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磷山

    發生或者出現這種情況基本上就廢掉了;所謂預防是要在平時使用,保管,擺放的過程中,確保相機及其所有的各種沒備 設施存放的環境的乾燥、清潔,做到這點就差不多了;其它的說法基本上都是牽強附會和多餘的。

  • 2 # 炫舞198

    買乾燥箱是最好的選擇,我原來就有個佳能17-35/f2.8發黴了後來出了,只賣了3500,後來花4950又買的17-40/f4.現在買了乾燥箱,器材不用的都放進去,常用的器材隔段時間放進去一兩天,確實好用,乾燥箱用電很少

  • 3 # 數碼奇聞

    防潮,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如果你吃過這苦頭,才覺得防潮的重要。單就存放來說,如果就讓相機暴露在潮溼天氣下不使用,用不了多久就會有各種問題,這不只是數碼相機,大部分的電器在潮溼天氣下都要堅持使用,閒置不用的電器又不作防潮保護的多半在之後使用過程中會出現點異常。

    尤其是相機經歷了下雨時,一定將相機擦乾,不要過早的進入溫度很高的室內,做好先放入有保溫層的相機包,讓相機的溫度慢慢恢復正常。

    防潮箱並不是讓溼度越低越好!當空氣溼度低於60%時,黴菌的生長就會受到抑制;但是當溼度降低至45%以下時,過低的溫度會對鏡頭與機身產生一定的影響。當溼度低於40%以下,相機和鏡頭會出現脫膠和脫膜。如果您給相機配備了木質手柄,不建議放入防潮箱——大多數實木製品在低溼度環境下都容易出現開裂現象。

    總結:器材不是用壞的,都是放壞的。相機只有保持最佳狀態用著才省心,平時使用一定儘量做好防潮工作,相機壽命也可大大延長。

  • 4 # 色影無忌

    這裡所說的新老相機包括當今的數碼相機以及幾十年、上百年前的老舊相機們(圖1),它們的紙殼木殼機身、外敷飾皮、摺疊皮腔、光學部分、橡膠部分、磨損的金屬部分等等都會發黴生鏽,就連早年間的鍍膜鏡頭也比現在的鏡頭更容易黴變和磨損。通常我們收藏或者還在使用的各類新老相機中,尤以鏡頭黴變的危害性最大、最常見也最難控制,而一架“瞎了眼”的照相機只能當個殘廢來擺設了。

    圖1

      光學鏡頭黴變的主要表現有:

      鏡片表面出現一層均勻或不均勻的灰霧;

      鏡片表面出現不規則的絲狀物;

      鏡片表面出現散在的不規則灰白斑塊;

      鏡片表面出現由中心點向四周呈放射狀爬出的“蜘蛛絲”;

      鏡頭筒內緣沿鏡片邊緣出現黴絲、黴斑;

      鏡頭內部的各層鏡片、鏡組出現黴絲、黴斑;

      鏡頭內部膠合鏡片的周邊出現浸水樣的小塊黴變;

      鏡頭內部膠合鏡片的周邊形成環狀浸水樣的黴圈;

      鏡頭內外的光學鏡片上爬滿片狀、絲狀、蜘蛛形黴變;

      整個鏡頭的各組光學鏡片呈現灰白色不透明狀……

      光學鏡片出現黴變是很難杜絕的,可怕的是隻要鏡片出現了黴變就會不斷地發展壯大,尤其是從鏡片邊緣開始的黴變會很快蔓延到其它鏡片、鏡組上,而且一般擦黴也只是解決表面上的區域性問題,必須由專業店拆解鏡頭徹底清洗才能根治……因此對於已經發黴的或者知道是擦過黴斑的鏡頭,如果日後不能拆頭徹底清洗就不要買它。

      黴斑對畫質的影響要看部位、面積和腐蝕的深度,通常前鏡片上不多和不大的黴斑、劃痕等對畫質影響不大,可是後鏡片上的黴斑、劃傷、磕碰等等損傷,當使用小光圈時會在畫面上形成斑點狀的陰影,所以購買鏡頭時如果在後鏡片上發現黴斑、劃痕就不能要了。許多新出廠的鏡頭內部會有少量散在的黑色碎屑,這是組裝鏡片時掉落的漆皮大多弄不出來,理論上講只要漆片不大、位置靠邊、數量不多都不會影響畫質,但是這些碎屑日後可能會成為黴菌的溫床。

      早期沒鍍膜的鏡片受潮後自然晾乾會在鏡片上留下一層淡淡的、均勻的灰霧,拆開鏡頭擦洗乾淨就行了不影響使用,但是黴變嚴重的鏡頭連鏡面都“毛了”也就沒救了。現代鍍了多層膜的鏡片如果只是腐蝕淺層鍍膜擦淨後問題不大而且也沒什麼痕跡;如果是擦洗過的鏡片上還留有擦不掉的瘢痕說明已經黴壞了鍍膜層;要是黴變穿透了鍍膜層到了光學玻璃部分,就會在鏡片表面形成許多微小的凹坑,這些黴斑不擦不行肯定越來越嚴重,而擦洗時又會在這些凹坑裡殘留汙物形成髒點,清洗起來非常困難還會影響畫質;黴變會形成數量和大小不同的凹坑對光路肯定有影響,因此現代鍍膜鏡頭黴變嚴重的即使擦淨了基本上也是廢頭了。

    有個現象要留心:我們在購買二手相機和鏡頭、甚至包括新相機、新鏡頭時,應該預先了解該相機和鏡頭的來源地以及生產年代,比如來自中國東南沿海、西南盆地等高溫、潮溼地區又是幾年前的產品時,如果鏡片的光潔程度與機身、鏡頭外觀的新舊程度不符,也就是感覺“太乾淨了”您就要考慮是否擦過黴了……原因是我們平常使用的各類鏡頭並不是絕對密封的,尤其是調焦、變焦結構頻繁伸縮就像個風箱,只要拿到戶外拍上幾次就肯定會進去灰塵,所以“太乾淨”的鏡頭往往有問題。

      東北地區也是相機黴變的高發區,雖然在夏天的雨季裡大家還會留意通風、乾燥等防止相機受潮,可是進入零下幾十度的寒冬季節人們就把相機入庫到溫暖的室內了。其實東北冬天的戶外雖然是冰天雪地十分乾燥,使用膠片相機還會經常出現膠捲脆裂、畫面靜電花紋等問題,然而居室裡則是個高溫、高溼、不通風、對相機極其惡劣的環境,看看漂亮的冰窗花就能想到屋裡的溼度有多大了。本人曾經瞭解過幾位東北老哥家裡的溼度都在75%以上,因為天氣寒冷家裡很少開窗通風相機也不常用,結果就是來年一看好多相機的皮套、鏡頭都長毛了。

      引起新老相機黴變的環境因素主要有:只要是在不通風的環境中,比如箱子、櫃子、盒子、甚至在攝影包裡和有些乾燥箱裡,溼度超過60%早晚都會發黴。

      照相機裝在攝影包裡、相機套裡、塑膠袋裡、各種皮包布包裡等等,即便溼度不是很高也會因為不通風和微生物滋生等因素,最終導致相機的皮盒、木殼、飾皮、摺疊皮腔、光學鏡片等多處發黴。本人就見過橡膠手柄上都長出老長白毛的數碼單反相機,尤其是裝在原裝皮套、革套裡又長期閒置的照相機幾乎都難逃黴變。

      南方地區就不必多說了,北京地區到了7、8月份的雨季只要下起雨來屋裡的溼度都會超過80%甚至更高,要是連續幾場雨後那麼箱子、櫃子、攝影包、塑膠袋裡的相機都可能發黴,如果我們手裡有黴變後擦淨的鏡頭,或者從南方買回來時並沒有發現黴變的鏡頭進入雨季都要留心了。本人曾經到天津(海濱城市)買過一架全新的美能達XD-S膠片相機以及套裝50mm/F1.4標頭,當時細看並無任何問題,回來後一直正常拍攝也沒去過潮溼地區。可是剛到第二年的夏天連續幾場雨後,放在攝影包裡的鏡頭竟然從鏡片邊緣爬出來好幾處黴絲,仔細檢視居然還是從膠合鏡片的邊緣爬進鏡片之間的,也就是說這種黴變根本擦不掉還會大大發展,嗚呼……

      現如今數碼相機的大量電子電路和心臟部件諸如影像感測器也會受潮,後果就是相機功能會莫名其妙地失靈、電池莫名其妙地漏電、機身莫名其妙地發燙、取景器莫名奇妙地灰霧、畫質也會莫名其妙地變差等等,其實保持通風乾燥是數碼相機更要注意的大問題。

      這裡要特別提醒去海邊度假的人們:當我們清晨出去拍攝日出、Sunny下留住衝浪的瞬間、傍晚在海邊遛彎兒漫步、燈火中又伴著海風啖著海鮮……您的相機此時此刻可都是沐浴在鹹鹹的海風之中!

      回想一下,早晨拍日出時如果迎著海風多站一會兒,就會感到衣服是潮的、面板是粘的、眼鏡是花的、相機也是粘糊糊的、甚至拍上一會兒UV鏡上都會糊上一層粘粘的水膜……在這清涼的海風中可是飽含著大量海水鹽分的呀!

    水邊拍攝保護措施:首先是要養成掛揹帶、腕帶的好習慣,同時不要在水邊臨空的地方換鏡頭、換卡、換電池、擰濾光鏡、裝閃光燈等等。

      我們在海邊拍攝時最好在相機上蓋一塊毛巾、手絹等防曬、防浪花,夏日直射的強烈Sunny會使機內溫度過高影響影像感測器的工作和壽命,還會曬化鏡頭內的潤滑油使其滲漏到光圈葉片上糊住光圈。

      每次拍片回來首先就是用溼毛巾擦相機,犄角旮旯都要擦到否則露金屬的部分都會生鏽。

      開啟空調使房間內的溼度低於70%,相機、鏡頭、攝影包等全部分開放在桌面上通風。

      相機能卸掉和開啟的部分如UV鏡、鏡頭、外接閃光燈、熱靴蓋、電池倉蓋、卡倉蓋、微單相機的附加電子取景器等等都要開啟拿掉,目的是把邊緣部分和滲進內部的潮氣吹乾。

      濺上海水甚至掉進海水、髒水裡的相機,一定要馬上取出電池和儲存卡或者膠捲,立即用純淨水沖洗沾了海水、髒水的部分直到衝淨,然後儘快回到屋裡用空調或者電風扇徹底吹乾(一般是12小時以上)。泡過海水、髒水的相機最好別再使用等吹乾後帶回來送專修部拆機大修,這之前切記不要裝上電池試拍以免短路燒壞內部電路元件,我們在海邊、雨中、沙漠地區拍片,最好帶著輕便的防雨罩、塑膠袋、薄毛巾等隨時保護相機。

      還要注意,防止相機黴變的環境也不是越幹越好,當環境溼度低於40%以下時,相機的飾皮、摺疊皮腔、橡膠部分、甚至膠合鏡片的膠合面都會脫膠開裂……

      更容易忽視的粉塵環境:大多數情況下人們一說起保護相機都會想到乾燥、通風、防潮、防黴,但是在北方地區發生機率更高、直接危害更大的卻是粉塵對相機的損害。北方地區冬春季的漫天風沙、沙塵暴、燃煤濃煙等等極端天氣我們都會刻意避免外出,但是平常日子裡的霧霾天、空氣中瀰漫的煤煙味、公園裡行人趟土剮蹭草木帶起的灰塵、清潔工掃地撩起的土灰、還有汽車駛過帶起的塵土、甚至家裡炒菜瀰漫的油煙氣……您都在意過嗎?

      幾年前本人去鄂爾多斯沙漠中拍攝煤企畫冊,攜帶的眾多鏡頭中有一隻剛買幾天的全新16~85mm變焦頭,購買後試拍了幾十張沒發現任何問題就當主力帶去了。當時拍攝的主要內容是國企現代化煤礦的廠區、井下、生活區等內容,可是沒想到剛拍了3天、總數不過幾百張這隻鏡頭的調焦系統就壞了,現象是自動調焦完全失靈、手動調焦基本擰不動、變焦環手感阻力巨大。回來後送去檢修,居然被告知“鏡頭裡有很多灰塵”——怎麼回事?那幾天室外晴朗無風、井下灑水除塵、廠區和生活區都是風和日麗的好天呀……

      仔細想想當時有個現象:拍攝廠區夜景時藉著汽車大燈發現,即使連續多日的晴朗好天在燈光下也能看到空氣中瀰漫著濃密的粉塵,這些粉塵的成分包含了煤塵、沙塵、說不清來路的各種灰塵……可是話又說回來,當時還帶著另外幾套數碼和膠片相機,其中新老鏡頭一大堆都沒有被沙塵“糊住”呀,看來還是這隻產自南方的新鏡頭太嬌嫩啦,就連西北沙塵的柔情撫摸都承受不了!

      細節提示:自然界中因空氣流動產生“颳風”現象,而包含沙塵等比重較大的“風”又都是貼地而行,比如在有塵土的地方有點兒小風就見離地一尺的高度上都是細沙飛舞。因此即使是在風和日麗的晴朗好天,我們在戶外拍攝時也要特別小心別讓“貼地風”把沙塵吹進相機裡,最好不要把攝影包、器材箱子放在地面上取放、裝卸相機的鏡頭。粉塵對相機不僅會造成機械損傷還是微生物的載體和營養基地,進入機身和鏡頭內部就會安營紮寨滋生黴菌,實際上我們手裡的照相器材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黴菌滋生,只要在合適的溫溼度條件下就會迅速、大量繁殖,而當我們通風乾燥相機使黴菌的生長環境變“惡劣”時,黴菌們又會轉入休眠狀態等待下一次機會……因此我們要儘量減少粉塵、溼氣、高溫對相機的侵害,要與相機、鏡頭裡的黴菌等微生物們打持久戰才能保護好器材。

    儲存新老相機最合理的環境應該是:

      相機、鏡頭裸放在通風或者經常通風的地方,防止落灰塵。

      溼度控制在40%~60%之間。

      避免和樟腦球放在一起,以防止膠捲或機內有機物變性。

      避免放在有福爾馬林(甲醛)氣味的新傢俱裡,道理同上。

      不能用酒精、稀料、汽油等有機溶劑擦洗相機,尤其是五稜鏡、調焦屏、反光板、顯示屏等有機玻璃部分,有些部件一擦就成“毛玻璃”或者龜裂、脫膜了。

      弄髒的相機、鏡頭先用擰乾的溼布擦淨外周,縫隙裡的髒汙用名片紙之類的卡紙挑出來,清潔外觀後再用專業工具清潔鏡片,鏡片擦淨就行過度清潔會損壞鍍膜。

      定期通風乾燥,所有新老相機都要開啟能開啟的部分晾乾,避免Sunny曝曬,環境要求是溼度低於40%,現場還要有充分的流動空氣吹拂比如空調的大風或者電扇大風,每次時間不短於6小時才能吹透(個人體會)。如果很快又要連續降雨最好用保鮮膜、塑膠袋封好相機,等到下次好天時再拿出來通風。

      對於數量較多的照相產品最好是保持整個房間的溼度水平,開啟有除溼功能的空調是最好的辦法。如果沒辦法降低房間的溼度也要儘可能地保持室內通風,至少也要用電扇長時間吹風加強空氣流通減少相機發黴的機率。

      總的來說南方地區最簡單的排溼辦法就是開啟空調,相機數量不多時也可以放在乾燥箱裡,不過乾燥箱的質量和使用問題很多,最好預先上網查查選口碑好的。另外也可以在天氣晴朗溼度合適的天氣下,用保鮮膜、塑膠袋等密封相機和鏡頭,然後過些日子再選好天開封晾曬如此反覆。

      北方地區的夏天比較好過,雨季較短排溼問題也好解決,倒是冬天非常乾燥的氣候對相機也不好,因此冬天防乾燥是北方地區儲存相機要注意的難題,解決辦法就是讓房間裡的溼度保持在40%~60%之間,太乾燥了就用加溼器加溼或者潑灑清水。如果不能長期保持合適的溼度,同樣也可以在合適的溼度下用保鮮膜、塑膠袋等密封相機和鏡頭,然後再定期開封通風做保養。本人在冬季塑封相機一般是在30~40%之間的溼度下進行並在一個月左右開封一次,通風保養2、3天后再封上(圖2),多年來沒發現什麼問題。

    圖2

    這裡說說相機保養的細節:相機保養除了一般的清潔機殼表面外,照相機上所有能動的部位都要定期使用或扳動,比如光圈、快門、調焦環、變焦環、摺疊皮腔等,能卸掉的部件都要卸掉,膠片相機的後蓋也要開啟,在此方法下才能達到充分通風排溼、保持最佳狀態的效果。

      膠片相機的簾幕式快門分為前簾、後簾或者上簾、下簾,通常快門釋放後總是前簾或者下簾長期卷在機身內部,這部分“不見天日”的簾幕往往也是最先損壞的簾幕,所以在保養時要把相機快門上弦露出這部分簾幕,通風晾曬過後再釋放快門收藏。

      可更換鏡頭的相機最好把鏡頭卸下來與機身分別儲存,尤其是鏡頭內部的光圈收放彈簧要置於收縮也就是鬆弛狀態下,否則過不了幾年就會出現由於彈簧被拉松收縮無力,導致光圈收縮不到位致使曝光不準、不均勻的問題,這在儲存可以手控收放光圈的老款鏡頭時非常重要。常見的可以手控收放光圈的老款鏡頭中,尼康、愛克山泰、柯尼卡、美能達、海鷗等品牌的鏡頭,光圈彈簧是在最小光圈時處於收縮即鬆弛狀態(圖3)。佳能系列鏡頭的光圈彈簧則是在最大光圈時處於鬆弛狀態,M42螺口鏡頭的光圈彈簧狀態要視不同品牌的機型而定,最小光圈和最大光圈都有鬆弛狀態的品牌,其他品牌不再逐一例舉。

      還有就是那些可換或者不可換鏡頭的旁軸相機,因為鏡頭內沒有收放光圈的彈簧裝置,平時光圈環最好置於最小光圈位置使光圈葉片全部展開通風,避免最大光圈時葉片全部縮排鏡頭筒的邊縫裡,長期擠壓、閒置會引起鏽蝕或被滲油粘連,再次收小光圈時往往位置不夠精準。

      另外,所有需要充電後使用的照相器材,比如外接閃光燈、機頂閃光燈、充電電池等等都要在充足電量後儲存,還要時常拿出來拍攝、充電、再儲存。使用電池的電子快門相機和有AF功能的相機一定要裝上電池實拍實用,經常通電工作是保養電子相機必不可少的措施。

      還有個老生常談的故事:當年把玩兒老徠卡、卓爾基、費特等旁軸簾幕快門相機的人們都知道,不能把相機對著太陽長時間取景,也不能把這種相機隨便放在汽車的前後擋風玻璃下。這是因為這種相機沒有單反、雙反相機那樣的反光板,又不像鏡間快門相機那樣有快門隔著光線,鏡頭會把強光直接聚焦到焦平面前面的簾幕上,也就是會像放大鏡燒螞蟻那樣把快門簾幕燒穿!

      再回頭看看今天的數碼相機,那些不用反光板取景的數碼旁軸相機、數碼微單相機等等,鏡頭也會把影像或者強光直接聚焦到影像感測器上,如果鏡頭長時間地對向太陽……

      好了,大約6000字的體會寫在這裡,僅供參考。

    圖3

      鏡頭是防黴防潮的重點物件,其實在北方的冬季防靜電吸塵、防乾燥開膠也很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喝醉以後應該吃什麼能減輕對身體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