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2
回覆列表
  • 1 # 王侯將相那些事兒

    長矛穿胸居然不死 隨著盛唐繁榮留在人們心中的深刻記憶,初唐英雄的形象也在民間廣為流傳,以至傳到了喜劇化、臉譜化、甚至漫畫化的程度,有的已經變成了中國家喻戶曉的俚語。譬如:“半路殺出來個程咬金”與“程咬金的三板斧”,就是其中的經典。前者是說程咬金劫皇綱和在瓦崗寨當混世魔王時,總喜歡埋伏在半路,突然殺出,嚇退敵人,用來形容某事本來進行得很順利,但冷不丁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情況,結果把事情給攪黃了。後者是形容程咬金夢中學斧七十二路,醒來只記得前三十六路,其中前三斧最厲害,凡擋不住前三板斧的,只有死路一條,若三板斧失靈,程咬金便虛晃幾斧,拍馬便逃,以此來形容某人辦事“虎頭蛇尾”。但只會三板斧的程咬金,卻也屢屢能絕處逢生,成為民間津津樂道的一員福將。  其實,這只是民間對隋唐草莽英雄的一種調侃和幽默,也是民間對名人最早的“惡搞”,歷史上真正的程咬金卻不是這個樣子的。程咬金,濟州東阿(今山東東阿)人,史書記載為程知節。程咬金青少年時就很驍勇,善用馬槊(馬上長槍),而不是傳說中的六十四斤八卦宣花斧。他生於隋末亂世,最初出道,可不是跑到瓦崗寨去當混世魔王,而是聚眾數百,建立民團,立馬橫槊,保衛鄉里。換句話說,程咬金當初非但沒有當強盜,反而是率領鄉民抗擊盜賊的民團首領。隋末各地紛紛起事,程咬金這支保衛鄉里的非正規軍,生存非常艱難。不得已,程咬金於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率領數百人的小部隊,依附了當時很強大的瓦崗軍。在李密手下,程咬金如魚得水,和秦叔寶一道,成了李密最精銳的八千貼身衛隊的頭領,官銜是內軍驃騎。從此,程咬金便把名字改成了文縐縐的程知節。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在與隋軍的北邙山大決戰中,程知節大出風頭。當時,瓦崗名將單雄信率領外軍駐紮在外圍,遭隋軍王世充偷襲。單雄信向李密求援,李密派程知節和另一員號稱“萬人敵”的大將裴行儼(即小說中的隋末天下第三條好漢裴元慶)前去馳救。裴行儼奮勇當先,不幸被流矢擊中落馬,正危在旦夕。程知節飛馬趕到,連殺數人,所向披糜;連忙從地上抱起行儼,橫在馬上,往自己的大營撤退;隋軍隨後追趕,程知節抱著裴行儼,行動不甚靈便,只覺胸口一熱,一柄長槊透胸而出,只見知節大喝一聲,撅斷長槊,並調轉槊頭刺死殺手,嚇散追兵,這才與裴行儼平安回營。一柄長槊透胸而出,居然沒死,且還殺死敵人,救回戰友。這一舉,便奠定了程咬金是福將的傳奇人生。 不過,這一仗打下來,失敗的還是李密。程知節、裴行儼、秦叔寶、單雄信等都成了王世充的俘虜。李密死裡逃生,投奔了李淵,不久因叛唐被殺。王世充對這批勇猛的降將十分看重,優渥有加。封秦叔寶為龍驤大將軍,程知節為將軍。不料,瓦崗降將卻瞧不上王世充,程咬金對秦叔寶說:“王世充不但器量狹小,而且說大話打妄語,還喜歡發誓賭咒,簡直就是巫師老婦的做派,哪裡是撥亂反正,平定天下的明主!”明主是誰?當然是正在招賢納能的秦王李世民了。估計李世民早已派人與秦、程等人暗通關節了。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二月,王世充與唐軍戰於九曲,雙方列陣對峙,程咬金與秦叔寶等皆率軍在陣前。突然,程、秦與其他數十騎向西急馳百多步,然後,程咬金在馬上向王世充作了一個揖說:“僕荷公殊禮,深思報效;公性猜忌,喜信讒言,非僕託身之所,今不能仰事,請從此辭。”(見《資治通鑑.唐紀三》)說完率領數十名同夥打馬奔投唐軍,懾於秦、程的威���,王世充的人馬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馬蹄揚起的煙塵,而不敢追趕。這就是程咬金和秦叔寶歸唐最為的戲劇性過程。 歸唐後,李淵將程咬金劃歸秦王府,李世民待之甚厚,授秦王府左三統軍。此後,程咬金就成了秦王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每次接戰必身先士卒,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為唐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又領左一馬軍總管,以功封宿國公。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在太子李建成集團和秦王李世民集團爭奪太子之位的血雨腥風中,左一馬軍總管程咬金首先成為李建成的清洗物件,準備把他調到離長安十萬八千里的康州(今廣東德慶縣)當刺史。程咬金著急了,對李世民說:“大王股肱羽翼盡失,身何能久!知節以死不去,願早決計。”(見《資治通鑑.唐紀七》)六月初四日,在諸將領的擁戴下,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事變”,滅了李建成集團;兩個月後,李淵禪位,李世民正式登基。程咬金因為這場大功勞,先拜太子右衛率,再遷右武衛大將軍,賜實封七百戶。  太宗貞觀年間,程咬金歷任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又改封盧國公,授普州刺史。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再轉左屯衛大將軍、檢校北門屯兵、加鎮軍大將軍。也就在這一年,他的影象榮登凌煙閣唐二十四開國功臣榜。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程咬金遷左衛大將軍,並被任命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顯慶元年(公元656年)八月,“蔥山道行軍總管程知節擊西突厥,與歌遏祿、處月二部戰於榆慕谷,大破之,斬首千餘級。”“十二月,程知節引軍至鷹娑川,遇西突厥二萬騎,別部鼠尼施等二萬騎繼至,前軍總管蘇定方率五百騎馳往擊之。西突厥大敗,追奔二十里,殺獲千五百餘人,獲馬及器械,綿亙山野,不可勝計。”(見《資治通鑑》)。斯時,程咬金已經六十八歲,也有些英雄遲暮的感覺了。 因為蘇定方的功勞引起了行軍副大總管王文度的忌妒,他對程咬金說:“這場仗雖僥倖獲勝,但我軍也有死傷,乘危輕進,孤軍深入,是失敗的成因,我軍不宜急進。如今之計,我軍應結成方陣,輜重置於陣中,從容前進,遇敵則戰,此乃萬全之策。”同時還告訴程咬金,皇上有密詔說,程大總管一貫恃勇輕敵,委託王文度對其加以節制,程咬金信之。由是,唐軍收軍成陣,緩緩而行,不許深入。“士卒終日跨馬,被甲結陣,不勝疲頓,馬多瘦死。定方言於知節曰:‘出師欲以討賊,今乃自守,坐自困弊,若遇賊必敗;懦弱如此,何以立功!且主上以公為大將,豈可更遣軍副專其號令,事必不然。請囚文度,飛表以聞。’知節不從。” 唐軍推進到恆篤城下(今哈薩克東南),數千粟特人開城投降,王文度居然對程咬金說:“這些胡人是假投降,等我們一走,復還做賊,不如殺光他們,取走他們的資財。”蘇定方反駁說:“如此一來,我們就成了盜賊,大唐正義之師還平什麼叛?”可惜,程咬金沒有聽從蘇定方的諫言,眼睜睜地看著王文度下令屠城,並搶光城中的金銀財寶。而蘇方定堅決不接受分給他的那一份。這場殺戮帶來的嚴重後果是,西域各部再也不敢妄存降唐的念頭了。由是,唐軍孤軍深入,又得不到支援,只好班師回朝了。回到長安,王文度因假傳聖旨應當處死,唐高宗李治特赦其免死,僅開除公職而已;程咬金則減死免官,沒多久,又被授予岐州刺史。但程咬金自覺年紀太大,請求退休獲准後,從此在家頤養天年。麟德二年(公元665年),七十七歲的程咬金壽終正寢,陪葬昭陵(太宗陵),走完了他福將的一生。  有人認為,程咬金徵西域晚節不保,是老糊塗了。其實,程咬金才不糊塗���他打了一輩子仗,豈不知兵貴神速,秋毫無犯的道理?他之所以任王文度所為,完全是為了避禍自保。要知道,顯慶元年早已不是唐太宗的貞觀之治了,高宗李治對開國功臣的防範之心已顯露出來,武則天已從李治的昭儀變成了皇后,剷除異己的行動也已經開始了。因此,李治對王文度下達密旨並不是假的,只是後來事情敗露,不好交待,才說王文度“矯詔”。要不然,“矯詔”怎麼能可免死?且三年後,又將王文度起用為熊津都督(在北韓半島),這就說明了密詔的奧密。也就是說,如果當年程咬金不聽王文度傳達的密詔,恐怕就不會有後來的壽終正寢了。故曰:程咬金雖老,卻不糊塗。李世民:志懷銳穎,氣幹強果,業預艱難,效宣行陣。入司禁衛,勤誠著於軒陛;出鎮方隅,惠化洽於黎俗。疇庸有典,式隆寵命。

    劉昫:①敬德奪槊陷陣,鼓勇王師,卻賂報恩,竭忠霸主。然而奮拳負氣,非自全之道;文皇告誡之言,可為功臣藥石。叔寶善用馬槊,拔賊壘則以寡敵眾,可謂勇矣。知節志平國難,拜隼籞則致命輔君,可謂忠矣。而並曉世充之猜貳,識唐代之霸圖,可謂見幾君子矣。志玄中鏑不言,竟安師旅。公謹投龜定議,志助儲君。皆所謂猛將謀臣,知機識變。有唐之盛,斯實賴焉。 ②太宗經綸,實賴虎臣。胡、鄂諸將,奮不顧身。圖形凌煙,配食嚴禋。光諸簡冊,為報君親。宋祁:帝王之將興,其威靈氣焰有以動物悟人者,故士有一概,皆填然躍而附之,若榱椽梁柱以成大室,又負偃植,各安所施而無遺材,諸將之謂邪。然皆能禮法自完,賢矣哉!

  • 2 # 追夢時光

    俗話說的好;人福神眷顧,行事金供奉。程咬金是隋唐中後期的一員福將,他為人老道,頭腦善用,更是一位劫富濟民的隋唐英雄典型。人算不如天算,自個預期在細密同全,但是總有節外生枝之事到來,沒有一帆風順的定板,天還有不測風雲。程咬金在瓦崗山上,當時的朝廷煙霧沸騰,自搭隋楊堅走後,朝廷基本上處於混亂之中(群龍無首),此時的太原守侯(李淵)藉機起兵,統治混亂,平亂後建立了唐朝。有一次,程下山與來侵者交戰後在一個僻靜處休息時發現不遠處有一個大坑洞並及時召來眾人觀看;同時有人開玩笑讓程咬金下去看個究竟,程咬金好奇就痛快的答應了。當眾將士還在迷糊中時,忽然看見一位身穿CROWN的人站在他們的眼前,擦亮眼睛仔細觀看,原來是程咬金本人,大家既驚訝又高興。回到了瓦崗山後,徐茂公掐算手指說;正好我們這裡還沒有主管人員,大家就一在推舉了程咬金為山寨之主。隨著事情的不斷變化,有一次秦王(李世民)來到山上尋找(秦瓊)秦叔寶,實則招安眾將士。時間在不斷中變化,於是秦瓊,程咬金等壯士就投靠到李世民的帳下。戰火不息,至伸到”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登基當上了皇帝。犒賞幫其登基的將士們,於此同時策封程咬金為開國公,逸享福氣高貴的生活就是程咬金命格中的定數了。

  • 3 # 西瓜島主

    一提到福將,可能很多讀者都能猜到是誰,沒錯,他就是大唐開國功臣之一的程咬金。

    程咬金,字義貞,濟州東阿人,現在是山東省的東平西南。程咬金參加了隋末起義,與秦瓊等人一起攻下了瓦崗寨,後來經過眾兄弟的推選,程咬金成為了領頭人,他將瓦崗寨改名為大魔國,自己做混世魔王,儘管他的文治武功不如他的兄弟們,但是他能起到維持瓦崗寨內部團結,為瓦崗寨帶來歡樂和生趣的作用,他的兄弟們也都信服他,雖然瓦崗寨在當時沒有變大變強,但是也可自保於亂世之中。

    後來程咬金將瓦崗寨的大權交給了李密,李密最初做的還很不錯 ,然而後來剛愎自用,心胸狹窄,所作所為讓瓦崗英雄所不恥,於是程咬金等人離開了李密,幾番週轉,投靠到唐軍之中,成為李世民麾下的將領。論起程咬金,也只能算是二流高手,他的三十六天罡斧,他只會前三斧,不過也是威力驚人,足以名震天下。在大大小小的戰役中,他也是不懼生死,衝鋒在前,立下大小戰功無數,為大唐一統四方做出了很大貢獻,所以,最後也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程咬金生於公元589年,去世於公元665年,活了將近八十歲,在當時那個年代,可以說是寥寥無幾。我認為,程咬金能享受如此高齡,不僅僅是因為其身體素質好,更重要的是其樂觀豁達的心態,他無論遇到怎樣的磨難,都會坦然面對,一生樂樂呵呵,待人誠善友好。

    程公府即程咬金的府邸,他曾在瓦崗寨稱皇帝,後被封為大唐的魯國公,他的大忠大義和福祿壽的形象深為後人的敬重。程咬金的故居在六工山西麓,起義的第一站也是在六工山,所以在六工山建府以示紀念。

  • 4 # 李時針的時針

    在眾多朝代中有著許許多多的人才,有一位特殊的人才僅僅出現在隋唐時期,在隋唐時期的福將就是一個“三招鮮走遍天”的程咬金,作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程咬金武力值其實比起太多人來要低的多,為此不得不說程咬金還是挺有福氣的,不管是從哪一個方面來看,可以說程咬金比太多人要幸運,幾乎所有的好事都有他,雖然武力不怎麼樣,但是這位的運氣可謂逆天了。

    胖的發福

    古代缺衣少糧,家家戶戶雖然說都在種地,但實際上所產的口糧遠遠不夠,這當中的大半部分都上交給了朝廷,所以平民百姓當中如果出現一個太能吃的,就會遭到嫌棄,主要是因為食物就是一定的量,你多吃就有人會吃不到會餓死,所以一旦出現太能吃的大部分都會被遺棄。

    但是程咬金不但能吃,而且吃的可胖了,一般只有富貴人家能達到的標準,在程咬金身上卻體現了出來,不得不說他真的很有福氣。人家沒有被自己的家人所丟棄,而且還是家中的獨子,所以自己的親人父母都很照顧自己。

    家庭美滿

    程咬金這輩子最值得驕傲的事情不是做了多高的官,而是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古代結婚娶妻講究的是門當戶對,如果一家地位遠遠高於另一家,那麼不管是低的哪一家是男性或者是女性都會顯得很卑微,但是在程咬金身上沒有出現這種狀況。

    程咬金的有一位妻子叫做裴翠雲,她是裴仁基的女兒,也是銀錘太保裴元慶的姐姐,本人長得貌美如花,為人性格豪爽,愛憎分明,雖然出身於名門望族,但卻沒有半點大小姐脾氣,為此程咬金對她一見鍾情。

    當初裴翠雲價格程咬金僅僅是為了報答程咬金救了自己一家人的恩情,但是與程咬金長時間相處,打心底裡認可了程咬金,成了真正的夫妻。在陪嫁方面程咬金幾乎沒怎麼出力,就抱得美人歸了,其他人為了結婚可以說是把自己的全部搭進去也不為過,但是程咬金卻沒有出太多的東西。其次和裴翠雲結婚更加的擴大了自己的知名度,裴家雖然已經衰落,但是曾經好歹也是名門望族,為程咬金後來招收了不少的得好名聲。

    運氣逆天

    其實最能說明程咬金是福將得不是妻子和自己的體重所帶來的,而是真的運氣逆天。程咬金當初走私鹽塊,被捕入獄,明年就要問斬,結果又碰到了楊廣登基大赦天下,使得程咬金安安穩穩的回到了家中。回家之後的程咬金好運可沒有結束,而是在睡夢中又有了新的奇遇,那就是他的天罡三十六斧,這套招式是上古時期的戰神刑天所使用的招式,這不屬於人間的武學,再加上程咬金力大無窮所以才選擇了他,但是這麼強悍的的招式程咬金也沒記住多少就只記下了三招,後來在和秦瓊切磋的時候悟出了半招。

    即使是這三招也使得程咬金處於一個二流高層武將的水準。這些只是他運氣的一部分,最大的運氣便是程咬金真的成了皇帝,這是正常人想都不敢想的,但是程咬金卻做到了。瓦崗寨的地面上出現了一個大洞,徐茂公最後用抓鬮的辦法,讓程咬金這位好運之人進入了地洞,在地洞中他發現了很多東西,其中最為顯眼的就是哪一件皇袍,而且穿到身上非常合適,裡面有一個貼著字條的石盒,等到上面徐茂公開啟字條一看,上面這些著:“程咬金舉義兵,為三年混世魔王,擾亂天下”。

    於是徐茂公在一個無風的夜晚對當時的人說,如果在拜帥旗的時候,帥旗飄揚就拜他為皇,沒想到在程咬金拜的時候,打了個噴嚏使得帥旗飄動,最終成為了皇帝,帝號為混世魔王(秦瓊取得)。這一個和當初看到的字條分毫不差,看來老天都在幫助程咬金,想讓他成為皇帝。

    程咬金的好運不僅僅如此,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都相繼死去的時候,大老黑還是活的好好的,也是唯一一個能夠安享晚年的主,其他的向羅成、秦瓊都都死了,唯有程咬金活得好好的,可不是一般的好運。

    後記

    程咬金是真的運氣好到極點了嗎?當然不是這樣的,這裡面程咬金的付出也是相當的大,首先娶裴翠雲,沒有對他們有救命之恩,程咬金也不可能近水樓臺先得月,再有就是程咬金當皇帝(小說情節),這還是要歸功於他在此之前做的事情,帶人劫了皇崗,作為了瓦崗的初始資金,也就是一個公司的大股東,不然怎麼可能當上皇帝,以此來服眾呢?

    人只有不斷的努力,朝著自己的目標而奮鬥,你就可能會獲得一個改變的機會,這樣才能有天翻地覆的改變。

  • 5 # 圖影觀史

    一代福將程咬金傳奇:長矛穿胸居然不死

    隨著盛唐繁榮留在人們心中的深刻記憶,初唐英雄的形象也在民間廣為流傳,以至傳到了喜劇化、臉譜化、甚至漫畫化的程度,有的已經變成了中國家喻戶曉的俚語。譬如:“半路殺出來個程咬金”與“程咬金的三板斧”,就是其中的經典。前者是說程咬金劫皇綱和在瓦崗寨當混世魔王時,總喜歡埋伏在半路,突然殺出,嚇退敵人,用來形容某事本來進行得很順利,但冷不丁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情況,結果把事情給攪黃了。後者是形容程咬金夢中學斧七十二路,醒來只記得前三十六路,其中前三斧最厲害,凡擋不住前三板斧的,只有死路一條,若三板斧失靈,程咬金便虛晃幾斧,拍馬便逃,以此來形容某人辦事“虎頭蛇尾”。但只會三板斧的程咬金,卻也屢屢能絕處逢生,成為民間津津樂道的一員福將。

      其實,這只是民間對隋唐草莽英雄的一種調侃和幽默,也是民間對名人最早的“惡搞”,歷史上真正的程咬金卻不是這個樣子的。程咬金,濟州東阿(今山東東阿)人,史書記載為程知節。程咬金青少年時就很驍勇,善用馬槊(馬上長槍),而不是傳說中的六十四斤八卦宣花斧。他生於隋末亂世,最初出道,可不是跑到瓦崗寨去當混世魔王,而是聚眾數百,建立民團,立馬橫槊,保衛鄉里。換句話說,程咬金當初非但沒有當強盜,反而是率領鄉民抗擊盜賊的民團首領。隋末各地紛紛起事,程咬金這支保衛鄉里的非正規軍,生存非常艱難。不得已,程咬金於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率領數百人的小部隊,依附了當時很強大的瓦崗軍。在李密手下,程咬金如魚得水,和秦叔寶一道,成了李密最精銳的八千貼身衛隊的頭領,官銜是內軍驃騎。從此,程咬金便把名字改成了文縐縐的程知節。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在與隋軍的北邙山大決戰中,程知節大出風頭。當時,瓦崗名將單雄信率領外軍駐紮在外圍,遭隋軍王世充偷襲。單雄信向李密求援,李密派程知節和另一員號稱“萬人敵”的大將裴行儼(即小說中的隋末天下第三條好漢裴元慶)前去馳救。裴行儼奮勇當先,不幸被流矢擊中落馬,正危在旦夕。程知節飛馬趕到,連殺數人,所向披糜;連忙從地上抱起行儼,橫在馬上,往自己的大營撤退;隋軍隨後追趕,程知節抱著裴行儼,行動不甚靈便,只覺胸口一熱,一柄長槊透胸而出,只見知節大喝一聲,撅斷長槊,並調轉槊頭刺死殺手,嚇散追兵,這才與裴行儼平安回營。一柄長槊透胸而出,居然沒死,且還殺死敵人,救回戰友。這一舉,便奠定了程咬金是福將的傳奇人生。

    不過,這一仗打下來,失敗的還是李密。程知節、裴行儼、秦叔寶、單雄信等都成了王世充的俘虜。李密死裡逃生,投奔了李淵,不久因叛唐被殺。王世充對這批勇猛的降將十分看重,優渥有加。封秦叔寶為龍驤大將軍,程知節為將軍。不料,瓦崗降將卻瞧不上王世充,程咬金對秦叔寶說:“王世充不但器量狹小,而且說大話打妄語,還喜歡發誓賭咒,簡直就是巫師老婦的做派,哪裡是撥亂反正,平定天下的明主!”明主是誰?當然是正在招賢納能的秦王李世民了。估計李世民早已派人與秦、程等人暗通關節了。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二月,王世充與唐軍戰於九曲,雙方列陣對峙,程咬金與秦叔寶等皆率軍在陣前。突然,程、秦與其他數十騎向西急馳百多步,然後,程咬金在馬上向王世充作了一個揖說:“僕荷公殊禮,深思報效;公性猜忌,喜信讒言,非僕託身之所,今不能仰事,請從此辭。”(見《資治通鑑.唐紀三》)說完率領數十名同夥打馬奔投唐軍,懾於秦、程的威名,王世充的人馬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馬蹄揚起的煙塵,而不敢追趕。這就是程咬金和秦叔寶歸唐最為的戲劇性過程。

    歸唐後,李淵將程咬金劃歸秦王府,李世民待之甚厚,授秦王府左三統軍。此後,程咬金就成了秦王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每次接戰必身先士卒,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為唐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又領左一馬軍總管,以功封宿國公。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在太子李建成集團和秦王李世民集團爭奪太子之位的血雨腥風中,左一馬軍總管程咬金首先成為李建成的清洗物件,準備把他調到離長安十萬八千里的康州(今廣東德慶縣)當刺史。程咬金著急了,對李世民說:“大王股肱羽翼盡失,身何能久!知節以死不去,願早決計。”(見《資治通鑑.唐紀七》)六月初四日,在諸將領的擁戴下,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事變”,滅了李建成集團;兩個月後,李淵禪位,李世民正式登基。程咬金因為這場大功勞,先拜太子右衛率,再遷右武衛大將軍,賜實封七百戶。

      太宗貞觀年間,程咬金歷任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又改封盧國公,授普州刺史。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再轉左屯衛大將軍、檢校北門屯兵、加鎮軍大將軍。也就在這一年,他的影象榮登凌煙閣唐二十四開國功臣榜。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程咬金遷左衛大將軍,並被任命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顯慶元年(公元656年)八月,“蔥山道行軍總管程知節擊西突厥,與歌遏祿、處月二部戰於榆慕谷,大破之,斬首千餘級。”“十二月,程知節引軍至鷹娑川,遇西突厥二萬騎,別部鼠尼施等二萬騎繼至,前軍總管蘇定方率五百騎馳往擊之。西突厥大敗,追奔二十里,殺獲千五百餘人,獲馬及器械,綿亙山野,不可勝計。”(見《資治通鑑》)。斯時,程咬金已經六十八歲,也有些英雄遲暮的感覺了。

    因為蘇定方的功勞引起了行軍副大總管王文度的忌妒,他對程咬金說:“這場仗雖僥倖獲勝,但我軍也有死傷,乘危輕進,孤軍深入,是失敗的成因,我軍不宜急進。如今之計,我軍應結成方陣,輜重置於陣中,從容前進,遇敵則戰,此乃萬全之策。”同時還告訴程咬金,皇上有密詔說,程大總管一貫恃勇輕敵,委託王文度對其加以節制,程咬金信之。由是,唐軍收軍成陣,緩緩而行,不許深入。“士卒終日跨馬,被甲結陣,不勝疲頓,馬多瘦死。定方言於知節曰:‘出師欲以討賊,今乃自守,坐自困弊,若遇賊必敗;懦弱如此,何以立功!且主上以公為大將,豈可更遣軍副專其號令,事必不然。請囚文度,飛表以聞。’知節不從。”

    唐軍推進到恆篤城下(今哈薩克東南),數千粟特人開城投降,王文度居然對程咬金說:“這些胡人是假投降,等我們一走,復還做賊,不如殺光他們,取走他們的資財。”蘇定方反駁說:“如此一來,我們就成了盜賊,大唐正義之師還平什麼叛?”可惜,程咬金沒有聽從蘇定方的諫言,眼睜睜地看著王文度下令屠城,並搶光城中的金銀財寶。而蘇方定堅決不接受分給他的那一份。這場殺戮帶來的嚴重後果是,西域各部再也不敢妄存降唐的念頭了。由是,唐軍孤軍深入,又得不到支援,只好班師回朝了。回到長安,王文度因假傳聖旨應當處死,唐高宗李治特赦其免死,僅開除公職而已;程咬金則減死免官,沒多久,又被授予岐州刺史。但程咬金自覺年紀太大,請求退休獲准後,從此在家頤養天年。麟德二年(公元665年),七十七歲的程咬金壽終正寢,陪葬昭陵(太宗陵),走完了他福將的一生。

      有人認為,程咬金徵西域晚節不保,是老糊塗了。其實,程咬金才不糊塗,他打了一輩子仗,豈不知兵貴神速,秋毫無犯的道理?他之所以任王文度所為,完全是為了避禍自保。要知道,顯慶元年早已不是唐太宗的貞觀之治了,高宗李治對開國功臣的防範之心已顯露出來,武則天已從李治的昭儀變成了皇后,剷除異己的行動也已經開始了。因此,李治對王文度下達密旨並不是假的,只是後來事情敗露,不好交待,才說王文度“矯詔”。要不然,“矯詔”怎麼能可免死?且三年後,又將王文度起用為熊津都督(在北韓半島),這就說明了密詔的奧密。也就是說,如果當年程咬金不聽王文度傳達的密詔,恐怕就不會有後來的壽終正寢了。故曰:程咬金雖老,卻不糊塗。

    求關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筆不好能做編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