒女一個辦法,把冰真的弄了出來。

    兒女和鄰里誰都不相信,但試試也無礙,寧信其有不信其無。

    老者命他們兒女把飲用水用鍋燒開,放到小桶裡用繩繫到十幾米深的水井中約一個時辰,再把桶提出,奇績真的發生了!,水桶中的水真的變成冰凌,弄的大家目瞪口呆,呆若木雞,半天才緩過神來破涕為笑都覺不可思義。有人說兒女孝順感動上帝說什麼的都有。

    老人吃了冰塊,兩眼一閉安祥的到了另一個世界。此事發生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商標註冊需要多少錢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