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馮瑋

    所謂“泡沫經濟”就是在經濟執行中,股票、企業債券、期票等非現金交易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日本,“泡沫經濟”的核心是股票。確實,以股票比喻“泡沫”是十分形象的,因為股票既可以驟然膨脹,也可能瞬間消失,猶如肥皂泡。

    戰後,日本的“股票熱”經歷了四次高潮:

    第一次是1949年日本股票市場重新開放不久,以纖維、化學等引導挼神經濟復興的基礎性工業為主角的股票大量發行。

    第二次是1955年日本結束經濟復興、開始進入高速增長期的1961年以後,許多新的企業紛紛成立。在這一階段,電機、機械製造等產業和各類加工產業的大量增加,使股票得以大量發行。

    第三次是在1970年代的經濟擴張期,第三產業迅速發展,流通、金融等行業的企業大量上市,使股票再次大量發行。

    第四次是自1980年代後半期,第三產業、民營化企業、“塾”(課外補習學校)、計算機軟體設計公司的股票大量發行。

    “泡沫經濟”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債券。隨著日本企業不斷走向世界,日本企業經營者意識到,發行債券不僅是融資手段,而且是提高企業在海內外聲譽的有效途徑。基於這一認識,1980年代日本企業在海外發行的債券不斷增加。

    導致泡沫經濟崩潰的另一個重要乃至關鍵要素是日元升值。1985年9月22日,以美元的高匯率導致大量貿易赤字產生為背景,美、日、德、英、法五大經濟強國在紐約廣場飯店達成了一個協議,史稱“廣場協議”。“廣場協議”使日元在短短1年時間裡從1美元兌約240日元升至1美元兌約120日元。日本政府為補貼由於日元升值而受到打擊的出口產業,推行了金融自由化、國際化的緩和政策,導致流通資金過剩。這些資金對“泡沫經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1990年至1991年,隨著日本野村證券公司等四大證券公司的醜聞被揭露,日本的“泡沫經濟”受到極大衝擊。因為,這些證券公司使大量散戶股民利益受損的作弊行為,暴露了“泡沫經濟”潛在的危害。隨後,日本地價趨於沉靜、股價不斷下跌,“泡沫經濟”開始崩潰並對個人消費產生負面影響。在此之前,由於土地、房價、股價的不斷上升,助長了人們的投資和投機,透過買賣房屋和股票獲利的人數大增,日本經濟學家稱之為“資產效果”。但是,“泡沫經濟”崩潰後,“資產效果”急劇萎縮,個人消費明顯下降。

    “泡沫經濟”崩潰使產業活動遭受極大衝擊。在“泡沫經濟時代”,由於消費旺盛,企業裝置投資積極、勞動力需求增大,工人的工資、獎金等均得以增加,從而促進消費和外貿的增加,使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即投資、消費、出口形成了良性互動。“泡沫經濟”崩潰後,原先的“良性互動”變成“惡性迴圈”,成為長期困擾日本經濟的“通貨緊縮”。“安倍經濟學”試圖解決的,就是當年泡沫經濟崩潰後形成的這一問題。

  • 2 # 橋本看日本

    感謝推薦,日本問題還是有日本問題專家橋本回答。

    在筆者的各種經歷中,日本泡沫經濟的興起與破滅經歷是始終難以忘懷的。

      上個世紀末日本走過的道路,現在很多國家正在走或即將要走,如果不吸取其中教訓,像飛蛾般前仆後繼地進入,等待你的將是漫長的不景氣的生活。日本稱這為“失去的20年”。

      80年代中期開始,日本民眾覺得日本已經成為世界最強大的經濟實體,而老大哥美國似乎正在走下坡。以索尼為首的日本公司高調向美國進軍,一出手就把美國最大的電影公司買下,日本最大的地產商又把美國經濟的象徵帝國大廈買下。美國主流報紙哀嘆:日本會不會買下美國?

      在曼哈頓最繁華的商業區,來自日本的旅行團最受矚目,他們大包小包,突然其中一位女士大喊:我忘了拿紙袋了,於是一群人又馬上回到奢侈品專賣向店員討要紙袋。為何一個紙袋這麼重要,不是袋子本身,而是印在袋子上的LOGO才重要,這個LOGO是身份的代表,拿著它標誌著自己已經進入上流社會。

      勤勞的日本人如何一夜暴富的?

      當時首先發力的是日本股市,所有代表日本的225種股票輪番上漲,在很短的時間內,一些人的資產猛增了4倍。主力股票的上漲帶動了日本股市的牛市,新股一發行,馬上就被炒上去。上班之餘,所有的員工也在關心自己的股票。

      在股票上漲後的一年,房地產業開始迅速上漲,土地的價格就像被吹起的氣球,每天都在上漲。大都市商業中心的地價,好的區域一年要漲10倍,一切都在膨脹中。

      泡沫經濟給筆者的感覺就是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這樣的“美好”只是一種“飲鴆止渴”。

      大公司招人幾乎都沒有什麼計劃,只要你是名牌大學畢業的都可以進。獎金也是公司間相互攀比,你們公司是汽車製造業,要發5個月的獎金,我們是電器製造業就要發8個月的獎金,把你比下去。賺錢是如此的容易。

      錢多的原因是大企業幾乎都是上市企業,上市企業的員工又都擁有自己公司的股票,當股價上漲,公司的市值也在上漲,而公司大樓所在的土地(市中心)或者工廠的土地都在上漲,這樣公司一夜之間從日本地方企業,邁入世界500強或1000強。

      銀行也有的是錢,只要你有需求,銀行的貸款就像自來水源源不斷地供應給你。這也是之後日本經濟崩潰的主要原因:貸款成壞賬,銀行倒閉經濟崩潰。1986年開始的5年時間,日本銀行的貸款額度超過了2萬億美元,這些貸款幾乎都被用去作投資,如房地產、股票、藝術品以及Golf會員證。

      講到藝術品,日本公司認為收藏歐洲印象派大師的繪畫,不但可以保值,還可以提高公司的形象,所以日本的企業在泡沫經濟時期,買下了梵高的幾幅《向日葵》,那些有名畫的公司市值一直沒有太大的縮水,這就是梵高的魔力。

      泡沫經濟來臨對個人來說或許就像一場夢。當時流行站臺迪斯科,青年男女都會去玩,在迪斯科的中央高臺上,肯定就是女性穿著短裙,站在高臺上跳舞,所有人如醉如痴地跳舞。這個高臺迪斯科之後成為日本泡沫經濟的標誌,也是很多人對那個時代的最後記憶。許多人在迪斯科結束後要回家,但是人多車少,實在叫不到計程車,於是每個人都手上拿著萬元的日元高喊:我有錢,請拉我。似乎所有的人都在醉生夢死。

      1989年年12月底股票開始大跌,從歷史性的高位38915點開始,一路狂跌,到了1990年的10月1日,只有20221點,日本泡沫經濟破滅了。股票跌,房地產也在下跌,那些借錢投資股票、房地產的人,最後不得不破產清倉,成為一文不名的流浪者。

      就當筆者大學畢業就職時,因泡沫經濟的破滅,日本一下子進入就業的冰河期,一個職位五六個人爭奪。當時我真的有一種生不逢時的感覺。

      泡沫經濟使人瘋狂,感覺就像一種癲狂,人失去理智,失去冷靜。這個過程對經濟、對人的傷害有多重,只有親身經歷才會有體會。在東京上野公園的無家可歸者中,許多是在泡沫經濟時代曾經叱吒風雲的人物,隨著泡沫破滅,最終淪為“失敗者”。我曾與其中一位交談,他告訴我:這樣的金錢瘋狂,人生中要嘗試一次,這也是人生經驗。只是現在明白了,那是萬劫不復的地獄。

  • 3 # 哏兒都事兒

    現代提起日本泡沫經濟時代主要原因是對比時下中國社會。二者還是存在些差異化的。但國內介紹這段歷史只有空洞的經濟資料上,全面性回答鳳毛麟角,答主詳細說一下吧,後段主要集中於社會面上,看看泡沫經濟虛假繁榮鼎盛與破滅後日本世相……

    如果大家玩過世嘉在2015年所出的PS大作《如龍0》,其實會留有一點印象, 遊戲內容背景就是泡沫時代。遊戲中很多幕與情節都是當時社會問題的反映。比如開場第一章CG動畫中所描述:揮舞著萬元大鈔在東京大阪街頭都打不到計程車,現實中確實這樣。

    (泡沫經濟時代,日本的計程車行業也堪稱是主要見證者,打的就跟刷公交卡一樣。生意火爆,只有計程車司機挑乘客,哪輪得到乘客挑三撿四? 雖然都知道日本的計程車收費老貴,但比起那時來簡直就是毛毛雨。東京都內,赤坂到六本木五公里不到距離現在計程車價也就1500到2000円左右。但1989年的起步價是1萬円,完全不按規定價格。別嫌貴,還有個誇張的例子,1988年『週刊文春』8月刊裡甚至記載,夜10點,銀座附近區域五分鐘車程有位大型企業的中層幹部竟然砸了100萬円。你覺得多了,其實不多,當時野村證劵給每位社員年平均交通津貼是300~400萬円,中層幹部一年是3200萬円,還有曾經領過1億円的超級傳說。放到今天恐怕就是中國的土豪,BAT三巨頭也不見得如此出手闊綽。)

    以上只是一例,現在具體分段講解:

    (1) 泡沫的形成——政府的過策:

    所謂泡沫時代大抵分為兩個時代,1986年~1992年,是泡沫誕生以及亢進期,1992年~1997年是泡沫幻滅時代。現在日本人講到那段歷史,追究歷史責任第一個想到的是1982~1987年的首相中曾根康弘。中曾根任內大規格的公共投資刺激政策與金融放寬政策被認為是禍根。

    1985年9月22日,當時世界五大經濟強國(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的財政大臣,央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達成“廣場協議”,日本的財相是接中曾根班的竹下登。當時美元匯率過高而造成大量貿易赤字,為此陷入困境的美國與其他四國發表共同宣告,宣佈介入匯率市場。此後,四國對美元匯率迅速升值。日元由1美元兌換240円一年不到時間內徐徐上升至120円。

    (美國紐約市廣場飯店)

    (會談前G5國財相合影:從左往右西德財長施托爾滕貝格、法國財長貝雷戈瓦、美國財長貝克、英國財相羅恩,日本藏相竹下登)

    近些年國內沿海出口型企業飽受人民幣升值苦惱,所以匯率升值的惡果也不必多說了。現在說說日本的應對措施。為了彌補升值帶來的企業出口經濟上的損失,第一選擇是擴大內需,當然因為日本是自由市場,擴大內需必然要應付外資的進入。

    (每日新聞1985年11月廣場協議後,成田機場外幣兌換處一位入境美國遊客與日本職員表情強烈反差,當時日元對美元是222:1,上個月是239:1,升值驚人。所以當這位美國遊客用美鈔兌換時,一眨眼感覺只兌這麼點日元,一臉驚愕。)

    當時世界形勢對日本非常有利。首先是經濟上,1987年10月19日,紐約道瓊斯工業指數開盤從2246.74跌到1738.74點,整整跌了508點,跌幅22.6%,創歷史最高,史稱黑色星期一。同日歐美香港各區域指標股市紛紛大跌。唯一不受羊群效應影響的是日經指數,反而逆勢增長了9.3%,創開盤以來第二,至今歷史第五的高成績。

    (1987年7月19日至1988年1月19日道瓊斯工業指數振盪圖)

    日經指數從1986年初的13,113.32円到1989年12月29日到達歷史最高位的38,915.89円,當時的股評家胸有成竹地說,“4萬點開頭,年末5萬點,三年後10萬點都不成問題!”這個說法,看下面的上證指數圖,諸君何曾相似,絕對想罵娘。

    日本股市繁榮與美國股市蕭條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背後是1970年後半端以日本豐田汽車為首的製造業產品在歐美大獲成功。日貨的橫行,給美國製造產業衝擊最大。1984年美國貿易赤字1233億美金,其中對日赤字最大達368億美金,1985年這個數字擴大到496億,砸日本車成了美帝汽車產業工人常態化發洩。大量工廠倒閉,失業人口增加,導致犯罪率提高,治安不好的社群房價大幅下跌,資本外流向熱錢市場。

  • 4 # 搜航網

    2017年9月1日-11月30日,東京備忘錄和巴黎備忘錄聯合開展以“航行安全”為主題的集中檢查會戰。中國作為世界海事組織(IMO)A類理事國,同步開展集中檢查活動,而ECDIS(電子海圖與資訊顯示系統)正是此次集中檢查會戰的重點檢查專案。

    目前,ECDIS裝置在航行安全、航線設計、船位監控、避碰決策輔助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因此,對其進行必要的維護與保養,以及對操作者進行必要的培訓顯得尤為重要。

    ECDIS簡介

    電子海圖顯示資訊系統(Electronic Chart Display Information System)是在綜合導航系統的設計理念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一種智慧化海圖,解決了在傳統紙質海圖上定位而產生的船位獲取滯後的問題,可以自動地將即時船位顯示在海圖上,目前ECDIS已成為現代航海中不可缺少的輔助導航、保障安全的工具,電子海圖顯示資訊系統(ECDIS)被認為是繼雷達/ARPA後在船舶導航方面的又一次技術革命。

    公約要求

    SOLAS公約

    一、SOLAS公約第Ⅴ/19.2:

    海圖和航海出版物,用於計劃航線和顯示船舶預定航程的航線以及標繪和監視整個航程的船位。電子海圖與資訊顯示系統(ECDIS)也可視為滿足本節的海圖配備要求。

    國際航行船舶應按下列要求裝設電子海圖顯示與資訊系統:

    1.2012年7月1日或以後建造的500總噸及以上的客船;

    2.2012年7月1日或以後建造的3 000總噸及以上的液貨船;

    3.2013年7月1日或以後建造的除液貨船以外的10 000總噸及以上的貨船;

    4.2014年7月1日或以後建造的除液貨船以外的3 000總噸及以上但小於10 000總噸的貨船;

    5.2012年7月1日以前建造的500總噸及以上的客船,不遲於2014年7月1日或以後的第一次檢驗;

    6.2012年7月1日以前建造的3 000總噸及以上的液貨船,不遲於2015年7月1日或以後的第一次檢驗;

    7.2013年7月1日以前建造的除液貨船以外的50 000總噸及以上的貨船,不遲於2016年7月1日或以後的第一次檢驗;

    8.2013年7月1日以前建造的除液貨船以外的20 000總噸及以上但小於50 000總噸的貨船,不遲於2017年7月1日或以後的第一次檢驗;

    9.2013年7月1日以前建造的除液貨船以外的10 000總噸及以上但小於20 000總噸的貨船,不遲於2018年7月1日或以後的第一次檢驗;

    10.當這些船舶將在第2.10款的第(5)至(9)項中規定的實施日期之後兩年內永久退役時,主管機關可自行決定免除其配備要求。

    二、SOLAS公約第Ⅴ/27

    海圖和航海出版物,如航路指南,燈塔表,航海通告,潮汐表以及預定的航程所有其它航海出版物應充足並保持更新。

    對船方的工作建議:

    1.船公司應根據船舶型別,船舶大小按照公約規定及時為船舶裝配符合要求的電子海圖顯示與資訊系統;

    2.船員應確保預定航線的電子海圖及時更新否則或可導致船舶滯留;

    3.船員應及時向船公司申請預定航線航用海圖否則或可導致船舶滯留;

    4.值班駕駛員應接受電子海圖的專業培訓,並取得培訓合格證存船備查;

    5.船長,值班駕駛員應熟悉電子海圖顯示與資訊系統的操作,特別是裝置主管船員,否則或可導致船舶滯留。

    對ECDIS裝置未進行及時的維護保養除了可能導致船舶滯留外,還直接影響著船舶航行的安全性。

    1

    若船舶未其ECDIS裝置進行及時的維護保養,則可能直接導致船舶的擱淺。在2017年8月3日,就有從惠州開往廣州的某海船,因未對其ECDIS裝置進行及時維護和更新海圖,在途經珠江口廣州港41#浮東側時發生擱淺險情。

    2

    在珠江口水域,有時會有大型水上工程施工作業,海事部門會因應安全需要對施工水域進行封航或進行航道轉換。若船舶未對其ECDIS裝置進行及時的維護保養,則無法獲取到最新的海圖和航行資訊,使其誤入封閉航道和施工區域,進而導致險情的發生。

    3

    船舶及時更新ECDIS裝置的航道資料也是很必要的。例如:從9月13日起,廣州港已完成了對 23#浮以南航段至馬友石燈船航段的拓寬工程,深水航道已雙向通航。若船舶未對其ECDIS裝置進行及時的維護保養,則不能獲取到實際航道狀況和有關資訊,有可能會導致航行中發生險情。

    典型缺陷提示

    近期,廣州海事局PSCO在開展集中檢查會戰時,發現部分國際航行的船舶存在:

    1.ECDIS預定航線海圖不全。

    2.ECDIS預訂航線海圖缺失大比例。

    3.ECDIS未及時更新。

    4.船員對ECDIS操作不熟。

    1、ECDIS預定航線海圖不全。

    2、ECDIS預訂航線海圖缺失大比例。

    3、ECDIS未及時更新。

    4、船員對ECDIS操作不熟。

    為了保障船舶航行安全與避免船舶被滯留,請牢記以下幾點:

    1.船公司要按照公約要求及時配備符合要求的電子海圖資訊顯示系統,並將型式認可證書留船備查;

    2.船舶要獲得其預定航行區域的全部電子海圖並保持及時更新;

    3.值班駕駛員要按STCW公約要求完成電子海圖資訊顯示系統相關培訓;

    4.船舶要按照安全管理體系檔案要求進行檢查和維護保養;

    5.值班駕駛員要能熟練操作電子海圖顯示系統。

  • 5 # 回憶影迷

    日本泡沫經濟是日本在19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期出現的一種日本經濟現象。根據不同的經濟指標,這段 時期的長度有所不同,但一般是指1986年12月到1991年2月之間的4年零3個月的時期。這是日本戰後僅次於60年代後期的經濟高速發展之後的第二次大發展時期。 這次經濟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機活動的支撐,因此隨著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經濟出現大倒退,此後進入了平成大蕭條時期。 日語中“平成景氣(日語:平成景気;日語假名へいせいけいき)”基本與此同義,但有時也包括此後的經濟蕭條階段。

    日本經濟、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步伐加快日本政府長期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的動機,需要再一次回到日本泡沫經濟的起點——1985年。在日本歷史上,1985年是一個極具特殊意義的年份,這一年日本發生了許多足以影響日本歷史、改變日本命運的大事。

    戰後日本的經濟和金融都有著濃厚的“封閉”和“管制”色彩。20世紀70年代,日本開始了經濟、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程序。20世紀80年代,這一程序迅速加快。1985年,日本政府發表了《關於金融自由化、日元國際化的現狀與展望》公告,揭開了日本經濟、金融全面自由化、國際化的序幕。日本政治國際化程序加速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日本要從一個“經濟大國”走向“政治大國”,而日美關係將成為“政治大國”的基石。在1985年的“廣場會議”和1986年的“盧浮宮會議”中,日本均成為美國最堅定的盟友。日本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從1980年起,國際社會要求日本開放國內市場、改變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模式的呼聲越來越高。1985年的日本《經濟白皮書》指出: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不可持續,日本必須擴大內需,以緩和與國際社會的關係。

    總結1985年的日本,同時面臨著三個重大的戰略轉變:由“管制經濟”向“開放經濟”轉變;由“經濟大國”向“政治大國”轉變;由“外需主導型經濟”向“內需主導型經濟”轉變。如此重大而深刻的變革集中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有可能使宏觀政策失去迴旋的空間。當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國內政策協調與國際政策協調等問題等交織在一起時,宏觀政策的權衡、選擇和調整會變得非常困難,可能會因失去平衡而出現嚴重失誤。

    日本的經驗教訓表明:

    第一,匯率的調整並不能阻止經濟的泡沫化;

    第二,尤其在CPI的穩定時期,更應該當心資產的泡沫化;

    最後,應處理好眼前的經濟繁榮與經濟的長期持續健康發展之間的關係。在中國當前反對加息的理由之一是,經濟過熱並非全域性性的,所以加息有可能影響經濟繁榮。速水優對日本泡沫經濟的反省給我們的啟示是:在面臨這兩種風險時,犧牲暫時的經濟發展的損失,比起聽任泡沫經濟擴大可能造成的危害,從長遠來看要小得多。總之,不應過多地糾纏於CPI的漲跌,把CPI的漲跌作為調控宏觀經濟的唯一風向標,重蹈日本的覆轍。

  • 6 # 滄浪漁夫心

    1987年,美國經濟危機;

    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

    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

    2017年,會發生什麼呢?

  • 7 # 走過你來時的路

    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至今仍未完全恢復,這是世界歷史上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次房地產危機。

    日本有一部電影叫《重返泡沫時代》,主人公將洗衣機開發成一臺時間機器,重回日本泡沫經濟時期。那是一個全民沉浸在唾手可得的財富中的時期,煥發著光芒的五彩泡沫,是如此誘人。(圖為90年代初的日本東京夜總會)。

    電影《重返泡沫時代》劇照:泡沫經濟極盛時期,眾多上班族揮舞著鈔票爭搶TAXI的場景。日本從上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進入經濟高速發展期,出口大增,汽車、家電行業成為出口創匯的龍頭企業,由此帶動一系列產業的發展。1980年,在日本橫濱碼頭等待裝船出口的日本汽車。1985年,為遏制日本的貿易順差,在美國的主導下,西方五國制定《廣場協議》,迫使日元兌美元匯率在一年間飆升兩倍。突然來的暴富讓日本人一時不知所措,銀行不停往外放貸,公司、個人貸款變成輕而易舉,甚至是銀行求之不得的事。圖為1987年,東京外匯市場的忙碌的交易員。隨後,這些貸出去的錢很快流入房地產市場和股市,地價飆升,房市、股市紅火。1985年到1988年,東京商業用地價格指數暴漲三年內增長了近2倍。圖為1988年,大興土木的東京灣。隨著日元幣值急劇上升,日本開始了“購買狂歡”,三菱地產以14億美元收購美國紐約地標建築洛克菲勒中心80%的股權,是日本海外投資狂潮的重要標誌。藝術品也是日本人“買買買”的另一大目標。1987年,日本一家保險公司以2250萬英鎊高價拍下梵高畫作《向日葵》。不過,這兩樁買賣最後都大虧,洛克菲勒中心被低價收回,《向日葵》被認定為贗品。對於大部分日本國民來說,泡沫經濟帶來的最直接的好處是,錢多了,敢花了。他們過著奢華的生活,沉浸在“紙醉金迷”之中,似乎有著享不盡的繁華和富足。圖為1992年,日本東京一家夜總會消遣的人們。在日本,有一些人至今仍懷念泡沫時期的生活,因為“不用工作就能得到大量的金錢”,或是剛參加工作就可以獲得大量獎金。圖為1985年,東京街頭戴著墨鏡的職場新人(中)打扮時尚。圖為1990年,東京銀座,打扮精緻的日本大媽。現在華人在日本“爆買”,而彼時的日本人則橫掃美國、歐洲與大洋洲的奢侈品店。1987年,在東京一間時尚酒吧“吸氧”的女子,她們認為這樣有利於放鬆身心,減輕疲憊,吸三分鐘花費100日元。

    1987年,東京一家健身俱樂部,年輕的日本女孩在跳有氧操。彼時,健身俱樂部如雨後春筍般在日本興起1990年,在東京戲水樂園扎堆度週末的人們。1988年1月1日,東京千葉縣迪斯尼樂園聚集了7萬多人迎接新年的到來。當時,整個社會錢多得花不完,企業利用高額的預算購買Golf會員權,“招待Golf”在泡沫經濟時代盛極一時。上至領導高官富商,下至普通民眾,都能找個機會過把Golf癮。圖為1990年,東京,練習Golf的人們。彼時高漲的地價讓年輕人買不起房,但有錢的公司能為員工提供很好的福利,如分配一間單身公寓,生活質量得到一定的保障。圖為1990年,東京24歲的職員住著公司提供的13平米的公寓,桌上放著奢侈品包。1988年,日本有850萬人出國旅遊,其中130萬人去了夏威夷。1990年,美華人口普查數字,來自亞洲或太平洋各島上的人佔夏威夷110萬人口的62%,而這其中又數日本人最多。圖為1988年,日本家庭在夏威夷度假。日本人還在夏威夷大量購地置業,興建旅館和別墅,大肆投資。曾以一曲《北國之春》走紅的日本歌手千昌夫僅僅依靠自己的“名氣”從銀行貸出鉅款,而後在夏威夷等地投資酒店、別墅,轉型商人。直到今天,夏威夷80%的高階飯店和幾乎全部Golf球場,均為日本人所有。圖為1983年,日本建築業巨頭Hayashi在夏威夷的酒店。1989年2月,從東京車站走出的上班族,彼時,過著富足生活的日本人仍然堅信股價只會漲不會跌、地價只會升不會降,從沒人想過憑空出現的鉅額財富有一天會化為泡影。1990年1月12日,日本股市暴跌70%。泡沫支撐的繁華假象一旦戳破,就再也回不去了。泡沫破滅後,日本陷入長達20多年的經濟停滯中。圖為1990年,日本東京,靠在建築工地打工的流浪男子,帶著簡單的隨行物品露宿街頭。

  • 8 # 鑫哥解說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經濟強國(美國、日本、西德、英國和法國)在紐約廣場飯店達成“廣場協議”。當時美元匯率過高而造成大量貿易赤字,為此陷入困境的美國與其他四國發表共同宣告,宣佈介入匯率市場。此後,日元迅速升值。當時的匯率從1美元兌22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後的1美元兌150日元。由於匯率的劇烈變動,由美國國債組成的資產發生賬面虧損,因此大量資金為了躲避匯率風險而進入日本國內市場。當時日本政府為了補貼因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擊的出口產業,開始實行量化寬鬆政策,於是產生了過剩的流通資金。

      另外,當時還有下列背景:

      從1970年代後期開始,日本的銀行煩惱於向優良製造業企業的融資案件,於是開始傾向於向不動產、零售業、個人住宅等融資。

      1980年代以來,全球性的通貨緊縮形成了股票市場的上升通道。

      形成泡沫的原因

      日本泡沫經濟形成的原因中,國內有2種針鋒相對的觀點:

      日元升值是經濟泡沫形成的主要原因:日元升值後出口下降,導致日本被迫採取低利率政策,引入大量熱錢,因而導致經濟泡沫。

      日元升值本身不是經濟泡沫的原因,而是低利率政策:降低利率對國內基本消費需求沒有刺激作用,但對投資行為卻能起很大的促進的作用,當時採取這樣的政策,本身就是以虛假的經濟泡沫去粉飾經濟增長的資料。

  • 9 # 牛牛人生

    房價未來的趨勢是下跌,很多人認為調控越調越漲,那是因為國家怕步履日本後塵,暴跌導致國家經濟衰退,事實上,房地產是資源堆積型,全國的資源基本都往房地產上面搞,耗盡資源還拿什麼來堆積房地產發展。很多坐擁千萬房產但是隻是領幾千工資,拆遷暴富成為全民共識。全國還有多少資源可以來堆積房地產發展,當年賺10萬都買不起房子,這樣的房地產真的不是在開玩笑嗎?

  • 10 # 嗨住租房

    房地產市場最害怕什麼,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已經給我們上過生動的一課,知道的人都明白房地產泡沫的巨大威力,日本的老路現在很多的國家正在走或者即將走到這一步。

    下面我們就先來看一看,日本所謂的“失去了20年”到底是怎麼樣的:

    一、股市優先發力

    在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首先發力的是股市,所有代表日本的225種股票輪番上漲,在很短的時間內,許多已經購買股票的人資產翻了幾番。那會兒日本股市的牛市很多,新股一發行,馬上就被炒上去,很多人在上班之餘,所有員工都在關心自己的股票,連最底層的員工也都加入了炒股的序列。

    這與我們08年的股災何其相似,到處都是炒股的!給人的感覺就是大家都是有錢了,股票價值高,空有其價值但實際都沒有兌換成金錢,泡沫由此而來。

    二、房地產緊隨其後,地價節節攀升

    在股票上漲一年之後,房地產行業緊隨其後,房價也開始迅速上漲,土地的價格一天一個價,每天都在往上走!那會兒甚至有人放出豪言“今後日本的一套房,可以買下美國的十套房”,給人的感覺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不過這樣的“美好”生活只是一種“杯水車薪”。

    在那會兒幾乎沒有人會覺得日本的房地產會垮掉,房價會降,所有人都相信房價會一直上漲,只漲不跌,所有人都投入到炒房、買房的大軍當中,感覺擁有一套房就馬上可以變成百萬、千萬富翁了。

    三、借貸容易,壞賬多,最終泡沫破滅

    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日本,銀行的錢也是源源不斷,只要你有需求,沒問題都可以滿足你,不過很多的貸款都湧向了房地產、股票等,最後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在銀行貸款發放過多之後,導致了銀行壞賬變多,銀行倒閉經濟崩潰,股災和樓市泡沫也隨之破滅,日本經濟倒退了幾十年!

    因此說,上世紀90年代,日本的“泡沫時代”是難忘的,也是給人敲響了警鐘!泡沫不可怕,可怕的是泡沫破滅後帶來的連鎖反應,導致經濟的衰退、蕭條,日本這“失去的20年”很值得我們借鑑,我們要引以為鑑,切莫重蹈覆轍,走向日本的老路。

    房地產市場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其擁有泡沫之後,假如泡沫破滅給我們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這才是我們所擔心的。在如今的房地產,其實泡沫已經存在,相信樓市的不斷調控會把泡沫成分擠出來,讓房價迴歸理性,在這種背景下,或許我們選擇租房是一個更好的選擇,現在租房市場也是得到極大的扶持力度,今後租售同權將會逐步鋪開,租房與買房都可以享受同等的權益,只要租房可以解決小孩上學、戶口的問題,租房要比買房強許多。

  • 11 # 不執著財經

    1985年美國利用威逼的手段,讓日本簽了”廣場協議”,從此日元開始步入長期的升值通道。日元升值帶來的好處就是日本人在國際上的購買力大幅增加了,但同時日元的升值卻無情的打擊了日本的出口,為此日本房地產業開始擔當起拉動經濟的作用了。實際上,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於日元升值和房地產泡沫被吹大,很多海外資金都跑到日本來投資房地產,因為這樣既可以收到日元升值的好處,又可以坐擁房地產增值的收益。

    當時日本人也比較牛逼,由於日元快速升值,促使了日本人在國際上擁有強大的購買力,他們覺得東京的一個區的市值可以買下大半個美國,日本人開啟了買買買的模式,不僅買下了洛克菲勒大廈,而且在海外大肆收購企業。結果證明,日本人大肆購買海外資產是錯的,最終還要以虧損價格還給別人,但是在海外大肆建廠佈局是對的,因為儘管現在日本經濟不景氣,但是海外垮國日企的每年贏利的迴流,能夠為日本經濟打雞血。

    再回來看日本國內,在90年代初的時候,日本民眾購房熱情進入高潮,他們不相信房價會下跌,買不起房的人要買房,買得起房的人更要買房,一股全民加槓桿的浪潮襲來,在日本民眾看來,只要買到房子就是賺到,因為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日本房價幾乎每個月在漲,每年都在上演瘋狂戲法。大家都希望就這樣擊鼓傳花的遊戲能夠一直持續下去,而且靠房地產來拉動經濟,在日本政府看來也是非常好的一種剌激經濟的方法。

    到了1993年左右,美國經濟全面復甦,開始收緊貨幣政策,而日元又是緊盯美元的,美國開始進入加息週期,日本政府也不得不開始宣佈加息,本來日本利率非常低,所以剌激了房地產市場的變態發展,而現在日本政府宣佈提高房貸利率,這使得國內外炒房者的融資成本大幅上升,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的房地產泡末開始破裂,首先是海外資本的轍離,剌破了日元泡沫和房地產泡沫,然後日本人也開始在房地產市場裡爭著勝利大逃亡,但最後,多數人沒有逃脫成為負翁的宿命,面對高額的房貸債務,一些人選擇了跳樓自殺來結束生命。

    時至今日,日本人還自潮為“失落的二十年”,就是日本經濟至今還沒有完全從當年泡沫中復甦過來,而當年轍離日本的境外遊資,則賺取了二大紅利,一個是日元升值的紅利,還有一個是日本房地產泡沫還未破裂之前的紅利。兩者疊加真可謂是賺得盆滿缽滿,留下的是大量日本負翁,以及一地雞毛的日本經濟,房地產不能抄,現在日本老百姓再也不敢大肆炒作房地產了,當年的噩夢還記憶猶新。

  • 12 # 鋤奸對

    泡沫時期的日本我正好在日本。當時東京的餐廳天天爆滿!月月發獎勵金,天天掙加班工資,機場到處是出國旅遊的客人,大量購買畫,買名牌(50%的LV被日本人買掉),買名車(主要是ABB等),過了3十幾歲就開始買房,最誇張的是還有搖號買房(比如,三田市),去妓院玩需要排隊,知道你是華人會送給你香菸飲料,CD唱片(當時日本人的工資是華人工資的300倍,具體地說日本人平均15000元,中國當時50元)等,各大媒體最多出現的一句話就是‘日本第一’!泡沫破裂之後,近十幾年沒有加過工資,年終獎由6-8個月降到了2-3個月!過去的輝煌恢復到平靜!希望國家以日本為鑑,隨時調整經濟政策,避免犯日本的錯誤決策!

  • 13 # 波士財經

    日本泡沫經濟發生於1985-1990年。這個場景驚心動魄,日本因此而陷入“失去的20年”。

    在上世紀60年代開始,日本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時代,經濟增長長期在10%左右,甚至在10%以上。這個階段持續了20多年。

    到了上世紀1980年代左右,GDP總量一舉進入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蓬勃發展的經濟,給予日本人無限信心,以及消費投資熱情。 從1970年代後期開始,日本的銀行煩惱於向優良製造業企業的融資案件,於是開始傾向於向不動產、零售業、個人住宅等融資。

    日本地少人多,土地是稀缺資源,於是日本房地產市場持續繁榮。日本國內興起了投機熱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場和土地交易市場更為明顯。其中,受到所謂“土地不會貶值”的土地神話的影響,以轉賣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價開始上升。當時東京23個區的地價總和甚至達到了可以購買美國全部國土的水平,而銀行則以不斷升值的土地作為擔保,向債務人大量貸款。此外,地價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帳面財產增加,刺激了消費慾望,從而導致了國內消費需求增長,進一步刺激了經濟發展。

    日本汽車、鋼鐵、家電行業,全面進軍美國市場,成為美國企業的頭號競爭對手,美國對日本產生了大量的貿易赤字。於是,在1985年,為了遏制日本產品的競爭,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經濟強國(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在紐約廣場飯店達成“廣場協議”。此後,日元迅速升值。當時的匯率從1美元兌24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後的1美元兌120日元。

    日元升值,雖然讓日本企業國際競爭力有所下降,但日元國際購買力急劇上升。

    於是,1989年,三菱公司已經以14億美元購買了更重要的美國國家象徵——洛克菲勒中心。同年,索尼公司以34億美元的價格成功收購美國娛樂業巨頭、美國文化的象徵之一——哥倫比亞影片公司。

    在這個瘋狂的年代,在洛杉磯,日本人掌握了鬧市區幾乎一半的房地產;在夏威夷,96%以上的外國投資來自日本,並且主要集中在飯店、高階住宅等不動產方面。從1985年到1990年,日本企業總共進行了21起500億日元以上的巨型海外併購案,其中18起的併購物件是美國公司。到1980年代末,全美10%的不動產已成日本人的囊中之物。

    江湖上稱,日本還計劃買下美國的自由女神像,總之,日本可以買下半個美國。石原慎太郎甚寫了《日本可以說不》等書籍向世界宣稱日本即將超越美國。

    這時候,毛病開始爆發了。

    任何資產都是有合適的價格,當價格超越市場承受能力之後,就是下跌的開始。

    在1989年12月29日,日經平均股價達到最高38915.87點,此後開始下跌,土地價格也在1991年左右開始下跌,泡沫經濟開始正式破裂。到了1992年3月,日經平均股價跌破2萬點,僅達到1989年最高點的一半,8月,進一步下跌到14000點左右。大量帳面資產在短短的一兩年間化為烏有。

    日本房價、低價開始同步下跌。1990年3月,日本大藏省釋出《關於控制土地相關融資的規定》,對土地金融進行總量控制,這一人為的急剎車導致了本已走向自然衰退的泡沫經濟加速下落,並導致支撐日本經濟核心的長期信用體系陷入崩潰。此後,日本銀行也採取金融緊縮的政策,進一步導致了泡沫的破裂。

    日元升值不是日本泡沫經濟形成的原因,卻是引爆日本泡沫經濟破裂的重要推手。

    現在講日本“失去的20年”其實並不一定準確。雖然在日本泡沫經濟破裂之後,日本國內經濟增長一直只在低位徘徊,大多數時間都維持在2%一下,但日本企業在海外擁有龐大的利益,包括在澳洲礦產資源等,日本企業在技術創新上,依舊擁有世界級的競爭力。

  • 14 # 雲中史記

    那時候的日本人是世界上最有錢的一群人,成群結隊的日本遊客在世界各地旅遊,歐美的奢侈品幾乎都要被他們買空了,而無數的西方女性前往日本淘金,當時在日本酒吧陪酒,一個晚上幾乎能掙萬把美金。

    經過20多年的經濟積累,到了1970年代後期,日本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索尼、松下、本田等一大批企業走出國門,成為享譽世界的跨國集團,日本的家電、汽車在世界各地所向披靡,外貿的高速發展使得日本的外匯收入大增,而相應的鋼鐵、機械製造等一大批上下游產業也得到了高速發展,整個日本經濟一派欣欣向榮。

    當時,日本對外貿易常年順差,併成為最大的債權國,而美國上千億的貿易逆差裡,日本就佔三分之一,面對日本汽車等產業在美國的大肆擴張,美國的製造企業苦不堪言,紛紛落敗。

    為了抑制日本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打擊日本的對外出口,保護本國的汽車等產業,1985年,美國經過精心策劃,拉著幾個西方大國強迫日本簽訂了《廣場協議》,逼著日本大幅升值日元,在接下來的1年裡,日元對美元升值了一倍,導致對外出口遭受重挫,日本各大企業不得不轉向國內市場。

    為了挽救日本的出口企業,日本政府一方面大幅降低利息以擴大對企業的貸款,彌補企業對外出口的損失。另一方面鼓勵老百姓積極消費,由此開始給老百姓瘋狂發放貸款,鼓勵各種買買買。

    一時間,放貸成為日本各大銀行的重要任務,任何一個普通銀行職員每月都有上億日元的放貸指標,而且日本人獲得貸款的條件也可以說是幾乎零門檻。

    當時,一個日本人只要有哪怕臨時工作,有住址,就可以獲得貸款,如果自己有房子或者土地,可以輕鬆獲得百億規模的日元貸款。

    當時更離譜的是,甚至連東京灣海底,都被人當做向銀行貸款的擔保,東京銀座五丁目的警察崗亭,竟然被16個人當作私產抵押,在銀行申請到了共計630億日元的貸款。

    一時間,全民手裡都有了數不完的錢,然後就是更加瘋狂的全球投資。

    日本人轉戰世界各地,尤其是美國,不管是夏威夷、紐約、洛杉磯,日本人買下了大批的地產,最大的商業地產開發商三菱地所甚至花了2000億日元直接買下了紐約的地標建築洛克菲勒大廈,並在大樓最高處插上了日本國旗。

    日本人的生活也越來越富足,隨著熱錢不斷從銀行流出,大量的人也開始炒房地產,銀座的地價在1987年一年之內漲了40%,而東京的房價飆升了53%,老百姓也瘋狂的向銀行貸款買房炒房。

    終於,到了1991年,經濟泡沫破裂,銀座的房價暴跌六成,原先一億日元的房子只值4500萬日元,而那些剛買了房子沒幾年的日本民眾,一大批一大批地變成了“房奴”,很多人因還不起房貸而只能忍痛棄房並背上鉅額的銀行欠款,生活一下子從天堂跌入地獄。

    房地產的崩潰,直接造成上下游產業鏈一片哀嚎,日本經濟一下子陷入了停滯,隨後進入了“失落的20年+”。

    而美華人又重新從日本人手裡買回了洛克菲勒大樓,只花了1000億日元,日本人損失了一半的價格。

  • 15 # zhw78458523

    ‌輕蔑並反對精美精曰精韓精越精澳份子赴外旅遊打工求榮,拿外華人當爸賣國賣家鄉賣祖宗之人不得善終!強烈要求三星召回問題手機!強烈要求停止部署薩德導彈!強烈要求拒遊韓日朝越拒購韓貨日貨!“你買的每一件韓貨日貨,都可能變為射向你的子彈!"輕蔑並反對精美精曰精韓精越精澳份子赴外旅遊打工求榮,拿外華人當爸賣國賣家鄉賣祖宗之人不得善終!

  • 16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在上世紀80年代蘇聯由於阿富汗戰爭以及美蘇軍備競賽,加之東歐諸國劇變,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美國則在經過1980年代中期的經濟週期後逐漸走入低谷:住房金融產業出現危機,社會信用危機日益嚴重。此外經常性國際收支趨向平衡,但國內經濟持續低迷,失業率也不斷上升,財政赤字創下歷史紀錄。當美、蘇兩極都走上下坡路的時候日本經濟卻一路高歌猛進,日本人甚至在討論買下整個美國的話題。這時出現了“日本是世界第一”的口號,全體國民預感到“日本的時代”即將到來。然而從90年代起日本經濟開始跌入蕭條的深淵,此後日本在泡沫經濟破產的深淵中掙扎了十多年,其間出現過三次週期性衰退和兩次年度負增長,到2001年時年度負增長達到-1.2%,創下戰後最壞記錄。儘管此後的日本經濟有所回升,但後來又因受美國次貸危機波及而再次進入動盪,至今仍未能從這種動盪狀態中走出。

    要弄清日本的泡沫經濟是如何破產的先得弄清日本在此之前究竟是如何一夜暴富的。這個問題曾困擾當時的世界各國——儘管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就一直在效法並試圖趕超西方發達國家,但其實直到上世紀50年代日本經濟還入不了西方發達國家的法眼,然而在短短三十年左右的時間內這個他們眼中的普通發展中國家已迅速成為了遍地黃金的富裕國家。導致這一切發生的除了日本戰後的經濟建設生產發展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的虛假繁榮:首先發力的是日本股市——當時所有代表日本的225種股票輪番上漲,在很短的時間內一些人的資產猛增了4倍。在股票上漲一年後房地產業開始迅速上漲,土地的價格就像被吹氣球似的每天上漲。股市和房市的一路上揚使日本經濟開始呈幾何級數膨脹起來。然而日本這種一夜暴富的模式其實從一開始就潛伏下了日後破產的隱患:期待透過資產價值上升而獲得利潤的手法隨著資產價格的上升會越來越難以奏效,因為任何資產的價值都不可能無限上升下去,這意味著當資產價格最終停留在高水平時最終的資產持有者將無法獲得收益。事實上任何資產的價值都不可能始終背離其本身的價值,儘管一時的炒作會令其價值在短時間內呈幾何級數膨脹,但在經歷一定時間的演變後最終其價值將回歸平穩狀態。這並不是說對資產的持有者而言:最終的結果是不賺不賠,如果我們設身處地想象是我們自己在炒股、炒房,那麼我們很有可能並不是在股市、房市的低點買入的股票和房子,而資產最終迴歸的價值卻是向低點趨近的,這意味著我們手裡的資產最後所值的錢相比我們當初的買入價縮水了,而縮水的這部分價值就成為實打實的損失。當這樣的損失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時就會造成國家整體經濟的動盪。

    和股市、房市的泡沫相伴隨的還有日元升值,對此今天很多日本人還十分懷念——那是一個人們不用工作或只從事少量的工作就能獲得豐厚的獎金的年代。當今天世界各國的年輕人和他們的父母抱怨:工作不好找、工資薪酬低的時候也許無法想象當時日本年輕人的就業競爭壓力並不大,反而是當時的日本公司面臨著招人的競爭壓力,於是大公司紛紛在薪酬待遇上互相攀比,甚至出現了上一個月班發幾個月乃至半年、一年獎金的現象。與此同時手裡握著大筆鈔票的日本人生活也越來越奢侈——戰後重建時期埋頭苦幹的拼搏精神日漸被奢侈享樂之風取而代之:也許是因為錢太容易獲得了,以致於全體日本人放佛在一夜之間和錢有仇似的開始大把大把地消費——買下美國帝國大廈就是這時日本人的瘋狂寫照,似乎一夜之間世界各地都湧現出了到處買買買的日本人。這時整個日本都陷入到一種癲狂狀態,絲毫沒任何人意識到一個核心問題:鈔票僅僅只是作為商品交換的一般等價物媒介而存在,它之所以有價值完全在於它可以在市場上交換來人們生活所需的一切資源,而鈔票本身是不能吃不能穿的,說到底一國經濟始終是需要實體經濟作為支撐的。當所有人都瘋狂痴迷於透過炒作而帶來的虛假繁榮而忽視實體勞動的時候日本經濟實際上完全是靠提前透支後人財富來支撐的,當經濟泡沫破滅後日本經濟註定將是缺乏後勁的。在日本的動漫作品《哆啦A夢》裡大雄在自己零用錢不夠時曾用道具將自己家未來的錢提前消費掉,實際上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人真真切切幹過這樣的事而且是在不借助任何道具的情況下玩得不亦樂乎,這個故事深刻地告訴我們:任何試圖在不勞而獲的情況下實現的一夜暴富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始終是難以持久的。

    到了1989年日本政府已感受到缺乏實體經濟支撐的經濟泡沫所帶來的壓力,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政府決定改變貨幣政策方向: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銀行五次上調中央銀行貼現率從2.5%至 6%。與此同時日本大藏省要求所有金融機構控制不動產貸款,日本銀行要求所有商業銀行大幅削減貸款,到1991年日本商業銀行實際上已經停止了對不動產業的貸款。貨幣政策的突然轉向首先挑破了日本股票市場的泡沫:1990年日本股票價格開始大幅下跌,跌幅達40%以上,股價暴跌幾乎使所有銀行、企業和證券公司出現鉅額虧損。日本的地價也緊隨股市之後開始劇烈下跌,跌幅超過46%,房地產市場泡沫隨之破滅。這時玩提前透支消費遊戲玩得不亦樂乎的日本人赫然發現:自己只剩下玩蛋(完蛋)了。眼瞅著日本經濟要涼美華人又送上了超級大禮包,這下日本經濟算是徹底涼透了。

    事實上當日本人在討論買下整個美國的話題時就已引起了作為世界政治、經濟、軍事全方位霸主美國的高度警惕,美國絕不能容忍日本成為美國經濟的一大潛在威脅。當日本人熱衷於探討買下整個美國的話題時他們可能忽略了一點:美國是世界政治、經濟、軍事全方位的霸主,美國甚至在日本本土駐軍,這意味著美國完全可以將經濟問題政治化,憑藉自己更為雄厚的政治軍事實力逼日本就範。與此同時即使單純就經濟實力而言:儘管日本經濟一路高歌猛進,甚至已威脅到美國的地位,但這只是面上的事,不要忘了美元始終是國際結算貨幣,而國際貿易市場也處於美國的掌控之中。在全世界擁有政治、經濟、軍事全方位霸權的美國很快拉攏英、法、德等主要經濟大國一同向日本施壓。

    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簡稱G5)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鉅額貿易赤字問題的協議。因協議在廣場飯店簽署,故該協議又被稱為“廣場協議”。此後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日元對美元升值了一倍。受日元升值影響,日本的出口競爭力備受打擊。1989年前後日本政府又在美國的壓力下達成《日美構造協議》。《協議》督促日本進行大規模公共投資計劃並開始對日本的流通制度、投資壁壘、土地使用等問題進行改革。儘管《協議》使用的是”督促“一詞,但對了解美日關係內幕的人而言:都知道美國的”督促“對日本而言實際上就是必須執行的命令。

    這還只是國家層面的打壓,接下來美國的一個動作令全世界的金融投資大鱷們都加入到打壓日本經濟的行列中——那就是日經認沽權證的推出:該權證本質上就是一個看跌期權,這意味著若日本股市下跌,則會增加日經認沽權證的價值,投資者將會收穫豐厚的現金回報。這樣一來全世界的金融投資大鱷們都加入到打壓日本股市、絞殺日本經濟的行列中,日本不得不以一國之力同其他幾個主要經濟大國和全世界的金融投資大鱷們對抗。

    除了金融行業備受打擊外,日本製造業的發展也受到美國的制約——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維持日本國內工農業生產的大量資源嚴重依賴於對外進口。然而國際貿易航線基本掌握在美國及其盟友的控制之下,這意味著日本的對外貿易和能源安全不得不仰人鼻息。

    2007年2月10日由日本東寶映畫製作發行的116分鐘喜劇影片《重返泡沫時代》上映:講述了日本政府為了遏制泡沫經濟瓦解所帶來的經濟危機,希望透過時間隧道重返泡沫經濟最鼎盛的90年代,阻止泡沫經濟發生的故事。奉命辦理此事的男主下川路功透過一臺改造成時間機器的洗衣機回到了1990年泡沫經濟破產前夕。其實如果真有時光機的話下川路功也是白忙一場,因為儘管日本泡沫經濟的徹底破產是在1991年,然而導致其破產的根源卻在80年代泡沫經濟形成時就已埋下,穿越到1990年的人面對這些積累已久的深層次問題依然只能是束手無策。

  • 17 # 玄坤文史

    說泡沫時代的景象,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紙醉金迷”是最合適的,泡沫時代就是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

    在經濟蕭條的時候,失業率飆升,很多行業一片蕭條,消費低迷,破產的企業一家又一家,在日本泡沫經濟時代,日本各行各業可謂是一片火熱,有點錢如果不拿去投資都會當成不正常的行為,只有不賣的商品,沒有賣不出去的商品,並且什麼公司都在開,就怕招聘不到人。

    比如在現在日本東京,五公里計程車價格大概2000日元,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計程車起步價一萬日元,當時日元比現在值錢,貶值是在泡沫經濟後,在1988年《週刊文春》8月刊裡記載,晚上10點,銀座附近區域五分鐘車程有位大型企業的中層幹部竟然花100萬日元的車費,據說當時一些證劵公司給中高層幹部每年交通補貼都到了三千多萬日元,有的甚至上億。

    當時日本三菱地產14億美元收購美國紐約地標建築洛克菲勒中心,日本一家保險公司以2250萬英鎊高價拍下梵高畫作《向日葵》,在當時的日本,應該是青年,尤其大學畢業生最幸福的時代吧,才畢業的學生都能拿到100萬日元週薪,日本女性一直社會地位不高,但是在當時都能輕鬆得到千萬年薪。

  • 18 # 老龍故事會

    房地產市場最害怕什麼,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已經給我們上過生動的一課,知道的人都明白房地產泡沫的巨大威力,日本的老路現在很多的國家正在走或者即將走到這一步。

    下面我們就先來看一看,日本所謂的“失去了20年”到底是怎麼樣的:

    一、股市優先發力

    在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首先發力的是股市,所有代表日本的225種股票輪番上漲,在很短的時間內,許多已經購買股票的人資產翻了幾番。那會兒日本股市的牛市很多,新股一發行,馬上就被炒上去,很多人在上班之餘,所有員工都在關心自己的股票,連最底層的員工也都加入了炒股的序列。

    這與我們08年的股災何其相似,到處都是炒股的!給人的感覺就是大家都是有錢了,股票價值高,空有其價值但實際都沒有兌換成金錢,泡沫由此而來。

    二、房地產緊隨其後,地價節節攀升

    在股票上漲一年之後,房地產行業緊隨其後,房價也開始迅速上漲,土地的價格一天一個價,每天都在往上走!那會兒甚至有人放出豪言“今後日本的一套房,可以買下美國的十套房”,給人的感覺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不過這樣的“美好”生活只是一種“杯水車薪”。

    在那會兒幾乎沒有人會覺得日本的房地產會垮掉,房價會降,所有人都相信房價會一直上漲,只漲不跌,所有人都投入到炒房、買房的大軍當中,感覺擁有一套房就馬上可以變成百萬、千萬富翁了。

    三、借貸容易,壞賬多,最終泡沫破滅

    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日本,銀行的錢也是源源不斷,只要你有需求,沒問題都可以滿足你,不過很多的貸款都湧向了房地產、股票等,最後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在銀行貸款發放過多之後,導致了銀行壞賬變多,銀行倒閉經濟崩潰,股災和樓市泡沫也隨之破滅,日本經濟倒退了幾十年!

    因此說,上世紀90年代,日本的“泡沫時代”是難忘的,也是給人敲響了警鐘!泡沫不可怕,可怕的是泡沫破滅後帶來的連鎖反應,導致經濟的衰退、蕭條,日本這“失去的20年”很值得我們借鑑,我們要引以為鑑,切莫重蹈覆轍,走向日本的老路。

    房地產市場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其擁有泡沫之後,假如泡沫破滅給我們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這才是我們所擔心的。在如今的房地產,其實泡沫已經存在,相信樓市的不斷調控會把泡沫成分擠出來,讓房價迴歸理性,在這種背景下,或許我們選擇租房是一個更好的選擇,現在租房市場也是得到極大的扶持力度,今後租售同權將會逐步鋪開,租房與買房都可以享受同等的權益。

  • 19 # 日本專業買手

      當時日本迎來了戰後的第二次經濟高速增長期,百業興旺,遍地黃金,年輕人充滿鬥志,覺得做什麼都能成功,隨便都能賺到錢。

      處於第三產業的娛樂業得到空前的發展,明星們的薪資水漲船高,因此寫下了很多一擲千金的傳說。

      最近中山美穗上《TOKIOカケル》宣傳新劇《黃昏流星群》,就提到在泡沫經濟時代,單是一個款待電視劇團隊的內部殺青宴都辦得非常豪華。

      主辦方把整個摔跤場搬進迪廳,讓歌星們在上面唱歌助興。

      國分太一也補充,他曾經聽北野武說過,他在泡沫時代領工資都是直接拿的一袋袋現金。

      他用不完的錢就直接放在抽屜裡,買車的時候直接把一整袋錢提過去。

      同樣留下傳說的還有實力派演員松崎茂。他年輕時夜夜笙歌,包裡隨時攢著一百萬現金去喝酒,人封六本木夜之帝王。

      而且那一百萬經常是一晚花光了,完全是花錢如流水的狀態。

      分享過泡沫時代風光的還有長島一茂,他曾是著名棒球選手,退役後轉到在電視臺做幕前演出,在《櫻井・有吉THE夜會》裡,經常可以看到他安利美食的身影。

      泡沫經濟時代正是他作為棒球選手如日中天的年代,他說當時招計程車,直接拿著一萬日元的紙幣揚手,不然車子不會停下來,而且也不會找續。

      曾是富士電視臺當家主持人的八木亞希子也補充說,當時計程車司機還會挑地方,覺得能賺才肯開過去。

      當時給零花錢50萬起步,一疊100萬給出去也很平常。

      對此po主只想說:也活得太瑪麗蘇了吧!

      背後都這麼奢華,幕前的演出就更加壕華了。當時正值音番盛世,每次歌手們上節目打歌,STAFF卯足了心思,把每一首歌都做成一場盛大表演。

      中山美穗說她最怪奇的經驗是在新幹線月臺上打歌,唱著唱著走進車廂裡,隨著車子遠去……

      當時CG和特效還不成熟,節目組利用豐富的裝飾和別出心裁的設計,讓畫面美輪美奐,記錄著藝能業黃金年代的風光。

      請欣賞以下這組即使高糊也阻擋不了美感的強大布場:

      同時還有一堆腦洞大開的設計和演出,讓人笑到頭掉:

      而且原來用人來作畫這麼早就有了……

      本期彩蛋:堂本光一的聖子模仿秀,場景依然強大!

      對於那個紙醉金迷的時代,不單綜藝節目經常拿出來回憶,吹一下當時的風光年華,電視電影也經常拿來當背景舞臺,引發大家的集體回憶。

      例如這一季的沙雕日劇《我是大哥大》,同名原作是從1988年開始連載的不良少年漫畫,記載著他們狂放暴走的火熱青春。

      兩位女主角早川京子(橋本環奈 飾)和赤坂理子(清野菜名 飾)的髮型,一眼就讓人想起當時紅透半邊天的中森明菜和松田聖子。

      TOKIO松岡昌宏主演的《13歲的Hello Work 》,則是由他飾演小警察小暮鐵平,在睡夢中穿越過去,遇見了13歲時,正處於泡沫經濟末尾的自己(田中偉登 飾)。

      為了重寫自己的命運,由過去影響未來,他混進了小鐵平的補習班學校當老師,誓要幫小鐵平實現夢想。

      昭和和平成兩個時代的觀念碰撞、每集提到了當時的潮玩玩意,都是劇集的亮點;還有一大亮點就是角色造型,例如吧花桐谷美玲的小波浪蓬鬆長髮,比起她平時的清爽造型,更添幾份美豔成熟。

      關8橫山裕飾演無所事事的大學生高野清文,中間分界的經典髮型,不就是從日本紅到港臺的城城頭嗎?!

      廣末涼子主演的《超時空泡泡機》,則是穿越過去,以平成視線探索那個盛極一時的黃金時代。

      她飾演的真弓被財務省官員下川路(阿部寬飾)找上,要她乘上她媽媽發明的泡泡時光機,重返泡沫時代執行秘密任務,阻止某條引起泡沫經濟爆破的法案透過。

      雖然泡沫時代已是過去,但是當時留下的傳奇和奢華,還是有著源遠流長的影響,以致於連海這邊的我們也會時常懷念那個燦爛時代的美好。

      雖然沒法真正重返泡沫時代,但是聽聽大佬們遙想當年,欣賞關於那個時代的電影和音樂,也是另一種“穿越”方法!

    關於日本,我們專業,赴日工作留學,加weixin:monsterxinzi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5年紀了,英語成績很差,有什麼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