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5
回覆列表
  • 1 # 如果我多一張船票

    林覺民的《與妻書》!《與妻書》又名《與妻訣別書》[1],是清朝末年為了反清反封建爭取民族解放而犧牲的黃花崗七十二

    烈士

    之一的林覺民在1911年

    黃花崗起義

    的三天前即4月24日晚寫給其妻子陳意映的訣別信,此文感人肺腑,讓人忍不住掉淚。

    這封信中,林覺民表達了對妻子的深情與歉意。他圍繞著妻子一點一點的回憶往事、談論現在,可是再溫暖的筆觸也阻斷不了死別的傷感。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

    ——林覺民《與妻書》

    一封信,倆世界,一在陽世無盡悲傷,一在黃泉孤苦伶仃。詩詞君無端就想起了《項脊軒志》中的一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深情如斯,夫復何求。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從遇汝以來,常念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

    ——林覺民《與妻書》

    當一個人愛上另一個人的時候,他就會希望全世界都能夠像他一樣幸福。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

    ——林覺民《與妻書》

    林覺民曾對妻子說:“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我而死。”妻子聽後生氣了,林覺民就解釋道:“因為我怕你不能承受我先離去的悲傷,所以寧願自己來承受這份悲傷。”

    愛一個人,總是不捨得讓她有哪怕一點點的悲傷。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並肩攜手,底底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餘淚痕。

    ——林覺民《與妻書》

    想想以前,兩個人花前月下,互訴衷情,在看今朝,命在旦夕間,如何不傷。

    我不怕死,我只怕死後再也不能見到你。

    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重圓。

    ——林覺民《與妻書》

    兵荒馬亂的年代,分別容易相見難,都說破鏡重圓,但重圓的究竟有幾個?更多的是一輩子的等待,望穿秋水,不見歸人。

    春去又是秋來盡,終不見故人歸,相逢只夢中 。

    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

    ——林覺民《與妻書》

    請不要難過,你悲傷,九泉之下的我也會難過,多麼希望可以陪你從青絲到華髮。

    再也聽不到當年的耳邊細語,只剩啼哭聲。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林覺民《與妻書》

    為你,多麼不可能的事我都願意去相信,科學怎麼能解釋愛情?

    魂兮歸來,與君同在。

  • 2 # 慢談讀書

    唐代詩人杜甫曾說過:“家書抵萬金”,我想每一封家書都是十分珍貴的。我看過一些家書,記憶最深刻的是《傅雷家書》。所以我認為《傅雷家書》最感人。

    《傅雷家書》中讓我記憶猶新的內容是幾封傅雷寫給兒子傅聰的信。

    在信中,我們可以看到平時教育子女極其嚴厲的傅雷直抒胸臆,愛子情深:“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

    看到這段話,父母分隔兩地的人們也會感同身受吧!有很多個日子,我們的父母會倚在窗前盼望著兒女們那熟悉的身影出現;有多少個日夜,我們的父母會躲在角落裡默數著自己流下的眼淚;有多少個日夜,我們的父母會在心中呼喊著我們的名字。

    身為子女的我們別再讓父母難過了,快要過年了,趕緊奔向回家的路吧。

    “你回來了,又走了;許多新的工作,新的忙碌、新的變化等著你,你是不會感到寂寞的;我們卻是靜下來,慢慢的回覆我們單調的生活,和才過去的歡會和忙亂對比之下,不免一片空虛。”曾經網上一篇《你知道父母有多盼望我們過年回家嗎》觸動了很多人。文章中寫道:父母吃最差的米坐沒有空調的公車,只為了給我們攢首付;他們費勁地學上網,只為和我們影片聊天;他們每天盯著天氣預報看,只為了知道我們在另一個城市熱不熱冷不冷;他們總是隨身帶著手機,不是離不開手機,而是離不開我們……陪他們歡喜,伴他們憂愁,一起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人生的悲歡離合。錯過,是永遠的遺憾;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所以多陪陪父母吧!

    “兒子變了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儘管將來你我之間離少別多,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溫暖的,不孤獨的。”父母老了,我們長大了。我們的學識見識達到了相同的狀態,甚至超越了父母。這個時候請不要嫌棄他們跟不上時代,不夠潮流。多於老人交流。

    “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這世上唯一彌補不了的遺憾。

    你有多久沒回家了?

    趁著父母還在,一切都好,儘量多一點兒時間陪伴他們吧!

    《傅雷家書》讓我感到了為人父母多麼渴望孩子可以多陪陪他們,喚醒了我對父母親的愛。所以我認為這封家書最感人。

    但其實對於父母親人來說,每一封家書都是最感人的。因為家書中寄託的是滿滿的愛!

  • 3 # 果果愛分享

    胡適曾經寫過一封受爭議的家書《我的兒子》,被人指責為把孝順和做一個正義的人對立起來了。胡適本人解釋說,沒有經過孩子的同意就把他帶來,沒有有意的贈他生命,如何居功?我們生了孩子,以後他在社會上的所作所為,我們也要承擔一定的職責,說的偏激點,就是給孩子種下了禍根,給社會種下了禍根。

  • 4 # 相忘於娑婆

    出家人的一份家書,看了讓我陷入了沉思。

    爸:

    隨著春節日漸逼近,我把自己出家前後的歲月作了一個深入的反思,又把是否還俗的問題,反反覆覆思惟了無數遍,現將深思熟慮的結果,向二老作一個彙報和溝通。

    爸,您和我媽,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又送我上學直至工作,可以說歷盡艱辛,耗了無數的心血。

    出家學佛三年,很走了一些彎路,也吃了一些苦頭,但總算得到了一點點佛法的真實利益。

    現在我雖沒取得什麼成就,但與三年前那個迷迷糊糊、煩惱很深的我比起來,卻完完全全是有著天壤之別的兩個人。故我始終堅信,出家學佛是絕對正確的一條路。

    我出家之所以給家人帶來這麼大的困擾,只能怪佛法沒有弘揚到我們那裡去,你們大家都沒有進過寺廟,沒見過出家人,完全搞不懂出家是怎麼一回事,不知道出家人每天都幹些什麼,根本也意識不到佛法是何等的寶貴。

    如果你們真正認識了佛法,得到真實利益,哪怕只一點點,對我出家就會支援都來不及,哪裡還會有絲毫的阻撓呢?

    佛法是什麼呢?就是佛陀徹底覺悟後,把他發現的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告訴我們,把人類身心所存在的問題和能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也通通告訴了我們。所有這些真理和方法,就是佛法。

    認識這些真理,掌握這些方法,再用自己的身心作為實驗室,親自去實踐和驗證佛法,透過長期反覆不斷地燻修,就可以把自己從煩惱中解脫出來,從迷惑中解脫出來,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學佛可以解除我們的一切煩惱痛苦,這是千真萬確的一樁事。任何人只要肯,他就可以親自辦到這樁事。

    佛陀告訴我們六道輪迴、因緣果報、苦空無常、緣起性空等事實真相,這是世間最可寶貴的真理。

    譬如說苦:哪一個人不苦?誰騙得了誰呢?若仔細觀察周圍的人,哪一個不都是煩惱重重問題一大堆?每一個人都想逃避苦追求樂,卻沒有一個人真正做到過。

    又譬如說無常,無常是說世間一切人、事物都沒有固定性、永恆性。萬事萬物都隨著一定的因緣條件而產生,又隨著這些因緣條件的消失而消失,總是處在一種永不停息的變化和生滅的過程中。

    比如我們的身體,一出生就註定要邁向衰老、病變和死亡。比如我們的心,從早到晚乃至作夢,經歷無數喜怒哀樂的情緒變化,每一天都有百千萬億種念頭生起又消亡。

    從這種變化的角度講,任何一種現象都只是短暫的存在一下而已,在這種遷流不息的變化中,我們不可能追求到一樣實在的東西。可惜,我們凡夫,沒有一個不被事物的種種假象所矇蔽,被愚弄得團團轉。

    其實真理早就呈現在每個人眼前,只是我們不肯去面對和承認它。我們每天都聽到這個人病了,那個人死了,某某人瘋了,哪兒又出了事故,死了多少人。

    每時每刻都在我們眼皮底下跳動的,通通是無常,可是我們總是抱著一種僥倖的心理,以為那些災禍是別人家的事,以為死亡還遠遠的不可能這麼早輪到我,有時災難真的降臨到頭上,也一如既往的認為好景仍會到來,未來還可以有各種美好的希望。

    這三年我見過好幾人死亡,其中一人還死在我懷裡。像家中也一樣,奶奶去世,我二叔暴斃,舅媽、番林的哥都慘遭橫禍而亡,我的好朋友小陳他爸中風半身癱患,他媽也服毒自殺了,還有表弟小榮蹲進了監牢,直至我姐夫得了肝癌……

    災禍可不管我們年齡大小,死神也從來不會給我們提前招呼一聲。

    爸,我常常想,我出家給二老帶來的損害,不是物質上的。

    即便我窮得沒有一分錢孝敬你們,您的退休工資也可保證二老不餓肚子,更何況我二哥他們也不容許你們餓肚子的情況出現。

    如果說現在沒有房子住,很不踏實,你們也不曾露宿街頭呀,租別人的房子住也是一樣的遮風擋雨。千萬別打妄想又要拼死拼活去建一棟房子,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以前您為了幾窩地,跟唐叔鬧得灰頭土臉,現在我們家那幾大片田地、果樹林園,不是通通都讓給別人了嗎?這就應了佛教的一句話“田也空,地也空,換了多少主人公!”田地還是那些田地,房子還是那些房子,可是耕田地、住房子的,活人換死人,新人換舊人,不知已換了多少了。

    這個世間一切事物“為我所用,非我所有”,不管什麼東西,我們有使用權暫時用一用,這就足夠了;所有權是靠不住的,死了就必須交出來。

    我一直想:等你們二老對佛法不那麼反感,能丟得下家中一大堆兒孫牽掛沒完沒了的閒雜事,那時我就把你們二老接到寺廟來好好地孝養,讓您們二老晚年能過上真正清淨安樂的生活,直至百年時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永遠解決生老病死長劫輪迴的痛苦。

    死亡,世間人無一例外的,註定都要以悲劇收場。假如他沒有學佛,沒有覺悟,那麼早死幾年遲死幾年實在沒有什麼區別,因為他白天和晚上的生活都叫做夢。他從生到死永遠迷迷糊糊的,從來不曾瞭解過自己的生命是怎麼一回事,更別說做自己生命的主人了。

    然而,悲劇絕不會因死亡而終止,六道輪迴是千真萬確存在的,死者只是丟掉這一期生命的軀殼,他的神識隨著他造下的善惡業力又會去投胎,孕生另一種軀殼,開始下一輪的悲劇。

    關於輪迴這樁事,有的人是研讀佛經,通達了萬法唯心造的佛法義理,並透過自己觀察,而相信輪迴的確存在。另一種人是在真誠的信仰和精進修持的過程中,偶然突破了四維空間的限制,看到或感受到種種不可思議的境界,這些親自獲得過佛菩薩“感應”的人,你就是打死他,他都要相信佛法的真實不虛,就像他眼前的人畜和腳下的大地一樣真實。

    同樣是死,不學佛的人,假學佛的人和真學佛的人,差別是如此巨大。許多唸佛人臨終前幾天就知道自己要走了,早早處理好一切事,然後盤腿做在床上,在道友們的助念中安詳往生,他這種死其實不叫“死”,應該說他是歡歡喜喜、迫不及待地“生”到另一個比地球不知道強了多少百千萬倍的世界去了。

    世間人大多是死得極其驚怖,極其痛苦,我二叔和我奶奶,都是這樣死去的。我很清楚這其中的關鍵,所以一知我姐夫生了癌症,我就急著要把佛法介紹給他,又讓他到上師這裡來學法。

    倒不是說相信佛法一定能把他這種定業完全轉過來,讓他能起死回生並長命百歲,而是說:如果他能對佛法生起一念的恭敬心、懺悔心,都會淨除許多的業障,即便不可挽回的早逝,佛法僧三寶的力口持力,也能使他下一世重新得到人身,而這一世接觸佛法種下的善根,將使他在來世獲得得度的因緣。

    不論早晚,只要開始學習佛法,就是了解自己生命的開始,若能親自去實踐佛法,必能漸漸改造自己的命運,最後完完全全地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爸,因為我們家鄉從來沒有出現過佛法、出家人和寺廟,大多數人都以為:肯定是受到什麼打擊才會去出家,在他們眼裡,做和尚的彷彿都是不可理喻的怪物一般。

    我出家後,因為大家都不理解,難免有許多人會冷言冷語的諷刺幾句,你們也都認為是我使你們蒙受羞辱,丟了唐家祖宗的臉。這恐怕就是我媽、我二哥全力反對我出家的根本原因。

    我說:別人冷言幾句,戳一下我們的脊樑骨,就會讓我們痛苦不堪、氣得吐血,這正說明了我們還很不成熟,把自己的苦樂建立在別人的讚歎和誹謗上,把自己的命運交由別人的看法所左右。

    其實,只要我們好好地生活,不做傷天害理主事,就能夠心安理得的過日子,別人要怎麼說,是他們自己的問題,跟我們有什麼相干呢?

    要說到丟臉,有什麼事比去變豬變狗做畜生更丟臉的呢?許多人活著時有頭有臉,風風光光不可一世,死了,跑去做畜生了,你說丟臉不丟臉!更有一大部分的人,因為所造的惡業,連做畜生的福報和資格都喪失了,他們死後做了其他更苦更慘的一類眾生。

    佛陀常說:“得人身者,如掌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業力的牽引失掉人身,接下去的將是一段漫長久遠黑暗恐怖的惡夢。

    佛教要我們清楚地認識死亡,是為了讓我們能面對死亡、超越死亡,而不是逃避它、排斥它、恐懼它。但佛教絕不是對死亡的一種寄託,佛教的主旨,是讓我們活著的時候當下就獲得解脫、自在、安樂。

    不懂佛法的人,以為改變外在的環境,就可以使自己獲得快樂,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觀念。佛陀告訴我們:快樂與痛苦的根本並非取決於外在世界,而是來自於我們自己的心。如果不瞭解這一點,永遠也不可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比如世間一些“幸運兒”,生活事業愛情一帆風順,所要求的財富名利也統統都追求到了,可他始終得不到想像中的美滿幸福,他去吃喝玩樂尋求刺激,然後疲乏、空虛、無聊,然後又去尋求刺激麻醉……

    如果他不能聽聞到正法,將永遠沒有辦法瞭解自己那顆變幻無常的心,更無法去安撫和降伏自己的心,又怎麼可能獲得真正的快樂和解脫呢?

    學佛就是要我們轉變一些錯誤的觀念。比如說我媽,她抱定這樣一種觀念:要是我不還俗回去過她設想的那種生活,她就不可能快樂起來,而且活下去也沒多大意思。

    她把她的苦樂強行與別人的行為掛鉤,想不痛苦,都是不可能的。如果能放下這個觀念,接受兒子出家這個事實,“他要出家,我有什麼辦法,就當他死了算了,我還是過自己的生活。”這樣一想,馬上可以輕鬆許多。

    其實就算我回家,我媽真會快樂起來嗎?難說得很,她馬上會多一大堆的問題:我工作能不能掙錢啦,討的媳婦孝不孝順啦,還有生的孫兒的健康、讀書等問題,那真的是操心到死都操心不完。

    爸,我現在鄭重表明我的態度:我堅決不願意還俗!在婚姻方面,我覺得最幸運的,就是還沒結婚,機緣就成熟出了家,沒有妻子兒女繫縛,了無牽掛,多麼的自在灑脫!

    我見過許多糟糕的婚姻家庭,仔細思惟婚姻的種種束縛和煩惱,視之如火坑、牢獄、枷鎖,避之惟恐不急,哪裡還願意往裡面跳呢?

    其次在事業上,我對做官經商毫無興趣,而且我自知沒有那種福報,也沒有那種管理才能。從前我教書時,相當不快樂,後來到政協工作,依然很痛苦,我就知道問題不出在工作上。

    那時我就相信,即使我做了政協主席、縣委書記、省長,我也不會快樂起來,因為,我的問題是:對於生命的無知和迷茫,時時給我帶來種種痛苦。

    上次我姐夫對我說,某人參加公務員考試,都已當了什麼什麼官,他要我也去考。其實如果我志在當官,當初又何必辭掉政協的工作呢?

    爸,或許您說,學佛就學佛,為什麼非得捨棄雙親、家人、朋友去出家呢?的確,學佛不一定要出家,在家一樣可以學得很好。

    自我出家以來,非常幸運的碰到了慈悲的師長、熱心的師兄道友和護法居士,在他們的慈悲教誨、引導和幫助下,我才能漸漸步上了佛法的正軌。

    我還見過許多了不起的聖者,他們刻苦習修佛法,取得了大成就,獲得大安樂自在解脫,他們親證了佛陀所說的真理,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用來幫助一切眾生解除痛苦,引導他們走向覺悟和解脫。

    這些聖者所表現出的種種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忘我利他的大無畏精神,那種無條件慈悲普濟一切苦難眾生的高尚德行,使我深受感動。因此我發願,要向這些聖者學習,要幫助有緣的人解除痛苦;要引導他們覺悟做佛,而且生生世世都去做這兩樁事情。

    佛法需要比丘來住持,更需要許多人發心來弘揚傳播才會興盛。若我還俗結婚,只能照顧好妻兒幾個人,而出家精進學佛,將來若能取得一點成就,勢必能利益更多的人。

    所以我發願要以出家為終生職業,把自己的生命全部奉獻給佛教事業,全部奉獻給苦難的眾生。

    或許您們會疑惑,佛教到底有什麼好處,值得這樣去追求?這個問題,實在要靠自己親自去實踐佛法以後才能體會。

    像上次和我二哥通電話,他可能也看了幾眼佛書,就想把我辯倒,打一開始,我就知道這種交談不會有什麼結果,後來果然不歡而散。

    我二哥要說的是世間錢財功利,我要說的是無為法的清淨安樂,完全是兩種不同的論題,就像兩條平行線,拉得再長,也沒有碰頭的可能。

    如果只把佛法當作哲學知識來研究鑑賞,而不以嚴謹的態度去實心實行,那麼,佛法永遠也不會同我們發生任何關係,也根本不可能真正瞭解佛法。

    就像研究一顆糖果的配方原料色香味道,卻不放在嘴裡親自咀嚼品嚐,能說這個人比另一位沒有研究卻親自吃過糖的人,更懂得其中的味道嗎?

    像我學佛到現在,還有很多身心的障礙沒有消除,一直沒有辦法像我的師兄們那樣得深入禪定開真實慧,不過我對於佛法,對於自己,有十足的信心,相信只要持之以恆地如法習修,契入這些境界只是遲早的問題。

    在過去聽經聞法過程中,已能理解所有人畜通通具備的不生不滅的佛性是什麼東西,也認識到世間萬物、自己的身體乃至遷流不息的心念,都只是覺性真心中生生滅滅的影像罷了。

    因此我雖然還沒證悟,以前那些貪婪、憤恨、嫉妒、傲慢等粗重的煩惱卻已漸漸平息下來,到現在,很少能找到可以令我煩惱的人和事物了。

    有時碰到順逆境界,無明習氣又會矇蔽真心,暫時生起煩惱,這時只要警覺到這煩惱不過是些生生滅滅的虛妄念頭,就很快又能把自己調整到一種安詳的狀態。佛法講一切事物,生滅的只是假相,其本體從未曾生,也永不壞滅。

    慧律法師在開示中說:“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你煩惱什麼?!”這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當然,這種較深的思想的確很不容易領悟,不過我們只要肯鍥而不捨地習修佛法,經常對自己的靈魂做一些解剖洗滌,則每個人都可以漸漸減低直至降伏自己的煩惱。

    爸,我曾寄了許多經書和光盤迴去,都是些難得一見的佛法寶貝,您們可以選一些來反覆不斷地看和聽,一遍又一遍不斷地重複,時間久了,我們過去生中所種的善根就會被喚醒,從前那種強烈的執著心就會漸漸鬆動,就能夠漸漸從迷惑走向覺悟,從痛苦走向清涼解脫,那時你們就會明白,為什麼要把佛法稱為“寶”。

    不過佛法非常多,要選擇一種適當的方法,比如專門唸佛、禮拜等,一門深入地習修。此外,若能掌握一些要點,可以少走一些彎路。以下就是最重要的一些要點:

    l、每個人本來就具足無量的智慧和能力,只是被種種煩惱妄想障蔽住了。若除掉這些身心的障礙,人人都可以得到大自在安樂,獲得徹底的覺悟。

    2、一切問題都是自心的問題,所有的煩惱都來源於自己的心。因為我們的心被事物的假相矇蔽,產生錯誤的觀念並強烈地執著這些觀念,所以才苦不堪言。學佛一定要向內找自心的毛病,而不能向外尋求、一味跟外面的環境過不去,要相信一切外境原本並沒有什麼過失,只因為我們執著它,這才成了障礙。

    3、如果能幹方百計想辦法減低我們的慾望,痛苦就會自然而然停息下來。一旦明白了我們的真心,我們就會獲得永恆的生命。

    4、修行不會出現什麼奇蹟,它是點點滴滴累積起來的功夫,是一次次在逆境和煩惱中與自己搏鬥而獲得的一種駕馭自心的能力和經驗。

    5、人必須自己度自己,自己救自己。佛陀只是指出我們的問題出在哪兒,並教給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上師的開示和加持,也都只是一種助力,是一種幫助我們解脫的增上緣。我們要照著這些方法去做,這才是最根本的所在。如果我們不肯尋求解脫,那就只好繼續痛苦下去,誰也拿我們沒辦法,即便是佛陀也莫可奈何。

    以上我雜七雜八的扯了許多,說來說去就是希望爸媽能瞭解一點佛法的可貴,從而憐憫我一片苦心,滿我出家的願望。

    我出家修行,對您們來說也有許多好處。俗話說“一人得道,九族昇天”,這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一盞燈發光了,離它最近的一些東西就會先被照亮。我雖沒有能力改變你們自己造下的因果,可是如果將來取得一些成就,那就多多少少一定能使你們也獲益。

    世間無常,就是這樣,所有一切事物,通通是敗壞不安之相,時間一到,通通都得灰飛煙滅。那麼,還有什麼想不通的地方呢?還有什麼東西好執著放不下呢?生死的大問題時時擺在每個人面前,我們現在聞到佛法,馬上開始修行,都已嫌太晚,還有什麼好等待的呢?

    爸,春節很快就要到了,我決定不回家過年了。我希望明年適當的時候,爸媽能到寺裡來住上一段時間。我祝願家人平安吉祥快樂,願我姐夫早日康復,願我二哥好好讀一讀《楞嚴經》。

    致此

  • 5 # 如果我多一張船票

    林覺民的《與妻書》!《與妻書》又名《與妻訣別書》[1],是清朝末年為了反清反封建爭取民族解放而犧牲的黃花崗七十二

    烈士

    之一的林覺民在1911年

    黃花崗起義

    的三天前即4月24日晚寫給其妻子陳意映的訣別信,此文感人肺腑,讓人忍不住掉淚。

    這封信中,林覺民表達了對妻子的深情與歉意。他圍繞著妻子一點一點的回憶往事、談論現在,可是再溫暖的筆觸也阻斷不了死別的傷感。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

    ——林覺民《與妻書》

    一封信,倆世界,一在陽世無盡悲傷,一在黃泉孤苦伶仃。詩詞君無端就想起了《項脊軒志》中的一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深情如斯,夫復何求。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從遇汝以來,常念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

    ——林覺民《與妻書》

    當一個人愛上另一個人的時候,他就會希望全世界都能夠像他一樣幸福。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

    ——林覺民《與妻書》

    林覺民曾對妻子說:“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我而死。”妻子聽後生氣了,林覺民就解釋道:“因為我怕你不能承受我先離去的悲傷,所以寧願自己來承受這份悲傷。”

    愛一個人,總是不捨得讓她有哪怕一點點的悲傷。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並肩攜手,底底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餘淚痕。

    ——林覺民《與妻書》

    想想以前,兩個人花前月下,互訴衷情,在看今朝,命在旦夕間,如何不傷。

    我不怕死,我只怕死後再也不能見到你。

    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重圓。

    ——林覺民《與妻書》

    兵荒馬亂的年代,分別容易相見難,都說破鏡重圓,但重圓的究竟有幾個?更多的是一輩子的等待,望穿秋水,不見歸人。

    春去又是秋來盡,終不見故人歸,相逢只夢中 。

    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

    ——林覺民《與妻書》

    請不要難過,你悲傷,九泉之下的我也會難過,多麼希望可以陪你從青絲到華髮。

    再也聽不到當年的耳邊細語,只剩啼哭聲。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林覺民《與妻書》

    為你,多麼不可能的事我都願意去相信,科學怎麼能解釋愛情?

    魂兮歸來,與君同在。

  • 6 # 慢談讀書

    唐代詩人杜甫曾說過:“家書抵萬金”,我想每一封家書都是十分珍貴的。我看過一些家書,記憶最深刻的是《傅雷家書》。所以我認為《傅雷家書》最感人。

    《傅雷家書》中讓我記憶猶新的內容是幾封傅雷寫給兒子傅聰的信。

    在信中,我們可以看到平時教育子女極其嚴厲的傅雷直抒胸臆,愛子情深:“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

    看到這段話,父母分隔兩地的人們也會感同身受吧!有很多個日子,我們的父母會倚在窗前盼望著兒女們那熟悉的身影出現;有多少個日夜,我們的父母會躲在角落裡默數著自己流下的眼淚;有多少個日夜,我們的父母會在心中呼喊著我們的名字。

    身為子女的我們別再讓父母難過了,快要過年了,趕緊奔向回家的路吧。

    “你回來了,又走了;許多新的工作,新的忙碌、新的變化等著你,你是不會感到寂寞的;我們卻是靜下來,慢慢的回覆我們單調的生活,和才過去的歡會和忙亂對比之下,不免一片空虛。”曾經網上一篇《你知道父母有多盼望我們過年回家嗎》觸動了很多人。文章中寫道:父母吃最差的米坐沒有空調的公車,只為了給我們攢首付;他們費勁地學上網,只為和我們影片聊天;他們每天盯著天氣預報看,只為了知道我們在另一個城市熱不熱冷不冷;他們總是隨身帶著手機,不是離不開手機,而是離不開我們……陪他們歡喜,伴他們憂愁,一起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人生的悲歡離合。錯過,是永遠的遺憾;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所以多陪陪父母吧!

    “兒子變了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儘管將來你我之間離少別多,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溫暖的,不孤獨的。”父母老了,我們長大了。我們的學識見識達到了相同的狀態,甚至超越了父母。這個時候請不要嫌棄他們跟不上時代,不夠潮流。多於老人交流。

    “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這世上唯一彌補不了的遺憾。

    你有多久沒回家了?

    趁著父母還在,一切都好,儘量多一點兒時間陪伴他們吧!

    《傅雷家書》讓我感到了為人父母多麼渴望孩子可以多陪陪他們,喚醒了我對父母親的愛。所以我認為這封家書最感人。

    但其實對於父母親人來說,每一封家書都是最感人的。因為家書中寄託的是滿滿的愛!

  • 7 # 果果愛分享

    胡適曾經寫過一封受爭議的家書《我的兒子》,被人指責為把孝順和做一個正義的人對立起來了。胡適本人解釋說,沒有經過孩子的同意就把他帶來,沒有有意的贈他生命,如何居功?我們生了孩子,以後他在社會上的所作所為,我們也要承擔一定的職責,說的偏激點,就是給孩子種下了禍根,給社會種下了禍根。

  • 8 # 相忘於娑婆

    出家人的一份家書,看了讓我陷入了沉思。

    爸:

    隨著春節日漸逼近,我把自己出家前後的歲月作了一個深入的反思,又把是否還俗的問題,反反覆覆思惟了無數遍,現將深思熟慮的結果,向二老作一個彙報和溝通。

    爸,您和我媽,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又送我上學直至工作,可以說歷盡艱辛,耗了無數的心血。

    出家學佛三年,很走了一些彎路,也吃了一些苦頭,但總算得到了一點點佛法的真實利益。

    現在我雖沒取得什麼成就,但與三年前那個迷迷糊糊、煩惱很深的我比起來,卻完完全全是有著天壤之別的兩個人。故我始終堅信,出家學佛是絕對正確的一條路。

    我出家之所以給家人帶來這麼大的困擾,只能怪佛法沒有弘揚到我們那裡去,你們大家都沒有進過寺廟,沒見過出家人,完全搞不懂出家是怎麼一回事,不知道出家人每天都幹些什麼,根本也意識不到佛法是何等的寶貴。

    如果你們真正認識了佛法,得到真實利益,哪怕只一點點,對我出家就會支援都來不及,哪裡還會有絲毫的阻撓呢?

    佛法是什麼呢?就是佛陀徹底覺悟後,把他發現的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告訴我們,把人類身心所存在的問題和能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也通通告訴了我們。所有這些真理和方法,就是佛法。

    認識這些真理,掌握這些方法,再用自己的身心作為實驗室,親自去實踐和驗證佛法,透過長期反覆不斷地燻修,就可以把自己從煩惱中解脫出來,從迷惑中解脫出來,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學佛可以解除我們的一切煩惱痛苦,這是千真萬確的一樁事。任何人只要肯,他就可以親自辦到這樁事。

    佛陀告訴我們六道輪迴、因緣果報、苦空無常、緣起性空等事實真相,這是世間最可寶貴的真理。

    譬如說苦:哪一個人不苦?誰騙得了誰呢?若仔細觀察周圍的人,哪一個不都是煩惱重重問題一大堆?每一個人都想逃避苦追求樂,卻沒有一個人真正做到過。

    又譬如說無常,無常是說世間一切人、事物都沒有固定性、永恆性。萬事萬物都隨著一定的因緣條件而產生,又隨著這些因緣條件的消失而消失,總是處在一種永不停息的變化和生滅的過程中。

    比如我們的身體,一出生就註定要邁向衰老、病變和死亡。比如我們的心,從早到晚乃至作夢,經歷無數喜怒哀樂的情緒變化,每一天都有百千萬億種念頭生起又消亡。

    從這種變化的角度講,任何一種現象都只是短暫的存在一下而已,在這種遷流不息的變化中,我們不可能追求到一樣實在的東西。可惜,我們凡夫,沒有一個不被事物的種種假象所矇蔽,被愚弄得團團轉。

    其實真理早就呈現在每個人眼前,只是我們不肯去面對和承認它。我們每天都聽到這個人病了,那個人死了,某某人瘋了,哪兒又出了事故,死了多少人。

    每時每刻都在我們眼皮底下跳動的,通通是無常,可是我們總是抱著一種僥倖的心理,以為那些災禍是別人家的事,以為死亡還遠遠的不可能這麼早輪到我,有時災難真的降臨到頭上,也一如既往的認為好景仍會到來,未來還可以有各種美好的希望。

    這三年我見過好幾人死亡,其中一人還死在我懷裡。像家中也一樣,奶奶去世,我二叔暴斃,舅媽、番林的哥都慘遭橫禍而亡,我的好朋友小陳他爸中風半身癱患,他媽也服毒自殺了,還有表弟小榮蹲進了監牢,直至我姐夫得了肝癌……

    災禍可不管我們年齡大小,死神也從來不會給我們提前招呼一聲。

    爸,我常常想,我出家給二老帶來的損害,不是物質上的。

    即便我窮得沒有一分錢孝敬你們,您的退休工資也可保證二老不餓肚子,更何況我二哥他們也不容許你們餓肚子的情況出現。

    如果說現在沒有房子住,很不踏實,你們也不曾露宿街頭呀,租別人的房子住也是一樣的遮風擋雨。千萬別打妄想又要拼死拼活去建一棟房子,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以前您為了幾窩地,跟唐叔鬧得灰頭土臉,現在我們家那幾大片田地、果樹林園,不是通通都讓給別人了嗎?這就應了佛教的一句話“田也空,地也空,換了多少主人公!”田地還是那些田地,房子還是那些房子,可是耕田地、住房子的,活人換死人,新人換舊人,不知已換了多少了。

    這個世間一切事物“為我所用,非我所有”,不管什麼東西,我們有使用權暫時用一用,這就足夠了;所有權是靠不住的,死了就必須交出來。

    我一直想:等你們二老對佛法不那麼反感,能丟得下家中一大堆兒孫牽掛沒完沒了的閒雜事,那時我就把你們二老接到寺廟來好好地孝養,讓您們二老晚年能過上真正清淨安樂的生活,直至百年時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永遠解決生老病死長劫輪迴的痛苦。

    死亡,世間人無一例外的,註定都要以悲劇收場。假如他沒有學佛,沒有覺悟,那麼早死幾年遲死幾年實在沒有什麼區別,因為他白天和晚上的生活都叫做夢。他從生到死永遠迷迷糊糊的,從來不曾瞭解過自己的生命是怎麼一回事,更別說做自己生命的主人了。

    然而,悲劇絕不會因死亡而終止,六道輪迴是千真萬確存在的,死者只是丟掉這一期生命的軀殼,他的神識隨著他造下的善惡業力又會去投胎,孕生另一種軀殼,開始下一輪的悲劇。

    關於輪迴這樁事,有的人是研讀佛經,通達了萬法唯心造的佛法義理,並透過自己觀察,而相信輪迴的確存在。另一種人是在真誠的信仰和精進修持的過程中,偶然突破了四維空間的限制,看到或感受到種種不可思議的境界,這些親自獲得過佛菩薩“感應”的人,你就是打死他,他都要相信佛法的真實不虛,就像他眼前的人畜和腳下的大地一樣真實。

    同樣是死,不學佛的人,假學佛的人和真學佛的人,差別是如此巨大。許多唸佛人臨終前幾天就知道自己要走了,早早處理好一切事,然後盤腿做在床上,在道友們的助念中安詳往生,他這種死其實不叫“死”,應該說他是歡歡喜喜、迫不及待地“生”到另一個比地球不知道強了多少百千萬倍的世界去了。

    世間人大多是死得極其驚怖,極其痛苦,我二叔和我奶奶,都是這樣死去的。我很清楚這其中的關鍵,所以一知我姐夫生了癌症,我就急著要把佛法介紹給他,又讓他到上師這裡來學法。

    倒不是說相信佛法一定能把他這種定業完全轉過來,讓他能起死回生並長命百歲,而是說:如果他能對佛法生起一念的恭敬心、懺悔心,都會淨除許多的業障,即便不可挽回的早逝,佛法僧三寶的力口持力,也能使他下一世重新得到人身,而這一世接觸佛法種下的善根,將使他在來世獲得得度的因緣。

    不論早晚,只要開始學習佛法,就是了解自己生命的開始,若能親自去實踐佛法,必能漸漸改造自己的命運,最後完完全全地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爸,因為我們家鄉從來沒有出現過佛法、出家人和寺廟,大多數人都以為:肯定是受到什麼打擊才會去出家,在他們眼裡,做和尚的彷彿都是不可理喻的怪物一般。

    我出家後,因為大家都不理解,難免有許多人會冷言冷語的諷刺幾句,你們也都認為是我使你們蒙受羞辱,丟了唐家祖宗的臉。這恐怕就是我媽、我二哥全力反對我出家的根本原因。

    我說:別人冷言幾句,戳一下我們的脊樑骨,就會讓我們痛苦不堪、氣得吐血,這正說明了我們還很不成熟,把自己的苦樂建立在別人的讚歎和誹謗上,把自己的命運交由別人的看法所左右。

    其實,只要我們好好地生活,不做傷天害理主事,就能夠心安理得的過日子,別人要怎麼說,是他們自己的問題,跟我們有什麼相干呢?

    要說到丟臉,有什麼事比去變豬變狗做畜生更丟臉的呢?許多人活著時有頭有臉,風風光光不可一世,死了,跑去做畜生了,你說丟臉不丟臉!更有一大部分的人,因為所造的惡業,連做畜生的福報和資格都喪失了,他們死後做了其他更苦更慘的一類眾生。

    佛陀常說:“得人身者,如掌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業力的牽引失掉人身,接下去的將是一段漫長久遠黑暗恐怖的惡夢。

    佛教要我們清楚地認識死亡,是為了讓我們能面對死亡、超越死亡,而不是逃避它、排斥它、恐懼它。但佛教絕不是對死亡的一種寄託,佛教的主旨,是讓我們活著的時候當下就獲得解脫、自在、安樂。

    不懂佛法的人,以為改變外在的環境,就可以使自己獲得快樂,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觀念。佛陀告訴我們:快樂與痛苦的根本並非取決於外在世界,而是來自於我們自己的心。如果不瞭解這一點,永遠也不可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比如世間一些“幸運兒”,生活事業愛情一帆風順,所要求的財富名利也統統都追求到了,可他始終得不到想像中的美滿幸福,他去吃喝玩樂尋求刺激,然後疲乏、空虛、無聊,然後又去尋求刺激麻醉……

    如果他不能聽聞到正法,將永遠沒有辦法瞭解自己那顆變幻無常的心,更無法去安撫和降伏自己的心,又怎麼可能獲得真正的快樂和解脫呢?

    學佛就是要我們轉變一些錯誤的觀念。比如說我媽,她抱定這樣一種觀念:要是我不還俗回去過她設想的那種生活,她就不可能快樂起來,而且活下去也沒多大意思。

    她把她的苦樂強行與別人的行為掛鉤,想不痛苦,都是不可能的。如果能放下這個觀念,接受兒子出家這個事實,“他要出家,我有什麼辦法,就當他死了算了,我還是過自己的生活。”這樣一想,馬上可以輕鬆許多。

    其實就算我回家,我媽真會快樂起來嗎?難說得很,她馬上會多一大堆的問題:我工作能不能掙錢啦,討的媳婦孝不孝順啦,還有生的孫兒的健康、讀書等問題,那真的是操心到死都操心不完。

    爸,我現在鄭重表明我的態度:我堅決不願意還俗!在婚姻方面,我覺得最幸運的,就是還沒結婚,機緣就成熟出了家,沒有妻子兒女繫縛,了無牽掛,多麼的自在灑脫!

    我見過許多糟糕的婚姻家庭,仔細思惟婚姻的種種束縛和煩惱,視之如火坑、牢獄、枷鎖,避之惟恐不急,哪裡還願意往裡面跳呢?

    其次在事業上,我對做官經商毫無興趣,而且我自知沒有那種福報,也沒有那種管理才能。從前我教書時,相當不快樂,後來到政協工作,依然很痛苦,我就知道問題不出在工作上。

    那時我就相信,即使我做了政協主席、縣委書記、省長,我也不會快樂起來,因為,我的問題是:對於生命的無知和迷茫,時時給我帶來種種痛苦。

    上次我姐夫對我說,某人參加公務員考試,都已當了什麼什麼官,他要我也去考。其實如果我志在當官,當初又何必辭掉政協的工作呢?

    爸,或許您說,學佛就學佛,為什麼非得捨棄雙親、家人、朋友去出家呢?的確,學佛不一定要出家,在家一樣可以學得很好。

    自我出家以來,非常幸運的碰到了慈悲的師長、熱心的師兄道友和護法居士,在他們的慈悲教誨、引導和幫助下,我才能漸漸步上了佛法的正軌。

    我還見過許多了不起的聖者,他們刻苦習修佛法,取得了大成就,獲得大安樂自在解脫,他們親證了佛陀所說的真理,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用來幫助一切眾生解除痛苦,引導他們走向覺悟和解脫。

    這些聖者所表現出的種種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忘我利他的大無畏精神,那種無條件慈悲普濟一切苦難眾生的高尚德行,使我深受感動。因此我發願,要向這些聖者學習,要幫助有緣的人解除痛苦;要引導他們覺悟做佛,而且生生世世都去做這兩樁事情。

    佛法需要比丘來住持,更需要許多人發心來弘揚傳播才會興盛。若我還俗結婚,只能照顧好妻兒幾個人,而出家精進學佛,將來若能取得一點成就,勢必能利益更多的人。

    所以我發願要以出家為終生職業,把自己的生命全部奉獻給佛教事業,全部奉獻給苦難的眾生。

    或許您們會疑惑,佛教到底有什麼好處,值得這樣去追求?這個問題,實在要靠自己親自去實踐佛法以後才能體會。

    像上次和我二哥通電話,他可能也看了幾眼佛書,就想把我辯倒,打一開始,我就知道這種交談不會有什麼結果,後來果然不歡而散。

    我二哥要說的是世間錢財功利,我要說的是無為法的清淨安樂,完全是兩種不同的論題,就像兩條平行線,拉得再長,也沒有碰頭的可能。

    如果只把佛法當作哲學知識來研究鑑賞,而不以嚴謹的態度去實心實行,那麼,佛法永遠也不會同我們發生任何關係,也根本不可能真正瞭解佛法。

    就像研究一顆糖果的配方原料色香味道,卻不放在嘴裡親自咀嚼品嚐,能說這個人比另一位沒有研究卻親自吃過糖的人,更懂得其中的味道嗎?

    像我學佛到現在,還有很多身心的障礙沒有消除,一直沒有辦法像我的師兄們那樣得深入禪定開真實慧,不過我對於佛法,對於自己,有十足的信心,相信只要持之以恆地如法習修,契入這些境界只是遲早的問題。

    在過去聽經聞法過程中,已能理解所有人畜通通具備的不生不滅的佛性是什麼東西,也認識到世間萬物、自己的身體乃至遷流不息的心念,都只是覺性真心中生生滅滅的影像罷了。

    因此我雖然還沒證悟,以前那些貪婪、憤恨、嫉妒、傲慢等粗重的煩惱卻已漸漸平息下來,到現在,很少能找到可以令我煩惱的人和事物了。

    有時碰到順逆境界,無明習氣又會矇蔽真心,暫時生起煩惱,這時只要警覺到這煩惱不過是些生生滅滅的虛妄念頭,就很快又能把自己調整到一種安詳的狀態。佛法講一切事物,生滅的只是假相,其本體從未曾生,也永不壞滅。

    慧律法師在開示中說:“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你煩惱什麼?!”這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當然,這種較深的思想的確很不容易領悟,不過我們只要肯鍥而不捨地習修佛法,經常對自己的靈魂做一些解剖洗滌,則每個人都可以漸漸減低直至降伏自己的煩惱。

    爸,我曾寄了許多經書和光盤迴去,都是些難得一見的佛法寶貝,您們可以選一些來反覆不斷地看和聽,一遍又一遍不斷地重複,時間久了,我們過去生中所種的善根就會被喚醒,從前那種強烈的執著心就會漸漸鬆動,就能夠漸漸從迷惑走向覺悟,從痛苦走向清涼解脫,那時你們就會明白,為什麼要把佛法稱為“寶”。

    不過佛法非常多,要選擇一種適當的方法,比如專門唸佛、禮拜等,一門深入地習修。此外,若能掌握一些要點,可以少走一些彎路。以下就是最重要的一些要點:

    l、每個人本來就具足無量的智慧和能力,只是被種種煩惱妄想障蔽住了。若除掉這些身心的障礙,人人都可以得到大自在安樂,獲得徹底的覺悟。

    2、一切問題都是自心的問題,所有的煩惱都來源於自己的心。因為我們的心被事物的假相矇蔽,產生錯誤的觀念並強烈地執著這些觀念,所以才苦不堪言。學佛一定要向內找自心的毛病,而不能向外尋求、一味跟外面的環境過不去,要相信一切外境原本並沒有什麼過失,只因為我們執著它,這才成了障礙。

    3、如果能幹方百計想辦法減低我們的慾望,痛苦就會自然而然停息下來。一旦明白了我們的真心,我們就會獲得永恆的生命。

    4、修行不會出現什麼奇蹟,它是點點滴滴累積起來的功夫,是一次次在逆境和煩惱中與自己搏鬥而獲得的一種駕馭自心的能力和經驗。

    5、人必須自己度自己,自己救自己。佛陀只是指出我們的問題出在哪兒,並教給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上師的開示和加持,也都只是一種助力,是一種幫助我們解脫的增上緣。我們要照著這些方法去做,這才是最根本的所在。如果我們不肯尋求解脫,那就只好繼續痛苦下去,誰也拿我們沒辦法,即便是佛陀也莫可奈何。

    以上我雜七雜八的扯了許多,說來說去就是希望爸媽能瞭解一點佛法的可貴,從而憐憫我一片苦心,滿我出家的願望。

    我出家修行,對您們來說也有許多好處。俗話說“一人得道,九族昇天”,這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一盞燈發光了,離它最近的一些東西就會先被照亮。我雖沒有能力改變你們自己造下的因果,可是如果將來取得一些成就,那就多多少少一定能使你們也獲益。

    世間無常,就是這樣,所有一切事物,通通是敗壞不安之相,時間一到,通通都得灰飛煙滅。那麼,還有什麼想不通的地方呢?還有什麼東西好執著放不下呢?生死的大問題時時擺在每個人面前,我們現在聞到佛法,馬上開始修行,都已嫌太晚,還有什麼好等待的呢?

    爸,春節很快就要到了,我決定不回家過年了。我希望明年適當的時候,爸媽能到寺裡來住上一段時間。我祝願家人平安吉祥快樂,願我姐夫早日康復,願我二哥好好讀一讀《楞嚴經》。

    致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盲人都會拉二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