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颩起
-
2 # 小業看世界
《隧道》
聚焦問題:人性與社會矛盾
《隧道》是根據南韓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講述了一名男子隧道坍塌後被困在其中,為了逃生而孤軍奮戰的故事。
男主開車行駛到一段才剛剛建成1個月的隧道時,隧道突然崩塌
當妻子得知丈夫還活著的訊息,
在救援的同時政客們卻爭相與她合影
男主雖在隧道里積極尋求生存,卻也暴露出真實的人性:
在分水給女孩時,起初想將僅剩的兩瓶水中少的那瓶給女孩,
但猶豫之後又從多的那瓶中倒出了一些給女孩
而在外界,社會的現實問題同樣是矛盾的:從一開始的救人為主到了最後開始談論該不該去救人,因為人可能已經死亡,但是救助的資本卻太高...
影片的臺詞和畫面都很講究,處處都引人深思:
這是一部關於生命的電影,其中暴露出的種種社會問題也正是真實社會的縮影。
《熔爐》
聚焦問題:暴力性侵
首先一定要提的是:這是一部改變了南韓法律的電影!
《熔爐》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南韓光州聾啞人學校校長及教職工暴力性侵少年的惡性事件。
《釜山行》中的男主角孔劉在這部電影中飾演一名來邊遠地區的聾啞學校任職的老師。
入職後不久,他發現這裡的老師會過於“關照”一位男同學,校長會偷看女生上廁所。
之後雖然將學校老師和校長告上法庭,卻受到社會關係和金錢各種壓力,真相也被磨滅。
但慶幸的是,現實故事的結局卻比電影中要美好很多。該電影播出之後影響極大,南韓當局也因此出臺了很多對於未成年人,聾啞人保護的法律!
影片中的一句話更是引人深思:“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素媛》
聚焦問題:幼童性侵
和《熔爐》關注的人群一樣,電影《素媛》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幼童性侵題材的影片。
影片主角是一位8歲的小女孩,名叫素媛,在上學路上遭遇一箇中年男人的暴力性侵,導致大腸與肛門脫落,不得不終生依賴人造器官。可想而知,小女孩當時是多麼的恐懼和迷茫。
但不同的是,《素媛》並未把目光放在司法的不公和制度的缺失上,而是另闢蹊徑,將焦點放在了受害人心理創傷的恢復上。
在素媛受到侵害後,她的父親每一天都會扮成她最愛的可可夢陪著她上學
直到摘得那個頭套,觀眾才看到裡邊的父親留下的汗水和眼淚
影片還有很多隱藏的細節,如果你發現了就能更深刻的體會到其倡議關愛受害者的現實意義。
比如:小女孩的人造器官在排尿時會發出聲音,
貼心的鄰居就悄悄塞給她一包糖,幫她巧妙解決尷尬
《辯護人》
聚焦問題:社會民主與公平
前有《熔爐》改變了法律,後有《辯護人》為電影人物原型洗清了冤屈!這部同樣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也做到了改變社會的結果。
電影講述的是隻有高中學歷的男主角透過司法考試成為律師,但隨著南韓民主化鬥爭愈演愈烈,逐步從愛錢轉變為更重感情,最終走上了為民主辯護的道路!
其中,關於國家民主的探討也很是經典:
在影片的廣泛影響下,作為人物原型的被告也終於在33年後洗清了冤屈,重獲自由。
《恐怖直播》
聚焦問題:媒體與政治的黑暗面
電影《恐怖直播》講述的是廣播電臺節目主持人正在進行聽眾連線,一名普通工人抱怨高額電費,並揚言要炸掉漢江大橋,而在連線同時,窗外的麻浦大橋竟然爆炸了!一場針對“恐怖分子”的連線直播就此展開……
但實際上,這部電影真正想傳遞的立意是:比炸彈和恐怖分子更可怕的,是無良的媒體以及政治頑疾!
同時,整部電影的剪輯也很精彩,畫面高階,情節刺激,引人入勝。
-
3 # susan的姐姐
推薦《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故事開始於蒙特婁,也結束於蒙特婁。一名在找尋靈感的作家,無意間得知了皮辛墨利多·帕帖爾的不可思議的故事。被大家稱為派的男孩,成長於1970年代的印度朋迪榭裡。他的父親開了一家動物園,派整天與老虎、斑馬、河馬和其他異國動物為伍,對信仰、人和動物的本性自有一套看法。然而他試圖與孟加拉國虎理查德·帕克交好的舉動,卻引來父親勃然大怒。派的父親當場以血淋淋的教訓讓他知道:動物與人的思考模式不同,一旦忘記這一點就會送命。這次的教訓衝擊了派對世界無止盡的好奇心,令他永遠無法輕忽,最終甚至影響了他被迫經歷的旅程。
此時印度發生了全面性的改變,動搖了派的多采多姿的世界。在派17歲那一年,他的父母決定舉家移民以追求更好的生活。移民能帶來新世界的新冒險,卻也代表派必須離開他的初戀情人。
在選擇移民加拿大之後,派的父母關閉動物園、收拾所有家當搭上一艘日籍貨船。在船上,他們遇見一位殘忍成性的法國廚師。當天深夜在茫茫大海中,原本令派感到刺激無比的暴風雨,才一瞬間就成了吞噬貨船的大災難。船沉了,然而派卻奇蹟似的活了下來。他搭著救生船在太平洋上漂流,而且有一名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同伴-理查德·帕克。冒險的旅程開始了。而這頭過去在派的面前展露本性的猛虎,則成了派的大敵。然而在學習共存的過程中,理查德·帕克逐漸成為派重返人世的最大希望。
派與理查德·帕克面對許多無法想象的挑戰,包括大自然的壯闊以及無情襲擊渺小救生船的狂暴。其中一場特別兇猛的暴風雨,為派帶來精神上的體驗,讓他質疑神對他的安排。然而從頭到尾,派都沒有絕望。一本舊的求生手冊、海上的生物光、壯觀的飛魚群在空中畫出的虹弧、閃閃發亮的碧波、以及一頭躍出海面的座頭鯨,都能讓派得到喜悅。
正在載入《少年Pi的奇幻漂流》[電影]
成年派的演員伊爾凡可汗在接受採訪時說過:“這部電影表面上看是一個少年的冒險故事,實際上隱藏著很多隱喻,它有許多平行空間,很多層次。”
作家馬伯庸在影評《李安的隱喻森林與少年派的三個故事》中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其實第一、二個故事都存在破綻,第一個故事太虛幻而不真實,但是第二個故事也有自己的破綻,派在逃避關於母親的去向問題。故馬伯庸提出了自己的“第三個故事”:派其實吃了自己的母親。
第一個故事:人與虎的漂流是虛幻的
第一個故事是關於派與老虎之間的“漂流奇事”,在影片中也是花費了大量手筆進行描寫的。
派是一個生於印度並且同時信仰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少年,他的父親經營著一個動物園。在派舉家遷往加拿大的途中,他們所乘坐的輪船遭遇了暴風雨並且在海上沉沒了。在這場災難中,派的家人全部遇難,而派僥倖落在救生艇的艙蓋布上得以生存,與他同處一艇的還有一條鬣狗、一隻斷了一條腿的斑馬、一隻母猩猩,以及一隻成年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
在漂流的最初3天,鬣狗咬死了猩猩,活吃了斑馬,老虎又殺死了鬣狗,只剩下派和老虎相處。自知無法戰勝老虎的派最終選擇與它一起面對漂流生活。7個月中,他要收集淡水、捕魚捉蝦,他要使用一切海上生存技能餵飽老虎,也讓自己活下來。在他們歷盡各種挑戰和磨難後,在墨西哥的海灘上獲救,而那隻老虎卻頭也不回地消失了。
如果這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情節發展到此為止,確實是乏善可陳了。但是直到少年派講出最後那個所謂杜撰出來的第二個故事:救生艇上並沒有動物,只有一個廚子、一個斷了腿的水手、派和他的母親。廚子拿水手的屍體當作魚餌,然後又殺死了母親,派忍無可忍同樣地殺了廚子,最終活了下來。往復的鏡頭一幕一幕在腦海中閃現,之前好像並無深意的打趣細節都成為了伏筆,整個故事串聯起來,打破了原本和諧並且奇幻的冒險故事,一個有些殘酷無情的血淋淋的故事展現在眼前。
換句話說,第一個故事裡的人與虎,是第二個故事人性與獸性之間天人交戰的投影。派不願正視吃人的現實,只得一分為二,變成人與虎的奇幻漂流。
第二個故事:母親的真實下落被隱瞞
第二個故事的過程:派、母親、水手和廚師登上救生艇。水手受傷,很快死去。廚師將其肉用作魚餌。然後派不小心放跑了一隻海龜,被廚師毆打。母親與廚師爭執,被廚師所殺。廚師把母親的屍體扔進大海喂鯊魚。派出於憤怒殺了廚師。
在這個故事裡,各種元素和第一個故事完美對應,母親=猩猩,廚師=鬣狗,水手=斑馬,老虎=派的本能,看似完美無缺,合乎情理,連最理性的保險公司都快要認同,但其中卻存在著兩個破綻。
第一個破綻,是香蕉。當派講述第一個故事的時候,說猩猩坐著漂浮的香蕉而來。保險調查員立刻指出,香蕉不會漂浮。當派講述第二個故事時,對這個細節居然沒有修改,仍舊堅持說媽媽坐著漂浮的香蕉前來。香蕉在現實裡能否漂浮,並不重要。在電影的世界裡,保險調查員指出香蕉不能漂浮,這代表了一種常識,它的功能是用來牽出派講的故事裡反常識的地方,內在邏輯是自洽的。
第二個破綻,是媽媽的死。廚師是一個對食物很執著的人,他會吃老鼠,會把水手的屍體做魚餌。對他來說,每一塊肉都是極其寶貴的。可是媽媽死後,廚子沒吃掉她,扔到了海里餵了鯊魚這是一種浪費對他來說,最大的心理障礙已經消除,沒理由會做這種浪費行為。
第二個故事本身已經非常圓滿,卻多了這兩個頗為醒目的蛇足。實際上,它們也是刻意被保留下來的標籤,用來提醒觀眾第二個故事也並非真實,至少隱瞞了一部分真實。
這兩個破綻,都與母親有關。毫無疑問,第二個故事隱瞞的真實,就是母親的下落。”
第三個故事:是派吃了自己的母親
李安喜歡用各種比喻反覆強化本喻關係。少年派和老虎是其中最醒目的一對,但還有一對本喻很容易被忽略。
母親與蓮花。蓮花與母親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在此之前已經有兩次顯著暗示。一次是在開頭,母親在地板上用粉筆畫蓮花給派看。一次是電影中段,派俯瞰海底,先是魚形成蓮花,然後又變成母親的容貌,最後疊加到了沉船。所以準確地說,蓮花代表的是派對母親的思念和愛。
與此同時,李安還特意安排了阿南蒂給派講解舞蹈,引出一個關於蓮花的重要比喻:林中蓮花。在派問阿南蒂林中蓮花是什麼意思時,她沒有回答。直到我們進入整個電影最關鍵的一段情節:食人島,才恍然大悟。派在夜晚的林中摘下一朵蓮花,開啟以後,裡面是一顆人牙。於是“林中蓮花”這個比喻和指向,在這裡得以完成。
第一個故事是派的幻想。那麼他在島上的動作,肯定是對各種現實發生的投射。蓮花是派對母親的思念;蓮花中的人牙,代表了母親的遺骸,也即死亡。而母親的軀體,實際上就是整個食人島。
李安當時給了一個食人島的遠鏡頭,遠看食人島,像極了母親沉睡在海平面一樣。
島是母親,而島下湧起的酸潮,則是母親的下場。
酸潮是一個意義異常清晰也異常恐怖的比喻。如果想表達母親死亡的意象,有很多種辦法,最簡單的比如說潮水慢慢淹沒島嶼,代表母親的溺水;或者鯊魚啃噬小島的根莖,代表葬身鯊腹,等等……可李安選擇的是一個非比尋常,幾乎和海洋沒有一點關係的比喻:酸。這個酸,自然就是人的胃酸。酸潮撲上小島,這個意象表明母親是被吃掉的,被胃酸所消化,所以遺骸的代表物是牙齒。
派在島上吃了植物根莖,老虎吃了狐,這是食母的暗喻。有一種說法認為,根莖和狐代表屍體的肌肉纖維和蛆蟲,代表了吃人,這兩個比喻在電影裡找不到可參照的點。李安如果要設一個比喻,一定不會只設一次,一定會重複多次,或者找另外一個參照點,所以這個猜想是否成立,需不需要影射到如此細緻,有待商榷。但食母是確鑿無疑的。”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關於母親的下場還有一處暗喻。影片前半部分,派的童年時期,母親曾向派講述印度教克利須那神(亦稱“黑天”)吃泥土的故事中講道:黑天的嘴裡“含著整個宇宙”。電影中段,派與老虎一同俯瞰海底,魚和水母、珊瑚不斷變幻,狀似宇宙,然後形成蓮花,又變成母親的容貌以及沉船。這不僅是吃下了母親的意象,沉船似乎也代表派認為自己為了生存吞噬了整艘船的生存機會,有一種對獸性反思的意味。
馬伯庸在影評的最後說道:“李安把第一個故事描繪得極為精美,對第二個故事卻吝嗇到一個鏡頭都沒有,對第三個故事甚至只肯用隱喻來承載。他把現實包裹在美好的糖衣之內,又在現實裡放入殘酷夾心,遞給大家。從電影中反映的情況來看,作家和派以及保險公司都相信第一個故事。至於觀眾願意剝開幾層糖紙,則取決於他們自己。
當李安在採訪時被問起關於第二個故事,他的回答避重就輕,說故事拍完就交給觀眾了,這是個聰明的做法,他放棄了最權威的導演闡釋權,讓觀眾保持爭論。莫衷一是是電影保持長久魅力的不二法門。所以我們不必奢望從他那裡得到明確的答案,相信自己的本心就好。”
-
4 # 你也快來測測
。。。。。。
我不是來回答問題的,我是來反駁的。
釜山行在許多專業人眼中是年度大笑話,因不合理的劇情所致。但片子為什麼被眾人看好,因為導演巧妙抓住了普通觀眾不是那麼挑剔的眼光,不那麼追究劇情前因後果,這麼一個普通審美層面一個特點,一舉成功。至於探討人性,停留在表面的而沒有充分挖掘。這話是某微信平臺的一個影評人說的
-
5 # 神的電視機
島國版的《釜山行》!
先看看豆瓣的分數。
豆友還把它編成一首小曲,改編自陳綺貞老師的《旅行的意義》。
你看不到很多美景,你邋遢得不像少女,你迷失在下個路口離終點一萬米;你品嚐了山豬做的醃漬品,你踏過小溪失了命,暴雨裡知道他的小秘密。一不小心走完了西遊記,抓了大魚,燈又亮起,在身邊的還是你,這就是家庭的意義。
該片告訴我們一個可怕的事實:不需要外星人入侵,不需要生化危機,不需要猩球崛起,斷個電,我們就可以活在西元前。
電影名叫——《生存家族》。
簡單粗暴的電影名暴露了整部電影的走向——災難來臨後,一個家族如何生存下去。
之所以說是日本版的《釜山行》,是因為在這部電影跟《釜山行》一樣,同樣是在路上逃難和生存。
只不過,這裡面讓一個家族陷入滅頂之災的不是喪屍,而是斷電。
聽到這裡,你可能覺得好笑,斷電而已,又什麼可怕的。
但是如果,不止你家,你所在的城市,你所在的國家,整個地球上,凡是跟電掛鉤的,都用不了呢?比如手機,比如電腦,比如水電站。任何有關電的裝置,儀器,任何跟電磁效應有關的工具,比如地鐵,電車。
一個尋常的早上,飾演父親的小日向文世醒來,發現鬧鐘動都不動。
一個普通的上班族一想到要遲到了簡直要瘋掉。然後接著還發現,家裡的冰箱,洗衣機,電燈,都不能用了。
以為是家裡線路有問題。
父親匆匆忙忙趕去上班, 住在高層的,連電梯也用不了。
趕到地鐵站,發現都被堵在站外。
著急的上班族連忙想起打的,也不在乎價格了。
但是,汽車也發動不了。
兒子鈴木賢司,是正值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
騎著單車路過,幾個大叔羨慕不已:這種時候,腳踏車反而成了最便利的交通工具。
女兒到了學校,發現大家的手機都不能用,老師們也遲到了,上課全部改成自習。
第二天,第三天,電依舊沒有來。熟悉了現代生活的都市人,開始有點慌了。伴隨著斷電而來的,是斷水。因為沒電,自來水沒辦法生產了。
父親的公司叫大家明天開始不用來上班了。
上司甚至帶著妻兒,舉家離開了城市。
父親先見之明買了輛腳踏車當通行工具,騎到銀行想取多點現金出來,被擠到面目全非。號稱最有秩序的日本人,慌了。
超市的吃的,水,都被一掃而空。
人們紛紛逃離了公寓,去往聽說還有電的大阪,或者是老家的鄉下。
出逃的人們被叫做“叛徒”。
實在沒有辦法了。主人公一家也決定離開公寓,父親計劃著騎單車去羽田機場搭飛機去鹿兒島找孩子們的外公。準備好食物和水,讓一家人意料的是,母親拿出來許多私房錢。
出逃得小心翼翼,生怕貽人口實。
在路上,發現囤積了大量礦泉水的人坐地起價,越來越貴。
這時候母親發揮了主婦的最大長處“砍價”。從3000日元一瓶砍到600。買下了許多礦泉水,不得不誇讚起母親的堅決,就在父親猶猶豫豫貨比三家的時候,母親的一口氣拍板才讓一家人在後來的很長一段路中不會斷水。
路上出逃的人越來越多。
一開始這一家人還很興奮,
然而當他們趕到羽田機場,才發現,飛機一輛輛停在停機坪上,機場外面擠滿了人。
一家人開始喪失了希望。
聽說大阪還有電,父親一意孤行地帶著他們騎到 了大阪。結果看到了和東京一樣的場景。遍地垃圾,一座空城。
一家人的縫隙開始無止境擴大。
兒女開始埋怨起父親“不是你說到大阪就有電的嗎?不是你說跟著你就沒問題的嗎?”
在災難面前,本就脆弱不堪的家族關係開始搖搖欲墜。災難讓人崔頭喪氣,口不擇言。
水也沒有了。父親甚至忍不住喝了河道里不乾淨的水。
一家人決定騎著單車去鹿兒島投靠外公。外公每年都會給他們寄來新鮮的甚至帶著菜蟲的蔬菜和肥美的沒有經過處理的海魚。
靠著兒子在書店找來的兒童版日本地圖,一家人風裡雨裡地趕路。
一場暴風雨後,父親肚子疼了起來,不管不顧地在路邊解決三急。
兒子終於丟掉了一直保護得很好的手機,用手機殼給破胎的單車修補。
不想吃生的,又沒有火,父親甚至開始鑽木取火。
一家人疲憊不堪,精疲力盡。父親甚至為了讓兩個孩子能吃上一口熱食,下跪求人。
吃起了貓罐頭,喝起了汽車的電池補充液(其實也是水)
在路上,他們遇到了跟他們一樣的另一個家族,與他們不同的是,對方神采奕奕,精神抖擻。
他們還傳授給主人公一家求生的技能:有些野菜是很美味的,可食用的。有苔蘚的山泉水,是無毒的,燒開就可以喝 。有些昆蟲比如知了,也是可以吃的。
便利的都市生活,甚至讓我們忘記了我們的祖先曾經的“生存之道”。
告別了類似來了次“山間農家樂”的家族,主人公一家人又踏上了去往鹿兒島的路。
路遇野豬,飢腸轆轆的一家人眼睛裡閃起了金光。
一家人好不容易把這隻豬搞掂,卻發現不知如何下手。
就在兒子豎起水果刀要砍向豬的時候,一位老人家突然出現在他們身後,呵斥住了他們。
原來,豬是這位老人家養的。豬從豬圈裡跑了出來,老人家兒女在美國,一人獨居,沒辦法把豬趕回去。
養豬的老人家收留了主人公一家人,條件是主人公一家要幫他趕豬回豬圈。
長期的顛沛流離之後,主人公一家在老人的家裡吃上了燻過的香豬肉和蔬菜,雞蛋,甚至洗上了熱水澡,在溫暖的被窩裡沉沉睡去。
感激不盡的主人公一家人答應了下來。
不再懼怕生魚和奔跑的豬,能夠熟稔處理農活的他們更加下決心要去尋找鹿兒島的外公。養豬的老人家看似性格粗暴,實則非常想念在美國的一家人。
告別了老人家,帶著老人送的一大堆醃製的燻肉和雞蛋,一家人又踏上了路程。
為了趕往目的地,地圖上顯示是橋的地方,卻是一條河。一家人齊心協力現場造起了渡河的筏子。
結果下起了大雨,河水漲潮,父親為了救單車,被水沖走。
以為父親喪失的三人,忍痛繼續上路,誰知路遇兇狗,搶奪食物,母親甚至摔下了山坡。
就在三人逐漸喪失生存鬥志的時候,一列噴著濃黑的蒸汽式火車路過,拯救了三人。
而在路上,母親也那麼偶然地看到了遠處父親放的求救訊號。
結束了108天的流浪,一家人終於到了鹿兒島,和外公團聚。
兒子和女兒不再沉迷電子產品,父親也改掉了小氣好面子,心胸狹窄的缺點,母親和外公的父女情也重修於好。一家人在鹿兒島過了兩年的傳統式的男耕女織生活,雖然最終,電還是來了。一家人最終搬回都市,但是一場災難已經把他們的家族情感磨鍊得更緊。
就像TVB經常講的“一家人齊齊整整”。偶爾小吵小鬧,但終究相互包容,都好過終日冷漠以對。
不落俗套的公路喜劇片,經典熟悉的日式敘述感情。
回覆列表
和《釜山行》差不多的,是指以末世為題材麼。若是,請往下看。
《雪國列車》(有美隊史蒂芬埃文斯主演)《請叫我英雄》(有同名漫畫)
http://mp.weixin.qq.com/s/U8rbqQ-CrN3dF6G39MRdLQ漫畫版連結
《末日危途》(片中有兒子對父親為了逃開末世黑幫的追殺,開槍打死黑幫馬仔的疑惑“我們是不是好人?”)身處末世人們為了生存總會被迫做出抉擇,對與錯,誰又能說的清呢。也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以作為一條準則吧。
《寄生獸》動漫版和真人版,《東京食種》(若是喜歡動漫可以一看)
目前就想到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