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十月驛教育專注設計
-
2 # 裝修效果圖大全
看你的圖片應該是指室內設計師吧?
1:室內設計師的瓶頸期實際就是一個設計師即將成熟和提高的時期,之所以感覺到自己的專業處於瓶頸,那是建立在積累和學習的基礎上,有了較為積極的認識才會有此體會。2:瓶頸期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信心,特別是對自己專業水平要有信心,不可妄自貶低自己。3:多看一些專業理論書籍,儘快讓自己的設計形成一個充實的理論體系,這種理論體系可以讓你不再有類似的迷茫。4:從細節上增加自己的專業素養,如提高表現手法、提高對風格的認識、提高對色彩的感覺、提高對材料效能的把握,學習是提高的必經途徑。
-
3 # 鑫部落
@搞笑設計師的日常 關於設計生涯瓶頸期,我分兩個方面論證:
一、設計生涯的6個瓶頸期那麼什麼是“瓶頸”呢?“瓶頸”就是一種停滯不前的狀態;就像瓶子的頸部一樣是一個關口,再往上便是出口,如果沒有找到正確的方向就有可能一直被困在瓶頸處。不管你從事的是哪一種職業,都需要有一個積累和積澱的過程。基本上,每一個設計師都會遇到自己職業生涯的“瓶頸”期,處理得好,便可以找到事業新的發展出口,取得更大的成功,但是也有很多人在這個時期放棄了破開重圍的努力,從而導致職業生涯的擱淺甚至倒退。其實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時候是需要你靜下來思考何去何從的,“瓶頸期”就是這樣的一個時間段。而“瓶頸”狀態的出現表明事業進行得並不是很順利,但是這恰恰給你提供了一個最好的反思自己的機會。人的一生就像大海一樣有波峰和波谷,如果一直都很順利,沒有遇到任何挫折,一旦掀起一個大浪,跌下來,會是更大的危險。瓶頸一時期正如波峰和波谷的銜接處,在我看來,這是一個關鍵的時刻,它讓你有時間去反思自己對事業的選擇是不是正確,自己對事業的追求方式是不是最恰當。從這個角度來講,出現“瓶頸”狀態不但是正常的,而且還對你今後事業的發展也是有幫助的。那麼,我們該如何正確利用“瓶頸期”呢?首先,你要把握和預見 “瓶頸期”的分期。
設計師六大瓶頸期”:
1、畢業迷茫期:剛畢業,面對工作和生存壓力,感覺無從下手。
2、一年侷限期:正式工作1年半,被能力,眼界和環境敏感度所限制,看不清自己。
3、三年突破期:正式工作3年,創作枯竭,思考該何去何從。
4、五年思考期:是否能繼續設計這條路,還是換個行業重新出發。
5、八年重塑期:重塑自己。
6、十年穩定期:著眼現實,放眼未來。
一、畢業迷茫期
畢業等於失業,估計這是很多大學生的想法。
當我們站在畢業的走廊上,我們迷茫了。
當我們站在校門口面對社會時,我們迷茫了。
在我所接觸的許多大學生中,很大一部分同學都很迷茫,不知道未來應該何去何從。
二、一年侷限期
工作一年多的設計師,熟悉所有工作需要用到軟體,基本功已經沒問題了,並且有了一點小小的創作經驗,他們中的一部分開始自以為是高手了,開始對客戶的觀點極不認同了,覺得他們胡攪蠻纏,不可理喻,他們根本就不懂設計,對待自己的作品像親身兒子一樣,甚至有時候總監提出修改建議,他們也會開始反抗,彷彿誰對自己作品有意見,就是對他的挑釁。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情緒,如抱怨工作枯燥、沒有技術含量、看不到前方、沒有發展等等。
這些舉動表明一個問題,你開始遇到職場中的第一個“瓶頸期”了。這個階段,你無法放開自己的胸懷去接受他人對你的建議,因為才工作一年的你,所接觸的東西還沒累積到一定量,包括設計技能,溝通技巧,創意流程等都還很欠缺,這個時候你抱怨什麼工作枯燥、重複、沒有空間,這些都只會阻礙你們的發展,影響你們的心態,制約著你們的空間!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這時候的你,應該努力修煉“內功”。打穩基礎,繼續前進。小事,雜事,並不會影響你的成長,每個職場成功的人,都是從基礎做起,都是從你們現在天天抱怨的枯燥、無味、沒有空間的初級職位做起來的,--------------而區別在於,成功的人往往能夠透過這樣的工作學習成長以及不斷的前進,但失敗的人卻只會抱怨!
三、三年突破期
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就是贏在轉折點。
工作頭三年,既是起點也是轉折點。它決定了你一生的職場生涯。正如張愛玲所說:“日子過得真快,尤其對於中年以後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顧間的事。可是對於年輕人,三年五載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對職場新人而言,職業生涯的“3歲”也尤為關鍵,這三年將會決定你未來的職場發展趨向,同時也會定型你的職業思維模式。其中,職業思維模式是職業生涯中最為重要的根基,也是一個人日後能否成龍成鳳的分水嶺。而影響思維模式的核心,就是職場新人在前三年的自我價值觀的形成。
設計師的職場三年,很容易碰到的一個瓶頸,就是創意的枯竭和跳槽的問題。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下面慢慢分開來講:
創意枯竭:從事設計三年,在一家公司,所做的工作非常熟悉,創意流程也知道,但是正因為這樣,你每天都用同一種創意思維去思考創意,每天解決問題總是這麼幾個,你就會感覺到職業厭倦,會有時候不想做設計,甚至很討厭做設計。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突然發現自己不會做設計了,碰到專案沒設計思路了,我只能說恭喜你,碰到了設計職業的瓶頸了。
如果你碰到以上症狀,建議你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思考:
1. 首先,要明白你並非真的江郎才盡
有時,當你陷入困境的時候,你會擔心自己會一直止步不前。你需要明白的是,事實上你的大腦是創意永不枯竭的源泉。這個時候你需要做的,是不斷地向你的大腦注入新的東西,不斷地給它新的資訊和刺激。
2.給自己減壓、放鬆、充電
有時候,壓力和焦慮會成為創造力的攔路虎。當你因拿不出新想法而變得愈發焦慮時,攔路虎看起來就愈發強悍了。現在,你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走出去。老盯住問題是幫不了你的,實際上,這還有可能令問題惡化。因此,出去走走吧。是時候放輕鬆,給自己減減壓了。嘿,如果喜歡踢球,那就去踢吧,如果喜歡跑步,那就去跑吧。把手頭事情放一放吧,去享受一下生活,在這個過程中,你很輕鬆地就可以獲得全新的體驗,與陌生人的一句交談或許就可以使你的創造流蘇醒,你也可能會因此帶著許多新的想法回來。
3.堅定自己的目標,看看對手,看看行業,看看外面
花點時間去閱讀自己行業的最新發展趨勢,瞭解所發生的事情。你的領域裡麵人們正在談些什麼?你的潛在客戶裡面最大的話題是什麼?他們最擔心的東西又是什麼?找出這些問題,瞭解到自己行業的那些頭頭們對此有何見解,會激發你對自身業務、產品、服務以及演示的思考有一個全新的角度。
花點時間研究一下競爭對手。他們下一步打算做什麼?他們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又是什麼?他們對東西的封裝有何不同?他們的自我演示又有何不同?找出其創新點,並分析其所做的事情裡面有哪些新意和不同之處,弄明白他們是如何尋找創新途徑的,然後按照他們的行為模式來開闢自己的疆域。
其實有時候產業界會變得與世隔絕。那種情況下,思想在行業內部獲得改良,然後重複利用,並一遍又一遍地重演。 而一些最優秀的創新,卻發生在把其他行業做事的方式和思路融入本行業的時候。你只需看看行業以外的世界,去了解一下其它行業是如何以不同的做事方式來轉變,並如何運作的。
想法隨時隨地會產生。你永遠都不會知道,在哪兒你就會冒出一個美妙的想法,你不會願意給遺忘這美妙的想法以可乘之機的,對吧? 我總是隨身攜帶一本口袋大小的Moleskine筆記本,這樣可以隨時把想法記下來。我有時不得不把車停到路邊一會兒,以便把文章的標題或者想要建立的新產品寫下來。創造力會在你最不抱期望的時候不期而至,因此最好的行動就是隨時做好準備。
我們都經歷過感覺創造力要離我們而去的時刻。發生這種情況時,請不必驚慌。你的大腦需要清除路障,或者只是需要獲得新的輸入。保持冷靜,要記住有很多種方式可以重新刺激你的神經元,現在就開始吧!
跳槽:
職業第三年很容易成為個人職業發展的分水嶺。這個時期的新人,對各項工作已經是輕車熟路,如果在“熟練期”就已自滿自負的人,此時的工作只是他向上級主管談判回報的籌碼,一旦有了其他選擇,這類新人必將跳槽離去,而領導對這類新人也無意挽留。
關於跳槽,我給出兩點建議:
如果你熱愛設計卻一直在非專業的設計公司工作,果斷跳槽,儘快去專業的設計公司磨練自己吧。2.如果你希望在設計圈有所建樹,就去儘量爭取進到大型設計公司。小公司為大公司培養人才,當你有能力進軍大公司時,不要猶豫,因為在那裡,大公司一年能抵你在小公司三年。
四、五年思考期
夢開始的地方也是夢隕落的地方。
工作五年了,你還記得當初畢業時的夢想嗎?你還在堅持自己的道路嗎?你的人生是否還按照之前設計的目標在走嗎?你是否還有當年畢業的雄心壯志嗎?
工作五年了,你已經有了深厚的行業知識,你已經能辨別是非,掌握人生的選擇權。五年的你在公司,可以選擇跳槽去選擇更好的,也可以留在公司繼續幹。但公司能否給出匹配你需求的薪酬職位?跳槽能否真的換到一個更好的?這些都需要思考。
工作五年了,這時候的你,不再像當初剛出來時候,孤身一人去闖蕩,逍遙快活。這時的你必須要考慮家庭、父母、環境、薪酬或許還有孩子等等。一切的一切都蜂擁向你而來。有時候你會覺得自己喘不過氣,彷彿肩上的壓力太大,既要考慮工作,又要顧及家庭。
有一個新詞叫:職場五年陳,說的就是這一群人,不同的企業對待他們的態度是不同的。
在一家公司幹了五年,如果沒有升職,就不會被重視了,人才成長是有規律的,個體與企業存在磨合期,人的才能增長也是有周期性的,通常一個人在一個崗位上工作的時間以三至五年為宜。
前三年是優點相加,創造力、工作熱情最高,後三年就是缺點相加,工作的創新能力與熱情都在不斷下降。適時地調整崗位和職位,對於個體不斷提高、繼續成長大有益處,對於企業來講,也需要不斷地更換新鮮血液,這時的跳槽也許就是雙贏。
有的企業把他們當做寶貴資源,認為他們深諳企業文化,瞭解企業的運營流程,在企業內部人脈與影響力廣泛,因此,備受重視,被當作陳釀珍重。
但確實相當多的企業,會忽視一個在同樣崗位幹了多年的老員工,忽視他們的職業成長、潛力再挖掘,對他們反而不如對新引入人才的重視,甚至棄之如敝履。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如果一個人不能在職場不斷進步,就要被淘汰。在這類企業,工作五年的員工是非常不穩定,容易跳槽,甚至有的企業內部工作超過五年的人鳳毛麟角。
出路在哪裡?出路在於思路!
當我面對自己的五年設計生涯的時候,我大腦中所反映的是:繼續從事設計行業,還是轉型到另外一個領域去發展。工作五年的我,有深厚的設計功底,並且有知名設計公司工作的職業經驗,這無疑對我日後的職場生涯有巨大幫助。
最後給工作了五年的你幾點建議:
1、帶著感恩的心去工作。如果你每天都能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工作,相信工作的心情與態度,自然是愉快而積極。當你對工作產生倦怠感或成就感時,那麼就試著調整自己的心態。一次旅行、和同事、朋友多做溝通,利用工作之餘學習多做休閒運動都是好的選擇。
2、重新衡量自己。經過幾年的職場經歷,對自己的優劣勢和興趣所在,都會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應該對自己進行一次盤點,寫下自己優劣勢、喜好、希望獲得的發展方向,然後考慮現有的工作是否能夠充分發揮你的優勢,是否有足夠的上升空間,是否讓你覺得扭曲了自身性格。當目前的工作確實不能再引起自己的興趣時,可以“另起爐灶”,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業去做。
3、態度決定一切。更多的職場之癢可能來自於感覺的自我枯竭,對未來缺乏信心。對於這種狀況,不是跳槽所能解決的,在改變工作之前首先要改變心情。要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樂觀地去看待問題,要相信自己應對困難的能力。其次要懂得終身學習,不斷自我增值,應對資訊技能的更新變化。而那些在IT等行業從事單一的技術性工作的人,更要注重提升自我的綜合素質和管理能力,以便在適當的時候完成自我角色的轉換。
五、八年重塑期
職場八年,三十而立。
八年的職場生涯,算下來都快三十了。古人云:三十而立。
八年的設計師,之後的發展一般會有以下5個方向:
1、在美術指導這個職位繼續錘鍊。
2、晉升總監職位,做管理,帶團隊做專案。
3、創業,做設計公司BOSS。
4、被迫轉行其他行業。
5、繼續從事設計行業,但已沒有之前的雄心。
第一個,要麼綜合能力不夠,要麼缺少機遇。
第二個,相信是大家都會羨慕的,已經走到了人生的某個巔峰。
第三個,對於我們設計師而言,也是比較好的發展,有豐富的設計經驗,加上又有客戶渠道,慢慢發展中。如果沒有穩定的客戶,那公司很難支援到第三個年頭。
第四個,這個時候,設計對我們而言,已經是負擔,我們已經沒有足夠的精力去熬夜,去和年輕人拼身體,再也不像年輕的時候,能全身心的去投入到設計中,我們要顧忌很多。特別是都三十了,設計也一直沒有幹出什麼成績,繼續熬下去,生存都是問題。
第五個,有可能還在繼續從事設計,但也不在像當初那樣去追求設計的美感,這時候講的是時間,效率,商業,只要客戶喜歡就行,只要做出來的東西能賣出去就行,很多已不在是單純的做設計,可能還負責後期製作,現場安裝等後期服務。不再靠設計賣錢,靠後期服務賺錢。
八年的職場,需要明白三件事:
1、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年輕的時候勇於嘗試是值得讚賞的,但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在具備了一定的職場閱歷後,須知27歲-30歲的黃金期如果能夠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揮特長,比不能正視自己的長處和短板,一味揚短避長去體驗激烈的競爭要好得多,此長彼消,個人損失的可不僅僅是一點時間,而是對意志的消磨和自我的否定。
2、跟對人、入對行:其實在什麼行業、什麼公司、什麼崗位有時候也真的沒那麼重要,在經過幾年職場磨練之後,如果真有職場的貴人願意帶你入行傳承經驗,將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就是有的人看上去實力平平但卻平步青雲,其實每一個人的進步都有他必然的過人之處,只不過你未看到罷了,所以不應該放棄對你示好的貴人的橄欖枝,一味只在自己狹隘的視野裡苦苦尋覓良機,要知道,一個好的領導、搭檔或團隊確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思維模式很重要:有些道理其實是一通百通,例如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在《活法》中說到,人生的成就=思維模式×能力×激情,其中思維模式具有正負之分,能力和激情常人易於把控,那麼思維模式的好壞將決定你成就的高低,如果很多事情到了該想明白的時候還未想明白,也就是同樣一個B,往北走時是NB,往南走時就成了SB的道理了。
二、如何告別瓶頸期1、多看設計作品好的書。 看書,其實最重要的是過程,你需要去思考。這個作品好,它為什麼好?它的創意點在哪裡?如果你來做這個作品,你會怎麼做?你怎麼安排點線面的結合?色彩該如何應用?但是此類書籍多為廣告類的書,價格可能偏高,你不一定要買,如果店家允許,到書店翻閱也是可以的。
2、從網路上了解和吸收別人的設計精華。 在設計領域,學習的不應該是別人做的某種效果,而是為什麼他要做這樣的效果。網路是自由空間,可以更好的,更快速的找到你所需要的東西,甚至是國外最新的設計作品。
3、交流。 和同行之間的交流很重要,例如大家都在這裡發自己的作品讓大家評論,雖然各人的觀點不一,但總是代表觀眾的看法,別人提了意見和建議後,要多聽從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改善自己的設計作品,今後不再犯同類的錯誤或做同樣的不適宜的設計。
4、多想。 設計之所謂為設計,首先要體現的是你的設計思想和你的創意,而不是“拼版”一樣作品。在設計一樣東西之前,要先想,想好怎麼做,畫草圖,再修改,聽取意見,再修改,等思路清晰,再動手用電腦做,不是一邊做一邊想。否則,最後連自己都不知道做了什麼。
5、一段時間後對自己過去的作品作些自己的評價,覺得不好的地方做修改,達到自己滿意的程度,這樣溫故而知新,會有更好的效果。
作為我們年輕的設計師要有遠大的理想,但在實際生活中又必須腳踏實地,衡量自己的實力,不斷調整自己的方向,一步一步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
4 # 90後設計之旅
度過設計師瓶頸 ,多看,看世界名作,多學,學習名師名作的創新,多想,想想名師名作為什麼這樣設計,理念是什麼,實踐,多去工地看看施工工藝,有的東西設計出來 ,現實做不出來的,多問,多問問施工師傅,施工工藝施工難度,
-
5 # 聞香港
專心關注對自己有用的內容,要無情地過濾掉沒有用的資訊。透過有選擇性地形成自己的“視覺詞庫”,這是設計師的主要專業優勢之一,這麼做也有利於節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
6 # 設計知了
所謂的瓶頸期,我個人認為出去專業能力的無法提升,另一方面心態的懈怠也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個人的方法和建議是:調整好心態,不斷的去學習,多維的去拓展,其餘的交給時間。等。戒驕戒躁。焦慮,往往是無法突破瓶頸的障礙之一。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大部分設計師在設計瓶頸期是非常苦惱的,自己做什麼都覺得很醜,客戶不滿意,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該如何改變?
1、設計師展示與使用者,那麼瓶頸期應該很多的瞭解使用者所需,使用者的審美變化。。
瞭解使用者所需,乃是核心,畢竟我們做的東西都是展示給使用者看的嘛。設計師瓶頸並不是一生只有一次,會隨時代更新,使用者審美變化而產生,我們需要做到不斷更新。
我在15年上半年遇到一次瓶頸期,糾結了很長一段時間,那個時候我還一未的追求圖文偏平化設計,在客戶和老闆看來,他們並不買賬,都覺得別人的介面操作和視覺上更為豐富,感覺更高大上一些。當時我也是去看了很多設計師一些最新作品,瞭解一些客戶的想法,原來是介面的動效設計和H5頁面,於是我開始更新自己。所以這些需求實際上是來自於使用者和本身時代科技的發展,我們需要隨時去適應和了解這些知識。
2、瓶頸期,建議規劃一個15天的旅遊期,去一些文化旅遊出眾的地方看看,如果有機會的還可以與一些優秀的設計師交流一下。
3、瓶頸期自身專業技能懈怠,無法跟上行業所需。。。
這一塊主要是表現在軟體當中,當然並不是瓶頸期核心的影響因素,但會有一定的影響。
舉個例子:
在IOS,7.0期間,整個UI設計在介面設計過程中,風格基本趨向於偏平化,很多設計師也基本也只會一些平面軟體,比如PS AI CDR之內的;大部分呈現的效果是這樣的:
但是在各系統升級中,使用者的審美一樣會升級變化,那麼後面的介面中出現了很多動效類設計。這個時候咋們設計師得更快速的更新一些動效設計的技能,豐富自己介面,滿足使用者的視覺需求,(比如AE、H5等來製作)呈現出來是這樣的;
在2017年期間,扁平化圖文介面設計對於使用者來講,有一些審美疲勞,很多設計作品,在使用者看來就比較的老套,沒有太多新意,導致很多設計師遭遇瓶頸。那麼應該快速的更新,比如C4D,呈現出來是這樣的:
瓶頸期,大家需求不斷更新,不管是軟體技能還是自身內涵素養,都需要隨科技進步,使用者所需快速更新。如果你成功的度過了瓶頸期,那麼恭喜你,你又到了設計師的更高一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