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子”“好漢”這兩個詞是誇男人勇敢和仗義,膽大且重情義的詞語。同類詞還有“男子漢”等詞語。請問這幾個詞語是如何來的,有沒有什麼典故?以前聽說是因為漢朝打敗匈奴,漢人以一敵十,華夏威名遠播。所以西域人對漢人的一種敬畏的稱呼,後來一直沿用至今。仔細想來,在漢朝前,貌似沒有這些詞語,不知真假,請大神指教!
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郁離子
由於本人學識淺薄,知識面狹隘,應邀回答問題頗感為難。但又盛情難卻,斗膽亮出自己的觀點和大家共同探討吧,有不妥之處,不吝賜教。
從我個人的觀點看來“,漢子”一詞最早出現在唐朝史學家李百藥的《北齊書*魏蘭根轉》:“何物漢子,我與官,不肯就。”宋朝大詩人陸游在《老學庵筆記》中也有關於“漢子”一詞的描述,“今人謂賤丈夫曰漢子。”上述兩位說的“漢子”都是對同朝代男人的稱謂。明代學者陳沂一下子把此稱謂追溯到上千年以前,他在《詢芻錄*漢子》中說:“自漢武帝征伐匈奴,二十年。馬畜孕重墜殞,罷極。聞漢兵莫不畏者,稱之為漢兒,人又曰好漢,自後為男子稱矣。”通俗的說,就是古代(至少在漢代)北方少數民族對漢族男子的統稱。
“漢子”和“好漢”有什麼區別呢?
“漢子”是對男人的一般稱謂,有褒貶之分。比如清代作家褚人獲《隋唐演義》中描述的十八條漢子就是好漢,是褒義的,是正面和正義的典型;元末明初作家施耐庵《水滸傳》裡的一百單八條漢子,雖然也稱為好漢,但卻貶義成分佔主導地位,因為這些人都是雞鳴狗盜,打家劫舍之徒。這些人被稱為“好漢”,實在是玷汙了好漢的名聲。
嚴格意義上來說,“好漢”沒有貶義成分,更不是個中性詞,褒揚才是其靈魂之所在。“好漢”是指——堅強、正義、敢於擔當、好善樂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之人。