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們老家會在這天的大早上,用草木灰在院子裡和堂屋裡以及放糧食的屋裡撒幾個大圓圈,在圓圈中心放些五穀雜糧和錢,然後在用一塊磚頭壓在上面,祈求五穀豐登。還有攤煎餅,炸一些油餅、麻葉兒之類的油香吃食。
6
回覆列表
  • 1 # 蕭大俠學堂

    2017龍抬頭日期:2017年2月27日 農曆 二月初二 星期一 ---((∩_∩)哈~又那麼巧,正是蕭某的破殼之日)

    龍抬頭(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抬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二月二,相傳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在廣西中北部壯族地區也有"二月二龍抬頭,八月二龍收尾"的說法。

    龍頭節的來歷

    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於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便是龍頭節的歷史傳說。又一說為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龍王不忍生靈塗炭,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便將龍王打出天宮,壓於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龍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禱,最後感動了玉皇大帝,於二月初二將龍王釋放,於是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實際上是過去農村水利條件差,農民非常重視春雨,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從其願望來說是好的,故“龍頭節”流傳至今。

    龍頭節是什麼意思

    二月二,龍頭節,相傳在宋朝時為“花朝節”,把這一天指定為百花生日。到元朝時稱為“踏青節”,百姓在這一天出去踏青、郊遊。有的人在踏青回家時,沿途採摘些蓬葉(一種地上生長的花葉)拿回自家在門前拜祭。這個習俗是比喻“迎富”之意。

    明清時把這天稱之為“龍抬頭”的日子,因為農曆二月初二正值“驚蟄”節氣前後。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動物,一到冬天便進入了不吃不喝不動的冬眠狀態,這便是“入蟄”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後,天氣漸暖,一些昆蟲動物好似被春天的Sunny和春雷從睡夢中驚醒了一般,因此這節令名為“驚蟄”。百姓傳說中的大龍實際是沒有的,那種龍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礎上,我們祖先想象加工出來的。二月初二前後,春回大地,人們期望龍出鎮住一切有害的毒蟲,期望著豐收。這就是“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

    龍頭節食俗

    1、餃子

    餃子有的形似元寶,有的形似耳朵,龍抬頭這天吃餃子稱之為“食龍耳”。“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如餃子”,在“龍抬頭”這天,講究吃“肉菜餃子”,即餡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諧音“有財”,寄語新年財源滾滾之意。

    2、炸油糕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區,人們有在春龍節這天吃油炸糕的習俗,稱之“食龍膽”。油炸糕色澤金黃,被稱作龍膽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黃米,再把黃米磨成面,即成黃米麵,由黃米麵做成的黃米糕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吃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3、春餅

    立春之日講究吃春餅,而過二月二同樣講究吃春餅,立春吃春餅叫做“咬春”,而二月二吃春餅則叫做咬“龍鱗”,是因春餅圓且薄的形狀好似鱗片而得名。二月二吃春餅的習俗源於清代,餅內捲入醬肘子、豬頭肉、樟茶鴨等肉食以及韭菜、蘿蔔、豆芽等蔬菜。

    4、驢打滾

    老北京的習俗,人們總喜在農曆二月二買“驢打滾”品嚐。黃豆粉面裹豆沙餡兒的驢打滾外形圓潤,有“財源滾滾”的吉祥含義。

    5、面旗子

    農曆二月二,淄博老百姓有吃炒麵旗子的傳統習俗。所謂面旗子,就是切成菱形的面片,長、寬3-2釐米。將幹後的面旗子用白抗土加熱炒制就成炒麵旗。

    6、麵條

    北方人喜歡在二月二吃碗“龍鬚麵”討個好彩頭。龍鬚麵由山東抻面演變而來,因抻出的面細如髮絲,下滾水如銀龍入海,故而得名。相傳明代御膳房裡有位廚師,在立春當日,做了一種細如髮絲的麵條,宛如龍鬚,皇帝胃口大開,龍顏大悅,讚不絕口。從此,這種炸制的細點便成了一種非常時尚的點心。二月二食龍鬚麵有“順順溜溜、順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7、爆米花

    當年武則天當上了皇帝,此事惹惱了玉皇大帝,玉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有條黃龍卻違背了旨意。玉帝得知後,把它打下凡間,壓在舍利塔下,玉帝說如果想回到天庭除非“金豆開花”。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天,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突然想到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就家家戶戶崩爆玉米花,並在院子裡設案焚香,供上開了花的“金豆”。

    8、炒豆子

    二月二在西北,甘肅岷縣等地有吃炒豆子的習慣,表示每年春天的開始,岷縣的二月二會,前來浪會的人們買大黃梨拿回家孝敬老人,故“二月二”廟會又稱“黃梨會”。

    9、豬頭

    農曆二月初二是老百姓的傳統節日,有“龍抬頭,吃豬頭”的習慣。人們紛紛購買豬頭肉,希望新年有個好兆頭。

    10、蔥餅

    有些地方二月二吃的餅叫“龍鱗餅”,而呂梁地區這天吃煎餅或蔥油烙餅,稱為“揭龍皮”。太原地區這天除吃烙餅外,還有吃水餃,叫做“吃龍耳”,也有人用餅捲上合菜吃,意謂合龍頭。晉南這天則一定要吃麻花、饊子,謂之“啃龍骨”。

    11、炒麵

    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北鄉一帶,每逢農曆二月初二,到了中午開飯的時間,家家戶戶都吃炒麵條。炒麵條是將麵條扯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再與肉絲、油豆腐絲、春筍絲、青菜等混合在一起炒。因炒熟的麵條外形像蟲,寓意大家合力把蟲炒熟並全吃掉了。

    12、撐腰糕

    江浙滬地區在二月二這天保留著吃“撐腰糕”的習俗,有把腰撐住的寓意,意思是吃了糕,當年裡就不會腰痠背痛了。

    13、芥菜飯

    二月二這天有吃芥菜飯的習俗。當地方言裡有一句合轍押韻的俗語,意思是這天吃了芥菜飯,一年都不會得面板病,這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因為芥菜裡富含的維生素和葉綠素有益於面板。

    二月二這天,福州人不吃糖粥,改吃鹹粥。

    福州人吃鹹粥

    二月二這天,福州人不吃糖粥,改吃鹹粥。鹹粥是以糯米、芹菜、蔥、蒜、蝦米、海蠣、肉絲等為原料,煮成的鹹味稀飯。二月二煮鹹稀飯,主要是因為古時的福州,物質不豐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很低,平時難得雞鴨魚肉,只能在過春節前,才有必要又有可能採購一番,為大年三十和正月備足“糧草”(因為正月期間,許多商家也停工休息,市場上不易買到合適的食品)。

    儲存了將近一個月的食品,能吃的已經吃完了,吃不完的也到了即將腐爛變質的時候了,節儉的家庭主婦就在二月二這天,把正月尚未吃完的食品都混在一起,加一些糯米,煮成稀飯,全家人圍在一起把它吃完,以免浪費。二月二之後,又開始了平常百姓粗茶淡飯的日子。久而久之,二月二煮鹹稀飯的習俗就形成了。

    習俗

    理髮

    二月二這天,理髮店裡特別忙。這一天人人都要理髮。有“正月裡不理髮”的說法在民間流傳,很多人在臘月理完髮後,一個月都不會再理,而是等到“二月二”。

    人們為什麼都要在“二月二”這天理髮呢?傳說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似乎這一天理了發,便討了好彩頭,一年都順風順水呢。

    接“姑娘”

    二月二還有一項重要的習俗就是接“姑娘”,即孃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兒,故有“二月二,帶姑娘”之說。蘇北人的禮數多,其中正月裡“姑娘”是不能住在孃家的,初二到孃家拜了年後也必須當天趕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孃家人就來接女兒回去,住上幾天,一是正月裡忙活了好長時間,比較勞累,接回孃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剛開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勞犒勞她。

    在被接回來的日子裡,“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門聊天兒,輕鬆而愉快。而城裡人“帶姑娘”則是姑娘、女婿一起帶回來吃一頓豐盛的中飯。此習俗在中國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區也很流行,不少地區一直沿續至今。

    引龍

    在山西,最重要的習俗是“引龍”,在晉西北叫“司錢龍”,二月二早上太陽沒出山以前,家家戶戶都要提桶到河邊或井邊取水。汲水時桶裡放著銅錢,提上水後邊走邊灑,到家後將剩下的水倒入水缸,這樣就把“錢龍”引回來了。引錢龍時不準說話,以免嚇走錢龍。

    在豫東一帶,農曆二月二的早晨家家必用爐膛裡的灰在院子裡及大門外打囤,即把草木灰放在長柄鐵鍁上散落成圓圈,然後圓心處放上不同的糧食,這實際上是莊稼人對糧食豐收的一種祈願。

    祭社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類似龍抬頭節習俗,又以祭社習俗為主的新“二月二”習俗,如在桂東客家地區。

    土地神古稱“社”、“社神”,傳說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於“地載萬物”、“聚財於地”,人類產生了對土地的崇拜。進入農業社會後,又把對土地的信仰與農作物的豐歉聯絡在一起。中國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稱“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稱“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習俗內容豐富,主要活動是祭祀土地和聚社會飲,借敬神、娛神而娛人。

    不能做針線活

    婦女們在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婦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祭龍

    在過去,龍抬頭節是祭祀龍神的日子,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到龍神廟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龍神,祈求龍神興雲化雨,保佑一年五穀豐登。不過,在很多地區,特別是南方,人們也把二月初二作為“土地公生日”,舉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撒灰

    這一節俗,由來已久,直到今天,許多鄉村地區仍然流行。撒灰所用之灰,一般是柴灰,也有用石灰或用糠的。具體做法,各地不同,大致為:將灰撒在門前,謂之“攔門闢災”;將灰撒在牆角,意在“闢除百蟲”;將灰撒在院中,作大小不等的圓圈,並象徵性地放置一些五穀雜糧,稱做“圍倉”或“打灰囤”,以祝豐年;將灰撒在井邊,呼曰“引龍回”,以求風調雨順。撒法各地不盡相同,一般是從井邊開始,一路逶迤撒來,步入宅廚,環繞水缸,灰線蜿蜒不斷,甚為有趣。

    燻蟲

    進入農曆二月,天氣漸暖,各種昆蟲開始活動,有些昆蟲對人的健康是有害的,所以二月二這一天,人們紛紛攤烙煎餅、燃燒薰香,希望憑藉煙氣驅走毒蟲。

    擊房梁

    就是用木棍或者竹竿敲擊房梁,以驚走蛇、蠍等毒蟲,毋使為害。有的地方流行敲擊炕沿,目的與敲擊房梁相同。

  • 2 # 晴朗vlog

    今天是二月二,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二月二龍抬頭”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又被稱為春耕節,春龍節。古時候,在這一天家家戶戶敲鑼打鼓,放鞭炮,燒香祭祀,為了向龍王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大家都對“二月二剃龍頭”比較熟知,那關於這一天的其他風俗習慣你還知道嗎?

    二月二龍抬頭是我們國家著名的傳統節日,深受民間人士的喜愛,使得中國節日流傳深遠,也是一個值得我們所有人去過的節日,在中國,很多節日都會伴隨著一些傳說與神話,龍抬頭當然也不例外,那麼二月二龍抬頭的傳說,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

    2017龍抬頭

    2017龍抬頭日期:2017年2月27日 農曆 二月初二 星期一

    二月二龍抬頭的傳說

    “二月二,龍抬頭,春雨下得遍地流。霹靂一聲驚天地,怎知龍王心裡愁。”在這泥土氣息濃郁的童謠裡,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很久很久以前,東海龍王生了三個龍子,就缺一個龍女。龍王想,要是再有個公主,兒女雙全,那該有多好啊!王母知道這件事後,就給龍母吃了一顆仙丹,不久,龍母就懷孕了。第二年二月二,龍母果然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女兒。

    小公主一天天長大了,對龍宮的生活厭倦了,渴望到人間去尋找真正的幸福。龍母知道女兒的心,她勸公主說:“孩子,龍宮裡無憂無慮,要什麼有什麼,為什麼要到人間去呢?”龍女說:“龍子龍孫們只知道吃喝玩樂,我一定要到人間去,尋找真正有樂趣的生活。”龍母見女兒決心已定。悄悄地把她送出龍宮,還送給她一個錦囊。

    龍女依依不捨地告別母親,飛過九十九條河,越過九十九座山,來到了一座大山下,公主四下裡望了望,只見遠近土地都乾裂著嘴巴,莊稼都低垂著頭,太陽正火辣辣地烤著大地,不遠處,一個青年在田裡吃力地勞動,公主走過去,問道:“這麼旱的天,你種地會有收穫嗎?”農夫苦笑著說:“有什麼辦法呢?家裡的老母親還靠我養活呢!”龍女很同情他,從錦囊中取出幾粒紅豆,向地裡一撒,一會兒,田裡就升起厚厚的濃霧,乾枯的禾苗泛出了綠色。農夫一看趕忙向她行了個禮,說:“仙姑,這兒方圓幾百裡都遭了大旱,還請仙姑救一救窮困的百姓。”龍女非常感動,她想,他真是個好人,一心想著別人。真是我的知音啊!於是,她從錦囊裡抓了一把紅豆拋上天,頓時電閃雷鳴,一場大雨酣暢地下了下來。雨過天晴,山青了,莊稼綠了,人們臉上露出了舒心的微笑。小夥子感激地向姑娘道謝,公主臉上飛起了紅雲,說:“不用謝我,只求我倆百年合好。”小夥子聽了,甜滋滋的把姑娘領回家。

    再說公主離開龍宮出走的事被龍王知道後,龍王非常惱怒,還不讓龍母去看女兒。龍母天天想念女兒,每年陰曆二月初二就浮出海面,抬起頭來向女兒離開的方向痛哭一場。她的哭聲變成了雷聲,她的眼淚化作了春雨。

    祭龍

    祭龍是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之一。在過去,龍抬頭節是祭祀龍神的日子,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到龍神廟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龍神,祈求龍神興雲化雨,保佑一年五穀豐登。不過,在很多地區,特別是南方,人們也把二月初二作為“土地公生日”,舉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撒灰

    龍抬頭習俗中的撒灰,由來已久,直到今天,許多鄉村地區仍然流行。撒灰所用之灰,一般是柴灰,也有用石灰或用糠的。大致做法為:將灰撒在門前,謂之“攔門闢災”;將灰撒在牆角,意在“闢除百蟲”;將灰撒在院中,作大小不等的圓圈,並象徵性地放置一些五穀雜糧,稱做“圍倉”或“打灰囤”,以祝豐年;將灰撒在井邊,呼“引龍回”,以求風調雨順。撒法各地不盡相同,一般是從井邊開始,一路逶迤撒來,步入宅廚,環繞水缸,灰線蜿蜒不斷,甚為有趣。

    理髮

    漢族民間有種說法:正月剃頭(理髮)死舅舅。此說雖無根據,也很荒謬,但影響卻極深,因此,在春節前無論多忙,人們都要抽出空來理一次髮,然後就要一直等到 “龍抬頭”的日子了。二月二理髮,俗稱“剃龍頭”,據說可以帶來一年的好運,因此,“多剃髮”就成為流傳千年的龍抬頭習俗。

    吃龍食

    這一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這一天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稱“吃龍鱗”,吃麵條名曰“扶龍鬚”,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吃麵條叫食“龍鬚”,麵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豬頭稱作“食龍頭”,吃蔥餅叫做“撕龍皮”。一切均取與龍有關的象徵與寓意。這些都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的強烈願望。

    金龍摸頭

    龍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象徵之一,常用來象徵祥瑞,而老龍頭是巨龍之首,自古民間就有摸龍頭的習俗。老年人摸龍頭免災害、壽延年;中年人摸龍頭萬事順、百業興;小朋友摸龍頭保平安、學業成。正是應了那句俗話“二月二,龍抬頭。上龍亭,摸龍頭,吃喝不愁。”

    接“姑娘”

    二月二還有一項重要的習俗就是接“姑娘”,即孃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兒,故有“二月二,帶姑娘”之說。蘇北人的禮數多,其中正月裡“姑娘”是不能住在孃家的,初二到孃家拜了年後也必須當天趕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孃家人就來接女兒回去,住上幾天,一是正月裡忙活了好長時間,比較勞累,接回孃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剛開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勞犒勞她。

    在被接回來的日子裡,“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門聊天兒,輕鬆而愉快。而城裡人“帶姑娘”則是姑娘、女婿一起帶回來吃一頓豐盛的中飯。此習俗在中國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區也很流行,不少地區一直沿續至今。

    引龍

    在山西,最重要的習俗是“引龍”,在晉西北叫“司錢龍”,二月二早上太陽沒出山以前,家家戶戶都要提桶到河邊或井邊取水。汲水時桶裡放著銅錢,提上水後邊走邊灑,到家後將剩下的水倒入水缸,這樣就把“錢龍”引回來了。引錢龍時不準說話,以免嚇走錢龍。

    在豫東一帶,農曆二月二的早晨家家必用爐膛裡的灰在院子裡及大門外打囤,即把草木灰放在長柄鐵鍁上散落成圓圈,然後圓心處放上不同的糧食,這實際上是莊稼人對糧食豐收的一種祈願。

    祭社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類似龍抬頭節習俗,又以祭社習俗為主的新“二月二”習俗,如在桂東客家地區。

    土地神古稱“社”、“社神”,傳說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於“地載萬物”、“聚財於地”,人類產生了對土地的崇拜。進入農業社會後,又把對土地的信仰與農作物的豐歉聯絡在一起。中國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稱“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稱“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習俗內容豐富,主要活動是祭祀土地和聚社會飲,借敬神、娛神而娛人。

    不能做針線活

    婦女們在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婦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最後,將祝福送給每一個人:

    二月二里龍抬頭,

    鴻運當頭好兆頭

    祝你好運成雙,快樂成雙

    送你舉世無雙的祝福

    願您

    福祿雙至,名利雙收,

    智勇雙全,才貌雙絕,

    快樂成雙成對,

    幸福雙雙而至!

    二月二 好事成雙日

    我祝願我最牽掛的你:

    擁有甜甜美美的愛情

    擁有長長久久的友情

    擁有輕輕鬆鬆的工作

    擁有大大方方的領導

    擁有快快樂樂的日子

    擁有大把大把的票子

    所有的好運成雙結對向你奔來

    祝福你,你的美夢會成真

    祝願你,你的心想會事成

    收到這份祝福的你真是太走運了

    所有的好事都會成雙成對

    你的愛情美滿甜蜜“比翼雙飛”

    你的事業步步高昇“名利雙收”

    你的兒女機智聰慧“德藝雙馨”

    你的親人平安健康“福壽雙全”

    你的友情長長久久“雙心一意”

    最後還要祝你

    好事成雙、雙喜臨門

    所有的福氣都向你湧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十萬左右買這幾個車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