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醫師禚
-
2 # 腫瘤專家姜爭
結腸良性腫瘤一般是指結腸息肉、腺瘤等良性疾病,結腸惡性腫瘤則指結腸癌,兩者可透過結腸鏡+病理活檢診斷鑑別。
結腸息肉、腺瘤及結腸癌的關聯是?結腸息肉、結腸腺瘤,較為常見,多發在直腸、乙狀結腸部位,可單發也可多發。
簡單說,結腸息肉是結腸腺瘤、結腸癌發生的基礎,而大部分結腸癌是由腺瘤演變而來的,不過這個過程大概需要5-10年,只要在這期間發現並切除,就可消除後患。
結腸息肉、腺瘤和結腸癌的區別主要有?1、病灶表現
從腸鏡下觀察其外觀。
結腸息肉表面光滑,體積較小,有蒂或無蒂,單發或多發,觸之輕易不出血,常見的腸息肉多是帶蒂的圓形或橢圓形的腫物,質軟可移動。
腺瘤性息肉觸之較易出血、體積較大、形狀不規則、質硬不易活動、多發潰瘍。
結腸癌一般分為腫塊型(半球或球狀隆起,質地較軟,瘤體較大,易出血潰爛併發感染,分化程度高,生長緩慢)、浸潤型(環繞腸壁浸潤,質地較硬,分化程度低,惡性高,多發生轉移)、潰瘍型(較為常見,易發生潰瘍,邊緣隆起底部深陷,易出血感染,易穿透腸壁,較早出現轉移)三類。
想要準確區分兩者,最終需做病理確診。
2、病理型別
結腸息肉從病理上可分為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多是因腸道增生性炎症導致,惡變率較低,可用藥後消除,也可定期監測,如果放任不管也可能會發展為腺瘤。
腺瘤性息肉惡變率較高,包括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絨毛狀管狀腺瘤等,如果放任不管百分百會發展為結腸癌,故一經發現要立即切除。
結腸癌一般分為腺癌(多發,又分為高、中、低分化腺癌)、粘液癌(癌細胞分泌粘液較多,粘液較多預後較差)、未分化癌(細胞較小,呈圓形或不規則形,分化較低,浸潤強,預後較差)三類。
結腸癌惡性程度較高,浸潤較深,易發生轉移,如發展到中晚期預後較差。
3、症狀表現
結腸息肉、腺瘤早期症狀不明顯,大多是在體檢或腸鏡時發現,部分會出現大便次數增多、便血、黏液便,腹瀉便秘交替、腹脹、腹痛、腸套疊等症狀。
結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隨著癌腫發展會出現腹脹、消化不良、黏液膿血便、腹瀉便秘交替、貧血、消瘦、乏力、低熱等症狀,部分會出現腹部隱痛、腹部包塊、腸梗阻等症狀,晚期轉移可能會出現黃疸、腹水、淋巴結腫大等症狀。
4、治療及預後
結腸息肉、腺瘤主要透過內鏡下切除,如內鏡下圈套切除、電灼、活檢鉗除、內鏡下黏膜剝離或內鏡下黏膜切除等,之後進行病理即可。
對於已發生惡變的結腸腺瘤,可透過腹腔鏡進行區域性切除,病理後根據情況再行完整切除,如果侵犯層次較深,可能需要進行淋巴結清掃或切除整截腸段。
結腸息肉、腺瘤預後較好,但要注意定期隨訪複查,尤其是腺瘤性息肉,遵醫囑進行更為密切的複查。
早期結腸癌可透過手術根治性切除,預後較好;對於中晚期結腸癌,儘可能行手術根治切除,如不能直接手術,視情況進行新輔助治療或轉化治療後,等癌腫縮小後再行手術根治;對於晚期結腸癌且出現遠處轉移,同樣儘可能手術切除原發灶及轉移灶,如無法手術,建議放化療、靶向治療、姑息治療來延長生存期。
最後,建議40歲以上普通人群,定期做腸道檢查來早發現早治療,將結直腸癌扼殺在萌芽中。
-
3 # 小克大夫結腸腫瘤是消化系統常見的腫瘤之一,也是發病率和死亡率相對較高的腫瘤。當然近年來,無論在結腸腫瘤良性或者惡性的基礎研究還是臨床診治方面,均取得很大的進展。瞭解結腸腫瘤良性和惡性的差異可有助於治療預後的效果。
結腸良性腫瘤以結腸腺瘤及結腸息肉最為常見,其特點為生長緩慢,其他結腸良性腫瘤較少見,如結腸脂肪瘤、結腸纖維瘤/、結腸肌瘤、結腸腺肌瘤、結腸血管瘤和結腸乳頭狀瘤等。結腸良性腫瘤病因與腫瘤型別密切相關。
結腸惡性腫瘤是結腸粘膜上皮在環境或遺傳等多種致癌因素作用下發生的惡性病變預後不良,死亡率較高。出現較明顯的症狀,可有發熱、消瘦,並有穿孔及侷限性膿腫等併發症,易發生狹窄和進行性腸梗阻,梗阻近端腸管可因永續性膨脹、缺血、缺氧而形成潰瘍,甚至引起穿孔,也可發生大量血及腹腔膿腫。
一般性結腸腫瘤與惡性結腸腫瘤的主要鑑別在於:良性生長緩慢,惡性生長迅速,故良性結腸腫瘤在早期不易發現,而惡性結腸腫瘤在短期內即有腹脹感,並出現腹塊及腹水,只有少數無自覺症狀。
無論是良性還是惡件結腸腫瘤,其發病的原因均至今不明,因此也無從防範,應當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只有定期進行篩查,才能及早發現、及早診治。瞭解結腸腫瘤良性和惡性的差異可以增大治療率,在臨床上結腸腫瘤治療推薦的是採用生物免疫治療。
生物免疫治療治對結腸腫瘤有著很大的效果,也有著治癒的可能。生物免疫治療屬於整體治療方法,而不僅僅侷限在癌症病灶本身。能糾正機體免疫失調,去除腫瘤的復發轉移因素;其次,生物治療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也保護了正常的組織細胞,增強患者的免疫能力。
-
4 # 健康使者陳玉英
結腸腫瘤指病變部位在結腸。是良性還是惡性可以根據影像比如CT或核磁加增強的表現,腫瘤標誌物輔助判斷其大致的可能性,但是,要確診是良性、惡性需要取組織標本活檢,即病理結果,這是判斷良性、惡性的“金標準”,國內國際通用。
-
5 # 腫瘤醫生關天宇
一般良性結腸腫瘤與惡性結腸腫瘤的主要區別在於:
良性生長緩慢,惡性生長迅速,所以良性結腸腫瘤在早期不易發現。
良性結腸腫瘤通常以結腸腺瘤及結腸息肉最為常見;而惡性結腸腫瘤在短期內有腹脹感,並出現腹塊及腹水,發熱,消瘦等症狀,還有穿孔及侷限性膿腫等併發症,只有少數無自覺症狀。
回覆列表
首先需要大傢伙明白一點的是:結腸腫瘤並不是指某一種疾病,而是一大類疾病的總稱。結腸腫瘤主要可包含三個層面即腸息肉、腺瘤以及結腸癌。其中腸息肉、腺瘤可以叢某種程度上講是良性的,而結腸癌通常是惡性的代表,那麼他們三者之間有哪一些關聯與區別呢?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三者的發生呢?接下來禚醫生叢結腸腫瘤的生理、解剖、臨床、預防四個層面給大家詳細介紹下。
結腸腫瘤的概念結腸腫瘤有時候會給我們的患者一個誤導,其並不是單一的疾病而是一類疾病的總稱,它在這裡面既包含良性的增生又包含惡性程度較高的癌。那麼我們前面提到的腸息肉、腺瘤以及結腸癌他們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
可以用一句話表述他們的關係:腸息肉可是腺瘤發展的基礎,腺瘤是結腸癌的癌前病變。那麼什麼是腸息肉?什麼又是癌前病變呢?
什麼是腸息肉所謂的腸息肉就是從腸道黏膜表面突出到腸腔內的隆起樣改變。息肉在消化科是最常見的一種病理表現,在我們人類中30%的人一生都會有腸息肉的表現。這種息肉不痛不癢雖然在感官上沒有造成不適,但是卻埋下了十分可怕的隱患。隨著年齡的增長腸息肉很可能會在食物摩擦、致癌物質影響的前提下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如果不做檢測幾乎不會察覺到它的存在。
腸息肉為何會發生呢?:正常情況下我們的腸道黏膜是光滑平整的,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外觀其實是腸道上皮細胞死亡與腸道細胞的幹細胞增生分化補充動態平衡的結果。但是我們的腸道需要面對腸道菌群的代謝、食物的影響、免疫反應的干擾等眾多生理作用。當腸幹細胞因某種原因突變,不斷進行自我更新、克隆、增殖分化, 超過了正常腸上皮組織細胞滅活的速度的時候,腸道光滑平整的外觀便會被打破 ,便導致腸上皮組織上不斷的擴增便導致了腸息肉的形成。換句話說腸息肉的改變是細胞層面改變,一般而言常見的息肉多為良性改變例如增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通常被認為是良性的發生癌前病變的風險非常低。增生性息肉僅表現為快速增長,但不太可能變成癌性。而以克羅恩氏病為代表的炎症性腸病,則並且完全是良性的。但是在腸息肉中三分之二的結腸息肉一般都是癌前病變的型別,我們也稱之為腺瘤。按照腸息肉的組織學特點又可以將息肉分為腺瘤型腸息肉以及錯構瘤腸息肉。因此腸息肉與腺瘤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交集的。腸息肉的概念可以涵蓋腺瘤在內,腸息肉這種隆起亦存在一定程度的惡變趨勢,因此不能忽視其存在的危害。什麼是癌前病變?我們所說的癌前病變是指這個病變本身不屬於惡性腫瘤,但是該狀態具有發展成為惡性腫瘤的潛能,如果我們的患者診斷為某部位癌前病變,則需要額外的注意因為該疾病轉變為惡性腫瘤的風險是十分高的。而腺瘤就是結腸癌的癌前病變。
腸道腺瘤是最常見的癌前病變,有時候單個出現,有時候數量異常多發。腺瘤又可分為不同的型別所以他們癌變的程度和機率也不盡相同,以絨毛狀為代表的腺瘤發生癌變的機會相對更大。而具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族史的患者,只要存在息肉甚至腺瘤幾乎均會發生癌變。腺瘤的分型:臨床中對腺瘤的分型主要是根據腺瘤中絨毛狀成分所佔的比例將其劃分為4種類型。根據絨毛狀所佔的成分比例進行劃分:
1、佔比<20%的稱為管狀腺瘤、
2、佔比在20%~80%的稱為混合性腺瘤
3、佔比在>80%的絨毛狀腺瘤
4、以及鋸齒狀腺瘤。
在所有的腺瘤中以管狀腺瘤>混合性腺瘤>絨毛狀腺瘤>鋸齒狀腺瘤的順序在臨床種出現。但是他們癌變的風險卻截然不同,絨毛狀的成分比例越高其發生癌變的風險也就越大因此絨毛狀腺瘤的癌變風險遠遠大於其他三種類型。這也是為什麼在臨床中將直徑大於1釐米,腺瘤中的絨毛結構如果>25%則定義為具有危險性進展結腸腺瘤的原因。
那麼他們息肉與瘤以及結腸癌到底到底是怎樣發展的呢?由於癌症的發展年限很長,短則數年長達數十年,癌症的發展幾乎都要經歷:正常----癌前病變----癌症的階段。通常情況下在遺傳、外界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細胞的生長、凋亡動態程式被擾亂導致細胞過度的生長,如果生長的息肉發生不典型增生變化則很可能進入癌前病變的狀態,呈現區域性性的快速生長。如果沒有及時的篩查和治療腺瘤會不斷生長突破黏膜、肌肉層進入其他區域實現浸潤以及轉移,此時惡性程度高嚴重增加治療的困難性。
就如上圖所示在腸道表面的上皮組織我們首先會觀察到以腸息肉為表現的非典型增生改變,然後在代謝、免疫等致癌條件下侷限性的發展為癌前病變的原位癌,最終再很長時間的變化中轉變為惡性的侵潤、轉移性癌。
關於息肉如何進行篩查、治療呢?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對待息肉的存在呢?檢查、治療相互結合。
如何應對檢查呢?:除了具有結直腸癌家族史、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史等高危遺傳的人群,大多數人群發生結腸腺瘤的平均年齡集中在50歲左右,因此50歲後我們需要及時的到醫院開展常規的腸鏡篩查腫瘤。
①如果我們在進行腸道檢查的時候一個或兩個直徑<5毫米或更小的息肉,我們一般認為發生癌前病變的機率十分微小。大多數人在至少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都不必進行結腸鏡檢查;②但是如果在顯微鏡下發現外觀異常>10毫米的息肉,則我們必須要在三年或更短的時間進行復檢。③如果檢查沒有發現息肉,那麼“您的癌症風險本質上就是該人群的平均水平,您可以等待10年進行下一次篩查。④注意::但是對於有類似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史、結直腸癌史的人群則需要每年進行一次檢查,及時評估息肉狀態,儘早進行治療。
如何治療呢?①對於良性增生性息肉,這些息肉不是癌前病變。為了安全起見,醫生通常無論如何都應將其取出,旨在為了避免發生的風險即使對於一度認為無癌變風險的無柄鋸齒狀息肉也會被切除。如果息肉相對較小,則可以利用腸鏡抓住並剪除息肉。②而對於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史、結直腸癌史等高危人群,通常發現息肉後將會去除所有可能的腺瘤,因為這些腺瘤惡變程度很高,從發現息肉出現到癌變的平均時間為15年,家族性的患者平均癌變年齡為39歲,而平均死亡年齡則為40歲。如不及時治療切除很難保障後續的病情發展。
無論史良性的息肉、還是癌前病變的腺瘤、即使是具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史的人群只要定期篩查、發現後徹底切除息肉或腺瘤便可以康復痊癒避免以結腸癌為代表的最壞情況發生。這也是我們為何要求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因,如果熟視無睹導致本該在區域性生長可被一刀切的原位癌如果發生浸潤或者轉移則將會使治療難度加大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也將受到威脅。
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結腸腫瘤發生呢?除了早發現、早切除以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又可以做到哪些降低結腸腫瘤的發生率呢?
戒菸戒酒:吸菸飲酒是結直腸癌的危險引物,但是大家仍然對菸酒愛不釋口。菸草燃燒、酒精代謝後的各種化學物質可以直接損傷腸道黏膜細胞,很容易擾亂細胞正常的凋亡程式引發細胞癌變。所以攝入水果、蔬菜、穀物: 日常生活中需要增加水果、蔬菜、以及穀類物質的攝入。之所以一直強調的原因在於新鮮水果蔬菜中富含纖維素,這些可以很好的稀釋和吸附糞便中的致癌物質,同時可以調整腸道糞便的轉運時間,調節腸道代謝。除此以外這些食物中富含維生素和豐富的酶能起到抗氧化的作用減少細胞損傷。避免紅肉及紅肉加工食品攝入:紅肉中存在大量的血紅素, 可對結腸上皮黏膜細胞具有細胞毒性,同時可促進上皮細胞代償性增生,從而加大細胞發生性質改變誘發癌前病變。積極治療炎性腸道疾病:反覆的腸道炎性刺激是結腸癌發病的危險因素,特別是以腸道微生物失調、腸道黏膜免疫功能紊亂引起的腸道炎症。因此對於此類人群要及時的透過纖維飲食調節腸道菌群、積極治療腸道炎性發作降低炎症因子對腸道黏膜的損傷致使腸炎向癌前病變轉變導致癌細胞生成。提高免疫力:透過積極鍛鍊、戒菸戒酒、正確飲食增強機體的免疫監察能力,可以在第一時間識別癌變的細胞並將其清除。同時還可以減少各種炎性的刺激避免腸道損傷。總結結腸腫瘤並不是指某一種疾病,而是一大類疾病的總稱。結腸腫瘤主要可包含三個層面即腸息肉、腺瘤以及結腸癌。其中腸息肉、腺瘤可以叢某種程度上講是良性的,而結腸癌通常是惡性的代表。結腸腫瘤一般需要經歷”良性---不典型增生的癌前病變----惡性“三個階段的改變。
因此對於對具有家族史、遺傳史的高危人群要及時對腸道中存在的息肉進行徹底切除,同時定期複查透過糞便隱血試驗、腫瘤標誌物或癌基因產物檢測方式檢測機體可能的變化,防止惡變的發生。而對於普通群眾而言則需要嚴格遵循早發現、早治療、早預防的觀念,在50歲進行常規的腸鏡檢查,並且改善生活飲食方式、積極鍛鍊、戒菸戒酒增強機體免疫能力以此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癌變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