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數學胡老師課堂
-
2 # 我是廣方
三者要想有效結合,需要取消寬鬆的義務教育,實施有責任的強制性義務教育。如果不能完成義務教育,學生將拿不到身份證、不能辦理結婚證,不予辦理銀行卡、駕駛證等諸多業務,孩子有壓力了,學習勁頭自然就足了。如果孩子不能完成義務教育學業,學校和家長都將受到政府嚴厲處罰,三者一定會有效結合在一起,共同完成對孩子的教育監督工作。
-
3 # 三水三心
教育是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的過程。從宏觀的角度來說,教育應該包括家庭教育、社會(社群)教育和學校教育。
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員施加於受教育者身上的影響,在受教育者一生中都起到作用。由於其在受教育者幼年時期即開始作用,所以,父母又被稱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這是家庭教育的“啟蒙性”。由於受教育者會議指出與家庭的影響之中(即使成年,也不會脫離家庭而存在,當然,單身主義者、修道者等,另當別論),家庭教育還具有長期性。而一般意義上,家庭教育是來自於家庭的長輩特別是父母的影響,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還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在當下,這種權威性已被廣泛質疑,認為父母應該和孩子平等,個人以為,在人格上,父母等長輩與受教育者自然是平等的,因為人格沒有高下之分,但由於人生閱歷、知識視野等原因,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上來說,一定的權威,還是有必要的。
二、社會(社群)教育
社會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社會教育指一切社會生活影響於個人身心發展的教育;狹義的則指學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設施對青少年、兒童和成人進行的各種教育活動。統而言之,這會教育有如下作用:
第一,社會對受教育者的影響,主要的影響方式是社會風氣,它以社會政治經濟為背景,比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廣闊的活動視野,影響面更為廣泛,更能有效地對整個社會發生積極作用。作為社會教育的一部分,社群教育直接影響合作於受教育者。
第二,社會教育不僅可以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滿足成年人繼續學習的要求,有效促進經濟發展,還可以透過政治、道德教育,促進社會安定與進步。
第三,社會教育形式靈活多樣,沒有制度化教育的嚴格約束性,能很好體現教育的民主性。
第四,現代人的成長已不完全侷限於學校,必須同社會實踐相結合。透過社會教育更有利於人的社會化。
三、學校教育
我們通常所說的教育,一般指的是學校教育,而學校教育相對於家庭和社會教育,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一是目的性。學校教育有明確的育人目標,所有一切的教育活動包括課程設定和管理、硬體設施裝置,都是服務於這一教育目的的。
二是固定性。學校教育的場所相對固定,一般指的是在學校,主要的陣地是教室。學校的教育者相對固定,也就是老師是相對固定的,在某一個學段,很大程度是由一批老師來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
三是計劃性。學校的教育都有比較系統的計劃,達到課程設定,小到每一堂課每一個活動,都有明確的計劃,先學什麼,後學什麼,都是循序漸進的。
四、三者如何統一
關於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關係,人們經常引用美國在上個世紀60年代進行的一項長期研究,其中對三者進行了比例劃分,說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佔40%,社會和學校教育各佔30%。個人以為,教育局額不能做簡單的加減法,也不能打著科學統計的幌子,用資料來展現自己手中掌握的所謂真理,但三者相互補充的關係,卻不能因任何藉口忽視。
竊以為,教育的終極目的是促進人的發展,而人的發展,其實質就是素質或素養的發展。不同的時代因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差異,對人的素質或素養又有不同的需求,所以,民國初期有"“德先生”“賽先生”,建國後提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前幾年又提出所謂的“核心素養”,把這些的實質和核心抽出來,不外乎就是“待人以善”“待事以真”“待生活以美”,也就是“真善美”,分別說的是“人生之道”“工作之道和“生活之道”。
家庭教育重在人的個性特點的薰陶,培養人的善良的品質,這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重在知識和文化的傳播、能力的培養,這是教育的主體。社會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與時俱進、積極向上的合格有用人才為目標的綜合化培育過程,這是對家庭與學校教育的補充。所以,三者各司其職,各有側重。
但分工而不分家,才是三者的核心,現在的問題是,受社會評價的影響,學校教育致力於應試,家庭教育幫助學校應試,社會教育在一旁袖手旁觀或者讓一些不良風氣侵蝕人的內心。所以,提出問題的同仁也算是用心良苦,而我也需要用心來回答三者的和諧統一的問題:
一是目的要統一——培養“待人以善”“待事以真”“待生活以美”的勞動者和公民。
二是方法要統一——對於未成年人來說,活動,是最讓他們接受的方式,應該有活動為載體,而不是道德或知識的灌輸,正如泰戈爾所說,“不是鐵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載歌載舞,成就了鵝卵石的美麗”。
三是相互補臺而是拆臺。現在有一種怪象,家庭怪學校、怪老師不好好教,總認為老師不負責任,該教的不教;教師怪家庭不好好養,個性乖張、飛揚跋扈,或者多愁善感動輒尋死覓活;社會則冷眼旁觀,是不是說點風涼話,對家長特別是對老師進行道德綁架。結果呢?受影響的是一代一代的孩子。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家庭要切實履行責任,培養個性品質,不放養、不圈養,有目的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社火習慣和個性品質,在可能的情況下,協助學校培養好學習習慣。學校特別是老師,要愛心耐心細心(本人取名三心,即來於此),精心選擇好教學內容用更科學的方式,激發學生興趣,教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能力,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在此基礎上,透過一些活動,包括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的脈搏與時代一起Celesta Elantra,培養學生的個性品質和社會責任感。
當然,這些,說起來人容易做起來難,從管理學的角度而言,“要什麼就要評什麼”,可以透過教育行政部門和社會,對學校一級教師進行評價,可對於家庭和社會呢?誰是責任主體?責任主體沒有盡到責任該又該如何?以至於有專家呼籲“家長要持證上崗”,可問題是,後續如何跟進?而對於教育另一個重要的利益攸關方——社會呢?在《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出了“三位一體”的教育發展戰略,要落地生根乃至於開花結果,還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共同努力——只有每個人都意識到“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時,這一理想才會變為現實吧。
不過,在路上,是一種常態!
努力,是一種狀態!
信任,則是一種心態!
謹以此文,與同仁們商榷,請大家批評指正。
-
4 # 哈爾濱新區教師宋鵬程
中華民族孔孟之道到今天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教育從來都沒有缺席,而且一直都是文明發展的重要角色,而且一直會延續下去,毋容置疑。而今,處於網際網路已經高度融合全社會各個方面的中國,各種資訊的傳播速度,集中度,爆炸度,無孔不入的透明度,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應該說更多的是挑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哪個才是教育的根本?我們如何固守本源,又不負夢想?
拋去浮躁和焦慮,和我一起靜心思考。你或是少年,或是青年,或是中年,或是老年。不拘於性別。學校,家庭,社會,這三個總有屬於你的位置。你別說和教育無關,中國有句古話,活到老學到老。生命其實就是在學習和教育中度過了。
有生命,就有出生,有出生,就有父母,就有家庭教育的開始。隨著第一聲啼哭的到來,你就開始接受教育,不斷的去學習。笑了,餓了,吃,坐,爬,走,說,禮。千篇一律的開始,後面卻是酸甜苦辣的各不相同。不管你現在是何種的身份,家庭教育給你帶來的其實更多的是情感的教育。你父母溫文爾雅,你也不會差,你父母粗獷豪放,你也使然。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不管你在或者不在你父母的身邊,你父母給予的你多或者少,你都應該感恩他們,因為沒有他們就沒有你,父母賜予了你生命。家庭教育是啟蒙教育,只是你人生的開始。魚躍龍門的真實事情也是有的。
現在中國接受學校教育應該是很普遍的事情,當然沒有接受過學校教育的同學也是有的,如果恰巧你是,而且你又讀到這篇文章了,同學你趕緊去買彩票,你可以中獎的。機率太低了,這是學校教育給我的數學知識。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從數數,識字,物理化學,天文地理,電腦課,這些其實都是技能,會了這些或基礎或高大上的技能,你才能用著智慧手機看我寫的文章,樂意的話還可以評論一番。學校教育是技能為主的教育。有的同學表示反對,你看我上了這麼多年學,啥都不會,這不工作了,還都要從頭來學啊。學校教的都沒有用上?你工作和你上學的匹配度有多少?你學醫學的,非要你開飛機,估計你真要從都來學。你學設計的,你去給人家做裝修設計,人家不滿意,說你設計的是什麼玩意兒!第一,你沒有在學校學到位。第二,你參考你的同學,人家是什麼狀態,融會貫通是要靠自己的。既然學校是技能教育,而且需要漫長的10年以上,所以如果你是為人父母,孩子還在小學這樣的初級階段,不要迷信補習班的超前較小,不懂的知識先學不能代表能成為神童,至於為什麼?關注我,後面我來慢慢分析這個大問題。現在教育部都在整治不規範的超前學習和競賽。先學會開車的比後學會開車的開的就好麼?技能的高低不在先後。學校教育在當前的中國任重而道遠。
大學和夢想
寒窗數載終究是帶著稚嫩步入社會的大染缸。為什麼都是這樣,也都這麼講?如果你覺得寒窗是苦讀,那麼社會教育稱得上是折磨。慶幸,你要感謝社會,不論你年齡大小,你生活在幸福的當今的中國,至少給了你一個和平奮鬥的環境。別說是春秋戰國的古代社會,你可能是奴隸,就是抗日戰爭的舊中國,你受得了麼?夢想是要有的,就看你如何選擇。你說外國教育好,還是中國教育好?看看歐洲,非洲,美國,還有中國。社會教育你遺漏了。中國現代的“新四大發明”:高鐵、移動支付、電子商務和共享單車。羨慕了無數的外華人,是中國社會教育的產物。為什麼?無論你是專科,本科,還是博士碩士,出了大學,就開始了和社會的碰撞,不是他教育你就是你教育他,在互動中前進或者退步。從電腦網路的開始,到移動網際網路,這個跨時代的產物觸動了多少行業,成就了多少企業!職業,企業,行業,國家,組成了這個中國社會,給了我們所有人機會,也教育了所有的人。當然有好就有壞,從屬於那個方面,選擇權在於你自己。社會教育是趨勢的教育。古有云,天下大勢。不管你是什麼職業,你身處在企業裡,是團隊的一分子。你的企業是行業的一分子。在經營過程中,互相配合,互相學習,要不是你帶領團隊,要不就是你被領導。要不是你的企業帶領行業,或者被行業趨勢。不是讓你學習牆頭草隨風倒,而是你要明白勢才有可為。社會教育的形勢的教育。夢想是要有的,“勢”在人為。
古來聖賢有幾人?孔孟之輩,人間本就少之又少。普通人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你的每一步的成長無法脫離學校,家庭,社會。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都是外來的教育。不管你是父母,老師,領導,孩子,學生,員工,還是多種身份的混合體。你需要被教育,你也可以教育別人,然而最終主導自己的還是你自己,你可以出淤泥而不染!也可以鯉魚躍龍門!自我教育,塑造自我內心。你只有心甘情願,才會有一言一行。
-
5 # 情滿農家
魯博士認為,家庭教育從胎教開始,一直到學校教育結束,持續時間最長,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特別是上小學之前的家庭教育尤為重要。孩子的思想品德、學習習慣的養成主要在這階段完成。以品德教育為例說明,孩子良好的品德習慣從牙牙學語的時期就該注意,主要是家長的潛移默化 ,比如說愛心的培養、禮貌的培養、好習慣的培養,我鄰居的孩子今年26了,小的時候她的媽媽為了讓他養成不要隨便要別人東西的習慣,有一次到他媽媽單位去,他媽媽單位的阿姨領著他出去買了玩具還買了不少好吃的,當時她媽媽沒有說什麼,回家後在後面拿著小條子,逼著他親自把東西送到他阿姨家去,從此以後誰買東西給他,只要沒經過家長同意都沒有再要,現在他在外地工作,和他的母親不經常見面,一見面就顯得特別親熱,感謝他的媽媽小時候的嚴厲管教。學習習慣和智力的開發,在上小學前應該完成,讓孩子寓教於樂,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以我的孩子為例介紹一下。我的孩子胎教缺失,孩子牙牙學語開始進行寓教於樂的智力開發,主要給孩子講故事,買一些色彩鮮豔的故事書給他講,講的遍數多了,讓他給被人講,逐漸養成了不聽故事不睡覺的習慣,再就是注意數學的早期開發,注意心算的培養,我孩子在幼兒園中班的時候,整數的加減,不管什麼數張口就來,而那個時候其他小朋友正在學習二十以內的加減。好的學習習慣形成以後,上小學、中學,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家長省很多心。家庭教育,貫穿的時間最長,特別是現在學校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再談一下學校教育,學校教育是孩子集體觀念和愛心、耐心、恆心形成的關鍵時期,每當我看到現在的中小學生,特別是中學生早晨早早揹著書包上學,晚上華燈初上,才揹著書包放學,晚上還要做作業,覺得學生真是太辛苦了,經常感嘆當初自己是怎麼過來的。所以,家有學生的一定要關心他、呵護他,多陪陪孩子,不但體現在生活上,還要在精神上多關心、多溝通。最後說一下社會教育,完成了學校教育以後,就要踏入社會,就是說完成基本能力的積累,要到社會上檢驗了。社會教育是一種自主教育,記住年輕不拍失敗,哪裡跌倒哪裡爬起來,社會是大染缸,有的染出絢爛多姿的人生,有的染出不堪回首的過去,這是家庭教育顯得軟弱無力,是騾子是馬只能牽出去溜溜。
回覆列表
學校、家庭、社會三者之間,是相互獨立的,又是相互聯絡的。三者之間並且還是相互推動的,怎樣將三者合力為一呢?教育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為了切實發揮教育培養人、塑造人的功能,必須樹立一種全新的觀念,打破學校和社會的界限,以學校為龍頭、家庭為基礎、社會為平臺,把學校、家庭、社會三個方面力量有機組合起來,形成“三位一體”的思想道德教育網路,共同創造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良好環境。
學校教育是主體,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最重要場所,它不同於家庭、社會的影響,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著不可替代的而且是不容忽視的優勢。從學校育人功能來看,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教師)依據一定的教育方針,有目的、有計劃和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進行培養教育的社會化活動,它能按一定社會需要,根據教育大綱的要求,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教育和訓練;從學校育人環境來看,學校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們的學習創造一個和諧舒適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奮發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從受教育的時間來看,學生在學校受教育的時間最集中,更利於全身心接受各種知識的傳授,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健體。
家庭教育是基礎,是對學校教育進行必要的調整和補充。它具有早期優勢,是子女成長的搖籃,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僅有益於增強兒童的身體素質,而且可使兒童的智力得到儘可能早的開發,使他們從小就受到思想品德的薰陶,形成最初的倫理道德觀念、審美觀念和勞動觀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它最能根據孩子的智力發展特點實施個別教育,最能培養孩子的情感,也最能有針對的對各種社會資訊景進行整理、篩選。此外,家庭教育是終生教育,具有長期性、永續性,一個孩子從出生到步入社會前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中渡過的,甚至走向社會後仍然離不開家庭的影響,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終身受益,是非常重要的。瑞士教育家斐斯塔洛齊講“道德教育最主要的場所是家庭”孩子對母親的愛進而發展到對兄弟姐妹、鄰里的愛,這就是道德發展的基本原則。
社會教育是學校和家庭教育的繼續延伸和發展,是學校和家庭以外的社會文化機構以及有關的社會團體或組織對社會成員特別是青少年所進行的教育。社會教育組織機構繁多,其教育內容具有廣泛性、適應性、及時性與補償性,其方式方法具有靈活多樣性,若善於利用,引導得力,必然會對不同興趣、愛好、特長的青少年的素質提高產生廣泛而積極的影響。透過社會教育,學生可以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不斷增強分析能力和應變能力,可以在社會大課堂,體驗各種不同的社會角色,學習社會規範,擴大社會交往,養成現代素質,適應市場經濟和現代科技的需要,為參加現代化建設做準備。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之間相互聯絡、相互合作、相互促進,缺一不可。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未成年人教育網路,實現 “三位一體”的整體教育格局,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有重要意義。 它是促進學校教育整體化,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德育目標的需要;是形成整體教育的思想保證,是對教育改革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推動和發展;是把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根本途徑,是把全黨重視、社會共同參與結合在一起的重要舉措。因此,構建學校、家庭、社群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