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十年一劍XYF

    納粹德國有研發過飛碟,

    但沒有實現,

    後來看到的只能稱為飛碟狀的飛行器,

    這種飛行器呈圓狀的碟形,

    沒有機翼,

    雖然速度很快,

    飛行效能也優異,

    並且能夠靈敏地轉向和爬升俯衝。

    但速度達不到光速,

    飛行器上也沒有配備武器,

    也就是說,

    當時納粹德國處於飛碟研發的初級階段,

    但突破了許多瓶頸,

    不過現在看來只能叫飛碟狀的飛行器,

    不能叫飛碟。

    這是和傳說中的UFO相比而言的。

    但比起同時代的飛行器,

    就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 2 # 老王簡單說

    這事我簡單說說,強大的德國,在外星文明的幫助下,很有可能就是地心文明,知道了飛碟,也想做飛碟。

    但是那時代的科技水平不行,就算強大的德國召集了很多戰敗國的頂尖科學家,理論知識是知道,科技做不到。就像現代人告訴古代人怎麼做飛機,古代也沒有材料做。

    做出飛碟的形狀,功能根本達不到真正飛碟的水平。

  • 3 # 虎哥航空武器研究

    德國飛碟研發真相

    德國曾經研發過的部分飛碟專案:

    THE SCHREIVER-HABERMOHL PROJECT(S)

    THE MIETHE-BELLUZZO PROJECT

    FOO FIGHTERS

    THE PEENEMUENDE SAUCER PROJECT

    THE VICTOR SCHAUBERGER MODELS(維克多紹伯格飛碟)

    THE KM-2 ROCKET

    Post-War Soviet "German" Saucer

    The Karl Schappeller Device

    Die GLocke

    JFM

    RFZ

    Haunebu

    Vril

    其中被國內大部分愛好者熟知的奧地利人維克多紹伯格(VICTOR SCHAUBERGER)、艾普(Post-War Soviet "German" Saucer)、亨利 柯安達(與維克多紹伯格爾合作研發VICTOR SCHAUBERGER MODEL)等人也參與了飛碟研發。但這些人的設計都只是隱瞞慕尼黑工業大學高壓電博士W.O舒曼教授的舒曼懸浮器而做的幌子而已。

    W.O舒曼博士是早期圖樂(Thule-極北之地)協會的成員。當時很多納粹黨員都是圖樂協會的成員。比如希姆萊、希特勒等也都是圖樂協會成員。

    據傳活力(Vril)協會的能通靈的叫瑪利亞的女士在與圖樂協會和活力協會聯誼活動中公開了德國日耳曼民族的來歷,說是日耳曼民族是來自金牛星座的外星人來到地球后落腳繁衍,成了蘇美爾人和喜馬拉雅山下的雅利安人,並且還透露了宇宙飛行器的製造方法細節。根據此飛行器資料兩個協會合作開始研發JFM(Jenseits Flug Maschine -其他世界的飛行器)。

    JFM裝置是由三個圓盤和中間圓柱形驅動裝置組成。上部圓盤是直徑6英尺、中間圓盤是8英尺、下部圓盤是7英尺。驅動後中間圓盤是不轉動,上部和下部圓盤是反方向迴旋,JFM裝置僅產生了電磁場效應外並無被飛起來。

    JFM專案失敗後當時在慕尼黑工業大學任職的舒曼博士透過氬氣放電將圓柱形諧振腔成功實現了懸浮-這個裝置被稱為舒曼懸浮器(SM-Levitator)。也就是後來波蘭軍事歷史學者IgorWitkowski先生在2000年揭露的納粹鍾。

    納粹鍾裝置的正式德文代號為Die Glocke。是圓柱形諧振腔內放入水銀放電後反方向迴旋產生磁共振來激發高溫等離子體產生電磁引力場的裝置。此裝置並非網路所傳的只用水和空氣就燃燒爆炸的紹貝格爾引擎,此裝置是等離子體反應堆,並非燃燒爆炸獲得推力的傳統引擎。

    1933年希特勒當選德國總理後大力支援飛碟研發。1934年6月RFZ-1機型在W.O舒曼博士的技術指導下在勃蘭登堡的阿拉多飛機工廠誕生。 RFZ是德語“Rund Flug Zeug” 即“圓盤形飛行器”的意思。RFZ-1飛機直徑8米,中間上下凸出來的部分是2.4米,內建電磁驅動的舒曼懸浮器(SM Levitator)。在首飛測試中飛行員Lothar Waiz(圖樂協會成員)垂直升空60米後舒曼懸浮器的故障導致飛行器失去平衡墜落,飛行員獲救。

    RFZ-1專案失敗後希特勒下令將研發基地移到捷克布拉格斯柯達工廠繼續研究。魯道夫施裡弗、舒曼、奧圖哈柏摩爾(Schriever-Schumann-Habermohl三人的合作下在1934年年底安裝舒曼懸浮器和電磁脈衝方向控制裝置的RFZ-2研發成功。

    舒曼懸浮器是隻具有讓飛行器不受重力影響而懸浮外不能做水平移動飛行,為了解決水平移動飛行必須還要藉助一個水平飛行移動推進系統。圖樂協會研發的電磁脈衝方向裝置( magnetic-pulse thruster)就解決了移動飛行問題。這也就是後面將介紹的Thule-Triebwerk裝置-電磁引力驅動裝置(electro-magnetic-gravitic engine)。

    RFZ-2機型是直徑5米,在飛行時隨著飛行速度增加飛行器外觀變模糊,發光成紅色、黃色、綠色、白色、藍色、紫色等典型的UFO發光現象。

    之後RFZ 3,4,5,6,7機型也陸續被研發都獲得成功。

    在捷克布拉格RFZ機型獲得成功後德國軍方介入飛碟的研發。並創立了SS-IV 部門,專門負責飛碟研發。1939年RFZ-5機型更名為哈無內夫(haunebu-國內錯誤的翻譯成柏羅湟女戰神)。更改的原因是軍方介入後因軍事保密將飛碟基地從捷克布拉格移到更隱秘的德國西部的Hauneburg(鬼堡),並且將專案名稱改為哈無內夫(Hauneb)-H 飛行器。

    同年W.O舒曼博士申請了舒曼懸浮器關鍵技術專利-Tube control (放電管控制)。1942年德國專利局正式授予專利有效。

    1941年RFZ-7機型更名專案名稱為 Vril 1 Jager 。專案名稱變更的主要原因是透過迴旋等離子體磁場產生對重力產生影響的圖樂協會的電磁引力驅動裝置Triebwerk (Thrustwork) 。

    【圖樂協會電磁引力驅動裝置Triebwerk (Thrustwork)】

    Thule-Triebwerk裝置是電磁引力驅動裝置(electro-magnetic-gravitic engine)。Triebwerk裝置是由漢斯自由能發電線圈和范德格拉夫高壓發生器和水銀勵磁球形裝置構成。裝置是由3個平行圓盤組成,驅動時水銀被電離成等離子體高速回旋,平衡圓盤將反方向旋轉。電離的水銀等離子體迴旋產生引力場,將裝置周圍環境從地球重力場中隔離並不受重力影響。

    Thule-Triebwerk裝置是在W.O舒曼博士的舒曼懸浮器(SM Levitator)作為基礎研發,但其專案名稱改為哈無內夫(haunebu)和Vril系列的主要原因在於圖樂協會和活力協會的不同的信念導致。

    圖樂協會是預想研發具備戰鬥功能的戰鬥機型,活力協會是預想研發宇宙飛船。活力(Vril)協會是想研發能到達離地球68光年的金牛星座的宇宙飛船(Raumschiffen)。

    因此在1939年圖樂協會將研發基地移到德國西部的Hauneburg(鬼堡),更名為Haunebu, Vril系列放置在布拉格繼續研發。

    1941年希特勒下令禁止各秘密團體的活動。圖樂協會和活力協會也正式解散,但私底下原協會的成員繼續與軍方合作研發飛碟。為了替代圖樂協會和Vril 活力協會研發活動,在SS下屬專門研究替代能源的研發部門E-IV (E-4全稱為Entwicklungsstelle 4,IV是希臘字母代表阿拉伯數字4,而不是網路中所傳的爆破手13研究室。有趣的是美國核物理學者Bob Razar揭露自己曾經在51區S-4區域研究了飛碟,而且飛碟是靠反應堆生成的重力波排斥重力而飛行。51區S-4和 納粹SS-E-4是不是有某種聯絡?)

    (為了讀者便於理解,下面開始得分haunebu系列和Vril系列來說明了。)

    【哈無內夫Haunebu系列飛碟】

    圖樂協會整編為SS-E4研發部門後1939年將RFZ-5機型轉移到德國西北部的哈無內堡(Hauneburg-鬼堡),SS-E4部門將在哈無內堡(Hauneburg-鬼堡)研發的機型稱為H-Gerat" (Hauneburg 裝置),並因保密需要將名稱改為哈無內夫(Haunebu )。

    期初哈無內夫機型試製了2架試驗品。直徑25米,可搭乘8名,飛行速度為4800 km/h~17000 km/h,飛行時間為18小時。為適應高速飛行帶來的高溫腐蝕SS工程師們研發了一種抗高溫表面材料Victalen 。利用這特殊表面材料Haunebu機型機身做了雙層甲板。

    早期機型預安裝60mm KSK (KraftStrahlKanone,光線武器)。

    後來的研究人員認為是鐳射武器。

    可是在1945年在東部蘇德戰線中墜落的納粹飛碟殘骸中找到用鎢製成的線圈。

    由此斷定KSK武器有可能是高能微波武器。

    其實在印度梵文文獻記載的古代飛行器維曼拿的細節中提到在維曼拿VIMANA飛機底部也安裝有類似微波武器。文獻中提到用此武器裝置可以做烹飪炊事用。

    1942年直徑26米的Haunebu II 被建造。哈無內夫-2機型可搭乘9名,可飛行55小時,飛行速度為6000 ~21000 km/h。

    之後直徑32米的Haunebu II Do-stra被研發。在1943-1944年之間測試飛行達到106次。

    1944 年透過飛行測試定型的機型Haunebu II Do-Stra飛碟在Dornier 公司被建造2架驗證機。此機型可搭乘20名乘務員,飛行速度超過21000 km/h達到超極音速。

    SS為量產Haunebu II Do-stra機型,在1944年末1945年初時候指定Dornier公司做為生產商,但因二戰已經進入尾聲,同盟軍的轟炸導致量產計劃泡湯。

    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下,德軍還建造了直徑71米Haunebu III驗證機。哈無內夫-3型可搭乘32名乘務員,飛行速度達到驚人的7000 ~ 40, 000 km/h,飛行週期達到7~8周,機身做3層Victalen 甲板。哈無內夫-3機型做了19次測試飛行,並參與了在1945年3月進行的大批工程師撤離行動。戰後6000多名科學技術人員失去蹤影成了二戰歷史謎團。

    【Vril飛碟系列】

    第一個Vril 機型 Vril- 1 Jager (狩獵者)在1941年建造,在1942年進行了首次飛行測試。

    Vril -1 Jager (狩獵者)圓盤直徑為11.5米,乘務員1名,飛行速度達到2900 km/h-12000 km/h 。首飛設計時候乘務艙設計為金屬半圓穹頂,在後期設計更改為強化鋼化玻璃半圓穹頂,並可搭乘2名飛行員。飛行時間能達到5.5小時,計劃安裝MK108和 2挺MG17機關槍。

    1942年Vril -2 Zerstorer (驅逐艦)被設計製造並進行了測試。之後Vril 3 ,4,5,6被研發,但無相關資料可證明。其後Vril 7, 8被研發。

    1944年被建造的 Vril -7 (幽靈)直徑是45米,可搭乘14名乘務員,並首次安裝了由Vril協會改進Thule-Triebwerk裝置研發的Vril-1-Triebwerk 裝置。

    Thule-Triebwerk裝置與Vril-1-Triebwerk 裝置技術差別在於圖樂推進裝置是在舒曼懸浮器的基礎上上下擁有反方向迴旋的3個圓盤,活力協會推進裝置是在舒曼懸浮器的基礎上只擁有1個迴旋圓盤。在上圖中2是舒曼懸浮器-主裝置貝塔發生器,圖中6是迴旋圓盤,圖7是發電電極,圖8是漢斯發電線圈。

    Vril飛碟的研發目的是宇宙飛行。因此為適應宇宙飛行德國工程師們研發了一種抗高溫磨損的表面材料Viktalen (Victalen 或Viktalon),用此材料做外露機身表面覆蓋處理。

    機型Vril -8 (ODIN)飛碟在1945年春進行了試飛測試。

    1945年3月納粹處於劣勢將向南極洲211基地Neu Schwabenland開始技術人員大撤離。

    二戰結束後

    納粹德國投降後有不少Haunebu和Vril 飛碟的目擊報告。

    1966年11月13日,俄亥俄州的斯維爾市,一位名叫Ralph Ditter的理髮師拍攝了兩張照片。Ditter正帶著相機離開家,當他偶然回頭看時,看到了他的房子上空的UFO。在短時間內,他在海姆式的飛船上進行了兩次曝光,在飛船的底部有一個明顯的“正典”。Ditter沒有尋求公眾的關注,而是把他們放在他的商店櫥窗裡,以刺激商業。最終,一家新聞社買下了他們,並出版發行。該物體與“Heflin UFO”相似,據說是德國設計的原始設計,在其下方安裝了一個高能武器。這樣的一艘飛船在這麼晚的時間裡出現,此事件表明這不是一艘被複制的測試飛船,而是一艘可能從南美洲或南極洲納粹基地起飛的飛船的可能性最大。

    【參考文獻】

    1.A Guide To German Flying Disks of WW-2-by Henry Stevens

    2. 美國代保管納粹德國專利 Tube control

    3.Secret Flying Discs of The Third Reich(1922-1945)

  • 4 # 狼煙火燎

    納粹德國是否真研究過飛碟這個不好說,因為沒有公開的證據來佐證這件事,但這方面的傳言很多,搞不清楚真假。在盟軍攻陷柏林後,據說美蘇都從德國黨衛軍那裡繳獲了一部分製造飛碟的藍圖和草稿,而且還在一個廢棄倉庫發現了被德軍破壞的飛碟殘骸,但德華人究竟將這種飛碟研究到哪種程度?是否有過試飛?這些就不得而知了,下面說的也基本都是野史。

    二戰爆發到1941年的時候,德國和蘇聯就開始處於僵持階段了,戰爭越往後拖肯定就對德軍越不利,這是盟軍和德國高層都清楚的一件事情,而且之後的戰爭走向也確實如此。為了贏得戰爭德國就決定研製一系列的高科技武器,這其中就包括類似B2造型的轟炸機、還有巨型的鼠式坦克、陸地巡洋艦、原子彈等等,還有就是這款外星科技:飛碟。前面幾項德國是真的研發過,有記載甚至有實物出來,不過飛碟的研發就不好說了。

    既然有傳言說納粹德國研究過飛碟這種外星人才擁有的飛行器,那麼在二戰結束後就不凡“德吹”們將這款武器進行誇大,比如有一段就是這麼寫的:

    為了研究飛碟,德國專門成立了一個名為“爆破手研究室-13”的秘密機構,這個機構成員都是德國從第三帝國蒐羅的最傑出、最優秀的科學家、工程師和試飛員,他們集中在奧地利和羅馬尼亞的秘密基地,專門負責代號為“烏蘭努斯行動”的研究、製造秘密飛行器任務,這個專案進展得也很快,僅僅一年就造出了“別隆採圓盤”的碟形飛行器。

    這個飛行器就被吹得更神了,飛碟裝備12臺發動機,運轉室只需要水和空氣,透過水爆炸提供動力(這個腦洞個人無法想象),運轉的發動機在上方大量吸收空氣,使上方形成一個真空區來提供升力維持飛行,如果需要改變方向則則需要向反方向提供水蒸汽流,透過強大反作用力來改變方向,而這些水蒸氣流的形成居然就是冷卻發動機形成的。再然後第一次試飛3分鐘就飛到了15000米高空,平飛速度達到2200公里/小時,要知道當時飛得最快的戰鬥機也就在700多公里/小時而已。

    既然飛碟造出來了,自然也得在戰場上亮相,那就是在攻佔柏林過程中,一架美國戰機再柏林上空發現一架德軍戰鬥機,正準備去攔截的時候,突然一個圓形碟型飛行器擦著他的機翼飛過去,美國飛行員被這個飛行器的速度驚呆了,並馬上向盟軍彙報,當然之後盟軍很快就佔領了德國,開始搜尋這個飛碟,最終美蘇雙方都只找到了一部分圖紙和草稿,以及那個被破壞的飛碟殘骸。

    以上就是納粹德國飛碟的傳說,個人覺得就是一個腦洞大開的德吹編的故事,首先動力就非常的不科學,且不說這個水爆炸是什麼東西,就12臺發動機想要將大氣吸成真空?想想都是不可能的。也許德國在二戰時確實研究過飛碟,但這個飛碟最終可能還在試驗階段,連首飛都還沒有進行甚至可能就是飛不起來,然後德國就戰敗了。之後美國可能也拿到了一部分圖紙,然後再二戰後開始仿製造了1架,最終試飛也就僅僅只能飛離地面1~2米,然後就飛不起來了,而且飛行穩定狀態完全無法掌控,之後就不了了之了。

  • 5 # 流年Leoyoe

    “飛碟”一說其實早已有之,並不是這些年來才有的話題,早在二戰尾期乃至二戰結束之後,關於德華人研製飛碟的訊息在全世界越吵越熱。據說在1953年,一位德國資深工程師喬治克萊因接受記者採訪時稱,自己在1945年2月14日,親眼目睹了德國在布拉格第一次發射了載人飛碟,當時飛碟在3分鐘內達到了1萬2400米的高度,飛行時速為2200公里。但是靠不靠譜呢,誰也搞不清楚。

    而且德國《明鏡》雜質曾披露稱,為了對抗蘇聯,美國在冷戰期間依靠一批德國科學家秘密研製了飛碟專案。不過,後來由於德國很多科學家不知所蹤,德國官方很難證實飛碟的真實存在。儘管如此,德國和歐洲國家關於飛碟的報道越來越多,這讓美華人坐立不安。美華人擔心的不是德國曾經研製過飛碟,而是飛碟的有關專案資料落入蘇聯手中,到那時候蘇聯的軍事飛行技術將超越美國,進而監視美國在全球的軍事基地,甚至能夠進行武裝打擊,由於飛碟速度太快,美國只能捱打而不能還手。

    就在美國決心研製飛碟但是無從下手的時候,美國的鄰居加拿大卻傳來了好訊息,加拿大正在打造屬於自己的“飛碟”。這個專案組是由一些才華橫溢的航空工程師全力研究。隨後美國立即派人前往加拿大一家名為愛弗羅的科研公司進行參觀,親眼目睹了弗羅斯特參與設計的一種飛碟專案,參觀完之後,美國馬上給這個專案注入資金,僅1955年就投入了75萬美元。

    雖然投入了大把的人力和金錢,但現實往往很殘酷。1959年的一次測試中,一位試飛員駕駛飛碟時候僅僅上升了幾十釐米就翻倒了。之後,科研團隊進行無數次的改進和穩定性試驗,但依然很難飛起。其中最為成功的一次是,飛碟的時速達到了55公里,但離地大約一米就會翻車。眼看兩年內花了320萬美元,美國軍方認為這種科研專案就像“小兒科”簡直是在浪費時間和精力,於是到了1960年,秘密停止了飛碟的研究。

    所以說即便有“飛碟”這項超越現代科技的發明,但是也不大可能會存在於美國,那麼納粹德國當初留下的飛碟資料究竟有沒有成功呢?這個還需要歷史去為我們證明,但是就目前人類已知的科技水平來看,飛碟距離我們仍舊遙遙無期。

  • 6 # 浩漢防務論壇

    雖然,很多軍迷認為飛碟的起源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的秘密研製計劃。但是,從物理的角度來講,這種利用水爆炸來推動巨型飛行器前進,無疑是非常扯淡,且不科學的。雖然,納粹德國的飛碟計劃,從圖紙來看擁有很好的氣動佈局和升力體佈局,但是透過加熱水,產生大量蒸汽讓幾十噸的物體升空,就是航母體積巨大的蒸汽彈射器,也很難提供足夠的動力讓飛機長時間滯空。所以,歷史上第一個成功的碟狀飛行物應該是美國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研製成功的阿芙洛飛車。上個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對新技術的嚮往,使得美蘇開啟了一個個不可能的研究計劃。阿芙洛飛車就是該時代的縮影之一。當時,蘇聯米格走廊的出現顛覆了西方國家對蘇式戰機的認識,在北約高層指揮室的戰爭規劃中,北約的空地力量在蘇聯龐大戰術力量的打擊下,可能很快就會失去所有的機場設施,而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垂直起降的戰鬥機就成了一個比較好的發展方向。

    阿芙洛飛車就屬於美國垂直起降戰鬥機計劃中的一部分,在設想中,阿芙洛飛車將具備在任意地點起飛降落的能力,並且可以超音速巡航甚至是空天作戰,雖然看似專案指標非常誇張,但仔細瞭解美國冷戰“殲星艦”等超級黑科技計劃的人都知道,阿芙洛的預期指標比1500米長的太空戰艦要科學更多。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1959年的第一次試飛,阿芙洛飛車的飛行高度甚至還沒有脫離地效飛行器的高度,且在後續的設計工作中,美國軍方採購部門認為阿芙洛飛車擁有很多不能解決的問題,所以這款人類的第一款飛碟的研發工作也最終以失敗告終。

  • 7 # 星輝650

    德國研發過碟狀飛行器,當年戰敗前,在一個基地德國軍隊殊死抵抗,而後突然投降,這不正常,在這個基地發生了爆炸,後經查證審問,得知一些資料,其中有碟狀飛行器照片。和一柴殘存資料。

    碟狀飛行器,採用碟狀外形,中央有類似函道設計,能極快速飛行到極高高度,但據說不太容易操控。

  • 8 # 戰爭史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直到80年代最盛,整整三四十年,世界各地(尤其歐美)的人們,最愛閒聊的話題之一就是UFO,越聊越神奇,匯聚了科幻、宗教、鬼神、魔幻各種神秘元素。UFO熱傳入中國比較晚,但尾聲卻很響,人們也愛在晚上像聊“鬼故事”一樣聊起UFO,不過UFO在中國形象的稱作飛碟,甚至乾脆誕生一本暢銷刊物《飛碟探索》。

      

      之所以稱呼UFO叫做“飛碟”,主要是因為許多UFO事件中,這種不明飛行物,都是一種像空中懸浮的“禮帽型”碟狀物。

      歷來對飛碟最廣泛的猜測就是,這是外星人的飛行器。但有一種不是很被外星人著迷者接受的論點,則長期更被西方一些軍界人士看重。這種觀點認為,飛碟型UFO,更有可能是人造的飛行器。

      這種人造飛行器可能在二戰時期就由納粹德國研製,戰後又被美國秘密接收繼續研發。這種觀點,還在二戰時期就已經有著許多目擊證人和相關證據。

      

      二戰時期,一直有個別美軍飛行員報告,說遭遇到一種機身帶有納粹空軍“黑十字”標誌的巨大碟型飛行器。沒有任何當時已知飛行器動力推進裝置,而是可能以一種極速旋轉的方式獲得推進力。由於碟型機身不停旋轉,所以不能轉載武器,故而這種飛行器不參加戰鬥任務。而似乎是一種空中指揮堡壘。

      

      美軍高層也對這種傳聞深感興趣,情報部門也積極搜尋一切相關資訊和資料。據獲得的一些情報,飛碟飛行器似乎是一種“無心插柳”的意外收穫,德國科學家早在20年代就開始一種神秘力量的探索,以獲取“時間機器”。結果意外獲得了一種懸浮動力系統。

      

      由此開啟了飛碟型飛行器的發明製造。隨著情報工作的不斷補充,盟國確信早在1934年納粹就研發出第一款碟形飛行器RFC-1,其能源為竟然只是空氣和水,可惜具體的技術細節不知。1938年,黨衛軍介入了"飛碟"研究,1939年納粹德國建成直徑達近20米的HANNEBU-1,被稱作“巴龍採圓盤”,用於偵查,據目擊證人描述其直徑有36米,機高9至11米!根據情報分析,到二戰結束時,納粹至少已經擁有了兩架時速可超過19000千米,能夠90°垂直轉向並垂直起飛的飛碟。當然德國在二戰中開發出很多現在看來很神奇的黑科技,不過這類黑科技像飛碟這種到底是否真實存在,就算真實存在是否如傳言般地神奇,到目前為止依然還是一個謎,至少到目前為止,納粹飛碟的效能對現在的科技還是像黑科技一般存在。參考文章:納粹德國“巴龍採圓盤”

  • 9 # 浩至然航天科技

    德華人曾經有沒有造出飛碟來,已經不是很重要了。關鍵的原因是華人已經攻克了飛碟核心技術。一個火箭時代終結者“銀河之貝”即將誕生。

    在此辭舊迎新的航天時代,終結者“銀河之貝”艱難地誕生之前,被他的創造著們賦予了很多神奇的一面。驗證型飛行器不計劃能飛得幾萬光年,幾百萬光年?研發者們初步的要求是:

    1、 運用與空氣無任何相互作用的動力系統,首飛5公里範圍內機動展示;

    2、 進一步試飛將飛出大氣層,輕鬆往返與地球軌道與地面。

    3、在後續試飛實驗中,完善動力系統、操控系統、通訊系統、量子輻射防護系統、空間跨越系統、能源系統等重要結構和部件,為進一步升級練好內功,做技術提升和積累。為定型做準備。

    今天簡單敘述一下“銀河之貝”他的基本資訊:

    1、外觀及尺寸:圓盤狀,直徑16-20米,高度3.5米,主體層數為1層;

    2、飛行速度:0—無窮大;

    3、適飛範圍:水下、空中、外太空;

    4、搭載重量:5噸;

    5、乘駕人數:3-8人;

    6、建造模式:首架人工打磨;

    7、能源保障:宇宙能源;

    8、主動力結構:量子動力系統;

    9、主要用途:科研實驗、載客昇天,地球軌道區域載客自由飛行;

    10、首產數量:10艘,分別用於不同實驗;

    11、製造成本:每艘約5億元人民幣;

    12、單臺售價:無價之寶,暫不出售;

    15、時間表:準備時間2019年年底之前完成首飛或1:10縮小版首飛(受資金影響)。

  • 10 # 風雲焦點說

    關於UFO的傳聞沸沸揚揚的傳了很多年,也有許多網友表示自己曾經見過ufo,比如說見過兩個月亮,見過香菸型不明飛行物,見過成群結隊的不明飛行物飛速滑過天空,有的還會向地面投出光束,也有的會發出噪音,還有許多人表示自己和外星人有過親密接觸,甚至是外星人和自己生孩子。

    關於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黑科技,被傳得很神秘,特別是在盟軍的飛行報告中,多次提到了在德軍空軍編制中,有種奇形怪狀的飛行器,形狀為碟形,沒有機翼,上面有第三帝國的標誌鐵十字,但是他們卻從來沒有攻擊過盟軍,只是靜靜的懸停或者急速掠過。

    盟軍曾經派情報人員進行過調查,他們發現德國的科技已經遠遠地超過了他們,v一2火箭,超級戰車,噴氣式戰機等,德國前德國空軍上尉,飛行專家斯徹裡沃曾經為一艘樣子像諜形的飛行器做過藍圖,他死後,人們在他的遺物中發現了關於碟行飛行物的草圖,讓原本宣傳為謠言的新聞更加真實。

    當然,少不了的就是目擊者的描述,HANNEBU-1在1939年被製造出來,後來升級版本的HANNEBU-2開始執行偵查任務,還沒有攻擊能力,這也就是為什麼它沒有攻擊後盟軍的原因。從1942年起,德華人開始嘗試為飛行器加裝武器,但是高速自旋的飛行器給武器系統的控制帶來巨大的困難。最後,在1943年初,研製的第三代HANNEBU-3才基本具備了戰鬥力。據說它3分鐘內便爬升約9000米,速度達每小時數百千米。

    不過因為很多資料被納入了絕密檔案,許多一手資料根本無法看到,更加沒辦法考察真偽,德國肯定是有過這個計劃並且付諸了實踐。只不過時間倉庫,仗越大越亂,計劃被迫擱置。

  • 11 # 機智的辰星Iw

    納粹德國到底有沒有研究過飛碟?(按我個人的看法):在20-30年代,世界任何一個國家軍事裝備的研發水平很低,可能性非常非常的小,當時既沒有道彈、也沒有好的飛機,怎麼有飛碟的出現?這可能是有人編造出象現在飛碟摸型相似顯示給世人看而已,塑造他們當時軍事裝備的選進,幻想提高知名度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北洋三傑中的段祺瑞,為什麼一直當不上大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