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以鄭州,開封,洛陽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和以武漢,長沙,南昌的中游城市群哪個更有潛力……
5
回覆列表
  • 1 # 冒險62991311

    必須我大中原城市群更有潛力,這種潛力今後會變成壓倒性的實力!自古中原地區就是中國心臟之所在,近代以來的衰落多因戰爭因素引起。建國之初,中原地區千瘡百孔。改革開放以來,中原地區的各項建設工作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以河南省的經濟情況來看,已然越居全國第五,而且發展勢頭不減。如今,中原城市群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同時支援省會鄭州建設為國家中心城市,處於全國交通格局米字線位置的中原地區必然會爆發無限潛能的。和平年代,發展是永恆的主題。我們慶幸生活在和平年代。讓我們拭目以待,勤勞、智慧的中原人民一定不會辜負歷史的選擇!

  • 2 # 童話裡的承諾

    中原城市群位於中國中東部,涵蓋河南省鄭州市、洛陽市、開封市、南陽市、安陽市、商丘市、新鄉市、平頂山市、許昌市、焦作市、周口市、信陽市、駐馬店市、鶴壁市、濮陽市、漯河市、三門峽市、濟源市,山西省長治市、晉城市、運城市,山東省聊城市、菏澤市,安徽省宿州市、淮北市、阜陽市、亳州市、蚌埠市,河北省邢臺市、邯鄲市5省30座地級市所構成的具有高度緊密經濟社會聯絡的城市群。

    截至2015年底,總面積28.7萬平方公里,人口1.58億人,生產總值5.56萬億元,生產總值僅次於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位居全國第四位,為中國經濟第四增長極。

    中原城市群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間,城市群規模最大、一體化程度最高、人口最密集的城市群,是中部地區承接發達國家及中國東部地區產業轉移、西部地區資源輸出的樞紐和核心區域,是促進中部崛起、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2016年12月26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正式批覆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規劃》提出建設洛陽等國家區域中心城市

    2016年12月28日,國務院正式批覆《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

    2016年12月29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將中原城市群建設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中西部地區創新創業先行區、內陸地區雙向開放新高地和綠色生態發展示範區;《規劃》提出:建設現代化鄭州大都市區,推進鄭州大都市區國際化發展。[2][3]

    中文名稱

    中原城市群

    外文名稱

    Central Plains Urban Agglomeration

    別名

    中原

    行政區類別

    國家級城市群

    所屬地區

    中國

    劃定歷程 聽語音

    中原城市群位於中國中東部,涵蓋河南省鄭州市、洛陽市、開封市、南陽市、安陽市、商丘市、新鄉市、平頂山市、許昌市、焦作市、周口市、信陽市、駐馬店市、鶴壁市、濮陽市、漯河市、三門峽市、濟源市,山西省長治市、晉城市、運城市,山東省聊城市、菏澤市,安徽省宿州市、淮北市、阜陽市、亳州市、蚌埠市,河北省邢臺市、邯鄲市等5省30座地級市所構成的具有高度緊密經濟社會聯絡的城市群,中國7大國家級城市群之一。截至2015年底,中原城市群國土面積28.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58億人,GDP5.56萬億元,人均GDP3.51萬元,生產總值僅次於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位居全國第四位,為中國經濟第四增長極。

    中原城市群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之間,半徑500公里區域內城市群規模最大、一體化程度最高、人口最密集的城市群,是中部地區承接發達國家及中國東部地區產業轉移、西部地區資源輸出的樞紐和核心區域,並將成為參與國內外競爭、促進中部崛起、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2016年12月26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正式批覆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規劃》提出建設洛陽等國家區域中心城市。[10][9][11][12]《規劃》提出:發展壯大經濟增長極,壯大中原城市群,形成支撐中部崛起的核心增長地帶。《規劃》將中原城市群定位為:立足區位交通等優勢,建設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基地和現代綜合交通樞紐,打造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極具發展活力的核心地帶。[10][9]

    2016年12月28日,國務院正式批覆《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規劃》正式將中原城市群由原河南的9座地級市擴充為河南、山西、山東、安徽、河北5省30座地級市。[5][1][15]

    2016年12月29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將中原城市群建設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中西部地區創新創業先行區、內陸地區雙向開放新高地和綠色生態發展示範區。《規劃》提出:以河南省鄭州市、開封市、洛陽市、平頂山市、新鄉市、焦作市、許昌市、漯河市、濟源市、鶴壁市、商丘市、周口市和山西省晉城市、安徽省亳州市為核心發展區,聯動輻射河南省安陽市、濮陽市、三門峽市、南陽市、信陽市、駐馬店市,山西省長治市、運城市,山東省聊城市、菏澤市,安徽省宿州市、阜陽市、淮北市、蚌埠市,河北省邢臺市、邯鄲市。《規劃》提出:建設現代化鄭州大都市區,推進鄭州大都市區國際化發展。把支援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作為提升城市群競爭力的首要突破口,強化鄭州對外開放門戶功能,提升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物流中心功能,集聚高階產業,完善綜合服務,推動與周邊毗鄰城市融合發展,形成帶動周邊、輻射全國、聯通國際的核心區域。《規劃》提出:進一步提升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支援安陽、商丘、南陽、長治、聊城、蚌埠、阜陽等建設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

    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漢、長沙、南昌、合肥四大城市為中心的特大城市群組合[1],涵蓋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江淮城市群、為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佔地面積約31.7萬平方公里,面積卻為世界之最,是長三角的3倍,珠三角的5倍。2014年的經濟總量超過4.5萬億元,經濟總量位於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中原城市群之後,排居第五位。

    2015年4月5日,《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已經國務院批覆實施。這是《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出臺後,國家批覆的首個跨區域城市群規劃。長江中游城市群正式定位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中西部新型城鎮化先行區、內陸開放合作示範區和“兩型”社會建設引領區,旨在推動中國經濟朝著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

    2017年4月10日長江中游城市群四省會城市攜手邁向一體化程序。[2]

    中文名稱

    長江中游城市群

    外文名稱

    Triangle of Central China

    別名

    中四角[3]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 華中地區 華東地區

    下轄地區

    湖北、湖南,江西、安徽[3]

    政府駐地

    武漢、長沙、南昌

    電話區號

    027、0731、0791、0551

    郵政區碼

    430000、410000,330000

    地理位置

    長江中游地區

    面積

    31.7萬平方公里

    人口

    2.4億

    方言

    西南官話、湘語、贛語、吳語、江淮官話等

    氣候條件

    亞熱帶溼潤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黃鶴樓、橘子洲、岳陽樓、滕王閣,廬山等

    機場

    武漢天河機場、長沙黃花機場、南昌昌北機場、合肥新橋機場

    火車站

    武漢站、長沙南站、南昌西站、合肥南站

    車牌程式碼

    鄂、湘、贛、皖

    著名高校

    武漢大學、中南大學、南昌大學、

    核心城市

    武漢、長沙、南昌、合肥[3]

    發展歷程

    2006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出臺;[4]

    2012年2月10日,長江中游城市叢集三省會商會在武漢東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來自中國工程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國家部委和科研院所的領導和學者,以及由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率領的代表團參加了會議,就共同推進長江中游城市叢集建設進行深入探討,並達成高度共識。這標誌著長江中游城市叢集從構想、探索,進入全面啟動和具體實踐新階段。[5]

    2012年12月底,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江西九江主持召開區域發展與改革座談會。談到長江中游城市群,他對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等省負責人說,把安徽納進來。“長江中游城市群”最初是湘鄂贛皖四省聯手謀求全國區域發展新增長極,以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江淮城市群等合作打造的國家規劃重點地區,又稱“中四角”。[6]

    武漢市

    2013年,三省攜手深化為四省共襄,“長江中游城市群”從呼之欲出到瓜熟蒂落,一個新經濟地理概念水到渠成。[7]

    2013年2月下旬,長江中游城市群四省會城市首屆會商會在武漢舉行,長沙、合肥、南昌、武漢四省會城市達成 《武漢共識》,將聯手打造以長江中游城市群為依託的中國經濟增長 “第五極”。按照 《武漢共識》,四省會城市將在九個層面深入開展協作,包括:共同謀劃區域發展戰略,推動自主創新、轉型發展合作,推進工業分工合作,共同推進內需發展和區域開放市場體系建設,共同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共同建設文化旅遊強區,共建公共服務共享區,共建共享社會保險平臺。與此同時,四省會城市交通、科技、商務、衛生等11個部門也分別簽署協議,將加強交通基礎設施,推進科技資源相互開放和共享,鼓勵科技成果、科技人才、創業資本等科技要素流動,建立醫療服務共享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現跨市結算等。[8]

    南昌市

    2013年6月,在漢召開首屆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論壇,論壇提出加快建設長江中游城市群環狀快速鐵路網,合武客專將升級為高鐵,並實現提速[9]。論壇上,長沙、南昌、合肥、武漢四城市社科院還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決定定期舉辦“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論壇”,由四市輪流承辦,共同開展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的頂層設計[9]。

    長沙市

    2014年2月27日至28日,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第二屆會商會在長沙舉行。2月28日,長沙、武漢、南昌、合肥四省會城市共同簽署釋出了《長沙宣言》,攜手衝刺中國經濟增長“第五極”。《長沙宣言》約定,四省會城市要積極放大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國家戰略優勢,共同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大城市群,共同推動區域開放融合、創新發展,並就健全四省會城市交流合作保障機制達成了共識。按照“核心帶動、多極協同、一體發展”原則,構建新型城市化合作體系和利益協調機制,全面提升省會中心城市高階服務和輻射引領功能,共同探索區域發展新模式;合作推進國家總體規劃程序,爭取重大基礎設施布點,爭取重大示範點政策,爭取重大產業專項佈局,爭取重大環保專案佈局;加快推進區域營商環境、要素市場、創新網路建設,全面鞏固和深化專項領域合作;完善聯席會議制度,建立重大專案排程機制,對四省會城市共同推進的重大專案、重大政策,逐項試行牽頭負責制。[8]

    2015年4月5日 經李克強總理籤批,國務院日前批覆同意《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規劃涵蓋湖北、江西、湖南、安徽四省,標誌著“中三角”格局正式得到國家批覆,而此前一直參與長江中游城市群規劃的安徽省因已被劃入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範疇之中,正式退出“中四角”格局。[3]

    區域範圍 聽語音

    長江中游城市群即“中三角”,是以武漢、長沙、南昌為中心城市,以武漢城市圈、環洞庭湖經濟圈、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經濟圈等中部經濟發展地區,以浙贛線、長江中游交通走廊為主軸,依託沿江、滬昆和京廣、京九、二廣等重點軸線,呼應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打造的國家規劃重點地區和全國區域發展新的增長極。

    “中三角”包括武漢城市圈(武漢、黃石、黃岡、鄂州、孝感、咸寧、仙桃、天門、潛江);襄荊宜城市帶(襄陽、宜昌、荊州、荊門);[10]環長株潭城市群(長沙、岳陽、常德、益陽、株洲、湘潭、衡陽、婁底)和環鄱陽湖城市群(南昌、九江、景德鎮、鷹潭、上饒、新餘、撫州、宜春、萍鄉市[11]、吉安市的新幹縣[12])。

    範圍

    【4省[13]市】

    湖北省:武漢市、黃石市、鄂州市、黃岡市、孝感市、咸寧市、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襄陽市、宜昌市、荊州市、荊門市

    湖南省:長沙市、岳陽市、益陽市、常德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陽市、婁底市

    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鎮市、鷹潭市、新餘市、宜春市、萍鄉市、上饒市、撫州市、吉安市的部分縣(區)。

    安徽省:合肥市、蕪湖市、馬鞍山市、安慶市、

    六安市、池州市、銅陵市、黃山市、滁州市、等

    區域規劃 聽語音

    《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下稱《規劃》)獲得國務院批覆。規劃明確,要努力將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成為長江經濟帶重要支撐、全國經濟新增長極和具有一定國際影響的城市群。[14]

    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國土面積約31.7萬平方公里,承東啟西、連南接北,是長江經濟帶三大跨區域城市群支撐之一。《規劃》明確,強化武漢、長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依託沿江、滬昆和京廣、京九、二廣等重點軸線,形成多中心發展格局。

    根據《規劃》,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未來將在六大方面重點發力,分別是:城鄉統籌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協調發展、共建生態文明、公共服務共用、深化對外開放。

    其中,在城鄉統籌發展方面,《規劃》要求,堅持走新型城鎮化道路,形成多中心、網路化發展格局,促進省際毗鄰城市合作發展,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

    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規劃》要求,圍繞提高綜合保障和支撐能力,統籌推進城市群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和水利、能源、資訊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互聯互通和現代化水平。

    在產業協調發展方面,《規劃》要求,依託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建立城市群產業協調發展機制,聯手打造優勢產業叢集,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發展壯大現代農業基地,有序推進跨區域產業轉移與承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14]

    規劃在產業協調發展方面提出,聯手打造優勢產業叢集,如汽車及交通運輸裝置製造業,要引導武漢、長沙、南昌、合肥、襄陽、九江、株洲、湘潭、景德鎮等地開展汽車產業合作與重組,建立汽車產業聯盟。在打造中部鋼鐵產業叢集上,以武漢鋼鐵、湖北新冶鋼、華菱鋼鐵、新餘大型鋼鐵、馬鞍山鋼鐵等骨幹企業為龍頭,兼併、重組一批中小鋼鐵企業,組建若干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集團。

    區域交通 聽語音

    長江中游城市群地處中國中部,連南接北,啟東承西。是連線中國其他四大國家級城市群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和成渝城市群的樞紐。

    區域內主要高速鐵路包括京廣高鐵、滬昆高鐵、滬漢蓉高鐵、武九高鐵、呼南高鐵、合福高鐵等。

    主要港口包括武漢港、九江港、岳陽港、長沙港、荊州港、宜昌港、合肥港等。

    發展定位 聽語音

    長江中游城市群正式定位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中西部新型城鎮化先行區、內陸開放合作示範區和“兩型”社會建設引領區。[15]

    主要特徵 聽語音

    三核三圈四級

    在長江中游城市群中,三個大城市武漢、長沙和南昌,呈“品”字型分佈,分別為三省的省會和中心城市,是三個都市圈的“首位城市”和“核心力量”(是為“三核”);並以三核為心形成武漢都市圈、長沙都市圈、南昌都市圈、共三大都市圈(是為“三圈”);三大都市圈,在各省的經濟總量中所佔的比重均在60%以上,是帶動周邊地域經濟發展的拉動力量、是推動三省經濟的發動機和“中部崛起”的增長極(是為“五極”)。

    主軸成環,城市同帶

    以武漢--岳陽--長沙--南昌--九江--合肥之間的鐵路、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和部分長江水道構成橫跨湘鄂贛皖四省的“環形”快速通道,成為三省生產力佈局、城市化、和區域經濟的主軸。

    區域合作 聽語音

    2012年2月,湖北省旅遊局就發起湘、鄂、贛、皖四省旅遊部門率先簽署合作協議,三省聯手編制長江中游城市叢集旅遊業發展規劃、加強旅遊標準、管理和服務的對接等六大領域展開合作。

    相關景區

    2013年5月,湘、鄂、贛、皖四省共同推出跨區域旅遊產品、旅遊優惠年票,共建無障礙旅遊區。

    2014年5月,湘、鄂、皖四省308家旅行社結成中三角旅行社聯合體大聯盟,共同打造一體化旅遊區。[16]

    社會評價 聽語音

    上海市委黨校研究院鄒磊博士表示,該規劃的出臺意味著,較為沉寂的“中部崛起”再次得到決策層重視。湖南、湖北、江西正好位於“長江經濟帶”與“中部崛起”的交集處,長江中游城市群的規劃發展被納入到了“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框架下進行部署,堪稱“中部崛起2.0”版。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羅守貴表示,這是從國家層面首次明確中國經濟第五增長極,將有利於推動該區域的聯動發展,其中,武漢、長沙、南昌、合肥等城市的地位將得到強化。

  • 3 # 春醒

    個人認為長江中游更有潛力。現在講究人居環境,依海而居、依水而居。中原是封建時代的角逐之地,已相對時過境遷。

  • 4 # 京滬漢穗深港澳臺

    這兩個城市群都不是一個量級,如何比較?當然是國家批覆的五大城市群發展前景廣闊啦!國家已經提出,中國現在只有五大城市群,即:環渤海(主體是京津冀)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長江中游城市群(包括武漢1+8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和環鄱陽湖城市群)。其他所謂的城市群,如以鄭州為中心的所謂中原城市群、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平原城市群、以廈門為中心的海峽西岸城市群、以青島為中心的山東半島城市群和以大連為中心的遼東半島城市群等都是自封的,沒有一個是國家正式下文批覆宣佈的。

    從現實上來看,長江流域發展的水平遠遠高於包括中原城市群在內的黃河流域。2015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宣佈以武漢、長沙和南昌為中心的長江中游地區為中國第五大城市群。

    2016年國家又釋出“長江流域建設和發展綱要”,明確提出重慶、武漢、上海為超大城市,這三個城市是長江上、中、下游的核心城市,成都、長沙、南京、杭州、長沙、合肥等屬於特大城市,協同重慶、武漢和上海,為整個長江流域的發展提供協助。隨後,國家又提出若干關於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的要求。除了南北走向的京廣、京九鐵路和京廣高鐵,國家又提出建設上海-蘇州-南京-合肥-武漢-重慶-成都的沿江高鐵,及上海-杭州-南昌-長沙-貴陽-昆明的高鐵。武漢、長沙、南昌地位得到進一步強化。三個城市之間也相互建設350公里的高鐵線,實現一小時經濟圈。這使武漢更加加快邁向國家中心城市的步伐。

    武漢是中國第三大科教城市,長沙的教育水平也在全國前十。南昌積極向武漢、長沙靠攏,加上南昌自己也有一部分人才資源。武漢和長沙又是中國14個萬億俱樂部成員。三個城市相互促進發展,未來長江中游城市群必定快速成為和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京津冀地區一道的中國第四經濟增長級。

    而相對於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就相對落後很多了!一是規模較小,中原城市群的主體基本上都在河南省內。二是城市群內經濟不強,大部分都是欠發達城市。而是作為中原地區領頭的鄭州領導力也不強,其經濟實力在全國僅排第17位,還不是萬億俱樂部成員之一。單靠鄭州去聯合周邊地區,絕不可能達到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水平。雖然中原城市群在黃河中游,但黃河不同於長江,雖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之一,但現在跟長江相比,也完全不在同一量級上。黃河流域沒有幾個非常重要的城市,長江流域卻很多,像成都、重慶、武漢、南京、蘇州、上海這樣的巨無霸城市。黃河不能作為重要的交通線來使用,而長江卻是中國最重要的“黃金水道”。一個地方發展前景如何,還要看她周邊地區的環境,古時雖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說法,但現在世道不同了!古代河南省及其周邊是中國政治、經濟的中心。而長江以南過去大部分地區是蠻夷之地,古代這麼說一點都不為過。現在全國十四個萬億俱樂部成員,只有北京、天津、青島三個在黃河以北。廣州、深圳在華南,而其餘的九個都在長江流域。現在應該說“得長江者得天下”了!說“得中原得天下”已經成為歷史。

    所以,未來中國的經濟中心在長江流域,作為長江流域的一個重要地區,長江中游城市群會更加領先於中原城市群,這是歷史的必然。

  • 5 # 九方君

    首先要糾正一個問題,那就是長江中游城市群不是以長沙和南昌為代表的,長江中游城市群最大的城市,也是中部地區最大的城市,那就是武漢市,武漢是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

    從目前中原城市群和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潛力來看,肯定是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潛力更大,因為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實力普遍要比中原城市群的潛力要大。我們可以一一對比一下。

    武漢VS鄭州,兩個都是國家中心城市,武漢的科教實力要比鄭州強,鄭州的優勢在於河南人口多,但是武漢的腹地也是很廣,武漢在省內的影響力和輻射力要大於鄭州,鄭州雖已形成“米”字型高鐵樞紐,但是武漢未來5年內也必然會形成“米”字型高鐵樞紐,陸路交通,鄭州優勢並不明顯,但是水運是武漢的天然優勢,所以未來,武漢的潛力肯定是大於鄭州的。

    蕪湖VS洛陽 但是作為中部領頭羊,蕪湖的實力還是很強大的,不管是工業體系,城市化程序,高校數量等各個方面,蕪湖在中部地區的地級市中還是最強。洛陽的GDP、工業、科教等方面是全面落後於蕪湖的,從最近的地鐵批覆城市來看,蕪湖是中部地區唯一一個獲得批覆的地級市,實力可見一斑。

    綜上所述,後面的幾個城市不影響大局,所以我認為長江中游城市群肯定比中原城市群有潛力。

  • 6 # 感知發展

    大家好,我是小博雜談。

    中原城市群是以河南為核心橫跨河南,山東,山西,河北,安徽5省,城市群內30多個城市。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漢,長沙,合肥,南昌為中心的城市群。兩者的規模都很大,長江中游城市群看似很多省會城市,但我認為中原城市群潛力更大。

    第一,中原城市群凝聚力強,城市群內文化相同,認同感強,而長江中游城市群內有四個省會城市,凝聚力不會太強。

    第二,中原城市群區位交通發達,群內以鄭州為核心規劃有米字型產業帶,群內產業分工合理,不會過度競爭造成資源分配不合理。

    第三,中原城市群文化底蘊深厚,中原文化燦爛輝煌,發源於中原的河洛文化,姓氏文化,仰韶文化熠熠生輝。洛陽,開封都是中國歷史上重要古都,這就為經濟發展提供很好的文化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納粹德國到底有沒有研發過飛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