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遇見芮媽
-
2 # 小熊貓媽育兒成長記
一般來說數學啟蒙分好幾個關鍵期:
(1)2歲半左右:是幼兒計數能力開始萌芽的關鍵期;
(2)3歲半左右:是幼兒注意力發展的關鍵期;
(3)5歲左右:是幼兒掌握數概念,進行抽象運算以及綜合數學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一般生活中我們給孩子的最初的數學啟蒙就是教孩子數數1~10,背誦“1~10”,我自己最初也是這樣做的,我家小熊貓1歲多我和婆婆就總時不時在他面前數“12345,678910”讓寶寶學著我們發音,後面聽了一個“兒童數學啟蒙”的講座得知
①真正的數學啟蒙不是“重複練習背誦數字”,家長要注重藉助生活中的實物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生動地呈現在孩子面前,使他們容易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寶寶面前擺放積木,本來三層高,家長拿走上面2層,問寶寶是不是少了,從這瞭解“多”和“少”的感官感覺。
②孩子上幼兒園後接觸算算數,可以讓寶寶有做快樂的遊戲感覺,可以透過數小木棍得知算數題的得數等,讓寶寶有“數學思維”。
③真正的數學啟蒙不是單純數數或者數學運算,數學啟蒙遠比數數和數學運算更重要,家長透過生活中的各種有關數學的事物給與孩子數學啟蒙,比如家裡的時鐘,和寶寶先簡單的讀時鐘的數字,認識這些數字,認識時針分針秒針的長短關係,不著急讓孩子認識“幾點幾分幾秒”;
或者一張普通長方形紙,4條邊4個角,用剪刀剪掉一個角,再讓孩子數一數多少條邊多少個角。
我是小熊貓媽媽,喜歡我的問答就關注“小熊貓育兒成長記”吧,我們一起交流育兒知識,陪伴孩子成長。
-
3 # 愛整理的嶽掌櫃
我不知道真正的數學啟蒙是什麼 樣子,我的數學啟蒙是這樣的
第一,音樂符號的的引入,因為音樂符號都是5678這樣看到後讓孩子念。
第二,生活中的物品看到有幾個要孩子數
第三,金錢的收支時可以讓孩子參與,記帳,看收入的支出和差息,這樣可提高計算能力。
第四,書本的引導,可以認物識圖上數有幾個有多少
第五,透過自己寫寫畫畫吸引孩子來看這是什麼 ,然後告訴他
第六,透過動物園的遊玩數動物有多少支來引導。
總之生活中時時引導。
-
4 # 小嗨喲喲
幼兒對數字理解有5個階段.
1階段:僅僅是一個數。與“大”字一樣。
2階段:一些物品的量。如知道拿兩個玩具。
3階段:數量關係。如4比5少。
4階段:數量運算。如:4比5少一個。
5階段:量抽象成數。如:5個 ,5個碗,5個人都可以用5代替。
3歲前帶孩子數數,此時多數都停留在1階段。接著爸爸媽媽要帶著孩子將數與量聯絡起來,才能向2階段提升。
上週末,我們全家人在看《最強大腦》的速算比拼,面對著滿螢幕飛馳的數字,聆聽著不間斷的語音播報,當中的小選手面無表情,手指似有似無掐算著,最後如同魔術表演一般淡然說出準確的計算答案,全場一片譁然。當時孩他爸說:“這個小孩子也太牛吧,我們家孩子也能這麼厲害就好了!”
看著旁邊爬上爬下的自家孩子,老母親又要焦慮了………
誠然,那些選手驚人的計算能力的確令人咂舌。我想這樣的能力除了有先天的因素,更有後天長久的訓練。
以前在小學階段數學是十分強調計算速度與正確率的。透過大量計算,習得熟練計算能力。不僅老師強化練習,家長在家裡還佈置大量練習。在這樣全民訓練下,我們國家的計算水平一直處於國際前列。
但近幾年,各教育部門對大量重複性練習紛紛叫停。原因就在於孩子更需要思維發展。
孩子會數數了嗎?
身邊很多朋友,家長都很重視數學啟蒙。
小區有一位奶奶曾介紹孩子數學啟蒙時說:“我家孫子兩歲就能能從1數到30了。”小時候,只要奶奶起個頭,就能流利地接著往下數數不打磕巴。但拿零食時,奶奶邊開啟袋子邊說:“只能拿三顆啊。”小傢伙點點頭,伸出小手抓了一大把(少說也有六七顆)。奶奶問題:“寶貝兒,這都多少了呀?”小傢伙看看自己的小手,似懂非懂地說:“三顆?”
孩子在家人的引導下能數,有了數的意識。但他不會數手裡的零食,是因為還沒有數量的意識。實際上應該要先形成數與量的對應,比如先明白1~5分別是多少個?形成一定數量意識,再熟悉6~10,以此類推。
子不明白數的含義之前能數數,確切地說是在背數,可能家長與孩子日常互動中有數數活動。這種情況之下孩子能數到30,或進一步數到100,不能看做數學能力提升。
數學!路在何方?
那麼,數學啟蒙姿勢是什麼樣的呢?
帶孩子數數錯了嗎?其實並沒有。不過,還需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新增一些內容,目標是不妨先教孩子形成對數與形、數與量的初步認識。
可以在孩子平時所見的人和事物中有意識地加入量的概念,如一個人、兩條狗、三顆草莓……還可以念一些兒歌或編一些比較好記的順口溜。
當然,最好是結合實物或動作,如邊念順口溜邊掰著孩子的手指頭,這樣做能幫孩子直觀地建立數與數量的關係。
幼教專家認為,有系統、有計劃地對孩子開始數學啟蒙,最好從4歲左右開始,這是因為這個階段孩子本身已經積累了一些數的相關知識。
另外這個階段的孩子思維發展進入了具體形象階段,透過大人恰當地引導,孩子能比較容易掌握數學概念和數學關係。但最恰當的方式是以形象、具體的題材切入,從孩子的日常生活或感興趣的事物入手,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孩子塑造良好的數學認知結構。
舉個例子:
媽媽問孩子:“今天在幼兒園老師教了什麼呀?”孩子回答:“3個蘋果和4個蘋果合在一起是幾個蘋果?”媽媽問:“是幾個呀?”“7個。”媽媽很高興,想要考考孩子,又問:“那3加4是幾呀?”孩子答不上來。媽媽不能理解,3個蘋果和4個蘋果知道,3加4不知道,真是奇怪。
其實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孩子現階段只能直觀地思考問題,他可以在腦海中想象出3個蘋果和4個蘋果擺放在一起。但對“3+4”這樣一個抽象的數字運算,以他目前的思維能力還達不到。
如果你正在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我有幾個小建議:
①瞭解兒童數量認知的發展歷程
2歲左右的小孩開始有辨數的能力,即分辨一個蘋果和一堆蘋果,哪個多,哪個少。
3歲左右的小孩,開始有認數的能力,不過只是憑直覺判斷,一大堆蘋果和一小堆蘋果,哪個多哪個少。
孩子3歲半左右有了點數的能力,即逐一按物數數,並說出總數是幾個。
②用遊戲的方式向孩子傳遞數的概念
因為學齡前期孩子無法抽象思維,生硬地教他們認識數字、學寫數字、加減法等,其實無異於拔苗助長。不如透過貼近生活的兒歌、紙牌遊戲教孩子認數。
還可以引導孩子觀察日常事物,比較差別,把講不通屬性的事物進行分類,把事物排序等,甚至做做小家務都可以鍛鍊數學能力。
比如吃飯的時候,每個人需要一個碗、一雙筷子,讓孩子幫助發碗、發筷子;給每個人一個蘋果;給每隻小熊送一朵花等。
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與發展規律
我們不必為孩子2歲了還不會數數而擔心他有什麼問題,也許當別人家孩子會數數的時候,你家孩子不會,但他已經會背兒歌了呢。
我想說的是,給孩子成長的時間和空間,父母要有耐心“靜待花開”。下次分享幾個超有趣的數學啟蒙遊戲。
玩嗨數學
-
5 # 小數課代表
興趣
孩子的興趣很重要,可以先培養孩子的興趣,等孩子對於數學有了興趣之後再去進行教育會比較方便!
常用的方法就是給孩子度一些繪本,唱兒歌,睡前講一些小故事來引導孩子的興趣!
對於“數”的概念培養孩子對於“數“的概念!讓孩子對於”數”有一個簡單的認知!比如1-10的數字,需要讓孩子瞭解一下!
教學方式因為數學是比較抽象的,孩子對於抽象的東西沒有理解能力,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教育的時候要把數學抽象具象化,就是透過把數學的抽象性利用教具透過做遊戲的方式給體現出來,這樣更能讓孩子接受和理解,孩子也不會覺得無聊!
專業課程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幫孩子報一個專業的數學啟蒙課程比較好,國內做得好的比如火花思維,適合3—10歲的孩子來學習,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分為了六大課程體系,這一點做的還是比較好的!
回覆列表
數感是怎麼形成的?
啟蒙的核心是培養高智商。
智商不僅可以用來工程問題,也可以解決經濟問題,世界的戰爭等等一系列問題。
數學訓練出來的是智商,我們講的是啟蒙,啟蒙過程中有一個不斷的變化,不斷地在動的東西,那就是大腦,而0到6歲之間是大腦發育的高峰期,人的一生如果能活一百歲,在0到6歲這六中大腦發育已經完成90%了,也就是說這六年大腦是高速發育的,這是一個核心要點。
一百歲的大腦實際上在前六年發育完成90%,還剩10%會在6歲到12歲之間發育。
到12歲以後,就停止發育了,只是在已經發育的大腦上做文章,這個好比你看到的建築工地,建築工地在打地基,地基打不好大樓將來就會塌陷。總體來講,人的大腦在前六年他是給一生打基礎的,這一生的基礎就是啟蒙來的。
數學啟蒙核心的三件事分別是觸覺、視覺、聽覺,這個觸覺就是手摸東西,不光是手摸、腳踩東西,身體走路的時候碰到物品也算是觸覺。
透過的主要渠道就是手,就是手摸、手指頭的運算,用手指是非常重要的。
數感,實際上準確的說就是感覺。
觸覺來自於身體上的面板,孩子最早的觸覺還是嘴唇,因為嘴唇能夠解決吃東西的問題,吃到東西是靠嘴,靠嘴去尋找的。尋找到能知道哪兒有奶的地方,尋找到了然後就開始舌頭有感覺了。
視覺,在孩子一個月的時候,他的視覺只有15釐米左右,在三個月的時候會擴充套件到15到20釐米,6個月大概25到30釐米,在30釐米以後就是模糊不清的東西了。
聽覺在懷孕3個月就有了。
所以這三大感覺影響著大腦的初期由腦幹到海綿體,再到腦髓骨髓那一塊。神經是由神經元組成的,神經元是一種很小的有突出,由一層光滑的纖維組織的一個小點組成的,它有的長有的短,取決於它的髓鞘,神經元一旦連起來就形成一條神經,你手摸到燙的東西就形成一條神經,提示你看到冒煙的東西別摸,那東西很燙。
視覺由於看不到東西,只能去摸,比如粗糙的東西,光滑的東西,稍微有溫度的東西等。摸的越多越多,大腦發育越快,尤其是腦幹部分。
視覺性的現在暫時還用不上,因為視覺只有15釐米20釐米左右,沒那麼遠。
聽覺,不能證明遠近只能證明在懷孕三個月聽覺就有了,只有聲音很大,像打雷的聲音,孩子才能聽見。爸爸媽媽的聲音,尤其是媽媽的聲音是先被識別出來的。如果在這個時候聽很噪雜的聲音,他的聲音感覺系統就會弱,聲音反而是要聽很純粹的聲音,單一的聲音。
只能是觸覺和聽覺,視覺暫時用不上,就是0到6個月齡。
0-3歲就是數感的感覺,數感第一個是他對東西的多少有感覺,舉一個例子,帶過孩子的人都知道,給小朋友衝奶的時候。他什麼時候能意識到這瓶奶是多還是少,什麼時候你如果同時衝兩瓶,一瓶多一瓶少,讓他去用手拿,他會拿哪一瓶。
這個我們對三個月的六個月的孩子都做過的測試。99%的孩子會去拿那個高的瓶,這是多少。是很視覺有關係。
還有大小,如果孩子可以吃輔食了,那麼你就拿碗,小碗中碗和大碗,你看他會抓哪個碗,然後就遠近,遠近你看不出來,只能看到他伸手要抓的東西他是一次就能抓到,還是他伸手的時候身體向前了,他伸手的時候身體向前了,就意味著他判斷出如果不往前靠自己的手是夠不著的。也就是他伸手的同時身體上半身就在動,這意味著遠近的感覺就有了。我們就能夠測出孩子的遠近的感覺。
0-3歲三個感覺都會有,就看錶現清晰還是不清晰。清晰數感就很好,我們有些爸媽的說自己的孩子粗心,老是數數跟不上去,實際上是數感建立不夠,教他的東西還是靠記憶力,由於他沒有感覺系統,他靠記憶力是說不出來的,所以數不下去數。
基本的數感是什麼?就是一種感覺,不是幾加幾等於幾,,我們很有意思的是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是給孩子拿一個玩具的,孩子立刻就會玩。但那幾乎不可能。在0-3歲內。我們做過這個實驗。在哈佛大學對幼兒園兩歲小朋友,就那麼8個小朋友。拿一個玩具這個玩具給小朋友展示一遍,每個人都可以拿一個,每個人放在跟前,老師展示了玩了一會兒放到小朋友跟前,只有一個小朋友碰了一下,沒有一個小朋友去玩。過了兩週讓媽媽在回家的時候拿著個玩具,然後不經意的放在這孩子的床邊上,實驗裡面有六個孩子,拿起來就知道怎麼玩兒,而這件事兒是隔了兩個星期後出現的,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你在孩子面前展示一個東西,你千萬不應該期待他立刻重複這個動作,因為他大腦在燒錄,燒錄完了以後還沒法回放。
孩子不具備立刻回訪的功能,大腦忙著發育呢,不忙著回去重新做,為什麼孩子睡眠時間一天要達到15小時16小時,就是大腦要加工,把白天看到的東西在睡的時候拼命的連線,拼命的互相找出來,一旦連上了動作他都會了。
0-3這時候應該促進視覺,給他多種顏色的東西看,給他不同的形狀的物品都讓他能握住。
三個概念促進數感:多少的概念,大小的概念和遠近的概念,在0-3就可以促進了。3到6歲的數感是這樣形成的,要有活動,主動產生變化,比如說有兩百塊樂高,你給他分成六堆,他只要把主動把一堆碰到另外一堆。這就產生了視覺上的變化。被動產生變化,什麼叫被動產生變化?他什麼東西都沒動,那個東西就變化了,比如說在外面看到的樹。它是動的孩子就接受它是動的了再看它動孩子就沒興趣了,孩子願意接受主動產生的變化。
在這個階段要讓他有主動產生變化的所有東西,要他開始能活動了,要帶他活動的範圍內。要讓他的觸覺又能夠控制的東西。視覺控制的觸覺什麼意思?比如說摸魚缸,手在魚缸外面摸魚,手是不是順著魚在摸,魚遊開後孩子的手是不是在追那個魚遊?視覺控制觸覺,他的手要去摸,這就是大腦是初次體會指揮的感覺。
0-3歲大腦還不會指揮,3到6歲有更多的指揮方式了,在這個階段,有更多的精細化手部動作,比如說把小拇指大小的東西能夠拼起來。拼起來的過程不倒,比如樂高,他能夠控制它的變化。這就大腦在進行體驗。
視窗期,非常重要的視窗期。大腦發育,是特定的功能,什麼功能?就是觸覺的感受功能和視覺的連線功能,那是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互相搭配,形成一個認識,這個認識如果非常穩固,將來它就變成本能反應,遇到同樣的情況張嘴說就可以了,張嘴一說就可以了,那我們我們看到人的表現就是天生優秀。
父母可以做什麼?就是數感的氛圍,是玩具和氛圍組成的。數量的視覺感受,與其有20樣不同的玩具,不如只擁有樂高,讓他擁有300塊類似的東西,顏色不同,有數量的視覺的感受,300塊東西在那地上那已經有規模了,對小孩子來說有規模了,如果20種不同的玩具,你增加了它的多樣性,而大腦0到6歲發育的時候不是多樣性領先。理解不了那麼多,他只是同類的東西,不斷的強化他的神經元往多元化去試探。他掌握了樂高的時候,他把一塊和另外一塊連線,這時他大腦神經元在一個一個地創造各個區域的連結,這個時候我們說孩子才會聰明。高智商是來源於數感的,數感才是真正重要的東西,而在這個階段如果教孩子加減乘除,實際上是把學校的符號交給他,這不是數感,這是抽象的東西,這是後天的東西。
創造氛圍是視覺看到的是可以觸控的點、線、面,那些樂高的塊都是不同的點都有不同的線,都有不同的面,玩具可以出現的變化,不同的玩具堆在一起,數感的感覺就有了。
數感的表現共有八條,你可以去觀察孩子,如果你在五歲以前就教孩子數數,或者說寫數字,基本上,就先把數感這一塊區域直接給關了,就給扼殺了。
要不斷的問孩子喜歡什麼顏色,以後就給他買那個顏色的東西,能不能識別物品的多少
沒有孩子是不喜歡樂高的。如果家長管制太嚴,你不准許他喜歡那個,不准他喜歡這個,他的自我偏好就已經被關上了,所以很多爸爸媽媽在乎提前教育用的是錯誤的方法,把孩子的意識一個一個關掉了。
這3到6歲的數感表現,也是以上八條。能夠組合物件的位置,能夠讓物件的數量變化,能夠指數到20,指數是指著蘋果一個一個數,而不是數字,不是看著數字念12345,他看著骰子那個點數五個點來也行,也不是默唸,一定要聲出來,是大腦在控制發音器官,能夠數手指也很好,此時對應的是準確的,能夠數到1、2,中間不跳,不跳就很重要,能夠判斷多出來的和減少的,比如在桌子上放了八個梨,拿走兩個,孩子能判斷斷少了,並且能知道少了兩個。注意,在這沒有教減法,只是說多還是少,如果你在這個階段教加減法,而是沒有這個多少的感應,讓他學加減法就是生搬硬套,根本不是數感。
為什麼孩子不會數20總是跳到21?那是因為數感沒有,他是靠記憶力的,那麼將來怎麼辦?重新去玩,重新真正的拿著一堆東西在那去玩兒。小學生要不要學習加減法?那取決於你扛得住扛不住你周圍的環境,你周圍的老師幼兒園老師的不斷的催促你,不斷的指責你家孩子怎麼這不行那不行,不斷的羞辱的孩子不行,來跟別人比,讓你產生壓力。很多的爸爸媽媽是在這種壓力下是失衡的,孩子總是不懂進位怎麼回事?因為玩兒不夠,在他大腦中沒有數過數,沒有數過超過20以上的實際的東西,都沒有真正的去看過,先是有數量的感覺,而不是有數字的感覺。孩子口算總是錯,為什麼?那麼就是在玩的過程中沒有直接的對應的數說過。口算時大腦裡面沒有形象,就可能會出錯。而形象是哪來,數感階段培養的。湊十法不懂怎麼辦?玩撲克牌,把A、 J 、Q、K去掉,剩下的牌怎麼湊都是10。2和8,3和7等都能湊成10。
女孩子能夠學好數學嗎?當然能夠學好數學。其實男孩子女孩子唯一的區別就是腦幹的左後側實際上是細胞的大小,女孩子擅長依靠記憶力,這是最麻煩的,如果讓她充分的玩,不要讓她開發記憶力,她的數學就能和男孩子一樣,因為男孩子他是大細胞,所以呢他的腦幹左邊的細胞特別大,他是不擅長記憶的。
這三個核心,關鍵的一點,就是玩,爭取讓孩子透過玩,意識復活,神經元重新開始連線,而不是神經元都已經關上了,神經元都關上了非常可怕,這孩子有可能做題做得很好,但是沒有創意了,沒有自己的靈魂精神了。
總結:爸爸媽媽不是老師,所以不要做老師的工作,老師在幼兒園,在學校教加法教數數,你不該做,家庭不是課堂,不要出現課堂的情景,不要出現課堂裡面拿作業本趕著做題的情景,孩子不是成人,大腦發育過程要的緩慢與紮實,不像成人的,要的是速度。
數學不是符號不是運算,而是一種思維是一種感覺,孩子也不是工具,孩子是一個自我的生命,有自己的目的和使命,我們都不應該把孩子當作自己事業的繼承,你數學不好,希望孩子數學好,你沒必要在孩子身上實現你的補償,你的救贖不是孩子,你應該是你自家孩子的救贖。核心道理都是從最基礎的地方給大家講明白一個道理,還有操作性,大家能夠在家裡去落實這樣的操作性,落實了才能體會這背後所依據的科學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