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由華納兄弟影業和索尼哥倫比亞影業聯合發行的經典科幻續作《銀翼殺手2049》昨日(10月27日)起正式在中國內地上映,首日排片21.1%,不及同日上映的由吳彥祖主演的另一部好萊塢災難片《全球風暴》的33.1%,預計首日綜合票房在2000萬上下。 影片是1982年《銀翼殺手》的續作,由大師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該片在科幻電影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其故事核心和電影美學風格也直接影響了後續諸多科幻作品,儘管褒貶不一,但在影迷心中仍舊被奉為影史科幻電影的第一名。
10
回覆列表
  • 1 # 電影Freeman

    《銀翼殺手2049》作為開賽博朋克風科幻電影之先河的《銀翼殺手》的續作,其影片風格並不是我們通常所看到的一般好萊塢商業科幻大片,而是一部充滿著哲學思考,導演風格和個性表達的“藝術片”。大段的對白,迷幻的視聽語言對於一般觀眾會產生觀賞的距離和門檻,而對於深度影迷和電影工作者來說,本片的製作水準和哲學迷思則是非常吸引人的。

  • 2 # 一臺戲

    電影博主不請自來。

    在某平臺上買《銀翼殺手2049》票的時候,我順勢看了一眼評分,7.7,而這個平臺上《羞羞的鐵拳》的分數高達9,甚至連《縫紉機樂隊》都拿到了9.1。此時此刻,我忍不住露出了一個老司機式的笑容。

    是的,這個評分非常能夠反映那些,看了一眼陣容就買票去了影院的觀眾的心情——什麼鬼!

    是的,對不起,《銀翼殺手2049》雖然有著奧斯卡鮮肉高司令、老牌戲骨哈里森·福特以及史上最帥小丑萊兔這樣的陣容,卻並不是一個非常動次打次的商業動作大片。正如豆瓣很多條短評所說的,它是一部科幻文藝片。

    既然是文藝片,那麼最高優先順序就不再屬於節奏感和劇情起伏,而要讓位給文和藝,即意義的表達和視覺的藝術。

    而論及意義的表達和視覺的藝術,《銀翼殺手2049》都堪稱優秀。

    首先,我非常理解普通觀眾,因為影片節奏的確是太慢。同樣作為被商業大片養成了審美的人,即使知道手機沒有訊號,我都還是沒忍住看了它幾眼。

    《銀翼殺手2049》(後面簡稱《銀2》)需要人整個地沉進去,從影片的一開始,就有大段的文字部分,如果沒看過這部電影的前傳《銀翼殺手(1982)》(後面簡稱《銀1》),那麼第一段文字就是讓人迅速理解世界觀的唯一一個路徑。

    在《銀2》為我們描摹的未來世界裡,人類創造出了人造人,來為我們充當奴隸,承擔一切人類不願做的事情。而在《銀1》裡,人造人叛變了,最後人類只好在此次危機後開發出了更聽話的人造人,而其中之一就是就是瑞恩·高斯林飾演的代號為K的人造人警探。

    《銀2》是圍繞著這個K展開的,雖然故事的線索是一個撲所迷離的案件,但是影片卻絲毫不打算把這個懸疑的層層解開當個重點,在我看來,導演的重點其實是壓在了對K的生活和感受描述上了。

    為了達到對K生活和感受的一種全面的詮釋,影片甚至安排了一些非常影響節奏劇情,比如在K從警局說了謊準備回家收拾行李逃走的時候,竟然“不合時宜”地來了一段情慾之旅。

    △Joi實在是太符合男人的戀愛幻想了

    只有整部電影看完,才會明白,這一段對整部影片的表意有多麼重要的作用,絕不是胡亂打亂節奏或者是像一般的商業打打曖昧擦邊球娛樂觀眾。

    因為對於K來說,這次逃亡以及跟虛擬女友的魚水之情,看似毫不相關,其實內在卻是統一的,都是K的“我存在的意義”的巔峰時刻。

    而從這個節點開始,他的“我存在的意義”就開始逐步崩塌了。

    由此可以看出,導演的耐心是十足的,前一個小時用來“建立”,後一個小時用來“拆毀”,這一套對悲劇結構的控制算是非常厲害了,但是對觀眾的要求也很高,如果沒有耐心,可能剛看完“建立”就已經進入夢鄉了。

    △這一幕咋一看還以為是《攻殼機動隊》

    《銀2》雖然擁有著非常宏大而迷幻的廢土+蒸汽朋克風格的場景,但是其實是個格局非常小的電影。

    但格局小不代表不好,越是哲學的命題,用單個人來探討反而會越深刻。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理解,這部電影探討的主要是“個體存在的意義”。這在人造人電影中其實也是個很少被認真挖掘的主題,大多數時候人造人電影思考的都是“人的本質”,但《銀2》只是借用了“人的本質”這個話題。

    K的整個經歷,正如我前面所說的,是一個對個體獨特性的認知從“建立”到“摧毀”的過程。

    本來他的自我定位是個人造人,天生低“人”一等,全部價值就是為人類服務,他雖然日子過得挺苦逼,但也沒覺得有什麼所謂。但隨著他對手上這個案件的深挖,慢慢發現自己並不是人造人,而是一個特別的被自然生產下來的人,他的靈魂一下子甦醒,發現自己如此與眾不同,註定不該過平淡的一生,然後卻在繼續深入這件事之後,得知了自己不過是個幌子的真相,雖然人性已然覺醒,卻不得不面對自己依然是芸芸眾生這樣一個事實。

    △跟身份真相非常對稱的“拆毀”情節,很是扎心

    雖然這完全是一個虛構的世界一個虛構的人生,但是(看進去的)觀眾卻很難不對K產生一種共情,簡單來說,以為幸福觸手可及卻失去這種痛苦誰都能理解,往深了說,其實一個人的成熟就是一個“我很普通——我很特別——我還是很普通”的過程。

    最後的最後,非常痛苦的K還是接受了自己的命運,接受了“我很普通”的這件事,但他依然選擇,像他在大樹下面發現的那朵小花一樣,綻放了平凡的生命。

    我想,K的選擇也許也是導演在故事中留下的一點點,有點悲傷,卻又很美麗的樂觀吧。

  • 3 # 迷影映畫

    毫無疑問,《銀翼殺手》是近十年來最優秀的科幻電影。

    但神作之名,顯然也讓這部作品與普通觀眾之間形成了隔閡。

    這是一部有門檻的科幻電影,它不像好萊塢科幻大片——

    節奏偏慢、故事晦澀、充滿複雜的隱喻和哲學的探討。

    所以影片在內地遭遇商業市場的票房失利也在意料之中,但對於資深科Phantom迷來說,《銀翼殺手2049》無疑創造了一場狂歡。

    時間退回32年前,大導演雷德利·斯科特用一部《銀翼殺手》開創了「賽博朋克」這一科幻電影型別。此後的三十餘年裡,無數的科幻電影因此而受惠,著名的作品不乏《駭客帝國》、《攻殼機動隊》、《第五元素》、《阿基拉》等等作品。

    在這部充滿陰鬱、壓抑的作品中,始終貫穿著導演對於人性的思辨和剖析。

    在西方哲學界,有經典的哲學三問:

    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將去往何處?

    整個《銀翼殺手》系列都可以看做對這個問題的衍伸和探討——

    一方面人類試圖消滅由自己親手製造出的在各方面都強於自己的複製人,而另一方面複製人為了生存的權利與人鬥爭的矛盾,又暗含了人類歷史上的殖民主義。

    從這個意義上,,《銀翼殺手2049》幾乎是對前作的一次補充。

    影片完美的繼承了雷德利開創的廢土美學和末世主義情結,同時影片依然帶有一個尋找自我認知的西方傳統戲劇主題。

    只不過相較於三十年前有些簡陋的複製人構想,如今已經衍變成了人工智慧女友這樣科技水準更高的科學宿命論。

    就完成度而言《銀翼殺手2049》確實相當高,視覺效果非常震撼,配上寂寞大神的配樂,影片雖然擁有一個科幻型別的外衣,但本質上更像一部寓言性的古典文學。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

    從《降臨》到這部《銀翼殺手2049》,導演丹尼斯·維綸紐瓦完成了自己對科幻系哲學電影的遞進式探索。

    都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導演維綸紐瓦完的作品無疑是最好的詮釋。

  • 4 # 西嘶

    繼承前作的撲街DNA啊,不過前作當年是口碑票房雙撲,2049是票房撲街而口碑堅挺,但前作票房雖撲但多少年來長線投資估計早就贏回吧,而2049能不能像前作一樣在十年後依舊保持口碑就不好說了。

    個人覺得這個維倫紐瓦和雷老爺子的區別似乎還是蠻明顯的,雷老爺子的風格總體來說就是不惜工本的用自己的藝術功底去做一個商業的中心,所以有時口碑分化(這個口碑指磚家口碑)而維倫紐瓦似乎剛好相反,拿著商業的大投資,賣藝術的概念……所以口碑撲街有點難,都說中國2049撲到6點幾,開玩笑,雷老爺豆瓣5點多的片子都有好幾部呢,論撲街,有幾個大導演撲得過雷老爺。

    話說回來,2049一大缺點就是長,太長了,如果你是魔戒這樣的情節,長點也無所謂,問題還是老雷風格的又冷又長,連雷老爺自己都學乖了,異形前傳的故事,延續小格局作大故事的風格,硬生生要掰成(據說是)4部來慢慢餵食,中間還要加上無數番外相關,,,就這樣還惹惱了一大堆異形粉,三小時的2049,簡直就是一碗臘月裡的烏冬冷麵,又冷有長還嚼不動,你讓人怎麼吃。

    我到現在還沒去看,就因為沒人陪我去看,3小時啊,我是能忍,別人咋辦。

  • 5 # 好的吧你說了去

    繼承了第一部的賽博朋克風格,科幻+廢土末世+複製人的哲學思考,可惜格局意境偏小,結局邏輯性偏弱,感情線不夠深刻,為了和第一部掛鉤,犧牲了很多,是繼承,也是敗筆所在,還是經典在前,無法真正放開,如同諾瀾的蝙蝠俠第三步對於第二部,哎。。

    個人覺得,銀翼系列的最終結局最難,可能會仿照其它經典,是生命真諦的昇華?還是人類的頹廢荒涼?都不夠,人類創造的可不再僅僅是生命,是如同第一部那一段經典的對白,人類無意間創造了自由的生命,誕生的卻是另一個上帝。。

  • 6 # 阿郎看電影

    慘淡都是相對而言,相對於第一部,第二部上映伊始就獲得了這麼高的讚譽和目前的票房,已經是勝利了。

    電影到底還是一種大眾的藝術。在這種藝術形式誕生的時候,就有人提醒,電影是拍給文盲取樂子用的。

    就連電影導演中的藝術家、新浪潮代表人物戈達爾也說過,拍電影,只需要一個女人和一把槍就夠了。

    和閱讀、繪畫等不同,電影將觀看的門檻又降低了一個等級。這個不同,改變了電影在藝術生態裡最根本的東西,形式與內容都圍繞這個根本性改變,做出了完全迥異的調整。

    這是電影在儘可能短的時間裡,獲得了儘可能大範圍傳播的主要原因。也是它最終被粗暴劃分為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的主要原因。

    我曾一直反對這類劃分,似乎是人為製造了兩者的對立。商業電影就不需要藝術了嗎?藝術電影就天然排斥商業嗎?

    實際上,兩者的有所側重,決定了它們在電影這個生態體系裡各負使命。商業電影負責電影的日常活力,保證了電影流傳的長度。

    藝術電影負責探索電影的邊界,拓展電影語言的寬度。

    在電影的美學體系裡,票房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除了在藝術種類中,電影屬於重資產的範疇,那麼對投入產出就理應提出更嚴格的需求。

    最重要的是,高票房的背後意味著大範圍的觀看。

    觀看,是對一部電影最大的讚美。

    只是,有的電影觀看在一個短的時間段內大規模完成,有的電影觀看,會綿延到很長久的時間範圍裡。

    斯皮爾伯格就感激說,“我喜歡的,恰好是大眾喜歡的”。但更多的人則需要在觀眾和自己之間做動態值捕捉。

    杜琪峰把這稱為賭博。

    《銀翼殺手2049》這樣的電影是挑剔觀眾的,事實上,如果這樣的電影大賣,也挺可怕的。

    真實情況是,漫威的電影大賣才正常,更真實的情況是,好萊塢一年的電影體量,還不如地下情色電影體量的幾分之幾。

    所以,拍《記憶碎片》出身的諾蘭,轉身拍《蝙蝠俠》拍《星際穿越》拍《敦刻爾克》,他在和大眾的遊戲之間,有限度地摻入了拍《記憶碎片》時的一些東西。

    他被稱為藝術家,但他更願意稱自己為技術工作者或商人。

    他早早就知道了,電影需要一個觀看的理由,所以故事和技術仍然是電影的核心,藝術不是。

    適量的藝術,是電影的良心。

  • 7 # 梁鵬飛

    這個事情很正常。

    這個現象也不是現在才存在,而是一直都存在。別說《銀翼殺手2049》叫好不叫座,最近幾部中國產片也是這樣的問題。比如這部

    很多人連這部電影的名字都搞錯,這部張艾嘉最新電影叫《相愛相親》,很多人都先入為主記成了《相親相愛》,一字之差,差別很大。

    連名字都會搞錯,試問有幾個觀眾能真正理解它?關心它?真的試圖去電影院看看它?

    這是電影長久以來的一個現象,就是偏文藝的藝術電影受眾不夠廣。

    所以,關於這類電影“叫好不叫座”的描述,其實我是懷疑的。

    什麼是叫好?多少人叫好才叫做叫好?不管是《銀翼殺手2049》也好,這部《相愛相親》也罷,我們看到各類豆瓣的評分非常高,

    但是呢,要看看評分人數。《銀翼殺手》在豆瓣上評分人數是接近10萬,其實不低。雖然和前面國慶檔《秀秀的鐵拳》20多萬的評價人數比起來,就比較少了。

    但10萬評價人數不算少。

    《銀翼殺手2049》恰恰和《全球風暴》一起上映,於是難免被拿來比較。

    那麼《全球風暴》豆瓣評分人數是多少呢?

    才2萬多一點???

    你是不是覺得看錯了?

    明明是《全球風暴》的觀影人次更高啊?票房更高(4億)啊?為啥這部電影在豆瓣上評分人數才2萬,而票房更少(7500萬)的《銀翼殺手2049》倒是有10萬人評分?

    再想想,《羞羞的鐵拳》20億的票房,評分人數也才20萬?

    與此同時,我告訴大家,在貓眼上,《全球風暴》評分人數是15萬,8.7分;《銀翼殺手2049》評分人數是5萬,7分。而《羞羞的鐵拳》評分人數是100萬,9分。

    所以要好好想想,什麼叫做叫好?

    站在豆瓣的角度,《銀翼殺手2049》是叫好,但是貓眼使用者就覺得這3部電影它最差,到底哪個網站的評分更接近事實的真相呢?

    我想請大家好好思考這個問題。

    豆瓣是個很好玩的電影評分網站,大眾一致認為這是一個偏文青的電影評分網站。

    貓眼是一個據說更接近大眾口味的電影評分網站。

    到底哪一個的評分更客觀呢?更接近這部電影的真實評價呢?

    我請大家再好好想一想這個問題。

    少數人叫好的電影能叫做叫好嗎?

    那麼多數人叫好的電影就是叫好嗎?

    我,作為一個影評人,從來沒有在豆瓣上給任何一部電影打過分,也不曾在貓眼上給任何電影打過分,我相信,很多觀眾,很多讀者都沒有給電影打過分。

    就拿《羞羞的鐵拳》為例,票房20億,觀影人次大概是8000萬,但是貓眼打分人數也才100萬而已,就算把所有的電影購票平臺,淘票票這些打分平臺人數加上,肯定也只是百萬級別而已,距離真正去電影院看過這部電影的8000萬人次,數量還是太少了。

    所以,請大家客觀理性看待各種電影評分網站的評分,包括豆瓣,也包括貓眼。

    我用一句話形容,就是:不要相信它們的打分。但是,我不是說這些評分沒有參考意義,有,絕對有參考價值。只不過不要太迷信這些評分。尤其是不要太相信豆瓣的評分。

    那麼,現在,還能說《銀翼殺手2049》是一部叫好的電影嗎?

    確實,你能看到很多電影圈的人,很多著名電影導演和演員都會說這部電影有多好,但他們的意見不能代表你的意見。很可能他們的意見就是和豆瓣的評分一個樣。

    有一句話叫做票房不能說明一切,確實我們能舉出很多票房高的爛片,比如《小時代》,這是公認的爛片,票房高是因為其它原因而不是電影有多好;

    那麼與此同時,我覺得也要有另外一句來對應這個情況,就是評分也不能說明一切。

    影史上,有太多文藝片鼎鼎大名,我隨便舉幾個例子吧,比如《七宗罪》,比如《搏擊俱樂部》,諸如此類的......但是很多觀眾都說看不懂,會有專業的人士說看不懂是你品味不夠,無法欣賞它的好......或者層次不夠,不能理解它的好,要過幾年或者怎麼樣了,才能知道它的好,被稱為佳作的電影絕非浪得虛名。

    我對這些電影到底如何不做評價。但我反對那些說不喜歡這些電影,就會被批評品味啊、審美啊、層次不夠的。

    很顯然,《銀翼殺手2049》和上面我舉的幾個很多觀眾看不懂的佳片一樣,是比較偏文藝的藝術電影。很多人說它好,並且批評看不懂的人是品味不夠,層次不夠。

    總之,我只是想提醒大家,要多思考,不要人云亦云。不要別人說什麼就相信什麼,甚至包括我的這篇。一定要有你自己的判斷。

    我想強調一個事情: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愛好,不同的興趣,某些電影確實拍攝得很好,也體現了某一部分人的品味,這一小部分人能夠欣賞,而大多數人可能不能欣賞。這不是大多數人的錯。因為有些愛好就是天生比較小眾的。

    不能因為它被一群愛好小眾的人都說好,也不能因為這群人都是比較著名的人,你就要盲從他們,就要相信他們,覺得是自己層次不夠,無法理解這些佳片的好。

    不要那樣,不要和自己過不去。

    你覺得不好,就是不好。世界上有這麼多電影,去找那些你喜歡的,找和你興趣相同的人一起玩就好了。

    所以,不要覺得《銀翼殺手2049》是一部叫好不叫座的電影。真相是,它只被一小部分人喜歡而已。這一小部分人的愛好可能和大眾口味有點差異,如此而已。不要太糾結這個事情。大眾不要糾結這個。

    而那些喜歡這部電影,為它票房不夠覺得委屈的人也不要糾結,你看了覺得好,就好了。何必一定要別人也覺得好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商新零售,哪個平臺做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