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晚亭與落霞同暉

    其優長:在封建社會中央集權制度下,輔助皇帝,處理日常朝政,決斷機要。保障國家機器有條不紊正常運轉。

    其敝端:有時丞相權為過大,有與皇帝分庭抗禮之勢,而威協到君權。

    唐宋時期某幾個階段,皇帝的聖旨須經丞相認可後才能發出,丞相還有駁回權。漢昭帝時,甚至大到能廢立皇帝。曹操丞相更是大權獨攬,讓自己的兒子篡漢當了皇帝。

    朱元璋,要飯出身,帶淮西一干人參加紅巾軍起義,攻城掠地,數十年的拼殺,終於建立明朝,登上帝位。雖文化不高,但豐富的閱歷,使他深諳朝代興亡更替的道理。得江山難,守江山更難。

    明初,實行了內閣制,丞相權力空前大,君權受到削弱。可謂物極必反。朱元璋尚感如此,後世子孫怎能駕馭呢?這是朱元璋最為憂慮的大問題。

    明初四位丞相,李善長、徐達、汪廣洋、胡惟庸,有三個以謀反罪處死,直到胡惟庸後,朱元璋下決心廢除丞相制度。大權收歸皇帝一人,朝綱獨斷,事必躬親。

    皇帝個人的修養、素質、稟性、興趣、愛好,也即賢明、昏庸、荒淫決定了皇朝興衰、萬民安危生存的決定因素。

    明嘉靖帝、萬曆帝,一個一門心思在宮中練丹求長生不老,一個專心在宮中做木匠活,二十多年不上朝,出現了朋黨、閹黨、後宮沒完沒了的爭鬥,離亡國也就不遠了。

    清康雍乾盛世,幾個皇帝還是比較勤奮的,早朝不綴,也搞出了一個上書房,也就是皇帝的高階智囊團。雍正帝每天御批均上萬字。又成立了軍機處,皇帝直接領導下的小內閣。

  • 2 # 蘇子侃歷史

    當胡惟庸被朱元璋滿門抄斬之後,丞相制度在中國便走向了它的盡頭。回顧中國的丞相制度,從最初的戰國時代到最後的明初,歷時一千多年。丞相制度的存在也極大的促進了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經濟的發展。那麼丞相制度從它的起源到,最終的消亡,都經歷了哪些演變呢?

    三公九卿制,丞相制的起源與確立

    戰國時代,天下紛爭。七國各國國君為了在這亂世之中存活、爭霸,爭相招攬人才,其中大才之人授予相國之位。丞相正是在相國的基礎上,慢慢演變而來。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始置左、右丞相,佐助君主國家軍政要務。雖然秦武王設立了左、右丞相,但是此時秦國的相國仍然存在。到了秦昭襄王時代魏冉出任的便是秦國的相國。所以戰國時期,丞相制度尚且還沒有正式的確立。

    丞相制度的確立,還得歸功於秦始皇。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疆域之大,幅員之廣,早已不是之前的官僚體制所能管理。秦始皇在總結六國的官僚制度之後,以秦國官僚制度為基礎設立了三公九卿制。自此丞相制度正式在中國確立,並且為兩漢、兩晉、南北朝所沿用。

    三省六部制,回收權力,限制相權

    三公九卿制在實行的幾百年的時間裡,出現了許多由於相權過大導致皇帝成為傀儡的情況發生,如曹魏代漢、司馬代曹。其弊端展露無遺,在南北朝時期,為了限制相權。三公逐漸被邊緣化,取而代之的是中書省、尚書省等部門。

    隋朝建立後,將北周仿照周禮設立的官爵制度廢除,設立了以三省六部製為主體的中央官僚體系。到了唐朝之後,三省六部制進一步的完善。三省六部制的確立,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個里程碑,三省之間分工明確,效率極高。同時三省互相牽制,共同向皇帝負責,既分散了相權,又集中了皇權,為後世朝代所沿用。

    “二府制”,兵權的回收

    宋朝是建立在那場“黃袍加身”的鬧劇之上的,宋太祖趙匡胤稱帝后,對於兵權尤為重視。為了避免丞相或者大將掌控兵權,趙匡胤一方面重文輕武,另一方面在樞密使的基礎上設立了樞密院,與"中書"分掌軍政大權,號稱“二府”。“二府制”之下,三書省權力被分割,名存實亡,實際上早已是三省合一。按《古今源流至論》後集卷二《三省》的說法是 “國初三省長官第為空名,惟侍中有真拜者。”

    廢除丞相制,皇權的集中

    明清時期,中國的封建制度已經到了他最後的輝煌。縱觀明清時期,集中皇權始終是它們的主題。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之後,丞相仍然存在。而且這一時期丞相的權力巨大,皇權在這一時期受到了嚴重的挑戰。朱元璋在世的時候,尚且能夠壓制住這些老臣、丞相。可是一旦他去世了,這些功高蓋主的大臣還能否效忠大明王朝呢?這成了朱元璋的一塊心病,為了讓自己的子孫後代能夠不被丞相擺佈,朱元璋決定廢除丞相制度。而胡惟庸案,正好給了他一個藉口。所以在處世胡惟庸之後,朱元璋就再也沒設定丞相了。實行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也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古代中國進入了皇權高度集中的黑暗時期。

    與其說是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度,不如說是一千多年來,歷朝歷代的共同推動之下,丞相制度才被削弱、瓦解、廢除。畢竟從它產生之後,“限制”就一直橫亙在它身上。

  • 3 # 從前比較好吧

    謝謝邀請。一般來說丞相的起源大家公認的是先秦時期,真正的設定了丞相。但是我們看一些電視裡,把姜子牙和周公也稱為丞相,其實那個時候並沒有丞相這個官職,不過他們的權利和職責也差不多和後來的丞相一樣。最早設定丞相這個官名是在先秦時期的秦武王時期,大家如果看羋月傳會知道,就是那個舉鼎而死的秦王,樗裡疾和甘茂分別為左右丞相。可能這兩個人比較陌生,後來的呂不韋大家應該比較熟悉,那時候也作相邦。秦朝統一以後就設定左右丞相,大家所知道的有大名鼎鼎的李斯李丞相。

    秦朝以後丞相有時存在,有時候也不設定。有時候也有別的稱呼,比如大司徒,相國,宰相,中書令等等稱呼。要分析朱元璋為什麼徹底廢除丞相,先要分析丞相的職責是什麼。丞相是協助皇上處理國家事物的官職,幫助天子處理一切事物。也就是二把手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利十分的大。像國家的事物,軍事上的事物,丞相輔佐皇帝完成。什麼機要大事,皇上也是要召丞相和諸大臣商議。一般政務都由丞相決定,皇帝也要經常詢問丞相的意見,丞相有時候也可以駁回皇帝的詔令,持保留態度。還有任用官吏,向天子舉薦人才。管理律令刑獄事物。對地方官員也有考核誅賞的權利,在軍事和邊防也有一定的權利,全國的計籍和各種圖籍等檔案都歸丞相府儲存。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治理全國政務的人。

    這樣看來,皇權和相權必然會有衝突,特別是像朱元璋這樣有為的君主,能甘願受到丞相的制約,他肯定想政由己出,不想做什麼事都不能憑自己的意願,想幹什麼有時候還要受到丞相的制約,不符合自己的心意。而且很多的事物是不需要透過皇帝就可以丞相直接決定,不管丞相處理事物的好壞,皇帝心裡總歸不舒服的。他是一國之君,掌管生殺大權,肯定想集中所有的權利,由他一個人說了算。如果有別人可以行使你的部分權利,昏庸的皇帝可能會覺得輕鬆了許多,不用事事自己操心,還覺得有人幫助解決,自己可以輕鬆很多。但是有為之主可不是這樣想,他想的事做出千古的功績,讓後世所敬仰。而且也不希望有人可以對他的政令可以指手畫腳。所以在歷史上也不是朱元璋自己廢除丞相,很多的朝代也有廢除,或者改別的官職,不過也是反反覆覆的存在著,只是到了朱元璋徹底的廢除了,後面就再也沒有丞相這個官職了。

    朱元璋是歷史上殺害功臣比較多的一位開國皇帝,殺人之多,手段也很殘忍。為了讓他的子孫統治的更長久,把身邊的大臣能殺的幾乎都殺了。而且還為了他的子孫都能享受榮華富貴,設定了好多王,以及國家養他們的政策。所以明末國家財政緊張,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這些朱姓王。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當時是攻下一個地方,就殺當時的朱姓王,全國範圍內被殺的朱姓王成千上萬個。朱元璋為了子孫的統治可謂是想法設法,用心良苦。既然把開國功臣裡武將殺了這麼多,是防止他們擁有兵權,興兵作亂。自古文臣武將要平衡才有利於統治,不管哪一方一家獨大,都不利於統治。帝王之術自古考驗的就是皇帝的御人之術,既要拉攏手下的人,也要打壓手下的人。更要防止哪一方一頭獨大,影響到了皇權。所以朱元璋也是防止文臣權利過大,正好也是為了子孫的統治,殺了這麼多人,一併把威脅皇權的人全部除掉。

    歷史上眾多的帝王統治時期不設定丞相,和降低丞相的權利,都是為了皇權的穩定。像秦始皇死的時候,丞相李斯和太監趙高就可以篡改遺照,立胡亥為帝,而殺了扶蘇。中國古代最繁榮的開創者唐玄宗李隆基剛開始的開元盛世,大家都知道是任用房玄齡,杜如晦等賢相,因為這些賢相的輔佐才開創了開元盛世。後期的李隆基重用李林甫,楊國忠等奸相才導致了後期的昏庸,以至於發生了安史之亂,大唐險些亡國,而且從此一蹶不振 。可見丞相對國家的影響也是相當的大的。朱元璋的手段和心裡,是很難容忍手下的文臣武將干預朝政,更不願意他的子孫後代會遇到這樣的事情,朱元璋又是一個鐵腕皇帝,做事果斷,所以利用胡惟庸案一舉廢除了丞相。

    丞相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皇帝需要得力助手來輔佐他,如果是賢能的君主,還可以唯才是用,保持國家的統治安穩,如果是昏庸的君主,有可能會導致皇權旁落,相權過大。所以丞相的消失也是皇權和相權的權利之爭,也是威脅到了皇權,必然被皇帝不能容忍。丞相是從好的開始,悲劇結尾,也算標誌著幾千年來皇權和相權相爭的一個結束。

  • 4 # 深港舊時

    秦朝以後丞相有時存在,有時候也不設定。有時候也有別的稱呼,比如大司徒,相國,宰相,中書令等等稱呼。要分析朱元璋為什麼徹底廢除丞相,先要分析丞相的職責是什麼。丞相是協助皇上處理國家事物的官職,幫助天子處理一切事物。也就是二把手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利十分的大。像國家的事物,軍事上的事物,丞相輔佐皇帝完成。什麼機要大事,皇上也是要召丞相和諸大臣商議。一般政務都由丞相決定,皇帝也要經常詢問丞相的意見,丞相有時候也可以駁回皇帝的詔令,持保留態度。還有任用官吏,向天子舉薦人才。管理律令刑獄事物。對地方官員也有考核誅賞的權利,在軍事和邊防也有一定的權利,全國的計籍和各種圖籍等檔案都歸丞相府儲存。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治理全國政務的人。朱元璋是歷史上殺害功臣比較多的一位開國皇帝,殺人之多,手段也很殘忍。為了讓他的子孫統治的更長久,把身邊的大臣能殺的幾乎都殺了。而且還為了他的子孫都能享受榮華富貴,設定了好多王,以及國家養他們的政策。所以明末國家財政緊張,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這些朱姓王。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當時是攻下一個地方,就殺當時的朱姓王,全國範圍內被殺的朱姓王成千上萬個。朱元璋為了子孫的統治可謂是想法設法,用心良苦。既然把開國功臣裡武將殺了這麼多,是防止他們擁有兵權,興兵作亂。自古文臣武將要平衡才有利於統治,不管哪一方一家獨大,都不利於統治。帝王之術自古考驗的就是皇帝的御人之術,既要拉攏手下的人,也要打壓手下的人。更要防止哪一方一頭獨大,影響到了皇權。所以朱元璋也是防止文臣權利過大,正好也是為了子孫的統治,殺了這麼多人,一併把威脅皇權的人全部除掉。歷史上眾多的帝王統治時期不設定丞相,和降低丞相的權利,都是為了皇權的穩定。像秦始皇死的時候,丞相李斯和太監趙高就可以篡改遺照,立胡亥為帝,而殺了扶蘇。中國古代最繁榮的開創者唐玄宗李隆基剛開始的開元盛世,大家都知道是任用房玄齡,杜如晦等賢相,因為這些賢相的輔佐才開創了開元盛世。後期的李隆基重用李林甫,楊國忠等奸相才導致了後期的昏庸,以至於發生了安史之亂9大唐險些亡國,而且從此一蹶不振 。可見丞相對國家的影響也是相當的大的。朱元璋的手段和心裡,是很難容忍手下的文臣武將干預朝政,更不願意他的子孫後代會遇到這樣的事情,朱元璋又是一個鐵腕皇帝,做事果斷,所以利用胡惟庸案一舉廢除了丞相。朱元璋是歷史上殺害功臣比較多的一位開國皇帝,殺人之多,手段也很殘忍。為了讓他的子孫統治的更長久,把身邊的大臣能殺的幾乎都殺了。而且還為了他的子孫都能享受榮華富貴,設定了好多王,以及國家養他們的政策。所以明末國家財政緊張,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這些朱姓王。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當時是攻下一個地方,就殺當時的朱姓王,全國範圍內被殺的朱姓王成千上萬個。朱元璋為了子孫的統治可謂是想法設法,用心良苦。既然把開國功臣裡武將殺了這麼多,是防止他們擁有兵權,興兵作亂。自古文臣武將要平衡才有利於統治,不管哪一方一家獨大,都不利於統治。帝王之術自古考驗的就是皇帝的御人之術,既要拉攏手下的人,也要打壓手下的人。更要防止哪一方一頭獨大,影響到了皇權。所以朱元璋也是防止文臣權利過大,正好也是為了子孫的統治,殺了這麼多人,一併把威脅皇權的人全部除掉。

  • 5 # 西嶽頑石

    一般來說,中國古代的皇帝,尤其是開國皇帝都會考慮兩件事。第一,怎麼樣能讓自家的皇位坐的穩一些;第二,怎麼樣能讓自家的皇位坐的長一些,最好千秋萬世永遠不倒。

    朱元璋是一位鐵腕君王,也是一位集權皇帝。他奪取天下以後,必然要加強中央集權,而丞相制度的廢除就成了強化君主專制的必然結果。開國皇帝之中,沒有一位在對待處理開國功臣的問題上有朱元璋那樣的果斷狠毒,幾乎將一干開國元勳屠戮殆盡,就是為了給他的後人清除潛在的威脅,達到完美接班的效果。

    自古以來,君權和相權一直存在著矛盾,平時二者良性發展,國家機器也能穩步運轉。可一旦君權旁落,後果不堪設想,歷史上權臣篡位的例子不勝列舉,王莽篡漢,曹魏代漢,司馬代魏等都是活生生的例子,朱元璋不可能視而不見。朱元璋要建立一個強化的君主專制帝國,丞相就成了一個很大的絆腳石,所以必須廢除。從誅殺胡惟庸、李善長的案子中不難看出,廢除丞相制度是朱元璋勢在必行的一步,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中央集權進一步得到了加強,但卻是歷史的倒退。

  • 6 # 九州歷史

    中國歷史上,丞相是變化最多的職位,一直忽立忽廢。一方面,皇帝想讓宰相幫他處理政務,同時又擔心丞相權力太大,有時變換名稱、改變職責。

    春秋時期,有宰相之職,管仲就是宰相;戰國時期,各國都有宰相。秦統一天下,正式改名“丞相”,有時為了分權,設定左丞相、右丞相。漢朝與秦朝差不多,設定內廷後,丞相權力轉移到尚書檯,漢哀帝時期取消丞相,三公(司徒、司空、太尉)共同執政。漢獻帝時期,恢復丞相之位,其實就是為曹操專設的。三國時期,蜀漢設丞相,是為諸葛亮專門設定的,諸葛亮死後,劉禪就廢了丞相。

    魏晉南北朝,錄尚書事、中書監、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僕射等各種官職,都可以看作丞相。

    隋朝三省制,有三個丞相:內史省的內史令、門下省的納言、尚書省的尚書令。唐改內史省為中書省,內史令為中書令,納言為侍中。都是三個人共同執政,避免權力過於集中。

    宋朝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相當於丞相。中間也經歷過左右僕射、左右丞相。

    元朝的中書省是政務中心,皇子統領,下設左右丞相。

    明朝設中書省、左右丞相。朱元璋在洪武13年罷中書省,廢丞相,由皇帝親政。但朱元璋的子孫精力不夠旺盛,就設定內閣處理政務,內閣大學時相當於丞相,內閣居首者為首輔。

    清朝的軍機處是權力中心,軍紀大臣相當於丞相。

    中國十大名(丞)相:管仲、李斯、蕭何、陳平、諸葛亮、房玄齡、寇準、王安石、張居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天到晚只要沒事就看手機,究竟該如何戒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