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8
回覆列表
  • 1 # 曉文說牆體彩繪

    這是我5年來接觸到的非常用心非常努力的一個媽媽,這個媽媽的經歷真是應了那句——功夫不負有心人,半年時間的細心體悟認真努力,孩子從有症狀,脾氣大到沒有症狀、脾氣改善(溫和自信),大家來看看,她是如何做的。

    雖然,一直想著要把這段不同尋常的經歷記錄下來,但是一直不太願意回憶這段痛苦的心理歷程,現在孩子的各方面調整的都還不錯了,才有心情整理一下這段經歷:

    首先介紹一下我兒子以及周圍相關人的情況:

    1 家庭情況:

    *爸爸:

    優點:比較有責任心,想法多,如果和孩子玩的話,很會玩。

    缺點:脾氣比較急躁,反感孩子哭,孩子發現情況以前跟孩子相處不超過十分鐘就會耐心耗盡,對 孩子陪伴很少。

    *爺爺奶奶:孩子3歲以後由爺爺奶奶帶

    優點:原則性強,生活和衛生習慣很好

    缺點:脾氣急,對孩子限制多,不讓孩子哭,孩子爸媽上班的時候,他們之間當著孩子有過幾次激烈的爭吵,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還跟孩子有2-3次大發脾氣 *姥姥:孩子3歲前白天都是姥姥帶

    優點:,姥姥對孩子比較有耐心,對孩子也很寵愛,對孩子的無理要求也很少正面拒絕他,會耐心的引導。但是在我的理解上,沒有到溺愛的程度。

    缺點:姥姥照料過於精細,包辦多,可能間接導致了孩子心力弱

    *媽媽:產假4個半月,母乳餵養到2歲,上班以後白天姥姥帶。一般週末和完善自己帶

    優點:。媽媽性格比較隨和,對孩子比較有耐心。 缺點:個性太i 強。

    海夫人:從這個媽媽的介紹來看,媽媽和爸爸的性格各自帶著原生家庭的特點,媽媽和姥姥都比較有耐心,細緻,對孩子順的比較多,爸爸和爺爺奶奶缺乏耐心,性格偏火爆,對孩子要求比較多規矩多因此限制也多。

    2 孩子情況:男孩,發現抽動明顯的時候是四歲五個月,確認是抽動症為2012年10月。剛開始的動作是疊手指,大約持續了半年,那個時候不知道是抽動症,後來脾氣變的很壞火氣大,接著有面部抽動和鼻子出現動作(一分鐘十幾下)。

    孩子從生下來到3歲白天都是姥姥幫著帶的,3歲以後爺爺奶奶開始過來帶孩子。

    第一次出現症狀是爺爺奶奶過來半年左右,那時候出現了一個疊手指的動作,平時就有,一緊張或者思考肯定出現,而且那時候發現,孩子不會哭了,難過生氣地時候流眼淚不出聲音,可能跟他一哭鬧爺爺奶奶就說他有關係,脾氣開始變大,後來奶奶生病,爺爺奶奶回去以後動作不明顯了,脾氣一直比較大。 海夫人:爺爺奶奶的性格特點和管教方式和姥姥媽媽截然不同,造成孩子內心的失衡,3歲的孩子本就特別敏感因為年幼又無法確切表達,這個時候媽媽因為工作原因,因為粗心沒有意識到孩子內心的矛盾和困惑,爺爺奶奶讓孩子感覺壓抑,孩子在成人世界的兩種標準(爺爺奶奶的嚴厲限制和姥姥媽媽的隨順寵愛)中掙扎。

    奶奶在孩子4歲4個月的時候去世,帶他參加了葬禮,參加葬禮的過程中是沒發現什麼不對,孩子情緒各方面狀態沒有異常,只是很懂事的跟所有人說,奶奶好可憐,奶奶死了,我以後再也見不到奶奶了,再也吃不到奶奶做的好吃的了。

    9月初參加完葬禮,回來在家裡沒發現異常,上幼兒園,第一週幼兒園生活老師跟我說孩子沒有以前開心、開朗了,第二週班主任跟我說孩子注意力下降,第三週生活老師跟我說孩子面部有時候有抽動,感冒的時候尤其明顯。(9-10月感冒發燒好幾次)

    海夫人:帶孩子參加葬禮之前沒有意識到敏感的孩子對待死亡這類問題會比普通孩子想的多,因此受驚嚇的程度也高,大人的粗心所以沒有做好孩子的心理安慰和疏導工作。

    10月初,開始發現孩子尤其是看電視的時候,鼻子有動作,一週後發展的很嚴重了,一分鐘十幾下。

    發現問題以後百度了一下,基本確認是抽動症,百度到的都是負面資訊,國際難題之類的,當時人整個崩潰了,覺得生活一下子變成了黑色,更沒心思工作,天天上網查資料。晚上睡不著,大把大把的掉頭髮。

    海夫人:太過緊張了,抽動症沒有那麼誇張,抽動症孩子的動作是內心情緒的一種釋放,其實也就是對家長的一種提醒,提醒家長改變方式和態度,提醒家長請用“心”愛我。

    雖然沒太搞明白抽動症到底是什麼,但是直覺應該看中醫,10月底去了中醫院,醫生說,中醫上來說,抽動就是多動,是脾胃不和。開了一些調理脾胃的藥,陸續吃了3周左右,期間加了若干抽動症的群,在群裡先是看到了civilian苑的部落格,後來又接觸到了海夫人的文章,海夫人的文章對我感觸很大。11月我加了海夫人qq,跟海夫人說我的孩子抽動症,海夫人回覆我,去看她的文章《如何治癒抽動症》用心看。

    其實我當時看海夫人的文章是看不太懂的,於是我就把文章打印出來,一遍一遍的看,看多了,就發現,每次看,感受都不一樣,領悟都不一樣。後來在孩子康復的不同階段,我又無數次的看過海夫人的文章,每次看都收穫不同。除了《如何治癒抽動症》,還有《關於抽動症。愛是最好的良方》等等,海夫人的每一篇文章,我都用心的看和體會。

    海夫人:基本上對每個初次來找我的人,我都是這樣說,去看我的文章,認真看,用心看,你認真看了,用心看了,肯定會有收穫。

    說說孩子的表現吧,10月份開始,孩子性格好像變了一個人,每天都說媽媽我害怕,我擔心,擔心周圍所有的人會生病,會死。幾乎每天唸叨很多遍,奶奶死了,擔心奶奶。不管見到誰,都告訴人家,他奶奶死了。年幼孩子對於死亡的恐懼,這個時候他們確實很難理解這個問題。

    孩子性格變得很乖戾,時刻挑戰我的耐心,我的表情或者語氣稍微不對,就大發脾氣,那時候哭,只是說恨媽媽討厭媽媽,再也不理媽媽了。

    11月接觸了海夫人的文章以後,我知道這是孩子在發洩內心的邪火和以前受到的壓抑,每次孩子發洩的時候,我在旁邊陪著,有時候他會讓媽媽走,我就到別的房間呆一會兒,等他喊我,我再回來,抱著他,告訴他,媽媽愛他,然後跟他回憶他小時候媽媽就最喜歡這樣抱著他,還告訴他,他小時候特別小,不會吃東西,只能吃媽媽的奶,媽媽抱著他特別安心。他就會慢慢的平靜下來。

    那時候這種發洩每天都會發生,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半夜睡著睡著就開始躁動起來,然後跟我發脾氣,就讓媽媽走,我只好到客廳去,等他平靜了,再來抱他,告訴他媽媽愛他,跟他說一些他小時候我們之間溫情的回憶,孩子在我的懷抱裡又睡著了,睡夢還露出了笑容。

    還有孩子的睡眠,抽動以後,他晚上睡覺特別不安,有時候會夜啼,而且睡著的時候,如果碰他一下,他就會哭鬧,感覺睡覺的時候精神也是緊繃的這樣的情況持續到了12月中旬,期間鼻子的動作轉成了清嗓,也是一分鐘10幾次。

    我們一直跟他說,奶奶去了天堂,奶奶在天堂過的很好,別的人身體都好,不會那麼輕易的就生病的。說多了,有一次他問我:媽媽你是不是也擔心奶奶啊。我說我不擔心啊。他接著說,那你為什麼哭呢?我想了一會兒告訴他,我一開始有點擔心,但是後來我知道奶奶在天堂過的很好就不擔心了。再後來,他有次自己說,他知道奶奶在天堂過的很好,現在不擔心奶奶了。之後就很少再像之前那麼唸叨奶奶了。

    海夫人:這個媽媽的疏導工作可謂用心之深,每次都切中要點,直抵孩子的內心深處,爺爺奶奶曾經給孩子的壓抑以及奶奶去世的陰影都被媽媽的愛成功化解,當孩子的心不再恐懼、擔心,不再壓抑、焦慮,負面的情緒遠離時,有什麼理由我們的孩子不健康快樂的成長呢!

    12月初,做通了爸爸的工作,跟他說一些海夫人的理論,爸爸改變了一些,每天下班會陪孩子開心的玩半個小時,爸爸改變以後,孩子的動作很快就好了起來,這個時候孩子基本沒有症狀了。

    海夫人:家庭的溫馨和諧比什麼都重要,如果要修復因不和諧造成孩子的內心創傷,首要條件就是家庭和睦、和諧。

    清嗓消失以後,孩子又出現過不明顯的短粗的吸氣,嘆氣,都不明顯了。

    症狀基本沒有以後,孩子的脾氣依然很大,我依然堅持海夫人的疏導方法

    當時我跟孩子爸爸說,什麼時候孩子敢在你面前大聲哭鬧了,孩子就基本好了

    春節期間,去了爺爺家,爺爺家沒什麼玩具,周圍也沒有熟悉的人,那時候我每天陪伴他,現在想來,在那種沒有干擾的環境下,我跟他的相處時間很長,沒有別的事情分心,24小時時時刻刻跟他在一起

    這時候我就發現,孩子的脾氣好轉了。以前覺得只有爸爸改變才有效果,春節這段時間,我領悟到,我的關注、耐心、陪伴,一樣會有效果。

    海夫人:世界上最偉大的愛就是母愛,你可以高薪請到一個全職的保姆照顧你的孩子,但是卻請不來愛,愛是心的產物,而孩子的成長愛是不可或缺的。向這位媽媽學習,她在用愛哺育孩子,愛是一種溫和的言語和如沐春風的感覺,愛絕不是煩躁、責罵、怒火,這些帶著怨氣的東西不是最好的愛。

    孩子脾氣一直在好轉,但是不巧4月初被摔了一次,縫針給嚇得夠嗆,兒童醫院不讓家長陪同,孩子哭的眼睛周圍都是出血點。孩子從醫院房間出來,我抱著他,不停的跟他說,媽媽就在門口等著你呢,你大聲地喊媽媽的時候媽媽都聽到了,他就說討厭媽媽恨媽媽,我就一直抱著他,不停的在他耳邊跟他說媽媽一直陪著他呢,一直在門口等他。

    縫針以後打破傷風針,孩子已經成了驚弓之鳥好幾個人按住才能打針,我當時抱著他,大聲地重複的跟他說:這次跟剛才不一樣,這次只有一點點疼。

    縫針後,傷口不是很嚴重,第二天孩子狀態還可以,而且碰巧姥姥沒有時間帶,我請了一天假陪他,第二天就送幼兒園了,後來有一段時間恐懼上幼兒園,之間有一週眨眼睛,大概跟眼睛不舒服有關係,雖然我也挺緊張,但是眨眼睛的時候脾氣情緒很好,我想應該沒啥大事,給點了眼藥水,很快就好了。他特別恐懼上幼兒園的時候,停了兩週。後來情緒各方面都挺好了。停課以後重新上幼兒園,老師還跟我說他特別自信和開朗,老師們都特別喜歡他,讓我特別安心。希望經過這個夏天,孩子能徹底恢復身心的健康。

    海夫人:媽媽的用心付出看到了明顯的成效,孩子變得自信開朗不僅症狀沒有了情緒也大為好轉(雖然4月初的摔傷出現了一點反覆但是媽媽的用心疏導很快恢復穩定,目前孩子情況穩定不僅沒有症狀,性格和脾氣也大為好轉。

    爸爸現在已經改變了很多,從最初只能陪孩子玩,到現在在孩子發洩的時候也能基本比較有耐心,甚至有時會比我做的還好。

    希望我和爸爸能繼續努力為他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希望我能成為一個開明的媽媽,以後成為一個開明的婆婆,呵呵!

    3 關於調動老公的積極性,要想改變他,先理解他

    調動家人的積極性有兩點前提大家牢記,第一,他們都愛孩子,第二,他們都不是不可理喻的一無是處的人,走進他的內心,他們也一肚子抱怨和牢騷。理解他,從他的成長環境開始理解起

    改變他,是為了你自己和孩子的幸福,不要因為他之前傷過你的心,就放棄他,對他好,溫暖他,建立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首先受益的是你自己和孩子。所以擯棄前嫌,既往不咎,一切從零開始。我的老公也有很多特別傷我心的時刻,但是,一切向前看吧,為了自己和孩子。

    改變他,要用他能接受的方式,而不是你隨心所欲的想用的方式

    想改變別人,首先要改變自己,他為了適應一個新的平衡,會作出改變來適應的。而且你對待孩子的方式,有了成效,這是現身說法,很有說服力,家人也都會受影響而改變的。

    說幾點我做的吧,每個老公性格和成長環境不一樣,所以適用方法也不一樣,僅供參考

    我說的最能觸動他的話應該是,人會不自覺地複製自己小時候被對待的方式,你如果不改變,你以後跟兒子的關係,就跟你和你爸的關係一樣

    我家老公不喜歡嘮叨,找他狀態好的時候,說一兩句觸動他的話,效果很好,有時候是簡訊、有時候是qq或者當面

    有時候也嘗試過激烈的爭吵,爭吵也是一種溝通,一種激烈的溝通,如果利用好了,吵架的效果會特別好,要善於利用每次吵架的機會

    適當的時候,要鼓勵他,比如,孩子的康復,他功不可沒等等。孩子以前總護著我,想著我,現在開始護著他,有吃的想著他了,及時地把孩子的變化告訴他,他做起來會更有動力

    還有一句話比較打動他,爸爸的陪伴,對增加孩子自信特別重要。你對孩子的認可,會影響他自己看待他自己的態度,這種自信,會伴隨他的一生。

    6歲以前,你對他的每一份付出,都會在以後被無限擴大。以後他青春叛逆期,以及包括成年以後你跟他相處模式,你跟他出現問題的信任基礎,全靠前六年的基礎了。

    改變姥姥:我家姥姥問題不多,最大的問題可能就是包辦了,說服她,最有力的說法的就是現身說法了,可以找一個老人心情好的時候,慢慢的跟她分析一下,自己或者老公現在有些東西是由於小時候的什麼什麼造成的

    我家孩子現在就是有吃的會給我,但是不給姥姥。包括我自己,說來慚愧,有什麼我也不會主動地想著我媽,那天我跟我媽說這個,把我媽給說的流淚了,我說你這樣,對他對你自己都不好,何苦呢,應該對我媽觸動挺大的

    公婆:這方面我經驗不多,我覺得找一個老人心情好的時候,跟他討論現身說法應該有效,以及你對待孩子的方式,如果大家都能看到成效,現實更有說服力。一般建議公婆的工作,由老公去做。老人改變很難,但是他們的影響力沒有孩子父母本身大,父母做好了,也會間接的影響他們,自己儘可能多的陪伴孩子吧,教育和陪伴孩子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儘量自己來。

    海夫人: 一個好女人是全家人的福音,這個福氣所恩澤的不僅僅是一代人而會是幾代人。

    4 其他幾點做法

    *推拿:我從春節開始,幾乎每天堅持推拿,如果感覺到孩子情緒和狀態不好,就晚上睡後半小時,早上起床前半小時,如果孩子狀態好,一般他睡我就跟著睡了,晚上不會爬起來推,早上推半小時。關於推拿請見另外的共享檔案:陳姥姥小兒推拿。特別說明的是,我沒有做過任何針對抽動的推拿,只是調理孩子的脾胃、肝、腎。

    *雜糧粥:每天早上熬粥會加一點粗糧,超市裡的各種粗糧隨便買,黑米、黑豆、紅豆、黃豆、黑芝麻、小米、芡實、雲苓、山藥等等。

    5 反思自己的不足: 首先,孩子3歲以前,我沒有積極地發動爸爸,覺得發動他比我自己做還費勁,賭氣就排除在外了。這樣一方面爸爸對孩子的感情會淡,另一方面爸爸陪伴少對孩子的自信和安全感也不好,爸爸在這方面是不可替代的。其次,爺爺奶奶來帶孩子的時候,我放手太快了,孩子當時的表現特別好,跟爺爺奶奶特別親熱,第一天去樓下玩,跟外人說孩子他們是第一天見,別人都不信,都說孩子跟你們多親啊。而且他們剛來第一週,我有事晚上不能回來,孩子就能很順利的跟他們睡覺(大家應該知道3歲左右的孩子不熟悉的人幾乎無法睡覺的)。孩子的這種表現讓我放手很快,那段時間加班和朋友聚餐也比較多,而且爺爺奶奶有原則,生活習慣好,我當時覺得正好啊,因為3歲的孩子正是需要建立原則的時候。這是我到現在一直很後悔的。

    還有,就是孩子發現問題之前,我對他的關注其實是不夠的,雖然也堅持母乳2歲,也堅持上班之外的時間基本陪她,但是其實一切我都是作為一種責任在做,覺得孩子早晚會離開我,不是像人家媽媽那樣發自內心的,那時候是能偷懶就偷懶,回家以後經常想著看會電視劇淘寶逛逛之類的,孩子除了睡覺,跟我一起的時間其實不多,我對他內心的關注也不多。孩子發現問題以後我才意識到,我有多愛他,他對我來說有多重要。

    6 事例分享:

    1)我家那天補牙去,我四點多到的,兒研所的醫生態度真差啊,很兇的跟我說,你下次再這時候來,我就不給你看。我當時那叫一個緊張,主要怕嚇了孩子,我趕緊低聲跟孩子說了好幾遍,你看這個醫生叔叔多厲害,你牙上的小細菌都特別怕他,讓他給你消滅掉細菌。醫生很冷漠的說,讓孩子躺床上,你出去!我問,我能陪著嗎,他說不能。我又跟我孩子說讓這個特別厲害的叔叔消滅你的小細菌吧,媽媽在門口等你好嗎,兒子說好。補了20分鐘,我在門口心裡那叫一個忐忑啊,結果孩子出來告訴我,他表現特別好,一聲都沒吭。

    2)那天我跟孩子打牌,誰牌大就交給誰,打著打著我發現輸得一方都在扔牌,誰開始的我沒注意,大概是我先開始扔的,因為我一開始心不在焉的。發現問題以後,我沒說話,但是輸的時候會交到他手裡,他一開始又扔了一段時間,過了一會他輸得時候我開始伸手去接,接了幾次,他就也不扔了,也交到我手裡。這是件小事,但是我從中感悟到,孩子真的是張白紙,他的任何行為,都在在周圍環境裡找到原始點,這個原始點,大部分在父母身上。要想改變孩子應該先從改變自己以及適度引導做起。因為父母是孩子,尤其是6歲以前,最主要的環境。

    3)關於孩子脾氣不好動不動就大喊大叫,特別愛責怪別人。

    孩子出了問題都是家長的對待方式導致的,我家以前也這樣,有一次他吃餃子,掉了半個,大喊大叫,姥姥給撿起來,還給補了一個新的,我沒說話,而且偷偷跟姥姥說別管他,第二次又掉了半個,喊叫的聲音小了,第三次掉了一個,他讓我幫他撿起來,我說你自己撿起來,放到桌上,等會兒扔垃圾,他就自己撿起來了。後來我一直在做姥姥的工作,讓他自己承擔行為的自然後果,慢慢的,他自己弄壞了什麼不發脾氣了

    4)家長生氣,很多時候都是認知的問題,大家把認知調整好,很多時候就不生氣了,不生氣,很多事情處理起來就會想出適當的方法,就理智的多。比如有的人看到孩子哭鬧會煩躁,我看到我家孩子不順心的時候大哭,心裡會特別舒暢,因為我覺得他遇到了不順心的事情,他在發洩,發洩完他的心裡會特別舒服,這麼想,看著她哭,我心裡就順暢很多,等他不哭得時候,對他的情緒表示一下理解和認同,事情就過去了。再比如孩子早上賴床,如果你覺得孩子這樣正常,是一個孩子正常的表現,孩子不可能像大人一樣,你一叫起來,就不會那麼怒,你不怒,很多事情就好處理了。 海夫人:這是一個智慧的媽媽,孩子的抽動症並沒讓她失去什麼反而讓她因此收穫了更多的愛心和智慧!孩子的事情促成了她的成長,她因此變的更優秀。

    海夫人: 這個媽媽用內外結合(內為疏導、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外為按摩、食療等輔助方法)的方法成功幫助孩子面對了抽動症,讓孩子情況穩定,萬事開頭難,在這個好媽媽的努力下了,她帶著孩子贏得了第一個戰役的勝利,接下來的第二步她有充分的理由淡定從容幫助孩子提高心力,徹底治癒抽動症。

    海夫人的建議:這個媽媽今後的在大方向不改變的前提下(以內《疏導、關注孩子的內心》為主以外《按摩、食療、針灸等》為輔)努力幫助孩子提高心力,所謂心力也就是心的綜合能力:承受力,自我調節能力,寬容豁達能力,堅強勇敢能力,因為一個人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挫折教育和挫折鍛鍊就是一個很好培養心力的機會,也就是抓住每一次跌倒的機會,跌倒了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時刻告訴孩子父母愛著他,關注他,但是不能代替他面對困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希臘神話裡有什麼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