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在路上的傑小瑞
-
2 # 姚文松的投資筆記
能撬動最大槓桿,為自己所用的人,有機會暴富。
槓桿有以下幾種:
其一,(本意)金融槓桿,用1塊錢,和用1000塊錢賺錢,同樣是賺1%,本錢差1000倍,收益也是1000倍(先不考慮費用)。
其二,資源槓桿,人脈,牌照,渠道,引入資源,把初始的投入放大。
其三,知識槓桿,前人已經收集、整理、分析、概括過的資訊——犯過的錯,走對的路,交過的學費。有了知識要麼跑得更快,要麼摔跟頭更少,就像拿著攻略打遊戲。
人,財,物,都是有限的。要達到“暴富”的級別,就要調動遠超人均水平的資源——這本身就是一種稀缺能力,高階技術,苦修成就,或是天降餡餅的冷門機率。比如,投胎入豪門;名校校友圈;頭部平臺,粉絲數千萬;廁所偶遇馬爸爸,兩句話得其重用。
這些例子說明,成為擁有遠超人均水平的槓桿的人的機率也會相應地很低——不需要複雜計算,用一點數學直覺,更理性地規劃事業。
現實——致富的起點
認清現實和可以觸及的資源槓桿,才是開啟致富之門的正確姿勢。
每條路都是金字塔型的結構,白手起家積累到頂級資源的鳳毛麟角,能夠成功將手上資源部分盤活變現,已是不錯的成就了。
技術——尋找錯配機會
知識可以無限複製,但是隻有稀缺的知識才有超額價值。
知識稀缺不一定是高深的學問,也可以是多數人的盲點,把一個領域的知識應用到另一個領域,捕捉資訊差和預期差也是一種知識。
當然,光有槓桿是不夠的,任何槓桿,都需要原始的動力——無論後面添多少0⃣️,都需要前面先有1⃣️。第一步總是繞不開重新認識自我,發現自我,尋找源動力,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立足自身,發揮優勢,堅持學習,堅持嘗試。畢竟,華人最不缺的就是吃苦耐勞了。
1. 家裡有地然後被拆遷賠償了幾千萬的人會暴富。
2.公司上市分到很多原始股的。
3.中了大彩票的人。
4.突然繼承很多遺產的人。
除了這幾種人,大多數人還是得好好工作,好好努力。做生意暴富,那是人家生意能力強,並非一朝一夕就突然暴富的。所以,還是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