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太史
-
2 # 北冰洋冷空氣
啊哈哈這個問題我有回答過。
太祖高皇帝,洪武帝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朱元璋的璋是一種銳器,朱通誅,意思就是滅元利器),推翻了元帝國,結束了近一個世紀蒙古人對漢人的壓迫,“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驅逐胡虜恢復中華”都是朱元璋,收復咱們經常看電視劇能聽到的燕雲十六州等等。勵精圖治,恢復生產,制定法律,建立錦衣衛制度(後來自己廢除了,朱棣時期再次啟用)。真正的出身草根,勤政廉政,從登基到去世,幾乎一天都沒休息,畢竟大明剛建立,他曾八天處理國事3391件,批閱奏摺1660件,非常人能比!但是他當政的31年裡,殺人不在少數,從最開始的兔死狗烹殺忠臣,到後來殺貪官,他都不遺餘力,對貪官的剝皮法就是他發明的,31年殺貪官汙吏15萬,無奈方法不對,越殺越多,也是他死前的遺憾,反貪還是雍正6,但死的也慘。朱元璋本打算遷都西安,但成了他的遺憾,至死都未解決。
建文帝朱允炆
爺爺是朱元璋,父親是朱標,可惜死的早,他爺爺沒哭死。建文帝提早登基,老朱走後,一方面朱允炆想鞏固自己的權利,進行了削藩,另一方面叔叔朱棣眼紅皇位,於是百戰沙場的朱棣隱忍數年後藉口清君側造反(意思是皇帝身邊有奸臣,皇帝看不見,我幫皇帝解決,藉口要好不然誰會支援他),朱允炆心太軟,明令不準傷他叔叔一根汗毛,有了這個金牌令箭,朱棣一路南下打到南京,奪得皇位以成仙,呸呸呸,是奪得皇位!(不是朱允炆心軟,朱棣死一百次都有了),朱允炆失蹤。朱允炆在位五年,加強文官治國,嚴懲宦官,同時除掉了老朱的一些弊政,史稱“建文新政”。
明成祖永樂帝朱棣
這是一個可怕的人,老朱的四兒子,因母親地位低,沒權利爭皇帝,且老朱看好朱標,喜歡孫子朱允炆,登基後宣稱自己是馬皇后的親兒子。爭皇位的時候因為老朱把開國元勳,戰爭能人等都屠殺殆盡,曾經南征北戰的朱棣此時打仗幾乎無人能敵,謀士還有和尚姚廣孝,朱允炆還不允許打仗傷他叔叔。可憐的朱允炆這樣保護他的叔叔,換來的是朱棣登基後對朱允炆家人的清算,男的殺光,女的為娼,死了餵狗。嗜殺這裡兒子朱棣絲毫不差老朱,讓大文人方孝孺給他寫登基公告,不寫?史上第一次誅十族。錦衣衛制度也再次建立,還有一個為了制衡錦衣衛也應聲而至——東廠。如果這是過的話,朱棣的功也是功在千秋了。除了不斷的軍事擴張,鞏固邊防外,解縉編纂《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鄭和七下洋(據說是聽說朱允炆跑國外了,以朱棣的度量,跑哪抓哪),遷都北京,他統治期間明朝異常強大繁榮,國力非常強盛,被稱為永樂盛世!僅封國就三十幾個。
對朱允炆的處理有點過分了,一輩子都在找朱允炆,鄭和下西洋也是找朱允炆,也許死前一年找到了,朱棣怕呀!自己是奪得的皇位,並非正統,萬一朱允炆跳出來,他就是千夫所指,後世終將永背罵名!胡瀅找到了正在遠征途中的朱棣,告訴他(以下屬推測並非史書記載)朱允炆找到了,我和他談了,幾十年了,就這樣放下吧,放下吧。朱棣如釋重負,終於解脫了……次年,朱棣死於班師回朝途中的榆木川。
工作狂魔朱棣,在位執政二十二年八千餘天,沒有休息過一天。
仁宗洪熙帝朱高熾
仁宗仁宗,核心在仁。在位雖264天,但為人寬厚,為政開明,發展生產,與民休息,赦免了建文舊臣,平了冤獄,廢了苛政,停了大規模傭兵,與民休息,文化復興,儒家思想充分發展,仁宣之治的締造者,生產力得到空前發展。剛剛上位,短短十個月,他就敢給建文帝平反,他的仁,他的毅,讓明朝有了些許的清明。明朝也開始進入穩定強盛期。
宣宗宣德帝朱瞻基
在位十年,文宣之治共十一年,功績堪比文景之治。他是文人和藝術的庇護者,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十分喜人。
這裡想強調一點,也許我們都聽過一句話,“當皇容易守皇難”,讓一個穩定的組織健康的發展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一個組織一旦確立起來,很多的規則也就成型了,要在這些規則上建成大事甚至穩住這些規則,不比在沒有規則的時候建立規則要容易。任何事物是有惰性的,能在惰性的環境中勤勉,和在勤勉的環境中努力,更難不是嗎?每個皇帝都有他所處的歷史環境,由歷史環境解決歷史任務,才是他們的使命,一個人一個命並不是說命運,而是使命。默默無聞的,卻可能是至關重要的。
英宗正統及天順帝朱祁鎮
這是明朝最傳奇的皇帝,在位一直勵精圖治穩定西南疆域,後來寵信宦官太監王振,這個王振也是心大,想建功立業,拉著皇帝,明朝三大營“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還有滿朝文武精英去打仗,用一人不賢毀一世英名,一個太監能懂什麼打仗技巧,拉著這麼多人東跑西跑還不給吃飯,就有了土木堡之變,一夜回到解放前。英宗穩坐中軍等死,瓦剌俘虜他準備換錢,國不可一日無君,他弟弟朱祁鈺欲拒還迎的當上了皇帝,所以明朝就不打算給錢換皇帝。你為什麼不撕票呢?這就是英宗的厲害之處,多年之後,不僅回來了,還和瓦剌成了好盆友,連當時瓦剌監視他的人都心甘情願為他賣命,這就是人格魅力,厲害不?回來後又寵信那個讓他上位的一群人,晚年才任用賢才,政治上不是很得心應手,但是仁政愛民。不是個好皇帝,但任何時候都鎮定自若,和善待人,敵人都能變成朋友,有很強的個人人格魅力,是個好人。順便一說,死前廢除了殉葬制度,是為數不多的,理解生民痛苦的人。
代宗景泰帝朱祁鈺
朱祁鎮的弟弟,臨危受命,欲拒還迎的獲得了皇位,扶大廈之將傾。任命于謙(實我等楷模)等人打了北京保衛戰,在位9年期間勵精圖治,整頓政、經、軍,使明朝社會由亂而治漸開中興,可謂英明之主。但性格使然也有奸臣作亂。而且在嚐到了權利的甜頭之後,就再也不想讓他哥回來了,哪怕瓦剌說不要錢還給你們,他都不要。沒能擋住朱祁鎮回來後,讓他住在很破爛什麼都不提供的西苑,嚴加看管,從沒看過朱祁鎮,即使朱祁鎮只想回來放個農民,也不放心。(能理解朱棣了麼?)他想讓自己兒子朱見濟為皇儲,無奈群臣想立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為皇儲,連他老婆都反對他……這讓他大為惱火,一直在爭,結果他兒子還病逝了,後來就爆發了奪門之變,英宗復位。此時他病在深宮,說“哥哥做,好”,一個月後,死。(這一個月多尷尬,明朝兩個皇帝。怎麼死的……你覺得即使不病死,也得被病死。他哥能讓他活?)可憐我于謙謀逆之名處死……唉!
憲宗成化帝朱見深
波折,他爹皇帝時他還是皇子,他爹被俘虜在外成了囚徒,他在家也成了囚徒,他爹回來了,他又成了皇子,兩為太子,一波三折,期間很多故事,包括萬貴妃,朱見深愛了一生的女人,比他大十七歲的女人。在位期間深明寬仁,給於謙平反,給朱祁鈺恢復尊號等,有君王的風度,選賢舉能,社會經濟漸漸復甦。在位期間也設立了西廠,同時也任用了一些小人,有些遺憾。萬貴妃暴斃後不久,朱見深也去了。
順便一提,心學大師王守仁(王陽明)1472年出生了!
孝宗弘治帝朱祐樘
孝字在,肯定不平凡。歷史學家對朱祐樘評價極高,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言路大開,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勵精圖治,任用賢臣,史稱“弘治中興”。有錯立刻改正,與漢文帝,宋仁宗齊名。
瞭解這個皇帝,就要知道他的出身,他是皇上的三兒子,母親是個宮女,給皇帝管私房錢,皇帝專寵萬貴妃,萬貴妃就是後宮一霸,你知道為什麼他老三都能上位?因為萬貴妃不能生育,又見不得別的女人有孩子,所以別人生一個,她就殺一個,老大老二相繼歸西,皇上偶爾見到朱祐樘母親紀氏,因美貌聰慧,臨幸。後來紀氏就懷孕了,萬貴妃能忍?殺!孝宗啊!讓我知道了人性的暖。後宮幾乎所有人都冒著生命危險瞞著萬貴妃,保護這個小生命,六年!直到後來憲宗朱見深說自己都老了還沒兒子,保護他的太監才說出來,憲宗飛也似的去看自己六年沒剪過頭的一直吃百家飯的兒子,當即立為太子。之後他的母親紀氏暴亡,保護他的太監吞金而死。憲宗母親周太后擔心萬貴妃對朱祐樘下毒手,便親自撫養直到即位。為什麼這段專門寫?不是我有病,是我當時被人心暖到了,不寫對不起人心。
孝宗朱祐樘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只有一個老婆的皇帝,那個老婆是他的結髮妻子,曾與他患難與共。
政績卓越,寬厚仁慈,不管對誰,甚至是仇人。
百善孝為先,孝宗這個孝字的意義,大概就在這裡了吧。
武宗正德帝朱厚照
放蕩不羈貪玩愛自由,個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心地善良,平易近人,極具個性色彩。可能他不喜歡當皇帝吧。但是他處理事情堅決果斷,太監劉瑾就是他這個時期出來的,想解決秒秒鐘就被他解決了。平安化王之亂、寧王之亂(被王陽明35天剿滅)、打敗蒙古小王子,應州一戰與普通士兵同吃同住,應州大捷殺敵一名。多次賑災免賦。
可能父親管的太嚴且管的太少,他太過貪玩,三十一歲就崩於豹房。
世宗嘉靖帝朱厚熜
朱厚照的堂弟,開創了嘉靖中興。看過大明王朝1566的都知道這是個政治老油條,二十多年避居西苑,計劃修道成仙,卻始終掌握著大明朝政治經濟軍事民生大權。特別聰明!特別任性倔強,也十分敏感。書法文學造詣都還不錯。
期間出來了很多名人,戚繼光,海瑞,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這個時候還不出名)等。
無奈的是,如此聰明個人,不好好當皇帝,就想著利用群臣的相互制衡鞏固自己的權利,怎麼活的更長久。奇葩的是,吃了四十年各種“仙丹”居然活到了六十。
嘉靖和包括我們在內的太多太多人都很像,自恃聰明,自以為是,以為自己可以改變很多,經歷滄桑之後又以為自己看透了一切,安慰自己就這樣吧我盡力了,改變不了的我也沒辦法了!最終偏離自己最初的夢想太遠太遠,回首望,不覺潸然淚下……
穆宗隆慶帝朱載垕
隆慶新政。國事很上心,畢竟登基前內憂外患壓的他喘不過氣,而且有高拱張居正陳以勤等盡力輔佐,海內外大治。房事更上心,沉迷色情,媚藥,嗨了五六年,就嗨沒了。勤儉節約,吃飯上省了不少錢。但他是個“寬恕有餘而剛明不足”的人,統治期間內閣鬥爭加劇。
神宗萬曆朱翊鈞
萬曆皇帝前十年在張居正的指導下,不,壓迫下,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了很大發展,親政後,第一件事就是全面推翻了張居正。但是自己也勵精圖治,生活節儉,開創了“萬曆中興”。期間有萬曆三大徵,痛扁了小日本。執政後期越來越懶越來越懶,酒色財氣,醉生夢死,最後直接幾十年不上朝了,但雖然不上朝,國家還是在其掌控之中,透過傳紙條的方式。沒有宦官專政。國家更加開放個性,中國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商品經濟高度發達,階級矛盾也日益加劇。順帶一提,東林黨也是這個時候出現的,文官黨爭使得政治腐敗黑暗。李成梁也是這個時候把後金養起來的,明朝滅亡的禍根由此而生。
薩爾滸之戰,明朝四路大軍掛了三路,萬曆鬱悶,病重,嚥氣。
光宗泰昌帝朱常洛
怎一個慘字了得。出身不太好,也是他爹臨幸宮女所生長子,所以他爹不想要,大臣不同意,所以有了國本之爭。又遇上梃擊案。
好不容易上位,廢除了萬曆的礦稅,撥亂反正,準備重整朝綱,結果吃了個紅丸,掛了,史稱紅丸案。
熹宗天啟帝朱由校
木匠皇帝,一心鑽研木製建築,東林黨和閹黨魏忠賢開始鬥爭,大奸大惡魏忠賢上位了,朱由校還是沒日沒夜的做木工。天下幾乎大亂。
倒黴的是,天要亡明。這是實話。明末正經歷小冰河時期,千年一遇的冷。冬天飢寒無比夏天大旱大澇。崇禎繼位1628年,氣溫回暖是在明朝滅亡1644年之後的1650年。明朝真的是氣數已盡了。
思宗崇禎帝朱由檢
崇禎是朱由校異母弟弟,崇禎繼位,第一個問題就是魏忠賢,他以極其高超的政治手段除掉了權傾朝野的大奸大惡(野史咱就別亂讀了,居然還有給魏忠賢翻案的,雖然我也曾經也迷失過一小段時間),各地鬧饑荒,農民起義。崇禎帝是真的很勤奮,衣服都是補丁,二十幾歲頭髮都白了。
如果不是小冰河時期,也許他真的成功了,崇禎是個悲劇的皇帝,我竟然看到了一個“越努力越絕望”的人,一直絕望到死。雖然我不相信這是真的,但這就是歷史,這就是事實。旱澇,瘟疫,叛徒,流寇。
很多人都覺得錯殺袁崇煥是致命的,不然,袁崇煥守的了寧遠城,卻收不回遼東,他還殺了毛文龍,有節氣但終究剛愎。孫承宗被擠兌才是真的可惜,承宗死而明朝亡。
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長嘆“苦我民爾”,之後殺了自己的女兒。奸臣誤國啊!最後在景山歪脖樹上自縊身亡,死時光著左腳,右腳穿著一隻紅鞋。時年33歲。身邊僅有提督太監王承恩陪同。
上吊死前於藍色袍服上大書:
“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絕望到什麼程度,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六下罪己詔,跟我們一樣的年紀,遭受了世界如此沉重的惡意。
回覆列表
我覺得題主提這個問題並不是想知道明朝十六帝誰是英明之主,而是想引導大家去指責崇禎是亡國的昏庸之君,我想說的是,崇禎並不昏庸,而是無力迴天。
崇禎登基的時候,就在東林黨的慫恿下除掉了魏忠賢,這一下子沉重地打擊了閹黨,也攪亂了以前還算是平衡的朝廷局面。作為外來的藩王,崇禎和嘉靖遇到了同樣的問題,那就是身邊並沒有可信之人,而且迫切需要樹立自己的威信,似乎沒有什麼比殺掉魏忠賢這個奸佞更合適的了。
事實證明,魏忠賢死後,朝廷的局面並沒有變好而是更加惡化了。東林黨完全控制了朝堂,他們一邊清除原來的閹黨官員,一邊有分派相互內鬥,對於崇禎他們的做法到是挺一致的。政治講究的是平衡。東林黨一家獨大,崇禎無法在短時間內培養另外的強大勢力與之對抗,因此朝政基本為東林黨所左右。
崇禎朝時,遼東邊患十分嚴重,打仗需要錢,朝廷就需要想辦法去籌錢。誰有錢呢?就是那些士族官員,江南地區也很有錢,可是崇禎一分也收不上來。怎麼回事呢?那些士族官員是有特權不用交稅的,而且他們往往憑藉自己的地位在家鄉佔據了大量田產,土地兼併導致原本做為國家納稅和兵員主力的自耕農大量消失,或淪為佃戶或淪為流民。
而江南地區又因為文風盛行,士族官員多來自於此,為逃避賦稅,官商往往是勾結在一起。文官勢力大,崇禎惹不起,那錢是怎麼出呢。只有向士族官員勢力範圍之外的地區增派賦稅,這些身份大多是北方較窮的省份。
但這些錢還是不夠的,有人又給他出了個餿主意,徹底砍掉全國所有驛站。崇禎沒有辦法,只能接受這個飲鴆止渴的建議。砍掉驛站後,明朝全國的中央到地方的通訊系統基本癱瘓,這在此後給了明朝致命的打擊。同時,大量驛卒的失業也激起了更強烈的社會矛盾,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終於爆發,李自成就是其中失業的一名驛卒。
一個朝代的滅亡跟它有沒有一個所謂的昏庸的亡國之君是無關的,當整個國家政權機器已經完全腐朽,再英明的君主也挽救不了。不是一個君主毀滅了一個王朝,而是時代摧毀了它。然而,明朝之亡亡得沒有意義,在文明徵服野蠻的世界潮流中,反而被野蠻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