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追番姬
-
2 # 羅密施耐德
我第一眼看到她就不喜歡,她的面相讓人反感,當然不是她的漂亮,漂亮女士多去了,我都很喜歡。但是她長得五官太大,有點髒兮兮的樣子。
-
3 # 男神女神深度八卦
安妮·海瑟薇在美國一點也不受待見。
通俗來說,簡直是全網黑。
她笑,被人說做作。
她唱歌,被人說矯情。
她跳舞,被人說炫耀。
總而言之,無論她是笑、哭、大鬧,抑或其他,都是令人厭惡的。
美國著名主持人說:“似乎大家都或多或少討厭安妮·海瑟薇,雖然我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討厭她,她太矯揉造作了。”
另一全球獎主持人也調侃:“安妮·海瑟薇在《悲慘世界》中飾演的角色,是那樣寂寞無助,都超過與弗蘭科一起主持奧斯卡時的安妮了。”
圈內人不喜歡她,民眾更甚。
他們創立網頁,建立話題,對安妮·海瑟薇各種嘲諷。
《紐約時報》曾釋出一個文章:你們為什麼喜歡黑安妮·海瑟薇?
《紐約客》也緊跟其後,作者薩莎·韋斯直指安妮·海瑟薇:你為什麼那麼討厭?
《舊金山紀事報》舉辦了一個評選,將她評為“2013年最討厭的名人”。
她儼然成了“美國公敵”。
被厭惡。被諷刺。被戲謔。
為什麼會這樣呢?
最早要追溯到她的童年。
安妮·海瑟薇家境優渥。父母皆是知識分子。
父親是律師,母親為舞臺劇演員。
她小時候的夢想,就是成為修女。
過平淡生活。
這個想法,在她15歲那年破碎。
她碰巧得知自己的哥哥是同性戀。
後來她改變了夢想。
成為文學家或心理學家。
但,又一個偶然的機遇打破了這一切。
她跟隨媽媽去劇院,看媽媽演《悲慘世界》話劇。
媽媽在臺上聲情並茂,小安妮·海瑟薇在臺下目瞪口呆。
“我也要成為這樣的人。”
從那時起,她的夢想,就是當一名演員。
可以出演《悲慘世界》的演員。
這個夢想並不遙遠。
18歲,她就得到了《公主日記》的試鏡機會。
試鏡當日,來了很多人。
畢竟,誰都想當公主。
導演原本選了位女孩,讓她出演公主米婭一角。
不曾考慮安妮·海瑟薇。
不料,也許是太過緊張,安妮·海瑟薇一下子從椅子上摔了下來。
寂靜的片場,被“咚”的一聲打破。
導演立馬注意到了她。
瞧她面色枯黃,頭髮凌亂,戰戰兢兢的樣子,當機立斷:就是這個摔倒的女孩了。
她選上了。
成了捷諾亞國的公主。
在影片裡,圓了很多姑娘的公主夢。
由一個落魄、齙牙、不受同學待見的姑娘,變為華麗、端莊的驚豔女孩。
不僅收穫了友誼,還有了白馬王子。
哪個姑娘不羨慕?
美國觀眾一片讚譽:演得太好了。
她公主的人設,一下子傳遍美國各大網站。
安妮·海瑟薇憑藉《公主日記》大火後,她又演了部《魔法灰姑娘》。
她演的公主,簡直是美翻天。
狠狠抓住了觀眾的眼光。
但,有部分人不買賬:美則美矣,毫無靈魂。
從開始,到結束,只會賣弄美貌,毫無演技。
像個花瓶。
後來,她又接了《悲慘世界》。
看過原著的人都知道,女角芳汀一頭金髮。
安妮·海瑟薇不。
她就要堅持自己的髮色,絕不為表演犧牲。
害得劇組不得不為她改變劇本。
此事一爆出來,攻擊隨之而來。
“安妮·海瑟薇太做作了。”
不可否認,在影片中,她的演技,不容置疑。
芳汀是個很複雜的角色。
從工人到流浪者,最後淪落風塵。
要想突出人物變化,就不得不在形象上做功課。
安妮·海瑟薇為了突出人物衝突性。
體現人物悲情與顛沛流離。
她想到了一個辦法:減肥。
芳汀變化一次,她就減幾斤。
為了速效,她強迫自己“地獄節食”,幾乎斷食。
為了跟上進度,她不得不半個月完成這一切。
每天差不多吃一個蘋果加點蛋白粉。
半個月後,減掉了11公斤。
覺得差了點,又拔掉兩顆臼齒,讓臉頰凹陷。
最終,影片一上映,安妮·海瑟薇斬獲了奧斯卡女配獎。
本是值得慶賀的事,卻導致了更大的黑點。
她和詹妮弗·勞倫斯同臺,身著精緻禮服,款款走上臺。
在臺上“放飛自我”,語氣、語調很是誇張。
觀眾們怒了:“簡直就是個做作的劇場小孩,像傻瓜似的。”
和詹妮弗比,太低階了。
當時,詹妮弗獲得獎項,和親友握手感恩後,不慎摔倒。
又爬了起來,模樣十分淡定。
網友抓住這一點,痛批安妮·海瑟薇:看,詹妮弗多直率,你太做作了。
許是太激動,她站在舞臺上,嗚嗚咽咽起來:“我的美夢成真了。”
半天擠不出一滴淚。
觀眾覺得太矯情了,在推特上罵她。
據說,高峰時,推特每分鐘罵她的言論就有2萬條。
“我恨死她了,往電視機扔披薩”。
2011年,她作為奧斯卡主持人登臺。
與詹姆斯·弗蘭科搭檔。
從頭到尾,她在一旁說得天花亂墜,詹姆斯一副疲倦像。
全場,就聽見她在“咿咿呀呀”講話,還不斷換禮服。
典禮結束,很多人嘲笑:這是史上最失敗組合。
《紐約時報》問讀者,你們怎樣才能不討厭安妮·海瑟薇?
讀者紛紛回答:當她成為詹妮弗·勞倫斯的時候!
不知道安妮·海瑟薇聽到這句話,有沒有一種想跳樓的感覺?
這只是個導火索,爆發點還是“撞衫事件”。
典禮那日,安妮·海瑟薇和同劇組阿曼達“撞衫”了。
她立馬把晚禮服換掉,穿了件“激凸”衣服。
看上去就像她的胸被拱起來一樣。
觀眾又怒了。
這不是心機婊嗎?!
一夜之間,網頁被她刷屏了。
人們看著心煩,怎麼到處是她的新聞。
不爽。
於是,黑,使勁黑。
每次說話都像彩排似的,裝!
不好好演公主,還跑去拍裸戲,矯情!
還想和格蕾絲王妃比較,可恥!
人生沒過半,還想出自傳,沒門!
……
後來她上《吉米今夜秀》,主持人問她是什麼感受?
她有些尷尬:“畢生難忘啊。”
這件事,成了她100級心理陰影。
而且,畢生都難忘。
她不忘,觀眾又怎會忘記呢。
很多美劇都調侃起了安妮·海瑟薇。
全是戲謔。
“假如他們要重拍風月俏佳人,讓安妮·海瑟薇什麼的來演,我一定弄死自己。”
弄死自己,也不願看她演戲。
多憎惡。
安妮·海瑟薇似乎忘了這些批判,繼續拍戲。
拍的還是些大片: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飾演貓女,炫酷又妖嬈。
《星際穿越》,反響非常好,豆瓣評分9.2分。
《實習生》,溫暖了很多人。
《愛麗絲夢遊仙境》,她飾演的白皇后,簡直美呆了。
每一部,反響都很好。
他們邊看著她的電影,邊罵著她的為人。
罵完了又去看。
看完了繼續罵。
對於這些言論,她似乎遮蔽了雙耳。
在《週六夜現場》放飛自我,用形象去惡搞。
爆粗口。比中指。做誇張表情。
她自黑,觀眾更黑。
接著,緋聞又來了。
宣傳《實習生》時,有媒體爆料,安妮·海瑟薇吃一頓早餐,連續退四次餐。
不是嫌棄蛋生了,就是嫌鬆餅太冷了。
“作”到了極點。
黑料與日俱增,安妮·海瑟薇的熒幕形象愈發低落。
不曾想,男友也不是省心的料。
男友拉費洛是個實業家,有錢,有顏,有情懷。
兩人相處4年,一直風平浪靜、你儂我儂。
好不快活。
但是,太過平靜的背後,必定暗藏風險。
拉費洛被抓了。涉嫌詐騙。
安妮·海瑟薇得知訊息,立馬斷交,不留後路。
隨後,把男友贈送的名錶也退還了。
情人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她生怕受到拖累似的。
這般貪生怕死,美國觀眾怒火中燒。
安妮·海瑟薇不僅做作,還膽小!
那時,討厭安妮·海瑟薇黑點,成了茶餘飯後一大趣事。
洛杉磯華人論壇介紹,美國網友討厭她的答案千奇百怪。
嘴巴太大。
看起來很傻。
毀掉了所有的好戲。
還有,太完美了。
是的,她太完美了。
就像她演的那些公主,父母疼愛,家境殷實,長相漂亮,身段玲瓏,事業成功,愛情也甜蜜。
她與亞當成婚,還生下一位可愛的男寶寶。
彷彿上帝將幸運全給了她。
那些攻擊她的人,和她完全不在一個等級。
心理學教授泰瑞說:“一些人不喜歡安妮·海瑟薇的原因是,她瘦長的臉時刻提醒著大家,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時代。”
人們大多渴望安逸,不願向前挪步。
也不想打破安逸。
面對一片罵聲,安妮·海瑟薇坦誠:“名氣這回事,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搞慘了我,我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它,它讓我壓力超大。”
她在《ELLE》裡說:“他們總是說,‘你必須做自己’,但我當時連我自己是誰都不知道。“
有時候別人攻擊你,不會因為你是誰,而是所有人都如此。
近年來,安妮·海瑟薇似乎沉默了些。
媒體拍到的,大多是她與父親,抑或丈夫孩子一起逛街、遊玩的場景。
她接受採訪說:“我曾一度感到挫敗,但現在慢慢學會放鬆了。”
“世界對我的看法與我無關,別人對我的看法與我無關。”
爭議也好,惡語也罷,都不過是過眼雲煙。
誰又能一直活著平坦順利呢?
沒有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江湖的地方,一定有紛爭和攻擊。
倘若,你能化傷害為力量,化惡語為能量,化謾罵為武器,就一定能走得更遠。
像安妮·海瑟薇一樣,雖糾結、矛盾、在意,但內心足夠堅定,始終勇敢向前,絕不受外人左右,就一定會熬過痛苦時光,活出另一個自己。
在這個世界上,你若不退縮,就沒有人能擊退你!
《完》
回覆列表
紐約時報有一篇文章,《我們真的討厭安妮·海瑟薇嗎?》
------ 全文如下 ------
他們會停止討厭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嗎?
“她身上有某種東西會惹惱我,”去年秋天亞歷克西斯·裡安農(Alexis Rhiannon)在名人部落格Crushable上發表的針對這位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的長篇檄文中這樣寫道。後來又補充說:“我感覺她不真實。”
《紐約客》文化書桌(New Yorker’s Culture Desk)部落格的一個作者薩莎·韋斯(Sasha Weiss)探究了這個問題:“你為什麼那麼討厭?”
接著,《舊金山紀事報》(Th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的網站將她選為“2013年最討厭的名人”,由此引發了一場爭論。
討厭她的網友們甚至給自己起了個好記的名字“Hathahaters”(Hathaway和haters的縮合詞——譯註)。兩週前,詹姆斯·弗蘭科(James Franco)和霍華德·斯特恩(Howard Stern)在後者主持的SiriusXM電臺的節目中,仔細分析了這個現象。
“每個人多少都有點討厭安妮·海瑟薇,”斯特恩說。他猜測那是因為她表現得“太假,太做作”。弗蘭科沒有竭力維護這位與他共同主持2011年奧斯卡典禮的女演員。“我不是特別瞭解那些好像是自稱 Hathahaters的人的想法,但是我也覺得可能是這個原因,”他謹慎地回答說。
那為什麼這個漂亮且極有天分的女演員引起了這樣的爭議呢? 海瑟薇可能只是英華人所說的“高罌粟花綜合徵”的受害者——長得最高的花是第一個被摘掉的。海瑟薇有著太完美的嘴、無瑕的面板、大大的眼睛和苗條的身材,最近她無疑是好萊塢最顯眼的其中一朵花,特別是憑藉《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中的芳汀(Fantine)一角摘取奧斯卡獎和金球獎最佳女配角獎之後。
不過最近幾個月,“討厭海瑟薇”的情形已經不只是普通人的嫉恨,就像對格溫妮絲·帕特洛(Gwyneth Paltrow)或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那樣,而變成了一個非常刻薄的文化現象。討厭海瑟薇的人建立了一個Twitter話題標籤(#hathahaters);在奧斯卡頒獎禮之前進行了一場自命不凡的辯論,主題是對海瑟薇的討厭是否會對她獲獎造成不利影響;還舉辦了一個傲慢的文化專題討論,意在解析海瑟薇討人厭的原因(我們是否提到過《紐約客》或者《紐約時報》專欄作家Ross Douthat的那篇博文?他在其中援引討厭海瑟薇這個例子解釋Pew公司的一項新的調查結果,該調查認為Twitter歪曲地反映了公眾的觀點)。
必須指出的是,沒人認為她做錯了什麼。相反,海瑟薇似乎成了一面照亮我們不足的鏡子。
“其實我‘討厭’的不是安妮·海瑟薇,”莎拉·妮科爾·普 里克特(Sarah Nicole Prickett)說。她給Vice網站和The New Inquiry網站撰稿,後者是一個文化與評論網站。“我‘討厭’的是我認識的所有那些不那麼優秀的、更真實的安妮·海瑟薇——那些上過戲劇學校的、公主般的女孩,她們沒有心計,不性感,把葡萄乾當甜點。”
的確,對某些不喜歡海瑟薇的人來說,她似乎代表著那種典型的高中戲劇怪才,她無法擺脫熱切的、女孩子氣的角色氣質,即使在臺下也是如此。“我們熱愛真實,這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真人秀,”尼爾·加布勒(Neal Gabler)說。他寫了幾本關於好萊塢文化和歷史的暢銷書。“而海瑟薇呢,她做的每一件事似乎都是精心策劃、預先排練過的。她的不真實——或者說她給人的不真實的感覺——是如今的大忌。”
好吧,儘管去寫文章批評她的虛假吧,這最多隻能算是品行不端。但是在好萊塢,這什麼時候能算得上是罪過呢?不過這還沒完。
“為什麼女人討厭安妮·海瑟薇(卻喜愛詹妮弗·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呢?”安·弗裡德曼(Ann Friedman)在《紐約》雜誌關於時尚和女性話題的部落格The Cut中這樣問道。“我們只是覺得成功、‘完美’的女人不那麼可愛,”她寫道。她又補充說,女人更喜歡活潑的、閨蜜型的女人,比如詹妮弗·勞倫斯,她在奧斯卡領獎臺上摔倒以及關於塑身褲和乳酪牛排的謙遜笑話都顯得那麼可愛。
有人可能認為海瑟薇在同性戀群體中比較受歡迎,因為她公開表示支援同性戀的權利;她是因《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和《穿普拉達的女魔頭》(The Devil Wears Prada)而踏上星途的;她有著優雅的著裝品味;她有個同性戀哥哥;據報道她計劃在一部傳記影片中扮演朱迪·嘉蘭(Judy Garland)。但是SiriusXM電臺同性戀話題頻道OutQ的脫口秀主持人德里克·哈特利(Derek Hartley)認為,同性戀也不歡迎她。“安妮·海瑟薇幾乎是在要求我們去愛她,”哈特利寫道。“連Grindr(供男同性戀使用的跨平臺社交軟體——譯註)都沒有像她那樣竭力想引起我們的關注。”
但是,會不會這種討厭主要不是因為海瑟薇,而更多的是因為社交媒體增強了名人部落格的迴音效應,使文化評論淪為一連串的諷刺,就像高中時的八卦?這是最近BuzzFeed網站上關於“為什麼人們討厭安妮·海瑟薇”的部落格帖子中暗示的觀點。這個帖子列舉了一大堆尖刻的理由(“她的嘴像馬嘴一樣大”),其中有這樣一個看法:“她讓討厭她的人聚集到了一起。”
P·M·福尼(P. M. Forni)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禮儀主動性”(Civility Initiative)研究中心的創始人,該中心重點關注社會行為。他也認為扎堆也許能帶來反常的樂趣。“和看法相同的人在一起,能啟用大腦中的快樂區域,”福尼博士說,“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發生在海瑟薇身上的那種事需要一種動力,人們樂於甚至渴望成為這種動力的一部分。”
“這種心理動力與網路暴力中的動力,至少是類似的,”他補充說。
傑克·岡卡洛(Jack Goncalo)是康奈爾大學的組織行為學副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群體動力。他進一步辯稱,討厭海瑟薇的人也許實際上並不是對海瑟薇懷有負面情緒,而只是 跟著起鬨。心理學家稱之為“資訊社會影響”。“‘如果大多數人已經替我進行了思考,我就不用想了’,”岡卡洛博士說,“人們不想思考。”
從那種意義上講,“討厭海瑟薇”類似於網上興起的“厭惡閱讀”或者“厭惡觀看”——定期檢視某個部落格或者觀看某個很差的電視節目,目的就是為了嘲弄它。這個術語是凱蒂·J·M·貝克(Katie J. M. Baker)在Jezebel的帖子中提到的。
“就像我們上中學時那樣,”貝克說,“建立聯絡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說另一個人的壞話,不管是在網上還是在派對上。”
儘管她還保持著完美的笑容,網路上的厭惡還是對她造成了負面影響。上週,英國的《每日郵報》(Daily Mail)刊登了狗仔隊偷拍的海瑟薇的照片,她把報童帽拉得很低,在紐約的一個書店買了很多與平衡、健康與和諧有關的書。
海瑟薇的命運可能要好起來了。例如,在Twitter上出現了一大堆嘲弄她激動的奧斯卡獲獎致辭的惡毒留言之後,莉娜·杜漢姆(Lena Dunham)挺身而出,對她表示支援。“女士們:安妮·海瑟薇是個女權主義者,她的牙齒很好看,”她在Twitter上寫道,“讓我們把惡劣的態度留給那些沒有推進這項事業的人吧。”
------ 全文如上 ------
說了很多,總結起來就一個字:假。
但更重要的是,《紐約時報》都站出來分析大家為什麼討厭一個好萊塢女演員,這事兒有點大。
人們對她的指控是“連吃飯喝水都像在演戲,上個娛樂節目之前都要對著鏡子練習幾十遍,隨口講出來的笑話全都是打過草稿。”
人們不喜歡她的做法是“她在金球獎忘記感謝一個人,在《悲慘世界》獲影片獎的時候比製片人先衝上去補了一段自己的獲獎感言。”
她其實只是害怕自己感謝少一個人,但是很多人對此的理解是太刻意和太在乎。
部分美華人認為,與安妮·海瑟薇完全相反的一個明星是詹妮弗·勞倫斯,因為她比較自然、可愛、真實,說錯話也一副不在乎的樣子。
依照這種被黑的程度,可以參照楊冪被黑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