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瀟瀟子

    練功和讀書、學習相結合是一門功夫。過去做學問的人,並不是單純的看點書寫個文章,首先要能把自己的心收回來。孟子講:“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把放出的心收過來,就是做學問。但這還只是做學問的開始,只能說是為做學問創造了條件。如果把心收回來而什麼都不幹,學問還是做不成。怎麼樣把心收回來呢?先坐著練會兒功,安安靜靜,把心定住了,腦子比較靜了,再開始看書。看一會兒之後,腦子裡沒有練功這根弦了,就閉上眼睛再練一會兒功,腦子裡邊打起這個念頭來了再看書。這是一種方法。另外,你可以事先給自己規定一下,如每看兩頁書,就閉上眼休息一兩分鐘,把心定一定。這樣可以使腦子不疲乏,看書的效果自然也就會好一些。以上屬於第一步。

    第二步是入靜看書。入了靜之後開啟書看,保持這種狀態總不動心。就是說不要把注意力全“注”到書本上去,而是要把書“吸”到腦子裡,好像是在腦子裡邊看書。這需要慢慢去體會。能達到這一步,以後看書就不是用眼睛在看,而是像在腦子裡想東西一樣,慢慢就會出現練功和讀書、學習結合在一起的那種靜境——一邊看書,一邊保持內在精神境界的安定。只有定得住,精神和學識才能結合在一起。所以按過去的講法,看一個人有沒有學問,就看定得如何。外邊不管有多少事情,心不外馳,這就是有功夫、有學問。

    過去有這樣一個傳說:考狀元的才子們,經常要互相訪一訪,瞭解一下對方的學問,看誰更高,從而判斷自己能不能考中。有這麼一個人,很有才華,自己也很自信,就到處去訪。寫了一個“今科狀元是我”的旗子,訪哪一家就把這個旗子插在哪家的門上,以示狀元非他莫屬。訪了很多學子,的確都不如他。最後訪了一位和他名聲差不多的人,他覺得這個人和自己不相上下,那個旗子開始沒敢拿出來,先放到袖口裡邊了。進了屋兩個人就談學問,一談談了一天一夜,不吃不喝。第二天對方的神有點守不住了(過去儒家也練功夫,有定力)。他看到對方的狀態,就把旗子拿出來了;對方也覺得自己神跑了,沒定住,也就服輸了。因為神一跑,神氣就不足了,談話還是這麼談,還是這個事,可神沒在這兒,對對方就沒感染力了。所以,搞學問也好,練功也好,都要有定力。在看書的過程中,就要練這個。有的人說,看文科的內容還好說,能靜下來,可看理科的就不行了,又是邏輯推理,又是演算,得動腦子,靜不了。這就涉及到一個“功夫”問題,功夫就得慢慢去練。

    舉個例子,你在做數學作業時,有沒有思想開小差的時候?如果有,就說明你一心二用了;如果你把小差開到氣功上,不就可以了嗎?

    我們在單習氣功時要遵循哪些規律?

    第一,對練功中的一些好的景象不要過分追求。什麼特異功能啦,高本事啦……不要預先給自己劃個框框。如果有了框框,整天去追求,就犯了氣功的禁忌。這樣出問題,不是執著練功練壞的,而是由於沒有遵循氣功的規律。

    第二,照書本練功,最好按一個體系的書去練,不要這個書看一點,那個書看一點,摻合著來。一摻合就容易出毛病。因為沒有老師指導,自己也沒練過功,到底這一門功法的練功原則是什麼?它的根本的道理是什麼?你不清楚;它的核心在什麼地方?你也不明白。很可能你拿的那一家的一部分,與這一家的一部分正好是相矛盾的,這麼一來就出毛病了。所以過去講:“切忌真言偶聽”,師兄弟一起練功,都不允許問老師怎麼教你的,你是怎麼練的,就是怕弄錯了。如果你看書,同一個問題,把一個體系的書中的道理弄清楚了,再練功去,就不會出毛病了。

    自己能照著書練功嗎?應注意哪些問題?

    氣功這門學問,我們不要把它看得太神秘、太高不可攀了。有的說弄不好就出偏,得神經病,走火入魔……我們不要把它看得太嚴重,應該對氣功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實際上,在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有氣功的內容。比如說很多人都有過“靜”的體會,“以意引氣”我們也無時無刻不在運用著。我們拿東西,手一伸,意念就會引動丹田之氣,只是一般我們感覺不著。所以懂得了這番道理,按照其中的規律因勢利導,而不是勉強去做,就會更加有利於我們的生活,就不會出毛病。不要說練氣功,搞體育鍛煉也是這樣。剛開始練長跑,一下子就跑一萬米,很可能就會鬧病。

    每天練功時間多長為好? 總的要求,練功時間越多越好;但也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癌症患者凡尚能自理者,每天至少要堅持練三個小時或更長一些時間。最好是把肩部"腰部"腿部"這三個部位練好 最

    好要有較好的身體平衡.柔韌.靈活.力量.抗擊打等等一系列必須的身體條件,眼.耳也是,自古習武先練穩,就是下盤須實,簡單的一些訓練方法:擊打物體是最為主要的,經常做一些彈跳.拉伸的動作,平時就做一些簡單的運動如跑步游泳諸如此類的眾所周知,健身氣功?八段錦預備勢簡單易學,便於掌握。這個預備勢在太極拳練習中被稱為“混圓樁”,在健身氣功中被稱為“三圓勢”、“抱球勢”。練好健身氣功?八段錦預備勢,一般要經歷三個階段,即端正身形、放鬆入靜、靜養元氣。

    端正身形

    “形不正則氣不順,氣不順則意不寧,意不寧則氣散亂”。可見,練好預備勢首先要端正身形。對於初學者來說,端正身形的動作要領是:雙腳平行站立,與肩同寬,意想肩井穴與湧泉穴垂直相對;雙膝微微前屈,膝蓋不能超過腳尖。具體來說,一是要松腰沉髖,使臀部自然下沉,把重量全部沉到腳上,同時斂臀,把命門穴開啟。換句話說就是把腰部的生理彎曲儘量拉直,使脊椎關節節節對準下沉。二是要含胸、沉肩、墜肘。練功時肩關節向下松沉並向前微合,肘關節下垂並向外微撐,氣沉丹田,腋下虛掩,要留空,不能緊貼肋部。雙臂的動作就像抱著一個氣球一樣,肩、肘、腕這三個關節要力求做成圓弧狀,不能出現死角,與含胸配合起來組成一個圓。三是要百會虛領,意念中百會穴上彷彿有一繩輕輕牽吊,並且百會與會陰穴要保持在同一條垂直線上,後頸挺拔,髖部下沉。四是要兩眼垂簾,即雙目微閉,僅留一縫之光,目光自然平視。

    以上就是健身氣功?八段錦預備勢在外形上的規範要求,由於初學者習練次數少,動作尚未定型,稍不注意動作就會走形,所以,練習的時候只知道抱球式的動作要領還不夠,還要在實踐中時時刻刻注意檢查自己的動作是否有變形的地方,起初最好有老師在身邊監督,實在不行的話可以對著鏡子練,以便於檢查和糾正自己的動作。當練習動作符合規範,隨便一站都不會出錯,才算完成了第一階段的練習任務。

    放鬆入靜

    放鬆入靜是練功的根本法則,也是練好預備勢的基本要求。

    所謂“放鬆”,是指在練習預備勢時要保持全身肌肉、關節、韌帶和內臟處於自然、舒展的狀態。練習放鬆,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動作要符合規範,練功時的身體姿勢與練習方法要正確,要合乎功法要求,做到“身形中正”,這是“放鬆”的最基本要求和前提條件。其次,要適當用意,用意念引導身體放鬆。先是意想放鬆面部肌肉,特別是眉心和嘴角周圍的肌肉,然後放鬆頸部,此時意念可分為兩支,一支是從肩膀向下,意想從肩松沉到胯部、肘部、腕部、一直松到指節,節節鬆開。另外一支是由頸椎向下,一節一節地對準下沉,沉到胯部,再由胯松沉到膝蓋,一直到腳上,如此反覆幾遍,即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三,要堅持練習,循序漸進,卸掉拙力。這一過程被稱為“換勁”,因為初學者動作尚未定型,建議採用延長時間的方法。剛開始練時以站五分鐘為宜,待動作熟練、不輕易走形時,再逐漸延長時間,一般在一週內延長到半個小時左右為宜。除以上方法外,做放鬆練習時還要注意三個問題。一是要經歷一個酸、麻、脹的過程。起初會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覺,只要堅持一下,氣血通暢後就會享受到身心舒松的愉悅。二是要搞清楚舒松與鬆懈的區別。舒松的時候關節是舒張的,肌肉軟組織舒展,精神安逸,動作含有內勁;而鬆懈的時候,關節是閉合的,肌肉軟組織緊縮,精神萎靡不振,動作軟弱無力。三是身體虛弱或有疾病的練習者要注意鍛鍊強度,一般以個人舒適度為限,一有不正常的地方,比如頭暈、胸悶等,應馬上停止練功,進行調整休息。

    所謂“入靜”,指的是排除外界一切干擾,心不思,意不想,精神集中,專門練功。要入靜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要做好練功前的各項準備,包括排便,換上寬鬆的練功服,摘掉項鍊等飾物,關掉手機,以及選擇空氣清新、安靜舒適的練功環境等。同時練功前要保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避免過分勞累,儘量使自己保持一個平靜自然的心態。其次,要排除雜念。練功前要把可能牽涉注意力的事情妥善安排好,避免練功時牽掛。練功過程中一旦出現走神等情況,要立即排除。第三,平時生活中要進行集中注意力的訓練,適當做一些凝神注視運動物體變化的練習,這樣有助於提高注意力。第四,練功時應播放優美舒緩的健身氣功伴奏音樂,以幫助練功者入靜。

    需要指出的是,放鬆與入靜是相輔相成的,放鬆是入靜的前提,只有身體安舒,心才能完全靜下來;而入靜又可以促進放鬆,當思想和情緒平穩安寧時,身心自然就放鬆了。

    靜養元氣

    身體松靜下來後,呼吸逐漸變得自然緩慢,此時內氣開始逐漸充盈,並在體內順著經絡按照一定的方向執行,接下來就進入靜養元氣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具體要求是:嚴格遵循中正安舒、心靜體松的練功要求;鍛鍊強度以個人的舒適度為界限,適當延長預備勢的時間;練功時採用自然式呼吸;練完預備勢後,就可以按照健身氣功·八段錦的動作順序繼續練習了。對處在這一階段練習者的建議是:第一,練習中如果出現心慌、氣短、頭暈、抖動等不舒服現象,應馬上中止練習,避免出現偏差。第二,不要刻意追求呼吸方式。預備勢練習採用自然呼吸,就是為了由胸式呼吸逐漸轉變為細勻深長的腹式呼吸,從而達到不調而自調的目的。第三,要正確對待可能產生的痠麻疼痛、津液增多、打嗝、刺癢、蟻走、發熱、出汗等感覺或現象,甚至多年前的外傷部位在練功時也會產生疼痛、刺癢的感覺,這是練功過程中的正常反應,只要儘量保持放鬆入靜狀態,堅持練功就可以了,過一段時間上述感覺會自然消失。 總之,練好八段錦預備勢的三個階段需要一個適應過程,有不少人練了很長時間都沒有完全達到動作要求。所以習練者一定要下一番苦功夫,這樣才能練好健身氣功·八段錦預備勢,為學習後面的動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 2 # 福州禪武

    練好功夫需要傻練+巧練。

    功夫是一種身體力行的運動,不僅是要記住動作,還需要不斷重複練習,讓肌肉、神經、意識達到高度的配合,這就武術常說的“形神兼備”“內外合一”。這個過程需要刻苦像傻子一樣重複一遍又一遍枯燥的動作。功夫不僅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傳統文化。它的理論包括哲學思想、兵 學、宗教思想乃至中醫學等,只有充分理解了這些,功夫才可以練出這種神韻。

    形-----武術的外在形態,肢體所在的各部位空間位置,例如手的高低、腳的踩位,各肌群所處的合理的位置。

    勁------正確的力的起點、過程、終點、重心位置、肌肉的協作關係、原動肌、主動肌和次動肌之間如何配合等。

    氣-------既包括自然界的氣,又包括人體內部的氣。武術界的各門各派,各個拳種的理論都認為:人在氣中,氣在人中。離開氣,人的生命一刻都不能存在。拳諺講:“內練氣勢,外練姿勢”,“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自然界的氣與人體內部的氣,內外交融,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生命運動,以意識支配呼吸和人體內氣執行的方法。簡單地說,武術的氣法,就是武術運動過程中的用氣方法。武術的氣法以養氣和練氣為基礎,它以符合一定的勁法要求與一定的形體動作相統一為標準,以達到“以氣助勢,以氣助力”的目的。內家拳派的內功,就是養氣和練氣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 3 # 紫雲觀濤

    首先要有一個一副好筋骨,再要一位好師父。充足的時間。家庭溫飽都有保障。再談論如何練好功夫。

    功夫就是時間。功夫就是心性。

    基本功苦苦磨練。一日不可荒廢。甚之!

    會練也要會養。三分練,七分養。否則老來空垂淚。

    沒有堅定的心性。練不成功夫。有很多時候,長功夫就是咬咬牙的事。但卡住了千萬人士。

    切莫荒廢空餘時間。不要單獨抽出時間來練功。要把練功融入生活(最難最難。難過麵皮這一關)。

    一家之言。無量壽福。

  • 4 # 冰刀冷箭

    功夫分數千種。

    傳統的武術套路、散打、自由搏擊之類。

    然而訓練的過程大多都很辛苦,嚴重消耗體力,而且免不了傷筋動骨,皮破血流。

    其實,只要練就一嘴好功夫就夠了。

    遙想當年,泰森與霍利菲爾德那一場擂臺之戰,在關鍵時刻,泰森撲上去,緊抱著霍利菲爾德並狠狠地咬著他的一隻耳朵,發揮了出奇制勝的重要作用。

    據說,泰森是清朝鐵齒銅牙紀曉嵐的隔代傳人。

    根據一些武林殘卷的野史記載,其練功方法是每天象老鼠磨牙般地啃桌角三百次,

    如此鍥而不捨地堅持下去,用不了多久,

    則大功告成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可不可以長期用奶瓶喝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