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小學生

    宋仁宗趙禎的生母李氏本是劉皇后做妃子時的侍女,莊重寡言,賢淑懿德,後來被宋仁宗的父親宋真宗看中,成為嬪妃之一。在宋仁宗出生之前,宋真宗先後有過五個皇子,但都夭折。宋真宗非常著急,擔心帝位後繼無人。後來李氏於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四月生下宋仁宗,宋真宗非常高興,取名趙受益。李氏還沒有享受做母親的快樂,就因為地位低下,被劉皇后(當時還是妃子)把兒子從身邊搶走。劉皇后強奪宋仁宗無非是為了穩固在宮中的地位,卻不想盡母親之職,而是把宋仁宗交給楊妃扶養。宮人懾於劉皇后權勢,竟無人敢向宋真宗說明真相。第二年,劉皇后果然因子而貴,被立為皇后。

    宋真宗駕崩後,宋仁宗繼位,尊劉皇后為劉太后,臨朝攝政,撫養宋仁宗成人的楊妃晉封為太妃,而宋仁宗的生母李氏依然是一個品級低下的宮嬪,直到死前才被封為宸妃。宋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宋仁宗的生母李氏病重,劉太后派親信張懷德押送醫官楊可久為李氏治病,李氏之後就突然離世,年四十六。李妃死後,劉太后曾打算以“一宮人死”草草斂葬,宰相呂夷簡極力勸說,他說宋仁宗早晚會知道真相,如果不想使劉氏一門遭滅門之禍,就應該厚葬李妃。劉太后如夢初醒,最後以皇后之禮為李妃發喪。

    直到劉太后死後,人稱八大王的趙元儼(戲曲俗稱八賢王)才把實情告訴宋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死於非命!”宋仁宗聽後,如驚雷震耳,無異於天崩地陷。懷著對生母的思念之情,一面乘坐牛車趕往安放李妃靈柩的洪福院,一面派兵包圍了劉太后的住宅。宋仁宗聽說母親是被劉太后毒害致死,因此要求開啟棺木,查明真相。當棺木開啟,只見以水銀浸泡、屍身不壞的李妃安詳地躺在棺木中,容貌如生,身著皇后禮服,宋仁宗才打消疑慮,收回了清算劉太后的決定,並感嘆道:“人言豈能信?”之後,宋仁宗專門建立了一座奉慈廟,將劉太后和李妃一併供奉其中。劉太后被追諡為莊獻明肅皇太后,李妃被追諡為莊懿皇太后。實際上,李妃之死與劉太后脫離不了干係。劉太后不僅陷害了李妃,而且曾陰謀燒死宋仁宗,企圖效仿武則天,自立為帝。宋仁宗十九歲的時侯,劉太后仍然不願還政。諫官劉隨只是向宋仁宗奏請日常事務,被劉太后逐出朝廷。劉太后非常羨慕武則天,曾向執政大臣探問對武則天的評價,還想依皇帝禮儀建立劉氏七廟,稱帝之心,昭然苦揭。若不是大臣魯宗道、晏殊、範仲俺、薛奎等極力反對,劉太后差點做成僭位之事。李妃去世的當年八月,宮中發生大火,宦官王守規帶著宋仁宗逃到延福宮,才保住性命。第二天,百官到拜見宋仁宗,唯獨宰相呂夷宰站立不拜。宋仁宗派人詢問原因,呂夷簡說昨日宮中大火,不知道皇帝是否還活在世上,要求面見真容,方才下拜。史書的原話是“宮廷有變,群臣願一望清光”。宋仁宗把簾子舉起,與眾臣相見,呂夷簡這才下拜。由此說明,此次大火燒的蹊蹺。在此之前,劉太后曾將楚王趙元佐之孫趙宗保長期養於宮中,宮中傳言是為了取仁宗而代之,這樣一來,劉太后可以繼續把持朝政,或者臨朝稱制。綜上所述,劉太后是一個心機詭詐,狠毒無情的女人,宋仁宗“狸貓換太子”的悲劇就是由他一手釀成。

  • 2 # 歷史哨聲

    狸貓換太子,因為包拯的演義小說和電視劇而讓幾乎每個華人都知道。那麼事實真相是如何呢?

    相關歷史記載

    《宋史 仁宗二》明道二年三月:

    “三月庚午,加恩百官。丁亥,祈雨於會靈觀、上清宮、景德開寶寺。庚寅,以皇太后不豫,大赦,除常赦所不原者。乾興以來貶死者復官,謫者內徙。甲午,皇太后崩,遺詔尊皇太妃為皇太后。呂夷簡為山陵使。  夏四月丙申朔,出大行皇太后遺留物賜近臣。壬寅,追尊宸妃李氏為皇太后,至是帝始知為宸妃所生。甲辰,以大行皇太后山陵五使併兼追尊皇太后園陵使。戊申,聽政於崇政殿西廂。己酉,罷乾元節上壽。壬子,詔臣僚、宗戚、命婦毋得以進獻祈恩澤,及緣親戚通表章。罷創修寺觀。帝始親政,裁抑僥倖,中外大悅。癸丑,召還宋綬、范仲淹。丙辰,內侍江德明等並坐交通請謁黜。己未,呂夷簡、張耆、夏竦、陳堯佐、範雍、趙稹、晏殊皆罷。以張士遜為昭文館大學士,李迪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王隨參知政事,李諮為樞密副使,王德用籤書樞密院事。壬戌,御紫宸殿,以張士遜為山陵使兼園陵使。癸亥,上大行太后諡曰莊獻明肅,追尊宸妃李氏為皇太后,諡曰莊懿。  五月戊辰,詔禮部貢舉。癸酉,詔中外勿輒言皇太后垂簾日事。乙亥,罷群牧制置使。丙子,命宰臣張士遜撰《謝太廟》及《躬耕籍田記》。檢討宋祁言,皇太后謁廟非後世法,乃止撰《籍田記》。戊寅,錄繫囚。”

    上文需要知道的資訊有:

    1、明道二年三月之前,雖然宋仁宗已經即位,但卻是劉太后垂簾聽政,劉太后死了之後,宋仁宗才親政;

    2、劉太后死後,宋仁宗才知道劉太后不是自己的生母,自己的生母是李宸妃,最後宋仁宗都封劉太后和李宸妃為太后。

    《宋史 劉皇后傳》:

    “太后保護帝既盡力,而仁宗所以奉太后亦甚備。上春秋長,猶不知為宸妃所出,終太后之世無毫髮間隙焉。及不豫,帝為大赦,悉召天下醫者馳傳詣京師。諸嘗為太后謫者皆內徙,死者復其宮。其後言者多追詆太后時事,范仲淹以為言,上曰:"此朕所不忍聞也。"下詔戒中外毋輒言。”

    這裡就表達一個主題:宋仁宗和劉太后的感情很深,即便劉太后死後,宋仁宗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宸妃,對劉太后的感情依然沒有變,為此還赦免被劉太后罷免的官員之罪,禁止議論劉太后。

    《宋史 李宸妃傳》:

    “明道元年,疾革,進位宸妃,薨,年四十六。  初,章獻太后欲以宮人禮治喪於外,丞相呂夷簡奏禮宜從厚。太后遽引帝起,有頃,獨坐簾下,召夷簡問曰:"一宮人死,相公云云,何歟?"夷簡曰:"臣待罪宰相,事無內外,無不當預。"太后怒曰:"相公欲離間吾母子耶!"夷簡從容對曰:"陛下不以劉氏為念,臣不敢言;尚念劉氏,是喪禮宜從厚。"太后悟,遽曰:"宮人,李宸妃也,且奈何?"夷簡乃請治用一品禮,殯洪福院。夷簡又謂入內都知羅崇勳曰:"宸妃當以後服殮,用水銀實棺,異時勿謂夷簡未嘗道及。"崇勳如其言。  後章獻太后崩,燕王為仁宗言:"陛下乃李宸妃有所生,妃死以非命。"仁宗號慟頓毀,不視朝累日,下哀痛之詔自責。尊宸妃為皇太后,諡壯懿。幸洪福院祭告,易梓宮,親哭視之,妃玉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以水銀養之,故不壞。仁宗嘆曰:"人言其可信哉!"遇劉氏加厚。陪葬永定陵,廟曰奉慈。又即景靈宮建神御殿,曰廣孝。慶曆中,改諡章懿,升祔太廟。拜用和為彰信軍節度使、檢校侍中,寵賚甚渥。既而追念不已,顧無以厚其家,乃以福康公主下嫁用和之子瑋。”

    這裡需要了解的資訊有:

    1、李宸妃是在明道元年去世,劉太后是在明道二年去世;

    2、李宸妃死時,劉太后原本是想用宮人葬禮安葬即可,但丞相呂夷簡勸劉太后為日後劉氏利益著想應用一品葬禮安葬;

    3、劉太后死後,燕王對宋仁宗說出李宸妃是其生母,是被劉太后害死。宋仁宗開啟李宸妃棺材一看,屍身用水銀儲存,面容不變。李宸妃被厚葬的事實,擊破了劉太后殺李宸妃的流言,宋仁宗繼續厚待劉太后親屬。

    這裡並沒有給出李宸妃是否是劉太后所殺,但劉太后當初想用宮人禮安葬李宸妃,無非是擔心:

    “相公欲離間吾母子耶!”

    宋仁宗從1023年即位,李宸妃是在1032年去世。這9年時間都是劉太后垂簾聽政,想要殺李宸妃可以隨時動手。因此從時間上來看,劉太后沒有殺李宸妃的必要。

    《宋史全文 卷七上》:

    “甲午,皇太后崩,遺詔尊太妃為皇太后,軍國大事與太后內中裁處。乙未,帝號慟見輔臣曰:『太后疾不能言,而猶數引其衣,若有所屬。何也?』奎曰:『其在袞冕也,然服之何以見先帝乎?』帝悟,以後服斂。既宣遺誥閣門,趣百官賀太后,御史中丞蔡齊正色謂臺吏毋追班,入白執政曰:『上春秋長,習天下情偽。今始親政,豈宜使女後相繼稱制乎?』  夏四月,詔刪去遺誥之語。太后既崩,左右以宸妃事聞,上號慟累日,追尊為皇太后。庚戌,以流人林獻可為三班奉職。明道初,獻可抗言請太后還政,太后怒,竄於嶺南,至是特錄之。”

    這裡的記載和《宋史》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多了記載宋仁宗為劉太后換上皇后之服安葬的事。

    綜合上述史料,基本上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宋仁宗是李宸妃所生,但被劉太后所抱養,但劉太后不是獨自撫養,而是和楊淑妃一起撫養;

    李宸妃在劉太后做皇后的時期,特別是垂簾聽政的9年時間,都安然無恙的活著,可以說明李宸妃對於劉太后並無威脅,因此劉太后並沒有李宸妃的必要,劉太后殺李宸妃的說法,不過是李宸妃比劉太后先一年而死的推測想法而已;

    劉太后想用宮人葬禮安葬李宸妃的考慮,就是怕葬禮太隆重,怕宋仁宗發現自己不是他的生母這個事實,但在呂夷簡的勸說下,出於保護日後劉氏的利益還是用一品禮按照李宸妃;

    宋仁宗在看到劉太后厚葬生母李宸妃的事實後,就不再相信劉太后殺李宸妃的話。

    從形式上來看,劉太后是和楊淑妃一起撫養,生母李宸妃依然健在;從動機上,李宸妃在劉太后是皇后時期,甚至垂簾聽政時期都好好的存活,還和宋真宗生育一個女兒,除此之外,在宋仁宗即位時,劉太后還封李宸妃為順容,又派人尋找李宸妃的弟弟李和,讓李和補官三班奉職。這兩點都充分說明,劉太后只是抱養李宸妃所生的宋仁宗,沒有,也沒有必要狸貓換太子。

    那麼狸貓換太子故事是怎麼來的呢?

    狸貓換太子故事,其實是來自明朝時的明憲宗的寵妃萬貴妃。《明史》中記載萬貴妃:

    “掖廷御幸有身,飲藥傷墜者無數。孝宗之生,頂寸許無發,或曰藥所中也。紀淑妃之死,實妃為之。”

    《明史》中明孝宗的生母紀太后傳有更詳細的記錄:

    “帝偶行內藏,應對稱旨,悅,幸之,遂有身。萬貴妃知而恚甚,令婢鉤治之。婢謬報曰病痞。乃謫居安樂堂。久之,生孝宗,使門監張敏溺焉。敏驚曰:“上未有子,奈何棄之。”稍哺粉餌飴蜜,藏之他室,貴妃日伺無所得。至五六歲,未敢剪胎髮。時吳後廢居西內,近安樂堂,密知其事,往來哺養,帝不知也。”

    這就是狸貓換太子故事的真實來源。所謂狸貓換太子講訴的是明孝宗。只不過明朝的人不敢議論當朝皇帝,於是就栽贓給宋仁宗——誰叫你媽不是你媽呢!

    既然狸貓換太子故事源自萬貴妃,那麼萬貴妃真的毒殺皇子嗎?

    1、根據考證,上面《明史》關於明孝宗生母的記錄,其實是來自明末的野史《勝朝彤史拾遺記》,連文字基本上一模一樣。這本《勝朝彤史拾遺記》野史的作者毛奇齡是《明史》的編撰者之一。《勝朝彤史拾遺記》中的記載,出自萬年年間于慎行的《谷山筆塵》。根據于慎行在書中所說,這個故事來自南京宮內的一個老太監的口述。這個老太監口述這個歷史時,萬貴妃已經去世105年——他如何得知?

    2、根據《明史 紀太后傳》中張敏的話:“上未有子,奈何棄之。”在明孝宗出生的成化六年,明憲宗的第二個兒子朱祐極已經在世,並且朱祐極是在明孝宗出生幾年後才去世的。張敏說明憲宗還沒有兒子,顯然不是事實。

    3、《明史》記載張敏是死於成化十一年,但《金門縣誌》記載張敏是在成化二十一年去世,晚了十年。

    4、明朝的《明宗實錄》中滿朝文武百官沒有一個人的奏章提及此事,如果真有此事,不可能沒有御史彈劾;

    5、明憲宗母親周太后比萬貴妃長壽,如果真的有萬貴妃毒殺皇子事件,這個祖母會不出手?

    6、乾隆帝親自寫《駁明憲宗懷孕諸妃皆遭萬妃逼迫而墜胎》,認為萬貴妃毒殺皇子不屬實。

    最後總結狸貓換太子:

    1、狸貓換太子被套在劉太后和宋仁宗身上,是因為明朝人不敢直言萬貴妃、明憲宗、明孝宗等人,否則如此誹謗,不但自己人頭不保,九族都難說;

    2、明朝人用狸貓換太子故事套在劉太后和宋仁宗的目的,在於反對萬貴妃——一個生前得到皇貴妃封號、不是皇后又得以皇后之禮安葬且有諡號的妃子。這一大推的特殊,估計是明朝人對萬貴妃特別反感的原因——因為你得到了,我永遠得不到。

  • 3 # 半吊子學歷史

    《狸貓換太子》最早出自元雜劇《金水橋陳琳抱妝盒》,後來清嘉慶年間石玉昆所創古典長篇俠義公案小說《三俠五義》中引用了這個故事。

    故事講述宋真宗時,劉妃與內監郭槐合謀,以剝皮狸貓調換李宸妃所生嬰兒,李宸妃隨被打入冷宮。真宗死後,仁宗趙禎即位,包拯奉旨赴陳州勘察國舅龐煜放賑舞弊案。途中,包拯受理李妃冤案併為其平冤,迎李妃還朝的故事。

    因故事膾炙人口,被改編成京劇、評劇、豫劇、黃梅戲、呂劇、湘劇、潮劇等各種劇種,競相傳唱;現代又多次被搬改編成電視劇上銀屏,家喻戶曉。

    那麼,宋仁宗真的如題主所問,是宋真宗的兒子嗎?

    首先,從故事來看。

    宋仁宗剛出生後,被宮女寇珠勒與宦官陳琳偷偷裝在提盒中送至八賢王處撫養。

    那麼,八賢王是何人。八賢王是宋太祖之子趙德昭(趙德芳)。趙德昭於太平興國四年因受宋太宗訓斥,自殺而死;也就是說還沒有活到宋真宗在位年間,還被宋真宗追贈太傅。趙德芳於太平興國六年病逝,同樣沒有活到宋真宗在位年間。

    所以說,將小太子宋仁宗送於八賢王撫養就是子虛烏有之事。

    其次,從史料來看。

    據史料記載宋仁宗趙受益是宋真宗趙恆第六子,其母為李宸妃,因趙恆所寵信的美人劉氏無子,便對外聲稱為劉氏所生。

    趙受益從小一直生活在皇宮之中,早年曆封慶國公、壽春郡王、升王,官中書令;天禧二年被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

    所以說,宋真宗趙恆無子也是子虛烏有,還輪不到從別的王爺處過繼子嗣,更不可能從宋太祖後代中尋找繼承人,除非宋太宗趙光義這脈徹底沒有人了。

    最後,探究真相。

    第一,宋真宗這脈確實子孫單薄。宋真宗本人溫王趙禔、悼獻太子趙祐、昌王趙祇、信王趙祉、欽王趙祈、宋仁宗趙禎6個兒子,但是除過宋仁宗趙禎外,其餘5位都早亡,甚至沒有成年。這對一個皇帝來說,在繼承人上確實有點岌岌可危。

    第二,宋仁宗趙禎確實是李宸妃所生,確認劉妃為母。劉妃是宋真宗趙恆還是襄王時所納之妾,而且劉娥為銀匠龔美之妻,最後買於趙恆。趙恆對劉娥一直很寵愛,甚至當了皇帝后,接進皇宮升為德妃;在郭皇后去世之後,又不顧劉娥出身低微,立為皇后;由於劉娥沒有子女,就將宮裡的一個侍女李氏(李宸妃)所生之子抱養給劉娥,直到劉娥去世後,宋仁宗趙禎才知道自己親生母親是何人。

    第三,北宋確實有位皇帝沒有繼承人,只得從宗室中挑選皇位繼承人。這位皇帝是宋仁宗趙禎,而不是其父宋真宗趙恆。宋仁宗趙禎有楊王趙昉、雍王趙昕、荊王趙曦3個兒子,但都早夭,沒有長大成人;最後,不得不從將濮王趙允讓第13子趙宗實接入皇宮,交給曹皇后撫養;趙宗實後改名趙曙,即宋英宗。注意這裡濮王趙允讓,是宋太宗趙光義第四子商王趙元份的第三子,可不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

    因此,不管哪朝哪代都不可能發生皇子被掉包的烏龍事件,每位皇子從懷孕到出生都有嚴格記錄,何況像宋真宗這樣子女稀少的皇帝,就更加嚴格了。另外宋太宗趙光義子孫一般不可能從太祖趙匡胤子孫中選取繼承人,除非像宋高宗趙構這種情況,太宗一脈中無人可選。就那宋仁宗趙禎來說,將濮王趙允讓之子接入皇宮後,結果豫王趙昕出生後,又將趙宗實送出宮;可惜趙昕於慶曆三年早夭,而趙禎晚年無子,最終只得於嘉祐七年再次立趙宗實為皇子。

  • 4 # 談古論金

    狸貓換太子的事當然子虛烏有,但是其是有歷史原型的。

    劉娥掩蓋了宋仁宗真正的身世,一直讓仁宗誤以為是自己的親生兒子,這件事是存在的,也構成了狸貓換太子故事的一個歷史原型。

    有人認為,這個故事的歷史原型還與明孝宗(弘治帝)朱祐樘的成長經歷有關,這就不太準確了,因為狸貓換太子故事最早出自元雜劇《金水橋陳琳抱妝盒》,明代的故事不可能是其原型。

    劉娥李宸妃之外,狸貓換太子還有一個歷史原型,確實是與宋仁宗以及包公有關。

    宋仁宗直到不惑之年還沒有(長大成人)的皇子,皇祐二年(1050),首都開封出了一樁奇案。有個叫冷青的年輕人,自稱自己是“皇子”,到處張揚,開封知府錢明逸覺得這個青年有點精神不太正常,就把他流放到汝州。

    這時有人覺得開封府的這種處理方式不對頭,要麼是真,那就是真皇子,不該流放,要麼是假,那也不該流放而該處死。

    結果仁宗任命包公審理,結果是這個冷青的母親確實被仁宗寵幸過,但放出宮門之後與民間男子結婚,先有一女,再生冷青,所以冷青不可能是皇子,然後塵埃落定,冷青與指使他玩這套路的主使者投機不成,都被處死。

    這可以說是狸貓換太子的一個反向的原型,與正向的李宸妃原型結合,使得故事比較豐滿一些。

  • 5 # 紫戚冬來

    沒有,那是編的,之所以出現狸貓換太子這個故事,就是因為歷史上仁宗確有認母一事。據歷史記載,宋仁宗既非皇后所生,也非皇妃之子,而是侍奉真宗劉德妃的宮女李氏所生。仁宗生下後,劉德妃將其收為己子,親加撫養,後來在年幼時即繼了皇位。這樣,劉德妃就成了皇太后。由於仁宗年幼不能理政,乃由劉太后垂簾聽政。仁宗並不知道自己生母是李氏,朝中大臣畏懼太后之威也不敢說。但劉太后仁慈厚道,當仁宗生母李氏病重時,劉太后將其由宮女晉升為宸妃。後來李氏病故,劉太后還以皇后之禮給予厚葬,這對一位宮女出身的人來說,也是備極哀榮了。過了若干年,劉太后逝世後,仁宗左右有人奏明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宸妃死於非命。”言下之意,宸妃乃劉後所害。究竟如何,仁宗自然要查清。好在宸妃靈柩尚在,於是仁宗親看開啟宸妃之棺察視。宸妃遺體由於有水銀保護,故其膚色就像活人一般,並非被人害死模樣。再看她的冠服,確如皇后。這就證明當初宸妃確實因病而死,劉太后也確實將宸妃按皇后禮安葬。仁宗看到這一切,感慨地說道:“人言哪能相信啊!”由此可知,劉妃、李妃確有其人,但其事絕非傳說的那樣。

  • 6 # 當愛已成往事A

    傳說中的狸貓換太子,在歷史上並不是真正存在的。它是《三俠五義》裡的一個文學故事,最早出自元雜劇《金水橋陳琳抱妝盒》,它的歷史原型是宋仁宗趙禎。

    故事講的是在宋朝,劉妃和宮裡的太監郭槐一起合謀,用剝了皮的狸貓,調換了李宸妃生的嬰兒,李宸妃於是就被打入了冷宮。皇帝死了以後,他兒子仁宗趙禎當了皇帝,包拯奉旨到了陳州查一個案子,在途中他受理了李妃的冤案,並且迎接李妃回到宮裡的故事。

    歷史上仁宗的確是有認母親的事。根據歷史記載,宋仁宗不是劉皇后的兒子,而是宮裡的女人李氏生的。他出生以後,劉德妃把他收養了,後來劉德妃成了皇后,再後來皇帝死了,仁宗繼位後,劉皇后就成了劉太后,並且幫年幼的皇帝垂簾聽政。

    後來就有人對皇帝說,您是李宸妃生的,而宸妃不是自然死亡的。於是宋仁宗立刻下令,派兵包圍了劉太后的寢宮,並且包圍了劉娥的孃家。然後派心腹去李宸妃所在的奉先寺開棺驗屍。然而開棺卻意外發現,棺材中的李宸妃面貌如生,並沒有中毒的跡象。

    宋仁宗就撤去了兵馬,獎勵了劉太后的親人,並且親自去劉太后靈前謝罪,哭著說,以後再沒人會冤枉大娘娘了。

    實際上歷史上的“仁宗認母”這個一事件整個的過程,也跟包拯沒有一點關係,而且事情發生的時候也是仁宗親自執政之前。

  • 7 # 詩和遠方的前提是什麼

    狸貓換太子是著名的俠義公案小說《三俠五義》裡的一個故事!被改編並搬上熒屏,所以被大眾熟知,歷史並沒有真實的發生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emoji引起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