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197036
-
2 # 魯迪森V1
先說幾個結論:
1. BCC永遠都不可能超過比特幣。因為他是比特幣的擴容產物,沒有技術上的重大更新,可也沒很大的算力(礦工)支援。
2. BCC的最終價格會和萊特幣持平或者更低。
3. BCC這個名字不是很嚴禁,因為之前已經有BitConnect叫BCC了,嚴格來說應該叫BCH,但是依然很無恥的管自己叫BCC,很讓人反感,濃濃的山寨味。
4. BCC的團隊viaBTC在業內只能算個“小作坊”,是個幾人的小團隊,哪天解散都不好說,只是有位元大陸的股份,所以處處拿這個宣傳。
5. viaBTC在簽署了紐約共識的情況下,毅然撕毀合約,自己另起爐灶對比特幣進行硬分叉,算是“叛徒”。
6. 團隊viaBTC是國內的..你懂得
-
3 # 物聯網那些事
2017年8月1日,比特幣區塊被正式硬分叉,創造了一個新版本的比特幣(BTC)貨幣,稱為比特幣現金(BCC或BCH,bitcoin cash)
BCC分叉第一個區塊
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什麼是安全隱患呢?
BCC是什麼
BCC全稱叫做Bitcoin Cash,簡單來說,BCC是比特幣的一種硬分叉產生的幣,它修改了比特幣的程式碼,支援大區塊,並且不包含Segwit。BCC的前世就是比特幣,分叉之前它儲存的區塊鏈中的資料以及執行的軟體是和所有比特幣節點相容的,而到了分叉那一刻以後,它開始執行新的程式碼,打包大區塊,這樣就在鏈上形成了一個硬分叉。目前BCC還是一個期貨,將於8月1日正式分叉成為一個新幣種。
BCC和BTC
比特幣的分裂
BTC和BCC現在是單獨的加密貨幣,儘管它們共享舊版本,但它們不是向前相容的,並且在交易所單獨列出,新的分支BCC鏈包含比特幣的所有交易歷史和強加密,但隨著BCC的新交易被新增,它將與原始的塊鏈分開。然而,由於硬叉前的塊鏈是相同的,BTC Bitcoin的所有持有人現在也將在Bitcoin Cash中保持相同的價值。
一份BCC創始人申明中說到:
所有位於塊478558的比特幣持有人現在都是Bitcoin Cash的所有者。Bitcoin Cash給世界提供穩定的貨幣。商家和使用者獲得了低廉的費用和可靠的確認。不限制增長,全球通用,permissionless創新和去中心化開發會讓未來發展明朗。
分叉背後的原因是比特幣社群關於解決一個主要分歧和問題 - 由於普及造成的網路負載大大加重,比特幣的交易確認能力逐漸放緩。反過來又使交易費飆升。
在Bitcoin開發者社群經過多年的辯論之後,最近達成了一項協議來實施Segwit2x,這將使Bitcoin塊的大小從目前的1兆位元組增加到2兆位元組。
SegWit2x是由一些比特幣公司和80%的礦工在Consensus2017會議上籤署的協議。SegWit2x的內容包含隔離見證的啟用和區塊體積擴大至2MB。不過啟用方式不同,它也是由礦工算力決定,不過算力要求是80%,而不是95%。而且這種方式不適用bit1資料發出訊號,而是使用bit4。這意味著不同方案的隔離見證啟用時間和啟用環境不同,這讓節點的隔離見證區塊中繼策略混淆,可能導致分裂。
然而,在“未來的比特幣”中,開發商AmaurySéchet透露了“Bitcoin ABC”(可調節塊大小上限)專案,其中塊的最大容量為8兆位元組,並宣佈8月1日為硬分叉日期。
比特幣面臨的安全問題
使用者的第一個安全威脅來自使用者啟用的硬分叉或UAHF - 在分叉時控制其私鑰的所有BTC持有人獲得了相等數量的BCC。
那問題就來了:國內很多設計比特幣的交易平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許多投資者使用第三方交易或不支援的軟體錢包,但投資者本人沒有控制其私鑰,所以最終是第三方交易平臺收到了新的貨幣。有些平臺會通知客戶,有些則不會。
許多投資者紛紛在硬分叉前幾個小時將其持有的資產轉移到支援的比特幣錢包,而不擁有獨立錢包的投資者只能等待。網路釣魚攻擊或其他惡意攻擊的機會眾多,特別是考慮到大多數針對Bitcoin的成功惡意攻擊都集中在控制私鑰或駭客交換,而不是直接攻擊貨幣。關於安全問題,歡迎私信交流。
BCC在技術上與BTC非常相似,增加了更大的區塊化和事務重放保護,後者以一種新的簽名方式形式。Bitcoin現金交易使用一個新的SIGHASH_FORK ID,這可以防止Bitcoin現金交易在比特幣塊上被重播 。新簽名HASH也帶來了額外的好處,如輸入值簽名改進了硬體錢包的安全性,並消除的二次HASH問題。總之,它可以說在理論上比BTC更安全,它的目的是要啟動和使用更快更便捷。
然而,BCC確實面臨著一個主要的威脅,即大多數攻擊,即單個實體獲得網路處理能力的51%以上的安全風險。同時兩個塊鏈共享的共同敵人是中斷攻擊,多數攻擊者利用網路中斷來分裂網路,用來提高成功機率。同時分割槽網路和網路延遲攻擊都是威脅,根據最新的研究paper顯示,對於所謂的分散式網路來說,容易比假定的更少,其中20%的比特幣節點被託管在少於100個IP字首中。下圖顯示瞭如何透過劫持字首來隔離比特幣流量來隔離節點集P =(A,B,C,D,E)
儘管最大的8MB區塊對於當前網際網路流量條件下是小CASE,但增大的區塊還是有可能引起延遲或堵塞。比特幣的鬥爭肯定會繼續上演,正如BitFury Group的推文所表明的那樣:
BitFury Group的推文
當然,BCC / BCH表現良好,雖然過去的歷史不能保證未來的表現,但歷史的潮流不可逆轉,機遇肯定是巨大的。
最後提醒下,BCC不是ICO,ICO監管風險很大,前往不要去碰。
-
4 # 叮盯糖4101834837
一種網路虛擬物,一種洗錢工具,一種憶想發財的新型傳銷……華人看清了實質,如你還傻,那是真傻!快拋,別怪我沒提醒你。
-
5 # 田中好3
BCC:Bitcoin Cash(bitcoincash.org)是一種點對點的電子貨幣,它是在比特幣擴容問題持續僵持不下後大區塊開發者提出的一種新的技術路線,使用新的客戶端Bitcoin ABC(bitcoinabc.org)執行。BCC鏈將在2017年8月1日透過UAHF:User Activated Hard Fork(使用者啟用硬分叉)啟用,在現有比特幣鏈上分叉出一條新的區塊鏈,該鏈最大支援8MB區塊大小。
UAHF發生時,比特幣持有者將按1:1比例同時獲得BTC與BCC兩種資產,比特幣錢包提供商或交易平臺應透過“快照”方式記錄使用者在分叉發生時的BTC資產數量併發放相應的BCC資產,同時做好防重放攻擊及回滾預案,保證使用者BCC資產不丟失。
看清楚是為了保證比特幣能夠不被core黨更改才出來的保護措施
-
6 # qzuser2148602
從某種程度上講,BCC的誕生結束了長達3年的比特幣擴容之爭,解決了比特幣長久以來存在的交易擁堵問題。與其爭論不休,不如付出行動,讓實踐去檢驗,這是大部分社群成員的心聲。BCC也是在社群的呼應之下應運而生。
-
7 # 參照系查詢平臺
本期報告看點梳理:
①什麼是區塊鏈?區塊鏈如何工作?
②區塊鏈的四大特徵和優勢是什麼?
④核心技術、基本應用兩大產業鏈佈局,更細化共識機制、資料儲存、智慧合約等完整產業鏈分支
⑤82家關聯企業介紹及融資資訊詳情
區塊鏈到底是個啥?
根據行情資料顯示,比特幣從年初至今最高漲幅接近1000%!受益於比特幣的瘋漲,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比特幣的投資,並關注到區塊鏈。
so,what is 區塊鏈?如何簡單快速地認識區塊鏈?
下面用最簡單的語言來介紹區塊鏈技術的一大核心要素——去中心化,讓大家對區塊鏈有個概念性的認知。
交易流程:
買家將錢打給第三方→第三方收款後通知賣家發貨→賣家發貨→買家確認收貨→第三方把錢打給賣家
中心化交易模型
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只是買家和賣家之間的交易,但是卻必須牽涉到第三方的介入,買家和賣家的交易都是圍繞第三方展開的。
因此,如果第三方的系統出了問題,這次的交易就會受到影響。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買家和賣家都需要向第三方提供個人資訊,還會存在資訊洩露的安全隱患。
而去中心化的處理方式就要顯得簡單很多,你只需要和賣家進行交易,不再需要第三方的介入。去中心化的處理方式會更便捷,同時也無須擔心與交易無關的個人資訊洩漏。而區塊鏈正是為了實現去中心化的交易情景應運而生的。
區塊鏈服務允許個人之間直接互聯、共享和交易,進入真正的共享經濟。區塊鏈是一個實現真正的對等交易和“共享經濟”的平臺。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
區塊鏈技術對許多行業而言是一種強大的顛覆性技術,因為它能更順利、更高效地組織活動。而且它能協調參與者之間更大規模的組織活動。區塊鏈已在幫助重塑各種各樣的行業領域,比如金融、醫療和政府。
下面給出了區塊鏈帶來的無限可能的樣本:
1、物聯網
貨物運輸:透過多家運輸公司轉移貨物,確保透明性和及時送達
記錄運營維護資料:儲存運營和維護記錄,以便在業務合作伙伴之間共享或將 它們用於監管
2、身份管理
構建值得信賴的數字身份
3、供應鏈
提高食品安全網路中的可跟蹤性、透明性和效率
4、金融服務
瞭解您的客戶:訪問可信的最新客戶資訊,這能提高金融機構中的客戶服務的準確性
清算和結算:在金融機構之間實時點對點轉移資金,這可以加速結算
更多示例:信用證、公司債務和債券、貿易平臺、支付匯款、回購協議和外匯
5、醫療保健
電子醫療記錄
病毒庫
醫生-供應商RFP服務和保險合同
區塊鏈健康研究共享空間
區塊鏈健康司法人員
6、保險
索賠處理
P2P保險
所有權
銷售和承保
7、政府
政府招標程式
選舉
稅收
8、遊戲&音樂及其他
關於區塊鏈的知識問答
答:區塊鏈技術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在早期並沒有太多人注意到比特幣的底層技術。但是當比特幣在沒有任何中心化機構運營和管理的情況下,在多年裡非常穩定的執行,並且沒有出現過任何問題。所以很多人注意到,該底層技術技術也許有很大的機制,而且不僅僅可以在比特幣中使用,也許可以在許多領域都能夠應用這種技術。於是把比特幣技術抽象提取出來,稱之為區塊鏈技術,或者分散式賬本技術。
所以從某個角度來看,比特幣可以看成是區塊鏈第一個應用,而區塊鏈更類似於TCP/IP這樣的底層技術,以後會擴充套件到越來越多的行業中。
答:比特幣中的“挖礦”實際上就是記賬的過程,比特幣的運算採用了一種稱為“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PoW)”的機制,系統為了找出誰有更強大的計算能力,每次會出一道數學題,只有最快解出這道題目的計算機才能進行記賬。而搶到記賬權的計算機會獲得25個比特幣的獎勵。通常把這個行為稱為“挖礦”,把獲得的比特幣視為挖礦成功獲得的獎勵。
答:如同前面所說,礦工參與爭奪記賬權是有機會獲得獎勵的。在開始的時候是每10分鐘系統會獎勵記賬最快最好的人50個比特幣,然後這50個每四年減半,差不多在2140年的時候就不再有新的比特幣出現,將會達到2100萬個的上限。在這之後,將會使用交易手續費來獎勵礦工。
區塊鏈的型別
公有鏈(public blockchain):各個節點都可以自由加入和退出網路,並參加鏈上資料的讀寫,執行時以扁平的拓撲結構互聯互通,網路中不存在任何中心化的服務端節點。所有人可以共同參與,如比特幣網路、ETH等。
聯盟鏈(consortium blockchains):各個節點通常有與之對應的實體機構組織,透過授權後才能加入和退出網路。各機構組織成利益相關的聯盟,共同維護區塊鏈的健康運轉,有限的非完全共同利益主體可參與。
專有鏈(private blockchain):各個節點的寫入許可權收歸內部控制,而讀取許可權可視需求有選擇性地對外開放。仍然具備區塊鏈多節點執行的通用結構,適用於特定機構的內部資料管理和審計。僅限於同一利益主體內部可參與。
區塊鏈技術發展的核心節點
區塊鏈發展的三個階段:
區塊鏈1.0是在貨幣領域的應用,實現貨幣的發行、支付以及匯兌的去中心化,以降低國際貨幣結算成本。
區塊鏈2.0是在金融領域交易與合約的應用,應用領域涵蓋股票、債券、期貨、貸款、按揭、產權、智慧資產以及智慧合約。
區塊鏈3.0是在金融意外的領域的應用,實現相應領域社會活動的自我資源協調與分配。
區塊鏈市場發展趨勢
從2008年區塊鏈技術首次提出至今的不到10年間,區塊鏈產業在全球範圍內飛速發展。
據統計,2012年以來,全球從事區塊鏈領域創業創新的公司數量以超過65.2%的速度快速增長,國內諸多企業也趕上了此次技術革命的浪潮。根據2017年最新發布的《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僅在2016年中國新增區塊鏈企業數量達到17家,首次超越美國,排名世界第一。
ICO(首次代幣眾籌):指區塊鏈初創專案在眾籌平臺上發行專案代幣,投資者使用指定數字貨幣購買代幣為專案進行眾籌行為。
ICO市場火爆,融資額已超早期VC投資。2016年以來,國內外ICO市場井噴式爆發,眾多專案在開啟視窗的數分鐘內就被哄搶一空。ICONOMI等專案均獲超百萬美元融資,GNOSIS、WAVE等更是屢屢重新整理募資記錄。2016年初至5月17日,全球區塊鏈的VC投資為1.07億美元,ICO募資則達到了1.25億美元,在金額上實現了超越,火爆態勢持續。
產業鏈分析
區塊鏈的產業圖譜
區塊鏈產業主要分為:(1)核心技術 (2)基本應用 這兩大板塊。
核心技術(共識機制)
共識,是指多方參與的節點在預設規則下,用過多個節點互動對某些資料、行為或流程達成一致的過程。共識機制是指定義共識過程的演算法、協議和規則。
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具備“少數服從多數”以及“人人平等”的特點,其中“少數服從多數”並不完全指節點個數,也可以是計算能力、股權數或者其他的計算機可以比較的特徵量。“人人平等”是當節點滿足條件時,所有節點都有權優先提出共識結果、直接被其他節點認同後並最後有可能成為最終共識結果。
目前主流的共識機制有POW(工作量證明機制)、POS(權益證明機制)、DPOS(委託授權的權益證明機制)、Raft、PBFT(實用拜占庭容錯演算法)等,以下是選取的各個主流共識機制的對比分析:
核心技術(資料儲存)
1、資料結構
在區塊鏈技術中,資料以區塊的方式永久儲存。區塊按時間順序逐個先後生成並連線成鏈,每一個區塊記錄了建立期間發生的所有交易資訊。
區塊的資料結構一般分為區塊頭(header)和區塊體(body),區塊頭用於連結到前一個區塊並且透過時間戳特性保證歷史資料的完整性;區塊體則包含了經過驗證的、區塊建立過程中產生的所有交易資訊。
2、資料庫
按照資料庫的資料結構組織形式來看,一般分為Key-value型和關係型兩種。
前者較簡單,讀寫效能很高,能主持海量併發讀寫請求,而且可擴充套件性強,操作藉口簡單,支援基本的讀、寫、修改、刪除等功能,但不支援複雜的SQL功能和事務性。關係型資料庫採用關係模型來組織資料,支援各種SQL功能,功能性強,支援事務性,讀寫效能一般,可擴充套件性弱。
核心技術(加密演算法)
在區塊鏈中,資訊的傳播按照公鑰、私鑰這種非對稱數字加密技術實現交易雙方的相互信任。在具體實現過程中,透過公、私金鑰對中的一個金鑰對資訊加密後,只有用另一個金鑰才能解開的過程。並且將其中一個秘鑰公開後(即為公開的公鑰),根據公開的公鑰無法測算出另一個不公開的金鑰(即為私鑰)。
核心技術(網路協議)
區塊鏈網路協議一般採用P2P協議,確保同一網路中的每臺計算機彼此對等,各個節點共同提供網路服務,不存在任何“特殊”節點。不同的區塊鏈系統會根據需要制定獨自的P2P網路協議,比如比特幣有比特幣網路協議,以太坊也要自己的網路協議。
核心技術(隱私保護)
目前區塊鏈上傳輸和儲存的資料都是公開可見的,僅透過“偽匿名”的方式對交易雙方進行一定的隱私保護。對於某些涉及大量的商業機密和利益的業務場景來說,資料的暴露不符合業務規則和監管要求。目前,業界普遍認為零知識證明、環簽名和同態加密等技術比較有希望解決區塊鏈的隱私問題。
核心技術(智慧合約)
智慧合約可視為一段部署在區塊鏈上可自動執行的程式,其涵蓋的範圍包括程式語言、編譯器、虛擬機器、事件、狀態機、容錯機制等。
智慧合約本質上是一段程式,存在出錯的可能性,甚至會引發嚴重問題或連鎖反應。需要做好充分的容錯機制,透過系統化的手段,結合執行環境隔離,確保合約在有限時間內預期執行。
智慧合約與傳統合同對比
以太坊(Ethereum)
以太坊是一個平臺和一種程式語言,在以太坊上可建立任意高階合約、貨幣及其它去中心化應用。以太坊指令碼語言更加簡單,具有更高的易用性。智慧合約標的物幾乎可涵蓋任意可程式設計物品。以太坊建立了自己的程式語言,通訊系統,資訊管理網路及去中心化瀏覽器,擁有自己的區塊鏈技術,這將有助於推動基於以太坊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開發。目前,基於以太坊智慧合約的物聯網平臺腳踏車租賃專案已落地。
EOS
EOS.IO是引入區塊鏈架構的軟體,旨在實現分散式應用(“EOS.IO軟體”)的縱向和橫向擴充套件。這是透過一個可以構建應用程式的類似作業系統的構造來實現的。該軟體提供帳戶,身份驗證,資料庫,非同步通訊以及跨多個CPU核心和/或叢集的應用程式排程。由此產生的技術是一個區塊鏈架構,有可能擴充套件到每秒數百萬次的交易,消除了使用者的費用,並允許分散式應用的快速和容易的部署。
基本應用(金融服務)
區塊鏈技術公開、不可篡改的屬性,以及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制,具備改變金融基礎架構的潛力,各類金融資產均可以被整合進區塊鏈賬本中,成為鏈上的數字資產,在區塊鏈上進行儲存、轉移、交易,使其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
基本應用(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是一個由物流、資訊流、資金流所共同組成的,並將行業內的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使用者串聯在一起的複雜結構。而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大規模的協作工具,天然地適合運用於供應鏈管理。
基本應用(智慧製造)
利用區塊鏈技術,可有效採集和分析在原本孤立的系統中存在的所有感測器和其他部件所產生的的資訊,並藉助大資料分析,評估其實際價值,並對後期製造進行預期分析,幫助企業快速有效地建立更為安全的運營機制、更為高效地工作流程和更為優秀的服務。
基本應用(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是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因素,公共服務的供給對政治、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各類主體及制度、文化、態度、行為等都會產生重要影響。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建立不可篡改的數字化證明。在數字版權、智慧財產權、證書以及公益領域都可以建立全新的認證機制、改善公共服務領域的管理水平。
投資動向分析
82家區塊鏈行業關聯企業中大部分屬於初創企業,共有77家,佔94%。A股上市的有4家企業。
投資機構佈局(前十)
最受機構喜愛的企業(參投機構最多企業前十)
企業市級分佈
82家區塊鏈行業關聯企業名單
參照系研究院·出品
BCC一經問世就爭議不斷,有人看衰BCC,有人則堅信BCC的未來。BCC在社群曾被笑稱為全球最大的、最成功的區塊鏈ICO專案
回覆列表
BCC應該是比特幣的近親,價格不會太漲,升值空間也不會太大。升值空間比較好的建議研究一下無限幣,不是圈錢上市走人的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