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家鄉的味道a

    海水裡這麼多的鹽是從哪兒來的呢?科學家們把海水和河水加以比較,研究了雨後的土壤和碎石,得知海水中的鹽是由陸地上的江河透過流水帶來的。當雨水降到地面,便向低處彙集,形成小河,流入江河,一部分水穿過各種地層滲人地下,然後又在其他地段冒出來,最後都流進大海。水在流動過程中,經過各種土壤和岩層,使其分解產生各種鹽類物質,這些物質隨水被帶進大海。海水經過不斷蒸發,鹽的濃度就越來越高,而海洋的形成經過了幾十萬年,海水中含有這麼多的鹽也就不奇怪了。

  • 2 # 一頭拱進白菜地

    盤古那時候海嘯,怕核汙染買不到鹽,多存了點,後來媒體說沒事,就把鹽放海里了,吃的時候在曬,結果開荒的時候累死了。

  • 3 # 牽手今宵

    大海為什麼是鹹的看看這個就知道了大海乾旱漲滿稻草好讓我擔心人類惡意開發只會導致環境荒蠻唉,不多說了說多了都是殤

  • 4 # 詩仙朝陽永垂不朽

    其實,當初的海水也是淡的。但是八仙過海的時候,鐵柺李帶了人間的一包鹽,被呂洞賓的劍尖劃破了,全部落進了海里。。。。。

  • 5 # 握德A15767255914

     實際上,原始的海水並非一開始就充滿了鹽分,最初它和江河水一樣也是淡水。  但是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迴圈運動,每年海洋表面有大量

    水分蒸發

    ,其中部分水分透過大氣運動輸送到陸地上空然後形成降水再落到地面上,沖刷土壤,破壞岩石,把陸上的可溶性物質(大部分是各種鹽類)帶到江河之中,江河百川又迴歸大海。  這樣,每年大約有30億噸的鹽分被帶進海洋,海洋便成了一切溶解鹽類的收容所。而在海

    水的蒸發

    中,收入的鹽類又不能隨水蒸氣升空,只得滯留在海洋之內。如此週而復始,海洋中的鹽類物質越積越多,海水也就變得越來越鹹。

  • 6 # 談科論普

    這個問題的答案比較簡單:因為海水裡面有鹽。但是鹽來自於哪裡呢?

    海水是鹽的“故鄉”,海水中含有各種鹽類,其中百分之90左右是氯化鈉,也就是食鹽。另外還含有氯化鎂、硫酸鎂、碳酸鎂及含鉀、碘、鈉、溴等各種元素的其他鹽類。氯化鎂是點豆腐用的滷水的主要成分,味道是苦的,因此,含鹽類比重很大的海水喝起來就又鹹又苦了。

    實際上,原始的海水並非一開始就充滿了鹽分,最初它和江河水一樣也是淡水。但是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迴圈運動,每年海洋表面有大量水分蒸發,其中部分水分透過大氣運動輸送到陸地上空然後形成降水再落到地面上,沖刷土壤,破壞岩石,把陸上的可溶性物質(大部分是各種鹽類)帶到江河之中,江河百川又迴歸大海。這樣,每年大約有30億噸的鹽分被帶進海洋,海洋便成了一切溶解鹽類的收容所。而在海水的蒸發中,收入的鹽類又不能隨水蒸氣升空,只得滯留在海洋之內。如此週而復始,海洋中的鹽類物質越積越多,海水也就變得越來越鹹。

    那麼再延伸一下,我們日常使用的鹽就一些是海鹽。

    未經加工的海鹽可以用於醃製鹹菜;最好食用加工後的海鹽,加工濾去了海鹽中氯化鎂等口感和成分不利人食用的部分,基本上只留下氯化鈉了。為了防止碘缺乏,在鹽中又加進了碘成分,更有利於人體健康。

    比如,在日本福島核事故後,很多人跑去超市搶鹽,就是因為擔心核輻射會導致食品(鹽)的安全問題。但是搶鹽也是一出鬧劇。

  • 7 # 彩雲東昇戴寶山

    我認為海洋裡的水含鹽濃度那麼大主要來源還是地球早期形成海洋時造成的,那時岩漿很多,全球到處都是活火山,岩漿混合洪水形成了海洋。如果沒有這般濃度的海洋初期,光靠幾十億年的海水蒸發衝擊岩石流回海洋還不會使整個海洋變鹹。地球有許多湖泊,它們的含水量遠低於海洋,它們應比海水更鹽才合理,可它們卻是淡水,因為它們沒有經歷地球早期的變鹽環境。

  • 8 # 新說電影

    因為水分蒸發的原因,還有陸地可溶解的物質被大量帶入海里,大量的鹽分進入大海,且不容易蒸發,久而久之就這樣了。

  • 9 # 果殼影片

    文:豆奶拿鐵

    如果把地球上的大西洋、太平洋、XX洋都比作巨大的海鮮火鍋,裡頭涮著無數大魚小魚螃蟹蝦米,那這些火鍋肯定都是鹹鮮味兒的,鹽還沒少放……

    不知道你想過沒有,海水這“鍋底”裡的鹽是從哪兒來的?

    “火鍋底料”本身就挺鹹!

    愛點清湯火鍋的養生派小夥伴請舉起你們的雙手!

    雖然它叫“清湯”,但鍋底肯定不是寡淡的白開水,而是色香味俱全的白湯。

    清澈的海水也一樣。隨著地殼的活動,海洋深處煙囪似的火山口——海底熱液也會活躍起來,火山爆發這種劇烈的地質運動使地殼的岩層溶解了一部分鹽分到海水裡,所以海水本身就帶著鹹味兒了。

    “服務員,加湯!”

    涮完了幾盤肉,鍋裡的湯也燒乾了一半,該召喚拎著壺的服務員過來加點湯了。地球正是拎著雲朵這隻壺,不斷地往海洋里加湯——也就是下雨。

    有人會說,雨水明明不是鹹的呀!沒錯,由水蒸氣凝結而成的雨水確實不鹹,但是雨水在降落的過程中,水分子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了碳酸。既然是酸,那就帶有一定的腐蝕性,這樣的雨水腐蝕了岩石,鹽分溶解在其中,落進河流裡。河流裡的鹽分雖然不多,以至於我們嘗不出鹹味,但匯聚到大海之後,伴隨著廣闊海面巨大的蒸發量,海水就變得很鹹了。

    重口味VS清淡派

    就像“齁鹹”的死海,鹽度高到能使人浮在水面上,而歐洲北部的波羅的海卻幾乎嘗不出鹹味兒,不同的海域,鹹的程度並不相同。影響海洋鹽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與淡水的距離、降水量以及海水蒸發量。離淡水越近,海水就被稀釋得越多,自然就沒那麼鹹了。

    在北冰洋地區,不斷有冰川融化成淡水匯入進來,這片海洋的鹽度就比較低。你說,不停往火鍋裡倒白開水,味道能不變淡嘛。而在亞熱帶地區,溫熱的氣候、穩定的季風和乾燥的空氣使得海水蒸發得很快,這片地帶的海洋就比其他地區更鹹一點。

    吃到最後,湯底越煮越鹹

    那麼海水不停地蒸發,海也會越來越鹹嗎?放心,在這藍色星球上,鹽分的迴圈過程已經達到一個動態平衡了。那邊的小水珠不停地蒸發到空氣裡,讓海水鹹了一點點,這邊的淡水又不斷湧向大海,稀釋了升高的那一點鹽度。

    “今天這湯咋這麼鹹?換廚子了?”

    正如你從鹹過頭的湯底猜測這家火鍋店是不是換了個廚師,如今科學家們已經可以透過測量一個地區的海水鹽度,來統計該地區一段時間內降水量的動態變化,將來,這甚至能為預測一個地區未來的降雨量提供幫助。

    那歌怎麼唱來著,喲喲切克鬧,“我吃火鍋,你吃火鍋底料!”

    火鍋底料能吃,但海水又鹹又澀,可不要輕易嘗試哦!

  • 10 # 迷你科學星球

    海水之所以是鹹的,因為海水中包含了大量的鹽,而這些鹽中90%都是是氯化鈉NaCl,即食鹽的主要成分。

    那麼海水中到底有多少鹽呢?讓覆蓋地球70%的海洋都變鹹了。據估計,如果將海洋中所有的鹽提取出來,平鋪到地球的陸地上,則會形成一個厚166m的鹽層。按照3米的樓層高度,相當於一個55層的高樓。那這麼多鹽究竟是哪裡來的呢?

    關於海水中鹽的主要來源,最開始有兩個主流說法。

    河流外源說:一部分科學家認為最開始的時候,海水並不是鹹的,海水的鹽主要是透過河流流入的海洋中。因為雨水本身有一定酸性,通過沖刷陸地上的土壤與岩石裹挾著鹽,匯聚成河流,隨著河流流入到海洋。據統計,全球地表徑流每年給海洋送去了約400萬噸的鹽分。經過陸地與海洋間億萬年不斷的水迴圈,最終海水變成了今天鹹鹹的樣子。

    火山內源說:另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在海洋初始形成的時候,大量的降雨與火山爆發,讓海水溶解了大量的鹽分,再加上海底火山噴發活動,也促使海水中鹽分不斷增加,讓海水本來就是鹹的。

    這個問題一直被科學家們爭論不休,大家的說法都有一定道理,只是側重點不同的問題。但是誰也說服不了誰,彼此的說法也都有一些漏洞,比如河流與海水的化學組成成分差別很大。海洋中鹽類的成分按照多少排序是氯化物、硫酸鹽、硝酸鹽,而河流中鹽類的成分多少排序則是相反的。還有就是海水中鹽的濃度並沒有越來越高,而是平均穩定在3.3%~3.5%,按照兩種說法隨著雨水迴圈或火山噴發等海水中鹽的濃度應該會越來越高。

    深海熱泉

    直到1979年, 美國科學家比肖夫博士首次在太平洋2500米接近海底時,發現了非常壯觀的海底“黑煙囪”即深海熱泉,海水會透過大陸板塊間被撕裂的巨大裂谷,流入地球內部,被地殼內的岩漿加熱並與岩層發生反應,最後海水又會再次被從地殼中噴湧出來返回海洋。形成一個個類似冒煙的煙囪,透過顏色不同,被大家分為黑煙囪、白煙囪、黃煙囪。

    那時人們突然意識到,透過深海熱泉系統的迴圈,讓海水中的化學物質發生了變化。海底熱泉活動在離散板塊和匯聚板塊間均有出現,遍佈整個地球,大約每600~800萬年會讓海水迴圈一次。同時科學家也猜測是深海熱泉,讓海水的鹽分維持在了一個穩定的濃度,它就像是一個游泳池的水迴圈系統,最終這個說法得到了大多數科學家的支援。

    生命起源

    熱泉不僅幫忙大家解釋了海水中鹽的成分問題,同時還激發了另外一個偉大發現地球生命的起源。20世紀80年代,麥克羅素(Mike Russell)提出了熱泉可能是地球生命的發源地假設,因為在深海中的熱泉噴口是大量嗜熱菌的所在地,它們是在80~113攝氏度下生長的單細胞生物,嗜熱菌擁有古老的血統,可能代表了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命。

    結尾

    想想也很神奇,海洋作為地球生命的搖籃,為地球賦予生命,最後有了我們現在的人類,而人類早已離開了海洋的懷抱,但是卻離不開海洋的結晶--氯化鈉NaCl。

  • 11 # 奴奴31251987

    大海中溶解有各種鹽分,所以海水是鹹的。 海水中溶解有各種鹽分,海水鹽分的成因是一個複雜的問題,與地球的起源、海洋的形成及演變過程有關。一般認為鹽分主要來源於地殼岩石風化產物及海底火山噴出的可溶化合物。另外,全球的河流每年向海洋輸送5.5×1015g溶解鹽,這也是海水鹽分來源之一。

  • 12 # 咚咚旅行記錄

    1、海水之所以鹹,是因為海水中有3.5%左右的鹽,其中90%是氯化鈉,也就是食鹽,還有少量的氯化鎂、硫酸鉀、碳酸鈣等。正是這些鹽類使海水變得又苦又澀。

  • 13 # 行者走遍中國

    海水是鹽的“故鄉”,海水中含有各種鹽類,其中百分之90左右是氯化鈉,也就是食鹽。另外還含有氯化鎂、硫酸鎂、碳酸鎂及含鉀、碘、鈉、溴等各種元素的其他鹽類。氯化鎂是點豆腐用的滷水的主要成分,味道是苦的,因此,含鹽類比重很大的海水喝起來就又鹹又苦了。

    如果把海水中的鹽全部提取出來平鋪在陸地上,陸地的高度可以增加153米;假如把世界海洋的水都蒸發幹了,海底就會積上60米厚的鹽層。

  • 14 # 甜甜向上精心創作

    看一幅圖,自然界中的水迴圈 ,所謂水迴圈,就是地球上的水連續不斷地變換地理位置和物理形態的運動過程。水的三態變化特性是水迴圈的內因,太陽輻射和重力作用是水迴圈的外動力。水迴圈分為小迴圈和大迴圈,小迴圈又分海洋小迴圈和陸地小迴圈,與本文關係不大,此略。大迴圈就是由於太陽輻射,海洋溫度升高,海洋裡的水大量蒸發變成水蒸氣,水蒸氣被氣流帶到陸地上空,遇冷凝結,形成雲,當空氣支援不住的時候,就會下落形成降水,落向地面。一部分降水被植被攔截或被植物散發,一部分降水形成地表徑流,一部分降水滲入地下以表層壤中流和地下徑流的形式進入河道,成為河川徑流的一部分,儲於地下的水,會以蒸發和泉水的形式回到地面。地表水和返回地面的地下水,最終沿著江河水系或地下水系注入海洋,完成了地球水分的大迴圈。對於海洋而言,水分有出有進,出去是以蒸發的方式,簡單的海水淡化方法和曬制海鹽的過程,都告訴我們,海水蒸發的主要是水,剩下的是各種鹽類,其中主要是食鹽。而經過大迴圈的水,在回來的過程中,一邊流動,一邊沿途將各種物質裹挾其中,其中包括各種鹽類,結果,海水中的鹽類不減反增,自然越來越鹹。並且海水中不僅含有食鹽,還有其他鹽類,所以不光是鹹,還又苦又澀。

  • 15 # 講科學堂

    海水佔地球上水的97%,平均每升海水中有35克鹽(35‰),呈現出鹼性。海水裡一共含有92種元素,主要是氧85.7%、氫10.8%、氯1.9%、鈉1.05%、鎂0.135%、硫0.0885%、鈣0.04%、鉀0.035%等。

    剛開始的地球溫度還很高,水都以水蒸氣的形式存在於大氣之中。隨著地球的冷卻,水蒸氣變成雨水降落地面,在低窪處形成了原始的海洋。所以,原始的海洋鹽分不高,卻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可能含量有1%,海水呈現出弱酸性。

    圖:原始的地球,大陸是連在一起的

    當時的海洋水量大約只有現在海洋的10%,隨著地球內部的水不斷的湧出,才形成了現代海洋的規模。由於海水在Sunny照射下不斷被蒸發,在高空冷卻後形成雨水落在陸地上。雨水溶解了陸地上的鹽,隨著河流流入了大海。在這種週而復始的水迴圈作用下,海水中的鹽分不斷增加,形成了現在苦澀的海水。而且,海中的鹽分還會慢慢不停的增加。

  • 16 # 平安95285521558

    聽說過尿液也是鹹的吧?

    每天,你,我,她都要尿尿,經過下水道最終流入河流,匯入大海,久而久之,海水就鹹了

    純屬虛構,你能夠開心就行

  • 17 # 科學船塢

    海水是鹹的,這是與漫長的海洋形成、演變有關聯。海水中溶解了各種鹽分,其中以氯化鈉為主,也就是我們常吃的鹽,另外,海水中還含有氯化鎂、碳酸鎂等其它鹽分,所以,海水不僅有些鹹,還會有點兒苦。

    那海洋裡的鹽都是從哪裡來的呢?

    地面上的河流輸送是一方面,另外,海底的地質活動也會溶解一些鹽分進入海洋之中。每年世界上所有的河流為海洋輸送了大約5.5×10^15g的鹽分,河流中哪裡來的鹽呢,這主要是因為在降水的過程中,水流對於岩石、土壤的侵蝕作用將一些鹽礦成分混進了河流之中。

    海洋本身還有蒸發作用,但是鹽分是不會被蒸發的,那些蒸發的水分再透過降水到地面上,再把鹽分帶到了海洋之中了。不過,這並不會使海洋越來越鹹,因為海洋的總體鹽分達到了平衡,海水裡的溶解鹽也會進行礦物化,減少溶解鹽的含量。

  • 18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海水為什麼是鹹的?

    海水為什麼那麼鹹,這確實是一個問題,不過在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來解決另一個問題!地球上這麼多水是從哪裡來的?

    一是來自於太空的髒雪球(彗星)!

    二是來自形成之初的地球本身!

    而地球形成初期的隕石雨和超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則是後期形成海洋的關鍵!

    這隕石雨地球形成後開始清理軌道上的小行星天體時期形成的,大量的小行星撞擊下地下岩漿湧出,整個地球都是一片火海!

    高溫將地殼中的水汽統統蒸發到了大氣層中,在後來數百萬年後軌道上的小行星清理完成後,地球表面逐漸冷卻,這些儲存在大氣層中的大量水汽則凝結成雨落回了地面形成了大海....

    形成了早期地球的模樣......

    這是海洋形成後地球水汽迴圈的過程,從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了解一個過程是蒸發只會將水以及容易揮發的物質從海洋裡向大氣層轉移,比如一些溶解物則會留存在大海里!而每經過一次水汽迴圈,溶解在大海里的各種物質就會增加!理論上來說海洋裡的各種鹽類的成分是會越來越高的!除非陸地上再無可溶解物質,或者海洋溶解度飽和,那麼將會析出結晶!

    經過了數十億年的迴圈,現在的海洋裡含鹽量比例大約是35‰,其中氯1.9%、鈉1.05%、硫0.0885%、鈣0.04%、鉀0.035%、鎂0.135%等!這個比例會增加嗎?應該是會,但人類可以預期的時間裡並不會有明顯的改變!

  • 19 # 艾伯史密斯

    答:海水又苦又鹹,主要原因是海水中的鹽分濃度很高,其中鈉鹽會產生鹹味,鎂鹽會產生苦味。

    味覺原理

    酸甜苦辣鹹,是傳統說法中的五味,實際上並不正確,味覺是人體舌頭上的味蕾細胞感知的,入口後的物質,會溶解在唾液之中,然後被味覺細胞感知。

    人類的舌頭有三種味覺細胞:一種是感知酸味,一種是感知鹹味,另外一種感知甜味和苦味。四種味道的混合,形成了能被人感知的數千種不同味道,而“苦味”本質上不是味覺,而是痛覺。

    科學家研究發現,鹽類物質(酸和鹼中和的產物)電離後,產生的味覺和離子的屬性有關,比如鈉離子產生鹹味,鎂離子產生苦味。

    海水成分

    海水中含了大量的鈉、鉀、鎂和鈣等等正離子,還有氯、氟、硫酸根和碳酸根等等負離子。

    海水中的平均鹽分濃度為3.5%,相對於人體所需鹽分濃度,這已經是非常高的了,所以海水會呈嚴重鹹味和苦味,就是其中的鹽離子導致的。

    海水在Sunny的輻射下蒸發,由於鹽的比重高,無法跟著水一起蒸發,蒸發後的水蒸氣遇冷化為雨,灑落在陸地上並沉入土中,所以地下水基本都是淡水;雖然地下水也會溶入土壤中的鹽分,但是含量遠遠比不上海水的鹽濃度。

    陸地上的淡水沖刷山體,把土壤中的鹽分輸送到大江大河,最後彙集到海洋中,所以地球上的鹽分會源源不斷地流入海洋。

  • 20 # 石榴實力主管Q626928

    有人可能會問了,河水是淡水,陸地上的河流源源不斷地匯入海洋為什麼不會稀釋海水?這是因為海洋時時刻刻都在蒸發,蒸發的水汽中是沒有鹽分的,並且海洋蒸發的水汽被輸送到陸地上的部分形成降雨,又一次侵蝕陸地並把鹽分帶入海洋。那麼海水會不會越來越鹹?答案是不會,因為進入海水的鹽分和海水溶解鹽礦化的過程已經達到動態平衡。

    陸地上有些湖泊是淡水湖,有的是鹹水湖,原因是類似的:鹹水湖往往「只進不出」,有河流匯入卻沒有水流出口,蒸發使得湖水變鹹,而淡水湖往往有水流出口。

    海水有鹹味,是因為海水中溶解有食鹽(NaCl)。溶解在水中的食鹽被分解為鈉離子和氯離子。除此之外,海水中還溶解有許多其他種類的離子。這些離子是從哪裡來的呢?這就要追溯到原始海洋的誕生。

    海洋一誕生海水就有鹹味。大約46億年前,經過微行星的不斷碰撞和融合誕生出了我們這個地球。微行星所含有的水、二氧化碳和氮等氣體成分釋放出來則形成地球的大氣。微行星繼續碰撞使地球的溫度不斷升高,同時,大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能夠吸收地表的輻射熱(紅外線輻射),起到了阻止地球熱量散失的作用,於是地表的溫度持續上升。終於,岩石被融化,地表變成了一片“岩漿海洋”。在微行星碰撞停止以後,大氣的溫度下降,大氣中的大量水蒸氣變成雨水降落到地表。當時的大氣中還混有氯和硫等元素,因此,降落到地表的雨水具有強酸性。這就是原始海洋的誕生。另一方面,地表的岩石中含有鈉、鎂和鈣等元素,它們接觸到強酸性的海水,便以各自的正離子形式溶解到海水中。於是,海水被中和,有了鹹味。由此可見,海水中的鹽分,追根溯源,是來自當初形成地球的那些微行星所含有的成分。也就是說,海洋自一誕生,海水就有了鹹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婆剛剛懷孕了,天天都想要吃水果,水果吃多了對寶寶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